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哪些低調的卻也曾經很有歷史的地方?

如【琅琊】【紹興】【壽春】【鄴城】【許昌】這種做過一段時間一個政權首都的城市,並且這個城市在當時是數得著的大城市


高句麗丸都城

在今天的吉林省集安市北面的山上。是高句麗早期的都城,曾經一次被曹魏毌丘儉攻陷、一次被前燕慕容皝攻陷。北魏時期,高句麗開始轉移戰略重心,攻略半島,遷都平壤。

在高句麗遷都平壤之前,丸都城和附近的國內城一直是高句麗的政治軍事中心。城堡依山建造,易守難攻,高句麗據此頻頻襲擾遼東、樂浪,南下與百濟新羅爭雄。

唐滅高句麗以後,由於戰亂,這裡逐漸衰敗。後來成為渤海國的地盤,遼滅渤海之後,城池淪為廢墟,成為女真人的狩獵地。

吐谷渾伏俟城

吐谷渾汗國是由鮮卑慕容部的旁支西遷建立的。在十六國南北朝時期逐漸強大起來。

北周隋唐三朝屢次討伐,吐谷渾屢敗屢起。

伏俟城遺址位於青海湖西岸不遠的布哈河南岸。

吐谷渾強盛時曾經還佔據西域的東部的鄯善、且末,開通了一條從西域到青海的商路,伏俟城曾經繁榮一時,附近出土過不少波斯錢幣。隋煬帝曾經攻佔此地,設西海郡,治所就在伏俟城,隋末大亂,吐谷渾重新奪回此地復國。

吐谷渾最後在唐朝和吐蕃的爭霸中,徹底滅亡。

伏俟城在吐谷渾滅亡以後記載缺乏,可能最後吐蕃衰落解體時,在論恐熱和尚婢婢的戰亂中商路斷絕,城池也徹底被摧毀、廢棄。

遼中京大定府

遼中京大定府位於今天的內蒙古赤峰寧城縣附近。

遼其實是契丹和奚兩個部落聯盟的結合體,從遼太祖時期就「撫其帳部,擬於國族」,「附姓述律氏(蕭氏)」。遼聖宗時期在奚人居住地的中心位置建造了這座城池,城郭宮室仿照中原體制興建,再將一些漢人遷入城池。此時正值遼全盛時,中京城池的規模比上京要大。

由於遼上京位置偏遠,遼帝經常在中京接見宋朝使節、奚人各部酋長。中京也是溝通燕雲十六州和上京的咽喉要道。

遼亡後,金為北京大定府,元為大寧路,明朝設大寧衛,永樂年間廢棄,逐漸成為廢墟,只有殘留的兩座佛塔,經久不倒,訴說著當年的輝煌。

元上都

元上都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

當地歷來水草豐美,鳥獸眾多,遼金歷代帝王經常在此狩獵。金設桓州與西北路招討司,金世宗將這裡的草原命名為金蓮川。

蒙哥汗命忽必烈駐紮於此地,忽必烈在金桓州以東的草原上建立宮室,開設幕府,招攬賢才,成就一代帝業。繼位後,稱為開平府,後來升格為上都。

上都在元朝時和大都一起都是重要的政治軍事中心,繁榮一時,是元朝皇帝的夏都,大都夏天炎熱,宮廷就移駕上都避暑。上都城見證了元朝歷史上的南坡之變、兩都之戰。

在元末農民起義中,上都城被出塞的紅巾軍攻陷,宮闕城郭焚毀一空。

明初在此地設開平衛,宣德年間廢棄。今天只有一些殘垣斷壁。

明廣寧衛

廣寧衛城位於今天的遼寧省北鎮市境內。

當年遼太祖死後,次子遼太宗耶律德光繼位,長子耶律倍眼看遭到猜忌,投奔後唐,改名李贊華,後來死於後唐的內亂之中。

遼太宗入中原,滅後晉,收得耶律倍遺骸,歸葬在他生前鍾愛的醫巫閭山之下。耶律倍長子耶律阮(遼世宗)在遼太宗死後繼位,追謚耶律倍為「讓國皇帝」,建造顯陵,並置顯州以護陵。

