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想出家的話,一定要考佛學院嗎?

我覺得這塵世里還有許多東西需要我去學習。就比如上大學的這一年,總結我過去的不好的遭遇的原因,就更能明白大家的痛苦,反而有種包容心升起,遇到與自身情況一樣的人就會想去幫他一把。這比起以前看經書,說什麼要有慈悲心這樣的教條來的更加實際,因為我沒有刻意去追求,就只是在生活中體悟,就稍微接近了一點點慈悲心的標準。

所以我覺得現在就出世還太早了,不過我真的還是覺得,人間依然是苦的,追著五根,不停的去餵養他,明明目的是追求快樂,每次得到的卻都是痛苦。我學著心理學,學著去了解人,慢慢就懂得佛陀為什麼訂立戒律,為什麼說禁慾?因為這些東西會讓我們離本來的自己越來越遠。

但在人世里,我還是有很多東西不懂。我還是要通過未來可能會有的各種各樣的痛苦來磨練自己。所以還是覺得現在不能走。

等我把這個世界了解的足夠多了,我就想走了,我想去找那個本來的自己了。

我本來想的,可能未來我會慢慢因為緣分遇到自己的師父,然後就毫不猶豫的跟著師父走江湖了。

但是之前碰到一個叔叔,他說年輕時候跑去出家被家人抓回來了,但是那時候他的師父就要他去考佛學院,說有了佛學院文憑,就會有出路,到哪裡都有個保障。

可是我從來都沒想過要進佛學院啊。。。難道直接出家就沒有保障了嗎?而且出家的目的又不是為了保障啊,我目前的理解是,知道了周圍的一切追著追著都沒啥意思,然後去找到真正的自己,然後盡所能幫助有緣的人也能找到自己。

好吧說了半天我相信你也大約沒看懂我要問什麼,我想想,我大約是想問,出家就一定要去佛學院嗎?去佛學院幹嘛?佛學院是幹什麼的?


別把出家當出路。

身出家心不出家。只是耍耍行為藝術。

心出家,在哪兒都是凈土。

既然普賢菩薩行願品里說的那麼清楚,業是無形無相的,那為什麼很多人都覺得有形有相的出家能解決那麼多問題能有那麼多作用???

業是無形無相的,那麼要轉的東西就是無形無相的,要修的東西就是無形無相的,要解決的問題也是無形無相的。

無奈太多的憨貨認為佛法是有形有相的東西來解決有形有相的問題……

我總認為這是公然和三寶對著干……

推薦本書《學佛者的基本信念》。

看完了再看看自己……

敢不敢承認自己在學佛?然後再來聊出家……


新出家不滿三個月的人來答~

可是我從來都沒想過要進佛學院啊。。。難道直接出家就沒有保障了嗎?而且出家的目的又不是為了保障啊,我目前的理解是,知道了周圍的一切追著追著都沒啥意思,然後去找到真正的自己,然後盡所能幫助有緣的人也能找到自己。

完全贊同。世間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給人保障,業果不失,人命在呼吸間。真正的保障是自己的道業要增進,自己的罪業要清凈,自己的福德要充足,自己的智慧要光明。

所以說,與其不知所謂地上佛學院混文憑,不如老老實實拜懺除罪障,誦經開智慧,打坐培定力,放生、印經、供燈增福慧……

出家人的「保障」,就是明了因果,深信因果,積極除惡行善;發菩提心,持誦大乘經典,趣入般若智慧,等等等等。你要是在智慧啊、心性啊、定力啊、見地啊、功德啊等等這些方面有所突破,斷不會落入擔心衣食、覓出路的地步。

如果確實沒有好的學習環境,找個佛學院也好,但是要去道風好的佛學院,比如天台山佛學院。


出家到底是出哪一個家呢?

有的人認為說,出家就是離開了家庭去修行,這樣子就叫作出家。但是這樣子離開家庭去出家,這個是叫作出世俗的家,但是這個並不是在佛法裡面所說的真的出家,所以這種出家只是表相出家。

真正的出家,是怎麼樣的出家呢?

在佛法裡面有講到說,出家其實是出三界的家,也就是說離開五陰火宅。所以這個出家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裡面講說,其實出家是出五陰宅,宅主是誰呢?宅主是本心,也就是說宅主是如來藏,但是如來藏祂本來就已經出家了。這個道理是怎麼樣呢?

