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顏寧對韓春雨研究成果的評價?
謝邀。
評價基本中肯準確,措辭不夠妥當。
考慮到最近的輿論風向,我想其中會有爭議的就是關於創新性的評價。「跟風型」這個詞用得稍微有點矯枉過正、用力過猛,畢竟不是創新型研究不等於就是跟風型,還有就是「神話」應該是「神化」,出現了錯別字。
其實韓老師本人對自己這個項目的評價是非常中肯的,遠比圈子裡一些廣為流傳的評價中肯:他認為NgAgo僅僅提供了基因編輯的一種選擇,並不能取代或超越CRISPR。
沒有創新的成果不可能發表在國際一流期刊上,而這項研究確實又不是媒體中、部分學生中流傳的基因編輯原理上的原創,顯然,這條微博的對象是那些把這一成果的地位過分誇大的言論,並無不妥。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認為這是一次基因編輯方法概念上、方法上的創新,大概是因為有些不以合成生物學為本專業的同學對基因編輯領域確實不夠熟悉,知乎上有合成生物學背景的幾位同仁的評價基本都是接近的,中肯的——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神化這項成果的問題,綜合來看和題主問題中截圖的評價至少在內涵上高度一致。
(當然,沒有「跟風型」這層意思)
我在其它答案已經指出了,這項成果最大的貢獻在於發現了常溫下可以使用的NgAgo,而非發明了DNA介導核酸切割或基因編輯。其在基因編輯技術前景最廣闊的兩大應用領域(農業和基因療法),受限於ssDNA本身的性質,無法達到或媲美CRISPR的應用價值,參考:
(韓春雨團隊發現的 NgAgo 基因編輯技術有可能在將來取代 CRISPR 被廣泛運用嗎? - 知乎用戶的回答)從DNA介導核酸加工而言,畢竟7年前就有弗萊堡大學iGEM團隊的本科生用同源的的酶做了DNA介導的高溫下核酸切割,並且提出了這項技術在基因工程當中的應用展望(下圖);2014年又有一篇nature文章DNA-guided DNA interference by a prokaryotic Argonaute珠玉在前。考慮到DNA介導核酸切割這一概念在基因編輯領域「悠久的歷史」,甚至可以說2014年的那篇在概念上也談不上非常原創。
(Figure from Team:Freiburg bioware/Project - 2009.igem.org)
我想最近圈子裡,尤其是學生群體確實對這項成果的科學意義出現了一定的認識偏差。而受此影響,媒體的一些新聞報道也出現了類似偏差,特別是以下說法:NgAgo在基因編輯能力上超越了CRISPR、NgAgo將成為下一代(第四代)基因編輯工具、該研究開創了DNA介導基因編輯的概念、該研究屬於「諾獎級」等等,都是不準確甚至錯誤的。參考:河北一副教授十年沒發文章 一夜變成「諾獎級」科學家
值得指出的是,在上述新聞報道中提到:對於這項新技術將會替代原有技術而成為最實用技術的粗暴說法,韓春雨團隊目前比較謹慎。
確實,因為《知識分子》發了一篇情懷大於科學的文章,完全可以理解很多人的心情,但即使是《知識分子》也沒有提及「諾貝爾級」這種說法,那可能是因為CRISPR這幾年得諾獎呼聲較高,有人想當然地認為出現新的基因編輯工具都是「諾獎級」的成果,實際上CRISPR的熱度並非完全因為其在基因編輯領域的地位,還有其它應用價值。另外韓老師這項成果目前來看在應用上還無法與CRISPR媲美,只能說有媲美CRISPR的潛力。而諾貝爾獎至少需要一種在概念上、功能上、應用潛力上超越或顛覆CRISPR的技術,對此,顯然目前的NgAgo還言之尚早。關於這項成果的專業剖析我在其它答案里已經細緻剖析過了,也入選了知乎日報,歡迎探討。
我想說這個成果做得是非常出色的,發表在國際一流期刊也是恰如其分的。