金滅遼以後,以此地位置重要,升為廣寧府,元朝為廣寧府路,明設廣寧衛,遼東總兵駐於此地。嘉靖年間,名義上的蒙古大汗將部落遷徙到了廣寧塞外,更是成為明朝東北邊防的重鎮。

明末,後金崛起。天啟年間,清太祖努爾哈赤攻打廣寧,熊廷弼與王化貞將帥不和,導致慘敗,廣寧被努爾哈赤攻陷,隨後城池被焚毀。

毀得很徹底,再加封禁關外兩百年,木有圖……

圖侵刪


河南省鶴壁市,封神榜的商朝首都朝歌,周朝諸侯國衛國首都,荊軻故鄉

前幾年在鶴壁的新區發現了商朝皇宮鹿台遺址,鹿台是封神榜里紂王自焚之處,鶴壁在這兒修建了一個鹿台文化公園,還建了一座巨大的鹿台樣式的博物館


我是題主,我根據維基百科中國首都的條目,把所有曾經做過全國名義上首都的地方(紅色)和只做過割據政權首都的地方(藍色)都在圖上標出來了,當然我也列了表,但名單就不放了。

我不是故意要自問自答,而是提出問題之後就勾起了我研究的慾望。下面是也包括近代割據政權的情況。

古都群的話,河南即中原當推第一,西安-寶雞當推第二,河北當推第三,河東當推第四,剩下的就比較一目了然了。

資料來源是維基百科,具體見下圖:


河南古都遍地,從市級層面講:

除了人們熟知的洛陽,開封外還有

安陽——故稱「鄴城」「殷墟」

鄭州——商都「毫」

許昌——漢,魏故都

濮陽——五帝里帝嚳,顓頊都城

南陽——諸葛亮,張仲景,漢光武帝,,

商丘——商朝都城,北宋南京,孔子老家!

,,,,

從縣級層面講:

新鄭——黃帝出生建都之地,鄭國,韓國都城。

淇縣——商朝國都「朝歌」

淮陽——伏羲建都之地

鹿邑——老子故里,唐朝皇帝家廟

,,,,,,幾乎每個縣都至少能找到自己作為某個諸侯國國都的歷史!

另外還有:

函谷關——河南靈寶

虎牢關,汜水關,,,,,

就說我的家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葉縣」吧。

我們縣的縣誌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了,這個恐怕全國也不多了。

為什麼我們縣叫「葉縣」,那是因為我們縣是「葉」姓發源地,所以但凡姓葉的都可以說是家鄉人了!

兩千年前的西周時期,我們縣是周武王弟弟應叔的封地,且是都城所在地,按今天某些地方的標準我們縣也可以說是「古都」了!

然後歷史推進到春秋戰國時期,我們縣是楚國領土,屬於「葉公」封地,這個葉公就是「葉公好龍」的葉公,也是葉姓的始祖!(順便說一下,葉公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愛國者但因不接受孔子的遊說就被孔子的弟子編了個「葉公好龍」來嘲諷葉公)

然後說說孔子三次光臨我們縣,有一次孔子在我們縣,子由尋找孔子,於是問一個老丈「見過夫子嗎?」,這位老丈說「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孔子知道後就讓子由去向這位老丈學習,於是子由留在那裡向老丈學習,於是那個地方就叫「留由」了,今天依然如此!

還有一次,孔子從我們縣往南遊學,那個時候我們縣有一個大沼澤,於是孔子就在那裡尋找渡口,然後看到一個人就問哪裡可以渡河,那個人看見孔子大笑而去,這個人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士「接輿」

然後歷史來到西漢末年,王莽篡位,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在我們縣指揮了一場歷史上有名以少勝多之戰,以萬人軍隊大破號稱百萬雄師的王莽軍隊,這場戰爭叫「昆陽之戰」,昆陽是那個時候我們縣的名稱,今天留「昆陽鎮」,且在當地流傳了大量劉秀傳說,比如有一個說王莽軍隊追擊劉秀,追到一個村時已經晚上了,劉秀軍駐紮村西,王莽軍駐紮村東,王莽軍決定天明雞叫時追擊劉秀,但是奇怪的事發生了,第二天早上村西的雞比村東的早一個時辰打鳴,於是劉秀就跑了,據說今天還是這樣。還有很多其他的神奇事件,於是古往今來那麼多皇帝,我們這裡只有一個皇帝的廟「劉秀廟」!

