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徹底改變我的遲到拖延症?


遲到是一種自私,沒有時間觀念大概就是窮人思維。

我有一個朋友,和她約會非常考驗別人的耐心。因為她是遲到冠軍,每約必遲。

出來吃飯讓你坐等30分鐘,已是給面子了好不好!明明半個小時前,她在公交車站上就接了你電話,就已經很準時地對你說:「我到了!」是之後從公交站挪過來、等電梯、在茫茫食客中找到你,才花掉這短暫的半小時,你怎麼好意思認為她遲到呢?

況且人家在出發之前還非常貼心地關照過,「你如果覺得餓,你可以先點先吃。」她這樣善解人意,讓你既不好意思「先吃」,更不好意思因為等待而面露慍色。以免叫人家認為自己對這一餐是有多麼猴急。

更多的時候她會遲到一個小時甚至更多。但你每次打電話過去詢問和催促,總能得到安慰性的回答,「我到了。」或者「我快到了。」語氣誠懇得讓你誤會,自己欲眼望穿的倩影傾刻就會出現餐廳門口,令你把伸直的脖子收回、正襟危坐,味蕾開始分泌口水、飢腸轆轆的胃也歡欣鼓舞地調整到即將開動的狀態。可是又過了40分鐘,她仍沒有到,你開始懷疑你和她不是生活在同一時空里,你漫長的10分鐘或許在她的世界僅僅是「嘀達」1秒鐘。

她終於來了,你早已是餓得前胸貼後背,無力追究她是經過怎樣的困難重重和千山萬水才抵達你面前,更因為她一臉無辜毫無歉意,遲到而不自知。

充分了解她這項特長後,和她吃飯,你會事先帶本書或給手機充滿電,你是去餐廳吃飯嗎?不,你主要是去餐廳獨自看書和玩手機,順便與她吃了頓飯。

但是大家見面不唯獨吃飯,有時候會約一起看電影,這就糟透了,即便你肯等,電影也不肯。

別人都排隊進場了,你卻只能站在門口乾著急。等她姍姍來遲,大屏幕里的男女主角的愛情已瓜熟蒂落要修成正果。

所以我和她統共只看過兩場電影,一次我請一次她請,結果都一樣,遲到。我發誓再也不要和她去看電影了。真不知道那些和她約會的男人怎麼辦?

我倒是給她介紹過一個男人,不久接到她的投訴,說這男的和她相約去公園賞花,居然遲到。

我聽到這件事,第一個反應是:啊,她也有今天。第二個反應:居然有人能比她遲。

我將信將疑地把信息反饋給男方,結果對方很委屈地說了句:「我以為她不會那麼早的。」一句話,我立刻會意事情始末。想來這個男人每次約會她,她都遲到。男人便以為掌握了規律,覺得自己偶然遲那麼一點點,必然會能趕在她前面,不想她破天荒地有一次正常時間到,發現現場竟然無人恭候大駕,便很生氣、怪罪別人遲到。愛遲到的人反而最不容易原諒別人的遲到,因為之所以每次遲遲到就是為了讓自己不用等。

然而有些人永遠讓人等,卻永遠不肯等人。這樣的人,不是在遲到中慢慢殺死朋友,就是在遲到中慢慢殺死友誼。

文 章來自公眾號:魯西西 《友情慢慢殺死你》


之前看到微博上一個段子:

大概是博主和朋友出去玩,打電話問對方快到了嗎,對方回答快了。博主半小時後再出門,時間剛剛好。

評論里也有很多認同的聲音,似乎大家都認識那麼幾個總是會遲到的朋友。一些人積累了很多失敗的經驗終於摸索出了相處的門路,還有一些人始終「怨氣滿滿」,畢竟一直等人真的很鬧心。

想要克服遲到,那不妨首先來進行一下自我覺察。

仔細回想過去的經歷和模式。你是在任何情況下都遲到還是僅僅是某些場合?當你遲到時是什麼樣的感受?當時遲到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每次遲到的場合和時間都一模一樣,那很有可能是心理因素。可能你不喜歡等別人,因為等人一般都是很無聊,無所事事;或者是你覺得必須把一天的時間完全填滿,不能用於等待。

而如果每次遲到的情況都很隨機的話,可能是其他方面的問題。

1. 錯誤估計時間。

人們總是傾向於高估自己的能力或者完成一項任務所需要的時間,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計劃謬誤(planning fallacy)。完成任務的所需的平均時間甚至會被高估40%。

