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國後有哪些既有認知被打碎?

如:國外也有洗腦,國外也看盜版,國外也有亂扔垃圾……以上只是粗略盤點,請說說你留學的國家,說說你的故事,謝謝!

----------------------------------分割線------------------------------------

當初問問題,幾天沒人答,本來想刪掉的,但過幾天吸引了一群網友各抒己見,謝謝你們!


並沒有傳說中傻逼的外國同學,也沒有天天醉酒搞趴亂性的同學。相反每個人讀書都特別拚命,認真上課追著老師答疑。

中國人讀書並沒有任何優勢(可能在純理科有),不見得比外國人勤快,也不見得智商比外國人高,相反倒是在語言,社交,集體活動方面特別弱,別提跟當地人比了,連印度人都比不上。

補充一個,我真的建議中國學生不要太盲目自大,多分析別人的厲害點。打個比方我昨天和印度同學聊天,對方一開口我身邊的中國人就切的一聲說了句什麼破口音。 確實印度人口音重,但是人家表達的清楚,又樂於跟人聊天。在招聘的時候,公司會錄取一個完全說不清自己想法的中國人呢,還是找一個表達的很清楚只是有口音的印度人呢?

趁著這個答案看的人多我再啰嗦一句,請下一屆的同學申請學校的時候一定不要全權委託中介!包括任何中介!你可以找人潤色ps,但是申請過程一定要自己全程把握!首先這是關乎你未來人生的大事,你怎麼能把未來全部交給陌生人辦?其次恕我直言,如果連申請學校那點英語都搞不定,出國以後頭三個月你會非常痛苦的,學校里任何一本書里的英語都比申請來的難。我見過太多全權委託中介把自己前途毀掉的學生了,千萬慎重考慮找中介這件事!


更在前面:我曾經因為有限的認知對留學同學有過很多的誤解,對此我感到非常愧疚。對於這些文字給一些留學同學造成的傷害,我感到非常抱歉。大家的批評我都接受。

最後希望所有的留學生都能夠不辜負家人朋友的期待,不辜負自己的夢想。

以下是原答案

————————————

出國後才發現誤解了那些早早留學的富二代們。

中學時代總是會陸陸續續聽到班上誰誰誰又要出國的消息。

說實話,我心裡其實是有些不屑的,因為出國的大多數是學習不太好的同學。

平時刷到他們的朋友圈,不是在旅遊就是在曬美食。每天只能寢室宿舍食堂三點一線接受應試教育的我們看著朋友圈裡那歐式建築的大教堂,輝煌又精緻的美術館;每天素麵朝天連護膚品都不會用的我們看著那個照片裡帶著精緻妝容的朋友。說不羨慕那是假的,但更多的還是種不屑。和幾個好朋友聚在一起聊起來話風都是這樣的: 怎麼覺得他每天都在玩,果然學習不好的人去哪都不會好好學習的。

後來過了一年聽朋友說她在那成績似乎不錯,還拿了什麼全等獎學金,申請上加州理工學院。

那個時候覺得加州理工學院這名字一聽就不是好大學。我和朋友聊天的畫風是這樣的:原來國外獎學金那麼好拿的啊,她都能拿獎學金,看來他們說外國人都很笨是真的。

就這樣幾年過去了,直到有一天,我的角色也變成了留學生。

第一天來英國時,一個網上認識比我小了兩歲的女孩子帶著我們去街上購置生活用品,這是她呆在英國的第四年了。

她看起來果然和我朋友圈裡那些很早出國的女孩一樣:畫著濃妝,背著名牌包包,從頭到腳都寫滿了精緻。

但當她給那時連番茄炒蛋都不會做的我們做了一桌子的好菜,油爆大蝦,照燒雞排,紅燒豬蹄的時候...

當她熟練的告訴我哪裡買臉盆便宜,哪裡買蔬菜便宜,哪裡買醬料便宜的時候...

當她教我怎麼挑一個好的枕頭,怎麼買一床合適的被子,怎麼用這個濾水壺的時候...

當她操著一口流利的英式口音和優步司機聊的不亦樂乎而啞巴英語的我一句都說不出來的時候...

我才意識到,我似乎誤解那些早早留學的朋友們了。

開學之後,我花了再多時間預習複習課堂上也只能聽懂一知半解,作業配咖啡是家常便飯,遇到了持刀搶劫,自己做飯噴了一池子血差點剁掉了手指頭。因為怕家人和朋友擔心,這些我從來都不發在朋友圈上。

偶爾我也會利用周末時間和朋友偶爾去周圍的城市玩玩走走,拍了很多美美的照片,精挑細選的po在社交平台上,每次都會有好多好多的點贊。評論的話風都是:好羨慕你的生活呀。怎麼感覺你每天都在玩。

其實呢,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但真的很想對那些被我誤解過的朋友說一聲

對不起。


1. 並不是所謂的只要在國外待半年你的口語就杠杠的,我見過大把來了2年點菜都點不明白的。(這裡指的不是記不住菜名,就在菜單上也不用記,我說的是跟服務員對話有困難)

2. 並不是出國的都能做體面的工作,修車的、做司機的、端盤子的到處都是。

3. 並不是富人家庭的孩子素質會更高,留學像一個篩子,篩選了一大批奇葩過來,你會經常感嘆,卧槽,還有這麼辦事的?

4. 並不是留學的都很有錢,憑衣著打扮判斷有沒有錢有時會錯。

5. 並不是所有的富二代都是帥帥的臉,酷酷的髮型,該丑還是丑,該土還是土。

6. 並不是來了就能實現自己的抱負,中國人在這想過得舒服不難,想大展宏圖,很難。

7. 並不是所有的人怎麼吃都不會胖,不信你來待一年試試。

8. 並不是國外的醫療就牛逼,大病小病拖死你。

9. 並不是跟色情沾邊就違法,加拿大的脫衣舞俱樂部很多,舞女一首歌的時間邊跳邊脫直到全裸。只要成年,帶ID就可以進。花個幾刀就可以入場,有的甚至入場免費。運氣好還可以碰到好多超模般的身材。

如果多花20刀,還可以帶你去小房間,除了XX(你猜),全身都可以摸,但也只能摸,時長也為一首歌。

如果你再花20 刀,

還是只能摸,不過這次是脫光光連情趣內衣也不穿了。

如果再花20呢?

那就跟上一個20一樣了。

記得有個印度哥們很聰明,60刀摸了仨。

(開車,講究猝不及防)

10. 並不覺得這裡比國內好,真心的。

發達國家不發達,加拿大,偽發達國家。


-------12.7更新-------

在原答案中更新了韓國,日本和馬來西亞部分。

說實話,我很贊同評論區裡面的一個觀點。

每個人的經歷都會不同,每個人的側重點也會不同。

覺得認同是因為我們的側重點相似,或者說經歷有重疊部分,所以看著很親切。

當然有的時候側重點不同,這種時候麻煩先別急著點「反對」和「沒有幫助」。如果做不到用腳步丈量全世界,那麼試試兼聽則明。

差不多這樣。

ps:

當然我不接受一切對印尼的洗白,我知道哪裡都有好人哪裡都有壞人,但就是,不,接,受。

么么噠。

-------原答案-------

那個,首先介紹下吧。

香港交換過一個小學期,加拿大維多利亞交換過一個小學期,加拿大溫哥華交換過一個小學期。

大三開始在泰國斷斷續續生活工作,如今開始了在泰國生活的第四個年頭。

在日本,美國,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長時間居住過。

差不多這樣,東南亞+北美了解的比較多吧,隨口說說這幾年的生活。

開始說吧。

1. 香港(了解比較多,隨口說一下哈,就不按「出國」論了)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地方,都說香港買東西很便宜,但真的不是。修的社會學,真的一個香中文的博士天天和我們說HK東西多貴多貴,不如過關去深圳淘貨。