但個人也不主張現階段提「諾貝爾級」或者「Science級」,客觀來看暫時沒有那麼大的學術意義。NgAgo從應用前景來講是無法媲美CRISPR-Cas9的,即使優化也很難,因為使用ssDNA本身是一個硬傷。直接造成在植物基因編輯和人類基因療法兩個領域很難應用,需要in vivo的ssDNA生成技術工具化,現有的幾種細胞內製造ssDNA的方法都較為複雜,或依賴於特殊的DNA聚合酶,或依賴於AAV之類的ssDNA病毒,少有能夠與NgAgo兼容的系統,且均不如CRISPR直接轉錄gRNA簡便。一項基因編輯技術,如果在未來應用價值最高的農業領域和醫療領域先天不足,前途無疑是黯淡的。犧牲應用上的可能性換來的脫靶率優化得不償失。最近引發關注的,Nature子刊發表的一篇Excision of HIV-1 DNA by gene editing: a proof-of-concept in vivo study展示使用CRISPR技術清除體內HIV序列的研究(http://www.nature.com/gt/journal/vaop/ncurrent/full/gt201641a.html),從原理來講,NgAgo是做不到的。在農業和基因治療領域難以使用的技術,知乎上一大波人喊下一代基因編輯技術、申專利打破CRISPR技術壟斷,還說能開創多少個億的大產業——也難怪引人側目了。
這個問題下面有個別答主就Ago的科學價值反駁我。基於自身所使用的實驗體系,誇大CRISPR在國際一流科研院所早已被優化的「曾經的缺點」,卻選擇性迴避了Ago上述重大缺陷如何解決的要害問題,無疑是令人遺憾的。也錯誤低估了CRISPR日新月異展現出的應用價值。
所以要說它「諾貝爾級」、「Science級」、「下一代」、「有大於CRISPR的產業價值」,顯然都是有失專業水準的評價,說是「神化」一點也不為過。當然其它潛力是歡迎暢想的,應用領域有短板並不意味著在基礎研究領域也價值有限,光憑基礎研究的價值獲得諾貝爾獎的例子歷史上也不是沒有,但是現階段就發了一篇文章,未免話說得太早了。而且應該允許各種不同看法,包括我的個人評價在內,全部留給時間來打臉。但是不管什麼說法,首先要有理有據,不然搞得好像同行捧殺一樣就不好了。
顏寧作為一位知名學府的學者,給出了一個不偏不倚的評價,和圈子裡一些聲音可能不太相符,我是很替她擔心的。我個人並不認識顏寧、沒有見過這個教授,也沒有讀過她的論文(我不做蛋白質),也不知道她有什麼具體個人事迹。我看到有些答案指責她,我單純站在學術評價的立場上,認為她的發言除了「跟風型」這個詞以外並沒有什麼問題。
-------------------------------------感謝大家點贊----------------------------------------
我想補充一個,就是有些人來說施一公平時怎麼樣,顏寧平時怎麼樣一個人,我覺得這都是與本題無關的。顏寧我不了解,不評價這個人。施一公的一些理念和價值觀從我了解的來看我是很反感的,我從不掩飾,我自己生命科學小磚工一枚,但我自己認識的學弟妹有崇拜施一公的我每次都會發表批評意見,就算當著施一公的面我也會直言不諱,然而那也和本題無關。
我說「跟風型」這個措辭不當,並不是說這個評價錯了。基因編輯這風當然是很大的,「跟風」的人也是很多的,我自己就是合成生物學專業,我也是不折不扣的跟風者。顏寧自己堅持做蛋白質結構,沒有看到合成生物學火就轉行,她有她的堅持,也有她的跟風。最重要的是,顏寧並沒有說她自己不是「跟風者」。
世界上有一種原創性研究是一眼看到心裡想:「卧X,這TM都能想出來。」,對於熟悉合成生物學領域的人,韓的成果顯然不是這類。顏寧的研究是不是這類,她的領域的人自會有判斷,都很正常。同樣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據說出自牛頓羞辱胡克個子矮),對「跟風」的理解肯定有差異。如果顏寧說一句「跟風型」都要被扯出施一公、做人、修養等等批鬥一番。那我要是說:「韓的研究完全符合一所二流大學教授的能力範圍,這種人少是因為中國學術圈太混了。」——我豈不是可以上絞刑架了?
學術界平時互相吹捧的事情太多了,有人出來潑冷水很正常。且不說今天這盆冷水潑得有道理,就算這盆冷水潑錯了,我覺得也沒必要說什麼「酸葡萄」之類的誅心之論,都是有罪推定。如果遇到看法不同,上來就用誅心之論,沒證據就大扣「酸葡萄」「勢利眼」之類的帽子,這不是文革邏輯嗎?顏寧是不是酸葡萄只有她自己清楚,但沒證據就自動無罪推定,這是現代文明的起碼要求,否則以後誰還敢發表意見呢?
