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沖泡基本技能是什麼?


樓上幾個答案說的都很好,我來加一條最實在的吧:

不怕燙。


作為一個生長在茶鄉的妹子,每天沒有泡上兩泡茶就覺得少了點啥啦,剛好學習了一點茶藝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有錯誤的地方還請大家指正噢(??????)

因為都是手機碼字所以要是排版不好還請諒解QAQ

此文圖片全都來自網路,侵權立刪

首先和介紹一下用的多的茶具

1.茶荷/茶則:從茶葉罐中盛取干茶的器具,取適量茶葉至於茶則上,再撥進紫砂壺或蓋碗中

2.紫砂壺:泡茶主要器皿,泡茶時將茶葉放入壺中,再注入開水,將壺蓋蓋好,茶湯泡好後,倒入茶杯中引用。

3.蓋碗:配有蓋和托的茶碗,主要用於泡紅茶烏龍茶茶湯 或直接品飲花茶和綠茶,茶湯泡好後倒入茶杯中

4.茶海/公道杯:將茶壺中泡好的茶湯先倒入茶海中,然後再分別客人的茶杯里,使每位客人的茶湯濃淡一致

5.聞香杯:專門用於聞茶香的直通小杯。將泡好的茶葉先倒入聞香杯,再倒入品茗杯,聞聞香杯中的余香。聞香杯為台灣地區所發明,主要用於品烏龍茶等濃度很高的茶

6.茶杯/品茗杯:裝浸泡好的茶湯直接飲用的器具

沖泡是茶藝中最關鍵的環節,能否把茶葉的最佳狀態表現出來,全看沖泡的技巧把握的如何。

沖泡不同的茶葉要使用不同的茶具,其泡法也不同。但是有幾個環節卻是在絕大多數茶葉沖泡過程中要共同做到的,其大體要求相同。

1.備器:根據即將沖泡的茶葉和人數,將相同的茶器具碼放在茶桌上

2.煮水:根據茶葉品種,將水烹煮至所需溫度

3.備茶:從茶罐中取適量茶葉至茶則(盒)中備用,如果選用的是外形美觀的名茶,可讓品茗者先欣賞茶葉的外形和聞干茶香。如不需賞茶也可以從茶罐中取茶直接入壺

4.溫壺、杯:用開水注入茶壺,茶杯中,以提高壺杯的溫度,同時使茶具得到再次清潔

5.置茶:將待沖泡的茶葉置入壺中

6.沖泡:將溫度適宜的開水注入壺中。如果沖泡重新發酵或茶形緊結的茶類時,如紅茶,烏龍茶,第一次沖水數秒就將茶湯倒掉,稱之為溫潤茶,既讓茶葉有一個舒展的過程,然後將開水再次注入壺中,待30s後,即可將茶湯倒出飲用

7.奉茶:應該用雙手奉茶,一手拿捏在茶杯三分之二處,不能用手直接接觸杯口,一手墊在杯底,以示敬意

8.收具:品茶活動結束後泡茶人應將茶杯收回,壺中茶渣倒出,清潔歸位

那麼在沖泡茶葉時的水溫很重要。普通綠茶用80~85℃的水沖泡,極其細嫩的有名綠茶一般只能用75~80℃水沖泡。紅茶花茶可用90℃左右開水沖泡。烏龍茶,普洱茶等特種茶必須用100℃沸水沖泡。

在沖泡茶葉的時候應該忘蓋碗邊緣巡迴而酌,千萬不要將水直接沖注在茶葉中間,會極大影響茶葉的出味。泡茶時講究高沖水低斟茶,通過懸壺高沖使茶葉隨水翻滾,茶葉早些出味。

一直覺得茶藝是一門藝術,在泡茶品茶的這個過程中可以讓人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是一種祥和寧靜,古樸典雅的精神,令人折服。品茶先品人,品茶者矜持不躁是對茶文化,對歷史的一種尊重。