真正的身出家心出家,是必須要你開悟明心了以後,才是身出家心也出家。所以如果出家的菩薩,沒有證悟佛菩提的話,沒有證悟佛菩提的這個本識心——第八識心的話,就不能稱為身出家心也出家,所以叫作身出家心不出家。那什麼叫作身出家心也出家呢?也就是說,當你是出家的菩薩而勤求證悟,而也已經開悟明心,證悟如來藏的話,就叫作身出家心也出家。這個就是我們所謂的身出家與心出家的四種分別,分為:身不出家心不出家,身不出家心出家,第三個是身出家心不出家,第四個身出家心也出家這四種分別。這個是從我們的真出家跟表相出家,所衍生的四種分別。

什麼是表相佛法呢?表相佛法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你以剃頭著染衣為表相出家的真正的依歸,這個就是表相佛法,乃至於表相佛法所弘揚、所推展出來的這樣子佛法。這些表相佛法包含了哪些呢?包含了譬如說,我們有很多人在做什麼環保菩提、心靈的環保,還是說很多的寺院只著重在初機佛法的度眾,甚至於初機佛法也沒有,到處是什麼佛學夏令營,到處是什麼插花班,到處是什麼書法班,乃至於到處是什麼計算機班,這個就是表相佛法;甚至於在這個地方,方便地用緣起性空去解釋佛法,這個都是表相佛法,而沒有把真正的佛法講出來。如果你用這些法,方便地把眾生引進佛門,那倒也是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不知道所謂的真正的佛法、真出家還有表相出家的道理,而只是說在這些世俗法上面去用心的話,那這個就是表相佛法。我們如果要讓佛法,真正能夠興盛的話,必須要脫離這些表相佛法;這個就必須要在家居士,跟出家的菩薩互相扶持,這樣子才有辦法真正地能夠讓佛法能夠弘傳下去,大乘的佛法才有辦法能夠復興,能夠廣利眾生。

南無佛法僧


中國佛學院2017年本科生招生簡章

中國佛學院是由中國佛教協會舉辦的全國漢語系高級佛學院。學院教研條件充足,師資力量雄厚,培育人才遍及國內外,在海內外擁有廣泛影響。

一、培養目標

以培養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祖國和社會主義制度,遵紀守法,信仰虔誠的佛學學術研究人才,佛學專業教學人才,國際佛學交流人才和各地寺院的高級管理人才為基本目標。

二、學制及招生名額

1.本科四年。招生一班,共30名。

2.課程設置:佛教史、唯識、中觀、天台、華嚴、禪宗、凈土、律學、佛教文物、佛教音樂、古典文學、現代文學、中外哲學、歷史學、文獻學、時政、外語、書法等。

三、招生條件

1.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出家青年僧人。

2.具有中級佛學院畢業及高中畢業以上或同等文化程度,經過一定時間的出家考驗,信仰堅定,品學兼優,志願從事佛教事業的青年僧人。

3.年齡在18至30周歲之間。

4.無婚姻或戀愛關係;無犯罪記錄。

5.相貌端正,身體健康,無重大疾病、無精神病史及其它傳染病或殘疾。

四、招考辦法及有關規定

1.凡符合本院招生條件者,若在分院和地方佛教院校,由分院或地方院校向當地宗教部門推薦報名;若在地方寺院的青年僧人,由本人所在地的佛協組織或寺院組織,向當地宗教部門推薦報名。

2.各省院校及佛協組織部門推薦考生時,應嚴格把關,推薦品學兼優、學修精進的青年僧人報名。

3.報考者需把報考材料備齊後函寄本院,經審核符合報考條件後,發給准考證。【寄來:(1)報考登記表、(2)體檢表、(3)推薦介紹信、(4)身份證複印件、(5)學歷證明複印件、(6)二寸免冠白底近照五張。】

4.報名時間:2017年3月1日至2017年6月20日截止。

5.按通知規定時間,持准考證到指定地點參加考試。考試科目:佛學、語文、政策法規、史地、英語、課誦。

6 .考試參考資料:佛學:《佛學基本知識》正果法師 《佛教各宗大意》黃懺華 《印度佛教史》聖嚴法師 《中國佛教史》黃懺華;政策法規:《宗教政策法律知識答問》徐玉成 《愛國主義教育》宗教文化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及本年度國內外重要時事新聞;語文: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標準,語文基礎知識、現代閱讀、古詩文閱讀、寫作;史地、英語:參照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普通高中課程標準。