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人們會誇大熟悉的路程的長度,因為在熟悉道路上捕捉到的細節對於記憶至關重要。

比如說,你能夠清楚的回想出來,從家到公司的路上你經過了一家星爸爸,三個紅路燈,一家包子鋪。這種情況下,你所感知到的長度會比不熟悉這條路線的人更長。

研究者邀請一群居住在倫敦同一個公寓大樓,且居住時間超過9個月的學生參與實驗,他們需要畫出一副所住社區的地圖。研究者發現,他們會誇大自己經常走的那條路線的物理長度,地圖會比真實的情況大一些。

而當研究者邀請被試預測自己走這條路線所需要的時間時,發現人們會低估自己所用的時間。這或許是因為存在獨立的神經系統來計算空間距離和相應的時間

也有可能與人格因素有關。

除了大名鼎鼎的大五人格外,AB型也可以用於形容人格的分類。A型人格的人比較野心勃勃,有好勝心,容易產生敵意,缺乏耐心。B型人格與此相反。

A型人格的人會更加準時,而B型人格的人會更容易遲到。這也是與對時間的感知有關。A型人格的人對一分鐘的感知是58秒,而B型人格的人對一分鐘的感知是77秒。每分鐘19秒的差距,影響其實也很不同了。

2. 總是遲到的人更可能是多線程工作的人(multitaskers)。

一邊講電話一邊開車,一邊開會一邊回復郵件,這是很多人的日常,人們通常認為這是工作高效率的表現。

研究者調查了181位學生,發現喜歡多線程工作或者多元時間觀的人,更容易在上班時遲到。

這可能是因為多線程任務會導致元認知方面的困難,很容易被分心。

3. 可能存在注意力缺陷障礙(ADHD)

「多動症」一詞,用來形容兒童可能非常常見。而患有ADHD的成年人,尤其是成年女性,展現出來的癥狀是不同於兒童的。常常是一種雜亂無章、亂七八糟、健忘並且內向的狀態,擁有相對差勁的時間管理技能。

開會時遲到,約會時遲到,接孩子放學遲到都是經常出現的狀況。她們會一直讓別人等著,因為她在忙於找東西,亂丟的錢包、手機、鑰匙等等。

針對上述情況,分享幾個可能會更好管理時間的Tips:

1. 找到阻礙自己準時的因素。

很多情況下,習慣性遲到的人不太容易意識到是什麼阻礙了自己準時。鬧鐘壞了,路上堵車,還是東西找不到,試著分辨哪些因素可以避免,哪些因素可以改善。

2. 把任務分解。

Reddy認為把任務拆解,將有助於我們更精確的估計時間。

要去和朋友約會,大概會經歷洗漱、化妝、挑衣服、出門搭車(步行-地鐵-步行)幾個步驟,仔細規劃每一部分所需要的時間,而不是籠統的留出一塊時間來應對。

此外,一個人不能拆成兩個人用,一次做好一件事情就足夠了,拒絕多線程。盡量不要一邊打電話一邊化妝,一邊刷知乎一邊走路。

3. 提前15分鐘原則。

將每一次約會時間都提前15分鐘。如果約定的時間是9點,你就當作8點45來準備。對於一些重要的約會,親自提前測試一下從家出發到約會場合所需要的時間。

4. 願意成為早到的那一個。

很多人覺得,與其到的早,花費時間在刷手機、干站著這種無聊的事情上,他們寧願急匆匆的趕往約定的地方。

完全準時很多時候是要靠運氣,到的早一點也可以讓等待的時間變得有意義。列一個清單,可以把這塊碎片時間用於檢查郵件、回復微信、與朋友聊天、背幾個單詞等等。

從習慣性遲到,到完全遵守時間,可能不是一個很容易做到的改變。多給自己一些時間,找到阻礙自己準時的因素,相信你一定可以克服自己的遲到拖延。

參考資料:

Conte, J. M., Schwenneker, H. H., Dew, A. F., Romano, D. M. (2001). Incremental validity of time urgency and other Type A subcomponents in predicting behavioral and health criteria.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1(8), 1727-1748.

Conte, J. M., Jacobs, R. R. (2003). Validity evidence linking polychronicity and big 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to absence, lateness, and supervisory performance ratings. Human Performance, 16(2), 107-129.

