你如何形容新加坡這個國家?

希望是有工作、生活經歷的人回答~~


不得不說新加坡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你們能想到的、聽到的或是看到的比如乾淨、守法、靠能力吃飯等,還有很多同胞說該學習像新加坡那樣違規就重罰,e.g.丟個煙頭罰200新刀,行人過馬路闖紅燈罰50新刀等。但我認為這裡有個前提不能忽略,就是———新加坡太小了,人太少了,還不如我天朝一個一線城市面積和人口。

看到有層主說新加坡人情淡漠,確實。一個真實的例子:我和幾個小夥伴去一個新加坡朋友家玩,呆在他的房間玩遊戲,晚上8點後,他媽媽把他房裡的空調關了,說沒那麼熱不需要開。我們當時都很尷尬。(這裡要說明一下,這個新加坡朋友家應該算是比較殷實的了,他們住的是公寓,就是有小區的。在新加坡住公寓算是有錢的了。)

類似這樣的事情:一個朋友他手機月租交不上了,打電話給他媽媽,問他媽媽借50新刀,說打工發了工資馬上就還。(這個事情上我個人是矛盾的,我贊成18歲之後就經濟獨立,但我卻覺得這種與自己娘親的關係,參考他當時的語氣,未免太冷漠了點。)

說到AA制,看有有層主說列印還要幾個人幾毛錢幾毛錢的攤,我也遇到過很多次,後來也就習慣了。

另外,記得剛去班上的第一節課,有幾個同學很好奇的問我:Milo,你家種了多少地? 我一愣...接著回答:很多。 (後來去到英國留學也遇到過類似的。)其實我並不太生氣或是悲憤,他們只是不了解,他們的報紙頭版一般也都是各種八卦新聞。有一些來過我大天朝的同學自然知道,還會對中國抱有很大的好感,聊天的時候還會說到自己的祖籍是中國哪哪哪。當然也有裝13的,明明一副華人的臉,那在說自己的爺爺的爺爺就是出生在新加坡的(拜託...我無意攻擊你,但除非你家那長輩是自我繁衍進化的)。

要說感覺最大的,是新加坡的口音:Singlish。不多說了,大家可以自行搜索。(去了大不列顛之後,我發現自己聽力好了很多。)

我不知道其他在新加坡呆過的小夥伴有沒有感受,我個人的感受是新加坡的精神病人特別多。在外面吃飯會遇到,在街上會遇到,在租屋也會遇到,在地鐵上也會遇到。是我臉的問題嗎?

尾。

其實還是很感恩新加坡,雖然說了它很多的不好。


發現問題從「新加坡是一個怎樣的國家」改成「你如何形容新加坡這個國家」,更妥當了一些,一個人看到的畢竟有限,也有許多是以偏概全。

在新加坡生活了四年,經常發現一些獨特的現象。又因為沒有去過其他國家,所以潛意識裡只和中國做對比。

1. 教育:

就教育制度來說,新加坡比中國寬鬆許多,但基本上也是應試教育。好的地方在於選擇比較多,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科,科目之間一般都是獨立的,不需要像國內高中一樣分文理。教育的方式雖然老師各有不同,但總體上比較重視思想還有思考方法的培養。逮到哪個老師都可以請教,老師可以坐下來和你侃一下午,並且不是以一種教導的方式而是交流與探討的方式。滿滿的是對思想的尊重。學生的好奇心得以滿足並會被激發去探索更多的知識。

當然壓力也不能算少,從小學開始上補習班的新加坡小孩就不少,最近連學前班都有了。根據收到的傳單看,高中一次1小時的tuition大約30新幣,150人民幣。

在新加坡,課外活動小組佔了許多人學校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同個小組裡的人可能比同個班的人關係還要好。學校重視對學生領導的培養,會引導策劃不少活動,如果沒問題老師基本不會插手。比如中學時學校組織的募捐活動,全校學生分散在四個地鐵站募捐。於是新加坡學生十四五歲就開始學著策劃活動,與外界接觸,逐步鍛煉自己的能力。

新加坡每個學校的特點比較突出,有的重視leadership的培養,有的致力於中華傳統精粹。學校有時形成自己的culture,不同的歷史,慣例和規則和領導層的治校思想導致每個學校不一樣的風格。比如有的學校比較保守嚴格遲到一次要去實驗室掃幾個小時地,有的學校比較自由奔放學校老師群體大跳鳥叔舞。