五、錄取與入學

1.錄取考生,按照考試成績,擇優錄取。

2.錄取通知書由本院直接寄給本人。憑錄取通知來院報到。

3.被錄取者應持以下相關證明,按規定時間到本院報到。【隨帶:(1)錄取通知書;(2)當地宗教部門及推薦單位介紹信;(3)所在寺院住持,或剃度師、依止師出具的推薦信,此推薦信要求在宗教信仰、道德修持等修學方面作為監護人,對錄取者予以保證;(4)身份證。】

六、有下列情況者,退回原推薦單位

1.入學時,經體檢和複試,不符入學條件者。

2.入學後,學習不認真跟不上教學進度,不能遵守學院規章制度者。

3.入學後,連續患病二個月以上不能學習或患傳染病、精神病等。

七、在學期間生活待遇

1.學院按規定每月發給一定的生活費。

2.學院按規定學生享受80%公費醫療待遇。

八、畢業去向

1.畢業後,原則上仍回原推薦單位工作。

2.根據全國佛教事業的需要,本人自願,由本院與原推薦單位協商,經同意後調配安排工作。

3.畢業生可報考本院研究生。

4.畢業後的待遇,符合國家宗教局頒布的《宗教院校學位授予辦法(試行)》規定的由用人的佛教單位或寺廟負責解決。

聯 系 人:來浩法師 覺燈法師

聯繫電話:010~83517182(兼傳真)13161999130 18611701066

地 址:北京市西城區法源寺前街7號

郵 編:100052

中國佛學院招生辦公室

2017年3月1日

——————

我想問一下你覺得出了家以後,除了吃飯睡覺以外,是在幹什麼呢?

漢傳和藏傳的寺院都是重視學習的,真正兒八經學的話那難度跟去佛學院也差不多。

南傳的寺院也是大部分僧人以學習為主,學習+修行的模式。只有少部分才是專門修行的。不過他們那裡師父指導的細緻,所以不懂太多教理就靠師父指導也行。

印度佛教的著名論典《俱舍論》里提到,學佛的過程是一個「聞、思、修」的過程。先要聽聞佛法,之後深入思考,最後才談得上修行。也就是說學習的過程必不可少。《無量壽經》還是《觀無量壽經》里也提到,不懂教理的人就算往生了極樂世界,也還需要再學習,從「百法明門」學起,然而必須在極樂等五百劫後才能開始學習。也就是說去了極樂世界依然是一個「聞思修」的過程,學習是少不了的,這輩子不學下輩子還得學。

所以我覺得題主沒必要對佛學院反感。找個好的佛學院學一下,不耽誤你以後修行的。

————————


關於出家的目的

雜阿含卷6羅陀相應部分,記載了佛陀的侍者之一——羅陀尊者。其中第113~119經即記載了外道向羅陀尊者詢問為何要跟隨佛陀出家,他所作的回答。

註:羅陀尊者是婆羅門種貴族出身,但晚年子女不奉養他,窮困潦倒,到佛陀的僧團打雜糊口。他想要出家,但其他的比丘看他年紀那麼大,不知道是否還有學習佛法及戒律的能力,因此不敢答應。最後是佛陀的安排下,由舍利弗尊者剃度他。而他沒多久就證阿羅漢了。佛陀曾經以羅陀尊者為例,要大家學習他服從教導、接受批評、不生瞋恨的態度。

佛經原文:

相應部35相應81經/眾多比丘經(處相應/處篇/修多羅)(庄春江譯)

  那時,眾多比丘去見世尊……(中略)在一旁坐好後,那些比丘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這裡,其它外道遊行者們這麼問我們:『道友們!為了什麼目的跟隨沙門喬達摩修梵行呢?』

  大德!被這麼問時,我們這麼回答那些其它外道遊行者:『道友們!是為了苦的遍知而跟隨世尊修梵行。』

  大德!被這麼問時,我們這麼回答是世尊的所說之說,不以不實而毀謗世尊,法、隨法的解說,而任何如法的種種說不來到應該被呵責處嗎?」

  「比丘們!當被這麼問,你們這麼回答時,確實就是我的所說之說,不以不實而毀謗我,法、隨法的解說,而任何如法的種種說不來到應該被呵責處,因為,比丘們!你們是為了苦的遍知而跟隨我修梵行。

