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是有文化?有文化的人和沒文化的人有哪些顯著的不同?

有文化的人明事理,有包容心是正確的么?


除了知識的掌握,我覺得二者的區別更多的應該體現在個人素質和修養、對新生事務的接受能力,對自我的正確認知,以及待人處事的經驗及水準上。


廣義的「有文化」指具備一定程度的知識、經驗、閱歷,相對的就是知識,經驗,閱歷的貧乏。「有文化」和「沒文化」的人的主要區別在於對於貧乏的態度。


有文化的人價值觀更加多元。

見過不少沒文化的聰明人,特別聰明的甚至可以自己摸索出一套完全自洽,在生活中運用裕如的價值體系。但問題在於,沒文化的人往往價值觀比較單一。ta可能是個複雜的人,但其價值體系完全是建立在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的,很少更多緯度更廣闊的信息來源,所以深究起來,這種人往往有個單一的價值觀

舉個例,比如他們對什麼是「好的」,可能有非常明確和簡單的判斷。他們可能會很難理解自己生活經驗範圍外的其他價值體系。

而真有文化的人,會更加包容。因為一種價值體系只是一個維度而已。


換一種角度,有文化意味著熟悉自身所處社會的結構、規則、習俗以及歷史,並且尊重其他社會的這些方面。

如何理解呢?社會的結構意味著這個社會的組織形式和方式;社會的規則可以理解為社會的道德標準和禁忌,熟悉這兩者能夠維持你在這個社會的基本生存,做到不逾矩。所處社會的習俗包括這個社會的飲食、起居、裝扮、接待方式以及節日慶典活動,熟悉所處社會的習俗可以讓你更遊刃有餘的在此生存,並且更好的融入群體之中,被認可,被接納。所處社會的歷史不僅包括這個社會的過去,演化的歷史,也包括對這個社會過去創造的精神和物質遺產的了解,做到這一點可以讓你了解這個社會因何如此,向別人講述他的過往,把握他的運行和前進的方向。

為何要強調是你所處的社會?在古代交通和信息尚不發達的年代,你所知和你周遭人們所知的社會,有可能只是你從出生起便置身於此的社會,我們可能並不知曉其他形式社會的存在,即使在交通便捷,信息傳遞迅速的現代,你生存、工作和繁衍所依賴的社會,很可能也只是你從出生起就開始熟悉著的社會,對於一個(普通)中國人來說,熟知中國社會的結構、形式、規則、過往才是有文化的表現,而你對諸如日本、英國社會這些方面的了解,對於判斷你是否有文化並無助益,反之,對於一個英國人來說,熟悉英國社會的結構、形式、規則、過往代表著你成為了有文化人的人中的一員,對於陌生社會的了解並不能讓你在你所處的社會中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但保持必要的尊重還是必要的。

當然,社會的結構、規則、習俗以及歷史是一直改變著的,在原始社會,懂得打獵、占卜、熟悉本民族的史詩的人就被視為有文化的長者,而在當今大部分社會中,這些技能不再重要,甚至不再被需要,隨著人類文明的演化,如今出現了在不同文化社會交替生存的世界公民,一種世界性的人類社會也正在慢慢的形成,對於世界公民來說,熟悉本民族社會的結構、規則、習俗以及歷史是遠遠不夠的,而為了更好的理解並且融入其他社會,尊重不同社會的存在就顯得更為重要。


舉幾個我身邊的例子吧,我姥爺是大學教授,兒女都不在身邊,退休之後讓我教會了他上網,我去看他的次數不多,但他每次都很忙,一見面就問我諸如如何升級系統如何網購的問題,要不就討論時事。每天,他的生活就是早上去給花澆水,在陽台上聽一聽鄧麗君的歌,然後上網,累了就把電腦上的線連到電視上看幾部港片,到點了看看新聞聯播。現在已經會用微信跟我視頻交流了,告訴我有幾張照片他上傳到某雲端了,讓我下載。跟我說現在是O2O時代,他要學的還有很多。

我奶奶以前是個農民,除了我父親,子女全在一個城市,我去看她的次數比我姥爺多。我見面總是不知道該跟她聊什麼,我經歷的事情、看到的笑話她都聽不懂,只能跟她一起看看電視劇聊家常,而且電視劇都是爛俗的要死,看第一集就知道結局,主角聖母配角臉譜化壞人,連於媽製造都比不上。聊家常呢,跟她一聊過什麼,那全家老少、五鄰右舍、樓下保安商販都知道我那點破事。對,我奶奶見人只會聊這些瑣碎,因為自己的生活無聊到髮指,所以只有聊別人的生活。每天醒來吃過飯後坐在客廳里看我,我幹嘛她都盯著我,沒事看看我在看什麼東西,身上的衣服是什麼時候買的,包里裝有什麼稀奇古怪的東西。經常有人看她,只剩她一個的時候她就在窗台上發獃,我問她你在想什麼,她說什麼想什麼,你看對面那樓里那些講課的是不是干傳銷的?我看他們挺有意思的。