每天早上要升旗然後各種人上去說各種通知。發現一個很不同的就是學校重視學生的歸屬感,也嘗試著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是學校的主人。比如一般一年有一次學生集會讓對學校有意見或建議的學生去反映情況。學校發生什麼意外事件也會公開告訴學生。一句話概括就是嘗試著講理而且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想法有被考慮到。

在新加坡上學的一個好處就是學校或者老師會邀請各種牛人來學校演講,也可以去新加坡的大學聽演講。我聽過的有國防部長,劍橋經濟學教授,世界銀行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學校也會提供機會讓我們去訪問一些機構,以對自己的國家有更好的了解。當初去新加坡腎臟基金會還遇到了新加坡的開國元老。

2. 生活:

交通規劃比較合理,出行方便,bus和地鐵基本覆蓋全島。雖然有塞車,但不到不可接受的地步。當然覺得最舒適的一點是車讓人行,每一次看到時速八九十的車急剎在面前都覺得不好意思。

娛樂較少,或者說只有有錢人玩得起。便宜的也比國內貴不少。K歌下午2點唱到7點年卡差不多一次8新幣,打撞球一個桌一小時12新,電影是比較划算的娛樂方式,辦卡75新能看十次。

新加坡rifle club實彈射擊一天要200新。。。

新加坡最值得稱道的一點就是環境優美,居民區附近一般都有長廊,park也有很多,四處可見人跑步。身處這樣的環境確實很舒適。

博物館不少,圖書館很多,書迷天堂。

3. 政治:

近幾年反對派的支持率見漲,對行動黨的批評也越來越多。在我看來,從建國以來李光耀帶著一批能幹的手下完成了偉大的功績。新加坡公務員廉潔歸功於政府的嚴打和有效防範,也得益於選拔公務員制度的合理;建國初期與英國和以色列的成功外交保證了年輕新加坡的安全;合理的經濟政策吸引了許多外國投資並大力推動本地企業的發展;種族政策維持著新加坡社會的穩定。

然而,行動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加坡國民的自由。最近一個新加坡人寫的一本書《成長在李光耀時代》在新加坡引起了廣泛討論。這本書討論的是在李光耀的高壓統治下新加坡人民的想法。許多人認為新加坡人的公民意識一直都沒有進步,因為政府滿足了他們的物質需求,他們對其他的權利也不介意,對政府沒有更高的要求。

4. 社會

新加坡有華族,馬來族,印度族等等。雖然表面很和諧,其實還是有一定的摩擦。另外,隨著移民增長,本地人和新移民的矛盾也越來越嚴重。

近日在新加坡的菲律賓人申請一同慶祝菲律賓獨立日,無數新加坡人在網上提出反對意見,李顯龍說這是新加坡的恥辱。

個人認為相比於其他國家而言,新加坡種族歧視並不嚴重,quora上有幾個有關的問題

Is there racism in Singapore?

美國人:I"m a US transplant, and I"ve definitely noticed racism here. As others have pointed out, it"s not out in the open, but is more subtle. It"s definitely politically incorrect and not cool at all, but the attitudes are still there among some. People will usually make racist comments when they feel it"s safe

Singapore actually has one of the least racist atmospheres anywhere in the world, and it"s one of the reasons I really like it here.

Singaporean Indian:There are generally 3 "groups" of Indians in Singapore- the locals (like myself), manual laborers (working class folk- construction workers, grass cutters, blue collar jobs) and "NRIs" (non-resident Indians) who are typically white-collar PMETs (professionals-managers-engineers-technicians).

I"m guessing (huge assumption here) that your friends are from the latter group. The former group faces the brunt of any discrimination, though I think that"s more of a socio-economic thing than a racial thing.

印度人:租房被歧視 Discrimination Pervasive in Singapore Rental Market

然而,隨著許多大陸人移民進入新加坡,本地人對中國人的態度逐漸改變。原因有這些:人口增長導致交通擁擠,相比以前的時刻有位置坐,現在可能要等下一班車;中國人把好工作搶走了;anti-social behavior比如在公共場合大聲打電話追逐打鬧;哪裡都很擠,要排隊。

也有許多本地人對政府招這麼多獎學金生耿耿於懷。在外面偶爾遇到本地人,聊兩句天知道我是獎學金生就會開始抱怨政府,說給你們這麼多錢,我們自己的問題都沒有解決。這樣的想法在一些中國學生不好的行為被報道之後更為激烈。比如幾年前有NUS的學生在網上大罵新加坡人是狗。上次跟以前的生活老師聊到這個問題,他說教育部還發現了更多類似的行為,中國學生總是說新加坡不好的話,所以覺得獎學金給得很沒有意義。

