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萊銀行(Barclays)裁員 1700 名員工會帶來什麼啟示?現在的銀行業有哪些職務將來可能被計算機替代?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3/11/14/us-barclays-jobs-idUSBRE9AD12M20131114

The bank said technological changes would enable it to provide better service for customers with fewer staff.


謝邀。

先給大家分享一個鏈接,個人表示很贊同這裡的說法。

10 old-school IT principles that still rule

不能否認的是,銀行業的發展是受制於IT技術的。這條理論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就一直存在,如今逐漸演變,但基本原則還是沒有變。

就拿幾大treasury solution來說,比如被廣泛使用的Murex,Kondor+,Sungard等等,都是在處於急劇創新時期。創新的速度有多快呢?做一個不恰當的類比,革新的速度堪比那些手機製造巨頭,甚至更快。在這種情況下,精兵簡政,自動化銀行系統,成為了一個必然趨勢。(國內銀行不太了解)

值得注意的是,技術的發展不是與世隔絕的,與大環境的改變也有相當的關係。比如2008年金融危機後,整個金融業迎來波動,政策的收緊,經濟環境的緩慢復甦,都是需要IT技術去適應的。當然,即便是技術不革新,目前的經濟環境也不得不需要減少運行成本。

總的來講,未來銀行業的發展在取決於經濟條件外,IT技術將成為其瓶頸。

略知皮毛,還是坐等大神來說的更深入一點。


完全代替是早著呢。

講一個最快最可能被精簡的人群。櫃檯人員會慢慢減少,銀行從業人員,絕大部分都是從事櫃檯服務的櫃員。櫃面每天的服務顧客中來辦理最多的個人業務是存款、取款、轉賬; 對公業務:支票,本票,匯票,單位現金繳款;

原因一、客戶對象年齡結構偏大的人群, 現在來辦理業務的三十多歲以上客戶占絕大部分,他們對互聯網不熟悉、不相信,寧願排再長的隊到銀行也要來。也和他們所要發生金錢交易的對象有原因,基本是一個層次、年齡的人,更相信眼見為實的櫃員操作,不願意嘗試網上銀行、手機銀行,60、70的人嘛。 但隨著80後,90後逐漸長大,該情況會大有轉變

原因二,對憑證式的票據看重,結算方式的電子化不夠。現社會的情況,人普遍的認知,對每筆交易的發生講究有證可查,有回單,有合同,有銀行敲章,所以還是到櫃檯來辦吧。深層次的原因是銀行沒有一種較方便的電子交易記錄憑證,結算方式,讓交易雙方都能信任。沒有類似支付寶這樣的第三方信用保證,深入民心。 舉例:客戶網銀轉賬,列印出電子回單,想要銀行敲個章,確認下,但也沒有便捷的方式快速完成,還不如直接來銀行辦業務;支票,本票,匯票,未來肯定會被新型電子結算方式革命。

原因三,網銀的操作界面對普通客戶還是顯複雜,流程繁瑣,所以支付寶來革銀行的命了~例360wifi的小白操作熱賣,感覺到銀行業還需切實站在客戶角度繼續去尋找找到更受人民群眾喜聞樂好的方式來改變客戶的服務體驗,操作流程

原因四:安全性,互聯網上金融交易目前沒有一種百分百可靠的安全操作方法。 加上媒體喜歡片面化,挖極端金融詐騙
案例 ,使得普通百姓懼怕便捷的網路操作,更願意櫃檯辦理業務操作。

隨著年輕人長大,互聯網金融的安全性、可操作性、被認知的程度提高,能夠代替紙質票據的新電子交易模式的成熟,第三方金融機構的創新,櫃面操作將更多的被客戶自助服務,計算機服務代替,銀行櫃面人員將越來越少。


對銀行的業務也不是透徹,簡單的從我的實際工作中來講講實際影響吧。從我們條線來說,基本可以說是一個人幹活,七八人檢查你,主要檢查你什麼呢?主要的是操作風險,道德風險這類的,因為不管是櫃員也好,信貸員也好,還是各種產品經理客戶經理,都是人,是人就會有差錯,所以只要是人經手的人業務,都需要至少兩三道複查程序,譬如儲蓄業務上的事後監督,信貸也上的貸審,再加上專門的風險審查部門,法律審查部門,做的都是對人的操作進行堅持的事情。如果真的如新聞說的出納、個人銀行業務人員、運營部專員、支行經理、支行經理助理都用機器人來代替,那麼監督這些崗位的相應崗位也會被大幅精簡,簡單的說,被檢查的對象不存在的了,那麼檢查的行為也就不需要了,檢查機器的行為將會越來越重要。說道具體的可能是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條線的大部分崗位會被精簡,而IT部門的力量將會大大增強吧。