Jafarpour, A., Spiers, H. (2017). Familiarity expands space and contracts time. Hippocampus, 27(1), 12-16.

Michele Novotni. (2005). It Always Takes More Than 「Just Two Minutes」. Additudemag.

Sanbonmatsu, D. M., Strayer, D. L., Medeiros-Ward, N., Watson, J. M. (2013). Who multi-tasks and why? Multi-tasking ability, perceived multi-tasking ability, impulsivity, and sensation seeking. PloS one, 8(1), e54402.

歡迎關注公眾號:簡單心理(janelee1231)

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戳:簡單心理


你沒病。也不需要任何改變。

你現在的狀態很好。而且既然跟工作沾邊的事不遲到,保持現狀即可。

我來告訴你,我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或許令你大跌眼鏡,但以下是我最真實的看法。

作為一個「拖延症諮詢師」,我也會遲到。跟工作有關係的、沒關係的遲到,都有。當然有關係的少(畢竟涉及吃飯),沒關係的多。作為一個「拖延症諮詢師」,我看到了很多人會把遲到跟拖延聯繫起來,甚至跟你一樣,也用上了「遲到拖延症」的標籤。作為一個「拖延症諮詢師」,我也曾被問到,怎麼我也會遲到,這豈不是意味著我「自己都沒治好」?如果我當時不累、有耐心的話,就會告訴他:那是因為,我「治療」拖延症所取得的最偉大的成就,不過是讓自己重新成為一個正常的人類。

沒聽懂?往下看。

我希望我的朋友在跟我非正式會面時,只約定到達時間的大概範圍(比如2點半到3點之間),不約定具體時間點。如果誰早到了,就自己安排在等待期間做點什麼,比如看電子書,自行點茶喝水,等等。

為什麼?因為定具體時間點,很容易讓人陷入兩難,面臨悖論:想早到,卻不方便安排時間,甚至有錯覺以為早到了「浪費時間」;而晚些呢,又怕這個行為被貼上「遲到」的標籤,被對方標籤,或者被自己標籤,顯得「不尊重對方」、「傷了和氣」……

既然是真朋友,那就不存在「遲到」這回事。既然是真朋友,「遲到」就是個偽概念。

一線城市如此之大,各自老巢如此遙遠,已經相當於古人的「有朋自遠方來」了,如果硬要定個時間點,不但失去了「朋友」的原本之意,而且是對人性的敵視和壓制。

一線城市的交通狀況大家都懂,堵起車來基本是個量子力學問題,不用概率論根本沒法處理。如果一段路對方沒走過,如果周末的北三環對方沒見識過,就算幾點出發勉強可控,而幾點到達,則像是從地球發射火箭到月亮,落到什麼經緯度,只能盡個人事,聽個「天」命。

不如痛痛快快承認,我們對時間的預估不準好了。不如痛痛快快接受,我們對時間有視差好了。與其用時間點讓彼此為難,不如只劃定大概範圍。反正我如果早到了,等待對方不會有什麼怨言。提前做好準備,合理利用時間。大家都有3G或4G手機,說早到了沒事幹?鬼才信。不要把自己的無所事事,歸罪到對方「遲到」。明明就是你自己無聊,怨別人幹嘛。

至於那些有意無意計算別人遲到次數、收集別人「對不起」自己的證據,以便當成把柄,日後實施操控的,不值得做朋友,讓他去死。

什麼商業社會「準點是美德、遲到是罪惡」的那套,一旦要侵入朋友碰面,我個人認為全是shit。斤斤計較,便已不再是朋友。

事實上我觀察到不少令我很佩服的人,在非正式聚會時一直也是類似的態度。「遲到」?多大點事。哪有那麼多事值得嚴陣以待,如臨大敵,掐表細看。

商業文化應該為人類服務,而非人類為商業文化殉葬。而因為不警惕,讓商業文化隨意越界,給本應輕鬆隨意的生活增加不必要的焦慮,——這種糊塗事和出於焦慮的道德,恐怕只適合膽小怕事、謹小慎微的中產階級。

千萬別讓生硬的原則把你死死捆住,你會失去太多,而只得到教條。借用《異域鎮魂曲》里的話來說,它們都是「毀掉一個人、毀掉靈魂的概念」,是「驅使人走向怪異和死亡的抽象東西」。

最後再次強調拖延症的正版概念:只有後果有害、並且本可以避免的推遲,才屬於真性拖延。同樣的判定標準,也適用於真性遲到或假性遲到。即便不考慮真性假性,那些覺得戰拖就要永不遲到的人也完全錯了:難道力學物理畢業的人,就得會開挖掘機?

