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專業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相比,優勢在哪,劣勢在哪?

鄙人普通二本院校的大三學生,面臨考驗和工作的選擇,但是對兩個學歷畢業後的工作性質與生活狀態不太了解,比如將來工作環境,接觸的是什麼樣的人,上下班時間與工作地點是否固定,晉陞機制等等,渴望相關人士能給與解惑,期待中.....


看到了前輩的回答,上來聊聊自己的情況,也給自己攢攢人品。

我現在在美國讀碩士,剛剛答辯結束,正在找工作,因為寫論文兩年半才畢業。

我的本科也在南京,是南大的聲學專業,因為想做結構聲方向申請美國研究生院,申請的都是ME方向,最後申到的當前老闆是振動控制方向,但是這時候出現了一個契機(還是坑啊),就是有一個學長正好畢業,涉足的是老闆做的新方向——commercial building中HVAC系統的modeling和monitoring,正好沒有人接手,老闆希望我轉做這個方向。當時思考了一下,因為自己最終也想找工作,不希望做太理論,於是選擇了這個項目。但是之前因為種種原因,老闆的老本行,非線性控制的項目也參與了一些,最終到研二上學期才確定現在的論文題目,HVAC中的MPC。

其實嚴格說來我連暖通研究生也不能算是——不過還是說說我心中的優缺點體會。這個優缺點不僅僅是集中於「要不要讀研究生」,大部分也是「半路出家暖通研究生和暖通科班的本科生的區別」,然後集中在北美。

相比之下的優點:

1. Multi-discipline:我的本科是聲學,其實算是有一定的動力學基礎,然後因為涉及到科學計算一類的事情,所以也上過一些信號處理和數值計算的課程。研究生學的是控制論,因為學期不剛好的問題沒能選上研究生院的傳熱和熱力學,這一部分基本上靠自學和查書。因為項目的核心理論部分還是控制,只是依託在HVAC的這個載體上,所以在項目進行過程中我可以比較跳脫出HVAC的框架,用動力學,控制甚至是數據分析的思維想問題。事實上這些在現在的美國building學術界也有不少例子,很多人是用控制論,優化,還有一些大數據,機器學習的方式在做暖通的項目。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在HVAC的方面make sense也是非常重要的。你不能因為使用一些其他學科的東西或者套用其他先進的理論而去傷害HVAC原有的一些principles.所以在項目過程中我是不斷地跟熱能的同學討論,以保證我在把控制律加到系統上的時候不會出現一些違反物理意義的事情,還有就是跟facilities management的staff討論,以求真實的控制律可以在真實的系統上實現。

2.項目和研究條件:我覺得研究生階段會比本科生階段優越的是因為你在做實際的項目,不需要像大三大四兩年那樣不斷尋找適合自己,以及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我本科比較學渣,研究生也是轉行,這一部分變成研一在做了。),在實際做項目的時候多接觸人,無論學術界和工業界,對自己都是很有好處的。關於硬體,我的學校比較新,建造的時候sensor和BAS都安裝得比較全,所以我可以在資料庫里接觸到海量的building運行的數據,在網上的樓與自動化系統中也可以修改控制律,所以等於是直接把校園裡的樓當成了實驗對象,這點體驗很難得。

3.更好地專精:這一條是我憑空想像的居多。因為我不是科班暖通,但是畢業以後我很希望找這個方向的工作,所以查了一些美國做樓宇做暖通的研究生究竟在做什麼:第一種肯定是做design的,這批人肯定大多數是科班出身,不僅僅HVAC相關的理論知識要會,Auto CAD, Revit和Visio也要很熟練;有一種是跟我類似,做控制,但是不是像我這樣略顯「鍵盤黨」的控制,很多人的領域不只是building side,還有central plant,相對來說更mechanical一些;另外一種是energy simulation,這種學生往往會被教授學習一些樓宇模擬的軟體,主要是做工程方面用的,需要把每一個項目中的樓的信息轉載到如EnergyPlus,eQuest這樣的平台上,進行能耗模擬給客戶提供能耗優化方案,其他技能需要office相關(特別是Excel)和比較好的忽悠能力,等等;剩下的有編寫樓宇自動化系統的人,這部分人需要有一定的EE技巧,很多涉及到DDC;還有就是我能找的一些從data side進行分析的人,這部分往往有CS的人會來搶飯碗,這個時候你自身的HVAC修養才是你的價值。