我認識一些不學無術的富二代,他們的生活看似幸福的要從照片里溢出來了,但其實你接觸後就發現,除了談些阿瑪尼出了什麼新款之類的就啥也不知道了,每天看似精彩的生活其實就是炫炫炫,他們喊無聊的次數絕對比普通人還多。

而有點文化的有錢人呢?比爾蓋茨退休後做了好幾項發明,南勇在監獄裡獲得幾項專利還寫了書,還有費孝通費老,文革結束後都七十了還在做研究……

所以我就想說,有文化和沒文化的人相比的關鍵在於,當你不再被社會需要、不再被子女依靠、不再身處人群中的時候,你不會覺得太無聊。


既然樓主問的是顯著的不同,那我的回答是:區別在於如何在孤獨的時候面對自己。

必須承認的是,有文化的人的內心無比豐富且堅定。而且程度與文化多少成正比。

舉例來說,《肖申克的救贖》里的男主角安迪,有一次因為私自為整個監獄的犯人播放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選段之後,被關了兩個禮拜單獨監禁。當他的犯人朋友都以為普通人關一個禮拜就會瘋的單獨監禁,兩個禮拜一定會把安迪逼瘋。但是當安迪結束單獨監禁後,滿面笑容的和所有人打招呼並坐下來吃飯的時候,大家都不禁疑問。安迪的回答是:有莫雜特陪我,在我的腦海中,在我的心裡。

在我國,那個動蕩的年代,甚至有被關牛棚的科學家在無比壓抑和低潮的心境下,依然寫下不朽的學術著作。

在我身邊,看過非常多成功人士的例子,在從屌絲邁向成功的過程中,無一不嘗過孤獨煎熬的日子。

他們無一不是「有文化」的人。

我認為,當一個人處於孤獨甚至惡劣的環境下,他依然可以面對自己,堅定自己的理念。這樣的堅定,使得他再次面對紛繁的俗世的時候,不會被任何外因影響,也不會被暫時的挫折擊潰,更不會因此後悔。而這個堅定的信念,往往又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反之,沒文化的人,不懂得如何與孤獨,與寂寞相處,他們的口頭禪往往是「無聊」「煩死了」,他們的快樂與落寞往往需要其他人或事或物來定義,其實,他們並沒有活的那麼「自我」。

總之,有文化的人,他們會坦然接受甚至享受寂寞,因為他們有文化的腦袋知道,這一切都是有意義的。甚至,有時候寂寞對於他們來說是躲避壓力,重新面對自己的本源和初衷的一種方式。

而沒文化的人,他們會逃避寂寞,恐懼獨處,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自己來定義自己,他們只能通過他人來定義自己的存在和意義。


常常聽人說:"沒文化,真可怕"。可"文化"到底是什麼呢?是學歷,是經歷,是閱歷,都不是。 看到網上一個很靠譜的解釋,說文化可以用四句話表達: 根植於內心的修養; 無需提醒的自覺; 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有文化是對掌握的知識和經驗的獨到理解,而是不是以知道多少為標準。如果僅以掌握知識多少論文化,你們這幫搞IT的天天股溝,不都成了文化大師了嗎,事實上不是,有知識沒文化跟文盲沒啥區別。沒文化的人說的話在網上都能找到,有文化的人說的話網上找不到現成的。這就是區別。


別的氣質什麼就不說了,單說一點,眼神,肚子里有墨水的人和沒墨水的人,眼神的神態完全天壤之別。有點墨水的人眼神絕對非常有神,沒墨水的人眼神看起來絕對是空洞的。當然這裡面有墨水的不僅僅指有文化,還包括各種各樣的高人。


