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些留學生說話都喜歡一半中文一半英文,這樣不累嗎?


別說留學生了,我要是天天說

老闆我今天做了三板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qPCR)結果還不錯,跑了兩塊聚丙烯醯胺凝膠(SDS-PAGE)電泳明天做西部印跡(western blot),還有四塊大瓊脂糖凝膠電泳……嗯沒用溴化乙錠(EB)染用的是SYBR綠(SYBR Green)。

膠回收回來的16s核糖體編碼脫氧核糖核酸序列(16s rDNA)已經連質粒轉進大腸埃希氏菌DH-5阿爾法(E.coli DH-5α)感受態保存了。

哦對了,實驗室那台聚合酶鏈式反應擴增儀(PCR),就是那個綠白的半導體(帕爾貼)溫控模塊好像壞了明兒我讓工程師來看看哈。

我不瘋老闆也得瘋。

而且裡面的幾個英文字母我實在沒法翻成中文。


「」hi,今天NBA比賽看了嗎?」

「沒有,忙著背GRE單詞呢,最近比較忙」

「忙個啥,晚上出來high!」

「fuck!你可以high,我還有一堆作業要due...」

以上一段對話,也是半英半中的,但估計大家看的都沒啥問題

所以,題主之所以覺得不爽,可能是很多英語單詞他不太懂......


明明這樣最輕鬆。

比如一個高中生畢業去了國外,他在之前的中文語境下很少會使用「教學大綱」這個詞,而他出國之後直接接觸並熟悉使用的syllabus,他知道每門課開始發那一頁紙就是syllabus。

現在他和人用漢語交流,但是提到這個東西的時候,你覺得他是直接說syllabus省事,那是絞盡腦汁去想對應的翻譯,或者描述出來省事?

所以在不同語言環境待過的人,不同辭彙是分別通過不同的語言最初構建起來了,直接使用這個最熟悉的辭彙是最省事的,要翻譯統一起來才累。


把那個portfolio analysis 發給全組。這叫習慣。

把那個優勢組合分析sent給整個group。 這叫裝逼。


其實大部分留學生這樣說話並不是秀優越感或者以此讓自己變得與眾不同。只是在國外呆久了習慣了這種表達方式,因為與其把有些詞翻譯成中文再交流,不如直接用英文單詞讓另一個留學生懂的更快更容易些,就好比之前回答者提到的幾個常用學生單詞: due time, syllabus, schedule等等,有些時候同學之間會直接簡述老師的原話,比如老師原話是the due date of this assignment is the week after next week. 這時候如果哪個學生問我作業截至時間是什麼時候,我就會說這個assignment 下下周 due。

除了在學習方面,生活方面也有好多,比如downtown, Tim Horton, Burger King 等等。最直接的例子,朋友想要我呆一杯咖啡,他會直接跟我說,

A:哎,幫我去 Tim (或者 Tim Horton)帶個咖啡唄?

B:什麼咖啡啊?

A:Double Double 就行。

由於 Tim Horton 是加拿大最大也是除星巴克(其實早餐不錯的)以外加拿大唯一喝咖啡的地方(連鎖式),是加拿大國家的代表。當一個留加學生第一次來到加拿大的時候,他所聽到買喝咖啡場所的名稱就是這個英文名 Tim Horton ,所以在加拿大的日後,凡事想買咖啡或者 HC ,這個 Tim 就會浮現在他腦海里,而且每個人都是這樣稱呼,如果你硬翻譯成提姆 霍爾頓,估計沒有人會知道你是在說一個簡單不能再簡單的喝咖啡的地方。

HC: Hot chocolate 熱巧克力

DD: Double Double 雙倍糖 雙倍奶

為啥我會這樣說,是因為所有在加拿大的人包括中國留學生在內,要想在 Tim 點這兩種或者其他種類的飲料,你都必須用英文單詞或者起碼讓老外能聽懂的英文簡稱來購買。所以留學生在交流時為了方便,也是由於說英語說習慣了,在與對方交流這方面問題的時候,用英文會更加方便。

我的觀點:

和留學生用中英雙語表達交流,是為了更方便更簡單,換句話叫做通俗易懂,提高溝通效率。

和國內人用少量的中英雙語是因為他/她習慣了這種表達方式,剛剛回國不太適應。

刻意用雙語與國內人交流的叫做炫耀和故作高人一等,因為你這樣做並不能增加你和其他國人溝通的效率,而且會說英語有什麼了不起的。。。!

