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島田莊司認為自己的推理小說作品是「本格」的?

島田莊司曾表示,自己的創作理念是「本格推理」,並將「本格推理」的主線追溯至愛倫·坡。但很明顯,島田莊司及其後繼者的創作,其關注點都不在社會犯罪與對犯罪的解答,而是進入了一個更為恢宏多變的世界。

那麼,為什麼他還要自稱是「本格推理」?這個「本格推理」的脈絡來自何處?


這個問題展開說能寫十萬字,因為島田老師的「本格」概念極其晦澀,除了他自己別人很難通過描述理解。

大體說,老師覺得本格推理有兩個階段,第一個是愛倫·坡,創造者;第二個是范達因,寫了二十條,把本格固化、制度化了。老師覺得後來新本格的綾辻行人們也犯了范達因的錯誤,把新本格模式化規則化了。

老師覺得這樣很不好,本格是不應該被約束的,不存在一定有密室、一定有孤島、一定不能有愛情等等規則,而是應該回到愛倫·坡這個起點,天馬行空的肆意發揮。這一點,在幾乎貫穿島田老師創作生涯,尤其以90年代後的黑暗坡、異位、眩暈、水晶金字塔、摩天樓、螺絲人、惡魔島幻想、星籠之海為甚。


我個人覺得,正因為題主知道「本格」的標準定義,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以及這問題顯然不太適合在這裡問,我知道有個更合適的地方題主要不要去(被拖走

(好吧作為一個和題主比較熟的人跑來回答這種問題實在是不合適;由此質疑題主「到底懂不懂本格」的人,我建議可以先看看這個:島田莊司最偉大的作品——《摩天樓的怪人》與島田莊司的創造)

島田莊司在後期的創作——可以說是從新御手洗四卷開始——就已經開始把其筆下的「本格推理」作為與之前的本格推理小說對抗的工具了。如果說本格基礎三要素是who、why、how的話,那麼島田就是在盡量保留這三者的情況下,無限地放大這三者以外的因素,製造一個在謎題之外的奇妙、迷亂、華麗的大世界,於是我們就可以看到御手洗在後期出沒於世界的各個角落,最終離開日本前往瑞典,有了更為高端洋氣的身份,以更為眼花繚亂的手法,來處理那些有著特殊背景的、玄乎得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案子(代表作是《螺絲人》與《利比達預言》)。

究其根本,島田並沒有完全脫離本格基礎三要素,沒有直接站到本格的對立面,即使是最新的《星籠之海》也不例外(我沒看,我是聽基友轉述的)。所以島田完全有理由說自己的作品依然是「本格的推理小說」。

但是島田後期為什麼要逐漸無限地放大本格三要素之外的內容呢?或者,以題主之前在另一篇文章中所寫的來說——

事實上,可以看到,優先考慮立意,讓詭計臣服於故事立意和情節,這是島田在2000年以後一以貫之的創作思路。

這樣的情況是為什麼呢?

我個人認為,就島田莊司此人的創作來說,可以分為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御手洗潔這個形象在「推動」著島田往前走。如果我們對比御手洗潔和吉敷竹史兩個系列,大抵可以發現這樣的規律:御手洗潔系列比吉敷竹史系列更為「偏離本格」,更「恢弘多變」。島田在創作御手洗潔的初期時,就已經給這個形象設定了一個「世界人」的特徵,御手洗潔不被拘束於一個國家、一個時代,他智力超群,所以認識力也極為超脫,想法遠超出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日本平均水平,有時也不被這個拘束他的環境認可(參見《御手洗潔的舞蹈》里的一些描述)。所以到最後,御手洗潔必須要「走出去」,看到更大的世界,在更大的世界裡發揮作用,而松崎玲王奈的出現也剛好輔助了這一點(《黑暗坡食人樹》和《水晶金字塔》里,玲王奈都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說,追求如此宏大的世界,以故事的環境、立意來決定詭計,是御手洗潔所要求的——當然,也是島田莊司所希望的。(島田本人就很有「世界人」的特徵;他是御手洗潔,而非石岡和己。)

