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菠蘿和鳳梨有區別嗎?

老婆說鳳梨和菠蘿不是同一樣東西,但是都長得一樣。但是口看不一,我的看法是,大陸叫菠蘿,台灣叫鳳梨?哪個對?


感謝知友的指正,之前的回答確實不嚴謹。查了下植物學相關人士如植物學博士史軍老師、果殼網生物領域達人顧有容老師的微博解釋和相關資料,得出以下結論:兩者學名都是Ananas comosus ,從根源來說都屬於同一物種。

根據顧有容老師在微博上的博文,提到《中國植物志》13卷第一分冊65頁:「鳳梨俗稱菠蘿,為著名熱帶水果之一」。(上一次修正後將結論放到文章中部了,有知友指出易混淆,故將修正後的結論調整到前面來了)

(該圖片來自 果殼問答 的微博)

根據杭州網轉載的《青年時報》標題為《菠蘿鳳梨傻傻分不清》(記者 張鶴 文 唐瑋潔)的文章,也有較深入的分析(較長):

從生物學上說

實際上,我們吃菠蘿,吃的是它的花序軸,從功能和結構上說,就像我們平常吃的油菜心。關於這個花序軸的不同細節,有人把菠蘿和鳳梨分開。其實,我們在市面上能看到綠色和黃色、葉邊緣有齒和沒齒的兩類鳳梨,它們在水果市場上的商品名和形態雖然略有不同,但都屬於同一物種,也就是Ananas comosus這個物種,至多只能算是不同的「品種」而已。至於葉子有齒沒齒的,應該是品種的區別,類似紅富士和黃元帥的區別。

如果從菠蘿的個體上,可以找出一系列不同,它們的葉子從有明顯的鋸齒,到鋸齒不太明顯,到幾乎沒有鋸齒或完全沒有鋸齒,所以所謂「菠蘿」和「鳳梨」不能算是兩個不同物種。

而是否所謂菠蘿需要泡鹽水,鳳梨不需要?其實它們多含有菠蘿酶和一些苷類,只不過含量多少各異,建議都泡鹽水,泡鹽水是為了去掉菠蘿酶,使之不易發生過敏和消滯。

從植物分類學上說

從前有一種水果,它是鳳梨科,鳳梨屬,多年生常綠草本。它的學名叫Ananas comosus,最早的原產地巴西的印第安人稱其為Nanas,意思是「香」,其學名的前一詞Ananas由此衍生。

許多人都喜歡吃Ananas comosus,

為了讓它更好吃,農學研究者和果農培育出了許多特徵不同的品種,有的更甜,有的不用挑刺,有的適合做罐頭……非常自豪地命名為AA,BB,CC……

不同的果農根據利潤選擇了不同品種,這些品種到了市場上,大家分不清楚。

有些人認為,AA叫鳳梨,BB叫菠蘿,CC和BB看起來差不多,也叫菠蘿;

有些人認為,BB叫菠蘿,AA叫鳳梨。

大陸的水果店推廣了個概念:把無刺的、皮泛青的Ananas comosus叫作鳳梨,把有刺、葉片帶齒的矮胖的叫作菠蘿,最重要的一點是鳳梨的價格幾乎是菠蘿的一倍(這段評論里有很多關於倍數的吐槽,表示是新聞報道原話我這邊沒改),絕對是Ananas comosus里的白富美。

在《中國植物志》13卷第一分冊65頁對Ananas comosus的定義是「鳳梨俗稱菠蘿,為著名熱帶水果之一……」。

從傳播歷史上說

據考,人類使用和栽培菠蘿最早應追溯到美洲古代印第安人。1492年,當哥倫布和他的小夥伴剛剛登上西印度群島的一個島嶼時,搶先入眼的就是印第安人的菠蘿田。中、南美洲的熱帶叢林就是菠蘿的故鄉。後來,菠蘿傳入荷蘭,繼而傳遍歐洲,直到16世紀末,葡萄牙傳教士又把菠蘿引進了中國澳門,後入廣東、海南、台灣、廣西、雲南等地。

傳入台灣後,這種水果被叫作鳳梨。據《台灣府志》記載:「果生於葉叢中,果皮似菠蘿蜜而色黃,液甜而酸,因尖端有綠葉似鳳尾,故名鳳梨。」另外,「鳳梨」在閩南話發音又稱「旺來」,象徵子孫旺旺來的意思。因而,在一些寺廟拜會上,會用鳳梨來表示吉祥。

而傳入大陸後,則多被叫作「菠蘿」,這一名字的起源則與從東南亞傳入的水果波羅密(蜜)有關。原被叫作「波羅」,後在民國時期,被加上草字頭。

也就是說,鳳梨和菠蘿只是同一種水果傳入不同地區後演變出的不同稱呼而已。

新聞鏈接:菠蘿鳳梨傻傻分不清

請注意!!!!