--

不小心被知乎官微推薦了。如果你是從那邊來的,戳開鏈接可能發現跟你預期的很不一樣。

因為針對的是原問題里的「徹底」兩個字,及其背後的「假性遲到」。無法寫全面,但聰明的同學,看完後應該也能推論出解決真性遲到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拖延症其實就是我們對於那些種種的「應該」的無意識抗拒。

沒有人會去抗拒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只有面對我們其實不想做,但是卻又感覺好像應該做、不得不做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才會去抗拒,拖延,懈怠與敷衍。

這些「應該」常常也即我們自小在成長過程之中之中內化了外界以及父母加給我們的種種要求的潛在延續。那些我們自小不樂意,但卻始終毫無辦法不得不接受的父母的意志,以及外界的那些要求與強制。

這些我們兒時在那些情境之中的對於那些要求的抵觸、抗拒,雖然被一時地壓抑了下去,但是沉澱到無意識之中了之後,會形成我們對於生活當中諸類事情的消極應付的態度。在彼時還有外界與父母的敦促與強制給予我們的有效約束,使得這一對不喜歡的事情的處理的機制還算有序地延續。

但是到後來我們內心的那些意願渴望生長、表達出來的時候(此時我們真實的需要與意願大多還是處於潛意識的狀態當中),比較直觀的一些反應是我們內心當中對於從前不得不適應配合的那些「應該」的越來越明顯抗拒、抵觸。也即從前未能明確地表達抬頭的抗議現在才算要抬頭了。

但是也因為我們被剝奪了太多,很多時候並不被允許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意願與訴求,使得這個時候雖然感覺到了某些不如意,不滿的存在,但是對於現實常常也是毫無辦法,很無奈的。這個時候可以說是非常地糾結矛盾。

大多數的那些文章講到怎麼「克服」拖延症的時候,不外乎是加強對自身的那個控制,以保障使得我們還能夠有效地應對這些事務的處理。這個加強對於自身的控制的做法與傾向,也即我們在此矛盾糾結之中,迫使自己站到曾經我們的父母(內化的)所要求的方向上了、站到了那個去強制自己的那些外加要求的立場上,與自己內心的真實聲音對立了。

這種通過意志去對自身進行控制,壓抑自己的某些負面情緒的做法,常常是被鼓勵的。而我們的社會文化,似乎很非常讚賞「意志」這樣的品質。但是「意志」的本質里有一個側面,那就是對自己施展權力(控制)。我們可以試著將一個意志力堅強的人,比作某個權力高度集中的集權體制。這樣的集權體制我們在歷史當中看,發現並沒有能夠很長久地運行。(雖然運行有效的時候確實是蠻有效率的)。。為什麼呢,因為權力(意志)的高度集中的機制的維持總是與內部的自發性活力的遏制相伴隨的。這是一種現實的兩種側面。。強大意志體制的維持總不免以犧牲感受為代價。

說了這麼多我也還是沒有給出關於「怎樣做」的解答,但是關於怎樣做也是離不開對於問題的重新認識的。。而我也並不真的認為真的存在那種你有一個問題,我給你一個方法。然後就搞定了狀況。任何此類的期待當中都包含了潛在的對於問題的迴避直面的心態。。。前面說了這麼多,拖延是內心對於「內化了的應該」的抗拒,也許相比於那種傳統思路,通過加強意志的做法相反,也許我們應該倒回頭去看看自己為什麼要抗拒,為什麼要抵觸?而這些執拗的念頭與情緒的來源有與曾經的哪樣的情境有著暗中的關聯。去認清自己的這些情緒的真相與根源有時是更為艱難的,如果我們足夠敏感,也許會發現每當一些攪擾的感受出現的時候我們是多麼地不自覺地藉助各種各樣的方式去迴避、抵禦它。抵禦一些情緒的冒頭,被感知。

