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方軍隊的長槍是如何殺敵的?
看過不少關於歐洲戰爭的電影,發現很多影視劇里,西方軍隊的士兵都是單手握槍另一隻手持巨大的盾牌。比如哥特式的騎槍,還有在指環王里驃騎汗國的驃騎兵也是單手持槍。天降雄獅中的羅馬軍隊也是這樣等等?與古代中國雙手持槍的士兵不同。
我想問的是單手持槍只能一刺,面對刀劍和其他武器的揮砍動作還有招架力嗎?如果一手持槍一手拿盾是為了結成防禦陣型,那陣型被衝垮後單兵作戰能力不是大大下降了嗎?
這個問題都可以寫書了。簡單地回答一下吧。首先騎槍(Lance)和步兵長槍(Pike)是兩個概念。
The lance was a pole weapon or spear designed to be used by a mounted warrior or cavalry soldier (lancer). During the periods of Classical and Medieval warfare it evolved into being the leading weapon in cavalrycharges, and was unsuited for throwing or for repeated thrusting, unlike similar weapons of the spear/javelin/pike family typically used by infantry.
Lance
騎兵對步兵的殺傷主要靠衝擊力,相當於一個高速物體到處去撞人。如果沒有速度,那麼單靠一桿騎槍是無法與步兵抗衡的,畢竟騎槍不能像長矛一樣for repeated thrusting。騎兵對騎兵則要靠種類繁多的武器。騎士對攻用槍,不一定刺穿對手,只要讓對方掉下馬就基本摔死了;近戰可以用刀,對方甲太厚也可以用鎚子。三國演義里那種兩個人騎在馬上拼槍的場景基本不會有。
所以說基本是這個樣子的。
近代騎兵由於對方火槍太diao了,鎧甲有個卵用,所以也不能剛正面了,普遍變成了快速機動的騎馬步兵和側翼迂迴與追擊的用馬刀的騎兵。雖然有的會穿胸甲來賭擦彈,但是你懂得。和槍就沒什麼關係了。經 @常皓 提醒,古希臘部分我寫得不對,更正一下~
一手持槍,一手持盾最早發生在古希臘時期,分為輕步兵(Peltast)和重步兵(Hoplite)兩種。對於重步兵,槍是集鎮刺人的,如下圖
Hoplite分上段刺和下段刺。方陣集結後人擠人,不用擔心側面被攻擊,所以正面的攻擊距離就造成了一定優勢。而進入混戰、或者距離過近,就會使用腰間的短刀了。
對於輕步兵,那些槍也不是刺人的,而是投擲的標槍。盾的主要作用是格擋對方飛來的標槍弓箭。這時的標槍,叫Javelin。對,有款機槍也叫這個。輕步兵也是配短刀的。
Peltast《斯巴達300勇士》這個片子雖然誇張了點,但意思差不多。但是經過實踐的檢驗,盾牌對騎兵的防禦力十分有限,所以乾脆通過加長槍桿來限制騎兵衝擊範圍。於是超長的雙手持槍出現。想一想,兩軍對壘,我方雙手持4米長的長槍,你方是兩米的單手槍加一個盾,兩軍緩慢接近,誰先崩潰?所以大家發現盾沒有什麼卵用,而是不斷加長槍的長度。具體數據懶得查了,大概過程是你長一點我稍微比你長一點然後你一不小心又長了一點這裡樣子。
亞歷山大時期著名的Macedonian phalanx方陣就是用的6米長的長槍,叫Sarrisa。請看他們喪心病狂的布陣。。。。
Sarissa
發展到中世紀,就叫Pike了。步兵的槍主要作用是防騎兵,結成一個刺蝟陣,馬不會主動往尖銳物上沖,於是騎兵的衝擊力就被抵消了。殺傷任務主要有長槍後面的弓箭手、火槍兵甚至是大炮完成。於是西班牙步兵長槍方陣數十年來天下無敵。請看《傭兵傳奇》
而步兵方陣的主要問題就是機動性不足,西班牙的神話也因此在義大利被打破。火槍和大炮在新的步兵方陣中比重越來越大,直到古斯塔夫軍制改革。(如果不對請糾正)陣形衝垮這個問題,怎麼說呢。。。。不論你什麼武器,在戰場上陣形被衝垮了都是必輸的。電影里那種大混戰幾乎不會出現。陣形垮了所有活著的士兵只會選擇逃跑,這個問題直到近代才解決。
和東方差不多,單手持槍的都是短槍,至於馬其頓的薩里沙長矛,雖然方陣槍兵也配盾,不過這個盾是掛在脖子和肩膀上的,對戳的時候還是得雙手戳。
古希臘的一手持矛一手持盾用的是2米多的短矛,手是握在矛中間的,有效長度1米多,用法其實和一把刺劍類似,這把矛關鍵時刻還能當投槍用。
