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語漢字在英文俄文里可以叫kanji 漢語要叫character?

和非日語漢語母語的人討論漢語日語 說到這個感到不太equal補一句 chinese character說實話不覺得很廢口水咩


  1. 現在的英語,確實存在日語辭彙音譯,漢語辭彙意譯的傾向。
  2. 對於外行,不管你是在討論漢語還是日語,最好都用 Chinese character,否則對方會不知所云。對於內行,你管漢語中的漢字叫 hanzi 也可以。

11/19 補充:現在想來,kanji 一詞用得多還有另一個原因:在討論日語時,kanji 是作為漢字的總稱,指代漢字這種書寫方式而不是單個漢字,它與 kana(假名)構成對立。在討論漢語時,因為沒有與漢字對立的文字,所以不必給漢字找一個總稱(當然,如果要與拼音對立,是可以說 hanzi 的)。無論是討論日語還是漢語時,說到單個漢字,還是用 character 為好,否則說「this kanji」「that hanzi」會讓 code-switching 過於頻繁,顯得彆扭。


sinogram或者sinograph夠高大上吧

講真character並沒有漢字的意思,chinese character才是漢字


前兩天知乎給我推薦這個問題的時候,有人提到「文化影響力」,我就覺得有點想當然,但不失為原因之一,至少值得討論。

今天可好!怎麼連「自卑論」都出來了?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對於母語是英語的人來說,日語的字母化比起漢語的更加容易發音。

日語的假名,幾乎都是一個輔音字母+一個母音字母的形式(或者單獨一個母音)。最多有個ん這樣的鼻音,對於英語使用者來說不是難事。

所以kanji作為一個英語單詞對於英語使用者來說沒什麼學習難度。

漢語拼音就比較難,與英語的拼寫習慣和發音都相去甚遠。假設「hanzi」是個單詞,美國人見了都很難確定這個「zi」該怎麼發音。我英語差,一時間還真想不起來有哪個常用的英語單詞最後以「zi」結尾的,一般來說後面至少都得跟一個輔音字母如zip和zinc。

同樣的,一樣是傳統美食,sushi(壽司)也比zhajiangmian的學習難度低得多。

日語要是遇到「懐石料理」(Kaiseki ryori)這種東西,還不是要乖乖翻譯作「traditional Japanese meal brought in courses」。

這個現象還體現在品牌命名方面。TOYOTA(豐田)可以不用專門譯名,直接使用羅馬音就好,但是奇瑞就得改個「chery」,直接把漢語拼音「qirui」拿給美國人肯定是蒙逼的。相似的例子還有電子業的東芝(TOSHIBA)和聯想(Lenovo)等等。


啊哈 正好在美國上日語課的路過

kanji可不是普遍了解的單詞,在第一節課上老師就有強調KANJI is a kind of Chinese character used in Japanese language.


我倒覺得這種事情很大程度是由於日文本質上還是一種以字母為主的表音文字,而漢語卻是表意文字造成的。

日本人翻譯一個外來詞的時候幾乎全部採用音譯,比如翻譯「新建文本文檔的時候」,文本文檔會被直接翻譯為テキストドキョメント(text document音譯)。當有和制辭彙翻譯為外國語時,首先想到的也是音譯。因為本質上日本語的根源還是假名(包括最早的萬葉假名也是一種假名而已,並沒有漢字的表意性),還是一種字母文字,而漢字只是一種重要的輔助表示方式而已,並不能撼動字母的地位。作為字母,本身無意義,只是表音而已。

大家可以腦補一下,當有外人問日本人方塊字是什麼的時候,日本人會心想「這是かんじ,也可以寫作為漢字」。日本人做日英翻譯的時候,也會理所當然的把一種字母翻譯成另一種字母,按讀音對應。

而漢字更大程度上是表意的,每個基本的文字成分都有自己的意思,所以中國人會覺得「hanzi」這幾個字母不表意,就得翻譯成「chinese character」才滿足表意的心愿。


咱們也沒管ABCD這些英文字母叫「萊特」吧,不也是意譯過來,叫作「字母」嗎?

總的來說,意譯是正常的,音譯才是比較少見的吧,像日語那種大量音譯外國單詞的就更是不正常了。


因為中國在西方世界的文化影響力曾長期低於且現在仍然低於日本。

至於還有說kanji和漢字不是一種東西的,我只能說裝逼也要有個度,小心翻車。

來看一位戲很多的網友:


單數的 character 是具體指代,哪怕是言及日文,指代某一個漢字甚至假名時,都要使用 this character

kanji 是一個類別的名稱,只能作為集合名詞來使用,是 characters 集合的一個子集,不能用來指示某一個具體的漢字元號


唉,就是這樣,為什麼不知道,很無奈...

豆腐叫tofu不叫doufu,

擊敗柯潔的叫AlphaGo而不叫AlphaWeiqi,

有啥辦法...(攤手)


你用character也行,甚至你用hanzi或者「漢字」都可以,這是立場問題而不是英語問題。就像日語里的偏旁,我們也用自己的叫法去稱呼它。


日語漢字用kanji是為了和hiragana katakana區分,用於表示日本書寫系統里的漢字,並不是單純的漢字的意思。

順便挑個錯,俄文表示漢字用的是иероглиф,英文里的同源詞寫作hieroglyph,意思是象形文字,埃及古文字就用的這個詞……

以上


反對某個說自卑的回答!

學習過語言的人大多都能體會,意譯比音譯更需要時間精力和能夠讓你觸類旁通帶來靈感的墨水。

中國一直以來都把自己定位於一個大國,從未放棄過向世界傳播我們自己的文化(這是一種從未放下的驕傲)。所以當我們向別人介紹自己的時候,會選擇別人更能接受和理解的描述,我認為這不是自卑,而是一種自信,是一種有底氣的表現!