這個做法並不容易,所艱難之處在於我們需要對自身的狀態有著更大程度的一些敏感與覺察。沒有足夠的敏感與覺察,我們可能不會發現自己不自覺之中給了自己好多的「應該」(這是曾經內化了的那些要求的潛在延續以及變種),因此也很難去看到我們的這些「抵制應該」的煩躁、糾結矛盾情緒與曾經經歷過的情境的潛在聯繫。(我的這個結論好像過於絕對武斷了,這些可以自行地反思覺察,個每個人自己的感受為準)。我個人的一些經驗是,當我認清這些情緒與從前的一些情境、遭受的潛在聯繫之中,我知道我應該做的是去體驗、釋放彼時不得不壓抑了的諸多情緒感受。而這些以自己內心的情緒與感受做為支撐的驅力與不斷地向自己施壓的那種意志的驅力,是很不一樣的。


前頭有人講過了,這個不是拖延症。

準時的人,是願意自己承擔(經常早到的)成本。

比方說,約會時間9點,路程半個小時,8點一刻就出發了。可能路上耽擱了,正好9點按時抵達。也可能路上特別順利,8點半就到了。

遲到的人,是讓對方承擔(自己遲到的)成本。

遇到後者,我不會講「遲到是因為自私」,但心裡確實是這麼想的。


我非常討厭沒有時間觀念總是遲到的人 這個的前提就是我很守時,約定好的時間我總會提前到。結婚後我老公的拖延症已經被我治好了90%。

但是,我老公的妹妹,也就是我的小姑子,大概是拖延症晚期了。印象最深的幾件事:

一、某次過年放假期間吃飯,因為有朋友一起,且對小姑子有足夠的了解,下午四點一刻讓老公打電話給他們,讓他們收拾一下大概六點半吃飯(過年期間車少,從她家到我家開車不到一個小時就),結果,我們和朋友等到八點一刻左右才到。

二、還是吃飯,某個周末,有我爸媽、我弟一家、小姑子夫妻倆,頭天跟他們說好第二天六點半左右吃飯,最後是我們一大家子人等到了八點多小姑子夫妻倆才到。後來某次無意中得知,他倆那天在明知會遲到的情況下,還去逛了趟超市才去我家,而且也不提前告訴我們。

三、去年十一期間某天帶從老家來玩的婆婆吃自助餐,老公叫了小姑子,還是約好六點半吃飯,依舊是八點才到。

四、某次出遊,各自從家出發,我們九點出發,下午一點到,他們說是八點半出發,下午五點到。

五、另一次出遊,吃完飯後一起出發去酒店,我們開了二十分鐘左右先到酒店,因為酒店不好找,告訴他們快到時告訴我們我們去路邊等他們,二十分鐘後接到電話說還有五分鐘就到了,老公就下樓到路邊等,半個小時後老公還沒上來,打電話給他說他們還沒到,氣的快爆血管了,讓我把高血壓葯拿給他。

拖延症的人大概從不考慮別人,只有真正會考慮別人後才能改變吧。

現在的結果是,絕不輕易跟他們相約,無論是吃飯還是出遊,實在等不起


以後約聚會的時候,請主動說一句:

這次再遲到我請。

如果你總愛用遲到佔用別人的時間,那麼付點錢總歸是不過分的吧。


你高考會遲到么。「時常」遲到,不是什麼拖延症,只是對約會對象不夠重視罷了。


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哪去了?約好時間不出現不帶這麼欺騙感情的,老是幻想還不出現是不是被車撞了摔了穿越了?

約好時間不到,也是個信譽問題呢


不知道你發現了嗎?

如果你在自己覺得「現在不早不晚、出發最好」的時候就上路,就算路上看到風景拍個照片,買個牛奶。最後,總是能及時趕到。

而你非要等到「再不走就死定了,來不及了」這樣的時候出發,就算緊趕慢趕,最後總是容易差那麼一點趕不上。甚至,丟三落四,遇到一堆麻煩。。

有時候,天壤之別,差的就是那一點點。


我和認識超過十年並且關係一向不錯的閨蜜,因為她的拖延成性現在變成了朋友圈裡兩個兩兩相望的名字。偶爾點贊,再無交集。

你知道每次等一個要遲到的人是件多鬧心的事情嗎?特別是聽到電話里她的理由是「臨出門發現自己穿的衣服不搭重新換了」。那種理所當然毫無愧疚的理由和語氣,簡直讓人氣結。

所以如果不是因為不可抗力因素或者其他客觀原因,完全是主觀因素才導致的遲到,就是你對和你見面的人根本不重視。別和我說什麼safe zone啦對方不會生氣啦之類的理由,就是不重視。