以下字體有下劃線的是之前有誤的回答,務必注意!!!!因為這是第一版回答,所以lz還是決定留個痕迹,原諒我比較糾結。

(這個有誤的答案其實是分析了Ananas comosus這個物種中兩個不同品種的差異,但這兩個品種的名稱,準確地說,不能嚴格地區分叫菠蘿還是叫鳳梨。根據我的生活經驗,小時候常見的這種水果是需要泡鹽水、有內刺、葉子有鋸齒的,我們當時叫這種東西叫菠蘿。我工作以後,在超市裡買到一種沒內刺,不需要泡鹽水、葉子光滑的水果,在超市裡被稱為鳳梨。

哈,事實證明,這種經驗帶來的叫法不靠譜。)

(下劃線文字是第一版本的錯誤答案)

事實上,從生物學的角度,兩者是一種品類,學名都是Ananas comosus ,從根源來說都屬鳳梨科,就像兄弟姐妹,實際上卻有不少差異。

它們看起來吃起來都很像,那麼問題來了,怎麼才能區分這兄弟倆呢?

1、表皮不一樣。

2、葉子長得不一樣。

3、內衣不一樣(羞羞~)

鳳梨:削掉外皮後,沒有「內刺」。

菠蘿:削掉外皮後,有「內刺」。

4、那麼吃法……也就不一樣了

對,下劃線分析的,只是兩個差異比較明顯的,不同品種的Ananas comosus,你喜歡叫菠蘿就叫菠蘿,你喜歡叫鳳梨就叫鳳梨。

謝謝各位知友的指正!

多吃菠蘿,對身體還是不錯嗒!嗯,我最喜歡的鳳梨是台灣樹上紅鳳梨,很甜,汁水豐沛,果肉細嫩無渣,已經開始進入吃樹上紅鳳梨的美 好 季 節 了!


曾經在遨遊哈哈看到有人「科普」說哪些東西長得很像但不是一個東西,其中就有鳳梨和菠蘿,本著較真的態度,我給人家解釋,說這是一種東西,區別相當於紅富士和黃元帥一樣不同的蘋果品種,從生物角度來說,都是同樣的界門綱目科屬種,結果有個人(估計小學生?)噴我說:土鱉,鳳梨是台灣特產,不知道別亂說,生物學一樣又怎樣,現實生活中就是不一樣的!


鳳梨和菠蘿

車厘子和櫻桃

獼猴桃和奇異果

土豆、洋芋和馬鈴薯

西紅柿、洋柿子和番茄

----------

又想起不少來,補充一下,也感謝評論的XD們的提醒:

黑醋栗 和 黑加侖

樹莓 和 覆盆子

草莓 和 士多啤梨

柳丁 和 橙子

百香果 和 熱情果 西番蓮

芭樂 和 番石榴

酸奶 和 優格

乳酪、芝士和起司


曾經說鳳梨不就是菠蘿嗎。。。然後被全班笑!包括老師!

抹淚。。。

我們google一下吧~~

然後進入維基百科


鳳梨更貴

—————————————————

是醬紫的…那天我去買菠蘿問老闆「這兩種菠蘿哪種好吃啊?」老闆說「這個是菠蘿,那個是鳳梨,鳳梨貴些但是更好吃哦~」,然後老闆給我削鳳梨的時候過來一個妹子「老闆,這個怎麼賣?」,老闆「十元一斤…」,妹子「現在獼猴桃有點貴哦…」,老闆「這不是獼猴桃啦!這是奇異果!」

(′?_?`)


菠蘿和鳳梨都屬同一個大類,菠蘿屬於巴里類,鳳梨屬於卡因類。菠蘿有內刺,去皮很麻煩,吃的時候還要放在鹽水裡泡一下,不然很酸。鳳梨沒有內刺,去皮也很簡單,去皮後可以直接吃。還有由於鳳梨的產量稍微低一些所以價格略高