  比丘們!如果其它外道遊行者們再這麼問你們:『那麼,道友們!為了遍知哪個苦而跟隨沙門喬達摩修梵行呢?』

  比丘們!被這麼問時,你們應該這麼回答那些其它外道遊行者:『道友們!為了遍知眼是苦的而跟隨世尊修梵行;為了遍知色是苦的……(中略)為了遍知凡以這眼觸為緣生起的或樂、或苦、或不苦不樂受也都是苦的而跟隨世尊修梵行;……(中略)為了遍知意是苦的……(中略)為了遍知凡以這意觸為緣生起或樂、或苦、或不苦不樂受都是苦的而跟隨世尊修梵行,道友們!為了遍知這個苦而跟隨世尊修梵行。』

  比丘們!當被這麼問時,你們應該這麼回答那些其它外道遊行者。」

雜阿含113經[正聞本1654經/佛光本115經](羅陀相應/五陰誦/弟子記說)(庄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在摩拘羅山。

   [時,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

  時,有眾多外道出家詣尊者羅陀所,共相問訊已,退坐一面,問尊者羅陀言:

  「汝何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

  尊者羅陀答言:

  「我為斷苦故,於世尊所出家修梵行。」

  復問:

「汝為斷何等苦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

  羅陀答言:

「為斷色苦故,於世尊所出家修梵行;斷受、想、行、識苦故,於世尊所出家修梵行。」

  時,諸外道出家聞尊者羅陀所說,心不喜,從坐起,呵罵而去。

  爾時,尊者羅陀知諸外道出家去已,作是念:

  「我向如是說,將不毀謗世尊耶?如說說耶?如法說,法、次法說耶?將不為他難問詰責,墮負處耶?」

  爾時,尊者羅陀晡時從禪覺,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卻住一面,以其上事具白佛言:

  「世尊!我向所說,得無過耶?將不毀謗世尊耶?不為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耶?如說說耶?如法說,法、次法說耶?」

  佛告羅陀:

  「汝成實說,不毀如來,如說說,如法說,法、次法說,所以者何?羅陀!色苦,為斷彼苦故,出家修梵行;受、想、行、識苦,為斷彼苦故,出家修梵行。」

  佛說此經已,羅陀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114經

羅陀答言:「我為知苦故,於世尊所出家修梵行。」

佛告羅陀:「汝真實說,不毀如來,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也,是如說說,如法說,法、次法說,所以者何?色是苦,為知彼苦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受、想、行、識是苦,為知彼苦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雜阿含115經

羅陀答言:為於色憂悲惱苦盡;離欲、滅、寂、沒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為於受、想、行、識憂悲惱苦盡;離欲、滅、寂、沒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佛告羅陀:「汝真實說,不謗如來,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也,如說說,如法說,法、次法說,所以者何?羅陀!色憂悲惱苦,為斷彼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受、想、行、識憂悲惱苦,為斷彼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雜阿含116經

羅陀答言:「於色見我、我所、我慢使系著,彼若盡、離欲、滅、寂、沒;於受、想、行、識見我、我所、我慢使系著,彼若盡、離欲、滅、寂、沒故,於世尊所出家修梵行。

佛告羅陀:汝真實說,不謗如來,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也,是如說說,如法說,法、次法說,所以者何?於色見我、我所、我慢使系著,彼若盡、離欲、滅、寂、沒故;受、想、行、識見我、我所、我慢使系著,彼若盡、離欲、滅、寂、沒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雜阿含117經

羅陀答言:「於色有漏、障閡、熱惱、憂悲,彼若盡、離欲、滅、寂、沒;受、想、行、識有漏、障閡、熱惱、憂悲,彼若盡、離欲、滅、寂、沒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雜阿含118經

 羅陀答言:「於色貪、恚、痴,彼若盡、離欲、滅、寂、沒;於受、想、行、識貪、恚、痴,彼若盡、離欲、滅、寂,沒,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佛告羅陀:「汝真實說,不謗如來,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也,如說說,如法說,法、次法說,所以者何?於色貪、恚、痴,彼若盡、離欲、滅、寂、沒;於受、想、行、識貪、恚、痴,彼若盡、離欲、滅、寂、沒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雜阿含119經