-------------------------------------------------------------------------------------------------------------------------528更新,今天早上我的微信里是這樣的(下圖)。
韓老師在北京大學的報告中以數張PPT引用了本人答案【韓春雨團隊發現的 NgAgo 基因編輯技術有可能在將來取代 CRISPR 被廣泛運用嗎? - 知乎用戶的回答】的內容,我想知乎現在的影響力要比我想像得大。很遺憾因為我人不在北京,只能通過北大有出席的朋友了解韓老師對於這些評價的看法和回應。當然希望未來有機會,可以和韓老師就學術問題當面交流。謝邀
我覺得她的四句話得分場合來說,我分解一下1,要是在知乎上,我會這麼說我很佩服韓老師,在支持這麼差的情況下堅持科研,真心佩服
ps:畢竟知乎這麼勵志
2,在政協會議上,我會這麼說,畢竟這些話大家都喜歡
希望藉此能夠關注對於本土培養的青年科學家的支持問題
ps:大家出來討論了,看來都喜歡把握熱點啊
邵峰院士: 如何才能湧現更多「韓春雨」? - 知識分子 - 知乎專欄海內外學者、讀者熱議「韓春雨」現象 - 知識分子 - 知乎專欄還有當年施一公和饒毅教授發的science社論 3.在韓春雨項目評審會上這個研究如果所有數據solid,前景巨大,好極了
ps:這個話也可以用作review,可謂是深諳說話技巧
第一,順水推舟,前景很好(呸,前景不好的項目你能立項?寫過論文的都知道那個意義啊、價值啊,動不動就是奠定基礎,這基礎都奠定了幾百年了,上癮了。)
第二,暗留餘地。數據必須是solid哦,萬一裡面數據造假,或者即便不造假,比如技術方法不太合理,同樣可以導致結果差異。所以,萬一將來有事,也可以撇開。4.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的時候這項研究不屬於新型研究,是跟風行的,沒必要神化。
ps:估計這研究一出,下一次基金評審,幾十個ngago是跑不掉的,君不見目前的基金裡面crispr有多火201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7個CRISPR項目「吸金」超,所以得謹慎批准。
最後,大家已經在討論諾獎問題了韓春雨的NgAgo 基因編輯技術能否獲得諾貝爾獎? - 知乎用戶的回答放在知乎就等同於這句話「你不是985不是211,根不正苗不紅,到這裡就已經是超常發揮了」。
這個事是典型的欲抑先揚。
先說最重要的,這個是不是原創研究?不但是而且是特別是。14年的工作只是發現了這類酶在65度有活性,這是完全沒什麼鳥用的,因為65度哺乳動物細胞都死球了,只有找到37度能有活性的酶才是突破性的進展, 韓春雨找到了。如果說這個工作是跟風之作,那麼常溫超導體,可控核聚變也是跟風之作了,不就是換個條件么,有什麼難的,呵呵。
有高手評論說,這篇文章的創新點在能編輯哺乳動物基因組,只找到37度有活性的酶沒屁用。
怎麼說呢,一篇文章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只做出低溫有活性的酶是不夠的。但是不開上帝視角,從實驗的推進角度來思考,如果發現一個酶要40度以上才有活性(oost組的發現,也多謝知乎的討論,以前不知道有這個專利),那麼是不會有人對他感興趣的,oost實驗室就失去了這個機會。而找到一個可以在37度有活性的酶,哪怕是大一學生都會自然而然的嘗試在細胞內切割基因組。 當然ago轉到細胞內實驗還有定位問題,有蛋白摺疊問題,這也是難點。但是如何找到一個(一批)37度有活性的酶才是真正捅破窗戶紙,讓聽眾們發出「噢,原來可以這樣」 感慨的絕妙點子。舉個栗子,oost那篇文章已被引用了50次,單單在nature就有3萬個頁面訪問,但是只有韓春雨一個外行做出來了,水平高下立判。 當然也有可能是其他閱讀文章的科技工作者不屑於做跟風型的研究。。。。以同樣的標準衡量,zhangfeng的crispr也是跟風之作,他也是看到cas9在體外(試管中)能切割DNA才跟進的。
