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中x和s,輔音是否相同?

漢語拼音中同時使用x和s,而在普通話里,它倆永遠都不會伴隨相同的母音,但奇怪的是我在百度百科-國際音標看到它倆被標成了不同的輔音,這是不是很荒謬?夏天xia和所有suo的輔音真的不一樣嗎?一種語言出於什麼目的同時使用如此接近的輔音,在完全不可能引起混淆的情況下。同樣有,作業zuo,倔強jue。


一、s與?。

從音值的角度看:

在北京音里,「拼音s」是[s],「拼音x」是[?],兩者的讀法與聽感都有較大差別。

從拼音設計角度來看:

對於互補但音值不同的兩組發音,是有可能在設計拼音時用同一組符號來表示的。但拼音設計是有偶然性與一定的主觀性的,不同的設計者可能給出不同的設計方案,很難說其中哪個方案最優。

二、怎樣理解這個問題。

阻塞部位:

被動調音部位:…1齒間,2齒,3齦,4齦後,5齶前,6硬齶,7/8軟齶…

主動調音部位:…舌尖,舌葉,舌下(舌前部的下表面),舌面前…

(以下用數字序號來代表「被動調音部位」,用s代表舌尖或舌葉,用?代表舌下,兩個數字連用時表示同時涉及兩個阻塞部位)

有以下音位:

齒音s?2,齦音s3,齦後音s?4/?4,翹舌音s?45,捲舌音?5。

舌面前音?4/?5。

北京音的[s],更準確的描寫其實是[s?2],即舌尖-齒音。

北京音的[?],是[?4]或[?5],即舌面前-齦後或舌面前-齶前音。

無論是主動部位還是被動部位,北京音的[s]與[?]都有較大差別(2與4/5,舌尖與舌面前)。

那麼,為甚麼會出現這個提問的題目說明裡對兩者差別的懷疑呢?

原理大致是:

在兩者之間,還有s3/s??s23/s??34這些位於中間過渡狀態的音(其中的s??s23/s??34,都是同時在兩個阻塞部位進行協同調音)。

s3/s??s23:是齦音/齒-齦音,讀法與聽感都比北京的s?2略向後挪。

s??34:是齦-舌面前音,聽起來既有齦擦感,又有?的齶化感。

就是說,在各地口音的普通話里,有些口音的發音者可能會:

將「拼音s」讀成s3/s??s23,將「拼音x」讀成s??34。

將「拼音s」讀成s3/s??s23,將「拼音x」讀成s3(與i/ü搭配)。

將「拼音s」讀成s?2,將「拼音x」讀成s?2/s3(與i/ü搭配)。

在這些口音里,有的是將「拼音s」與「拼音x」讀得有有共同的成分(都有s?2或s3成分),有的則是s?2/s3的臨近音位。

於是,就可能出現覺得「拼音s」、「拼音x」相同或近似相同的判斷了。

就是說,這並不是北京音里「拼音s」與「拼音x」相同,而是在各地口音的普通話里可能會有一些口音將兩者讀得相同或接近於相同。

三、怎樣判斷自己的讀法。

那麼,怎麼大致判斷自己讀的「拼音s」與「拼音x」是怎樣的音呢?

可以這樣來理解:

2齒,是上門齒。3齦,是上門齒的牙齦。4齦後,是上門齒的牙根(比牙齦略後)。5齶前,是比4略後的部位。

在不說話而讓舌體自然擺放時,大致相配為:

舌尖-2齒,偏前的舌葉-3齦,偏後的舌葉-4齦後,舌面前-5齶前。

在理解了這些部位的大概位置之後,則可以繼續理解為:

s?2音位,是「舌尖」或「偏前的舌葉」向前觸2齒,

s3音位,是「舌尖」或「偏前的舌葉」自然抬起而觸3齦。

s??s23音位,是s?2與s3的「協同調音」。

?4,是「舌面前」將自然抬起的方向略向前挪而觸4齦後。

?5,是「舌面前」自然抬起而觸5齶前。

s??34,是s3與?4的「協同調音」。

然後,再用上述理解來衡量自己的讀音:是否出現了s??34那樣的「協同調音」現象,是否將「拼音x」讀成了s?2/s3/s??s23的其中之一,等等。


這個有涉及到尖團合流的問題

首先他們真的是不同的兩個輔音,這點可以通過換母音的方法來驗證(參見黃伯榮現代漢語)如果是同一輔音那麼則si 和xi同音,如果不同則說明他們根本不是同一音位,談不上因為變體的關係,也就是不同輔音。

