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音樂綜藝節目才有新意?
要說有新意,真的提名《雪球計劃》,前面已經有人說過了,口碑非常好的一個韓國綜藝。這個節目每一集只有十來分鐘。節目形式是SM和Mystic兩家公司對決,每家公司出一個人,給別的歌手製作歌曲。一共三輪對決,拍了72集。
在這放一個十分鐘左右的片段剪輯,前面是有趣的樂器對決,中間是歌手們現場即興對唱(這段超好聽),後面是討論歌曲製作的片段,幾個歌手音色也太好了,尤其是張才人。henry和尹鍾信在製作《dumb dumb》這首歌的細節處理上,想法也不謀而合。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4737375
說到新意一方面是因為這個節目在輕鬆的氛圍下讓大家看到了歌曲製作出來的過程,讓大家見識了SM公司的song camp體系。用對家Mystic的話說就是SM會分析趨勢,流程清晰;而Mystic的風格就是自在隨心。這麼樣的內容聽起來好像很枯燥,可觀眾的感受完全就是看著一堆超級愛音樂的人在享受音樂,觀眾跟著去享受美妙。
另一方面這個節目把兩家公司的藝人都拉出來展示了一遍,給了有實力但缺少舞台和曝光的歌手很好的機會,觀眾也都驚嘆,這些藝人原來這麼有才,有的原本連名字都沒有聽過的人聲音實力這麼出眾,私下靦腆,一觸碰舞台卻像換了個人。看過一句別人的評價,說這個綜藝核心是音樂,本質是宣傳。如果一個音樂節目在觀眾甜蜜蜜買帳的情況下起到了宣傳一整個公司歌手的作用,那這個節目實在難得。
觀眾願意買帳也建立在這裡的每位歌手都既有實力又非常有綜藝感的基礎上,有創新的節目形式不容易,有好的內容來支撐形式更不容易。
不過這個節目有個缺點,看了別的答案下評論區才想起來,雖然節目每集都很短,但是前面光背景介紹就拍了六七集,有點不夠緊湊。可能是為了趣味性,後面第二個計劃里也加了太多遊戲。拿捏好綜藝和音樂的度也很重要,但音樂節目主線肯定得是音樂,這一點也算把握住了。
有人提了日本的節目了,我來提一個韓國的網綜——雪球計劃
其實裡面的好多種形式都在過去十幾年裡,我們國內的綜藝節目上都有過,特別是""即興""——包括即興作曲或者改編、即興主題即興樂器演奏。這樣的形式,04年杰倫坐客康熙的時候 就被小S玩瘋了,之後在快樂大本營也被謝娜用4和7這兩個音玩瘋了。同樣力宏JJ 所有號稱自己是創作型歌手或音樂人,都展示過這樣的才能。因為是即興,所以可能會在歌曲完整度來說會有欠缺,但至少讓喜歡音樂的人在這個過程當中超享受,觀眾看得也非常爽。
更新一些傳送門:
【雪球計劃】中字合輯(96)_Korea相關_娛樂_bilibili_嗶哩嗶哩
【周杰倫】即興三鍵成曲合集_綜藝_娛樂_bilibili_嗶哩嗶哩
【周杰倫】周董現場表演即興寫歌 創作能力令全場驚訝 這個是杰倫和黃俊朗的教學課堂
其實像周杰倫這樣的音樂人才大中國很多,但是真的缺市場。。。。如果能有這樣的類型的節目,那真的是給學音樂喜歡音樂的人一個非常大的對外平台,宣傳我們中國的流行音樂
最喜歡的音樂綜藝中展現專業音樂人製作音樂的過程,比如《雪球計劃》。
展示音樂人作曲 編曲 的過程,觀眾覺得新奇,有佩服,還能給觀眾科普一下音樂的製作,非常好。