再說意義, 韓這篇文章的影響非常,非常,非常的大,還真不是局限在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最高票答主)。基本上影響了所有做微觀生物學的研究者。 我不知道以上答主有多少人正在用crispr,作為一個crispr的用戶,我正深深的被pam和cas9的非特異困擾。非特異性的意思就是,編輯基因A, 結果十萬八千里以外的基因BCD也被切壞了,這特么怎麼能用到人身上?萬一你想把人胚胎的癌基因編輯掉,結果孩子生下來沒屁眼怎麼辦?而ago誤編輯概率要小的多。 如果以後能上臨床,ago絕對把crispr打的滿地找牙。
另外ago不需要pam而crispr需要,pam是指crispr在切割過程中需要被切割序列附近有三個固定序列的核苷酸,這個要求極大的限制了對基因的精細編輯。總之,做合成,結構生物學的人可能會覺得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發現,但是做分子細胞生物學需要對基因進行編輯,做基因治療需要對基因進行精細編輯的人一定會跪下唱征服,這群人占生物醫學研究者的大多數。接下來就是市場或者推廣手段了。推廣起來如果沒有國家支持是很難干過MIT的crispr的,那邊有Eric lander賣力站街支持。 Eric Lander干過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好消息是楊衛去調研了,點贊。
我個人估計,五年以後韓這篇文章能成為大陸學者被引次數(衡量影響力的重要標準)第一名。再說禮節氣量,韓不用說了,點贊。
顏寧公開在微博上這麼說,「如果數據沒問題」 在行內是很侮辱人的。這句話是看語境的,我們私下裡或者組會上說如果這數據是真的,一定如何如何,這個沒問題,每一個重要結果都需要交叉驗證。但是公開這麼說結合上下文讓人感覺惡意滿滿。特別她是一個eq很高的人,呵呵。打個比方就像你去別人家吃滿月酒,恭喜小孩父母的時候說: 如果小孩是你的,我祝他健健康康。。。。。 。有同行在她微博下留言反對, 她居然說出「我就是不關心技術」 一個解結構的不關心技術。。 阿彌陀佛。
這個事情影響很深遠,涉及到大科學還是小科學,海龜還是土鱉錢怎麼分,等等等,同行間才是赤裸裸的仇恨。涉及到錢的事就沒小事,什麼奇葩言論都會出來。當年某將軍院士和饒毅的論戰就在前面,呵呵。
現在生物界的問題就是國家砸了很多錢給海龜們,出了很多文章,但是哪些能用,哪些能變成藥,哪些能變成糧食?不多。 雖然說科學研究不能那麼短視,但是大把燒錢沒東西的模式是不能持續太久的,特別燒錢燒的都是進口東西,連扶持國產產業鏈的效果都沒有。 一些人壓力很大。這次有一個很好的突破點,完成人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土鱉,高考復讀一年才讀個河北師大(此處八卦不一定準確),還不夠打藍血科學家的臉么?特別是施一公師徒,施一公自爆整個環境都有敵意,他需要在回家路上唱國際歌才有堅持下去的動力。。。能被全球華人科技工(ban)作(zhuan)者(gou)留ip畫世界地圖罵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顏寧這個事吧,說實話是又對人又對事。一方面她公開這麼講確實有問題,另一方面平心而論如果她不是施一公的學生也鬧不了這麼大。 身居風口還出來拉仇恨。。。
「」該成果打破了國際基因編輯技術的壟斷,實現了中國高端生物技術原創零的突破。「」
這個評論出自河北科大通報,不知是誰寫的,相當精準到位。 媒體熱炒的什麼諾獎級,是從誰那裡炒起來的大家都心裡有數。 如果說哪個成果最可能的諾獎,還真是ago。最後補一句,發什麼雜誌不是特別重要的事情,泛素拿獎的開山大作發在bbrc呢。這篇文章前前後後修了一年多居然沒有被大實驗室搶掉,我對科學界又充滿希望。。。
順便來更新一下
最近的新聞看到了吧,所以說很多人壓力很大(包括中科院)。。。
