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多多的贏利模式如何?
房多多是房地產線上互聯網媒體與線下渠道的一種嘗試,其贏利是靠廣告還是靠成交獲取收益
靠成交獲益。
房多多號稱今年的新房銷售目標是1500億,按1%的銷售分層,可以獲得15億毛利,但前期為了拉中介入伙,除付出毛利外,可能自己還得補貼一些吧。
房多多怎麼按成交獲益?其實對於開發商而言,房多多就是一個代理商,是直接對銷售結果負責的,開發商才不管他用什麼方法攬客呢,原則只有一個:你房多多不賣房,我開發商就不給錢。
為了把房子賣出去,房多多能腫么辦呢?不就是線上買買流量,線下銷售攬客嗎。這線下攬客可是個累活,純拼店面覆蓋率和銷售人員量,自己招人養人多累多貴啊,房多多腦筋一轉「誒,這市場上有一群人每天就幫人賣房子,讓他們為我所用,成交了給抽層,不成交不給錢,倍兒爽」
這群人就是二手房中介了。通過合作制的方式,房多多的人力成本更小,而由於掌控了房源,對中介的服務也能有一定的約束力,這就基本搭建起了輕資產的新房代理模式。
接下來,侃侃這個模式的未來發展之路(純個人yy)。錢從開發商到房多多到中介公司再到成交的中介手上,這中間經過了4層,每一層都能刮一些油水,房多多目前不僅沒刮 還往裡貼,當房多多總有一天是要刮一點的,但這得切下游的蛋糕,中介的蛋糕不能切啊,他們是普羅米修斯,是開拓者,沒他們可怎麼玩,那就只能搞中介公司啦。正好,中介公司也是這麼想的。因此,房多多想繞過中介公司,中介公司也想繞過房多多。
再看二手房市場,隨著供需關係趨於平衡,新房會越來越少,二手房的交易份額將佔大頭,由於前期新盤的數據積累,房多多在二手房業務上有天然的數據優勢。但二手房房東分散,新房的拿盤方式根本搞不定,這時候中介通過擺牌、洗盤來拿房的價值就進一步凸顯了,為了在二手房市場也完成輕資產的代理模式,房多多會再次面臨繞過中介這個挑戰,而且這次是必須繞過。不繞過,房源代理權就拿不下,就無法監控交易,就將面臨搜房、58等虛假、重複信息泛濫的問題;繞過,意味著房多多開啟新的二手房售賣模式,中介拿到的房源放到房多多的房源庫里共享,房多多向房東擔保銷售結果,同時監管中介對購房者的服務。說白了就是「去公司化」,每一個中介都是個體戶,在這個平台上大家資源共享,少了中介公司這一層,平台可以保障交易服務,購房者可以交更少的中介費,中介成交後能獲得更多的收益,由此實現共贏。
我目前的理解就是這樣啦,歡迎拍磚。
上面李政委的回答基本房多多的新房二手房的大致模式都說到了,新房「一二手聯動」,讓二手房中介來幫忙賣一手房,既讓開發商的銷路變得更廣,也讓中介們能賣更多房子,還能幫幫新房代理公司,算是「一箭幾雕」。二手房去年推出直買直賣,讓賣家買家直接約直接談直接交易。
從這兩個業務模塊來看,房多多都算是在做完全的創新。其實想想,作為移動化聯網創業的公司,如果你不具備完全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思維模式,不同的打法,那麼你做的就可能跟傳統無差,到最後都會為舊模式的「老城牆」添磚加瓦。。
簡單說說這個行業現在的問題。
問題1,行業效率的問題。中國現在大概有100萬經紀人,一年交易量500萬套,算下來一個中介一個月成交0.2-0.3套房子左右。所以做房地產交易服務的公司效率算是相當低的,行業內的競爭也會影響用戶體驗。
問題2,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在強調用戶體驗的問題,的確,用戶體驗才是產品能佔領市場的根本,但是目前,在房地產行業內,經紀人坑蒙拐騙、參差不齊、魚龍混雜,這個經紀行業讓消費者充滿恐懼,消費者已形成刻板印象,認為做房地產服務的人就是黑。