個人以為新加坡社會是一個很包容的社會,只是有些人的misconduct導致了新加坡人對一個特定群體的不良印象。

5. 語言

李光耀推行雙語政策,將南洋大學改造成南洋理工大學,廢除方言節目,鼓勵新加坡人在家裡用英文交流。這些政策讓各個種族的新加坡人都能用英語交流,卻讓老一輩的新加坡人都嘆息不已。跟幾個老人聊過天,他們說六七十年代的新加坡,一般華人都能講華語,潮汕話,福建話,粵語,有好些還能講馬來話和印度語。而現在的新一代英語講得好,很多華文都一般,方言就更不用說了。語言的代溝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年輕人和老一輩的關係。

雙語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很成功的,而方言的衰微也是一個很難避免的結局。在中國,說方言的一大片,就算普通話是通用語言,方言也不見得會衰落。但是在新加坡,再過幾代人,說方言的人可能就屈指可數了。

6. 人情淡薄

這是許多人對新加坡的印象,可能是看到新加坡好多老人的悲慘晚年還有人與人之間缺乏關心。新加坡有很多老人院,許多老人無人贍養。幾個老人院的老人都說,老人院的護工對他們很不好,飯是隔夜的,菜也從來不變。一個老人院里,護工都來自緬甸,他們無法和老人交流,把老人抱上輪椅的動作特別粗暴。我問到子女多久來看的時候,得到的答案基本是兩三個月一次。

就這一點而言,新加坡的家庭觀念確實不太強,不過這也因人而異。新加坡人給人的感覺是文明程度很高,很禮貌,也會幫助有困難的人。問路時可能會把你直接帶過去。

所以人情淡薄,可能也是本能的習慣或是對私人生活尊重的表示。當然確實新加坡人不像中國人那麼熱情自來熟。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它在政治,經濟,城市規划上都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它很寬容,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的衝擊;它積極進取,從不懈怠。在這裡可以有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當然這只是作為一個學生的看法。

若想了解新加坡華人對新加坡各種問題的看法,可以去這個網站上看看

新國志: http://xinguozhi.wordpress.com/page/2/


不同的境界,不同的眼光。據我觀察,新加坡人對中國的印象有三種:

一、以高級官員、商業大亨和學院教授為代表的上層社會普遍對中國持積極態度。他們有機會多次往來中國,觀察深入細緻,看待事物也比較理性,因此普遍看好中國,認為中國的變化十分巨大,崛起勢不可擋,在未來的20年間必然給亞洲和世界的經濟政治格局帶來的巨大影響。這些人普遍鼓吹「接觸」(Engagement)和「平衡」(Balance)的策略,認為與中國既要保持接觸,又要引入美日進行平衡,同時保持相當的警覺和快速反應。用民間的說法,就是騎牆主義。

二、以公司白領、私人小老闆和中下層公務員為代表的中層社會則持觀望態度。他們在政府的倡導下,以及在日常的工作接觸中,普通感受到必須正視中國的崛起,利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提供的機會;另一方面又對中國的政治普遍信心不足。加之從小接受的西式英文教育,從英文媒體接受信息和價值觀,讓他們成了真正黃皮膚白心的「香蕉」,很難也不太情願接受中國很多地方正在超越新加坡的事實(比如說,深圳目前就喊出五年內超過新加坡)。

三、以普通職員、阿姨大媽、家庭主婦和經濟狀況較差群體為代表的下層社會則持反感態度。因為經濟狀況不允許體大部分人沒有到過中國,對中國的看法主要來自各種媒體渲染的負面新聞(還有一些《聯合晚報》等八卦媒體),或認為中國仍然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樣混亂、貧窮,沒有安全、法制和自由;少部分人即使到過中國,也無法理性看待中國的活力和未來,只是與新加坡進行簡單類比,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另外,近年來,在新打工的中國年輕人(特別是年輕美貌的女子)急速增加,一定程度上搶了他們的飯碗,打破了社區的寧靜;同時中國女子(特別是在紅燈區的性工作者)也對他們的家庭穩定帶來巨大挑戰,於是這個群體的人普遍對中國人印象很差,看不起、排斥的現象普遍存在。

在我的影響下,我的同學朋友普遍計劃在一兩年內到中國旅遊參觀,但是由於他們的老婆普遍對中國人反感,寧願選擇去韓國、台灣甚至菲律賓也不願意到大陸旅遊。比如說:我的指導老師想到利用假期到上海和杭州旅遊,竟然做不通老婆的工作,要借我的COUNTRY BRIEF去遊說(遊說最終也沒有成功,前幾天獨自一個人到上海看世博去了——補記);我最好的朋友老婆也是一樣,在他反覆做工作後,才答應去上海看世博;另一個同學的老婆甚至對他老公說「你要去內地,我就砍斷你的腿」——即使夫妻一同前往也不願意。