這又是個兩極分化的地方,賣珠寶賣奢侈品的櫃姐恨不得跪下來叫你爺爺,但是轉角那個賣魚蛋的大媽能因為你不會說粵語就把找的零錢直接扔你身上。

這裡也賣假貨,我在旺角買到過假的雙飛人,假的無比滴,但你如果願意花到人均200-400,又能吃到超級贊超級新鮮正宗的日料。

香港也不只有旺角中環,還有西貢,有麥理浩徑(這裡加一句吐槽,西貢水下是真的爛,又淺東西又少能見度又低,想去香港潛水的可以拔草了)。

香港也不只有九龍富豪區,也有隱秘在市區里的棺材房鴿子籠。

香港買房不是按平方米,是按平方英尺(謝謝提醒,腦子抽筋了打成公尺了),所以有的時候說1000坪豪宅,可能只有正常大小的別墅。

另外怎麼分辨住的是不是豪宅呢?看有沒有陽台,有陽台的基本可以歸為「豪宅」類了。

因為香港真的太小了。

2. 加拿大

這就是一個偽·發達國家。

在大溫居住,維多利亞商場每天晚上6點開始趕人,溫哥華還好一點,但9點也別想逛了。

夜店標配是體恤外套牛仔褲,可以有精緻的妝容(雖然那個燈光下也看不到啥),但是露背裝露臍裝會被當作異類。

10刀可以在風景爆好的小酒吧坐很久也不會被小姐姐趕。

10刀也可以去脫衣舞酒吧看身材爆好的小姐姐跳一曲。

大麻合法,有些看著像咖啡店的地方,其實是大麻店。

同樣,隨便找個青旅,也有可能找到癮君子開的店。

華人爆多,記得2015年,溫哥華地區就有超過1/4的說中文+粵語+閩南語的常住人口。

溫哥華可以吃到很便宜,口味也很奇怪的中餐(酸甜口);維多利亞你只能看著貴到要死的海鮮們發獃。

超市真是個好地方,車厘子啊牛油果啊藍莓都超級便宜。

如果你有時間又會開車,還能參加U Pick活動,自己去摘硬幣大小的車厘子,或者甜到你懷疑人生的藍莓,一公斤才0.99刀。(就國內2兩賣50rmb那種品質的車厘子)

冷,巨冷,冷到我懷疑人生。在從多倫多橫跨整個加拿大去溫哥華的火車上(VIA,有興趣可以查下,火車上的餐飲是真的棒),7月份,途徑安大略省的時候我套了兩條牛仔褲,四件加絨外套也在被子里凍的瑟瑟發抖。同樣7月份,維多利亞晚上能10度出頭,溫哥華熱島效應能維持在20多度。

水下很不錯,和東南亞差別非常大,西溫哥華有個國家公園,放眼望去都是些生猛海鮮,什麼直徑1m的帝王蟹,直徑2m的巨型章魚,遍地的比目魚,還有些叫不出名字長的超大的看上去就很好吃的蝦和魚,不過顏色都很樸素,似乎是為了和環境融為一體。還有海豹潛,還有1m到2m長的招魂幡一樣的巨型毛海葵。

然後同樣巨冷,7月盛夏,水面25攝氏度,水底5攝氏度。

可能是因為冷,所以人情相對東南亞來說更冷漠一點。

但也遇到過真的紳士,第一天到多倫多的時候問路,看我身上沒有零錢,指了路之後居然還給了我車費。

從那之後每次看見路上有人坐地鐵沒零錢,我都會把自己的零錢給他們。

(順帶吐槽,在大溫,沒有地鐵卡,坐地鐵坐公交找零錢實在是太痛苦了,淚目)

3. 美國。

這他媽就是一個大,農,村。

還是升級加價版的。

普通物品物價是加拿大的2倍,更有甚者,加拿大超市車厘子1.99刀/kg,美國超市車厘子3.99-4.99刀/kg,還是美刀。吃不起吃不起。

完美解釋了,便宜的你買不起,買得起的不便宜。

除了幾個旅遊大省,其他很多地方都比較荒蕪。在波特蘭的時候,晚上7點路上就沒什麼人了,只有一些全身打著孔的紋身少男少女在中央廣場上集會。

對會開車的人來說,很方便,租車不貴,油費超級便宜。但對不開車的人來說,就是噩夢。灰狗能到的地方還好,灰狗到不了的,無限懷念國內的高鐵和大巴。曾經坐了往返7小時,倒了城內地鐵,城際地鐵,城際大巴,城內大巴,四項跑去隔壁城市吃the boiling crab。也是心累。

市區裡面更多貧民區,比如LA(是LA還是舊金山來著,我有點忘了),第一街到第七街就是homeless聚集地。在LA呆了8天,在不同的地方聽到了至少10次警車鳴笛。

不過呆那麼久,也就在舊金山金門大橋被搭訕過一次,五個小朋友,加了messeger拒絕了兩天就沒下文了。

女孩子還是最好別一個人大晚上出門,美國的大城市還是蠻不安全的。

4. 泰國

這是全東南亞我最喜歡的國家,沒有之一。

除了泰國人真的不愛做飯以外,其他都很好。哦,不愛做飯的意思是在泰國租房子,老式的基本沒有廚房,對我來說還蠻痛苦的,天天吃泰餐還是有點難過。

東西好吃,但物價並不便宜。

大城市,比如曼谷清邁,物價和中國二線城市基本持平。

小城市,特別是旅遊區的島,比如蘇梅,濤島,物價直逼北上廣,甚至有超過北上廣的趨勢。

信佛,禮佛。

很虔誠,但同樣也有骨子裡的脾氣。

這裡你輕易不會看到搶劫偷竊,但是一旦出現,都是很嚴重的事件。

比如去年的飛車砍手搶手機事件,為了搶手機直接把整條胳膊都剁下來了。

這裡的人們都很淳樸,都很熱情,但是不能和他們有強烈的利益衝突,衝突大了就是你死我活。

同樣,這裡也有黑社會,但大部分都是本本份份做工作,和他們交往參考上一句話就行。

有兩個地方輕易不要去,北部金三角,南部泰馬交界。

這是全泰國最亂的兩個地方了。

快四年了,在泰國唯一一次被騙,就是被馬來西亞華人騙的(在泰南合艾那裡)。

盡量不要去請佛牌,佛牌分正牌和陰牌,請到假的還好,請到陰牌夠你倒霉很長一段時間。

古曼盡量也別玩兒,說真心的。

曼谷芭提雅的人妖質量是最好的,越往南北兩邊走質量越不好。

泰國/越南/菲律賓的紅燈區之旅盡量別去,性病和艾滋病高危地帶。

因為泰國對移民政策收得很緊,所以這邊還是有不少人買死人身份,拿來給自己用。

啊,在泰國呆久了,說黑暗的一面比較多。

那說點開心的。

這裡的東西真的很好吃,酸酸甜甜的。而且因為鬼佬多,所以能用北上廣盜版西餐的價格,吃到最正宗的西餐。

曼谷的日料不錯,清邁,普吉,蘇梅,濤島,都難吃。

有家叫Sabushi的日式自助火鍋,超級棒。

這裡的人真的很淳樸,上次看到我男票一個人在大馬路上走,一泰國小哥直接停下車說上來我送你回家。當然,我不推薦你們上車,還是有風險;畢竟那是我們住了好幾年的島,畢竟我男票是188+的壯漢,所以他心比較大。

