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too 做桌面的話,有什麼優勢?

我怎麼沒發現。相反,gentoo需要編譯,太慢啦


使用USE flag方便自定義特性,裁掉不需要的依賴

比如,我不需要vim的ruby binding,為什麼要在安裝vim時裝上ruby?我不需要wget下載時出現"英國中部時間"這樣的native language support,又需要用zh_CN.UTF-8的環境,可以直接去掉nls支持

emerge可以並行多個安裝

至今想不通為什麼apt的安裝鎖機制會解決不了並行安裝問題,當然你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因為編譯費時才需要支持並行安裝

編譯軟體基本不需要再裝-dev或-devel之類的包

省事!

打包方便

自己寫ebuild打包太簡單了,比RPM的spec或deb的什麼rule簡單多了。可以簡單到arch的PKGBUILD文件的程度純粹變成bash腳本,又可以規範到打包完成之後自動生成可分發的二進位包

即使不自己打包,新版本軟體出現時改一下老ebuild文件的文件名(是的只要改文件名),有99%的概率你就可以安裝新版本了

默認環境很爽

默認就啟用了bash高亮,bash-completion這樣的東西也會用eselect維護好

遷移成本低

有gentoo-prefix這樣的神器,可以將此port系統在Mac、Windows上甚至是其他發行版上使用,降低學習成本和遷移成本

滾動更新

目前僅有Arch和Gentoo是滾動更新的發行版


說gentoo不折騰的人,我不知道你用gentoo做過多少東西,升級過多少次?

能不能不要跟風答?????????????????????????

網上一片一片都是gentoo最方便,一次配置,終生不用管,誰說的?

BTRFS系統折騰過?systemd折騰過?網路配置過幾次?

gentoo資料全????

有的問題就算google也沒有什麼正解。

內核升級了,包合併了,命令失效了,依賴循環了,init更換了,包出bug了,這些不是問題?

就連老手摺騰都失敗過無數次,何況新手?

回答的一點乾貨都沒有。沒有能點贊的。


如果讓你用一段時間中標、紅旗,你們會覺得任何linux都多麼的有快感啊。

至於gentoo編譯的問題其實還好,雖然筆記本經常編譯到cpu過熱死機,但桌面系統,比如我那個8350的u,make -j9的時候就很有快感。

每次升級cpu都能感受到那些天天跑benchmark的同志們的快感(還有錢花得很值)?比起那些發神經的,爺好歹乾的是正經事。

另外寫程序的時候確實方便,比rpm還方便一點兒,deb打包其實最麻煩,最不適合作開發,雖然我都在搞。debug到最底層的快感也是其他系統上找不到的(紅帽其實也可以,但要麻煩點)。


第一次接觸Gentoo是在09年的時候,我們學校的伺服器都是Gentoo Linux。

現在斷斷續續試用了快6年了,體會有如下幾點:

從stage3安裝了無數次Gentoo,記憶最深刻的還是第一次,用了一個星期時間。通過那次的折騰,我明白了:

  • Linux就是Kernel + GNU的各種軟體

  • Linux啟動的奧秘,Grub的各種操作,甚至會了手敲Grub命令啟動Linux

  • 處理了無數的編譯問題,軟體兼容性問題,對Linux的軟體包依賴有了更深的認識,例如:

    • Gnome和KDE的不同風格,相愛相殺 (即使用Gnome很多情況還是離不開Qt、用KDE還是不能避免引入gtk)
    • Firefox不依賴Gnome、KDE,只需要X11就能運行
    • 各種daemon程序的作用,以及各種daemon在Linux系統中的必要性syslogd、vixie-crond……
    • 各種編譯參數的涵義
    • 暫時想到這些,後面想到了再補充
  • 精通內核裁剪,基本能明白內核中各個模塊的用途,這也為以後深入學習Linux打下了基礎

  • 明白了Portage包管理系統的運作,和它的很超前的設計理念

但平心而論,由於Gentoo的Portage推崇編譯安裝的方式,導致如下問題:

  • 安裝的過程漫長

  • 每台機器的二進位程序都不一樣,除了core dump等難以統一調試
  • 出了問題debug需要很有經驗的SA

所以Gentoo不被建議在生產環境的伺服器上使用


我從2006-2009用gentoo做過三年日常工作的桌面,優點是很能裝B,軟體更新很快,自定義軟體容易。

從2009換了蘋果,是因為thinkpad的電池續航實在不行。

至今(2014)一共用過三個蘋果本和兩個iMac一個MacMini了,但是一直都還裝著一個Linux的虛擬機,還都同時必須有一個Windows用來裝網銀。。。

2014-07-11:修改了一下答案,把時間改成了絕對時間。


用linux做桌面都蛋疼。如果這個是好處的話。


反正桌面CPU使用率都低……


自認為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因為用日常用gentoo幹活5年以上了。

gentoo做桌面,對目前的大內存pc來說,其實並無優勢。

而且想要省資源,最好的辦法是不去用臃腫的桌面環境,像kde,gnome之類,再精簡安裝,都很吃內存。但太簡單的環境,如flushbox,也不方便。我一直用lxde,速度快,也挺方便


其實還好吧,就最開始折騰一點

其實到後面,就是慢慢更新軟體,幾天編譯個軟體,也很輕鬆

話說選擇穩定版,gentoo就更不用折騰樓。。。。


能用Gentoo Linux做桌面的用戶,說明了一點:這傢伙是一個極度愛折騰的人。Gentoo 的安裝與RHEL和debian等成熟Linux的發行版有很大的區別,那就是安裝相當的麻煩。先安裝基本的系統,再安裝Xorg, gnome-lite,openoffice等軟體,這些軟體都要從網上下載源代碼,再到本地編譯安裝,需要較長時間


肯定看不出的。全編譯也太浪費時間(聽說現在emerge不是全編譯了?),不值得。

推薦:

Archlinux比較中立,配置也方便和簡單。

Ubuntu資料比較多。不過ubuntu每個長期版本都可能有不同的桌面以及倉庫(說錯了請糾正,只在虛擬機用過一下debian以及ubuntu),所以感覺不太方便。

這兩個也都有在線倉庫,默認直接二進位安裝,速度會快很多。針對個別的軟體,可以考慮編譯。( arch abs個人認為更加方便一些)


感覺Gentoo作為開發環境還不錯,但作為桌面環境太折騰!


更多地定製選擇啊,不過這也有一定的麻煩,但是gentoo就是什麼都給你了,去找找吧,總有適合你要求的東西,我還是用編譯的了,gentoo可以不用編譯的,emerge -S pacman,有驚喜吧?


* 定製以後確實快,而且系統很穩定。

* 對自己做的系統很了解,出了問題容易解決。

* 大部分編譯都很快。 有些大型包可以直接下載已編譯好的二進位版本。或者留著晚上睡覺的時候升級編譯,睡一覺就好了。也不耽誤事。

* 個人感覺比Ubuntu穩定,比Debian的包新,比RHEL快,但是優勢對一般用戶影響不大。比Arch強太多了,沒法比。


沒有優勢,系統本身為人所用,用的舒坦就好。


那些說Gentoo快的,你們測過嗎?我測過,確實比Debian快,但是不測基本上感覺不出來。還有就是,我也測過FreeBSD,比Gentoo還快。。。

一旦你用上了Gentoo,那麼就意味著你的系統維護成本要上升了,編譯去吧,呵呵。


03年的時候reiserfs4的實現就gentoo最簡單

然後發現除了費電以外

其他都還好

當然3G上網卡和待機硬碟這兩個殘念一直沒解決


編譯時間太長是最大的問題,哪一天要是有個gcc或glibc的升級的話……

最後都會直接使用二進位,但這樣定製的優勢就沒了。

所以,如果不經常折騰的話用Gentoo桌面沒問題,否則還是用arch,debian之類的發行版吧


感覺一個主要優勢是同一軟體的不同版本可以共存,當然這在有些開發環境特別有用,做桌面也許體現不出來。其他的像編譯優化、USE的高度自定義之類的,感覺應該說是特性,而不是優勢,也就是是好還是壞因人而異。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 GitHub 項目刷 Star 行為?
免費的Linux server如此優秀,為什麼還會有人買昂貴的windows server?
BI數據可視化工具應該如何選擇?
有什麼好的開源自動化測試框架可以推薦?
如果你得到了Windows的源代碼,你會拿來怎麼用?

TAG:Linux | 開源 | Gento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