來到北京展覽館,走進展廳參觀展覽。展覽以「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引領未來」為主題,共分總況、重大專項、基礎研究、戰略高技術、農業科技、民生科技、區域創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新人才和融入全球創新網路等10個展區,通過800多件實物、120多件模型、近百項互動項目 等,全面系統展示了「十二五」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界和全社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 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取得的一批重大標誌性科技成果和重要工作進展。
集成電路裝備及晶元為保障國家信息安全提供重要支撐,未來智能駕駛艙布局簡潔實現智能控制,智能植物工廠突破關鍵技術並已推廣應用,深海潛水技術躋 身世界前列,我國自主創新的骨科手術機器人在十多家醫院投入使用,高溫氣冷堆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系統廣泛應用於多個領域,500米口徑 球面射電望遠鏡實現大面積、高精度天文觀測,北斗導航系統在40多個城市開展應用並走出國門,新能源汽車整體發展處於世界先進水平,世界首台百萬千瓦級超 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電機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高速列車打造中國高端裝備新名片,國際熱核聚變計劃成為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一件件實 物、一個個模型、一段段視頻和精彩的多媒體演示及鮮活有趣的互動,吸引了習近平等領導同志的目光。他們不時停下腳步仔細觀看,認真聽取工作人員講解,並詳 細詢問有關情況。個人理解顏的這個評論很中肯的。問題在於媒體把韓捧上天了,大眾不了解具體的就跟著起鬨,諾獎級居然能吹出來,出來一個中肯的評價大家就開始說別人酸。四句話都是完全正確的,大家自動忽略了肯定的句子,畢竟媒體也這麼說,然後第四句跟媒體不一樣了就開始酸。私下圈子裡我們對他的工作非常羨慕,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但是諾獎級就差遠了,自己不能騙自己,韓老師自己的評價就很中肯,顏的評價也沒什麼問題,某些媒體人被打臉了不愛聽罷了。
顏寧的言論其實沒什麼大錯,之所以激起反彈,一方面「跟風之作」這詞用的重了,更重要的是這話別人可以說,顏寧卻不能說。就像人人都可以批評綠茶婊,唯獨馬諾不能一樣。顏寧自己靠國家投入幾億元建立的冷凍電鏡實驗室,分析各種蛋白質結構一篇篇的在CNS上發文章刷聲望,花國家巨額資金做沒有什麼創造性的工作,純粹靠金錢和人力發高分文章,可謂是中國科研界跟風的巔峰,業界對此早有意見很大。每年國家在生物學上巨額的投入,被清華等幾個巨頭操控,花大量的金錢去進口設備,換CNS上的幾篇文章和所謂科技進步的虛幻榮譽感,是當前中國科學研究的頑疾。這個和花幾百億去換幾塊奧運會金牌,實際對於國民體育和健康毫無幫助是一個道理。
韓的工作,讓人看到了另外一種可能,並希望以此推動中國科學研究資金和體制的改革。此時顏寧發表這種言論,實在是不太明智。大家覺得這是她作為現行體制既得利益者充滿醋意的言論,也是有理由的。我在《羊城晚報》上看到的了篇評論,我非常贊同:韓春雨真是一夜成名?
「諾貝爾級獎豈是你們能隨便授予的?」
感覺很多人真是對科學的思維方式一點都不熟悉。
現在韓春雨的表現,各大實驗室的重複結果說明韓春雨大概率造假的之後,就出現了一堆說顏寧「中肯」「公道」的了。
沒錯,科學最重要的是經得起疑,但是這個疑必須是質疑,必須有證據,如何看待方舟子質疑韓春雨實驗不具備可重複性?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方舟子的疑才算是質疑,列舉了疑點所在。
等到證據跑出來再回頭大吹顏寧,和下面的佛學大師們有什麼區別?怎麼理解「當科學家們爬上一個又一個的山頂的時候,總發現佛學大師們早已在那裡等著了」? - 哲學以上都是理科生在交流,我文科稍強些。搞文字和語言工作時間長。我覺得從人的語言習慣來分析,顏寧的話確實有酸的成分,也有打壓的意思,是一種維護自己圈子的權威的自發語言行為
說一個跟生物圈無關的學術撕逼梗,不知道有沒有人聽說過bejan這個人。。。