我是認為,如果在研究生院中能夠把上述方向中的一至兩種弄熟練,已經很不錯了,考慮到研究生的時間有限。這些方向都有不同的缺口,只要自身真的過硬,無需去考慮前景之類的,行業里都是需要的。而且萬變不離其宗,這幾點雖然對一些自身硬體的要求各不盡相同,但是有一條是不變的——自身HVAC理論的熟練程度。這個基本屬性加上了,其他技能樹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適合程度選擇。

4.多一點等待的時間:這點也是根據國內的情況來說的。因為其實就我個人感覺,國內外HVAC的環境差異還是很大的,國內有些地區的發展和應用在我個人看來甚至有些「原始」(無意冒犯),所以這陣子在知乎上看到很多國內的暖通前輩的眼光超前和獨到,感到很激動,也感覺國內現在無論是綠建,還是BAS,在國家倡導可持續發展的大環境下正在發展中,現在做拓荒者是很受人尊敬,但是如果你在學校觀望兩年看準未來的機遇選好自己的方向未來能夠投入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相比之下的缺點:

1.非科班的理論基礎不紮實:這個問題已經在別的問題被熱烈討論了,說實話我真是不能同意得更多。在我自己做項目的過程中,凡是遇到HVAC理論上的不足我都是去積極查書和問別人,雖然問題一時可以得到解決,你也因為以賽代練掌握了那一部分的知識,但是基礎知識不牢靠的這一點就像個不定時炸彈,在你日後的學習工作中不一定什麼時候出來給你一刀,這點你防不勝防。鑒於這一點我畢業以後也在自己補一些熱力學和傳熱的基礎知識,希望能從physical based和data driven中找到平衡點,以及盡量在基礎知識方面止損。

比如有一個問題中 @ringo前輩提到了熱濕比的問題,當時看到我就淚如雨下了。因為之前我在設計能耗優化的變數的時候就考慮要不要把送風溫度加進去,後來跟facilities management的人討論的時候他們說「你這樣隨意改送風溫度有什麼後果你造嗎」,然後我就去查了很多,才開始了解焓濕圖,濕熱比,去查濕度控制,去看室外溫度和迴風溫度的露點溫度,去研究顯熱和潛熱。這樣我才可以給送風溫度的tuning設置合理的constraints。

2.時間短,難以有一個完整的認識:這點跟第一點也是相輔相成的,我平時問問題的同學有一位是哈工大的,雖然他是combustion方向的,但是他們熱能系前兩年的課程都比較一致,直到大三大四專業課方面才有所區別,會有一些HVAC的課程,但是前兩年的基礎課和專業課已經為他們打下了相對紮實的基礎,研究生院要一邊學一邊做,比較麻煩。

我之前有一個面試,對面的人聽到我沒有系統學過熱力學和傳熱,當時臉就有些綠了。我當時說了很多,我說我知道我非科班出身的劣勢,但是也很希望把它轉化成多學科的優勢,同時因為我還挺喜歡這個方向,所以願意付出時間去學習去補充,blabla扯皮一堆。後來他們給了我二面機會,說雖然你的背景很不佔優,但是我覺得你兩年能把這些東西學起來也是蠻拼的,以後也可能會給你不熟悉的項目,希望你繼續smart learning blablabla。當時我也快哭了,因為寫這個論文我的髮際線已經高了不少,整天睡前一抓一大把,如果能夠找到這份工作看來這樣的日子還要繼續。

3.方向窄,年齡大:具體的方向我在優點方面有敘述,這個也是一把雙刃劍,以本科身份進入工業界的話,起點會低一些,但是還有更多時間在上班的時候學習和磨合。因為現在很多做樓宇的公司是直接在用自己的軟體,其實跟你研究生院使用的很多軟體不太一樣,既然都要花時間training,有時候公司也更喜歡一些本科生。如果研究生院選定了方向,很多時候只能憑藉自己的項目和skill set找工作了。

好吧我發現寫到後來完全寫成科班和非科班對比了,而且優缺點還是逐條互相反駁我也是醉了,我骨子裡真是又紅又專啊...不是普遍案例,不過還是寫出來分享一下。


本科碰巧就是樓上說的東南。

大概回想了下,本科班級里,保研6個,考研4個,出國2個,公務員2個,繼承家族企業的1個(完全和暖通沒關係),建設單位的2個,施工單位的5個,電廠的3個,空調廠家的1個,設計院的5個,科研院所1個。

