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語還有盲文的原理是啥?

它們可以表示所有能說出來的話?


我恰是一位聽力全無的聽障者,在此簡單說一下:首先表示手語能夠完全表達所有想說出來的話,這有一個前提就是非常熟練掌握雙語表達能力(母語+手語)。看下面描述就可以明白,以視覺性質的手語和代碼性質的盲文根本是完全無關。

手語是聽障者交流用的視覺語言形式,遠古原始社會時期早有手語的存在,古人打獵耕種除了發音,還要用手勢輔助。後來進入工業社會,人文科技發展,四百年前在西方社會,聾人教育開始受到重視,當時手語尚不成熟,每個字各有每個人不同手勢表達,特別是抽象的表達更是困難,只好用口語語法為主。

經過三百年後,大概19世紀中葉,聾教育的發展,教學上的需要和聽障人彼此的需要,使手語的辭彙逐漸統一增加並形成它的言語規律。這樣具有了語言屬性和原理,就是形成了兩種主流手語:自然手語和文法手語,目前國內手語就是兩者結合運用的。

自然手語是以面部表情、體態語言、視覺空間位置的重要組成,不是遵循文法語法,而是講究簡短生動。其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聽障一直用眼力看手勢容易疲倦,所以這是目前聾人平時溝通最流行的打法。

比如:「我馬上要去吃飯」 自然手語是:食指中指併到嘴邊+微笑輕微點頭。

文法手語是接近母語語法規則,包括音節拼法手語,這是聾人在比較正規場合發表講話最常見的打法。

比如:「馬克思主義哲學」 文法手語是:馬(食指中指併攏耳邊)+大鬍子(在下巴比劃)+主(拇指在胸)+一+ZH+學(五指併攏舉於額際)。

中國手語是表意法表達,為五種表意方法,即模擬、指示、會意、借代、字形。

模擬是用手語直接模仿事物所具有的明顯的外觀形狀,例如「馬」就是比劃馬耳朵形象;

指示就是用手指直接指點(指向)所表達的事物,如「馬克思」用人人皆知的著名大鬍子形容;

會意是將一些不宜於直接模仿的或比較抽象的事物,採用與這類相關聯的事物來間接的表達該詞的意義。如「主」由「好」這個詞根衍生;

借代就是直接借用有聲語言的語音或字形,用拼打指語或模仿字形、書空字形等的方法來表達詞的意義。如「義」用「一」借代;

字形就是拼打指語或模仿字形、書空字形等的方法來表達詞的意義,如「哲」直接用「ZH」拼音打法;

最後一個「學」就是會意方法,不用重複了。

手語的詞根和詞綴是不同於漢語的,手語的詞根和詞綴是根據手的形狀,通過五種表意方法來產生的,比如「好」這個詞根,就可以派生出「主」、「領導」、「教師」等辭彙等。

手語詞類有名詞、代詞、動詞、形容詞、數詞、副詞、連詞、介詞、助詞等,但不用量詞(是多餘可以省略),沒有嘆詞(是由用表情和眼色替代),而且詞的兼類現象較多(五種表意方法導致的),手語句子有主、謂、賓、定、狀、補等句子成分,有主謂、主動賓、主動補等句子的結構,有賓語前置、定語倒置、狀語倒置、省略介詞等特點(注意不要死抄硬搬漢語語法)。

只用文字描述手語原理特點,一時沒有圖片和視頻輔助,感到有點吃力,建議購買華夏出版《中國手語》對照比劃一下就可明白了。


盲文的規則是按照拼音制定的,目前有兩種盲文,現行盲文與雙拼盲文。

盲文是由「方」構成的,每個「方」有六個點,盲人在盲文紙上戳出不同位置的點來表示不同的字詞。

盲文是通過漢語拼音來轉化的,部分採用雙拼。


推薦閱讀:

手語零基礎,如何自己系統學習手語?
是否應該區分自然手語和文法手語?
手語之間的交流能到什麼程度?

TAG:語言 | 手語 | 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