最可憐的要算在新加坡正規打工掙錢的年輕女子。她們一般要在國內時,向中介機構交了5萬元人民幣才拿到來新加坡的工作準證(一般時限2-3年)。來到新加坡後,一般在超市、7/11、餐廳、咖啡店或專賣店、工廠、賓館做工,工資1000-2000新元。也就是說,除去租房吃飯和日常花銷(約300-500新元),要工作一年才能還清中介費,剩下的1-2年才為自己掙點錢。由於工作時間長(有的7/11售貨員一天工作12-16小時,一個月只休息3天),工資待遇差,身邊又沒有朋友和親人,普遍心情壓抑。由於很多人來新的中介費都是家裡七湊八湊借的,如果放棄工作回國,則意味著要在國內拚死工作3-5年才能還清。於是有少部分人(包括少部分陪讀媽媽)就被引誘或迫於生活壓力自願半自願到紅燈區掙外快,最終成了「小姐」,成了新加坡人鄙夷的對象——可她們其實是被不良的中介機構「綁架」,甚至是被新方的某些機構「綁架」了。現在,新加坡招工的中介機構在廣東福建等式南方省份已經臭名昭著,於是北上山東河北與東三省,於是大家經常看到超市的小妹大多講一口純正北方普通話——可笑,可嘆,又可悲。

本文版權為原作者所有.


新加坡大概是唯一一個需要你在看電影的時候穿羽絨服的熱帶國家。


過年的時候在新加坡聽見超市裡再放這首歌,歌詞大體是「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有錢萬事通,走路一陣風,沒錢像條蟲,走路也走不動。。。。賺錢!賺錢!賺錢!。。。。」,所有播放的過年喜慶的歌曲都是有關發財的,難怪聽馬來西亞華人說新加坡華人,拜年只有一句話就是「恭喜發財」。新加坡華人追求財富赤裸裸一點不虛偽,新加坡人很看重金錢,有的時候感覺會「小氣」,所以也許給人人情淡薄的感覺。不像中國人喜歡互相吃請,禮尚往來。


人情淡薄


一個可以同時把你熱成狗又冷成狗的縣

一個本地人上下一層樓都要坐電梯卻又極其熱愛運動的縣

一個local學生作息時間極其紊亂但是每天又精神好得像打了激素一樣的縣

一個電影分級不可理喻得嚴格但是地鐵超市處處可見男女「正常親密行為」的縣

一個在街上看到好身材的女生千萬不能作死跑去看臉的縣

一個說著請少用塑料袋但是一從超市回來滿手都是購物袋的縣

一個早上10點去逛商場只能望著關著的店滿臉大寫的懵逼的縣

一個人民無法正常說出「三棵樹」的縣

啊神奇的坡坡!(′?ω?`)然而我很喜歡這裡的天空啊上幾張美圖吧

(介於有知友說我拍的照片平淡無奇,這裡我只想說,這就是我看到的天空,我只是隨手抓住身邊的美,它不依靠PS或者專業的抓拍技術,我不過是將我看到的最真實的直接呈現出來。抓拍這片天空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不帶任何目的地樂在其中,所以希望大家對照片不要苛求(? ̄?? ̄??)當然有拍的好的可以私給我我再補充上來啊好東西要一起分享嘛(?ω?)


我住東北 有時候周末去西部的朋友家打麻將。

在新加坡 你每見到五個人就有一個是中國大陸過來的旅居客(不包括移民)。

在新加坡,當你走出大部分地鐵站,你會發現你可以直接走到一個購物中心裡。

在新加坡,你不需要做飯,任何地方(包括居住的祖屋區)都會有可以步行抵達的美食中心,非常便宜且衛生。

在新加坡,大街上永遠是熱褲配人字拖的美腿妹子,轉過來嚇你一跳。

在新加坡,全國車速最高90公里,想飆車 去大馬。

這是個很不安逸的國家 但安全

這是個很不放縱的國家 但放心


全世界最大的幼兒園


一個北緯1度的熱帶國家,空調開得跟冰窟一樣。。。在室內的感覺彷彿到了哈爾濱。


A 「fine」 city loh~


無根之城


我最大的體會是新加坡給年輕人機會


多圖預警。這是一篇看似專業介紹的遊記

剛從坡國旅遊回來。作為一個遊客,或許觀點有偏頗但還是想談談對新加坡的印象,我覺得新加坡是個優秀得非常低調的地方

首先是景

(1)垂直綠化

建築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們使用建築的感覺。高層建築讓人處於封閉的環境切斷了與自然的接觸,甚至可能產生「高樓綜合征」等不適應性