如果你來旅行,你會看見泰國美的一面。

如果你來生活,你會看見泰國醜惡的一面。

但這醜惡的一面並不會影響你的生活。

5. 菲律賓

難吃。

難吃。

難吃。

一個菜,本地菜,長得特別小清新,但我男票吃了一口直接吐了出來。

他比我還不挑食的。

請以這個來判斷菲律賓究竟有多難吃。

用難吃到天崩地裂來形容也不過分。

性產業和賭博業發達。

3000比索能包夜,站街的更便宜。

夜店80%都自帶比基尼鋼管舞或者脫衣舞。

但妹子都有點,嗯,東南亞風情。

韓國人爆多。

同一個路口,同一批韓國人,同一個時間段,連續一周,看到他們每人身邊站的都是不同的妹子,有時一配一,有時一配二,也看到過一配三的。

啊,我對韓國人的感覺啊,豈一個「猥瑣」二字了得。

性病高發區。

小街道里會有小黑堵著你,問你要不要大麻,要不要鯊魚牙。

6. 日本

說說日本吧。

在日本基本不住在旅遊區,基本都是往居民區里跑。

飯好吃,但好多飯對我來說也是黑暗料理了。

什麼烏冬面泡飯啊,拉麵配米飯啊,餃子配米飯啊,臣妾做不到啊。

今天還吃到了一個拉麵+炒飯+煎餃豪華主食三件套,也是碳水炸彈了。

認為除了米飯以外全員是【菜】。

電車上也是有日本人打電話、大聲喧鬧的。

大晚上的街道也是有日本人隨地小便的。

碰到的英語最好的是來日本的中國留學生。

碰到的服務態度最差的也是來日本的中國留學生(大阪梅田大丸百貨裡面,CPB的櫃姐)。

Shopping Mall是9點關門的。

超市7點開始會有營業員小天使貼減價標籤開始低價處理食品的。

日本人也會跟在小天使後面排隊拿減價食品的。

水果蔬菜是超級貴的。

前兩天看見一個3000rmb的哈密瓜,是的,3000rmb,一個。

吃酵素吃青汁是因為維生素含量攝入不夠的。

小零食都是超級好吃的。Orz

日本妹子不剩飯,但一天可能只吃一頓飯的。

光腿戰士在日本是很容易見到的。

畢竟人家都是一箱一箱地買暖寶寶的。

日本男的也會化妝的。

東京很多外來戶,但明顯化妝水平是高於大阪的。

大阪餐廳中的熱「鬧」程度是明顯高於東京的。

出了傳統意義上的商業區在下午7點就很容易看到大片商業街關門,並且路上沒啥行人的。

很多霓虹金並不會在吃飯前說「我開動了」,吃飯後說「我吃飽了」的。

很多和果子是又甜又膩又難吃的。(只是長得美)

代購是賺不到什麼錢還會把你累死的。

ps:

提醒去大阪玩兒的各位,住宿不要住在「新今宮」地鐵站附近,這是全日本唯二剩下的兩個貧民區之一,homeless超多(是的,我昨天去看了)。

然後電車痴漢其實沒有那麼多,在日本累計呆了一個半月吧,也沒遇上過。如果實在怕,電車有專門的女性車廂的,可以坐在裡面。

廁所裡面的音姬(會發出水流聲,讓別人聽不出你在噓噓)有時候蠻腦殘的。今天碰見一個,脫褲子的時候開始響,中間停了,穿褲子的時候又開始響。我:…

7. 印尼

骨子裡是超級歧視中國人的。

大多數本地人對中國人都是,一個人報一個價。

東西難吃,人不好,水冷。

在這裡生活都快讓我抑鬱症犯了。

很多本地人會說日語。

也有不少人在學中文。

我非常不喜歡這裡。

既然有孩子對印尼很感興趣,那我補充一些我為什麼這麼不喜歡印尼。

我去過四次印尼,總共呆過三個月。前面幾次都挺好的,越到後面越不喜歡。

1. 打Uber,印尼人能直接騙你說這個碼頭沒船,需要到另外一個更遠的碼頭去(這是謊言,我在那碼頭往返十多次,都是那裡買船票),但是要加價四倍。反正我是直接把他罵到取消訂單。

2. 打摩托,開車前講好價說9k印尼盾,到了之後反水說要90k印尼盾,還說不給錢就要找人來打我。

3. 我朋友碰到的,打摩托,從她包里偷了10k。後來被識破,才不情不願地還回來。

4. 同樣的東西,手工藝品,說中文報價50k,說英文報價10k。

5. 永遠都不會和本地人拿到一樣的價格,衣食住行全部,外國人坐船的價格基本比本地人貴4倍。

6. 換錢,在巴厘島庫塔,匯率也還行,1700-1995:1。差幅很大。也很坑。

第一家寫的1995:1,去了。很好,全部說完了,然後告訴我要收10%手續費。姐姐我長這麼大還沒在換匯亭被收過手續費,果斷換。

第二家寫的1941:1,去了。很好,當面第一句是掏出一個手機,打電話,然後說Boss說不是1941:1,是1900:1,轉身就走,被拉了回來。然後按1941:1算。第二個坑是給我少數了50k印尼盾,發現了。第三個坑是最後的82k死活要說是8k2,我比著計算器一個零一個零數給他。第四個坑是給了我90k,(應該找8k)要求我找他80k。第五個是指著我的100k,說這張是8k,給這張就行了這張就行了。出國這麼久,旅居海外那麼多年,我真的是第一次遇到這麼噁心的事兒。(也許以以前來印尼的時候也遇到了,但是沒有注意就那麼過去了)

提醒各位寶寶換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盡量取錢,不要輕易去Exchange Station換匯,一定要換也要去銀行換。

單身女性最好也別獨自去換匯,很多Exchange Station都在小巷子里,門口會蹲一排本地人。他們蹲那兒是幹嘛的?發散思維想一想。

真的,每次想到這種事就跟噎了一口大米在喉嚨里一樣,太不爽了。

這都是常態。

有的寶寶可能去過印尼,也很喜歡印尼,但我猜想,你是去旅行,而不是去生活。

到目前為止,印尼是我最不喜歡的國家,沒有之一。

8. 韓國

韓國夜店先挖個坑。

這個坑稍微有點深。

其實我並不是十分喜歡韓國,在韓流追星上也是從來不感冒。

大概是因為不喜歡玩兒連連看吧。

說實話,不好開口。

我在韓國呆的時間並不長,真的只能隨便說說。

日韓日韓,那比對著日本和韓國一起說吧。

韓國人並不認為腳臟,很容易看見地鐵上一個化妝爆好的妹子毫不猶豫直接把鞋脫了開始摳腳。

不少韓國人說話時是不注意音量的,所以地鐵普遍比日本鬧騰。

女性全員化妝,而且更偏愛濃妝,口紅更喜歡鮮艷的顏色。這個在大阪超級明顯,因為靠近釜山,基本路上化著濃妝塗著大紅唇/想你色的是泡菜妹子,化著精緻的偽素顏妝的是霓虹妹子。

真的,對學生裝有一種謎一樣的喜愛,對帆布鞋運動鞋也是。

比日本更冷,但素腿戰士一點都不比日本少。

有機會可以去去首爾弘大,一條街,5、6點鐘,全是拿著大音響開始跳舞的未出道舞團。(星探也特別多)

年輕人戴口罩的特別多,除了皮膚/整容的問題,還有偽裝成私服明星的可能。

隱形眼鏡和歐美化妝品也真的是謎一樣的便宜。

另一個方面。連著上面菲律賓說,從大方向來看,韓國人的痴漢率個人認為是高於日本的。

買鞋子的時候就被店員吃過豆腐,這在日本是根本不可想像的。

夜店裡也是。

江南那片的大部分周五周六開,周日都不怎麼開門了。

弘大倒是大部分天天開門的。

去了兩家,都是弘大附近的,一家是非常有名的NB1,一家是Aura。

= =

我看評論區似乎對韓國夜店超級感興趣,那要不我就講詳細點?