把各種聲音,用豐富的旋律、動人的節奏,加上各種樂器組合的聲音,合在一起。是件很神奇的事情。尤其對喜歡音樂的觀眾來說,簡直能佩服的五體投地。
其中Henry劉憲華的表現,他的音樂水平讓我大吃一驚,隨便拿起一個從沒見過的樂器,擺弄兩下就能迅速演奏。出眾的音樂實力來源於自幼嚴格的訓練。 以上圖片來自《雪球計劃》B站有完整資源,歡迎大家搜索,絕對吸引你,還有你想不到的驚喜。關注音樂本身。
真心希望國內能有一檔好的用於打歌的音樂節目,能夠多推廣新歌(無論是原創還是已成名歌手的新單曲新專輯),給聽眾一個靠譜的獲取新歌的平台,不要再無休止地請大牌來翻唱和改編了。
說到音樂綜藝當然要提到我最愛的《雪球計劃》啦。真的是非常棒的一個綜藝,既讓人們知道了一首歌曲創作過程中的故事,又因為選取的主製作人綜藝感強而不枯燥,很有趣味性。這個綜藝真的是好評如潮,看過的人都說有毒。雖然它不是每一集都與音樂相關,中間有一些小遊戲,甚至開頭像是相親類節目,但它「創作音樂」這條主線相當明確。兩家音樂風格不一樣的公司(SM和Mystic)一起創作音樂,切磋音樂,氛圍真的很好,讓不是很懂音樂的觀眾切實的感受到了音樂的美好,也讓我由衷的敬佩那些音樂人。
簡單介紹一下《雪球計劃》的內容。第一個企劃確定了兩家音樂公司的製作人(貫穿全部計劃)。SM風格偏舞曲,找的是自家偶像henry劉憲華做製作人:Mystic風格偏抒情,找的是自家老闆尹鍾信做製作人。兩位都是非常厲害的人物,henry在韓國被媒體譽為「音樂天才」,而尹鍾信則是今年韓國最熱的歌曲like it(只靠口碑的屠榜神曲)的演唱者和作詞者,出道28年,參與作詞作曲500餘首,韓國樂壇大神前輩級人物。這個企劃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Mystic的樂器王河琳和SM的樂器神童henry之間的樂器切磋。河琳是一個追求純粹音樂的人,去各處旅行,學習當地音樂和樂器,他的工作室里到處都是從各地搜集的樂器,這些樂器或多或少河琳都會彈上一點。而henry從小學習鋼琴,小提琴,擁有良好的樂感。在henry和河琳的pk中,henry的音樂素養得到了很大的體現,即使是剛見到的樂器也可以通過自身摸索簡單彈奏,即興合奏什麼的也是信手拈來,最後雖不敵河琳,但也是前途無限的新興音樂人啊。第一個企劃中除henry和河琳的樂器對決外,還包括鍾信大叔15分鐘內寫top line,henry與Mystic吉他高手之間的合奏切磋,henry對top line的擴充和編曲,製作人和歌手一起商討歌詞,不同製作人在歌手錄音時給的建議,henry在歌手錄音時為歌手打氣而和音響工程師一起調製,處理歌手聲音,MV的拍攝和其中的手法。只是第一個計劃就看點十足。
第二個計劃是改編對方公司的大熱歌曲。Mystic中真是人才輩出,各位音樂人分工明確,各有特點,歌手張才人的音色非常吸引人。兩個公司負責第二個計劃的音樂人一見面,就又是一場切磋。wendy和一位靦腆有才華的歌手的唱歌對決,henry與K JUN的即興旋律製作對決,都讓我大呼過癮,尤其是後一個對決更讓我震驚於樂曲也可以「出口成章」。切磋後就是展現各公司個性的音源製作和MV拍攝,其中還穿插著兩個公司的製作人在創作音樂時的相互造訪,「搗亂」,提建議。
