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名中加了民主 (democratic) 的都是落後國家,且大多沒有民主制度?


因為這些國家都是一戰後才成立的,所以國名才能趕這個時髦。

而工業化國家絕大部分是工業革命或者更早出現的,那時還沒有這個講究,後面就懶得改了。

凡是國名時髦的都是基礎比較差的國家,國名很老套的都是基礎比較好的老牌資本主義。

其實這種用名字劃分實力的情況很常見,你看世界著名企業,凡是名字不是人名+對業務的定義非常精確,是有八九是老牌高科技企業,凡是名字不是人名+很抽象,十有八九是IT企業。

當然,受蘇聯影響成立的那些國家都是黑色幽默。

最時髦的是美利堅合眾國,它原本是一個類似於聯合國的組織,主權在州一級而不是聯邦政府,變成一個國家是南北戰爭以後了。蘇聯也想趕這個時髦,結果太鬆散,解體了。


這都是前蘇聯時代的鍋,紅色極權組織最愛玩這些掛羊頭買狗肉的雙重思想的把戲。

有個冷戰時代的美國笑話:

」這個國家的政局是什麼情況?「

」你是說XXXX人民民主共和國?「

」哦,原來是個一黨專政的獨裁軍閥政權。「

笑點在只要聽名字就知道是蘇聯模板。


謝邀,五行缺民主,所以要在名字里加上,這樣才完滿~


大人給孩子起名一般是五行缺啥補啥。


紅色革命是戰後藍星民主進程的暴力解鎖模式,的確取得了相當大的成果。

但是,要清楚一點,民主不是一場有終點的賽跑,它需要跟隨社會發展不斷進步。暴力上位的紅色政權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執政能力低下,民主化進程是緩慢的僵化的,以至於被自由世界的國家反超。


謝邀。

冷戰遺產。兩極格局下,蘇聯的招牌是民主,美國的招牌是自由,現在單極世界,美國就是自由且民主。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種國家,政體一般盲目模仿宗主國,自然,斯大林主義那一套的糟粕會被學去,比如獨裁貪污,無他,沒有發揮優勢的條件。

反正這種國家起什麼名字都廉潔不起來。


因為冷戰時期社會主義的旗號是"民主",資本主義的口號是"自由",所以一般都是社會主義國家攻擊美國沒有民主,然後為了彰顯自己民主把國名里也隔上民主。

結果蘇聯垮了,民主的大旗也被美國搶了,所以民主也成了敏感詞了。


淘寶買東西,寫著的「正品」的,往往都是假貨。

網上下電影,寫著「高清」的,往往都是槍版。

衣服、褲子、鞋子的標籤或直接在服飾上寫「fashion」、「classic」的,樣式往往都很土。


不要從國名來看一個國家的國體政體和國家情況。純鹼也不是鹼啊。

現在大部分名字裡帶民主的國家是蘇聯陣營的政權,因為「民主」是蘇聯宣傳的價值觀。


政治正確和真正的政治「正確」是不同的,前者是老百姓容易覺得覺得正確就行,後者是這個政治制度實裝後要真的好用才行。後者相對前者設計難度大,實施費力費心,最關鍵的是可能還不討老百姓歡心。所以除了個別國家外大家都整第一種,但是第一種的問題嘛肯定大大的,共產主義當年不比簡單的民主要政治正確?你看看分田地的時候老百姓多熱情,後來論證了現在的情況下,共產主義不可行也是全球共識了。那目前剩下來最政治正確的就是民主自由體系了,英國不也剛剛玩現了一回么,慢慢看吧,不務實的「主義」式制度,早晚都會被「中庸之道」擊的粉碎,中華正統的古老智慧早就指明了正確的思維方式,月滿則虧,沒有完美的制度,只有不斷的探索和改進


  新中國的命名是貫穿於新中國的整個創建過程之中的,它最終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國名,是我們黨關於人民共和國思想與人民民主政權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這一名稱雖無「民主」一詞,卻無不蘊涵著新中國人民民主的國家本質。

●在新政協籌備會前夕,「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在新中國命名中暫佔上風

  建立一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是我們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始終不渝的追求。從「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建立,到「人民共和國」、「民主共和國」口號的相繼提出,都是與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同發展階段的形勢與任務相適應的。不過,我們黨關於新中國政權性質和階級基礎的認識並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這就是「人民民主的共和國」,「這種共和國的徹底完成,只有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才有可能」。這也決定了新中國國名的基本走向。毛澤東在1947年元旦發表新年祝詞時指出:「獨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國一定要在今後數年內奠定穩固的基礎」。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開幕。關於國名問題,毛澤東在當天的會上發表講話指出:「過去,中華民國是名不副實的。現在,我們要建立一個名副其實的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他在講話結束時高呼的第一個口號就是「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萬歲!」第二天,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組織條例》,把「提出建立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政府之方案」列為籌備會的一項中心任務。當晚,經籌備會常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常務委員會下設六個工作小組。其中,第二小組起草新政協會議組織條例,組長譚平山;第三小組起草共同綱領,組長周恩來;第四小組擬定「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政府方案」,組長董必武,副組長黃炎培。各工作小組在起草有關文件的初稿時,都沿用了「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的名稱。然而,毛澤東在6月30日發表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中,則只使用了「人民共和國」的概念。這表明,儘管當時「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在新中國命名中暫佔上風,但國名問題仍然沒有解決,處於待定狀態。此後關於國名的爭論,主要圍繞「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這一名稱而展開。

●在新政協籌備會上,張奚若提出:「叫中華人民共和國好。有『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二字」