第二個原因則是我懷疑的「本格推理小說的第二次局限性」——題主大概還記得褚盟的某一次講座,那麼大概也應該記得他所謂的「日本推理小說的兩次風向轉變」:從本格推理轉為變格社會派推理,又因為島田莊司而轉回到新本格。第一次轉變的時候,大概就預示了一點:本格推理總會發展到一個階段頂點的;到了頂點,我們應該怎麼辦?第一次碰到頂點的時候,社會派應運而生,而島田莊司現在就幾乎把本格推理推到了第二個頂點。用過了極為新巧的詭計、幾乎不可能的犯罪手法,在保持本格推理的基礎上需要再做出新的努力,就只能往本格三要素之外的方向發展,於是整個敘事方法、背景環境、故事立意都隨之改變。我猜這大概就是題主所說的「其關注點都不在社會犯罪與對犯罪的解答,而是進入了一個更為恢宏多變的世界」。

在這一步,新本格小說已經逐漸發生了形式與意義上的分歧。按照我之前曾經在某篇豆瓣日誌里扯淡的說法:

本格推理的三大要素即是新本格創始初期的form,到了後期,form發展完善進入瓶頸,就開始出現了deform。早期的新本格既以偵探+助手、謎題—解答的推理作為形式,又以挑戰讀者、完成推理的目的作為意義,後期的新本格則是逐漸要消解推理的意義,重點離開推理過程和挑戰讀者本身,回歸一般小說的行列。

但是即使到了這一步,島田卻依然沒有超出本格推理的範疇——或者,他自認為他還沒有超出這個範疇,還沒有完全回歸到「一般小說」的範圍里。他正走在新本格後期到「後本格」的路上,具體到了哪個階段,我們現在還不能說明。島田可能意識到了自己的作品出現了形式與意義上的分歧(也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但是他是從形式上歸類自己的小說的,而非從意義上。這樣看來,他的確延續了本格推理的形式傳統,也自然有足夠的理由稱自己的作品為本格推理。

同理,對於梅菲斯特獎的諸多獲獎作品,我們也可以如此看待:從形式上來說,由於具有完整的form,所以它們大多是本格的推理小說(比如《全部成為F》、《世紀末偵探神話》乃至《鍾城殺人事件》);但是從意義上來說,由於它們一直都在試圖探討推理過程和挑戰讀者之外的內容,所以它們又不能算是傳統意義上的本格推理。

希望說得足夠清楚了……如果不清楚的話哪天聚會出來吃飯慢慢掰扯(喂

剛才看到題主更新了描述,我在這裡引述一下:

我在這裡想說的是謎題的現實感、動機的社會化。可以看到,從愛倫坡到古典推理,其謎題都是一種較為簡單的、基於現實生活的,不曾把奇特經歷和環境與謎題相結合。而島田流則明顯挑戰這一點,後來的新本格推理作家則走得更遠,案件在現實中出現的可能性非常低了。為何在這一前提下,還能追溯到愛倫坡、清張?

追溯到松本清張的原因我並不清楚,但是追溯到愛倫坡的原因大概還是因為本身堅持了本格的要素,也就是還保持著「推理小說之所以為推理小說」的因素。追溯是沒有限制的,只要形式還在的話,內容發生了變化,也可以追溯上去。

但是如果一直以現實主義的風格創作推理小說的話,還是像我之前所說的那樣,會逐漸變為本格的瓶頸,所以「寫幾乎難以發生的事」,就成了新本格後期創作的一個突破點,因為這個點是「從未有人涉及」的。再後來,本格推理退化為了形式,意義轉向了另外的方向,也是在尋找突破點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


壓根搞錯了本格的概念 = =

誰告訴你本格關注點在」追求社會犯罪與對犯罪的解答」了...

大多數本格推理壓根就不具備社會犯罪的特徵..

大量的密室、不可思議的死因、憑空出現的屍體、毛骨悚然的詭異情節、草蛇灰線的伏筆、微不可查的線索、智商高到離譜的罪犯和總比罪犯技高一籌的名偵探...

說是空想的樓閣和人造的迷宮也不為過~

但這也正是本格吸引人的地方所在:智力的極限挑戰帶來的閱讀快感。

-------------------------------------「什麼是本格」的一個粗糙解釋的分割線------------------------------------

推理小說三要素:兇手 手段 動機

強調動機,即挖掘犯罪心理、刻畫人性、描述社會現象、反思教育問題甚至抨擊時政的,叫做「社會派」,代表作家例如松本清張、夏樹靜子等。

本格的核心在於手段

核心詞是trick,即詭計。小說所展開的一切描述都是為了最終破解詭計,著意的是通過儘可能公平的敘述來「呈現線索→解謎」這個過程

之所以將鼻祖追溯到愛倫·坡,乃是他老人家是有史以來首次在小說中塑造了偵探的經典形象、提出了密室、不可能犯罪等概念並將破解疑難案件作為小說內容,這是一種小說新類別的開端。