別這麼說遲到,遲到它還是個孩子。給個時間範圍比較好吧。

半小時內能接受,畢竟路況沒法預估。

但是遲到一小時以上是什麼鬼,餐廳一直問你什麼時候點餐很尷尬,不然冷風中能凍成狗,或者在定點發獃更奇怪。完全不能愉快的交往了。

總之任何事情超過限度都面目可憎。


有事耽誤遲到沒事,大家都互相體諒對方。但是我覺得準點是對人的一種尊重,我約人一般喜歡說幾點左右,然後到了地方等個十來分鐘人沒來再打電話問是不是有事耽誤了,真有事我等沒關係,但是有些人,打了電話說還在路上,過了一個小時還在路上,尼瑪你家到這裡就十分鐘路程你還在路上,我覺得你是不是在逗我?我健身一般跑步熱身一個小時,器械一個小時,我一個朋友等我熱完身,器械鍛煉快結束的時候打電話說他要來了,我回答,我已經在回家路上了…別人的時間也很寶貴,所以請別隨意的遲到太厲害,有事請或者將會遲到麻煩給對方打個電話,我覺得這不是朋友不朋友的問題,你喜歡讓你朋友在公交站喝西北風?還是喜歡讓他在在店裡面一杯杯卡布奇諾的喝到飽?


我有一個好朋友,真的是好朋友。由於每次她都遲到,於是現在我每次出門都不想找她。

第一次,約好去逛街,兩點半。結果她三點半到。

第二次,我訂了團購請她吃飯,約好一點。結果一點的時候我到了,打她電話,她說還沒出門。(她家到公交站二十分鐘,公交車到目的地要半個小時,還不包括等車時間)我呵呵了。到了兩點,我打她電話,她還沒到。到了兩點半,終於看到她的身影,自然悠哉悠哉,完全看不出來她有絲毫歉意。遲到理由是,玩手機忘了時間。我問她為什麼老遲到,她說出去玩又不是什麼大事,不用那麼放在心上。

第三次,我去她武漢找她玩,坐火車,十個小時,說好了晚上九點到,她來火車站接我。結果呢?九點我下火車,人呢?人呢?打電話,她說她沒趕上城際列車,只能等下一班。於是,我又累又餓又困,在夜晚寒冷的風中漫無目的的等,期間看到她一直在群里跟同學開玩笑聊天。終於十點半,她到了。我說我又累又餓又困,趕緊找個旅館住下來。她說,誰叫你在火車上不睡?誰叫你在火車上不吃?反正都怪我就是了。我真的懶得發火了。不僅如此,在武漢呆了六天,由於她,還發生很多讓我氣的發瘋的事兒,每一天,都讓我心塞。這真的是我最糟糕的旅遊記憶,我真的哪怕窩床上躺著我也不想再跟她一起出去玩了。

她說她想擺攤買燒烤掙錢,賣壽司,叫我跟她一起創業。我通通拒絕,因為我從這次旅行已經能看出來了,註定失敗。因為她真的什麼都考慮不到。

現在算普通朋友了,我再也不願意跟她出門了。


不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的人都不是好人!哼

為什麼要讓你在意的朋友和在意你的朋友孤零零的在風中凌亂。

如果有一天,你的朋友知道你會遲到,都在約定時間的半個小時後才出現,等你的伴侶等你等得不想再等離你而去,也許你就知道錯了。

這有什麼不好改正的,提前幾分鐘把該收拾的收拾好,屁顛屁顛準時的去見自己的好朋友,不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嗎


我覺得以後要把拖延症改成不守誠信症,就沒那麼多人把他掛在嘴邊了


不要去想不做什麼,而要去想做什麼。如果我讓你從現在開始,不要想粉色的大象,千萬不要想粉色的大象,你做得到嗎?你肯定會不停地去想。因為大腦有個監測系統,它會不停尋找大腦里出現的念頭,把你的注意力轉移到那裡。所以說,別對自己說不要怎樣,而是要怎樣。回到題中,你不想上班遲到,那就告訴自己,你今天要第一個到。