如果她說的對,那麼她自己就沒有一個原創。
@李雷 的回答我很喜歡。科研界待久了確實要看不同的場合說不同的話。
有的人拿所謂「文人相輕」說事,我覺得這個現象各行各業都有,人性使然;但要是別人稍有客觀評價、不一味追捧媒體和某些人眼中的紅人,就扣上這樣的帽子,那真是太可怕了。
我覺得顏寧的評價很公道,要我自己講的話,我也會說——1. 韓老師的工作水平很好,條件艱苦的環境下做出這樣卓越的成功實在令人欽佩。2. 這個問題是熱點,如同某採訪里韓老師自己說的,當時好幾個組都在做這個事;設想,如果是清華北大的某個科研組做出來成功發到了同樣的雜誌上,現在的風評是不是會不大一樣呢?3. 原創成功是幾年前,不是這篇文章的;韓老師的工作具體說來就是已知有這麼個系統可以做這麼個事,韓老師他們不是直接修改這個系統,而是從類似的生物中尋找近似的、可以在常溫下工作的系統。當然這個過程也很辛苦,也要有運氣的成分。做出來、成功了,當然很令人佩服。
具體來講,現在媒體跟網路中誇讚工作意義重大的文章很多很多。我作為生物研究相關人員當然是同意這個工作非常紮實,前景很好。但是,有一點哪怕是要被噴我也想講出自己的看法——我跟顏寧老師的觀點一致,這個工作並非創新性的,而是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探索優化的。這並不表示這個工作意義不大,相反,工作意義重大,應用前景廣泛;但說這個的意思是,韓老師成功的案例並不可以作為「條件艱苦也可以產生一流成果」的例子,更不能被某些人當作「人有多大膽,科研多大產」的論據。要是大家真的都這麼想,我想才是可怕的。
還有一點個人的看法我想分享給大家——科研領域有天才,一鳴驚人型的,少之又少,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也是學界爭論了許久有新的數據與理論符合才逐漸被接受的;科研領域中的大人物,有很多是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點撥開洋蔥皮然後發表改變整個領域文章的。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Gary Ruvkun 2004年發在Cell上的回憶small RNA被發現過程的文章《The 20 Years It Took to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Tiny RNAs》;以及Victor Ambros同刊發表的《A Short History of a Short RNA》。多少博士、博士後在探尋一個生物問題的過程中因為抓不到頭緒而不得不離開實驗室,多少猜想被提出、驗證然後被駁斥,這種創新性的工作所需要的恆心跟運氣,我想常人是很難想像的。為什麼說他們是一步一個腳印呢?因為在發表一系列改變學界觀點的文章前,同一個科研組花了很多錢和經歷,把線蟲發育過程中cell lineage都詳細記錄搞清楚了,當然結果發表在某不知名小期刊上;我某門課的老師,當時在去這個組面試博士後的路上讀了那篇文章,心裡想「要麼這些人就是笨蛋,做這些無聊的工作;要麼他們是一等一的天才,知道他們的目標是什麼,並且願意為之一步一步前進。」。三十年後看,他們到底是哪種人,一清二楚。)再次重申一遍,我個人很敬佩韓老師的工作,而且我想這篇文章意義也很重大;但是,不該把這樣一個例子當作「艱苦條件下只要付出就可以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論據。
不喜勿噴,不膩了。
====================================================
剛吃完午飯掃了掃大家的答案,想再多說一句。我自己做的點心樣子總不是很好看(啊啊啊高壓鍋剛端出來的芋頭糕快丑哭我了,希望炸一下能好看些&>_&<),可是去外邊的點心店吃,吃完要點評我肯定不會寫「我給這間店的點心打五顆星,因為雖然味道不是很合我口味但是因為比我做的好看多了所以我不能說任何負面的評論」;同樣,大家想必意氣風發年少的時候,都臧否過人物吧?難道一定要項羽揚名立萬成了西楚霸王后才能說「彼可取而代之」嗎?