歷史繼續往前推到唐朝,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李白的《將進酒》,這裡面提到兩個人「岑夫子,丹秋生」,去年在我們縣發現了一塊石碑記載了這兩個人在我們這裡隱居的歷史,加上國內專家其他方面的論證,最後得出結論,李白的《將進酒》是在我們縣寫的!

這是我們縣,我們隔壁的魯山縣(不知道那首魯山山行是不是在那寫的)。這個縣是「張」姓發源地,出過幾個名人「墨子,張良,,,,」

我們市另外一個縣「寶豐縣」,歷史上最著名的「汝瓷」就是在這個縣生產的,(家有千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他們縣有一個活動叫「馬街書會」,從元朝至今舉辦了幾百年!

這就是河南,任何一個縣都有說不完的歷史!



1、潁川郡:秦王嬴政17年(公元前230年)置。以潁水得名,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這裡是兩漢時期人口稠密,人才輩出的文化、學術中心,《後漢書》寫道「潁川郡,秦置。洛陽東南五百里。十七城:陽翟、襄、襄城、昆陽、定陵、舞陽、郾、臨穎、潁陽、潁陰、許、新汲、鄢陵、長社、陽城、父城、輪氏」。自東漢到魏晉,中州(指潁川、汝南、南陽三郡)既是學術中心,也是政治中心。潁川荀氏家族、鍾氏家族、陳氏家族則是潁川大族的代表。

2、新絳:古稱絳州,為山西省運城市下轄縣。這裡春秋時期是晉國都城所在的北方重鎮,戰國為魏國地,西魏北周時期雙方爭奪的前線。主要歷史遺存有:四大名帖之一「絳帖」,以「懸塑」出名的唐代「福勝寺」,以古代農業為題材的明代《秸益廟壁畫》,創建於元明的「絳州三樓」,金代天德三年鑄造的萬斤巨鍾,館藏文物「戰國玉壁」、「金代鈔版」等。

3、代縣:戰國時期為趙國北方邊陲重鎮,有李牧等名將鎮守,秦漢以降都是與北方游牧民族用兵的前線。以李克用、楊家將故事蜚聲史冊,有古長城、文廟遺迹。

4、隨州:這個不用說曾侯乙墓驚天下,接著出土發現的文峰塔墓地等也是揭開了曾隨之謎。以炎帝故里、編鐘文化而馳名。

5、浚縣:屬河南省鶴壁市,歷來是黃河之北的戰略要地。春秋戰國時期先後隸屬衛國、魏國。名勝古迹眾多,浚縣古城內的大運河浚縣段、黎陽倉遺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浚縣大佛是"全國最早、北方最大"的大型摩崖造像。

6、鄒城:相比於曲阜知名度是要低一些,但是卻是亞聖孟子的故里。春秋戰國時期為鄒國國都,同魯國並稱為「鄒魯聖地」,為文化興盛之地。秦朝始置鄒縣,三國時期屬魏國,明、清先後隸屬於濟寧府、兗州府。多石刻遺迹和新石器時代遺址。

7、九江:曾經是人文薈萃,交通樞紐的要地,白居易也曾在這裡留下足跡,古稱江州。

8、安慶:清末曾國藩等人創辦新政搞洋務最早就是在這裡開始的,清代安慶的繁華文化也是數一數二。

9、瀘州:長江上游的交通商貿重鎮,宋元明清時期的文化名城,以釀酒、造紙、造船而聞名。

10、韓城:太史公司馬遷的故里,多文物古迹。

11、眉山:蘇氏三傑的故里

12、衢州 13、臨海 14、柳州 15、建水 16、溧陽

17、高句麗故都


多圖預警,流量黨慎入喔。

1.江西,婺源。

最近很火的歡樂頌裡面,小包總還有關關去的地方~婺源,應該還是有不少人聽說過的。不過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她在江西。。畢竟江西真的是。。太不出名了。。。_(:з」∠)_

先上圖

2.江西,星子(很美的名字吧)

