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不同的產品都需要不同的生產線嗎?平常所說的10nm工藝是指所有產品的工藝還是單指晶元的工藝?
半導體不同的產品都需要不同的生產線嗎?
需要。
CPU這些東西使用的是CMOS標準工藝,能夠使用標準工藝製造的電路一般都會使用標準工藝製造,因為成本比較低,還能和控制電路集成在一起。
analog 電路可能會落後digital 幾代的製程,但使用的工藝還是一樣的。而且集成在同一晶元上的analog 電路你想用舊工藝也用不了了,只能跟著digital 走……
但是也有些產品需要標準工藝不兼容的特殊工藝。比如各種MEMS器件,可能會需要鍵合、KOH 腐蝕之類的工藝。還有超低雜訊放大器會需要一種特殊的不能COMS兼容的BJT。這些就必須使用特殊的工藝線了。
不過現在主流傾向是一切向CMOS兼容靠攏,畢竟成本上的優勢會比較大。
哦,對,還有各種分立原件的半導體器件(BJT、MOSFET、Diode),它們很多都不會用集成電路的生產線啦……平常所說的10nm工藝是指所有產品的工藝還是單指晶元的工藝?
所有產品的工藝都可以用特徵尺寸來表徵,這只是代表了工藝的加工精度,不管什麼工藝都是有精度的嘛。
只是這個參數對特殊工藝來說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參數了。
我也不知道答的合不合題主的原意,先答下。
FAB里最重要的兩種人是PIE(工藝整合工程師)與PE(工藝工程師),PE就是具體某種工藝或某一台設備的工程師,比如光刻、刻蝕、離子注入、長膜等,負責完成某道工序,一輪做完就換下輪,可能不同的輪換些參數做出不同的效果來。一般是24小時設備不停,PE幾班倒,尤其是高價格、高折舊成本的機器不能停,更不能出故障,一台關鍵設備出故障了,就像高速公路上堵車了一樣,好多工序都會受影響,以光刻機為最。
PIE就是負責某個產品從上線到下線整個工序的,一個產品複雜的幾百道工序都有可能,先一塊掩膜板光刻、注入、清洗、長膜後再換下一塊掩膜板……PIE就要不停地去找各種PE,哥們:我這有批貨要做下工藝,你那有沒空,幫我做一下?跟別人搭夥一塊做也行。預約哪天幾點這個時間段。再找另一個,哥們:我哪天幾點後有貨出來,在什麼時間後再做下下個工序,這期間有沒有時間幫我做個啥?要是哪道工序要返工,那就更麻煩了,時間都打亂了,又要改約或加塞……所以PIE要有好人緣啊。
簡單地說,PIE就是產品經理或項目經理,PE就是各種程序猿,對產品經理來說,具體一個產品,一會兒要找美工,一會找WEB前端,一會後台資料庫和程序; 程序猿呢,每個人具體負責一塊業務,一會這個產品經理找著改個需求,一會另外個要求新功能,這樣不斷地排列組合地同時負責多個產品和業務分工。但是,你不能要求一個做手機Apps的公司或team給你去做網路安全的業務吧?雖然在外人看來你們都是寫代碼的,好像都差不多嘛。
所以再回到問題上來,不同的產品都需要不同的生產線嗎?如上,對於可以採用同樣或類似工藝的產品,是可以採用同樣一批生產線的,甚至某些工藝就是同一批做的。但是對於相差很遠的產品,比如CPU和功率器件,那相差得太大了,一個是硅/二氧化硅,一個是氮化鎵/砷化鎵材料,更不可能一個產品線了,一個FAB廠都不大可能。你好,謝謝邀請。我也不是行業的專家,也並非工藝出生,並非100%正確。
作為一名曾經Fab的從業者,談談我的認知。也歡迎專家拍磚。1. 生產線。簡單回答:是。但不盡然。