近代方陣用的長矛普遍長度是5米,這個數字大約是三倍身高,中國古代兵書中也強調長兵最多「三其身」,再長就不好用了,再一個長矛要夠硬,夠粗,夠重,梵蒂岡瑞士衛隊用的長矛重2-3公斤,竊以為這個重量是輕了,應該是表演用的重量,實戰用長矛應該在5kg作用,粗要盈把,也就是手剛好能環握住,又有點握不滿的感覺,飲水機用的水桶,最上邊插入的部分剛好是這個尺寸,可以想像一下這麼粗、這麼重的矛根本沒法單手用,所以都是雙手。這種矛對付有護甲的敵人,即便是槍頭不能穿透護甲,憑藉重量也能把人撞個夠嗆。瀉藥看了下你的描述…全是誤解啊…而且你問的時間跨度有點太大了…我只能簡單告訴你,雙手拿,結陣,對推
謝邀,題主說的單手持槍在兩種情況,一種結合盾,一種馬上使用
我有幸與盾矛交手過幾次,題主說的問題是有,但攻擊空擋之類的一矛出去還有個盾呢,配合盾的話其實bug的攻擊距離和大盾的防護作戰能力還是可以的,有時間我把視頻找到的話貼上來。
馬上使用長槍單手可以夾槍衝鋒,這個很牛逼,算算動能動量都比拿手豁高出好多,具體有位答主已經說了,這方面可以參考他的答案。
長槍如何殺敵,這個其實中國過去戰場上有這麼一個概念,結陣槍與游場槍。槍陣之類就排了陣兩邊對豁。游場槍比較有技術含量,這個都是練槍的高手。槍為百兵之王,而且槍法精熟有境界者跟一般的練者甚至瞎掄的硬拉來的壯丁不是一個等級的,更適合他們的是功夫的完全施展下來收人頭而不是在陣里打。
槍打對手看我的另一個答案,裡面截的吳殳手臂錄槍王說的內容。
殺傷力的話長槍還是牛逼的,古人云槍不破甲如同不扎,某位高手把1.5mm的冷軋板用線懸空,用裝了淘寶不鏽鋼槍頭的長槍一豁就一洞,這個對於東方戰場的扎甲鎖甲布面破甲還是沒問題的,板甲怎麼樣沒試過,不知道,哪天有機會可以試試。
不適合用長槍的地方。。。大概就是需要藏武器,空間太小的地方吧,先寫這麼多,又需要在補充前面已經有回答西方長槍了
我來答答中國的雙手持槍的一方面吧歐洲有將近一千年的分封制 打仗的人都不是普通平民 都是低級貴族衝鋒陷陣 所以他們很愛惜生命 打仗就會很有規矩
你回看中國春秋戰國時期 屬於分封制 打戰也是講規矩的 直到戰國 生產力改變 社會階級的改變 導致禮崩樂壞 戰場規矩也沒了 大家開始使壞 用計謀取勝於是戰爭方式改變了 導致武器也在改變春秋的戈 就跟西方長槍有異曲同工之妙中國戰爭 已經是平民衝鋒 對於統治階級來說就不怕死人了 起碼沒有讓貴族去犧牲那麼憐惜 即使低級貴族 但是他們也一夥的 慢慢的變成只要贏就好 不管手段 以奇取勝
不同的戰鬥 改良兵器就越發頻繁 越發種類繁多 你可以看中國的兵器種類 可以說全世界最繁多的 十八般武藝什麼的你看戚繼光打倭寇 連竹都用上 上面沒有金屬 就是靠它長 有竹子岔出 用來對抗倭寇的日本刀題主說得雙手持槍 就是誕生在後期的 用於不同戰法使用
但是打仗也很少用 冷兵器中後期 作用用於刺的兵器越來約少用 更多是禮儀用和單挑使用 劍和槍就對應著 唐朝文人配劍 都是標榜身份的 而雙手持槍 也是練武的人 用來單兵作戰 眾所周知 單兵中武器越長 越有厲害 越靈活越厲害 所以中國的槍被稱為百兵之王可是打戰對壘 方陣打仗就不一樣了 雙方都拼了命的埋身肉搏 所以戰場上 到了肉搏戰 最厲害反而是靈活刀 或者短刀 匕首 混亂中靈活 方便看看日本刀 其實就是在經常打仗 慢慢改變出來的 長短適中 用法多樣 刀身堅硬 可以說是全世界對厲害的刀總結下西方長槍和中國雙手持的槍 沒法比較 由於戰爭環境不一樣 戰法不一樣 並且區別在戰爭使用和單兵對戰使用玩玩騎砍,挺有意思的。衝鋒時騎槍一槍可以破盾加秒殺小兵,靜止時騎槍戳人身體只掉1點血(玩家滿血大概是80左右)。。。
時間空間跨度太大了不好比較。。不過如果去玩下騎馬與砍殺就知道了。。而且槍不見得是唯一的武器,還會配各種副武器用於混戰的。。感覺中國影視劇有點誤導人,武將騎馬持槍衝鋒時應該還要一隻手控馬,不然很容易失去平衡吧?混戰時雙手掄足了砸吧,或者還是用刀劍之類的短兵器吧。。
推薦閱讀:
※唐代為什麼不允許陌刀作為陪葬品?
※作為一個冷兵新手,怎樣練好長槍?可以按照吳殳的手臂錄來練嗎?
※短棍的破綻很大,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習練?
※冷兵器格鬥練到能參加中世紀格鬥大賽的程度,大概需要多少錢?
※為什麼錘法、斧法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