大名鼎鼎的廬山就坐落在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

但除了廬山,西海真的也很美。

還有廬山上世界上最高的阿彌陀佛銅像東林大佛

這個寺廟真的超大。。

3.江西,吉安,白鷺洲中學

將將將將,壓軸的必須是是我大鳥中——

白鷺洲中學創建於1241年,自古以來就是江西甚至江南的重要學府,前身為白鷺洲書院,後雖幾經易名,時代變遷,但此地依然為辦學砥柱、弦誦不絕,為我國在原址上連續辦學歷史最長的中學,至今已近800年,是中國連續!!!辦學史最長的學校之一。

(就連抗日的時候也沒有中斷喲)

為什麼叫作 白鷺洲 呢,因為我們學校坐落在一座島上,這一片水域常見到白鷺(可惜現在已經很少了)

最驕傲的校友是文天祥

八百多年歷史的白鷺洲書院

裡面的風月樓

中山院

雪景很美吧?聯想到了什麼嗎?我覺得很像步步驚心裡的場景。

還有我大鳥中除了巨快無比的WIFI信號之外最最大的特色——

漲水!!

你能想像嗎,籃球場就在這下面。。。

老師學生一起劃著船出去。。。嗯,還有救生圈。。酷

看到這裡可能有的在上學的孩子會很羨慕,但這只是爽一時。。。

淤泥真的好難清,嚴重的時候全校得一起清理至少一周。。淤泥厚的地方快一米。。打開抽屜裡面還有兩條魚。。。還是乾的。。。

白色衣服的是校長大人。。。?(ˉ?ˉ?)

很感謝你一直看到了最後,如果你對江西有了那麼一丟丟的興趣,我真的會覺得很高興,那麼你或許可以再試著看看這個視頻——

http://m.bilibili.com/video/av9027416.html

【航拍中國】超清無印【第5 五集 江西】紀錄片Aerial China第一季

實際上在這三個答案中,令我最為遺憾的,就是我的母校白鷺洲。現在由於翻新,遷址等等原因,已經見不到最初的模樣了。尤其是歷經八百多在載的白鷺洲書院,完全變了樣子。而那時候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都沒有留下什麼照片,現在還都是從網上找來的圖片。每次想到這,都很傷感。真的好想回到那個時候啊……

西海和廬山大佛的圖片來源http://bbs.dj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611page=1

白鷺洲的大部分圖片來源

https://m.ctrip.com/html5/you/travels/jian876/2269771.html

其餘圖片也均找自網路,侵刪

知乎首個長答,如有不足之處,還望各位知友不吝賜教,多謝。

身為江西人,我很愛我的家鄉。她雖然不出名,不富裕,但她確是我生長的土地,有著新鮮的空氣,友善的人民,歡迎來江西(? ???ω??? ?)

看在我快期末考還這麼拚命寫了兩個小時的份上,少俠,留個讚唄(??ω?)?


河北正定(即真定)、大名(熟悉北宋都知道)、邯鄲(不多說)、臨漳(鄴城,曹操和高洋高歡父子)

安徽鳳陽(不多說)、壽縣(就是題主所說的壽春)、亳州(「亳」字很能說明問題)、黃(hui)山(zhou)市、宣城(宣州謝朓樓)

江蘇淮安(古淮陰、楚州都在這)、泰州

遼寧遼陽(遼東原來的中心城市)、新賓(努爾哈赤)

黑龍江寧安(渤海國)、齊齊哈爾(舊省會)

福建建甌(建州)、長汀(汀州)

甘肅天水(不多說)、張掖(河西四郡之一,甘州,從元到明也是甘肅政治中心)

海南儋州(熟悉蘇軾生平都知道)

江西贛州(客家名城)、上饒(信州)

湖南沅陵(武陵、黔中郡)、衡陽

湖北荊州、襄陽(都不用多說)

陝西漢中(西漢)

四川閬中(巴國和張飛)、瀘州(老窖)

河南南陽(東漢)

山東青州、兗州(從名字可以看出來)

新疆伊寧(伊犁)


揚州。

現在GDP也就全省第八,存在感一直不強。

但在歷史上揚州是非常顯赫的,京杭大運河最繁華的時候,揚州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一堆關鍵詞: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

煙花三月下揚州

揚州瘦馬

揚一益二

揚州炒飯

南唐東都

揚州十日

揚州八怪

廣陵散

還有那些出生在揚州,或久居揚州的人物:

韋小寶(霧)

史可法

白居易

歐陽修

杜牧

陳琳

蘇軾

馬可波羅

張若虛

鄭板橋

董仲舒

吳三桂

朱自清

汪曾祺

J......

