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有哪些戰術上打得非常漂亮的戰鬥?

不限規模和種類。


38年八路軍的黃土嶺之戰,此戰因為有中國人民最熟悉的國際友人白求恩在一線戰地醫院救治傷員而留下了大量珍貴的影像史料

蝗軍派出的部隊是參加過226的第一、第三聯隊組成的第二獨立混成旅團,雖然是罪人但是第一、第三聯隊好歹也是近衛師團實打實的精銳,被軍國主義洗腦的馬鹿,當然本來蝗軍也打算滅口。

至於戰果

直接貼蝗軍戰報吧:

第一、三聯隊上山跟八路死磕的馬鹿大多數都去天照大神了,如果他們知道自己這樣死磕換來的高地對八路軍其實沒什麼卵用會是什麼表情?

黃土嶺之戰最諷刺的是土八路死磕二混後抓到的俘虜甚至比日後吹炸天的孫立人新一軍或者薛岳的三次長沙會戰還多

白求恩拍下的日軍戰俘:

你要是被圍觀十幾天沒補給也是這卵樣

八路軍突襲2混戰地醫院後抓獲的日軍俘虜


1940年宜昌戰役的沙洲之戰

以上資料截取自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三卷第二分冊13頁 日本防衛廳防衛戰史研究室著

1940.6.1 師団は「宜昌作戦」の前半を終え、態勢を整え、本命の「宜昌」侵攻作戦に入り、最初は「漢水渡河戦(揚子江支流、河巾1キロメートル)でした。

その前夜、師団は各種の炮、約60門(野炮39連隊主力、各聯隊炮、配屬の山炮大隊等)を、対岸に炮列を並べ、薄暮一斉に炮撃を始めた。

常用の榴散弾、焼夷弾、毒ガス弾(赤弾)、発煙弾を混用し、2,000発以上を二時間ちかく撃ち込みました。

対岸一面をガスと煙幕で覆い、平和な部落を火の海にし、一帯を毒ガス地帯にし、これにより少ない損害(鉄舟浸水の事故によって10餘名の戦死)で1000米の漢水渡河が出來ました。

防毒マスクの無い中國軍は、退く以外に方法がなかったのです。この作戦は師団が2周間前の、5/18 夜半からの「白河の渡河戦」で毒ガスが間にあわず、また事前の偵察ミスで強行した為、

対岸の陣地と誤り「中州」に上陸し、集中攻撃を受けて、2時間余で歩兵233聯隊長神崎大佐を合む360餘名の戦死者と、約三倍の負傷者を出し、

連隊の戦力の半數以上を失った、苦い失敗に凝りて、この度は周到な準備をして行ったものです。

私達が2時間遅れて上陸した時も、まだガスは殘っており、付近に中國軍の遺體數十人が殘されていました。

《加害の體験を見つめて》

久保田哲二 所著,當時以師団司令部護衛中隊;配屬重機関銃手として宜昌作戦參加

國軍參戰部隊為保安團


夜襲陽明堡

以一個營的兵力擊毀擊傷日軍飛機20餘架,傷亡三十餘人

可能是抗日戰場上賺最大的一次。

如果要正常擊毀日軍飛機20架是什麼概念呢……

參考這個答案:如何評價抗戰時期中國空軍的表現? - 知乎里的一個回答:


1941年11月八路軍總部特務團的黃崖洞保衛戰,敵我雙方兵力對比5比1(五千對一千),傷亡對比6比1(一千對一百多)。

1941年11月初,日軍36師團及第4、第6混成旅團一萬餘人合擊山西黎城八路軍黃崖洞兵工廠。總部特務團先配合129師385旅在黃崖洞以西迎擊敵人,7日奉總部命令退守黃崖洞,開始利用地形及預先建立的工事,組織各道防線,並對敵情進行嚴密偵察。

10-18日,在總部指揮下,特務團進行了九天的保衛作戰。其間曾用地雷對付敵軍炮擊,用僅有的12發迫擊炮彈(兵工廠的裝備相對多但也不是隨便供他們造的)壓制敵軍進攻,再層層誘敵深入,藉助地形優勢以手榴彈襲擊之。敵人受挫後施用毒氣,並從地勢險要處偷襲,被特務團以精心布置的工事與多層次火力網阻滯,數次進攻均告失敗。敵人進入兵工廠搜尋機器,特務團全力反擊,外圍129師部隊亦配合包圍,敵軍被迫撤出黃崖山。

黃崖洞保衛戰是根據地反掃蕩模範戰鬥,充分運用總部首長提出之「咬牛筋」戰術,利用地形和工事拖住敵人,不緊不慢,以守為攻,以靜制動,儘管是我軍並不擅長的陣地戰,然而在實際作戰中能夠揚長避短,同時做到了隨時偵知敵情,隨機應變,因而取得可觀的戰果。