鳳梨和菠蘿很久以前是一個東西,只不過台灣叫它鳳梨,大陸叫它菠蘿。

但是現在台灣將之進行了特殊的培育,生產出來了新的品種,名為金鑽鳳梨(無眼菠蘿)或者台灣鳳梨,口感甜軟順滑不澀口,沒有大陸鳳梨的那種生硬澀口還需要沾鹽水的感覺。

而且就人文習俗來講,其實已經有了區別,因為現在人們大多將鳳梨當作台灣的這種新品種,而菠蘿只有大陸人這樣叫,並且大多還是老品種。

以上資料來自百度百科:金鑽鳳梨

和俺博學的老谷同學

利益相關:4年制台灣陸生,現在要去吃鳳梨了~~


菠蘿和鳳梨

櫻桃和車厘子

土豆和馬鈴薯

奇異果和獼猴桃

番茄西紅柿

等等等等

用櫻桃和車厘子舉例

一個是英文音譯,一個是漢語。

那麼,如果你是中國人,車厘子是櫻桃的一種,

如果你是英國人,櫻桃是車厘子的一種。

無論你是哪國人,都有一種叫法是統稱。

就比如大米每種品牌的大米幾乎種子都是不同經過改良的。

但你現在突然改良了一種大米和別的大米區別較大,然後拿去賣,說我這不是大米!

你是不是在扯淡?你把大米改良了,他也還是大米,但是你可以取個名字證明他和一般的大米不一樣。
其實終究是個統稱的問題,區別在於大家對物種的叫法,不要被奸商誤導哦

出個課外體。

第一題:

雜交水稻是不是水稻?

第二題:下列蘋果中只有一種蘋果說了真話

請問那個蘋果說的真話?

紅富士:我是真蘋果

澳洲青苹:紅富士是真蘋果

黃元帥:如果紅富士不是真蘋果,那麼我就是真蘋果

國光:她們都不是真蘋果

再來個朋友圈而擴散(滑稽滑稽)

如果你是中國人請不要說車厘子不是櫻桃了!不轉不是中國人(滑稽)(滑稽)


鳳梨和菠蘿是同一種植物,學名都是Ananas comosus。

通常來說,『鳳梨』是台灣的叫法,『菠蘿』是大陸叫法。

但是:

由於產區不同,菠蘿的外觀和內里都有區別。杭州人習慣上稱的鳳梨實際是指台灣菠蘿(以下稱鳳梨,目前市場上見到的多是台灣的種子,在海南培育後的果實)。它與海南土產菠蘿(以下稱海南菠蘿)的最大區別是:刺很淺,一般削皮後即可食用。

簡單說,鳳梨削了就能吃,沒有刺,菠蘿先削皮,還要去掉刺~

今天剛吃了個鳳梨,不得不說,比菠蘿甜多了,完全不需要用鹽水泡。

參考資料:菠蘿和鳳梨是有區別的


我想說一下中間有拿兩個圖來說車厘子和櫻桃是不一樣的這個事,說你的櫻桃圖,我沒有細究是什麼品種,但可以肯定的是左圖是黑珍珠之類的品種,右圖是大紅燈、美早之類品種,誰告訴你左圖的一定就是進口的?就一定是你所謂的車厘子,煙台同樣也有黑珍珠、美早品種,就和你左圖長一樣的,為什麼你們覺得國產的是右圖的,因為右圖的品種是較早引進雜交出來的,所以種植面積多,在國內常見,而且水果進口商為了與國內區分開,所以進口的大多是黑珍珠或者與國內有所區別的品種,但本身國外也是有大紅燈、美早等多種品種的,只是沒有進口而已,這些都可以查到歷史的。如果商家告訴你左邊這樣的肯定是進口的「車厘子」,那他們就是在混淆視聽,我本身也是在做生鮮水果的,好多商家都會拿山東的黑珍珠來充當所謂的車厘子,讓你們覺得是進口的,他們本身不會說是國產的,他們首先是形成一種這種黑色的比較大的叫車厘子這樣的認識,是進口的,確實進口的也大多都是這樣的品種,然後以後騙你的時候就告訴這是車厘子,外貌也是一樣的,但他們不會主動說這是進口或者是國產的,其實就是山東產的。