這個。。。能算利益相關么,前巴克萊員工就事論事一下。。。。。。

巴克萊的技術中心總部設在新加坡,分支機構有印度,中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

英國總部接觸到的員工有以下特色

1.年齡偏大,50歲左右的比比皆是,而且在干一些很基層的工作(working level)。

2.合同工居多(contractor),相對於國內人事外包的contractor來說英國的合同工相對穩定,但也會有裁員之類情況,題目中的1700全部屬於此類。

接下來講講事情經過吧~

巴克萊東南亞(菲律賓,馬來西亞)技術中心投資額不少(大於2000W英鎊的硬體投入),

早在2012年之前就被關閉。

巴克萊中國技術中心於2013年中被關閉(剛搬到張江軟體園3期的新辦公室,新辦公室投資額在1000W英鎊以上,只用了1年半左右就關了),絕大部分員工被遣散(或者離職),因為早在2013年初就有確定消息了,那半年就自己找工作去吧~

有很少一部分員工relocate到新加坡。

現新加坡總部也已關閉(2014年2月6日彭博社有報道巴克萊從changi搬到downtown)。

新加坡全部contractor已被遣散,perm員工relocate到downtown的辦公室(就是巴克萊captial所在的辦公室),perm員工估計在幾個月內也會被陸續遣散或選擇去印度工作(新加坡總部印度人的比例還是挺高的)。

那原來我們要做的活腫么辦呢?

巴克萊加大了印度技術中心的投資,用1000W英鎊左右建新樓雇新人,在2012年到2013年里讓印度人逐漸取代原先的新加坡的職位。總而言之將英國以外的技術中心全部集中到房租成本和人員成本最便宜的印度。

關於項目,

我是做巴克萊信用卡系統的,當時中國office開著的時候,巴克萊葡萄牙 西班牙 義大利一期二期項目都是新加坡總部+中國分部完成的,內容是使用V+這種比較先進的信用卡系統取代原先使用的prime系統(prime系統只能支持100W左右的卡量也就是當時上述3國的巴克萊信用卡卡量之和剛突破100W,嗯,交行如今卡量是2000W不到,敬請對比),巴克萊銀行還有一個重要的非洲分行--波斯瓦納分行也用V+取代了prime。德國的金卡項目也是新加坡總部和中國合作完成的。合作方式一般是新加坡負責談項目和寫大致功能文檔,中國這邊出各階段coding testing implementation以及相應文檔。本來還有在談的UAE項目和德國二期項目,後因新加坡總部沒有談攏而流產,可能這也是巴克萊關閉中國技術中心的主要原因。

關於態度,

巴克萊是典型的摳門英國人的代表,當時中國技術中心是被管理的最嚴格的,包括一切軟體都是跑在VM上(VM主機在新加坡,網路非常慢,看PDF文檔往下滾的時候刷新頻率誰用過誰知道),杜絕任何外來軟體和郵件,更別提USB了。

筆記本電腦不能帶回家(就算是為了工作也不行),而且就算筆記本上沒有任何資料(全跑VM上的)也不行,要工作就到公司來(當時我們是三班倒,紡織工人待遇啊)。

公司高層派系鬥爭非常激烈(英國 新加坡 中國都存在此現象),不方便展開,各位自行腦補。

2013年3月22日,巴克萊銀行加入了唱空新興市場的隊伍,估計這個是關閉新加坡技術中心的主因。


  • 巴克萊銀行受罰,只揭開了黃金定價黑幕冰山一角
  • 5月23日,巴克萊銀行因陷入操縱黃金定價醜聞被罰款2600萬英鎊,被指應為操縱黃金定價而負責的是巴克萊銀行的一名前交易員。然而,真正操縱黃金定價的幕後黑手,肯定遠不是一個小小的交易員可以做到的,他可能只是被用來掩蓋醜聞真相的替罪羊。

    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23日表示,由於巴克萊銀行前交易員丹尼爾·詹姆斯·普倫基特操縱倫敦黃金定價機制,決定對巴克萊銀行處以約2600萬英鎊罰款。