【以及黃崖洞兵工廠防禦工事的設置,包括一個機槍火力點的位置,都是總部左權參謀長親自勘察審定的:)】

別我說個「待續」就開始續啊……


偷懶直接從百度百科截圖了

在1938年能和日軍甲種師團干出1比1的傷亡比,而且這時候的德械師經歷了淞滬、南京的慘敗已經不是一年前的勁旅了,難道不值得吹一波么?只可惜總指揮原來是共產黨員,後來又被共軍俘虜了,就沒有果粉吹他了。


@技術工人 在那裡尬吹黃土嶺戰鬥真是讓人無力吐槽。一個民科不懂日語卻還貼出jacar的東西出來裝逼。知乎社科領域真是水貨遍地

下文為日本岡山大學姜克實教授所做。

雁宿崖,黃土嶺之戰研究(二)辻村大隊的兵員數及死傷數考

【按:此文明確了雁宿崖戰鬥中辻村大隊的部隊詳細構成,並算出日軍參戰總人數約為310名。其中132名死傷,90名護送屍骨傷員返回淶源,所剩健全者增編成324名的新編辻村大隊,作為主力進入黃土嶺作戰。並分析了日軍記錄的雁宿崖戰鬥過程,指出八路軍夜間為了大量傷亡的善後和確定戰果而主動撤退,並沒有對殘餘日軍的主陣地發起最後攻擊。還發現,所謂「名將之花」報導是一個宣傳機關的偽作,流毒至今】

在論及雁宿崖,黃土嶺殲敵數字時,有一個重要的作業步驟是掌握被殲對象的部隊構成,編製,人員數量。對敵方作戰情報一概不知不問,只宣稱己方殲敵,殺寇數字時,往往會造成殲敵數字超過敵軍構成總數的使人啼笑皆非的結果。筆者考證過的幾例有名的「大捷」記錄,如喜峰口大刀隊的夜襲,平型關大捷,腰站阻擊與雁宿崖的戰果報告等都有類同傾向。喜峰口夜襲(1933年3月12日)中,日軍松野尾部隊捲入夜襲戰鬥兵力計353名,可是國軍檔案記錄為「擊斃敵甚眾並俘獲倭寇及偽軍數百名人」(史料彙編《長城戰役》國史館),民間記錄則稱殲敵1500-1600名(《喜峰口29軍大刀隊三挫敵鋒》《人民政協報》2015年7月2日)。平型關大捷中日軍遭115師伏擊的部隊總數為兩隊約450名,戰果卻至今還稱殲敵1000名。腰站阻擊更滑稽可笑,楊成武獨立團(兩營)對戰日軍一個中隊約150名,結果又是作戰失利後撤退,卻報告戰果為殲敵300餘名。此類歷史笑料產生的原因不僅在政治(戰果)宣傳的干擾,表現在學術研究面的問題點是只知己不知彼,沒有認真考察,研究敵方的戰史資料,掌握敵軍的戰史情報。

在此考察雁宿崖戰鬥殲敵人數時也同樣,只要能掌握辻村憲吉獨立步兵第一大隊的戰鬥編成,人員數量,即可找到解決懸案的入口。辻村大隊到底出動了多少人,又剩下了多少人。至少日中雙方都不否認被「殲滅」,或遭「重創」的是一個步兵大隊。所以有先掌握這一大隊日軍的兵力構成,變化的必要。

筆者在別論中曾提到過,拙將辻村憲吉實際上也是一個卓越的戰史記錄,保存者。作為獨立步兵第一大隊的大隊長,其實戰經歷雖然只有一年,卻記錄,保存了自己經歷的所有戰鬥的詳細情節。包括阿部規秀中將死亡的上莊子附近戰鬥中的作戰記錄。遺憾的是本論主題雁宿崖附近戰鬥的詳報現在散逸,防衛省辻村資料中僅剩下一張詳盡的,帶解釋文的作戰地圖,成為了解雁宿崖戰鬥細節的唯一檔案資料。此外,也有幾種非公式的戰史記錄或個人手記可以參考。從以上諸資料中,可以了解雁宿崖戰鬥過程中辻村大隊的詳細戰鬥部署和軍隊區分(部隊構成),但由於缺少戰鬥詳報中必出的《戰死傷表》(包括部隊構成統計),所以現在不能精確掌握大隊整體的人數。

