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以及朝鮮戰爭單兵是如何把手雷丟進坦克的?

電影、遊戲里不乏這樣的鏡頭。但是題主從小住在坦克部隊,知道坦克艙門是可以從內部鎖上的。二戰期間除了德國人好像也很少有車組成員打開艙門觀察戰場的。那麼單兵爬上坦克後是如何打開艙門把手雷丟進去的呢?


的確,電影中經常出現的步兵爬到坦克炮塔上往打開的艙門裡扔手榴彈的情景在實際中很少發生,因為艙門是可以上鎖的。德軍在裝甲兵的戰術規範中也明確提到在巷戰中一定要關上艙門防止被投進手榴彈。

除非看到坦克艙門沒關上。否則一般負責反坦克的步兵也不會選擇爬上炮塔朝坦克裡面丟手榴彈。而且就算你爬上了炮塔,還幸運地碰上艙門打開著,你當坦克後面跟著的步兵是吃乾飯的嗎?

一般的戰術教範裡面提到讓步兵攻擊坦克,主要目標是破壞坦克的行走機構,即履帶和發動機,讓坦克失去機動能力。

能向坦克內部投擲手榴彈,一般發生在城市巷戰中,當坦克乘員在車外警戒的時候,步兵突然發動機襲擊。擊斃站在艙口的人員,同時卡住艙口蓋,這時突擊隊立刻接近坦克,向車內投擲手榴彈,以殺死車內乘員。

二戰中,蘇聯和德國都開發了自己的反坦克手雷,蘇軍廣泛裝備了RPG-40型反坦克手雷,用法和綽號「莫洛托夫雞尾酒」的燃燒瓶類似,都是等德軍坦克越過戰壕後,步兵從戰壕中往坦克後部的發動機艙扔反坦克手雷。

德軍在二戰中則裝備了專門的反坦克磁性手雷,步兵接近坦克的發動機艙或履帶等薄弱部位後,安上磁性手雷後撤離。當然這也需要有其他步兵用火力壓制掩護坦克的步兵之後才能使用這種戰術,風險也是不小的。而且德軍士兵發現磁性手雷在對付重型坦克時效果不佳,所以後來德軍主要用磁性手雷去炸工事等固定目標了。

而美軍步兵面對德軍坦克時,如果沒有「巴祖卡」火箭筒,就會用工兵的TNT炸藥塞到襪子里,刷上強力膠做成黏彈,甩到德軍坦克上進行攻擊,效果還是不錯的。

使用磁性手雷進行攻擊的德軍步兵二戰末期,由於缺乏足夠的反坦克火炮,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廣泛使用了近身反坦克戰術,日軍在初期通過使用煙霧彈掩護步兵迅速接近坦克後,或是試圖打開謝爾曼坦克的艙蓋扔手榴彈,或是使用炸藥包攻擊坦克的發動機艙和履帶。這種戰術在使用的初期產生了一定效果,但是後來美軍加強了步坦協同的訓練,步兵的火力掩護使得日軍難以接近美軍坦克,傷亡慘重。

二戰末期日軍的反坦克戰術和自殺無異,用「玉碎」式攻擊也阻擋不了美軍坦克前進的腳步


事實上不但存在將爆炸物扔入車內的情況,甚至還有敵方步兵直接爬進戰鬥中的坦克殺死乘員的情況,這一切的原因有二,一是二戰時期坦克是完全依靠有限的光學器材進行觀瞄的,換言之人眼才是坦克發現敵人的決定性因素,這種情況下只靠幾個觀察口是遠遠不夠的,坦克車長必須隨時探頭觀察情況,因此艙門往往處於打開或者關上但沒有上鎖的情況(都說close不說lock),因為隨時需要再打開探出身子。另一個方面的原因是二戰當中的坦克往往缺乏防禦二次效應如起火殉爆的有效手段,一旦發生燃燒,棄車逃跑幾乎是唯一有可能倖存的方法,這種情況下如果將艙門鎖上很可能就跑不掉了(包括開鎖費時以及因衝擊導致鎖變形無法打開的情況)。而坦克被炮彈命中起火的可能性要遠遠大於被反坦克步兵爬上來投擲爆炸物的可能性。也存在一些特殊的情況,有些坦克(美製M3輕型坦克等)缺乏無線電,為了讓人員可以在車內操作信號旗而留有信號旗伸出口,有一些M3輕型坦克就因此被日本反坦克步兵從這個信號旗口投入爆炸物導致損毀。另外還要特別提一句,二戰時戰鬥中的坦克兵往往很難發現自己坦克上已經爬上敵方反坦克步兵,一個極端的例子是一輛在東南亞作戰的英軍美製M3中型坦克(俗稱的七兄弟棺材,炮塔和車體各有一門火炮)被一名日本軍官爬上坦克,該人用刀撬開已經關上但沒有上鎖的炮塔艙門並進入坦克殺死了車長和37炮炮手,隨後被一名車組用手槍擊斃,而全程在車體操作75炮的組員竟然完全沒有發現有人爬進了坦克。


說個無關的,《傻兒軍長》

日本進攻的坦克被傻兒軍長指揮的川軍團困住,川軍團沿著坦克炮口往裡面撒尿

只不過日本的坦克有點厲害。


其實,從炮口丟進去效果更好,只是大部分人都沒這個心眼和膽量,難度也大,容易被同軸機槍打死…


一般都是趴在壕溝里等坦克過的時候塞履帶的。


朝鮮戰爭有反坦克手雷磁性的,只用在坦克邊上丟,自己會粘上坦克將其炸毀。


推薦閱讀:

五一勞動節真的是國際的嗎?
為什麼中國打抗美援朝的時候,美軍不進攻中國本土去遏制志願軍,美國那時候應該是有進攻大陸的軍事能力的?
在微博上自稱「平壤勞動者畫報主編」的@崔成浩 是誰?他說的是真的嗎?
既然朝鮮半島戰爭很難再打起來,為什麼朝鮮不削減一點軍費發展經濟呢?
朝鮮和韓國歷史上是一個國家嗎?為何分裂?

TAG:軍事 | 朝鮮 | 坦克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