第一家NB1。

它的各種淵源不說了,反正我也不追星。

倒是不少國人去韓國旅遊的時候都喜歡去這家。

整體氛圍確實不錯,但是注意,它有兩家店,NB1一家老店只開放一樓舞池舞池較小,街對面NB2一家新店兩層空間大舞池。都是一個老闆,這意味著可以在NB2排隊人爆多的情況下,先去NB1排隊入場,然後把包啊衣服啊存在NB1,然後拿著同一個手環去NB2。去廁所也是同理,NB1廁所沒人NB2廁所爆滿啊朋友,注意分配時間。

然後一般韓國是入場費送一杯酒對吧?NB送兩杯,一張酒券,一張手環上的憑條。這個似乎很多經常去這家夜店的人都不知道,多看看手環哦,說不定有驚喜。

韓國人對年齡和階級似乎有一種別樣的偏執。經常問完名字之後第二句話就是你多大了。

在NB2廁所門口就有小哥哥抓著我問我多大了,我信口開河說30了,他突然就變得異常嚴肅放手再見了。

基本看不到臉的燈光,也是非常青春活力釋放荷爾蒙的地方。

所以舞池裡如果有人想撩你會在你身後直接把手搭你腰上,如果不感興趣直接掰開就行了,一般就會轉移目標了。

所以這裡我就來吐槽下一家店了,Aura。

是的,看上去比NB高端,NB不排隊的時候Aura依舊大排長龍。

但它對遊客不友好啊,廣告語上寫的女性入場免費,但門口大哥直接說入場是這個這個價位(拿出一張單子),然後敲你嘛妹子和我就開了一個台。

然後似乎是因為男多女少的關係,在裡面超容易被吃豆腐。把手掰開之後還會拉著你不放,趁黑摸屁股的人超級多。

如果對NB是推薦的態度,那我對Aura大概就是除草殺蟲的態度,吧。

好像有點太詳細了,將就著看吧。

9. 馬來西亞

這裡有全世界最便宜的香奈兒。

這裡有全世界最便宜的香奈兒。

這裡有全世界最便宜的香奈兒。

好的,這就是全部印象(並不是Orz)。

出國之後有的時候你會認識一些世界語言的翻譯機,嘗試著問一下,可能就是馬來西亞人。

馬來有錢的人大部分都會選擇上華校,華校教授的語言就是,馬來語,英語,中文,粵語,閩南語。至少這五種。

所以在馬來旅遊很親切,真的很親切,因為全是中文,連英文都不用說。

但馬來抱團相對比較嚴重,不是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地抱團,而是一個省,或者一個市地抱團。

在馬來遇到過在KL開民宿的很好的華人,在馬來也遇到過騙術超級高明的華人。

在檳城,泰國大使館對面開著小麵包做複印列印生意的一個華人,賣假票。從馬來檳城到泰國濤島,39度高燒,生生讓我在路上走了30個小時(正常12個小時就夠了)。

所以建議各位,去馬來一定要在正規的旅行社購買一日游車票船票啥的,近兩年馬來西亞出事超級多,比如海上翻船的,快艇相撞把船長絞死的,大部分都是不正規旅行社出來的。

真的,有時候千萬不能圖方便。

然後買了碧X園的老闆,很高興地告訴你們,碧X園在馬來西亞靠近新加坡最偏僻的一個角落裡,加粗加黑【在馬來西亞不在新加坡】加粗加黑。

買了房子也搞不到新加坡綠卡的,也不太可能搞到馬來西亞綠卡的(除非是第二家園計劃,相當於1.5個國籍吧)。

然後還有一個,我是真的建議去馬來旅行的各位不要去看巴瑤族不要去給巴瑤族食物不要拍照片不要宣傳他們。

他們其實就是菲律賓難民。

常說的馬來西亞沙巴海盜也是他們。

隨地亂扔垃圾破壞水下環境的是他們。

圍著遊客的船隻不給東西就不讓人走的也是他們。

讓這麼小的孩子學會「不勞而獲」,伸手就能得到食物,而不需要任何報酬,你覺得他們長大之後會變成什麼樣?

相對前年來說,沙巴洲現在已經有飛車搶劫案件了。

其實你的「海上吉普賽人」照片,只能感動朋友圈的你自己而已。

差不多這樣,看看還想聽啥?

聽說鮑照贊會變多。

小姐姐長這樣。

么么噠。

喜歡的話,就贊一個吧~


東歐。

1.他們真的每天下午去喝咖啡。

而且他們去咖啡館,不是去像國內星巴克一群人那樣拿著電腦去工作,他們是邀請一群朋友去咖啡館聊天的。純娛樂。

2.之前就聽說斯拉夫人兇猛彪悍,但是我沒想到他們真的是從小就給孩子喝vodka..??

3.中國好吃的真多。

4.原來真的有那麼多人都是vegetarian或是vegan。

5.原來朝鮮是全民公敵。

6.被kebab支配的恐懼。

7.歐洲國家彼此又小又離得近不代表出行方便。

從莫斯塔爾到貝爾格萊德200多公里路開11個小時車可以讓人對國內高鐵感激涕零。

看到有人難以置信,我就放圖吧。

這是谷歌到的距離,

這是我坐的巴士。

總時間11小時30分鐘。

8.所有人讀書都很拼,不努力的亞洲人也只會拿倒數。

9.國外高中workload不比國內少,而且理科一點也不弱智。

10.中國的數學完全沒有強到隨便秒殺世界。羅馬尼亞人,韓國人,俄羅斯人,法國人都超級厲害。

11.中國大使館真有用阿。

在貝爾格萊德丟護照後的感想。


1、西瓜是平時吃的國內正常的三倍大

2、胖子太多,尤其是一些黑人女性,屁股是我的三倍,胸差不多比我屁股還大,屁股很翹上面可以坐小孩

3、不要跟不是一個思維階層的中國人多接觸

4、買不到合適的衣服褲子,一般都是袖子長胸不合適,這邊的衣服多是為虎背熊腰的人設計的

5、能說「你好嗎」的當地人很多

6、工廠工人是周薪,發完後一兩天內缺勤人數會較多一些

7、一句英文不會說你也可以活的很好,華人太多了

8、效率特別低,尤其是修網路修水管修修煤氣灶的,不來個四五次的絕對不會修好

9、意識到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是中國

10、對比下中國人太勤奮,社會經濟發展這麼快是有原因的

11、出國就像去新東方,你以為學英語的其實是學廚師的

12、中國的淘寶、快遞、支付寶,外賣、微信太強大,以及現在的各種共享

想到這些先這樣......


換個角度吧。。。。

我是歐洲出生的,最早一次離開歐美環境,確實是去中國大陸,04年,當時十六歲。

當年大概有這樣的一些「體驗」(或認知打碎):

1)以前覺得人民應該告訴政府什麼東西才重要,告訴政府怎麼做。到中國發現;還有政府告訴人民什麼東西最重要,什麼東西才能做。。。學會了這種套路。

2)以前覺得拜錢是一種巨大罪惡,千萬得避免這種表達方式。後來發現;還可以直接把金錢相關的事情通通白白說出來,不用謙虛也不用尷尬。

3)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定義很快就徹底顛翻了。再也沒有誰對誰錯的想法;需要看情況。

4)以前覺得必須考慮受害者和弱者才正確,所以不能隨便忽略別人的立場。到中國發現這些思維方式都是錯的,這樣太「白左」了。必須維護自己人的自私立場才正常,「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因而有學會表達改進之處。

5)當時到中國第二個月,看到中國非常窮的地區。表示傷心絕望,結果也都是一種錯誤?很難過哭出來,卻算是自己心裡承受能力太弱而導致?所以啊這些事情要想開。

6)以前以為軍事和戰爭史都是比較敏感的話題。到中國發現這些屬於民眾公開討論隨意的範圍。打小日本隨便說,不會有人來指責你軍國主義。

7)不討論政事矛盾,問題自然會解決。政治鬥爭和民主鬥爭是極大障礙。從17歲,我很相信這個道理。可是總還有些疑惑。

8)以前認為中國人都是很聰明的,因為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都很聰明。後來發現沒那麼簡單。

9)強調中國的立場都是對的,所以我也應該到處強調英國立場都是對的?這種表達方式才最能被理解。而且不應該說中國哪裡不好,最好也不要說自己的祖國英國哪裡有錯。

10)原來英國環境那麼多對於中國的刻板印象都不怎麼成立的。中國也有很多種優勢;也沒有什麼劣勢。人家什麼也不怕,只怕權威。很容易去支持權威的一切立場正確。這一點影響也挺大的;很多方面都讓我改變了。