    FCA對巴克萊銀行「從輕發落」

    據報道,普倫基特鑽巴克萊銀行的漏洞、通過操縱黃金定價機制而獲利可能已有近十年之久。《金融時報》報道稱:「FCA表示,從2004年至2013年間,巴克萊銀行未能妥善處理自身和客戶利益之間的衝突,並且對黃金定價機制的漏洞疏於管理。

    FCA稱,普倫基特通過對一個涉及40000萬至60000萬盎司金條的大型交易下單、撤單、再下單的方式操縱黃金市場,試圖造成黃金價格在短時間內暴跌,在這種情況下,根據期權合約無需支付客戶費用。zerohedge表示,集中持倉的一方操縱市場並不是什麼新花樣,該網站就曾曝出摩根大通操縱白銀和黃金市場。

    安東尼·詹金斯18個月前接替鮑勃·戴蒙德成為巴克萊銀行新一任CEO,上任後一直致力於修正風氣,挽回銀行聲譽,不過此次操縱黃金定價的醜聞對他來說又是新的一擊。詹金斯在聲明中表示:「對於發生的事情我們感到非常抱歉,它們將增強我們改善的決心。」

    在遭到顧客抱怨後,巴克萊銀行才發現了問題,後來它將問題報告給監管機構,因態度積極合作被減免了30%罰款。投資銀行公司Investec分析師伊恩·高登表示,從純金融的角度上來說,給巴克萊銀行判處的2600萬英鎊罰款「是完全不合理的,無論是從公司背景,還是從其錯誤行為導致的後果來看」。

    前交易員只是替罪羊

    那麼,監管機構對巴克萊銀行的「從輕發落」讓人不禁聯想到,這是否又是一起將公眾目光轉移到某個特定的人身上、從而掩蓋醜聞本質的事件呢?就好像高盛公司將誤導投資者的罪名全推到前副總裁法布里斯·圖爾身上一樣?

    不過,不管事情真相如何,普倫基特的確不顧客戶利益,通過操縱黃金定價的方式賺取了大量金錢,他本人的交易賬戶上增加了180萬美元,現在他已被禁止「從事任何跟受規管活動有關的工作」,並被處以95600英鎊罰款。

    普倫基特以權謀私之時,巴克萊銀行是負責黃金定價的五大銀行之一,FCA執法和金融犯罪主任特雷西·麥克德莫特表示:「銀行監管不力,交易員漠視客戶利益,又一次抹黑了金融服務業的名譽。」這種典型的「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的論調,是不是在幫巴克萊銀行粉飾太平?尤其是在上周曝出巴克萊銀行黃金現貨交易負責人馬克?布克即將離職後,這種轉移視線、掩蓋醜聞的嫌疑就更加明顯。

    普倫基特在2012年10月就離開了巴克萊銀行,在巴克萊銀行之前,他曾在德累斯頓銀行和加拿大皇家銀行工作,職位都是初級交易員,怎麼一到巴克萊銀行之後,他就搖身一變成了操縱案的背後主謀呢?

    此外,考慮到FCA發現巴克萊銀行從2004年起就出現漏洞,而普倫基特從2006年才進入巴克萊銀行工作,那麼從2004年至2006年間,誰是巴克萊銀行操縱黃金定價的幕後黑手?FCA能給出答案嗎?

    大銀行才是幕後黑手

    似乎,普倫基特只是另一個法布里斯·圖爾,只是一個被拖進漩渦中心、卻跟事件真相幾乎毫無關聯的中級交易員,用於將公眾的關注焦點從真正的操縱上轉移開來。

    黃金被各大商業銀行所操縱,每天上午倫敦市場第一輪定價進行的時候都在發生的黃金市場起伏並非偶然,而是為了重新定價而設計出來的,這幾乎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但人們還不知道的是,操縱的程度和範圍到底有多大。

    FCA執法和金融犯罪主任特雷西·麥克德莫特曾說道:「金融服務公司的所有行為無疑都應曝光在聚光燈下接受監督,如果它們不能達到我們的標準,我們就會將它們繩之以法。」這顯然是個謊言。將普倫基特這個替罪羊推出來承受公眾的怒火,只意味著黃金操縱市場上更大更重要的玩家——從各大央行到重要商業銀行——依然我行我素、一切照舊。而真正操縱黃金定價的幕後黑手,肯定遠遠不止一個小小的交易員。(譯自zerohedge,Tyler Durden著)


題主說的未來是什麼時候,5年還是10年?替代也是分區域分步驟的吧?我們只談未來5年的一線城市可以嗎?