我覺得求學十幾載,最感激的不是學會了評價一件事、一篇文章的方法,而是努力在學會如何就事論事地與別人交換不同的看法,理解並尊重別人的成功和意見。
以上。一群SCI都沒發過的人硬要討論一個NS發著玩兒的人對一個發NBT的人的學術能力的評價。。。這不是閑吃蘿蔔淡操心嘛
====5.28更新分割線====我就是瞎吐槽一下,沒想到也能有人上門來撕。我寫這個答案並不是說其它答主沒發過SCI ,也並不是覺得SCI是衡量一個人學術水平的標準。只是想告訴大家,要客觀的評價韓老師的工作是需要門檻的,所以像高票答案那樣有理有據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值得讚賞,如果你從事的方向與韓老師相關也大可以說說自己的看法,知乎可以成為同行評議之外讓搬磚工之間相互了解吐槽的平台那是極好的。但是跟風去黑誰誰誰,動不動搞個大新聞就太LOW了,學術問題請用學術的方式來討論。所以我一個做化學的也只能吐槽吐槽,也沒有能力去對這個事件進行解讀,對於那些感覺自己被冒犯的人,請儘管點反對和沒有幫助好想知道此人此成果為何會火,以及「諾獎級」和「諾獎」的差別。
我就想說一句:顏老師,您跟施大老闆哪項工作又不是跟風型的呢...
有人覺得我個人的回答有問題,那我就說說吧。現在CNS的主旨是發原創性質的文章,但是這樣子其實帶來一個很大的問題,片面的重視原創性所帶來的科學問題的缺失,很多人經常為了創造新的科學概念,把各種東西糾纏在一起,概念倒是很新,可是究竟意義是有多大呢?能不呢解決科學問題呢?這其實是個很大的問題。韓的文章,一出來,我就跟別人討論了,不管以後韓的技術發展怎樣,它是不可能取代Cas9這個技術的,起碼在做科研上要差Cas9好一大截。Cas9的主要問題在於脫的問題,但是如果應用在科研上是沒有問題的,因為科研上來講,你可以多建幾個細胞系,實在不行,可以搞個全基因組測序。最主要的問題在於臨床上以後假如以後做基因治療的時候,會不會因為脫靶效應給病人帶來危害,這個問題才是Cas9最大的弊端。再說韓的事情,韓的問題如果你延續單一的基因編輯的方法的角度來看,確實不足夠的新穎。可是放在基因治療的方向上,客觀上對基因治療有著很大的幫助。以此來看韓的文章解決了一些科學問題,雖然肯定是得不得諾貝獎,但根本不是顏寧所說的跟風,這研究方向同顏寧的研究方向差十萬八千里,顏寧究竟能不能看到這點是值得懷疑的。最後還是要說說,去年施一公的文章發出來,各種消息漫天亂飛,又是要獲諾貝獎什麼的,顏寧敢不敢站出來說這個,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問題之外的事情我說一下,我吐槽下顏寧此人,有人提到@Arstar提到顏寧科研taste的問題,前兩年關於顏寧此人解的glut1結構的事情,被解讀是餓死腫瘤細胞,不管她否認此觀點的來源是什麼,至少以目前的證據來看,她提到glut1可以用來治療癌症。glut1可能對腫瘤細胞起著非常重大的作用,但是Glut1在人體是廣泛分布,即使是glut1對腫瘤細胞起著非常重大的意義,也不能用來治療腫瘤,因為很明顯glut1如此廣泛的分布是很難設計特異性的藥物的,藥物特異性不高,副作用變會非常大非常大的,這是普通的生物學畢業的博士應該能夠看清楚的一點,可是顏寧卻說出以glu1來作為腫瘤治療的方向來,真是怡笑大方的一件事情。做結構生物學的常常會被別人question 它的用處在於什麼,去跟學校也好跟國家要錢也好,必然會扯出研究的意義來,因此這顏老闆說出腫瘤治療的作用。
顏寧從清華本科開始跟著某大牛在做結構,碩士博士博後還是在做結構,現在做了這麼多年的教授了,依然還是不停的在做解各種蛋白質的結構,工作雖然很重要,作為一個教授,在科研上除了一個個蛋白質的結構以外,她還有什麼,哪怕針對結構以外任何的東西都沒有,做科研這樣是非常非常失敗的。當然對她來講,科研不過是個營生的手段,我們也何必苛求什麼? 此問題下很多人的都在說對待科研可以批判,我們指出顏寧說話的問題來是在搞大字報。顏寧當然可以說出媒體的報道的問題來,你可以堂堂正正的把你的觀點說出來啊,你可以把2014年的工工作指出來,在把前後兩者的承繼關係講好就行了。