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中國的學者不願意設計一套拼音文字來標音?

很早以前中原地區就開始和西域交流了吧,婆羅米系統的文字應該很早就被中原文明所了解,但是為什麼到了唐朝那樣梵文在中國被廣泛的傳授學習的年代也沒有人有興趣設計一套漢字的表音系統?不要說什麼母音附標文字不適合漢語之類的,字母可以改造啊,你看古代希臘人都把輔音文字改造成全音素文字了啊。到了元朝短暫的有人使用過八思巴文字(算是婆羅米系統吧)但是為什麼沒有推廣?

…………………………………………

看到有答主說是民族自豪感的原因,確實有道理。

但是話說回來,為什麼沒有人想過從漢字系統發展出一套拼音呢?


表音文字不是沒有,只是不為主流士大夫接受罷了。

參考諺文和假名在古代韓日的地位,不難理解,在漢字原生環境中發展的漢文明與漢字體系是完美兼容的,拼音文字是不必要的。文人墨客多好古風,尤愛用典——這都說明整個學術氛圍對粗通甚至不通文字的人不甚包容。

漢人自然有本土產生的拼音文字,使用者不是邊境少數民族,也不是被異族統治的漢民,譬如女書:

Nüshu script


且不說清末民初那一大堆不太成熟的拼音方案,古代釋教和稍晚的耶教使用了為數不少的反切合成字,字內就可以拼出該讀什麼音。釋教多用於宗教概念的音譯,有時也包括無意義的一些音節的表示,耶教除了宗教概念,還會用來記寫方言。後來的巴色會教士連義符都考慮進去了。(道教暫時沒發現,如果知道有的,請告知我。)

也有學者認為,漢字本身就有反切合成字,如跡、鼂等,不過還沒有定論。

外來的書寫符號,像小兒經這些也還是有的。


很多民族都對自己的文字有特殊的感情。

《文字的產生和發展》一書里,作者把所有的原本是希臘字母或拉丁字母的著作名稱或其他名稱,全部用西里爾字母轉寫出來,所有的標音都用西里爾字母。

很多年前在雜誌上看到日本自衛隊的槍械圖片,槍上的部件位置標的符號既不是1、2、3,也不是a、b、c,而是ア、イ、ウ。

這些文字歷史較短的民族尚且如此,何況是擁有文字悠久歷史的漢語社會。漢語社會自然也就用漢字反切來表音,而不用字母。


謝謝邀請,那時候誰看得起外來宗教和文字。佛教也是漢族衰微時候才普及的,反過來也是漢字標音佛經來朗誦,認識婆羅米系文字的人很少。這是技術方面的。還有民族情感方面的,很難接受一套新的東西。


在中國古代絕大多數時期里漢文化都是中國本土的絕對優勢文化,這些時期,漢文化都是強勢對外輸出的,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下,漢人沒有用外族文字來轉寫本族文字的需求和意願。

但絕不代表古代沒有漢語的表音文字轉寫法。歷朝歷代都有外族用自己文字給漢字注音的實例。

而在近代西學東漸運動中,西方文化作為強勢輸入文化,漢語拼音的需求就產生了。

同樣的,在清朝,就有滿文的漢語拼音

註:本文中的「漢語拼音」不是指目前使用的漢語拼音方案,而是泛指一切漢語的注音方案。


因為你無知。

請關掉知乎並翻開一本等韻學教材。


我的觀點是,「地大+溝通滯後+書寫材料成本高,繁重」。設計表音文字,每個字的發音必定會變長(為了避免歧義),竹簡,絲綢等,用來記載表音文字,還要推廣到全中國,

等到用宣紙記錄文字的時候,漢子早已發展到了一定的成熟階段,還需要再創造表音文字來解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問題嗎?


這本質就是表音呀,只不貴用漢字充當起符號而已。


因為這不是剛需,反切直音等也可以一眼就看明白。


推薦閱讀:

漢語聽起來像越南語嗎?
有沒有哪些外語口語中常用的短語很難被翻譯成中文?
電影《賽德克巴萊》中的語言屬於哪個語系?有什麼特點?
為什麼說英語正在分析語化?
在香港,只會英語可以正常生活嗎?

TAG:語言 | 語言文化 | 漢語 | 漢字標音方案 | 語言演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