如何解決行業里的這兩個難題,可以說就是房多多的盈利模式。我把房多多看成是房地產經紀行業的移動互聯網新物種,理由也在此。
現在很多經紀公司的打法基本上都是拼人數,有員工多少多少萬,然後怎麼樣把門店開的更多,把小區封殺的更厲害。房多多不是,新物種就是在極高的效率情況下,去擁有更多市場份額,所以相對來說房多多的成本要低很多,兩三千的人力成本,而效率也不次,佔了一定的市場。效率提升追根結底得益於模式,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不斷升級,房多多從APP5.0的直買直賣到APP6.0的「四方場景」,讓賣家買家服務者能夠在一個場景里溝通,解決以前在線下解決不了的價格透明,服務透明,信息透明問題,服務人員的服務效率,買賣家的交易效率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二手房業務上直買直賣是大的創新方向,具體的說創新點,我所知道的有:
1、上個月跟郵政儲蓄推出了【預授信】,就是提前去了解自己貸款的額度,貸款的情況。防止貸款不成違約等情況發生。2、也是上個月,推出了免費的「置業專家」服務,買賣家在談價的時候,對價格或交易條件給出一些專業的建議和提醒,幫買賣家去了解市場行情和交易現狀,必要時可以幫忙談價。跟中介最大的差異在兩點:1、免費 2、一切磋商的基礎是買賣雙方的信息透明和對稱。
3、收費上,房多多目前的收費是2999+0.3%的交易保障險,比起傳統中介的2個點確實便宜不少,比起其他的房產電商也有優勢。有人會覺得再便宜,那也是「傭金」啊,不管你形式如何價格多少,新瓶裝老酒而已。我個人而言,覺得是有「質」的區別的。因為收費的邏輯不再相同。例如,10年前,深圳的房價在8000-10000元一平左右,10年後深圳的房價已經漲到了好幾萬一平,於是,同一套房子的傭金也跟著漲了好幾倍,而我們得到的服務,並沒有什麼區別。再例如,同一時期,同一個城市,一套200萬的房子和一套1000萬的房子,傭金相差5倍,而對於經紀人來說,他付出的勞動完全相同。
在房多多,所有的房產交易,按統一服務的標準來收費,條款清晰明了。2999就是在交易中心完成過戶的費用,與房屋本身的價值無關,體現了平台思維與中介思維的差異。
寫的不少了,暫且到這,想到再更。房多多是一家比較的新公司,有很多信息還不是太清晰。從我所了解的情況來看,他的特點是所謂「大數據」思路的一種延伸。當一個人有十套房源,那十個人就有一百套房源。如果這十個人不是競爭,而是合作,那每個人就有一百個機會,而且還能賺更多的錢(不必相互壓價)。然後,這十個人還能帶來新的商機,他們還可以賣一手房(賺錢更多)當然,這是一種理想化的情況,因為只有讓這十個人聽話才能實現信息的共享與分享。但是難度並不算大(因為人越多難度越小,數據越多難度越小)。有這種特點,怎麼賺錢呢?思路很簡單,先從一手房賺,培養中介數量,把中介變成珊瑚蟲,大家共生。一手房怎麼賺?中介幹活賣樓盤,網站找開發商收錢。開發商可以節省部分推廣成本,同時有資金回籠的壓力,能賣一個是一個(當然——是較差的部分),這點小錢沒問題。對房多多來說卻是殺出一條新路子。分析的比較膚淺,房多多既然突然殺出,自然有其更高深的戰略。但是否能做大,還有待檢驗。
我看 幾位一直用 中介 經濟人合作比較我從房地產頁多年,對於房多多的模式不敢苟同,
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 房多多定於的中介機構並非真正的中介機構而是經紀人..