啦啦啦,先碼到這裡啦,以後要是想到要補充會再更新噠


控制量

控制時間

~~~~~~~~~~~~~~~~~~

量分兩種,一種是投茶量,一種是加水量

控制了這兩種量,再加上控制浸泡時間

基本上就能控制茶湯濃度了

而所謂泡茶

說白了其實就是將干茶中的成分,以合適的濃度溶入到水中

水量一般通過茶具的大小來控制

投茶量的話稍微困難些,如果是專業的評茶,需要天平來精細控制,而如果只是自己隨便喝喝,估算一下即可

控制時間,專業評茶需要計時器,隨便喝喝的話,自己心裡估計一下就行了

無論是估計投茶量還是估計浸泡時間,都不是多複雜的事情,任何人多試幾次都能大致掌握


基本技能就是十個字:燒水投茶注水出湯分茶。

燒水:每次不宜燒太多,我個人的習慣是每次燒2至3道茶的水量。

投茶:要根據不同的器型和容量調整投茶量,對於一些對沖泡要求比較高的茶,偏差正負大於1克以上,就毀了。

注水:有人喜歡高沖,有人喜歡緩注,能把茶泡好就行。

出湯、分茶的要求是一樣的:不要把茶湯滴瀝得到處都是。

以上,說的都是花架子。下面說點要緊的。

泡茶的首要基本功其實不在於「泡」,而在於「評」。就是說,對茶湯的香氣、厚度、回甘等要有敏銳的感知。這樣在泡茶時,才會知道一款茶是自己泡得不好,還是這款茶本身就很爛。對評茶一竅不通,僅僅是在某些「茶藝培訓」上背了一些要領,就興緻勃勃地給人泡茶,這就好比貝多芬聾著耳朵去指揮貝九——至於首演成功,那不是運氣好,而是因為人家是貝多芬,不是別人。而我們大多數人,都成不了貝多芬。

事實上,泡茶還真有點像樂團的指揮。只不過一個指揮的是樂手,一個「指揮」的是器具而已。一套完整的泡茶器具通常分為煮水器、泡茶器、分茶器、品飲器四大類別。把這四大類器具在茶桌上「指揮」得井然有序、忙而不亂,用時信手拈來,閑時各歸其位,不是一件易事啊。歸根結底,與主泡者對坐的客人,和音樂會場下的聽眾,所期待的體驗是神似的。動作端莊大氣,行雲流水;茶湯飽滿醇和、層次豐富,這就是頂級水準的美妙體驗。

所以我實在覺得,泡茶這事太像音樂會的指揮了。


三個問題。

水溫,茶水比,出湯速度。

這三點控制好了,基本就算是搞定了沖泡這個基本技能。

但是,搞定這三個的前提是。

對茶葉的了解,對茶性的了解,對水質的了解,對自己和品飲者口味的了解,對器皿的熟悉程度,以及如何在簡單的幾句話中,知道對方的喜好和段位。

這就難了。


最基本的,我認為是:

能拎得動水壺,分得清溫度高低,能及時做到茶湯分離。

如果是用玻璃杯沖泡綠茶,那麼更簡單,能做到把開水倒進杯子就好了!

--------------------------------

至於要把茶泡得好喝,那還是會有更高點的要求。

泡茶須掌握4要素:

1、茶水比例;

2、沖泡溫度;

3、浸泡時間;

4、沖泡道數。

掌握上述分寸,基本能泡出要衝泡的茶的特點。

---------------------------------

一杯茶好不好喝,決定因素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不足或謬誤之處歡迎指出):

1、茶湯里有什麼,濃度是多少,各種成分比例是多少?

2、品飲的時候茶湯溫度是多少?

3、品飲者的狀態怎樣?包括個人滋味偏好、身體狀態、味覺嗅覺的靈敏度、周圍環境氣氛等

4、暫時沒想到……

1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可以理化數據的(雖然暫時辦不到);2是品飲者自己可以控制的;3是泡茶人和品飲者共同決定的。

1,泡什麼茶決定茶裡面有什麼,泡茶4要素決定茶湯里物質的濃度和比例。

除去4要素外,泡茶選擇的器具影響的因素有:水的容量,出湯是否順利影響浸泡時間,材質影響茶湯溫度,從而影響到不同物質的溶解速度,水質同時影響茶湯的成分,不同的水質內含物質會有微量不同,這微量已經足以被味覺識別,也就造成了不同水質泡的茶滋味不同。

這裡就可以總結為:器為茶之父,水為茶之母

2,人的口腔對同一種物質不同溫度下的感受不一樣,這個很好理解,不多解釋。

3,品飲者的狀態

有的人喜歡紅茶,覺得紅茶好喝;有的人喜歡岩茶,有的人喜歡普洱茶,所以茶好不好喝是有主觀意識的。

不同身體狀態下的喜好也不一樣,春天可能覺得綠茶好,夏天可能白茶好,秋天可能烏龍茶好,冬天可能紅茶好。吃得太油膩了可能覺得熟普好喝,上火了覺得老白茶好喝,覺得很冷可能紅茶不錯,喜歡香氣可能覺得烏龍茶不錯。

鼻塞的時候的茶喝著就不如正常狀況下好,味覺靈敏的人會對茶裡面的小瑕疵放大,而鈍感力好的人覺得茶都好喝的。

周圍環境很安靜,適合靜靜品茶,靜靜感受茶湯滋味的不同。身處在嘈雜的環境中,大口喝茶,大碗牛飲才覺得茶湯可口……

暫時先想到這些,對泡茶和各種茶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共同探討交流……

最後來個廣告:2016年的【龍井春茶】馬上上市了,歡迎想嘗鮮的朋友預定。

性價比高的可選「浙江龍井」,就是一定要【西湖龍井】的,量不一定夠多,價格肯定不會低。

但我可以保證:你若只想要西湖龍井,肯定不會拿其他茶來混充,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最後的最後:本店還缺一個老闆娘……老闆娘福利:想喝西湖龍井,個人的量管夠!


掌握茶水比例/水溫/浸泡時間,是泡好一杯茶的關鍵


泡茶三要素,投茶量,水溫,沖泡時間!


泡茶主要要掌握好茶葉的用量和水的溫度,才能使茶的味道更好。


不同的茶對沖泡器具,水溫,時間的要求不一樣。發酵類的茶一般要高溫,短時間沖泡,投茶量要大。綠茶要稍微低一點水溫,浸泡,投茶量少。


推薦閱讀:

什麼樣的茶才可以叫做有機茶?評判標準到底是什麼?真的有那麼好嗎?
茶多酚每天攝入多少是安全的?
大家第一次喝大紅袍什麼感覺,我感覺好難喝?
所有的茶葉都需要洗茶嗎?
如何從零基礎成長為一名 「茶客」?

TAG:茶葉 | 中國茶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