11)可忽略別人看法,當作自己已經融入高層。接下來其他人苦難屁都不算。各種害人的現象,也總有辦法洗乾淨,或者故意忘掉。

12)很多人要麼熱切崇拜西方人,覺得西方什麼都好;要麼極端敵視厭惡西方人,覺得什麼都罪大惡極。面對中間正常人,很難有客觀看法和理論。

13)大眾利益高於任何個人利益。集體主義的這種影響,也吸收了不少。

14)明顯偏見有目的(下令)的媒體,跟本地西方多式多樣的媒體比起來,有很大的差異。西方媒體偏見才是話題。自己媒體偏見根本不能討論懷疑。

15)確實覺得之前在英國學的部分東西有問題。需要改觀。

16)忍耐淡定比立即反抗搞事更加重要。所有矛盾事物遲早都會解決的。

17)建議別人怎麼做,也是不行的。要考慮自己利益為主。別人被破壞,政府遲早會解決。之前覺得這種東西需要同情,現在覺得沒這個必要。然後半放棄半接受吧。

18)克制自己為主。剋制才是謙虛王法。考慮別人不算什麼謙,甚至很可能被打。

19)你教我怎樣,我就得怎樣了。因為組織不起來更多人反抗。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媒體,都沒有認真整理解決社會障礙的人,所以很難形成社會運動。這時候,就應該接受放鬆棄讓,讓世界一直循環下去。沒啥問題。不能說完全贊同,但到中國確實有這麼一種壓力。

20)以前覺得強調自國歷史立場是錯誤的,到中國發現所有人都可以這樣看待一切,甚至一點都不敏感介意。

21)英國西方好多細節都是過時的。中國才是更先進更讓人自由開心的方式。西方一套都是大謬世價值觀,沒啥實際價值。應該讓政府來規定什麼東西什麼時候該進步。對於最核心的這一點,我小時候也有很大的收穫。但同時保留了自己的思維。各個信仰既有壞處也有好處。

那時候,我遇到了很多這樣的心裡困惑。很多在中國的大話題,用英國思維去面對,都是小事。很多英國媒體最誇大的話題,用中國思維面對,也都是屁事無所謂。這樣的社會衝突環境會讓每一個孩子性格有點分裂。我就是這樣被中西方文化徹底撕開思維腦洞的孩子。很艱難才根據這些環境成長發展了自己的中立思維。

(那時候在中國,也有很多比較生活化的生活習慣變化,比如開始習慣吃什麼,但這些沒啥討論意義。孩子腦子裡最重要的心裡衝突都是這類認知刷新。到現在還有許多事情沒能徹底搞明白)

(其他最好生活化的矛盾,剛來知乎也寫過了好多篇;更多是抽象意識衝突。)

相關文章: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713301/answer/99987206


更新

恩。有同學說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這個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否是主要因素我還是存疑的。比如前幾天我看視頻網上隨機採訪,在無標註的世界地形圖上,竟然也有中國人無法指出中國的位置。攤手。但是,歐美國家既然是發達國家,教育水平顯然是高於我國。中國欠發達地區對外國了解少可以用教育來解釋,而歐美資訊和教育都比我國發達,這就恐怕體現的是社會整體的態度了。

就日本來說,我可能沒有太精確的描述我的意思。得考慮日韓文化從文明形成來看,就是中華文明的次生文明。如此,日韓文化中就不可避免的有很多中國古典時代元素存在。但我覺得往往我們可能忽視這點,把他們文化中的中國元素誤認為是他們對目前中國本身的興趣。也許日本唐宋時期會對中國有很強烈的喜愛,但現在恐怕不是。以有同學舉例的中國戰國來說,日本歷史上引經據典很多也是春秋戰國。比如日本的岐阜縣,名字就是取自周文王的岐山。所以他們在對日本本國歷史文化學習的同時或多或少肯定會接觸到中國古典文化。

很多日本同學都覺得,中國學生,或多或少都會那麼幾句日語,韓語,看的日劇漫畫可能也不輸於日本人,日本明星,av和非av,也知道那麼幾個。可是日本學生,對中國的了解,或者更確切的說現代中國的了解,可能遠遠落後。

我個人覺得中國人對長城以外(可理解為外國,也可理解為」牆「外)的窺視欲,恐怕比老外對長城以內高很多。當然有的人可能會把這個理解為崇洋媚外,也許對外部世界好奇心可能更合適。

======原始分割線======

不說社會政治這種太大的,說點個人精神生活相關的

1. 對人種和國籍的stereotype,是完全不靠譜。

以前:覺得除了中日韓,俄羅斯,西歐,北美,其它地方的人的生活水平都很差,這些地方的人教育水平不高,有種化外之民的感覺。

現在:出國後發現,其實人都是一樣的,沒什麼區別,再窮的國家也有極聰明的人。至少周圍認識的人,都挺厲害的。

2. 文化障礙無法消除。

以前:覺得從小到大看美劇、電影,聽歐美音樂,看歐美小說,歐美文化也就這樣,沒什麼融入難度。

現在:看出國時間和國內文化已有影響。但凡國內生活到研究生或者本科畢業才出國的,或多或少都存在難以融入歐美文化的問題。別人說的笑話聽不懂,歐洲很多地方的節日風俗也不知道。你小時候吃大白兔,看葫蘆娃,他小時候吃xxx,看xxx,難以有交集。開party,拿杯酒,唧唧喳喳可以幾個小時,目前我還沒遇到喜歡party的中國學生。。。就拿音樂來說,大部分人聽的樂隊(特別是高校學生)都是我從來都沒聽說過的小眾樂隊。喜歡體育運動的還好,要是個傳統中華文化文藝青年,比較難辦。中國民謠?Sounds nice, but too slow…and boring, 更別說社會人情世故的規則,德系直接起來咄咄逼人,法國人打太極推脫也是一等一。覺得國內百姓找政府辦事效率低?老外各部門紙質文件寄郵箱(是的,實體紙質信件),填不完的表格和預約,讓人崩潰。同樣一句話,在中西文化中就不一定一樣,你覺得沒啥,其實在損你;你覺得很傷人的一句話,其實人家也並無惡意。

3. 極少有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感興趣

以前:我對西方文化很喜歡了解,外國人對中國文化也很喜歡了解吧。弘揚中華文化人人有責。

現在:沒幾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對中文感興趣的,遇到的不超過兩個。其中一個是因為練武術,另外一個是1/4中國血統。說了解中國文化的就更少了,就是鄰國日本人大多也是對中國一無所知,勉強也就知道3國而已。相比來說,你知道關原之戰,戊辰戰爭,日本人已經很震驚了。說起來,中國年輕人對歐美日本的了解遠遠大於同齡外國年輕人。大部分人對中國的了解程度,可能還低於普通中國人對阿富汗緬甸寮國的了解程度。更多人是不care,真的不care。care中國的,除了極少中國粉(中文系居多),以及外貿商人,剩下大部分是擔心中國崛起威脅自己生活的人。很多人對中文的理解,和你對古埃及文的理解一樣,這是什麼繪畫,也算文字?stupid。更別說漢語了,基本沒幾個人會覺得漢語好聽。差不多是你對越南語的感覺。真正的偏見歧視是不會表現出來,就像國內對黑人的態度一樣,不會當面表現,但內心是一樣的。

很多留學生說出國之後自覺變得五毛了。其實哪裡是變五毛,只是想家了。就像國內的平民美分哪裡是美分,只是心累了。


講講「中國式過馬路」吧。。。

這算是什麼中國式啊啊啊。。。明明全世界通行么。。。

在英國待了差不多兩個月了,無數次見到所謂的中國式過馬路。這些「中國式過馬路」的人中,有黑的白的也有亞裔,有學生,也有穿著西裝的白領。

但這不算什麼。。。這事兒的高潮是:有一天我晚上回宿舍,一(jiu)不(shi)小(gu)心(yi)中國式過馬路了一把。穿過馬路後,發現身後的兩位警察叔叔也跟著過來了2333


美。

曾在哪裡看到過一段話,轉述的大致內容如下

在中國待久了會覺得,大眼睛雙眼皮,肌膚吹彈可破,櫻桃小口,腰細腿直才是美。

走出去才後知後覺美是豐富的事情。

滿臉雀斑也不失可愛的滑板叛逆少女,眼波流轉 裹著頭巾 笑起來牙齒潔白的中東女孩,皮膚曬的黝黑也從不物理美白的南法姑娘。

後來自己出國留學 有了切身體會後更深以為然。

她們無論五官精緻與否,無論是否名牌加身,都實實在在且生動豐富,笑的自信爽朗,不用太多風塵外物來粉飾自己。

美得讓人舒心。

——————————————

評論有些不大友好

不要一踩一捧啊~中國的姑娘也美 只不過大眾審美有些苛刻及單一了。

以上。


一直呆在西雅圖其實還好,除了晚上槍戰比較多以外,白天還是很和平安穩富裕的,直到我去了紐約——才知道這些真正的大城市,居民素質也是很低,環境衛生也是很差的,跟在中國的時候也沒什麼區別。


