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成心思縝密的習慣?

又是很想好好做好一件事,可是做到一半的時候總是發現好多事情沒考慮好,最後事情可能會做好,但是總有點不盡如人意……


好問題,但還沒想清楚,試答。

1. 做決定之前,總是自我檢視,確定做決定的假設是什麼,確保前提假設沒有問題。

我不認為這個世界上有絕對思維沒有漏洞的人,思維縝密的人只是基於不同的情況,做出更加合理的假設,並且基於這些假設更好的拆分問題加以解決。所以在你做任何決定之前,學會自我檢視,這個決定的假設是什麼是非常重要的。

舉例:比如你是一個工業品的銷售,最近多拿了一個100萬的訂單,需要一周內交貨。你根據工廠正常的產能計算了一下,發現可以滿足,但你可能沒有想到一些前提假設:

1)你假設最近這段時間工廠仍然可以按照正常產能生產(比如過年時候,很多工廠工人回家過年,其實產能是會大幅減少的)

2)你假設只有你一個人拿了額外定單(如果另一位銷售,也多拿了訂單,你們怎麼同時滿足?)

3)你假設在運輸的過程中不會出現大雨、颱風等極端天氣,等等

2. 更加系統的思考每一個遇到的問題。

除了清楚決定或一個問題的前提假設,在你真正著手解決問題或做事的時候,還可以通過更加系統的思考來保證不會遺漏。這裡推薦一個在戰略諮詢領域使用廣泛的思考方法叫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ed),即不重,不漏。所有關於這個問題的方面,都列全,每一個方面都彼此沒有重疊。

舉例:如果上面的那個問題,100萬訂單,你發現另有其他銷售拿了50萬訂單,只能滿足你50萬的訂單。這時,你開始考慮怎麼解決剩下的50萬訂單:

首先你會想,這個工業品可不可以使用其他工業品替代;

如果可以使用其他工業品替代,可以使用什麼工業品,是不是可以直接解決問題了...

如果不可以,只能生產此工業品。那麼是在現在的工廠生產,還是另外找其他工廠生產;

如果在現在的工廠生產,是需要現在的工人加班完成,還是招募臨時工人……

如果在其他工廠生產......等等

如果你把上面的思考過程畫成一個圖,其實是一個金字塔的形狀,這就是有名的《金字塔原理》一書的核心觀點。通過不斷的拆分(break down),將一個大問題拆分成MECE的子部分,一直拆分,直到最終找到所有解決問題的可能(或問題的真正原因)。

3.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這其實是像我這樣喜歡自虐的人的典型心態。如果要求做100分,那麼一定朝120分的標準來準備,永遠比別人本來想要的多給一些,這樣可以最大程度上規避風險,也是一種心思縝密的表現。

4. 永遠都有備用方案。

這同樣是一種自虐人的典型心態。古語云:未慮勝,先慮敗。我們有時候很容易陷入一個方向過深,而忘記考慮如果這個方向不通應該怎麼辦。準備好備用方案,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可能,有一備用方案也是一種心思縝密的表現。

暫時就想到這麼多,想清楚了再改。


失敗過後總結經驗,完善自己的缺點,觀察人,享受細節


心思縝密是指有大菊觀的同時將一切出現或者可能出現的問題情況作出針對性的處理或預防,使做一件事能夠順利達成目標。是這樣的意思嗎? 好的,試著答。說一切太絕對,不過無限趨近。

首先,不要懶,很多之前因為自身因素忽略或者直接在不考慮的名單上的東西重新計入考量範圍。也許你之前覺得花時間考慮這些東西沒必要,沒價值,那現在就把這些因素先納入考量範圍。

其次,換角度,這是最關鍵的,對一件事不同的角度會看出不同的花樣,這麼簡單的道理卻往往是最重要又往往最被忽略的。

接著,留意新因素。多關注些常見的對你的生活有影響或者將有影響的事物。比如,招待客人,天氣的變化,雨天接雨傘遞毛巾,夏天開窗通風扇子,冬天空調取暖器熱水等等。再比如,新的經濟形勢,新潮流的出現,新政策的出台。

說了這些,還有發散思維,我覺得這些東西之前就全部存在於我的周邊,我依舊活得頭腦簡單,單純卻笨手笨腳。現在不同了,看東西會自帶立體3D效果,直觀抓重點外會把看到的東西分類,嗯,分類

會找模板,即前輩們在此事上有沒有好的例子,有的話參考現在的環境是否適用,不適用的話自己就大膽又謹慎地做。新的東西要嘗試,總結。反覆之後就是你的經驗

接下來是執行力,純理性的分析之後就是去執行。最能起作用的是執行,只有做起來才能不斷修正思維誤區,不至於去鑽牛角尖和浪費時間。

總結:全局觀,換角度, 留意新元素,發散思維,找模板,執行力。

把這個答案分類的話,我想應該會分到【感謝ex系列】


心思縝密,本質就是思考精細度的問題,或者說是精度的問題,你也可以理解成PPI,精度這種東西,越精密成本就越高,你大腦的消耗就越大,你慢慢積累思考,然後千錘百鍊它,精度自然會提升,而且是永久性的。

這個方法,走的是「大巧不工」的法門,「聰明人」學不來的。


那麼多宮斗劇,你得用心看。


欲速則不達。想著做好細節而不是想著結果就可以了。


記錄。

要真正實現有效的記錄,必然會去觀察、預判與整理數據,而這一切最有利於還原事件、放大細節。


從個人經驗中答一下:第一,這個習慣不是一天兩天練成的;第二,對待做一件事,實在沒達到可以腦子裡將所有過程都模擬一遍和在哪些環節會出現某些潛在的危險,那就把這些你所能想到的問題全部寫在紙上,一點一點分析問題會怎麼發生,不可控因素有哪些,這樣不會在你做一件事時,腦子裡一團漿糊,思想一亂,思考任何事都不靈通!第三,多推理,多思考在某些環節還有沒有其它方案可以使用;第四,最重要的一點,遇事多思考辦法,完事多總結經驗!

說說我個人情況:平時喜歡瞎琢磨事情,做一件事喜歡思考一遍,以前琢磨多了,直接在大腦里過一遍,本人很不喜歡抱怨,遇事時喜歡迎難而上,所以周圍人很放心把事情交於我安排或聽從我的意見,做的過程中難免有紕漏,也會出現較少的小毛病,不影響大局的話我都忽略了,完事後坐下來回顧一下總結經驗,買的本子就是為了總結的,快用完了,升級還是得慢慢來!


推薦閱讀:

有哪些能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的書或者資料值得推薦?
如果發現外星人,是否能夠從根本上動搖和撼動基督教的價值體系?

TAG:思維 | 科學思維 | 思維方式 | 思維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