前提:我默認您這裡所談的生產線指晶圓前道生產線(Wafer Fab)。打一個業內公認的比方,您可以把一個wafer fab想像成一個廚房(我們姑且就以肯德基為例吧)。那麼廚房有什麼特點呢?- 廚房的工藝設備是相對固定的;
- 廚房的工藝能力是相對固定的;
- 廚房的設備擺放相對固定。
一個Fab接到客戶的訂單,就好比一個肯德基的廚房接到了顧客的點單。
咱們假設,顧客點了三樣東西:- 吮指原味雞;
- 伴雞伴蝦堡;
- 超級至尊披薩(沒錯,假設客戶點了)。
說人話。您看,
這個Fab,即肯德基,並不需要「新的生產線」或改變其工藝設備的擺放,就能利用其相對固定的工藝設備(比如油鍋、操作台、保溫箱等),經過相對固定的工藝能力(比如上漿、油炸、瀝油、裝盒等),就能給顧客提供吮指原味雞和伴雞伴蝦堡。
我們把腦補畫面拉回到Fab。下面這圖,就是從外面鳥瞰Fab:
而Fab內的設備如圖: 一種類型的設備,比如擴散、刻蝕、離子注入等都會集群放在一個區域。一個工廠,並不存在「多條生產線」,它就是一個多種類設備的集合。但是,它仍舊可以生產多種產品。再次把畫面拉回到肯德基廚房。吮指原味雞和伴雞伴蝦堡是不同的產品,但只要在同一個廚房裡,流進不同的設備和工藝,就能獲得不同的產品。
實際情況,半導體工廠可能前五盒晶圓在某設備上跑的是A工藝,而後三盒在同一個設備上,就跑工藝B了。然後,他們經過這道設備後,又會分別流經不同的設備。這都要歸功MES(製造執行系統)和EAP(設備自動化連接)系統。當初98年華虹NEC落成時,工廠里一個人都沒有,照樣自動化運行。吶,光有製造工藝和設備是沒有用的,左右IT系統和管理能力,根本無法生產幾百道工藝的半導體晶元……扯遠了。
說到這裡我們獲得了部分結論。不同的晶元產品在同一個工廠的生產線(注意,一個廠房並沒有多條生產線)上,可以通過流經不同的設備,使用不同的工藝來獲得。並不需要所謂的多個生產線來實現。
等一下,那麼超級至尊披薩算是哪一出?
對,你猜對了。這超出了肯德基的製造能力。在肯德基的生產線,並不能製造出超級至尊披薩。它必須在必勝客才能製造出來。因為必勝客擁有特殊IP(比如葷素搭配的營養學問、元素顏色搭配對顧客心理的影響、元素投放比例對口感/營養/成本的敏感度)、工藝(比如發酵工藝、包邊工藝、烘烤技術等)、設備(發麵機、模型、烤箱、投料器、物料秤等)。
那麼,另一部門的答案,就是不同的Fab,擁有不同的IP、設備、工藝能力,他們能製造或善於製造的產品也不相同。比如三星在西安的Fab是用來造Memory的,華虹NEC的Fab2可以做大功率MOS,而中芯國際擅長logic,等等。
So,答案是權變的。
我不是吃貨,為了這個比方查了不少肯德基、必勝客的圖片和資料,呵呵。2. 工藝。
這個就更好回答了。這裡的10nm,既不是指所有產品也不是指單晶元的尺寸。這個10nm是指CD(Critical Dimension 見Photolithography)。即wafer生產中最關鍵的光刻工藝可以達到的最小尺寸。光刻的CD決定了集成電路中最小線寬。
那麼,這顆晶元的其他線寬一定大於等於這個尺寸。而這個生產線生產的其他產品也不盡然都是這個尺寸。
恩,就是這樣。瀉藥我好想入行半導體,可惜人生不是絕緣就導體。
瀉藥。
「半導體不同的產品都需要不同的生產線嗎?」
有的是有的不是。
不同的產品完全可以用同一個生產線,比如TSMC的16nm線既可以為蘋果生產他們的A9處理器,也可以為海思生產Kirin950。海思Kirin950
蘋果A9處理器
還有三桑的14nmFinFET線,既可以為三桑自己生產自家的Exynos 7420,也可以為高通生產Snapdragon820。
三桑的Exynos740
高通的驍龍820但是這種22nm以下FinFET工藝線可以生產任何一種晶元嗎?