為了充分考慮人的需求,坡國許多建築充分利用每一處空間(國土面積710.2km2,僅約上海市域面積1/9),強制推行屋頂綠化、天橋綠化、牆體綠化等,見縫插針把綠化做到了極致,使新加坡從「花園城市」轉變為「花園中的城市」

利用植物的攀緣性,許多建築外圍掛上了綠色植物,即使是在鋼鐵森林包圍的CBD,因為有了開放空間和立體植物,也不會讓人感到壓抑

被美麗的熱帶花木與棕櫚樹點綴著的五星級酒店Parkroyal on Pickering

NTU標誌性建築小籠包,朋友說這上面垂直植物一開始是人工掛上去(~▽~)

Changi airport,全球首個擁有最多主題花園和立體綠化的機場

金沙大酒店頂部的金沙空中花園,一個色彩繽紛的熱帶植物大花園

(2)開放空間

Gardens by the bay裡面的18棵擎天大樹。夜晚的燈光show美得彷彿置身於浩瀚無垠的星空一般。最難得的是,一些大樹下會有一圈座椅,座椅的半徑足夠讓人全身躺下。因為擎天大樹都很高,一直抬著頭觀看的話會特別累。所以設計這樣的座椅讓人們躺下欣賞燈光真的太善解人意了!不知道這是無心之作還是有意為之,但就是讓人感覺很舒服

金沙酒店前的濱水空間。看起來像不像某個大都市跨年夜的場景?然而這只是坡國最普通不過的某個夜晚。沿著新加坡河席地而坐,對面就是燈光璀璨的CBD。我特別喜歡這樣的開放空間,別有用心而又恰到好處,充分利用細節為市民營造宜人舒適的環境,每晚兩場免費的水幕演出,讓人又多了一絲期待和驚喜

(3)各色人種混居

作為東南亞地區面積最小而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坡國有著各種各樣的人種。印度人,穆斯林,華裔,馬來西亞人…其中華人佔了絕大多數(超過70%)

建國後近50年間,這個異質性極強的多元種族國家以和諧與穩定為主流,並未發生因族群矛盾而引發的社會動蕩問題。這也跟政府採取的促進族群和諧政策有關,即使信仰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大家都會互相尊重盡量包容,每個人似乎都可以在這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居住混而不亂

「種族暴亂的慘痛經歷,也促使我和同僚們更加堅決地下決心建設一個平等對待所有公民、不分種族、語言和宗教的多元種族社會。多年來,我們制定政策時都堅守著這個信念」——李光耀

新加坡的族群政策非常成功,多元共存的族群關係格局為新加坡塑造了幾十年的族群和諧與社會穩定,自1969年以來,除了一些族群關係因認知差異和言行的不當而引發小範圍的摩擦和抗議外,新加坡就再也沒有發生過大的族群衝突事件

(Little India)

(Chinatown)

(4)組屋

新加坡住房採取政府分配與市場出售相結合的方式,高收入階層的住房由市場供給,中低收入階層由政府提供

為了確保「居住有其屋」,新加坡政府為低收入階層提供了廉租房和廉價房,也叫作組屋。雖然是廉租房,但政府也積極為居民營造優美的社區環境,無論在物業還是社區認同感方面,都往「居住樂其屋」的方向努力

而且組屋採取混居的形式,不同階層都有一定的比例,這點也是國內建設經適房和廉租房可以借鑒的地方。目前國內社會階層分化體現在空間分異上已經造成較大的矛盾,高收入階層集中居住在商品房社區,而經適房和廉租房則集聚了大量底層群體,這樣容易引發一些社會問題(例如經適房和廉租房社區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等)

(5)一些讓人感到溫暖的元素和場景

斑馬線上提醒行人注意車輛的卡通標誌

路邊精緻的書屋,一個金髮碧眼的妹紙坐在凳子上寫著些什麼

十字路口的咖啡廳

除此之外,就一個在新加坡待了幾天的遊客來說,我覺得坡國還是充滿人情味的,暴走的這幾日,感受到太多太多來自陌生人的善意(雖然這個答案下很多回答說新加坡人情冷淡的TT可能是人民素質較高吧,作為遊客體驗還是很棒的)