再回到我們這菠蘿和鳳梨的問題,其實從表述角度來說,這個矛盾主要是一個是特指某種品種水果 ,另一個用來反駁的是植物學名,因為市場上剛出現這種台灣產的學名為鳳梨的水果(這個時候我們姑且叫它A水果吧)的時候,因為國內人都把海南產的學名為鳳梨的水果這東西叫菠蘿(大多是海南產的,我們姑且叫它B水果),商家為了與國產的區別,就直接採用台灣叫法:鳳梨,反覆強化這個觀念,時間一長了就讓大家覺得鳳梨就是特指這種台灣產的這種水果而且不是其他的,所以你們在反駁的時候就會說鳳梨不是菠蘿,其實你們應該是想說的特指這種從台灣進口的A水果與國產的B水果不一樣的,確實從品種上說是不一樣,但其實從植物學角度上來說,鳳梨是一個大物種名稱,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鳳梨就是菠蘿。最後再說一下,所的鳳梨,也就是你們特指的台灣進口的,學名為鳳梨的水果的特指品種在海南也有開始種植了,但產量並不高,質量也有待提升,所以當有商家告訴你這是鳳梨,外觀和各種特徵都和你心中所想那的種台灣進口的鳳梨一樣,你要問清楚是哪裡產的(當然也不保證商家說慌)。


菠蘿(學名:Ananas comosus)英文名pineapple係由pine(松)及apple(蘋果)兩字合綴而成。台語稱之王梨(?ng-lai)

[註 1]

,台灣國語稱為鳳梨,新馬一帶稱為黃梨,大陸及香港稱作菠蘿

from 維基百科

所以是一個東西,只是在國內和台灣叫法不一樣。


好多回答都是扯淡。看看最權威的中國植物志 ,其中鳳梨的詞條中就明確寫了 鳳梨,別名菠蘿。那些宣稱的種種區別不過是同一物種下的不同品種罷了。現在開放類的百科太多了,混淆視聽,網上的東西,認真你就輸了。


我不想把這個問題上升到哲學的高度。大家都知道生物分界門綱目科屬種,一個比一個範圍小。那究竟是同一科可以算是一種東西呢,還是同一屬可以算是同一種東西呢?像芭蕉和香蕉很多人說不是一種東西,但香蕉分明就是芭蕉屬的。那有些人就要說了,必須是同一種的才能算一樣。那提子和葡萄都屬於葡萄種,換言之,提子就是葡萄的一個品種,它們之間的關係一點都不比我們和黑人的關係遠,為什麼還有人把他們拿出來做文章呢?

因此我們要討論的,應該只是兩種名稱是不是代指同一種東西,而不是兩種名稱所指代的東西是不是同一種。

一定有人會說這有什麼區別嗎。有的。比方說大家都約定俗成地認為土豆番茄和馬鈴薯西紅柿是同樣的東西。然而土豆是中國對馬鈴薯的俗稱,生長在中國土地上的potato和生長在美洲的potato如果因為水土的不同發生了改變,那他們還能算同一種東西嗎?如果還有人嘴硬說一樣,那為什麼還對提子這一美國葡萄斤斤計較?淮南為橘,淮北為枳,那橘和枳的差距不比葡萄和提子大多了,可枳充其量也就是營養不良的橘。

同一種東西,因為環境的改變發生了變化,那他們就應該有區別,有時這種區別甚至大於種類的界限,畢竟界門綱目科屬種也是人為劃分的不是嗎,這個世界可比我們人類想像的神奇得多。

我們再回來討論鳳梨和菠蘿的問題。在生物學上,菠蘿就是鳳梨的俗稱,但很諷刺的是,市場上,改個名字的菠蘿價格卻能貴甚多。有些人還為此拿出了證據,稱它們口味不一樣,大小不一樣,鳳梨的皮還比菠蘿好刮。我不想去在吃法上分辨它們,只想說這難道不是同一品種在不同環境下的生長變異嗎?如果往大了說,在相差更大的環境中,以更長的時間為衡量跨度,甚至同一屬同一科都可以看做同一個東西的不同變異不是嗎?

很多差別不是大自然給我們定義的,恰恰就是我們人類自己壘就的高牆,如果逾越過自己的認知,就會心懷不爽,這不也是人之本性嗎?