愛遲到也沒什麼,就是愚蠢。無論上級、客戶、朋友,對你為人靠不靠譜、努不努力、認不認真等方面的判斷,最簡單直觀的依據就是:遲不遲到。哦你看著辦。


歸根究底的原因是你內心沒有深刻的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你缺少一個沉痛的教訓或者契機來徹底改變自己。

我從小也是遲到大王,從小學到大學無一例外,永遠踩點。打個比方,初中7點25打預備鈴,我會7點起床,5分鐘洗臉刷牙穿衣服,5分鐘吃早飯,7點10分準時出發,15分鐘內趕到學校,其中包括下樓(家6樓)-車棚取車-騎行到學校-存車-上樓(教室5樓),這中間如果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遲到,比如我媽熱牛奶晚了幾分鐘,我喝的時候太燙,那這個奶我今天就喝不成了,因為我晚一分鐘從家走,一定會遲到。類似的事情比比皆是,還記得中學畢業前最後一次班會,當我推開教室門的一刻,班主任無奈的笑著對我說:你可真是堅持(遲到)到最後一天啊!

這個習慣其實自己知道不好,身邊人也會時不時的說你,但卻從來沒真正往心裡去,直到大學的那一天,我就像鬼神附體一般,一下子改掉了這個毛病,從那之後,無論上課上班約會任何場合我再也沒遲到過,都會留出充足的時間,而且覺得不遲到這個事情根本不是事,一點也不難。

改變我的這個人,是我大學舍友。我是在家門口上的大學,周六日會回家,當時我倆約好周日去動物園,早晨8點在我家門口見,然而8點她到了以後給我打了個電話,我才開始收拾,結果半小時以後才下樓。(說實話現在的我完全不能理解我以前怎麼會是這樣的,朋友等我半小時那都算少的,我磨蹭的名聲早就傳開了,自己根本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就像題主說的,我等別人也沒問題)然後,下樓後,發現我舍友不見了,打電話她把我劈頭蓋臉罵了一頓,說她自己去了,永遠也不要跟我這種不守時的人一起去,然後大學四年,整整四年啊,就這件事她活生生說了我四年!走哪說哪!說實話我覺得她也是有問題的,不然為什麼這麼多年我所有的朋友都能容忍我就她不能?還一件事懟了我四年,並且真的再也沒有跟我出去玩過,再也沒有一起上過自習,我真的無法理解,當時我道歉道的就差跪了,說了無數好話,買了一堆好吃的哄她,就是沒用,唉。

但是就因為她,因為這件事,從那天起我再也沒遲到過。所以內心裡我還是很感謝她的,無論她現在當不當我是朋友。

沒看到這個題目,都快忘了自己以前也是個遲到大王了。題主,是你內心深處還沒有接受這是個錯誤的事情,別人說了你也不會明白的,總有一天,會有一個人或一件事讓你改變,也或許,你永遠不會改變,我覺得,這都是緣分。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畢業三年我換了10份正式工作,兼職數份,每份工作沒有不經常遲到的。我做過營業員也站過銀行大堂,進過國企通訊行業也入職過私企金融公司。在這期間,早晨同事、正職的領導、兼職的領導發微信打電話試圖喚醒我的例子屢見不鮮,可惜收效甚微,所以我幹了十份工作……

其中好幾份工作領導和同事私底下或者當眾都說過欣賞我的工作效率但不喜歡我經常遲到五分鐘十分鐘三十分鐘,——我也不喜歡,可是一直改不掉。

作為知乎小透明,每次看到別人發表「遲到是不禮貌、沒素質」之類的觀點都是心驚肉跳。但我也是有自知之明,最近在金融公司做風控,有天我遲到了跟人事說把離職申請書給我一份,根據一周前和經理的約定我該走人了。雖然後來沒走成,不過我真的是羞愧的。

近期一點點地在改掉陋習,覺得明顯有成效了,這個星期沒遲到。總結就是晚上兩點前睡覺以及鬧鐘調少到十個八個不用太多,睡覺前不要怕麻煩把第二天要帶去上班的東西都準備好了就行了。


推薦閱讀:

你是如何一步步積累自己的談資和見解的?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適合成為一個自由職業者,自由職業者的核心技能應該是哪些?
如何系統提升工作能力?
對事情缺乏主見怎麼辦?
工作後如何提升自己?

TAG:時間管理 | 心理學 | 拖延現象 | 自我管理 | 自我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