強,無敵!

(我知道你們等我說啥#滑稽)


長沙。

————以下來自百度和部分看到的文章——

「長沙」之名始於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長沙城邑已具雛形,成為楚南重鎮。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後,置長沙郡,長沙為郡治所在地。公元前202年,西漢設立長沙國,長沙成為諸侯國首府。爾後,歷代封建王朝均以長沙作為郡、國、州、府、路、廳治所。公元1664年以來,長沙一直為湖南省會,1933年始設長沙市至今。

大家熟悉的長沙大概是:芒果台、太祖的《沁園春 長沙》、臭豆腐、嶽麓書院。

但是只有一小部分人知道「文夕大火」,這場火將一座千年古城付之一炬、毀於一旦。

二戰時期,為了抵抗日寇,國民黨實行「焦土政策」,簡單點說就是在破城之前,把城裡的東西全燒了,不留給日本人。「棄守前,需將長沙市的公私建築和一切不準備運走的物質全部焚毀,不資敵用。」

當時焚城計劃中規定是以長沙城內最高點——天心閣放火為信號,城內預備防火的警備司令部看見信號就立即焚城。

但是1938年11月13日凌晨兩點多,城南的傷兵醫院失火,放火隊員看見了,誤以為是焚城的信號,於是全城放火。

由於焚城計劃是保密的,並且事發突然,沒有任何通知,長沙城的百姓還在睡夢中,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被大火包圍,許多人被活活燒死。甚至有人跳進水缸被活活煮熟,有人躲進防空洞被烤焦……市民爭相逃命,在湘江渡口發生嚴重事故,整個長沙成了人間地獄。

就是這麼一個烏龍,將整個長沙燒得個乾乾淨淨。長沙城自春秋戰國以來的楚國歷史文物積累,地面文物毀滅到幾近於零,省圖書館裡的萬卷古籍也化為灰燼。長沙作為中國為數不多的2000多年城址不變的古城,文化傳承也在此中斷,在歷史研究上造成無可估量的損失。

文夕大火中,全城90%以上房屋被燒毀,死亡人數3萬以上,經濟損失達十億元,讓長沙與斯大林格勒、廣島和長崎一起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毀壞最嚴重的城市。是中國抗戰史上與花園口決堤、重慶防空洞慘案並稱的三大慘案之一。

當時日寇並沒有攻過來,長沙卻被自己人給燒了。曾經有多輝煌,現在就有多痛心。

現在的長沙,古迹只剩下寥寥幾處,有一些還是後來修復的。當然,嶽麓書院因為隔著湘江,有幸保存。

希望這段歷史能夠被銘記。


那這個題我不得不答了。

必須是我的家鄉臨潼了。

西安下面的一個區。都知道西安秦始皇陵兵馬俑,有誰知道這兩個都在臨潼。

不過這不是我今天說的重點,重點是臨潼發生了四次影響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的事情。——————————————————————

第一個「周幽王為搏的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西周被西戎等少數民族滅國,後來遷都洛陽,成了一個還不如諸侯國實力的「天子」。禮崩樂壞,孔子後來也尊崇周禮。

第二個是鴻門宴,遺址在今天臨潼區新豐街道轄內。怎麼說呢,如果當時那一劍砍下去了……嘖嘖嘖

第三個是華清池,唐明皇和楊貴妃在裡面「連理枝」,朝政昏庸,最後被「安祿山」逼著去成都養了老,中國歷史上大書特書的「萬國來朝」的唐朝走了下坡路。

第四件當然是果粉咬牙切齒的西安事變了,如果快遞哥沒來逼迫張學良楊虎城,沒有住到華清池裡面,張將軍沒有真男人那麼幾天,如果一百個德械師裝備完整了。我們,我們,我們至於解放戰爭打三年嗎?至於現在還不統一嗎?