在牛車水的時候…背包沒有拉鏈,後面走上一個阿姨,好心地提醒我,妹妹你拉鏈沒拉哦。爾後走遠了,還回頭一笑告訴我,不過不用擔心啦,這裡一般都很安全的

(2017.1.6攝於Singapore 牛車水。奉獻一張G cup彩蛋,滿分造型~(≧▽≦)/~

在哈芝巷的時候…購買紀念品,雖然沒有買東西臨走的時候店主土耳其小哥還贈送了一個lucky item給我們。聽說我們想去土耳其旅行,還加了我們微信,說到時候去土耳其遇到困難了可以找他,如果他不在土耳其也可以聯繫他的朋友

(2017.1.8攝於Singapore 哈芝巷)

在烏節路的時候…免稅店購買商品如果有會員卡是可以打八折的,但很明顯我們沒有。正當我們失落加失望的時候,內心和外表一樣美麗的櫃姐直接提出悄悄借我們會員卡,差點感動cry TT

(2017.1.8攝於Singapore 烏節路)

類似的還有很多很多…地鐵上,只要我們迷茫地站在線路圖前,就會有人上來問我們需不需要幫忙,並且把我們帶到可以上車的地方。路邊奪命追公交,會有行人告訴我們站台就在前面。三人行,會有乘客主動跟我們調位好讓我們可以一起坐…還有每日都會沉浸在「have a nice day」等來自陌生人的善意與問候

後記:此段純粹個人旅行回來的一些感悟,與題目無關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愛上這種在路上的感覺。紅眼航班,國際青旅,暴走暴晒,把一天24小時過得像一個月這樣長。每晚累極了躺在床板上,聽著心跳的聲音,感覺又真真實實地活了一天

或許是為了沿途的風景,或許是為了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或許是為了實現自己收集世界各地小物品的癖好。又或許,僅僅是為了在沙灘上寫下一個名字,在一個特別的地方寄出一張明信片…

有人說旅行就是some say hi some say bye。其實生活何嘗不是呢。人生的列車上,不停地有人上下車。有的人會陪你走到終點站,而有的人註定只能中途離席。但無論如何,每一個出現在你生命中的人都將或多或少給你帶來一些什麼


http://laowu.44hr.com/html/lwgroup/lw-46.html

到了新加坡才知道,2個小時是可以坐巴士坐遍「全國」的;

坐BUS和MRT是不能飲食的;

隨地丟垃圾是要罰1000新幣的;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是不可能的;

英語原來是可以那樣說的……

到了新加坡才知道,本地人一般都能講上3種語言以上的;

賓士寶馬遍地都是;

七八十歲的老人做工是很平常的;

四季皆夏天,但春夏秋冬的服飾是隨處可見的;

雖然是夏天,但是沖涼用熱水是正常不過的……

到了新加坡才知道,頭髮是用來當鳥巢的;

一雙拖鞋是可以到「全國各地」的;

大部分當地學生戀愛是能到達一定境界的;

女孩子們的身材大部是一流的但皮膚卻是極為一般;

女孩子抽煙是種時髦……

到了新加坡才知道,穿環刺青是種流行的;

來這的中國人十有八九的人都會胖的;

紅燈區芽籠、 小印度的文化已深入民心的;

啥都進口的,連水都是馬來西亞運輸過來的;

10歲以下的孩子擁有的手機比大人好是不足為奇的……

到了新加坡才知道, 國外來留學的都是來浪費錢的,泡D吧,酒吧;

學校早,中,二班制和中國地獄天堂之別的;

吃飯的地方叫食閣,沒有路邊攤卻也是極為方便;

咖喱椰奶調製的菜肴挺美味的,大部分中國人都會喜歡的,咖哩魚頭就很不錯;

榴槤是不能帶上巴士的,有部份中國人也可以拿來當飯吃的……

到了新加坡才知道, 一星期3場-5場雨很正常的,比人變臉還快;

明星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有空看,不誇張;

中國叫叔叔阿姨,新加坡稱安哥安娣;

聖誕烏節路上會擠死,春節牛車水水泄不通;

不要驚訝一眼望去可以見到不同膚色的人……

到了新加坡才知道, 大部分人起碼懂三種語言,一句話中英文結合;

KFC 與 MDL』S是學生做作業和玩遊戲的場所;

新年紅包包幾元新幣,拜年送禮送你2個橘子;

演員瞧來瞧去就那麼幾個,真少之又少,但全民 SUPERSTART卻是世界第一;

同性手拉手人家就會認為是」同性戀」的……

到了新加坡才知道, 同事間最多問的就是你啥時候回去?還來嗎… 總會如此的無聊的問話,呆久了你會發瘋或痴呆很難說;

一天花上幾千RMB是很正常,數字太誘人了;

晒衣服像降半旗似的,獨一無二的風景線;

中國貴的這便宜,中國便宜的這貴,唱反調;

單身超多,要不半個孩子也不要,不然好幾個,一群……

到了新加坡才知道, 孩子越多國家給撫養費越多;

馬來女人越胖就代表老公對她越好,用噸形容不為過;

學生穿校服是很像樣的,化裝卻像鬼樣的;

打個噴嚏放個屁還要說聲Excuse me的。


我最不能接受的是螞蟻實在是太多了!