大部分人的科研都是承繼前人開創性的工作,一步步慢慢往後推移的,顏寧自己也清楚,可是為什麼如此誇張的去貶低別人文章,說別人是跟風呢?這不得不讓人讓人懷疑她的目的何在?還有一點:顏寧說如果所有的數據都solid 的話,簡直是要懷疑別人科研的態度問題了。有人替顏寧辯解說顏寧嚴謹,更有人拿cns的文章很多重複性不高來替顏解釋,所謂的嚴謹,難道不該是你自己看到文章中邏輯有問題,實驗數據有問題才去懷疑的么,要是有名的實驗室里出來的,你看她會不會去懷疑。鄧宏奎的小分子誘導iPS 的文章出來那麼久,至今沒有任何一個除鄧以外的實驗室重複出來,你看有哪個實驗室公開去懷疑過么?CNS很多數據重複性是不高,可是這是篇nature biotechnology 的文章,這種偏重於技術性的文章,前後清楚明白,又不是做複雜的機理機制的,又有什麼值得是懷疑的呢? 韓老師下面可以試圖去嘗試對幹細胞進行改造,然後走細胞治療的方向,這樣才能夠凸顯技術的長處。如果一直在跟Crispr基礎研究上進行比較的話,很難會有技術優勢顯現出來。最高票回答提出Crispr 比韓的優勢在於基因療法在於gRNA 可以用來做成質粒包裝成病毒。早先的基因治療一直在嘗試用病毒的方法去治療一些疾病,包括用Hsvtk 基因療法去治療腫瘤等等,以我所了解判斷Crispr 在此就不是特別的靠譜。病毒方法治療可以分為Cas9跟gRNA 持續表達跟Cas9 跟gRNA 誘導表達。持續表達Cas9,Cas9 跟gRNA 持續表達,會擴大gRNA 本身的脫靶性,細胞的基因組會切亂掉的。如果誘導表達的話,要麼誘導表達Cas9 要麼誘導表達gRNA ,此方法一者體內誘導效率是個問題,二者Cas9 跟gRNA 本身在沒有誘導的條件下,Cas9 跟gRNA本身是有低量表達的,以此長時間的低劑量表達,會不會對基因組切碎掉呢?三者誘導的條件下蛋白質誘導表達的時間也是持續幾天的,這幾天的表達依然會放大Crispr的脫靶效應。更不要提病毒去感染細胞去進行基因治療所帶來的免疫等方面的問題,這種情況下Crispr本身就很難應用,以Crispr去進行基因治療目前還看不到太多的希望....……韓就是開了一扇門,而且這門不是韓發現的。門裡有什麼,一大群人在往裡闖。門裡如果沒大花頭,這扇門也就是一個普通門,生物學這種門多了去了。門裡如果有大花頭,並且足夠大,韓這個開門人,就是諾獎級別的。韓工作的意義,不是韓能控制的。也不是現在人能預料的。
諾獎級成就都快成一個梗了,大夥就別再立這個flag了
搞結構生物學的說別人跟風……
2016年9月更新:
現在韓春雨事件已經鬧得沸沸揚揚了,說能重複出來的實驗室屈指可數,而且也不是完全重複,大部分實驗室表示做不出來,要求韓春雨公布實驗數據。然而韓春雨含糊其辭,一直沒有正面回應,列了幾個牽強的理由。
個人認為十有八九是實驗有問題,好的話可能是隱瞞了關鍵步驟或者實驗條件,不好的話就是實驗造假了。現在看來顏寧老師當時很可能是注意到了韓春雨實驗的某些疑點,又不好明說。
另外評論區完美打臉。
以下是原答案:小白強答一記。如果讓我評價韓春雨老師,即使作為一介本科生,我覺得我的答案也大抵如此。1.以河北科技大學的條件,發了一篇Nature biotech,確實不易,成果喜人;2.本土青年科學家能培養當然是好,尤其是韓這種有實力的;3.現在確實還沒有人能重複韓的工作,我個人也對實驗數據的真實性抱有疑慮;4.說跟風有點兒過了,應該是在別人失敗的經驗教訓基礎上,另闢蹊徑,解決了生理條件下Ago的應用問題。推薦閱讀:
※如果人類只剩一個和尚和一個尼姑,他們是否有義務破戒?
※如何理解最新召開中國科協最近達成的共識:基因編輯技術「原創性專利都掌握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手裡」?
※理想的科研和精緻的生活,如何選擇?
※如何看待 7 月 29 日多國科學家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建議 Nature Biotech 介入?
※香蕉樹為什麼會長出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