那我們人類自己創造的東西呢?總該沒變異什麼事了吧!譬如說湯圓和元宵,很小的時候我以為那就是同一個東西。後來知道不是,超市有賣湯圓也有賣元宵,口感好像也不太一樣。後來知道它們做法不同,一個南一個北。然而古代勞動人民是約定俗成去體現這種差異的嗎?並不是。他們難道不是懷著同一種目的以大體相似的做法去做同一種食物嗎?我們非要吹毛求疵,然而人創造出來的東西,在分辨差異時不應著重體現創造它們的動機嗎?再比如說粽子和角黍,口感做法也不大一樣,然而它們不都是為了紀念屈原所做的用葉片包裹蒸熟的米糰子嗎?你能說他們不是一個東西嗎?

如果你還說不是,那你大概還是沒有明白我的意思。有時候,人活糊塗一點,難道不好嗎?分那麼明白,多累啊。

很多所謂的不同其實都是商家給我們造成的噱頭,再說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過分追求一致本身就是小人之舉。如果有人為了裝13來刻意分辨什麼東西,那我給你支一招,以後吃蘋果別說吃蘋果,多土啊,說自己在吃薔薇,或者吃海棠好了,多高大上啊,你們說呢?


橘生淮南則為橘 生於淮北則為枳

你說是不是一種東西?


無名業火啊,逼還能裝的更多麼。。。

類似的還有:

乳酪vs起司(要是真較真,乳酪魏的那個是不一樣)

酸奶vs優格

公汽兒vs巴士

城鐵vs捷運(特指非台灣人這麼叫)

草莓vs士多啤梨(特指北方人這麼叫)

櫻桃vs車厘子(換個音譯名就敢賣巨貴?)

還想起來一個

韓國泡菜vs新奇【拜託,就算你註冊了商標也沒人認好么】

歡迎補充


在大陸,鳳梨、車厘子、奇異果都是為了賣高價而故意這麼叫的名字。


不一樣的,就和夫人和妻子是不同的一樣。

我堅決擁護一夫一妻制。


菠蘿和鳳梨

葡萄和提子

獼猴桃和奇異果

蔣介石和常凱申


也許現在和幾十年前沒有區別,幾十年後就真的有區別了。比如很多朋友提到的「香蕉和芭蕉」,「提子和葡萄」,「車厘子和櫻桃」,我以前(現在也是)就認為本來就不是一個東西。

1 芭蕉香蕉,三峽庫區的芭蕉完全沒法吃,只能用芭蕉葉和芭蕉樹來煮了餵豬;而香蕉葉和樹相對比較硬,上面有「白灰」,不能用來餵豬,而結的香蕉則能吃,但是比熱帶的香蕉味道差很多。

2 提子和葡萄。提到提子,我就知道是那種洗了就可以直接扔嘴巴里吃的那種「類葡萄水果」;而葡萄則是需要吐皮吐籽的水果。

3 車厘子和櫻桃。在成都求學的時候,看到過這兩種水果。車厘子個頭大,成都本地可能有大片種植地吧,夏天有很多路邊攤賣車厘子,價格便宜,7元(2013);而櫻桃則貴了很多,20-30。看了上面的科普,基本可以認為車厘子是櫻桃的良種版本。

那麼,我們也可以發現,現在的鳳梨(台灣菠蘿)也許是因為選種比較好,也許是因為灣灣氣候適宜,讓很多吃到過的人覺得比大陸菠蘿好。那麼,我們也可以認為鳳梨和菠蘿區別不大,鳳梨是灣灣良種菠蘿。這樣下去,也許幾十年之後,經過不同的發展(比如大陸菠蘿往個子產量和保質期方向培育,灣灣菠蘿往顏色香味方向培育),大家就認為鳳梨和菠蘿不一樣了。

ps:鄙視「辛奇」,笑看取消辛奇。


菠蘿和鳳梨就是一個物種的不同叫法。

其中有眼菠蘿是皇后種,果肉顏色偏橙紅,味道濃郁,但是通常酸度略高,無眼的是卡因種,果肉顏色偏淡黃,味道淡,但是酸度不高。另有一種果刺較為突出,外表顏色較紅的西班牙種。我個人還是比較偏愛皇后種和西班牙種的菠蘿。


推薦閱讀:

想做水果同城配送+實體店模式,可行么?難度在哪裡?
為什麼西瓜裡面有那麼多子呢?
椰子把自己進化得好喝對它自身的意義是什麼?
保鮮袋裡的乾淨葡萄放在客廳幾個小時會有很多小飛蟲,它們是怎麼來的?

TAG:水果 | 菠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