至於焚書坑儒啦,姜寨遺址了就不說了

不是歷史專業,求輕噴。再說,誰不希望自己家鄉屌屌的


深圳

不要以為深圳是個沒有歷史的城市。

還記得「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嗎?

深圳前海開發區周邊那片海域就叫零丁洋。


山西省平遙古城

現在是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你要是在2000年前後來這裡,就像進入了中世紀。

往遠了說說:

這裡是世界銀行匯兌業的鼻祖

曾經的華爾街

來點事實:

嘉慶十八(1813)年重修市樓碑記載全縣有商號700多家。

不是小「個體戶」,都是「跨國公司」。

咸豐十一(1861)年,共有票號20家,在全國68個城市和商埠重鎮開設分號367家。

光緒二十七(1901)年、三十(1906)年又開了兩家。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全國當時有「銀行」(票號)51家,平遙就佔到22家。佔40%多。

這還沒說票號同樣鼎盛的祁縣、太谷。

這又是一個什麼情況呢?就是說全國百分之九十多的「銀行」就在平遙方圓百八十里之內。

還不夠具體???

慈禧太后西逃西安都是在這一帶借著錢才成行的。這個有點說服力沒有?

有個電視劇《白銀谷》裡面有子孫後代不知道家裡有多少窖銀子是真有的事。怎麼來證明呢?

上個世界九十年代,一個小山村居然能挖儲果窖挖岀180根金條。成為轟動全國的離奇大案。什麼原因呢?

家裡幾代人都知道祖上埋有金條,但由於地理環境局限沒找到,直到上世紀末由於機械、技術等原因挖到了。但由於當時這家人人丁不旺(計劃生育能旺嗎),小孩考到北京並安家落戶,老人在家無人照顧,便將老人接到北京。家裡小院也無奈賣掉。買到這家施工時便挖岀180多金條。縣公安局,文物局以地下無證據財物都為國家所有沒收。有人告訴了小院原來的、遠在北京的主人。主人便將公安局、文物局告上法庭。費盡周折才打贏官司,卻發現是被縣上賣掉幾十條補了虧空。幾經輾轉才要回來。

所以說平遙繁榮昌盛時期的古代華爾街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當時北京、天津、上海、武漢、廣州這些個地方只是平遙周圍的小年輕人們小試牛刀的地方而已。

偏僻的小山村也有很多這種精美的建築,當時的富庶可見一斑。

歡迎大家到平遙古城來旅遊

來看看。

不過

山小坑多

各種珍重!


當然是我的老家,四線小城山西運城啊。百科上先抄一段:運城因「鹽運之城」得名,素有「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的說法,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女媧補天、黃帝戰蚩尤、舜耕歷山、禹鑿龍門、嫘祖養蠶、后稷稼穡等傳說均發生在運城。運城是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湧現出了張儀、薛仁貴、王勃、王之渙、王維、柳宗元、司馬光等文武俊秀。

我就問問這個問題的所有回答里有比運城歷史悠久還低調的地方嗎?下面跟你數數必去的地方啊。

夏縣,夏朝故都。

萬榮,女媧造人。

解州縣,關羽故鄉。有全國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皇宮格局的關帝廟。多少商人在這還願的。

永濟縣,我正牌老家,西廂記故事地,萬固寺,鸛雀樓,黃河鐵牛,柳宗元故里。

安邑,戰國魏都

風陵渡,聽這名字,大禹的女兒叫做風,風在此地渡的黃河。

十五年前我考大學到了西安,當時西安的同學們跟我說西安是古城,是歷史悠久的古城。

我只是笑笑而已。

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運城啊親們!


廣東肇慶

珠三角城市裡唯一保留宋代城牆的城市 ,包拯在這裡做過三年的知府, 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趙佶因即位前曾封端王,故親賜御書,將端州改為肇慶,意為「喜慶吉祥之始」 ,此地名沿用至今,其轄下的封開縣是廣府民系的發源地之一(另外一個是廣西梧州,唐宋後為南雄珠璣巷)。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兩廣總督府從廣西梧州移駐肇慶,1646年,朱由榔以肇慶府署為行宮,即位稱帝,改稱永曆,在肇慶組織軍民抗清。 直到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兩廣總督府才遷往廣州,歷時182年。

唐代兩廣第一位狀元莫宣卿(封開縣人) , 佛教禪宗六祖惠能 (新興縣人), 原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著名物理學家吳大猷 ( 高要縣人), 嶺南畫派大師黎雄才 (高要縣人),原 國民黨陸軍總司令、一級上將余漢謀( 高要縣人) 。

如果光算經濟,肇慶排名珠三角倒數第一,可是很多東西,不是用GDP來衡量的,我非肇慶人,也覺得可惜......


