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jkt,ktgusx?
tdkytksx
【謝絕轉載】
題主,你貼的這張圖,我再熟悉不過了:
這是日本漫畫家大和和紀所繪的《源氏物語》繪卷里的一幀,畫的是著裳式上的明石小女公子。
她身上的這套重重疊疊、華美繁複的拖地霓裳,名叫「十二單」。——從題主的提問來看,有兩點並不是特別清楚,所以造成了以下的疑問:
1)題主可能不知道這位女子所穿的十二單適用的場合與人群。
2)題主可能不清楚十二單與中國唐代服飾之間的傳承和演變。我們一條一條地來討論好了。
一、十二單[1]
日語:じゅうにひとえ Jūnihitoe官方正式名:五衣唐衣裳適用人群:貴族女性、宮中女官適用場合:著裳式、入宮、結婚儀式、祭典、即位典禮等等正式的大禮場合作用:朝服(女官)、大禮服(貴族女性)十二單的詳細介紹跳轉:和服有哪些分類,穿著場合有何區別? - 明石中宮的回答(請原諒我懶,不想搬運答案)。除了唐衣外,裳、引腰、五衣、單、乃至於濃色的長袴,都是拖在地上的。
為什麼呢?
因為穿著者都是貴族婦女,她們幾乎不需要走出庭院,整日籠閉在閨中和御簾之內,在木質的地板上往來行走。在平安王朝,女子站立的姿勢被認為是不雅觀的,一般都是坐著或者膝行。
宮中的女官和女房是需要每天穿十二單的。這有點類似於今天的白領工作時要穿西服一樣,表示對上位者的尊重。對於這類女性而言,十二單就是她們的朝服。她們工作的地方是天皇的後宮,七殿五舍,每座宮殿之間有木質的板橋相連接——總之,女官們不用下地,每天就是在木地板上來來往往,拖在身後長長的衣裾配色與四季相宜,體現穿著者的品味和優雅。
(圖片來源[2]:穿十二單的尚侍之君,每天衣裾都在木地板上拖來拖去)
上圖是大和和紀筆下的朧月夜。她擔任朱雀帝的尚侍,也就是後宮十二司的長官(類似首席女秘書),居住在弘徽殿。尚侍雖然已經侍妾化,但依然是女官,所以她每天都穿著十二單,在宮中擦得鋥亮的木地板上拖過來,划過去,步履應該是優雅從容的。
除了在宮中和貴族人家服務的女官,後宮嬪妃、貴族的妻妾與女兒,在某些特定的大禮場合,也需要穿十二單。
(圖片來源[2]:穿十二單入宮的梅壺女御)
在貴族姬君入宮的時候,她們也會穿著十二單。上圖為六條妃子的女兒,前齋宮,她在一個深夜進入了冷泉帝的後宮,入住梅壺院,人稱「梅壺女御」。
從宮外進入大內是乘坐牛車,然後從其他宮殿一路走進梅壺院,她始終是行走在木地板上的,最後膝行面見天皇。整個過程,腳下都不用踩在地面上,衣裾也是拖在木地板上,顯得華貴美麗。
小結:平安王朝穿十二單的都是貴族女子,生活條件允許她們穿著這種繁複的禮服,衣裾長長地拖在木地板上,時人以此為美。
二、十二單的起源及演變
十二單的原型是奈良時代《養老律令》規定的貴族女性的朝服裳唐衣,由背子、大袖、小袖組成。平安初期以降,開始出現晴裝束,由唐衣、裳、表衣、打衣、袿、單、緋袴組成的禮服。袿不是一件衣服,而是有18-20重,室町時代以後定為五重衣。女房裝束略裝則省略唐衣、裳。平服稱為袿袴(うちきばかま),包括小袿和裳袴。十二單謂之物具,包括內衣、白小袖、打袴、單衣、打衣、五衣、表著、唐衣、裳[1]。
十二單出現在平安王朝時期,在這之前是奈良時期。《養老律令》規定的命婦朝服,裳唐衣,受到中國唐朝貴族女性服飾極大的影響:
(圖片來源[3]:奈良時代的命婦禮服,裳唐衣)
乍一看去,與唐朝仕女極為相像。這套禮服由深紅色的大袖、小袖組成,下面系著綠色的裙,肩上挽著一條白色的比禮。留意一看,其實裳唐衣已經出現「拖地」的特點了。
奈良時期過後,進入平安王朝初期。在奈良時期命婦服飾的影響下,發生了一點變化:
(圖片來源[4]:平安時代初期的女官朝服,依然與唐朝的服飾類似)
這套服飾與奈良時期的類似,明顯的不同之處在於淡赭色的裙之下多了一件拖地的白色褶。白色的比禮依然保留著,而胸前垂下長長的胸紐飾帶。看起來還是滿有唐朝風韻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平安時代中期,審美的也由奈良時期的端麗優雅,逐步向奢靡華貴的方向演變。這時候,公家女房開始出現了兩套與之前不同的服飾:物具裝束、晴裝束。
(圖片來源[5]:公家女房的裙帶比禮物具裝束)
這套裝束,是在極其正式、舉行非常莊嚴儀式的場合中,女官、女房們穿著的大禮服。比起之前的朝服大有不同,已經展示出了十二單衣的特點,一下子變得極為華麗、繁複。身後出現了一條長長的圍裙,稱之為「裳」,行走時拖在地上。
(圖片來源[2]:大和和紀筆下的藤典侍,她在葵祭上穿的就是裙帶比禮物具裝束)
藤典侍是源氏家臣的女兒,曾經被推舉入宮、做過五節舞姬,這之後她就留在宮廷中服役,擔任典侍(高階女官名)。葵祭是當時非常盛大的祭典,身為女官的她就穿著華麗的物具裝束,頭戴寶冠,梳圭型發。
(圖片來源[6]:公家女房晴裝束)
千呼萬喚始出來,這就是當時的女官、女房所穿的正裝,晴裝束,後世稱之為「十二單」。它和物具裝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後面系著「裳」(白色的圍腰),這是拖在地上最長的一部分。時人認為,裳在女子身後展開的樣子,像富士山的形狀是最美麗的(⊙o⊙雖然在我眼裡,它就是一條圍腰,圍~腰~)。
小結:十二單的出現絕非偶然,它是在奈良時期酷似唐代服飾的命婦朝服的基礎上,逐漸演變而來的。形制上更加繁複、華貴,「拖地」的情況則因為下擺的加長,以及「裳」的出現,變得更明顯了。
當然,貴族女子們是不在乎麻煩的,就像孔雀炫耀長長的尾羽一樣,怎麼艷麗怎麼來。
美即是正義。
Reference[1] 維基百科:十二單[2] 源氏物語(共七冊) (豆瓣):源氏物語(共七冊) (豆瓣)[3] 裳唐衣:養老の衣服令による命婦禮服?奈良時代?服制の成立 日本服飾史 資料?風俗博物館?よみがえる源氏物語の世界?
[4] 平安初期女官朝服:平安初期女官朝服?平安時代?和様の創製 日本服飾史 資料?風俗博物館?よみがえる源氏物語の世界?[5] 公家女房、裙帯比禮の物具裝束:公家女房、裙帯比禮の物具裝束?平安時代?和様の創製 日本服飾史 資料?風俗博物館?よみがえる源氏物語の世界?[6] 公家女房晴裝束:公家女房晴れの裝い?平安時代?和様の創製 日本服飾史 資料?風俗博物館?よみがえる源氏物語の世界?簡單來說 平安時代的日本也不是完全仿照隋唐的,特別是菅原道真廢止遣唐使後,日本貴族獨自的國風文化開始發展國風文化的特色就是 耽美,女性化,色彩的豐富等等。而國風文化反映到服裝上 類似於貴族女性的十二單(
唐衣裳裝束),特點就是色彩鮮艷(四季的顏色搭配都有不同), 裝飾豪華,多重的套裝(かさね)。
當時的風俗是穿得越多越顯得人高貴富有,所以這種衣服最多可以套15,6件(雖然都是開袖通風的設計,不過這麼多估計人都要悶死了),據說當時有貴族女性一次套了20件,導致連走路都困難(適合做負重練習。。)。 自然套在外面的衣服就會越來越大 最後就不得不拖地了
推薦閱讀:
※畫師有哪些畫漢服和服時常出錯的細節?
※和服是抄襲漢服嗎?如果是,為什麼抄襲的東西還會傳承下來?
※藝伎的和服為什麼要把脖子露出來?
※和服後面的設計最開始是為了戶外雲雨嗎?
※和服有哪些有意思的小細節?
TAG:和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