本科同學裡考研和保研的這些人,除了讀博的,基本都去了大設計院。

我是考的其他學校的研。

研究生同學除了1個去了小設計院,2個去了科研院所,1個考公務員以外,其他都去了大設計院。

以上純粹是原始數據。

12月28日增加。

針對以上各種出路,我總結一下每種工作的性質。

一、設計院:

(1)工作性質和內容:較為單純,天天畫圖,這個很多人說了;

(2)工作時間和地點:經常加班,不過一年有幾個月會比較閑,項目偶爾需要出差;

(3)晉陞機制:大設計院大多需要慢慢熬,但不排除特別厲害的人工作沒幾年就去新開的分院挑大樑的;小設計院一切皆有可能,有見過很能幹的,小設計院干兩年混的風生水起;

(4)需要的能力:施工圖繪製能力,需要解決很多各專業協調問題,理解各類國家地方規範,以及製圖的標準。至於各類複雜系統,慢慢來吧。

二、建設單位:

(1)工作性質和內容 :一般可能會去前期部、設計部、工程部(也有很多建設單位前期和設計在一起),前期負責跑流程,設計負責與設計院溝通,工程部負責建設過程中解決各類問題;

(2) 工作時間和地點:加班比設計院少,時間相對寬鬆,各類福利也好(吃飯、交通的補貼多),但是負責工程的話免不了常去工地,如果是總部在a地但是項目在b地的建設單位,那就免不了各種亂跑了;

(3)晉陞機制:看這家建設單位有沒有擴張潛力了;

(4)需要的能力: 前期部-熟悉建設流程(報規劃、報建委的手續流程,各類證件的辦理、施工圖內審外審、各類驗收等等)、設計部-熟悉設計和施工、工程部-熟悉設計和施工。

三、科研院所

和研究方向關係很大,不太好總結。

事先看看是要招啥方向的人,具體幹啥的。

不過總的來說,在學校里的文獻搜索綜述、課題開題結題、數據整理等能力,在科研院所很有用。

四、公務員

和負責方向關係很大,不太好總結。

相對其他幾項,所需能力和晉陞都比較特殊,具體就不說了。


背景:研究生畢業,剛參加工作,設計院。研究生同學基本都去了設計院。簡單說一下研究生在設計院的工作情況,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上下班時間相對靈活,項目緊張的話,加班是常態,偶爾甚至通宵;項目不緊張的話,上下班時間自己掌握。純設計出差不多,基本上在單位畫圖,消防審查、人防審查、竣工驗收的時候需出差。身邊的同事一般都是研究生畢業,個人感覺,設計院的環境相對單純,亂七八糟的事情少一些,人和人的關係相對簡單。設計是個配合的過程,每個人都不是獨立存在,大家都明白這點,所以人和人之間很和氣,與人方便也是與己方便。關於晉陞機制,做工程是個長期積累經驗的過程,工程師「越老越吃香」,取得註冊證,技術成熟之後基本可以做一些小工程的專業負責,機遇好的話,有機會負責設計一些「里程碑」式的大項目,再往上就是設計總監,專業總師。越往上,對綜合能力的要求更高,不僅僅是技術上,還有待人接物的能力等。

———————————————20160302更新——————————————————

工作近兩年,對於研究生畢業後的工作狀態有新的感受。研究生學習階段經歷了相對完整的學科訓練,相較於本科生,上手的項目多,相應的鍛煉機會也多一些,是在本科完成對專業大體認識的基礎上更深一步的專業認知。尤其,在研究生階段,學生導師的關係很接近老闆員工的狀態,更能了解BOSS們以結果為導向的工作習慣,並且是以相對較輕的試錯成本獲得的清晰認知。本專業的設計市場已經開始萎縮,暖通人未來可能要在綠色建築、能源審計、BIM等新的領域繼續開拓,一些外企或者國企現在正招聘一些有相關研究經歷的人擔任可持續發展工程師或者節能諮詢師。對於這一類工作,可能具有相關研究經歷的人更合適。