羅陀答言:「於色欲、愛、喜,彼若盡、離欲、滅、寂、沒;於受、想、行、識欲、愛、喜,彼若盡、離欲、滅、寂、沒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佛告羅陀:「汝真實說,不謗如來,不令他人難問呵{嘖}[責]墮負處也,如說說,如法說,{如}法、次法說,所以者何?於色欲、愛、喜,彼若盡、離欲、滅、寂、沒;於受、想、行、識欲、愛、喜,彼若盡、離欲、滅、寂、沒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由以上經文可知,羅陀尊者是為了知苦、滅苦(於五蘊憂悲惱苦盡;離欲、滅、寂、沒故。於五蘊見我、我所、我慢使系著、有漏、障閡、熱惱、憂悲、貪、恚、痴、欲、愛、喜;彼若盡、離欲、滅、寂、沒)而出家。


這是制度,你想未來衣食無憂就需要這個,去了佛學院,如果你搞得好,也許有一天會成為什麼市佛教協會會長,哪座寺院的主持,如果不去,就算出家,生計也很艱難


我先問您,出家幹嘛?

因為一個叔叔要您出家,您就出家?

出家就是出世?

出家就是找自己?

江湖在哪?

佛學院是什麼?

跟大學一樣。

大學是為了培養學子自我能力,增長知識,認識自我,面向社會,面向人生的地方。

佛學院是為了培養僧才,造就僧才,入佛知見,通達一切世間法。自覺、覺他。面向內心、面向眾生的地方。

開什麼車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哪兒?


關於出世與入世,真言宗有答

菩薩道的實踐者,必須是更深入更擴大的入世。唯有打入了世間的群眾之中,才能化導群眾,為了化導群眾,必須更積極地肯定人生的行為價值,並且發揮人生的道德價值,否則,自己在群眾之中沒有過人的貢獻,沒有特殊的服務,沒有卓越的表現,群眾豈能心悅誠服地接收化導?

所以,凡是正信的佛教徒,沒有不以入世為手段的。可知,厭世是入世的啟發,出世是入世的目的。


阿難七夢經 中第三夢記載

夢比丘在不凈坑中,白衣登頭,兆出家比丘死入地獄,在家白衣多生天上


不一定,如果抱著強烈的目的來考佛學院,第一,你會承受不了強烈的落差,第二你很有可能會退失對佛法的信心——一個正在上佛學院精神病患者


為什麼要等你把這個世界了解足夠多了再去找尋本來的自己。修福修慧隨時隨地。學佛不一定要出家,出家也不一定要去佛學院啊。


很多出家人文化程度很低。有些年齡大的識字都不多。年輕人低學歷占很大比例。高學歷也有,相對全國而言,就太少了。

正因為許多老師父們文化低,但他們又是各寺院的當家人物,新一批出家人也多是從老師父那裡剃度。雖說老師父們自身的修行可能很好,有的甚至已經修到很高的地步。但講佛的教理未必在行。

佛學院是佛學基礎知識的集中普及。入門的門檻很低。對學歷沒要求。旨在增加佛弟子們對佛法的深入了解。

大學生的年紀,想通過世間的痛苦來磨練自己,呵呵。。。有勇氣是好的。

新聞里有多少人在痛苦面前被擊垮?每個人的痛苦根源似乎不同。

佛以智慧剖析了世間可能遇到的一切痛苦。並且引導弟子去尋求出路,看得透,且通得過,以八萬四千種修行的方式。

出家是要放舍一切,一切世間的利益的。

如果還會被 的世俗觀點左右,還會先想自己的養老有沒有保障,還在意有沒有錢,吃住好不好等身體的享受,不了解出家是為什麼,修行是為什麼,那還是別出家了吧!


推薦閱讀:

成佛之前是不是先要得到佛的授記?
阿羅漢和佛的區別是什麼?菩薩和佛的差距在哪裡?
一行禪師說,要時時保持清醒覺知,工作時覺知自己在工作,但既然把心思用在覺知上了,那如何保持自己專註?
有沒有人想到過佛教全部都是「物理學」?
學佛的人對於大街上的美女,到底應該看還是不看?

TAG:佛教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