-----------------------------------「本格經典作品到底有啥」的一個簡單例子的分割線-------------------------

嚴格來說,經典本格當之為愧的代表,當屬埃勒里·奎因系列。(死理性派什麼的最可愛了呢XD!)偵探小說研究家、同時也是奎因密友的霍華德?海格拉夫在其推理史名著《為了娛樂而謀殺》中寫道:「當被問及他們認為奎因小說何以廣受讚譽、大獲成功的關鍵時,作者謙虛地說是『絕對邏輯的』公平推理的手法,這其實從一開始就是他們作品的標誌。」

奎因的作品基本上是以下模式:開頭警察式的窮舉搜索;結尾處回溯真相的推理演繹;對嫌疑者的逐個情況調查;挑戰讀者;解釋了為什麼有且只有一個人可以實施犯罪等等。有關奎因推理分析縝密細緻,布局環環相扣,線索公平合理,解謎趣味濃厚之類的就不贅言啦~這裡提一個我特別鍾愛的細節:

奎因會在揭開謎底之前,大張旗鼓胸心勃勃地發布一篇《挑戰讀者》..

我本人在閱讀兇殺小說的時候,每每看到案情即將水落石出之際,總喜歡稍停片刻,試著運用自己的邏輯判斷,來分析一下兇手到底是誰。我覺得這麼做非常刺激……我相信,許多喜愛偵探小說這道佳肴的美食家們的興趣並不僅僅在於閱讀,同時也在於推理。正因為如此,我完全本著競技精神,向讀者您提出一個善意的挑戰……讀者,請先別看終結部分,猜猜是誰殺害了弗倫奇夫人?……偵探小說迷們往往喜歡憑著盲目的直覺,「猜測」兇手是誰。我承認,適當的猜測是不可或缺的,但關鍵還是要運用邏輯和常識,只有它們才能為你帶來更大的樂趣……因此,我直言不諱地告訴諸位,《法國粉末之謎》這部小說中與查找兇手相關的一切資料都已提供給了讀者;如果認真推敲發生過的一切,您一定能準確推斷出即將發生的一切。艾勒里·奎因

簡直就是本格作家對自己謎題的自信巔峰,也是傲嬌的精華所在啊......(我會告訴你是因為通常都是奎因獲勝啊摔!T.T)

以至於後世也有模仿者,譬如島田莊司的《斜屋犯罪》、綾辻行人的《殺人方程式2—鳴風庄事件》~

請讓我再一次強調:所謂本格,基本上要儘可能公平地提供線索,偵探/讀者基於理論指導下進行解謎。這是一場作者與自己、作者與讀者的思維博弈。解謎過程必須嚴謹,而謎題設置因此也十分精巧和複雜,結局往往出乎意外(喂是智商不夠被繞暈了吧),讀者的樂趣就在於絞盡腦汁地和偵探進行智力競賽(落敗了也一本滿足喂)

------------------------------------給題主一點小小建議的分割線--------------------------------

題主要追求社會犯罪與對犯罪的解答...還是看東野圭吾吧...我們都知道他有多火熱啦...

此君早年是想要寫本格推理的,後來發現此路不通,失望之餘倒是有一本名為《名偵探的守則》的著作,一條一條逐個將本格所遵循的法則諷刺了個乾淨..

倒不失為一個「從陰暗面讀懂本格的快速入門」啦 XD

PS:我的私貨推薦是勞倫斯·卜洛克的馬修·斯卡德系列,雖說有將其分類給硬漢冷派推理,但我以為格局更大:有關世情與人性,自我價值的困惑與追尋,宗教的意義,城市孤獨症患者,甚至正經推理小說都嗤之以鼻的愛情.....無論是文字流暢度和可讀性,還是讀後的反芻與啟發,都不失為上佳之作~


我覺得是本格還是變格,或者新本格新變格,是因人而異的。

你可以從解密的角度看島田的作品,也可以從人文關懷的角度看。

《占星術》也可以是新變格,《異邦騎士》也可以是本格。看讀者自己更關注作品的哪一方面。


推薦閱讀:

有哪些關於紐約的書籍推薦?
有什麼好看的偵探小說?
你認為最好看的以 DotA 為背景的小說是哪一部?
你們看過五十度灰這個小說嗎?
如何解讀王小波的《舅舅情人》中,最後兩個女人的爭論?

TAG:小說 | 推理小說 | 偵探小說 | 推理 | 本格推理小說流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