嘿嘿,我來說幾個 ~1 國外的基建普遍比中國老舊,上百年的地鐵依然在使用;但殘疾人無障礙設施的普及率,功能齊全而乾淨的洗手間,海灘上的免費自助燒烤架,依然是我們還差很遠的部分;2 白人學生其實成績挺好的,學習也很努力。不過我們學校在當地算是最好的大學之一,所以不能代表整體狀況;另外白人普遍擁有較豐富的社會經歷,上大學前沒工作過的人很少;3 發達國家對於性教育和性健康的投入很大。我在的城市有很多Sexual Clinic,對任何人都免費,設備齊全環境良好,工作人員也是貼心到不行。普通人可以去驗血檢測HIV、性病和肝炎,已經被感染的人可以定期去諮詢和接受治療。受某醫學僧的攛掇,說什麼國外甲肝多,讓我去注射過一次甲肝疫苗。對了,學校每學期開學的orientation week, 有學生組織會發放性教育宣傳手冊和condom,我也是那時候才知道患了肝炎會極大增加HIV感染率等等冷知識。不得不承認這樣的用心良苦確實保護了很多人;4 大部分藥品和保健品都很實在,有它所描述的功效。比如有種檸檬味的流感沖劑,真是太靈了,一包見效啊!有種洗鼻瓶,放一包藥劑加點溫水,左鼻孔進右鼻孔出(第一次知道兩個鼻孔是連通的),邊洗邊吹,衝出一堆不可描述的長期鼻腔聚居者,全方位清洗和殺菌,簡直是上呼吸道感染和鼻炎患者的福音;其他各種各樣的保健品,比如增強新陳代謝緩解疲勞的維生素B,流感期間的維C+鋅複合片,都是挺業界良心的。很多人有吃保健品的習慣,因為放心又有效果;5 咖啡是一種生活方式,早晨上班上學時買一杯take away,下午到咖啡館坐一坐是很多人的習慣。我現在也很享受咖啡文化; 6 在國外遇到的香港人可能是素質最堪憂的華人群體,當然也有不少受到良好教育、待人和善的香港同學;台灣人大部分偏向台獨但總體溫厚,很好相處。兩岸同胞大多保有對彼此的基本尊重,不怎麼談兩岸政治;7 街頭搞宣傳的輪子其實並不受待見; 8 民主選舉,選的不是民主,而是錢和口頭虛構美好藍圖的能力;9 鬼佬亂扔煙頭、闖紅燈的人不少,抽大麻的不少,周六晚上醉鬼也不少;10 印度人普遍有異味,中國人普遍害羞社交偏弱,日本料理、日本生活方式和日本文化很受推崇。每個族群的特徵還是很明顯的,辨識度很高;11 中國人很多,英語口語流利的並不多,能說到native speaker 級別的人的更是寥寥無幾;12 鬼佬很喜歡糖醋裡脊,宮保雞丁,鍋貼和炒麵這幾道中國菜。我特別想推薦他們嘗嘗火爆肥腸和油潑面什麼的;)13 咋們同胞的社會契約意識相對還是偏弱的,考試後開病假條申請補考,出錢代寫論文的人佔有一定比例,華人老闆普遍不喜歡報稅;14 多元文化十分濃厚,不同的人種、語言和生活方式摻雜在一起,十分絢麗;政府對於不同的種族和族群至少在形式上儘力一碗水端平,教堂清真寺佛寺都有,春節期間有遊行和舞龍舞獅,端午節有龍舟賽;各國美食節、文化節經常舉行。對於社會少數派也頗加照顧,比如同性戀大遊行,規模非常驚人。提倡多元文化主義讓社會相對穩定,沒有特定群體因為歧視而變為社會不安定因素。(雖然我自己是多元文化主義的強烈反對者,我認為多元文化主義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因為在經濟蕭條等特殊時期,族群差異使得社會分裂急劇加速,多元文化主義經不起什麼考驗。)15 動物保護和生態保育做得很好,鳥根本不怕人,海鷗還會搶東西吃;毗鄰高樓大廈的海港,海水特別清澈,陽光下有很多水母和海魚游來游去;植被很豐茂,樹木高大,鬱鬱蔥蔥。整個城市處在藍天碧海之中,令人神清氣爽,我在國內從沒見過這麼好的城市環境,連昆明也要差一截;16 白人對規則的執行更執著,釣個魚砍個樹都需要申請;中國人比較懂得變通,善於鑽空子。各有利弊 。但我們作為一個日漸成熟的大國,規則的建立和執行還是很重要的;17 身邊的同學在國外呆久以後,普遍更加愛國,並不是因為國外不好,而是出國後對於自己的國家和其他國家,有了更加客觀的對比和評價。

以上不是被打碎的認知,而是出國以後比較確定的認知@@ PS :悉尼是個很美好的地方,回國後常常想著,大家有空要去玩一圈啊!


這個答案和ID真絕配

這種鬼話能夠吸引到千贊

完全就是「朕就來看看」你們點贊的人有多狗,多見不得人好,多想把所有人都想成是白痴,以至於可以主動把基本邏輯和常識拿去喂狗就為了相信抹黑貶低別人到不堪程度的鬼話

如果是高級黑釣魚搞反諷,我給這個答主的套路真的要衷心鼓掌

出國留學工作這麼多年,學渣學霸有錢的沒錢的不同城市不同背景各種各樣留學生見過這麼多,從沒見過一個因為英文不好所以只用百度不用谷歌的

你以為我要開始說留學生都多麼努力勤奮好學向上是么

我只想說

谷歌也有中文版的好嗎

===============================================

中文搜索的問題

谷歌不但有中文版,還有網頁翻譯

有的學術資料中文版根本就不齊全搜不到,英文不好的,可以先用英文搜,再轉譯,雖然機翻有各種生硬不通順,但大概地看下來基本意思是什麼還是能領會的

更不用說用谷歌不管搜索學術信息生活信息還是什麼信息也好,過濾廣告和虛假信息都給力多了,不用擔心會把一個造假造謠的信息放在第一位,還標著大大的推薦推給你

也不用擔心搜完感冒了吃什麼葯最有效不到半小時就接到熱心藥房打來的電話

谷歌地圖更是留學生搬家旅遊生活必備好助手

維基更不用說了,同一詞條本來就有多種語言,英文和中文隨時來回切換,英文看不懂的地方切成中文,中文沒有那麼詳細的地方切回英文看詳細解釋

而且維基更加嚴謹,如果編輯的內容是有疑問被人舉報質疑的,它會有提示和警告

不代表100%準確,但是可信度較高,作為一個公眾編輯的百科平台,對信息的把關做得還是比較不錯的

===============================================

留學生也是人,是人就有聰明有笨,有努力的有不努力的,有美有丑,有貧有富,有好有壞

至於努力與否和美醜貧富好壞的比例,每個人自己心裡有桿秤

這個問題底下有不少人說還是正常人多,努力學習好好生活的多

但我們也可以看到至少也有另外一千人認為留學生個個都是智障

so be it

believe what you want to believe

但我只想說,這種認為出國了的人還用自己的母語幫助自己生活學習就是恥辱的極端想法是從哪來的

掌握英文不等於你要拋棄中文

我們經常說多一門語言多一扇窗,多一種對世界的理解,但我看到有一些人的想法好像學好英文是為了棄絕中文,打開外語的窗戶,是為了把自己母語的大門關閉,一定要棄絕土鱉的母語,棄絕得越狠越高級

然而一個人對其他語言的掌握程度,永遠不會超過自己的母語

任何一門語言,你也永遠不可能到達無所不知的程度

即使留學生里最頂尖最傑出最勤奮最努力的孩子,也有需要查字典的時候

跟牛不牛努不努力沒關係,就四個字,學無止境

用母語輔助自己,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文史類學生一周reading list要看十來本書,搜索中文版快速瀏覽加快閱讀速度,可恥?

數學等基礎學科,理論性太強的新概念新知識一時接受不來,看中文資料幫自己理解,可恥?