第三個計劃是創作新的歌曲,攝製組以「黃昏」為題,讓兩個公司進行音源對決。Mystic選取了河琳未發表的新歌,重新作詞。而SM則用了他們家常見的一種做音樂的方式,song camp的形式,各個作曲作詞家相互討論,思維碰撞,在一天之內便基本完成了音樂的製作。在企劃的最後,舉行了雪球演唱會作為結尾。
因為這個節目,我喜歡上了鍾信大叔,河琳大叔,那群追求音樂本身,熱愛音樂熱愛到骨子裡的音樂人,喜歡上了Mystic自由的音樂氛圍,敬佩sm公司「工業化」,國際化的創作歌曲的形式,粉上了henry這個才華橫溢,純真可愛的大男孩。雖然這個節目不是很完美,比如它的存在是有一定宣傳各公司的因素,比如它創作歌曲的每個細節,錄音後對歌曲的處理等因商業機密不能展現....但瑕不掩瑜,已經讓我非常滿意了。在每天面對中國比較單一的音樂節目形式後,我從《雪球計劃》中看到了音樂綜藝的各種可能,昨天我剛剛又看完了一遍。更讓人驚喜的是因為兩位綜藝老手鍾信叔和henry,這個節目沒有那種無趣感和強迫感,反而吸引著大家繼續看下去,並驚嘆於各各音樂人的實力感嘆音樂帶給這個世界的變化。《雪球計劃》就是我認為的最有新意的音樂綜藝,希望老師可以看到我的回答,讓中國也出一檔類似於《雪球計劃》的綜藝。這個綜藝是sm今年出的口碑最好的兩個綜藝之一,我相信一定也會受到我國人民的喜愛的。
雪球計劃知乎 雪球計劃(韓國綜藝節目)
b站雪球計劃綜藝 【雪球計劃】中字合輯_Korea相關_娛樂_bilibili_嗶哩嗶哩
內容:1.純粹的音樂交流,不要競技,沒有功利
2.不只看到明星,讓音樂留存「民間」 3.多展示產生音樂的過程,而不是只看重 結果目的:讓每個人都能感受音樂的魅力,從而推動 中國音樂的發展舞台:1.非固定舞台,可以是草原,善歌的人身 邊,可以是學校,熱愛音樂的學生身邊, 也可以是專業的音樂工作間... 2.固定的舞台,燈光不要太炫,舞台排場 不要太大像暴發戶。能更好的和觀眾交 流,讓觀眾置身於音樂中。喜歡的音樂綜藝
1.雪球企劃,讓觀眾感受到音樂人享受音樂的魅力2.柳熙烈的寫生譜,喜歡他的舞台的感覺,神秘美好3.夢想是巴赫 總是歌唱,熱愛音樂的普通人、明星和專業音樂老師們一起演奏古典音樂,讓普通人也能感受到古典音樂的魅力有敘述不合理的還望指教唱歌的節目太多了,做個樂隊的節目吧,當然也允許一個人自彈自唱。
希望能夠看到參賽樂隊的(再)創作能力,現在音樂節目不是都愛改編嗎,那就給所有樂隊同一首歌讓他們改編,然後拿出來演。新意實在不好想,不過有幾大俗希望避免,要是做了新意就毀了:
不要唱一半/彈一半的時候把鏡頭切到某個觀眾或者評委的表情上:太齣戲了!該感動我們會感動的,不需要看一個陌生人痛哭流涕的臉。恐怖片放到恐怖的地方畫面突然切到一個路人甲觀眾恐懼的表情,你還會看下去嗎?不要把觀眾在一三拍上的拍手聲混進音樂。
不要來個少數民族的就要強加一段他們語言的唱段,不要來個海外華人就強調自己愛國尋根最喜歡華語音樂:真正身份認同會在音樂中體現出來,不要用這些膚淺的手段。
不要強調什麼「雙押x2」,「轉音」,「高音」這種bullshit,音樂是講故事不是打遊戲得分。你看個相聲屏幕上頻頻彈出「押韻」,「包袱+1」之類的彈幕會怎麼想?梁老師您好,大部分音樂節目其實都在炒冷飯,看能不能有一個帶有音樂啟蒙性質的節目,比如說一首歌寫得很好,唱得很好,那麼好在哪裡,可否在節目里花一點時間來普及,而不只是「好聽,很有感染力」之類的很虛的點評。