有文化的人,除了自己的無知一無所知。

沒文化的人,除了自己的無知無所不知。

蘇格拉底是前者的代表。

我是後者的代表。


有文化的人會考慮到是否可以多放棄一些個人利益;沒文化的人只考慮能否多獲取一些個人利益。


私以為在面對困境時最能看出人的文化水準。有文化的人想的是怎麼解決困難;沒文化的人想的是我怎麼這麼倒霉攤上這種事我完蛋了。


我簡單理解文化為文明化

有文化的人,就是文明化的人

文明化的人,就是開明、包容的人

當然,在狹義上也有人認為有文化就是有知識。我覺得有知識是不夠的。


如果用三字總結就是:明事理


有文化,不僅在於知識比較全面,又專業突出,

還在於通過學習知識,三觀正確,視野廣闊,人品靠譜,具有基本的人文關懷素養。

而後者顯然更為重要。

在一般人口中的有無文化,往往狹義指代有無知識,並且與有無教養相關聯。


四句話概括:

1.根植於內心的修養;

2.無需提醒的自覺;

3.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4.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共勉 …… 2016.03.01


我先查了一下百度百科:

「文化是一個群體(可以是國家、也可以是民族、企業、家庭)在一定時期內形成的思想、理念、行為、風俗、習慣、代表人物,及由這個群體整體意識所輻射出來的一切活動。傳統意義上所說的,一個人有或者沒有文化,是指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後者是狹義的解釋,前者是廣義的解釋。另有人以此為名。」

對這個定義,我基本上同意,做一點補充:教育程度,我覺得並不是指學歷,而是指知識深度、知識運用度。文化二字中的「化」,我理解為融匯、化為己有,僅有知識還不夠,還要看怎麼運用知識。有些人學歷並不算高,但是仍然有文化,比如齊白石。

有沒文化,我覺得最大的不同體現在對世界的看法和做法上,有文化的人,相對包容,而沒文化的人,則可能狹隘、偏激,但文化這個東西,也真難以解釋,比如文化大革命,毛澤東同志,並不能說沒文化,但是卻用文化作為由頭,把異己幾乎誅殺殆盡;而歷史上,梁武帝、李後主、宋徽宗,都是有文化的人,但也做過很沒文化的事,比如誤國、比如焚書。所以,對這個問題,坦率來說,我也有些迷惘。


引一段 陳嘉映 在 《何不做點自己高興的事》的一段話 :

「餓了,要吃,這是生理。有好炒干煸牛肉絲的,有好烤牛排的,有用筷子吃的,有用刀叉吃的,這是文化。你們吃肉不吃魚,他們吃魚吃牛不吃豬,你們見面作揖,他們見面握手。從自然的角度看非必如此而在實際生活中人皆如此的行為模式,就是文化。你到歲數想倆人往一塊兒睡,這是自然,你穿件白紗裙子上教堂照好多相片,這是文化。」


我所認為的有文化!很簡單!只單單是從所學到的知識點出發!

我身邊有很多初中畢業,高中畢業就沒有在繼續接受教育了。

在她們的理念里讀再多的書也是沒用的,反正我學習不好,還不如早早出去社會掙錢,然後結婚,生子!嗯!就是這樣!

當時我讀高中吧,我門口有個發小,初中完了就去魔都上班去了,類似就在酒店前台,火鍋店前台,服務員之類的。過年回來人家就特別有錢感覺對於我來說就是,人家特別大方,我那個羨慕呀!

現在結婚了,在家帶孩子,前段時間問我幫忙給她找工作,問有沒有上半天班的,她還想帶孩子,我說沒有,還是把孩子照顧好比什麼都重要吧!是不是結婚都挺摳的啊!

還好當時只是單純的羨慕,沒有想我也不讀書了要去魔都之類……因為我不想干那些,我不想今年在這干明年那邊掙錢多去那邊干,沒有結果!

還有我一個高中同學,人家學習特別好,老師曾經當著我的面說,人家是紅花,你是綠葉,你們就是陪襯人家的,只要乖乖坐在教室不要搗亂就行!嗯,我也是這麼想的,多沒心沒肺啊!

重點是學習好的同學沒考上本科不念了。去年結婚了!我一個學渣還在求學之路,從事醫學之類!不知道當時的老師知道了會怎麼想!

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的時候那就靜下心來學習,這是我對知識最大的崇拜,讓我能夠一直學習下去,一直走在學習的路上!


他知道他無需知道的東西越多,他就越有文化。


推薦閱讀:

如果以「崖山以後無中華」和「元清非中國」的理論評判,當今世界大國正統歷史有多少年?
與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相比,中文在語法上是不是有失「嚴謹」?
電影和現實中有哪些演講讓人拍案叫絕?
越南語的拼音方案中為何會出現很多「濫用字母」的現象?
如何續寫「八月長安夜正長」?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