純手打,希望題主能夠明白我想表達的內容。


因為好多詞,尤其是各種名詞,不知道中文叫什麼,或者是中文裡沒有對應的東西,得解釋好久。

另外,誰說一定要夾雜英語了,我都是夾雜德語和英語一起。。。


比如我想用ICP-MS,

我是說「我要用下ICP-MS」好呢,

還是說「我要用下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好呢?

還有在背生物的時候,

我背FAD肯定比背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簡單得多。

很多時候都是這樣,用英文簡單得多。

以上


累,所以更習慣用法語


你們給我搞的這個啊,exciting!


實際上用正確的方式使用雙語可以提高溝通的效率。比如我跟同學出去吃飯,我問他需不需要ding wei,我想說的是訂位,而他理解的是定位,我再解釋一下,溝通的效率就低了。可是如果我說reservation,就不會有歧義了。類似的例子在學術圈裡更是數不勝數。

至於你說累不累,顯然是不累的,這已經成為一種表達的習慣了。特別是留學生,你讓他們想對應的中文辭彙反而更累。


拿專業用語說事的歪題了,不好翻譯的和約定俗成的地方用英文我完全贊同。但題主想問的顯然應該是下面這種:

「喂,Vivian,上次那個project的plan你抓緊做好give me 看,對對對,我現在in shanghai,兩天後back beijing,另外叫Fiona組織一個video conference,我有3個point要講,important!fast!go go go!」


因為從一開始接觸這個東西的時候我們學的就是英文的表達方式,同樣一件事,我寫郵件習慣用英文,可以5分鐘內寫完一篇郵件發回去,用中文我要考慮措辭,可能用時更久,這不代表中文不好,很多時候英文表達更直白,比如我是酒店行業,開會如果是中文的老闆,今天有多少退房,多少預定,入住率多少,我肯定說今天有多少due out,多少arrival,occupancy多少個percentage,這個是習慣,和背景相關


因為有很多辭彙,有的能用中文表達意思,但有時候卻不行。用英語也一樣,有的能用英語表達,有的時候就不行啦。

因為我在中國留學,而且很喜歡跟中國朋友們還有別的外國留學生們打交道,每當一起出去玩或者是去party的時候,兩種語言都用得上,而且很神奇的事情就是兩種語言混在一起說大家都能聽得懂,而且這樣效率更高一點。


作為本科雙語授課的孩子,我會告訴你我經常萌比么?舉個例子,高數物理等基礎課是中文的,然後在專業課是義大利教授用英語,他們在引用公式的時候你就得猜這個英語單詞對應的是什麼的公式,中文音譯的還好說,意譯的就要翻字典了。

以及最近EESV車輛電子系統課上各種縮寫,沒辦法,規則是他們制定的,你就是有對應的中文名詞,字母組合還是更方便一點。

以及,廣電傻逼美職籃。


語言最重要的是要素是交流。如果你的受眾能聽懂,你用火星文也行。要是受眾聽不懂,你要麼該換個話題,要麼該學學中文


習慣成自然,裝逼只是次要的,就像有些人一著急就會說出家鄉話一樣。而在外國呆的更久的人已經忘了這個詞語用漢語怎麼講了。反之有些人就是為了裝逼,為了那一點點可笑的虛榮心。


我不是留學生,英語也不棒。經常看美劇英劇或者電影。

和人聊天的時候。常常第一反應是英語。我說了人家聽不懂,不說就會愣在那裡找不到合適的中文翻譯。

然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有人以為我不愛說話。

其實我的英語反應不像留學生那麼嫻熟,複雜或者帶有專業色彩,都是簡簡單單的口語,但用中文說出來就會彆扭。

比如某些場景我說「W"ll see.」換成「看著辦吧」總是不太對勁,語氣就會奇怪。

更不用說可能因為語言背後的文化氛圍不一樣,很多時候用中文不好表達的情感,用英語更容易表達。


這個問題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中文對對應外文的翻譯不夠及時準確,形成趨勢

二:各種廠商故意改詞誤導群眾

三:裝逼


如果你說多英語之後

就是想起什麼說什麼 只要表達了意思就好。

其實並不是裝逼。


習慣,而且有些確實中文表達太麻煩,或者不知道怎麼翻譯,或者現存翻譯不恰當


推薦閱讀:

是否真的越了解日本,就讓人越喜歡不起來日本?
為什麼有些steam新出的遊戲國區銷量全球前三也不出中文,這到底出於什麼心態?
如果 AlphaGo 讓我 50 子,然後設定他要贏棋,他會怎麼下?
魔方為什麼不能拼出五個面?
小粉紅有什麼資格嘲笑台灣親日?

TAG:留學生 | 釣魚廣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