經紀公司作為經營機構非常抵觸經紀人和一手開發商的直接跳單式合作,客戶信息也被大量收集,將來存亡都成問題,南方一些城市 廣州深圳 上海等甚至出現了中介聯盟抵制這種行為。僅僅是靠減少開發商成本的方式,房多多這類公司實際擠壓的是經紀公司的利潤,而且是在獨立經紀人不健全的情況下 會引起經濟行業人才流失服務質量下降,將來甚至會出現虛假買賣都不足奇怪。當前市場經紀公司有市場和政策上的存在必要性,而這種簡單粗暴的合作方式必然會受到抵觸。已經有很多較大的經紀公司定下規定如果又員工跟這類公司合作直接開除,可見問題嚴重性。在當前體制下如何建立和經紀公司互惠互利的模式才是發展之道。看到這個題,作為新兵過來回答一下。
房多多的盈利模式,絕對不是簡單的在賣家與買家之間收取服務費,也絕不是簡單的進行保險。
房多多的模式,或者現在整個二手房市場的趨勢就是一個覆蓋線上線下的生態閉環。就好比樂視,樂視除了搞視頻網站,也搞電視機。或者說像百度,提供送外賣的商家信息,也提供百度外賣的騎手。
光是賺取2999+3個點的中間收益,肯定意義不大。
所以現在房多多在二手房業務上努力的拓展市場,一開始,自然要大力宣揚一個點,這個點就是房多多的核心——C2C,即買家賣家直接對接。但到了後來,光靠這一個盈利模式,肯定吃不消,會擴大服務項目,會拓展出一些關聯性的市場,保險、貸款等等。
還有新房一二手聯動的模式:靠一手房代理商跟二手房中介一起來給開發商賣房子,賣掉了之後從開發商那拿錢,分給那些當初幫忙賣房子的人,几几分成。
這些盈利模式加起來,是屬於房多多的整個模式。
這點跟支付寶很像。一開始支付寶似乎只是用來支付的,到現在,買飛機票、外賣等,都能在支付寶上進行交易。這就是一整套的生態鏈。打著互聯網的大旗,干著分銷買客的事
這種應用就像婚戀網站,用完了以後活躍度極低,而手機上活躍度低的應用沒前途。活躍度低意味著廣告收入不行。
主要盈利模式是交易提成,鑒於線下的外包模式,極難杜絕外包公司繞過房多多私下交易吧。
房產中介不僅僅只是提供信息,很多的是服務和保障。如果app能成,鏈家這麼燒錢擴張難道是傻么。匿了……還在職也算經歷了多多的4周年和5周年,見證直約模式從無到有,到現在的混亂不堪……你們房多多吃相太難看,這是一個我接觸到的買家和我說的朝令夕改都不算事,想起來一出是一出更是家常便飯,美曰其名我們要擁抱變化,但是成交量的日益減少,之前的許多擁護多多的業主和買家現在你再問問他們……說一切以用戶為中心,呵呵……
拜託 吃相好點好伐,要點臉。
房多多雖然創立只有5年,但是從發展軌跡和銷量來看,它從一開始就很明確自己的方向,只是有不斷在改變策略跟打法。
方向:做改變者,創新者,用戶體驗至上。(一直是互聯網思維)
策略跟打法就是盈利模式的具體化。新房策略:「一二手聯動」,讓二手房中介幫著賣新房,提升開放商的賣房效率和中介的獲客效率,從中盈利。
二手房策略:「直買直賣」 ,C2C模式。
二手房業務一開始主要是得益於「直買直賣」的模式,因為之前的房產交易在老百姓的印象中就是買房一定得找中介才放心,儘管中介費貴的心疼,但沒有第三方平台做監管,總覺得風險太大,幾百萬的事。直買直賣模式讓消費者知道了,找個專業的代辦服務機構不僅能提升交易的效率,降低成本,而且交易透明。在老百姓逐漸對二手房交易「直買直賣」模式取得認知的時候,這個時期就是房多多交易模式的紅利期。