  國名問題是新政協籌備會在籌備政協會議期間討論與協商的一項中心議題。其中,以第四小組為主,在討論「政府組織法中的基本問題」的過程中,對「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名稱問題提出了三種意見。一是「簡稱中華民國」說。此說針對「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名稱過長而提出,認為這一名稱可不變,必要時則使用簡稱。後來的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草案中曾有過「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簡稱中華民國」的內容。二是「中華人民民主國」說。持這種意見者以黃炎培、張志讓為代表,「兩先生曾經寫過一個節略,主張用中華人民民主國」。他們認為:「我國國名似可將原擬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改為中華人民民主國,簡稱中華民國或中華民主國。將來進入社會主義階段即可改稱中華社會主義民主國。」「中華人民民主國」節略了「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中的「共和」,而保留了「人民」和「民主」。其詞源依據是,漢語中的「共和國」,系譯自英文「Republic」,而「Republic」與「Democracy」原無實質區別,也可譯為「民主國」,只是前者指民主的國家,後者指民主的政治體制。因此,「民主」與「共和」無並列的必要。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說。這個意見雖與「簡稱說」都以為「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名稱過長,但解決的辦法不是用簡稱,而是「去掉民主二字」,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籌備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小組第二次全體會議的討論中,張奚若說:「我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好。有『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二字,焉有人民而不民主哉?」「去掉『民主』二字,從下面的解釋也是很容易明白的:是共和而非專制,是民主而非君主,是人民而非布爾喬亞的國家。」因此,他認為與其用「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中華人民民主國」,不如用「中華人民共和國」。

  根據上述討論意見,政府組織法起草委員會先後召開三次會議,並在徵求一些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寫成了政府組織法的草案初稿。8月17日,第四小組第三次全體會議修正通過該組織法草案,其使用的國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據董必武后來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所作《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草擬經過及其基本內容》報告中關於新中國國名問題的說明,之所以採用這個名稱,是「因為共和國說明了我們的國體,『人民』二字在今天新民主主義的中國是指工、農、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及愛國民主分子,它有確定的解釋,已經把人民民主專政的意思表達出來,不必再把『民主』二字重複一次了」。

●新政協籌備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正式將新中國國名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8月18日,毛澤東為邀請新疆代表參加新政協,在給阿哈買提江的電文中使用的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稱。9月2日,新華社發表社論闡述黨的性質時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政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導者。」這裡所用國名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前,周恩來於9月7日向政協代表作了《關於人民政協的幾個問題》的報告,其中就國名問題解釋說:「在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草案上去掉了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的『民主』二字,去掉的原因是感覺到『民主』與『共和』有共同的意義,無須重複,作為國家還是用『共和』二字比較好。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國名是『中華民國』,有共和的意思,但並不完全,可以作雙關的解釋,而且令人費解。現在我們應該把舊民主主義和新民主主義區別開來。因為在辛亥革命時期,俄國十月革命尚未成功,那時只能是舊民主主義的。在那以後由不完備的舊民主主義進步到完備的新民主主義。今天,為了使國家的名稱合乎國家的本質,所以我們的國名應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的國家是屬於四個民主階級的人民民主專政,反動的封建階級、官僚資產階級的分子不能列入人民的範圍。等到他們徹底悔悟和改造後才能取得人民的資格。中國的少數民族也應該包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內,承認他們的自治權。因此,我們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國名是很恰當的。」他還特別指出:「我們國家的名稱,叫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不叫聯邦。」由此,新中國在統一的國家內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制度也確定下來。9月17日,新政協籌備會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會議正式決定新中國國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從此,伴隨新中國成立的步伐,一個偉大而光輝的名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誕生,並向世人昭示: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人民民主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由理想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作者系當代中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

來源: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72/85037/85040/6637862.html


中國有句老話:缺啥補啥!


就是因為沒有但又想讓人以為有,所以才在名字里加上。

這樣的國家,通常前一任君主都不是民主選舉來的,他的對手為了搶班奪權,就對大眾許諾說:如果你們把我推上去,我就賜給你們民主。然後二貨民眾就把他推上去了,然後才發現這貨除了在國家名字里加個民主二字之外,跟原來那個沒啥區別。


民主柬埔寨最民主


說得好像入民大會堂坐得都是入民一樣


一般來說這些國家都是被米國玩一輪過得,就算本來能皿煮也皿煮不起來啊


上別人的當了唄。

人,重要的是認識自己;國家也如此。


第一次說出這兩個字,謝邀。

兩種情況,一種,二戰後蘇聯支持建立的國家,名字里通常帶民主,本身發展水平就比不上西歐,又被蘇聯裹挾著和北約對峙,當然不可能變成西方眼中的民主國家,也因為長期冷戰導致明顯落後於西歐,最終受到東歐劇變的影響,顯得更加落後,但是畢竟民主了啊。

第二種,就是二戰後野蠻生長出來的國家,趕時髦給自己加個民主,那就真的是沐猴而冠了,本來就是什麼都沒有的殖民地,連基本的現代秩序都沒有,突然就獨立建國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專制獨裁,部落衝突,二十一世紀的日子過得還沒有二十世紀初好。


類似女朋友和女性朋友。其中加了「性」的,大多沒有性。


越是不想做的越要寫到標題里去,因為這比寫到正文里害處小多了。。。。。。by蛤式鏡の阿諾德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 民國的知識憤青百花齊放, 當時的整體文化是近 100 年來所達到的最高高度」?胡適在其中做了哪些推動?
為反駁韓寒,李承鵬寫出了「民主就是不攀親」,其中論述能成立否?
自由和民主孰為優先?
英國成功脫歐後一些民眾表示後悔了,如何看待?
現在的中國還「民智未開」么?

TAG:歷史 | 國家 | 國外 | 自由與民主 | 民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