不能。有些晶元需要實現一些特殊一點的功能,比如需要較高的耐壓,這種FinFET CMOS工藝可能做不了。或者對於一些模擬晶元,也沒必要基於這種最先進位程的工藝進行晶元的開發,畢竟這些工藝還是主要針對SOC開發的,高性能的模擬電路一般還是基於成熟的工藝開發,通常模擬的工藝要比數字工藝落後幾代。
「平常所說的10nm工藝是指所有產品的工藝還是單指晶元的工藝?」
這個問的不夠專業,10nm工藝指的是CMOS晶體管溝道的最小長度,也就是所謂的特徵尺寸。它當然只是說的是單個晶元的工藝,就是說這片晶元中用到的晶體管最小長度可以達到10nm,一塊電路板上可以有很多晶元,處理器可以用到上面說的當前最先進的工藝,存儲器的工藝也通常比較先進,至於其他諸如射頻端晶元、WIFI晶元、有些單獨的電源管理晶元(比如現在手機經常用到的快充功能需要它來實現,但也有集成在SOC內部的,比如聯發科的屌絲高端旗艦型處理器曦力X10,它就在內部集成了電源管理的模塊,但是像之前華為的榮耀7的快充功能則是通過TI的PMU晶元實現的),則很難用到10幾、20幾nm的製程,甚至在功率器件那裡則壓根不是用的CMOS工藝,我們根本無法談論這種功率晶元是用多少nm製程工藝實現的這種問題。知呼首答還是獻給了從事了13年的行業。
簡單來講,半導體就好比白紙上畫畫。然後把畫好的紙一層一層疊蓋起來。10nm就是你可以用的最細的筆,當然大部分其他區域的圖案還是要用粗筆來畫,不然10nm的畫筆可是很費錢的哦(基本是按億美元算的)。10nm只是說明你有這個能力畫這麼細的線條而已。一般8寸矽片能用到90nm,12寸的好像台積電做的iphone6s cpu用的20nm,sumsang做的CPU用的是14nm.10nm的目前應該有但還沒有成熟穩定使用的公司。
樓上回答怎麼都答非所問呢…
當然不同種類的IC需要不同的Line,就光模擬IC和數字IC差別這麼大,就必定需要不同的Line,那麼我們就說說數字IC吧。數字IC最常見的就是CPU、GPU(邏輯IC),緩存類(DRAM),儲存類(Nand flash),這三類也需要不同的Line。因為每一種IC的製造流程、所需的gas、使用的chemical等都不一樣。很多特氣和化學品都是劇毒或者很危險的,都需要不同的儲存設備,所以不同的Fab或者不同的Line所需的原料都是不同的,哪個Fab能在周邊做出好幾個GCS(Gas、chemical的儲存中心)。其中最主要體現在CVD、Metal、CLN這些工藝上,而Etch、IMP也需要各種不同的原料。而且不僅需要不同的原料,不同的原料當然需要不同設備,如果一個FAB突然要把CPU計劃改成DRAM的,那麼這些設備里大部分都不是通用的,那麼堆在一個Line里幹嘛。所以你可以發現各個公司不同的Fab都在生產某一種特定的IC。
你說的10nm之類的是半導體里最主要的判定方法,叫做CD(關鍵尺寸),指著一種型號IC的柵寬工藝。我來一個一個回答吧
1,不同類型的產品需要的產品線肯定不一樣,做數字的跟做模擬的還有做微機電的肯定各有各的產品線,三維半導體跟二維半導體的區別也不小,更何況還有做發光半導體的。有些步驟有些工藝可以共用,但是區別還是很大的。
而且,就算同類產品不同製程的產品線也不一樣。拿數字電路來說,2微米的你可以直接將就用擴散工藝做摻雜,20納米你還用擴散工藝做的話做出來的片子估計連它親媽都不認得了,,,
2,所謂多少納米工藝,一般是指半導體產業中的晶元產業,而且是一般是指微電子產業,連微機電都不應該算,更別提半導體顯示產業了。
你所提的10納米工藝,其實是指做一批製程為10納米的集成電路晶元所需要的所有工藝的集合。
製程是指晶元上的最小尺寸,雙極工藝一般是指兩接觸孔之間的距離,MOS工藝一般是指柵極寬度(或者溝道長度,二者一般情況下是差不多的)。
就醬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