音樂這個大項
我們有演員唱歌的跨界歌王
歌手唱歌的我是歌手等等
選秀類的各種
以及注重歌曲本身的中國好歌曲
這些音樂綜藝節目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最後唱歌這個結果很重要
那麼,一首歌的誕生,改編中間的各種糾結,以及樂隊之間的磨合
著重表現這些的節目是沒有的
一來可以形成審美觀的傳遞,提升觀眾的音樂素養
二來歌手和製作人的磨合,和編曲的糾結,和樂隊的配合,這些應該會有不少有意思的矛盾和對抗
我想,這樣的節目我會喜歡看的
其實雪球計劃,Party people,柳熙烈寫生簿都挺好的
中國好歌曲
一起交響樂真的是少有的音樂綜藝了,交響樂
哇居然是梁老師問的問題。作為一個看綜藝中80%是音樂綜藝的人我希望綜藝節目不僅僅是演唱比賽現存的音樂綜藝總離不開表演點評投票不管是素人比拼還是歌手比拼能有有更多的音樂普及的部分
比如介紹某種音樂風格或是曲式調式
像我是歌手節目開頭歌手選歌的考量編曲這類背後的故事就是很好的元素能夠讓觀眾更好的了解到歌曲表演背後的故事【寫在前面】
希望老師看過之後可以啟發到您而不是直接拿過去用。
正文
希望不要在炒冷飯了。而是回歸音樂本身。
現在很多音樂節目就是改編改變改編。已經很沒有新意了而且也會給觀眾造成欣賞疲憊。
我國的音樂節目都大同小異。核心都是有競爭性的。我很早就在想能不能跳出這個圈子不搞競爭讓我們普通人也可以了解音樂接觸音樂而不是坐在電視前聽評委講解「這個高音很棒」。畢竟我們不是專業的,所謂歌手的改編我們也不能感同身受。我們也無法了解一首歌製作出來的過程有多少。一個不恰當的比喻。我們平時所看的音樂節目其實都是隔了很遠透過很厚的玻璃才勉強看到歌手在幹什麼。
其實提到音樂節目就是要競爭只是我國的現象。韓國的柳熙烈的寫生薄,讓觀眾了解這個歌手的作品為主。而今年韓國一個新綜藝雪球計劃則是展現了一首歌的製作過程及mv的拍攝。它不競爭而是合作。不過既然前面都提到了雪球計劃和寫生薄。那我就重點提一下另一個不太讓人知道的音樂綜藝吧。《一起交響樂》(以下簡稱《交響樂》)。這個節目大概只出了兩季。和雪球計劃不一樣。《交響樂》是以給普通人展現古典音樂魅力而完成的作品。是藝人與素人一起完成的節目。節目組以報名的方式來篩選素人。組成團隊一起排練最後以音樂會的形式結束。
這個節目的宗旨是讓普通人了解古典音樂。欣賞古典音樂。讓人們發現古典音樂離普通人也不是很遠。所以節目中的大提琴或許是50歲的大叔,小提琴或許是十年沒碰過琴的白領。又或是專業的小提琴老師…這些不同的人在一起的努力的結果是向觀眾展現自己的成果。告訴人們其實古典音樂並不是高高在上,很難接觸。這種立意也很棒。至少讓我知道了一些古典音樂的常識又很有趣的觀看了。
所以老師。既然您提問了。我們在這裡讓您知道音樂綜藝的更多可能性。希望老師可以認真思考一下,畢竟現在有太多競爭性的音樂節目了。這類綜藝也幾近於飽和了,也玩不出太大的新樣式了。大家看的都很不舒服(至少我很反感所以現在幾乎不看國內的音樂節目了)。那有沒有一種可能讓它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可以看到除卻競爭性的音樂綜藝呢?