僅供參考。

———————————————20160517更新——————————————————

研究生階段的研究經歷,尤其是偏向設備研發,系統改造等方面的相關經歷,更加有利於暖通專業的本科生跳出本專業常年混跡的建築暖通圈,而走向汽車HVAC整機開發、HVAC系統應用等更多依靠流體力學+傳熱學等專業基礎的機械設計圈。本專業在國外大學通常設置在機械學院(除部分設置在公共衛生學院、建築學院),我們屬於MECHANICS ENGINEERING的ENERGY方向下的一個分支,隨著專業名稱更改為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我們可以更大程度地embrace 能源應用這個領域。事實上,研究生階段選這樣一個研發方向,再加上與企業研發部門的良性互動,是有利於開拓自己的專業視野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研究生的相關經歷是有優勢的。聲明一點,答主只是覺得研究生相對本科生這方面的機會更多思考更多,但是本科生的專業能力並不一定比研究生差


211,暖通研三,

拿我們教研室的工作來看,基本就兩種選擇:設計院或設備公司。

首先設計院基本只要研究生,基本都是要加班的,小的設計院對研究生來說沒有太大意義,只是畫圖的話只要大學學的內容就夠了,除非你的研究方向剛好對口的;大的設計院確實牛逼,但是鑒於你本科是二本,想進去就有點難度了,因為現在大單位會要求本碩學校是同等級的,比如都是211畢業,更何況還有985的那些大神。

二是類似美的、AO史密斯之類的公司,本科生應聘銷售、管理之類的崗位,研究生應聘研發崗位,工資6-8萬,感覺研究生畢業有那麼一點點優勢是吧,但這是用三年的時間換的。

最後補充一句,如果你最後打算考研了,爭取考一個地方最牛的學校吧,比如南京就報東南,新疆就報新疆大學,一定要在該地區是很牛的,不然找工作時你會哭著發現自己永遠是備胎的。。。。


講講我自己的經歷。

三本,非暖通專業。畢業,啥也不會,工作經歷一年到兩年就換。

工業安裝,建築安裝。總之,建築圈裡能常見不常見的,涉及到安裝的,干全了。

學啥不重要,重要的你會啥,你自身的技術能力是不是可以隨時辭職換工作,你關注的技術是不是時代前沿的,時刻保持再學習的動力和學會的信心。

根據我個人了解,關注一下bim,如果大學畢業,你bim繪圖沒有問題,相信待遇可以讓你在同期畢業生里很滿意。

關注一下,節能,不管是大方向的政策,還是地域性需求差異,煤改電,煤改氣,會滋生很多新企業和新項目。

研究生,其實,就是本科知識的沉澱夯實,一個沒有壓力讓你再玩三年的過程。

博士就不一樣了,看你自己了。

加油!


本人985碩士畢業,國企大設計院工作三年,說說自己的感受。單純的比較本科與研究生孰好孰壞,貌似可比性不太多,主要得看自己的性格,自己能接受、喜歡的事務類型,個人偏好之類吧。 舉幾個例子,我一大學本科舍友(普通一本院校),學習一般,畢業找工作都費勁,最後被當做結構專業招做施工,不過此人處事能力很強,上學時不好學但工作後很用心學習,加上能喝酒會辦事,熬到三年之後就被集團總部招回去做市場工作,現在工作五年多也是個央企旗下大設計院市場部門的小領導了,算是同學中混的最開的。其它大多本科畢業就工作的同學大多混跡在施工,監理,建設單位,只要自己用心做事而且能努力學著適應,也都還過得去。我們一批考研的同學,現在畢業後也基本都在設計院工作,我工作三年,自己還算用心努力,領導自然就會賞識,有升職機會領導也挑選我,當然設計院最需要的還是慢慢的積累,這是靠技術吃飯行當,越老越吃香。這與施工或者建設單位靠管理能力混飯吃是兩碼事。 最後的總結就是,多問問自己,更喜歡哪種環境,更適合做什麼工作,再做決定。另外樓上有位說得對,要考研就奔著最好的幾所去,其它效果一般。


你看 都是研究生 本科生不能活嘍 =_=


推薦閱讀:

請問美國計算機博士就業和本科碩士有什麼區別?
985的研究生和211的研究生有什麼不同?
法律碩士和法學碩士的區別是什麼?
為什麼軟體工程工程型研究生的學費為什麼這麼貴 (每年兩萬塊,讀兩年),而且沒有生活補貼?
關於去日本學習心理學相關專業的兩三問?

TAG:研究生 | 考研 | 暖通 | 工作 | 普通高校本科層次大學本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