現在部分一線城市已經實現了改制,即從部門銀行向流程化銀行的改制,簡單說,部門銀行時期,一個支行就是一個完整的個體,無論有多小總是五臟俱全,什麼崗位都有。所有的業務可以內部循環,封閉運營,從客戶進門到拿到貸款都由支行人員服務。流程銀行,支行員工只負責推銷產品和收集資料,後面的調審批維收都由後台集中作業中心去完成。櫃面的存取款業務也一樣,櫃員只負責推銷產品接待客戶,其他的內部處理程序都由後台集中作業中心去做,例如現金整理上繳、憑證裝訂保管等。

所以第一批轉崗或者下崗的就是原支行後台人員,例如支行的行長助理、信貸資料員、櫃面業務輔導員、庫管員、授權員等等。要麼轉崗到銷售,要麼失業,一般絕少有能力轉到集中作業中心去。

第二批轉崗或者失業的是櫃員,也就是那些在第一階段由全職櫃員轉為兼職銷售的那群人,他們最終將轉崗為全職銷售,櫃面連同櫃檯或者營業室都將成為歷史,有部分銀行已經藉助VTM系統實現了這一變革。生意清淡的小支行撤網點變自助銀行,生意好的大支行重金裝修越做越大。

在這兩個階段,所有沒有專業技能的人都被安排到銷售崗位,但是銷售不僅要專業而且要天分,銷售無底薪靠能力吃飯,吃不飽的自然辭職。

第三階段失業的就是各條線的表哥表姐們,這個隊伍十分龐大,數據平台實現特定區域內共享,且能實時同步業務網路,表哥表姐就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這個「特定區域」不是銀行內部,而是與人行、銀監及其他監管服務機構的公開與共享。如今的周報月報都是表哥表姐逐層報告匯總取數,一旦打破壁壘,這部分人必然失業。

總之,那些走不出去開不了口拉不下面兒又沒有專業技能(注會、司法等)的必將失業。


隨著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到來,可以預見的是銀行業務中的個人和企業小額存貸業務將被P2P模式逐漸蠶食。


他們說著技術進步,裁得卻是投行部..(國內不混業經營,對應投行的是證券公司)


1、櫃檯業務人員比例下降。這個按照使用人群年齡結構分布可以大約分為18~35,35~50,50~65以上,在18~35這個階段人群中,計算機操作能力較強,接受新鮮事物程度較高,而50~65以上的人群仍需要櫃面的協助操作,那麼針對櫃面的存、取、匯等現金的櫃檯業務可以逐漸減少業務人員的比例。即便現在互聯網網路很發達的時代,銀行仍然保留手工記賬業務,以便因資料庫存儲數據閃失,差造賬不平。因此,不會完全替代,但是會明顯減少。

2、流程化、批量化的工作漸漸被計算機替代,如:資質審核、會計等核賬業務可以批量處理。同時貸款業務以銀行的中間業務也漸漸被互聯網殘食。


互聯網金融對銀行小微信貸形成衝擊,科技的進步也驅使銀行不斷調整自己的服務和業務坐標。


弱問一句,銀行業務裁員只是一小部分,能不能來個大神說說巴克萊投資銀行業務的裁員?


啟示到沒有什麼,裁員和擴招本就是公司在經濟生活中的正常行為,況且平均每個分支行只攤到一個員工。

前兩天還和我一個原來在銀行工作的親戚談論到在銀行里機器逐漸代替人工的問題,以後銀行櫃面逐漸會被各種機器代替。目前來說,存取款,外匯買賣,開戶開卡等都可以實現機器作業,操作崗存在的價值越來越小,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向信息科技、理財營銷和貸款部門遷移。


推薦閱讀:

在銀行的信息科技部門做監管報送是什麼體驗?修改
為什麼中國的銀行這麼賺錢?
銀行每年對 IT 方面的投入有多大?主要都投資在了哪些方面呢?
銀行狗 剛從櫃面到信貸學習 一頭霧水 想請教如何在銀行信貸工作中做出成績?
北京建行總行開發中心offer vs 杭州阿里演算法工程師offer?

TAG:銀行IT | 巴克萊銀行Barclay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