繼而到效率紅利期。只要用更低的成本提升更高的效率,就能享受效率帶來的紅利。百分百真房源、線上「四方場景」(買賣家、買賣家顧問線上聊天室)、置業專家的談價服務、貸款預審批等等……這一切都是圍繞「效率」兩字。
所以上周開房多多半年內部會議的時候,段毅就講到,雖然現在市場整體遇冷下行,但是新房營業收入與盈利同比大漲,二手房人效提高,金融業務從零到一,六月公司也取得了自去年二手房戰略大投入依賴做漂亮的當月財務報表。說明,平台效率開始顯現。靠成交受益。房多多不像搜房那樣,靠信息大平台的「埠」吃飯,他們有自己的交易中心(這裡說的是二手房業務),二手房交易的費用2999,固定的費用,還有房款0.3%的交易保障費用。
這也算房產交易服務在收費模式上的創新了,有人會覺得再便宜,也是「傭金」,不管形式如何價格多少,也是新瓶裝老酒。
而我個人而言,覺得是有「質」的區別的。因為收費的邏輯不再相同。例如,10年前,深圳的房價在8000-10000元一平左右,10年後深圳的房價已經漲到了好幾萬一平,於是,同一套房子的傭金也跟著漲了好幾倍,而我們得到的服務,並沒有什麼區別。
再例如,同一時期,同一個城市,一套200萬的房子和一套1000萬的房子,傭金相差5倍,而對於經紀人來說,他付出的勞動完全相同。樓上的白迪,我很不贊同你的說法,慶華,我也很不贊同你的贊同。
首先說白迪說的那個房多多最大的問題 -------- 是否真的與中介機構合作的問題。白迪說, 房多多中介機構合作是假拉攏經紀人是真,這其實是一種無端的猜測。你下載房多多經紀人APP研究一下就知道,經紀人註冊時是被要求掛靠經紀公司的,如果經 紀人不填寫經紀公司門店號碼,根本就不能進入房多多新房的帶客報備流程,更別談賣房子。而且據我了解,房多多都是跟經紀公司結傭金的。現在像愛屋吉屋這類喊著要幹掉中介的那麼多那麼多,如果房多多認為這條路真的行得通,沒必要掖著藏著,畢竟聲勢都搞得那麼浩大了。匿了。才敢說真話!期暫時沒有盈利,或者還沒找到盈利的模式。行業內口碑一般,在同行內說房多多一般都知道他管理混亂。領導換的一批一批,政策經常變。品牌知名度低,也不砸大錢做宣傳,之前花錢買過百度競價排名但成效略低。
認識一個內部工作,他們早期想借真實房源來推金融產品,後開政策或者其他原因推不動。現在16年的狀態是據聞金主撤資,縮減部門降低薪酬逼退一部分員工後,轉型到搞中介服務(有點掛羊頭賣狗肉的意思)~
利益相關,房多多前員工,房多多是一個管理非常混亂的公司,管理層經常換
讓賣家把價格抬高點,這就是房多多的利潤。
房多多這種經營模式很好,是一些中介公司背後大靠山,房源充足買賣,過戶,貸款墊資及贖樓等一系列組合方式給個贊,交易透明。不像其他經濟公司藏著掖著利益獨吞內部亂七八糟,還想攏斷市場簽神沒獨家委託,利益分爭勾心鬥角忽悠人。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武漢2016年12.22發布的新限購政策?
※年收入接近一百萬,沒有北京市戶口,沒法買房買車,怎麼辦?
※房產中介賣房有哪些潛規則?
※在上海買房自住,酒店式公寓有哪些利弊,可以買嗎?
※為何中國的房價高,但租房子的房租卻不是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