需要經常做實驗的理工學科,口語和書面表達的機會較少,做題和實驗大部分寫算式和數字,如果自身性格又比較內向,語言方面就更鍛煉不多,進步自然就不大,可恥?

你就算再努力,也不可能從一分鐘看80單詞的速度瞬間提升到一分鐘200,那在提升到那個速度之前怎麼辦?看不完的資料就不看了?論文不寫了?

新知識本身有自己專業上的難度,術語和專業表述的英文又不太認識,更加讓人不好理解,可能用母語閱讀就能幫助理解,就非要不用字典?不用中文?

非要堅守住某種謎之優越感,堅決不用自己的母語幫助自己,才算是有身份?這是什麼身份?這根本就是自己對自己的否定

出國來,即使基礎好,肯努力,在語言上多少都還是會遇到一些挑戰,也會遇到一些要用中文進行輔助的情況,很正常

也有基礎不好的人出國了,還不肯努力,不肯提升的

這隻能說是個人的選擇,人的青春和時間就這麼幾年,是努力還是混日子,各人心裡有數就行了

但是選擇了放縱混日子,不代表他們智力有障礙,連谷歌都不會用

相信這種話的人,倒是可能智力有障礙,或者心態已經完全不正常

設身處地,如果我是一個敵視留學生,瞧不起留學生的人,我會願意把更多心思放在提高自己上,讓別人看到我各方面都比留學生強,和留學生里最強的人競爭也不落下風,證明我的敵視不是無能的嫉妒,而是我就看不上你,堂堂正正地用實力鄙視你

而不是,編智障段子自己哄自己,搞精神勝利法

這種搞法只能暴露出自己的虛弱,懦弱,暴露出一種只敢暗箭傷人的羨慕嫉妒恨

==================================================

至於這個問題本身,我覺得部分是個偽命題

隨著人的成長成熟,經歷不同的人生階段,遇到不同的人和事,既有認知本來就在一個不斷打碎不斷重建的過程中;打碎重建的頻率和程度,更多取決於這個人心態的開放程度,自省自查,願意自我改變的程度,固有偏見的程度

出不出國只是眾多因素的其中一個而已

難道不出國,就會一輩子不發生任何認知改變嗎

尤其現在網路發達,很少有什麼信息和知識是必須得肉身出國才能知道的

光是知乎上就有多少海外人士,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雖然信息繁雜良莠不齊,但靠譜的答案和分享用心尋找和分辨還是有不少的,有心人足不出戶可知天下事,固步自封的人走到天涯海角一樣是宅起來打那幾個遊戲追那幾個劇,不會接觸吸收任何新東西

有些人談到的出國才被打破的認知,我感覺只是在成長改變,接受大量新信息的階段,人剛好在國外而已。有一些現象可能確實只有在國外才能觀察到,但是這些觀察就和不同緯度不同地區氣候不同一樣,雖然有親身體會之後會有特別的感受,但感覺還用不著說撼動「既有認知」這麼大的詞

這麼多年以來,我唯一一個覺得算是打破認知的點就是,人和人的差別,大於文化的差別


  1. 出國前知道美國辦事效率低,到了美國後發現是因為他們上班時間短,節假日多而且周末都不上班。我到美國的第一天碰巧趕上州假日,除了一家奶茶店,一家麥當勞和24小時的超市還在營業,能關門的全都關門了。除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從沒見過這麼空曠安靜的城市。
  2. 去銀行存款,下了課一路狂奔還是沒趕上4點關門。用ATM機存款,這個機器還不是立即能存上,只是把你的錢收進去。等到第二天下午有個小哥給我打電話問我你是要存XXX元到賬戶里嗎?核實之後又等了一會兒,這個錢才存上。那我要你ATM機有什麼用?
  3. 美國好像沒有補課這一說。有時候老師有事或者要去開會,這周課就直接給放假了。我有一學期課,因為碰上了兩個假日耽誤了不少課程進度,老師想找時間補上,學生特別不理解:就不能直接放假嗎?
  4. 學生的權利還是很大的。如果某個教授的課上的很差,總遲到早退,或者工作上有問題,學生可以投訴到學校和系裡,後果還是很嚴重的。具體不說了。
  5. 不嫌寂寞的話,其實生活的也還算方便和愉快。
  6. 雖然美國國內快遞稍微慢了點,但是從日本,韓國和歐洲買東西挺方便的。基本幾天就收到了。我經常從日本樂天買文具,加上運費和國內TB的價格差不多。
  7. 東西沒有我想像的那麼難吃,有很多很好吃的東西。
  8. 美國的本科生的確有一些是隨便混日子的,研究生博士生也有。但也有一學期能修六門課還能兼顧學一門外語的學霸,更有學業和課餘活動兩手抓的超級學神。
  9. 很多人不是申請不到更好更牛逼的大學,純粹是因為去外州讀書的話,學費非常貴家裡負擔不起,也未必有獎學金。本地公立大學要便宜很多。
  10. 留學的時候覺得苦的要命,吃的將就作息混亂,日夜顛倒的看書寫論文。但是畢業之後發現再難每天都過得那麼充實而有意義了。所以可能某天會腦一熱就再申請一堆學校,繼續讀書吧。

黑人就像巧克力一樣分很多顏色,度數越高顏色越深,顏色越深越在黑人群體內部鄙視鏈的末端.以我了解的大部分黑人也是以白為美的.

先來一組黑美人.後面是小朋友以及原始人的照片.

是的 黑人也可以有美女的, 如果你在百度搜索衣索比亞 提示詞條里主要是美女和世界小姐.而且埃塞的大部分民族尤其是阿姆哈拉人膚色其實偏向棕色,而且他們自己也並不認為自己是黑人.不過的確他們有過和突厥等民族的混血.

非洲的小盆友也很可愛

以下是一些原始民族,基本還保留著原始社會的生活習慣,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才被德國探險家發現.據說至今為止在中東非的這片原始草原中仍然有大批的原始部落未被發現.


以為國外醫療又貴又爛。

在國內看了不少國外就醫難,看病貴的文章,以為國外的醫療水深火熱,看病天價。

結果剛來美國不久,我就中招了。一不小心吃壞了肚子,肚子疼得受不了。又不敢去看病,怕看個病把我賣了也賠不起,真不敢。

美國看了次病,北京一套房都沒了 https://m.sohu.com/a/136007821_170104/?pvid=000115_3w_a

只能蓋著被子在床上躺著,期待忍忍就過去了。後來實在受不了,微信老媽去藥店買什麼葯好。威武霸氣的母親大人得知我不舒服,一聲令下叫我趕緊去醫院,這個時候別管錢的事兒。

於是我就去附近的醫院看了次急診,做了尿檢,血檢,開了點葯。

回去的路上還是憂心忡忡的,擔心收到天價賬單。

過了幾個禮拜,我收到賬單了,扣除留學生保險以後,我驚喜地發現,自己只要付100美金!