看來我已經被新加坡同化了 各位吐槽覺得不好的地方我個人覺得都還ok 新加坡自然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地方 但我只想說 只有自強 別人才會看得起你。自己垃圾 走哪也沒人看得起。對於受過教育的人來說,新加坡確實是算是非常公平的國家,所有政策都有因果都跟民眾闡述原因,發達的公共交通,政府效率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至於群眾,但凡有決心努力的,想努力學習的,勤奮的普通人,至少在新加坡還是有立足之地的。目前為止確實沒什麼絕對理由讓我離開新加坡。(唯一的理由可能是伊蚊太牛逼)


精英制度 生活節奏快 社會競爭意識強 人情淡薄 民主中的不民主


學生,在新加坡生活了五年,談一些個人印象,不具有普遍性

1、氣候

如果就氣候來說的話,新加坡絕對是東南亞最適合居住的地區(跟泰國相比),難怪19c英海峽殖民地的首府放在檳城幾年後就搬到了新加坡。氣溫的話白天比較高,大概30-33之間,陽光強烈刺眼,但所有的室內(圖書館、醫院、學校、商場)都有空調,溫度很低,有些設定在18°,每次去學校都必須長褲,帶外套,否則進屋十幾分鐘就凍僵了。晚上新加坡的氣溫很低,除了一年有一兩周的酷暑外,其他時間晚上只要開電扇就能睡得很好,還要蓋毛毯,否則會著涼。雨是經常下的,不過大多是暴雨,下過一陣就好,每天出門都要帶雨傘。

2、環境

環境分自然環境跟人文環境兩種吧。

自然環境方面,新加坡絕對是保護規劃最好的地區,不愧花園城市的稱號。北部有大片大片未開放的保護區,有幾個大型的水庫,坐車去義順、兀蘭的途中,會經過很多茂密的樹林,才可以知道新加坡自然環境的優勢。新加坡街道兩旁大多有非常茂盛的熱帶植物(大概除了金融區那塊沒有),定期修剪,有一種雨樹據說是李光耀以前去哪兒考察弄回來的,寬大的樹葉可以收集雨水,保護水土。

環境比較好的一個後果就是動物比較多。新加坡的樹林里松鼠、蜥蜴是非常常見的動物,即使在國大校園裡也有,有時候還發生猴子進住戶家裡偷東西的新聞。比較恐怖的蟒蛇、鱷魚這些生物,不過一般都在野外、水庫旁,不大擾民。

另外,新加坡不知道是不是貓過的太好,很多人給流浪貓東西吃,導致新加坡老鼠特別多,尤其是在居民區的巴剎里,每到晚上都能見到好多老鼠跑來跑去,不誇張地說,在新加坡一星期見到的老鼠比我在國內一年見到的還多。

新加坡另一點經常為人所「稱道」的是「乾淨」,好像每次有人問我新加坡的問題,第一個就是乾淨。的確,跟國內相比,新加坡給人的第一印象的確是乾淨,這就不多說了。不過,新加坡也有髒的地方,居民區的樓下,尤其是屋後經常有亂扔垃圾的,有些巴剎的後面也髒水橫流。

人文環境方面。我們一個教授開玩笑說新加坡是沒有文化的國家,因為新加坡連文化部都沒有。相對來說,新加坡對於人文、歷史不算很有興趣,國家歷史短,也沒什麼值得紀念的東西。不過,最近大概是因為旅遊觀光產業的興趣,新加坡弄了好多博物館出來。除了之前就有的國家博物館、亞洲文明博物館,最近還建了土生華人博物館、馬來文化館、印度文化館(正在建設中),展現新加坡多元文化的一面。因為中國的關係,新加坡與孫中山的關係也被挖掘出來,有晚晴園專門紀念孫中山與南洋華僑支持辛亥革命。除此之外,新加坡好像每年還有藝術節,請一些著名的藝術家、作家、畫家到新加坡,榴槤殼也經常有表演,所以總體來說,雖然新加坡比較單調一點,但也不是文化沙漠。不過,總體來說,新加坡的人文氣息不濃,文化最終還是為了發展經濟。