撫順——沈遼之戰以前,後金控制的幾乎唯一一個「大城市」。

(然後共和國就把溥儀放在了撫順改造,毅種循環)

遼陽——遼金五京,可惜游牧民族比較野蠻,就剩遺址了。

快速查找各種冷門首都,可以看史圖館的視頻

【史圖館】中國歷代首都一覽 第二版_趣味科普人文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7815603/


說到江蘇,大家很快就會想到:南京、蘇州、揚州、徐州甚至還有連雲港。

但是這裡有個城市曾經和揚州、蘇州、杭州齊名號稱運河四都——淮安

雖然也是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但是在周圍一眾城市的襯托下顯得黯淡無光,

先說說淮安最有名的:淮陰侯韓信、《西遊記》作者吳承恩,開國總理周恩來,淮揚菜主要發源地。

年輕時,我也覺得淮安沒什麼歷史,也就是靠著總理的名號

但是經過我後來淺薄的研究,發現淮安在歷史上的地位遠超自己的想像

下面說說一些淮安不為人廣泛知曉卻又值得一說的歷史

(備註:淮安古代又名楚州,後面說到默認楚州=淮安=淮陰)

1、商紂王當年數度討伐的東夷(又稱 淮夷)導致國家大亂 ,當年的淮夷就是現今淮安周邊。商周時期並不屬於中原各個國度。直到吳王夫差開挖大運河最早開鑿河段——邗溝 才正式建成。 當秦統一六國時,「其淮泗夷皆散為民戶」,最終成為華夏的一部分。

2、竇娥冤的故事就是發生在楚州。淮安府署至今定期有的淮劇表演。

3、中國最早的交通管制:「南船北馬」:北方人去南方要在這裡換馬乘船,南方人則是下船騎馬

圖為:淮安「南船北馬、舍舟登岸」碑。

4、北宋時期,楚州的稅收為全國第三,經次於東京(開封),杭州。甚至高過成都。

5、《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晚年創作《水滸傳》是定居淮安,最終也是在淮安去世,《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也長期在淮安棲留。

6、「三溝一河」,中國知名酒鄉。洋河、高溝、湯溝、雙溝雖然現在大半都被分出去了...但是最開始都是屬於老淮陰的。

7.小龍蝦,風靡全國的小龍蝦最早正是從淮安盱眙開始推廣的。

當然淮安還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名人,像什麼漢賦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建安七子」陳琳,陸遜接班人歩陟,《老殘遊記》劉鶚,抗金女將梁紅玉, 蘇門四學士張耒 、愛國將領關天培等等以及一些近現代的名人數量太多,講完等於寫書了,這裡就不一一詳解了

前面有位朋友說歷史吊打全部...我感覺口氣有點大了..至少,淮安青蓮崗文化遺址是有考證的,有人類居住活動的歷史超過5000多年啊...

淮安地處江蘇北部地理上中心,也是中國地理上南北分界線,幾乎全是平原,周邊有中國第四大湖洪澤湖和第六大湖高郵湖岩鹽礦儲量世界第一,為淮河和大運河的交點,古代鹽運、漕運中心。

最後,再過兩年,淮安的第一條高鐵即將開通,歡迎大家都來旅遊,至少在吃這一方面絕對不會讓你們失望。


我老家銀川,古稱興慶府,當年好歹也是西夏王朝的首都啊。

而現在呢,總人口不到兩百萬,僅僅下轄三區兩縣一縣級市,總GDP在所有27個省會城市中僅高於拉薩,撐死了也就是個二線城市……

大家可以點開這個鏈接:2016中國省會城市排名,省會GDP增速跌回7%以下 -【世界之最網】

我第一次打開的時候花了5分鐘找銀川在哪,直到我看到這句話:

還有幾個省會城市排名這裡沒有,主要是因為這幾個省的省會GDP已經掉落到中國城市GDP100名以外。

哈哈哈哈哈哈哈……(悲傷的笑聲)

作為一個省會城市卻被一份省會城市排名所無視了……

銀川現在還有個西夏區,因為西夏王陵而得名。

這個西夏王陵號稱「東方金字塔」……

哈哈哈哈哈哈哈……(尷尬的笑聲)

你們不要信……除了幾個土坡以外基本沒別的……

不過我是很小的時候(01年左右?)去的,現在可能會多些別的內容?螞蜂窩上對西夏王陵的評分還不低呢……反正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你們去買門票就知道了……

雖然銀川現在很低調(被無視),但銀川也是個很有歷史的地方啊。

除了興慶長期作為西夏王朝的首都以外,古代西北的軍事重鎮靈州(現靈武,縣級市,歸屬銀川)現在也是銀川的一部分。

關於靈州究竟在銀川還是吳忠我還特意去查了一下資料,百度百科上是這麼寫的:

靈州,西漢惠帝四年(前191年)置靈洲縣,屬北地郡,故址在今寧夏吳忠市境內。東漢為靈州。北魏為薄骨律鎮,後復改為靈州。西魏改置靈州普樂郡。北周時改為靈州、靈武郡。隋改為靈武郡,治所回樂縣。唐復置靈州,朔方節度使駐此。天寶初改曰靈武郡,後又改為靈州。宋時為西夏翔慶軍、西平府。元復曰靈州,屬甘肅行省寧夏府路。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黃河水淹沒靈州,「城凡三徙」,宣德三年(1428年)第三次遷徙靈州城,遷移到今靈武市。明置靈州守御千戶所,屬陝西省寧夏衛。清亦為靈州,屬甘肅省寧夏府。民國二年(1913年)始改為靈武縣,屬甘肅省寧夏道。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原靈武縣轄吳忠堡改為吳忠市(縣級)。吳忠後設吳忠回族自治州、銀南地區。1998年成立地級吳忠市,靈武縣先後歸吳忠回族自治州、銀南地區、吳忠市管轄。1996年,靈武縣改為靈武市(縣級)。2002年靈武市歸銀川市代管。吳忠市今仍然為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地級市。

另外成吉思汗也是在圍困興慶府的時候病逝的。

有兩種說法,一說死在六盤山,另一說是死在靈州。

不過現在誰也找不著就是了……

偏個題,有一年回老家的飛機上,我問我爸一些寧夏的經濟發展的問題,他卻反問我認為應該從哪些方面發展,我當時的回答是:「還是組織人去找成吉思汗墓吧,當時蒙古人的習俗是七天之內下葬,所以應該還在寧夏境內,如果運氣好真的找著了,絕對會是一個世界級的旅遊景點,可能不會遜色於西安兵馬俑。」

你們覺得這個主意怎麼樣?

最後,銀川歡迎你們!

PS:因為我本人每年只回銀川一趟,所以關於當地的民族關係我也沒有什麼切身體驗,不過我有同學是新疆的,和他描述的一對比就發現銀川比烏魯木齊不知道安全到哪裡去了~~~

所以請大家放心去玩吧。


這個問題莫名地想答一發我的家鄉。

江西省九江市。

可能九成的朋友不知道這個地方。

她已經兩千多歲了。

她孕育了陶淵明,黃庭堅,黃遠生,袁隆平等等大家。

她家門口的江水被稱作潯陽江。

於是,她又叫潯陽。

她的美被名家謳歌,她也羈押過李白,宋江。

在歷史上她是陳友諒政權的都城。

赤壁之戰的總後方,還有公瑾,子敬操練水軍之所。

臨著長江的珍珠鄱陽湖,這裡有成群的候鳥。

還有我。

這是我去年離家寫的一首小歌。


揚州

不單是歷史名城

還是他的故鄉


推薦閱讀:

亢父道究竟險在何處?
文藝復興的北方南方之分有無具體說法?
為什麼清朝可以撐到20世紀才滅亡?
為何三國時期從不見由交州進攻益州?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文化 | 地理 | 歷史地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