就像很多小粉紅說的那樣,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中國自打開國門後一直在努力地和世界融合,這和日本那種圈地自萌的態度不一樣。

比如差不多級別的國粹,中國會在奧運會自行車項目的頭盔上畫臉譜,可是日本人不會這樣宣傳相撲,他們沒想讓外人認同相撲,就是自己和自己玩。

我沒有踩一捧一的意思,這就是國家文化不同罷了,大多數人舉的都是比較廣為人知的日語音譯詞,就這樣得出了漢語影響力不如日語大我是無法贊同的。

中國和日本不一樣,中國沒辦法像日本那樣,中國吃過閉關鎖國的苦,所以不可能再把自己端起來玩逼格和小眾。

哎,我這個人笨,可能說得不清楚,又是手機打字,可能有點混亂。

我舉一個可能不恰當的例子吧。比如我們和別人有了不和,然後發脾氣,小孩子可能會用方言或者是外語罵別人,看著別人聽不懂但知道是在罵自己時氣急敗壞的樣子覺得洋洋得意。可是成熟的人會選擇用對方聽得懂的話來交流溝通。

那些動不動就說中國人自卑的,請不要代表我們大多數好咩。

人家自信著呢哼唧(?&> &

因為我們文化里透露一種骨子裡的自卑,在西方人面前甘願把自己的文化貶低地一無是處,怕西方的老爺子們不知道hanzi是什麼意思,為了討好他們就說是「中國的字」(Chinese character),這就是文化自卑的體現啊,怕姥爺們不懂中國,低三下四地解釋。

民國的文人看起來鐵骨錚錚,其實背地來不過是極盡全力討好西方的姥爺們罷了,把母親河黃河翻譯成「yellow river」,為什麼就不翻譯成「huang/wong river」呢?因為自卑啊,怕老爺們不知道「wong」是什麼意思啊!

還有啊,你看看長城、紫禁城這些翻譯,哪一個不是透露一種濃濃的自卑感,你再看看日本,壽司翻譯成什麼,跆拳道翻譯成什麼,再看看日本和牛翻譯成什麼。


可能是因為Japanese Chinese character太長而Japanese character又指代不明吧


因為日語發音簡單,適合音譯,而普通話發音因素與英語差別較大,普通話拼音hanzi用英語的認讀習慣讀起來非常彆扭,難以音譯。


Chinese characters :

Chinese characters are logograms used in the writing of Chinese, Japanese, Korean and some other Asian languages. In Standard Chinese, they are called hanzi.

Kanji - Wikipedia :

Kanji are the adopted logographic Chinese characters, known as hanzi, that are used in the Japanese Writing System.

Hanja - Wikipedia :

Hanja is the Korean name for Chinese characters. More specifically, it refers to those Chinese characters borrowed from Chinese and incorporated into the Korean language with Korean pronunciation.

Chinese character(漢字)是起源於中國,用於漢語、日語、韓語書寫的漢字

hanzi用於漢語書寫的漢字

kanji(日本漢字)是從中國引進,用於日語書寫系統的漢字,跟平假名(hiragana)、片假名(katakana)並列;

Hanja(朝鮮漢字)是從中國引進,用於朝鮮語/韓語書寫的漢字

本來就不是一個東西。

問題也是錯的,改為:

為什麼「日本漢字」在英文里可以叫kanji,「漢字」要叫Chinese character?

你再看一下。

另外,請區分「語言」和「文字」。


我個人感覺對歐美人來說漢語辭彙發音很拗口,所以歐美人在歧視中韓裔亞洲人的時候經常用ching chang chong這種東西來稱呼亞洲人來諷刺亞洲人的名字發音很古怪,因為漢字是一個一個字讀的讀起來很不連貫,而日語像什麼Yanagawa Takeshi聽起來就比中文名字連貫對歐美人來說更容易接受,這可能是外國人傾向於音譯日語辭彙的原因之一吧


Japanese character:

Hirakana

Katakana

Kanji

Chinese Character:

Chinese Character


這可能要從80年代談起,日本在80年代站上經濟高峰,幾年之間各種買下,西方出了一堆研究日本的書籍,像是「菊花與劍」,稱之為「日本研究」,文化界沒談點菊花都不好意思出門了,自然一堆人學日文,就必然要學 kanji,如果找得到當時的綜藝八卦報紙,應該有機會看到當時的影星身上刺青就是日文。

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事情都是文化衝擊的殘留,從kanji一詞進入英文,成為通用語,到我們從英文學會這個詞,又經過許多年了。君不見歐巴到處走,嬤嬤噠多如狗?

如果是基於民族自尊而覺得不忿,也別急,等依凡卡女兒,祖伯克女兒長大,她們的中文說不定比您還溜呢?


曾經在一個紐西蘭公司工作 老闆和三分一的同事都是日本人 然後我發現 日本人都用日本名 只有中國人喜歡起花花綠綠的英文名 再說一個 我畢業於中國東北大學 英文叫Northeastern University 咱再看看日本東北大學 人叫Tohoku University

民族自信 任重道遠


推薦閱讀:

學好英語有多重要?
有哪些英文單詞源自於法語?
許多以「é」開頭的法語單詞以對應於以「s」開頭的英語單詞,這其中有什麼緣由嗎?
英語記單詞用前綴後綴去記憶有用嗎?
有哪些有趣的單詞的演變或起源的故事?

TAG:英語 | 單詞 | 日語 | 中文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