————————————————————繼續

3、政治生態

人們說到新加坡,經常會說是「威*權*體*制」,這在老李的時代可能是如此,PAP一黨獨大幾十年,以前敢挑戰他的對手要麼被收編,要麼被告得傾家蕩產,在地鐵站賣書。不過最近這幾年政治生態要好很多,畢竟時代不同了。李顯龍也出來替他父親說話,說現在不會跟以前一樣。

就個人在新加坡的這幾年來看,他們是越來越開放了。光就選*舉這一項來說,他們是真選,而且各個黨也越來越重視,大選時都拼盡全力,反對派的聲音也被放大很多,在議會中有一定的影響力,不像以前,反對派只是點綴。幾年之前,親身感受了一下新加坡的大選,跟幾個同學坐車去後港,反對派的大本營,整個體育場都坐滿了人,周圍的居民樓的樓上也站了很多人,聽幾個反對派的領袖在台上喊口號,批評政府。聚會結束後,大家散去,跟電影散場一樣,很平靜。

不過因為PAP掌權,所以在選區的設置、選舉方式(集選區、單選區)等方面,他們還是有很大的能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選舉的結果。比如上次大選,反對派拿了40%的選票,但是在議會中,他們只有10席左右,是絕對的少數。

新加坡這種父權政治有沒有好處?恐怕很難說沒有好處,畢竟現實點看,新加坡能從馬來世界的包圍中生存下來,能成為亞洲唯二的第一世界國家,這種體制可能還是有用的,但現在很多人也看看慢慢對此不滿,選票的流失也說明這一點。對此,新加坡執政黨也是有所預計,而且在不斷調整的。所以新加坡的民主程度應該會越來越好。關於這部分,不能說太多,就這樣吧。

4、高薪養廉

高薪養廉也是新加坡的標籤之一,中國也喊了多少年要學習新加坡的高薪養廉制度,但我們大多數時間注重的恐怕是高薪而已。

新加坡公務員的薪水是很高,總理一年拿300多萬新幣,相當於每個新加坡人給他一塊錢,美國總統一年好像才70萬美元(記得不準確),算下來80多萬新幣而已。新加坡人進入公務員系統基本就算是拿了鐵飯碗,只要不犯錯誤,按部就班地做,基本上可以做一輩子,薪水相當於企業同等職位的中上層,衣食無憂。

不過,光喊高薪養廉其實是非常片面的。新加坡的高薪養廉的另一面是嚴刑峻法。舉兩個報紙報道的新聞作例子。一個警察跟他女朋友分手,不甘心,就進到警察系統的網路查她女朋友的個人信息,以權謀私。事情敗露之後,被開除公職,還要坐牢幾周。一個地鐵工作人員(這個不算公務員)在站台看到一個女傭吃東西,按規定在地鐵內飲食是要罰款的,他去罰款,女傭說沒錢,只有20塊。工作人員就罰了她20塊,結果沒有上繳,自己私吞了。被查到以後也是開除外加坐牢幾天。新加坡的制度其實是兩方面,一方面給公務員高薪,讓他們能保持一定的生活水準,不至於為了錢而傷腦筋,另一方面法律又特別嚴苛,一旦發現公務員違法亂紀,基本上以後就很難翻身。這樣雙管齊下才能管得住公務員的貪慾,如果只強調一方面,結果就只能呵呵了。

不過最近這幾年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新加坡也出現個幾個高層公務員違法的案子,接受企業的賄賂,與企業高管發生不正當關係。事情發生後,新加坡的大小報紙,包括八卦周刊都紛紛報道,把當事人的家庭、背景、犯案的細節(金額詳細到一分一角、不正當關係也詳細到具體細節)全部曝光出來,對於那些犯案的人員,法庭上的審判還好受,這種隱私曝光以後就很難做人了。


法律對絕大多數人都有平等效且依法執行。


推薦閱讀:

有多少像以色列和新加坡那樣的國小但國力強的國家?
韓國名牌大學文憑含金量問題 如韓國慶熙大學 延世大學 為什麼不喜歡去韓國留學?
世界上不同國家的工業化原始積累,除了剝削本國農業以及剝削殖民地以外,還有沒有什麼別的成功案例?
如果1945年侵華日軍沒有投降會怎樣?
現在我國還存在無產階級嗎?

TAG:文化 | 國家 | 新加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