補充一下~ 不管是什麼節目,觀眾肯定不想看那種靠惡意剪輯出來的作品。希望剪輯師導演三觀正一些不要像演員的誕生給大家撕逼。
最後感謝老師願意花時間看我這條回答。
Ps.老師我很喜歡您寫的粵語歌哦~可能不算是多有新意吧,但我覺得算是有趣和誠意上都比較兼顧到的,而且很親和
日本的一個音樂綜藝節目《BANANA ZERO MUSIC》,主持人是日本當紅搞笑組合BANANA MAN,節目名稱大概有「音樂知識為ZERO的BANANA MAN來跟大家玩音樂」的意思。給一個小室哲哉作嘉賓的一期鏈接:
【乃木坂】170408 Banana zero music 北野 新內 高山【撕鍋小短腿Kii醬 x PosiPeace字幕組 】
每期會請一些年輕偶像、搞笑藝人來猜音樂話題的quiz,配置現場樂隊,另外常有一些很有趣味的環節比如嘉賓用尺子演奏樂曲、畫圖猜歌等等,如果有音樂人嘉賓,最後還會現場即興演奏或者創作等等。像上面那期就現場演示了小室哲哉常用的合成器,順便還普及了一點常識
現在日本的音樂類節目屬於日薄西山的類型,收視率低,而且看起來越來越窮的樣子。各大電視台也都不同程度在削減音樂類製作的投入和節目數量。像這種儘可能把節目做得好玩、好笑,捨得用現場樂隊,同時最好還能普及一點點知識或常識的節目其實挺難得的
新意新意,也就是創新二字。
事實上迄今為止,各種各樣的綜藝形式已經被挖掘地差不多了,選秀競技、歌手競技、歌手與素人同競技、戴著面具競技......
終歸是競技,無論賽制怎麼變,形式怎麼變,大多都難逃落入「老歌改編」、「高音炫技」、「情歌走心」俗套的結局。
縱然有些改編是讓人耳目一新的,但是在同台競技的背景下,套路更容易脫穎而出;加上有些老歌被翻來覆去地唱,改編後的風格與歌曲本身的情緒和意境有較大出入,有時也有點牽強。
何不在形式吸人眼球之餘,注重內容的創新呢?
既然要突出音樂性,又要做中國自己的節目,少點東施效顰,多點因地制宜也許更好。
我一直覺得中國的音樂是獨具魅力的,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歷史悠久,在這巨大的時空效應中誕生了多樣的文化,因此音樂也可以是很多元的。如今我們發展現代流行音樂,豐富性遠不如更發達的國家,在借鑒西洋元素的過程中,民族音樂和流行音樂有相當程度的割裂,而其實民族元素恰恰是可以為流行音樂所用的。當然民族音樂和流行音樂的融合一直都有人在做,只是節目角度來說這一塊是欠缺的。
如果有一檔節目,旨在向觀眾展示音樂的多樣魅力,既有「潮」的一面,又有最植根於這塊土地的烙印,每一期給參與者一些素材和主題,讓他們「自由拼圖」,耳朵里便可以注入許多不同的聽覺味道。嘉賓可以不固定,評委和導師的作用從指導歌手競技擴大到面向觀眾搭一個橋樑,還可以通過一些方式動員觀眾參與和體驗。
它需要參與的歌手和樂隊有較強的音樂素養,對團隊的製作、把控能力也很高。
只是,也許,有更好的點子已經被人想起,卻無奈,無計可施。
現在所有的音樂節目都是做給歌手的,為什麼不能做個鋼琴手,吉他手,樂隊的節目。大家都是彈小星星,我就是比你彈的好。一提音樂節目,全都是說的歌手,太沒意思了,音樂也可以玩起來,和阿咪老師一樣。
柳熙烈的寫生簿
想看歌曲製作人們介紹創作靈感和製作過程中的討論與趣事。
可以幫助聽眾提高鑒賞水平的節目是好節目。希望有節目可以推廣港樂...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全員加速中》第八期《驚天危機》?
※如何看待東南衛視《天籟之聲》?
※如何評價中國版《拜託了冰箱》第二季?
※如何看待王俊凱參加演員的誕生?
※如何評價《奇葩說》中的大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