但是因為尖團合流因素導致這些音在歷史上有傳承關係,所以讀起來才十分像

j q x三個音是因為語音流變而出現的,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他們是原來同一輔音聚合群里的分離。

明中期還沒有jqx

明末清初發生音變,gi ki hi以(團)及(其他齊口)變為jiqixi

清中期再次語音流變zi ci si(尖)變ji qi xi

然後尖團合了

在發齊口呼時g(舌面後)變為j(舌面前)

在北京話中

我們會發現z含z 和j同一橫排以此類推。也就是說原來j是z的一個分支,由於一系列的音位分化和合併現代漢語中j已經可以拜託z單獨成一音位。

然而現在j並不只包含z的分化部分其中還包含了g的分化部分,也就是說j是由原來的g的分枝和z的分枝再合併而成的。z和g的齶化音成了j,而c和k的齶化為q,h和s的齶化為x。所以它們讀起來才有相似之處

因為尖團合流齶化是有條件的,g和z只有加齊和撮時才會發生齶化,而齶化的結果後來被不斷分離各位j

如上圖。


我能斷定閣下分不清「see」和「細」。


題主普通話不標準吧……


因為沒有對立,便可以看做一個音位。的確是有人把x真的發成s的,似乎山東東部的人就是這樣。

標準音里反正x是念[?],和s[s]不同。而且論古音,x的來源也不只是si,還有hi的。h也是和x沒有對立的聲母,於是你會發現在中文的盲文方案里,j、q、x是當做g、k、h的細音來書寫的。


x是清齦齶擦音

s是清齒齦擦音

發音部位差得遠


簡單來說,

1. xi 和 si 確實母音不同。x 後只能接 i 或 ü,而s 不能接這個兩個音。但這不能說明二者在歷史上同源,而且不能接 i、ü 的聲母不在少數。

ji qi xi 的主要來源其實是 gi ki hi 和 zi ci si 這兩種情況。gi ki hi 的讀音與 ji qi xi 也有相似之處。

2. 覺得 x 和 s 很像是受母語影響。很多中國人完全分不清英語里的 s 和 th,也分不清很多語言里都有的濁音/b/和不送氣清音/p/。但是以這些外語為母語的人看來,這些音有天壤之別。同樣的,大部分中國北方人根本感覺不到 x 和 s 有多像,它們根本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聲母。有些人把 "C" 念 "西" 或 "sei" 是因為 si 這個拼法實在太難讀了,而外國就不一定會覺得 si 難讀。


題主是語言學的嗎?是的話,那很明顯題主都沒有掌握確定音位的基本原則。


涉及到漢語拼音設計的問題。x,s是有明顯辨別語音語意的兩個不同的音位,是有必要區分的。

漢語的語音複雜多變,我們看到的漢語拼音實際上是經過簡化易於學習的系統。原本的語音標誌只有國際音標加語調變化才能正確表示的。題主的問題是有意義的。


音值本就不同,是兩個音。


「它倆永遠都不會伴隨相同的母音」就一定是一個音了嗎?


你們,有沒有想過我的感受!

現在被叫成:

徐~嗖~

徐滾

徐速來。。。


絲和西。讀音不一樣。


北京人說話這倆音很接近而已。

北京人普通話又不標準。(逃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文字需要分陰陽上去聲?
各大語系的原始語為何鮮見分析語?
印度人r/l不分,是不是跟中國有些人n/l不分一個原理?
為什麼世界上的語言都在簡化?現在或歷史上有沒有什麼語言是在繁化的?
既然拉丁字母「U」是「V」派生出來的,為什麼「U」排在「V」前面?

TAG:發音 | 語言 | 語言學 | 音系學 | 語言演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