想想自己在上海看病,驗個血驗個尿配點葯也得好幾百了,突然就鬆了口氣。

後來我和幾個美國的同學聊天,他們告訴我,美國醫院就是這樣:

患者有保險,那最後賬單上價格胡亂寫都無所謂,因為那都不是真實的價格。反正患者只需要知道自費部分是多少就行,類似疾病的花費都大同小異;而賬單上總價格往高里寫會顯得保險公司很慷慨。

基本上所有美國人都會買醫療保險,我們學校的留學生醫保也是強制購買的。

唯一的區別是醫保有貴和便宜之分,貴的醫保涵蓋更多大病而且保險公司cover得更多。我聽一同學講他親戚得了癌症,治療花費二三十萬美金,最後實際上自己支付的部分只要幾千美金。

瞬間覺得美國醫療沒那麼糟糕了。

ps. 我後來去私人診所補了一次牙,也只要50美金。

————

註:這個答案並沒有比較中國和美國醫療孰優孰劣的意圖。


英國人的主食不是牛排,而是土豆


謝邀。

總的來說沒什麼大的認知轉變,因為我出國之前對美國也沒什麼崇拜情節,來了就客觀地觀察美國,觀察這個國家的風土人情,經濟政治,哦當然還有學術。不過我記得我剛來美國的時候特別喜歡在youtube上看一些國內看不了的視頻,主要也是出於對國內網路政策的反彈報復心態吧;不過看了幾天以後覺得也就那麼回事,P大的事也能被他們炒出花來。現在主要關注文昭的頻道;他的觀點自然也不能說毫無問題,但畢竟是個能好好說話、理性分析的人,有些信息、觀點、思路還是值得一看的;往大了說,這也是對critical thinking的一種訓練吧~

至於說美國的那些「不合規矩」的事情呢,我倒是突然想到了一件:大概是今年暑假的時候吧,我原來住的那間公寓房要轉租,然後我在facebook的租房群發轉租信息;有個從別的州過來交換的學生想要租我的房子,我就提醒他說,你如果要租的話,盡量少走正門,盡量少與管理員對話暴露你的身份,因為我的lease實際是不允許轉租的(那棟公寓是地產公司管理的公寓,並不是私人房東);結果他回了一句:「You know what? I"m doing the same thing for my apartment」——他到這邊來交換,他那邊的房子自然也要轉租——lease一簽都是一整年的嘛,結果他也是和我一樣偷偷轉租~於是我倆對著屏幕相視一笑。最後因為一些別的事情沒有租給他,租給了兩個中國人。

講這個故事呢,是想說美國人也會做一些「違反契約」的事情——lease就是一種契約,管理方如果發現你私底下轉租的話,他是有權趕走租客乃至向你要求賠償的;他如果態度強硬的話甚至可能終止lease,然後要求你付清餘下的所有房租,畢竟lease上說了違反lease的一方要承擔責任——當然他如果真這麼做了我肯定要跟他打官司。。不過呢,人這種動物嘛,總是會為了一點小利益做一些規則邊緣的事情。在不允許轉租的公寓私底下偷偷轉租這種事情在中國租房群里其實挺常見的,看來美國人也不例外嘛~


樓主讀書在西班牙,是一個發達國家中的屌絲國家,但這幾件事已經很讓我震撼了:

1.西班牙街頭、酒吧里能看到很多殘疾人。起初我以為他們國家殘疾人很多,後來才發現不是,我們的殘疾人也很多,只不過他們不出門。

西班牙人從不會可以照顧弱者,因為他們知道,你的可以照顧,其實時時刻刻都在說明一件事,就是他們很弱。他們在幫助人之前會問一句:「你需要幫助么?」直接一群紅領巾把老太太扶過馬路的事兒是不會發生的。

2.小城市薩拉曼卡,大雨下了三天,地上不見積水。

3.一個鬍子拉碴面目粗獷張口Fxxk閉口Joder的西班牙年青朋克,吃飯一點聲音都沒有,包括喝湯。

就這些吧,不知道你們愛不愛看,50贊更新,么么噠~

————分割————

11.29更新

我屮艸芔茻,真五十贊了,我說到做到。

幾位高贊答主都說了國內目前的拜金主義問題。

其實發達國家在發展中階段也經歷過這些問題。只不過他們現在經濟文化高度發達,所以拜金主義不佔主流。這跟民族劣根性和缺失宗教信仰無關(個人見解)。

接下來說幾個問題

1.消費觀:

筆者見過一個男人,做酒保,拼死拼活幹了五年,拼出一輛Maseratti,然後開始了好吃懶做的生活。這在中國人身上是不敢想像的。

可能我們漢人這種農耕民族天然對收成的不確定性,更喜歡攢錢吧。

2.啃老

西班牙人出名的愛啃老,他們平均離開家庭獨自生活的年紀在30歲左右,平均結婚年齡是35歲,至於生育年齡,更晚。他們的生活在我們看來更『放蕩』,更『不負責任』,但也更自由吧,我想。

3.房價

西班牙人買房壓力比中國相對較輕,但也不是普通阿貓阿狗買得起房的。

有房,基本可以斷定你屬於中產了,哪怕你的房在小城市。

一個西班牙母親對說我說的一句話我印象很深:

有能力,房價再高也有你一套;沒能力,房價再低也不是你買得起的。

筆者現在奉為鎬鎳。

今天上班比較忙,明天給大家分享下我在我朋友家過原汁原味的西班牙聖誕節的感受;

還有走西班牙朝聖之路——聖地亞哥之路的一些感受~

————

11.30繼續更新

過二百贊了,感謝大家的捧場,繼續更新。

先認個錯,奉為圭臬我寫成了奉為鎬鎳,這個成語我用錯了二十年,不好意思,獻醜了。

醫療:

評論里有人提到了醫療免費,其實在歐洲,免費醫療也大受詬病。

西班牙朋友跟我講,最好把免費醫療,改成低收費醫療,總要收個5歐10歐的,不然每天醫院裡各種老頭老太太,有事兒沒事兒都往這兒跑一下。真有病的人,等號都能等的人想死。

在歐洲,真正生了急病,都是去私立醫院看的。

你們或許都知道,在歐美,醫生是高薪職業,這裡的醫生,說的都是私立醫院的醫生。

教育:

說完醫療再來說說教育,歐洲的教育市場化程度較高,中國的教育市場化程度較低。

但我覺得,中國這樣的教育更適合我們的國情。

市場化有個好處,好老師賺錢多,差老師賺錢少。這樣看似能激發老師的勞動積極性。

但也造成了一個缺點,好老師被好學校收羅,差老師只能淪落到公立學校。好老師的高薪從哪裡來?學生的學費。

屆時:

富人家孩子上牛逼私立,進常青藤;

中產孩子上私立,進普通學校;

窮人家的孩子上公立,進社區大學。

你們信不信,中國的教育私有化要是完全放開,一年一百萬學費的學校分分鐘來個100家。

公平這倆字,真的很難做到。

你們還有什麼想要知道的可以留言我。我寫的不那麼好,你可以批評,但是請勿謾罵,因為我畢竟不靠這個吃飯,你們也沒有給我錢。免費寫東西分享,還要挨罵,沒有這樣的道理。

再加一條,關於吃飯發不發聲的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跟公共場所抽煙一樣。你可能不反感,但不排除有人反感。

我有沒有反感吃飯吧唧嘴的權利?如果有,你應不應該尊重?我不知道,你們說吧。

————

12.1更新

碰到吃飯吧唧嘴的人,我從來不會指責。就像碰到隨地吐痰的人一樣。我沒必要代替你爹教你禮貌。

我理解有些人因為從沒受到指責而覺得這並不是什麼不好的事。這事兒怪他們爹媽,不怪他們。

請你們盡量吧唧,吧唧出新境界,你周圍的人會因為你那炫目的節奏高看你一眼的。


日本原來是一個人情味淡薄的國家,更不是什麼「天堂模式」。我沒有說這到底好不好,只是我從前認為日本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國家,以為島國里裝著數以億計追求「小確幸」的人——就像《櫻桃小丸子》一家那樣。

不是這樣的。他們活的很疲憊,如果一次釋放大量負面情緒卻會被認為是不正常,與朋友傾訴苦水是一件罕見的事情,晚上酒館裡有很多獨自喝酒的人。

如果說中國人的假面是對習慣對身邊人近乎諂媚的讚美,那日本人的假面就是喜歡裝作自己的生活自由快樂。接觸一些服務業人員(服務員、售貨員、導遊)就會發現,她們總是笑眯眯的,彬彬有禮的,熱心助人的,但工作之外,她們並不一定願意與你交流些什麼,更遑論成為朋友。

日本的階層固化比中國更加嚴重,貴族學校與普通學校的差別巨大,競爭壓力就像是懸在每個人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自由散漫只是表象,元氣充沛浪來浪去並不是多數高校生的生活。說個驚悚的:你無法預料到什麼時候偶爾見面的人突然就平靜的死了。

未完待續,就這樣吧。


推薦閱讀:

畢業已經工作1年半,日語0基礎,是否建議繼續去日本留學深造么?
武漢留學中介哪個好?
回國後,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如何評價《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和《China Uncensored》這類節目?
大學去別的國家交換一學期,對方學校的好壞重要嗎?還是經驗重要?

TAG:留學 | 留學生 | 留學生活 | 三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