以下,是筆者對此課題進行的考察,方法是參考辻村大隊其他歷次作戰的戰史資料,力圖求出此時大隊人員概數。

一,辻村大隊(獨立步兵第一大隊)的理論編製數

獨立步兵第一大隊編成時的定員為810名,此只是一個理論數據。實際戰鬥出動數字不足其1/3

上圖是1938年2月20日,獨立混成第二旅團編成時的,獨立步兵第一大隊的編製表數據。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是出現在華北地區的第一批治安守備旅團(同時組編成了四個旅團),屬於新生組織。由於沒有前例和守備經驗,所以模仿有經驗的關東軍獨立守備隊建制編成,組建部隊的骨幹(約十分之一)也主要來源於關東軍。獨混第二旅團的兵源,多為名古屋師管(軍區),和廣島師管的補充兵(僅體檢合格未受過任何訓練的新兵),後備役兵(複員後5年以上老兵)[i]。並不是什麼精銳。獨立步兵大隊,也相當於關東軍獨立守備步兵大隊,編製上戰鬥員782名,其他28名合計810名。大隊以下有4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8挺),一個步兵炮小隊(兩門),作戰出動時另配屬部分旅團炮兵,工兵,自動車隊等。

雖人員,武器數,質量比不上國內的甲師團,乙師團,因為沾了「獨立」兩字之光,指揮官的軍階卻高一級。出現了中將旅團長,和大佐大隊長的奇觀(在師團建制中中將是師團長職,大佐是聯隊長職),不是因為「精銳」,而是因為「獨立」。

因為大隊作戰出動時還要臨時配屬旅團炮兵等其他部隊,所以若從理論編製計算,一大隊獨立作戰的步兵似乎能達千人左右。國內的許多戰史書籍中,也稱辻村大隊有1200至1500人。但實際上遠遠不到此數。最重要的理由是獨立混成旅團並不是進行運動戰的野戰部隊,而都是有根據地(據點)的地方守備軍,總要留下相當的兵力堅守各個據點和幹線道路,所以不可能全部傾巢出動。可以說以守備為主,作戰為輔。比如辻村第一大隊的警備地域是河北宣化地區(本部在宣化城礬山),在出動參加「淶源南方地區討伐戰」(雁宿崖,黃土嶺戰鬥的日軍稱呼)出發時,將第三中隊留守宣化。第四中隊此時也配備在外,所以雖稱大隊,實際出動時的構成僅有兩個步兵中隊(第一岡垣中隊,第二永田中隊),一個機槍中隊(舟橋中尉)的大部分(3/4)和步兵炮小隊(須網少尉)[ii]。到達淶源之後,又從旅團配屬了一小隊山炮兵(森大尉,兩門山炮)。

二,實際作戰中獨立第一步兵大隊的人數概算

在雁宿崖戰鬥中,辻村大隊共出動了多少兵力(人員)?由於沒有直接統計(戰鬥詳報散逸),需要用其他歷次戰鬥的記錄為模本推算。下面舉幾例考證。

1.安北附近戦闘詳報

安北附近的戰鬥,是獨立混成第二旅團1939年春季反擊作戰(モ號作戰,4月6日-5月17日)中的一次戰鬥,敵手是國軍傅作義部。屬於大型配合作戰。由於對手之敵強悍,辻村中佐(8月1日晉陞大佐)的獨立步兵第一大隊此時出動了三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一個步兵炮小隊,兵力接近於傾巢。之外,還從旅團配屬了一個山炮兵小隊,一個工兵隊,還有一個自動車中隊等[iii]。屬於歷次戰鬥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出動。為強化各參戰部隊的戰鬥力,旅團長(此時為上野亀甫中將)還特別指示辻村中佐,「中隊編成要員要以2年兵(入伍一年以上)以上充當,並保證中隊人員總數要維持在百名前後(131頁)」。從此指示內容分析,若不嚴加指示叮囑,各部隊抽調的參戰部隊肯定會縮水。不是人數不足,就是質量不夠,會影響到整體作戰計劃的進行。

安北附近的戰鬥中,辻村大隊的構成如下表

參考統計1,安北附近戰鬥時大隊人數(3中隊出動)

本部 48 名,第一中隊 72名,第二中隊90名,第三中隊88名,機槍中隊72名,步兵炮小隊32名,發煙小隊44名(以上為辻村大隊)。

旅團山炮小隊50名,旅團機槍隊45名,自動車部隊104名,無線分隊13名,救護班20名,工兵小隊30名(以上為旅團配屬部隊)

全體數合計為808名。前一部分是大隊自己的兵力,後一部份是旅團配屬部隊。此戰役是駐蒙軍精銳第26師團也參加的平原地域的大規模運動戰,所以配屬部隊也較多。實際上在山地與八路軍作戰時,旅團配屬部隊並不需要山炮兵以外的其他部隊(工兵,自動車隊等)。

從此例看出,若除去旅團配屬部隊,辻村大隊的兵力總數約446名。這是一個出動三個步兵中隊作戰時的數據。若加上通常旅團配屬的山炮兵小隊,總數可達496名。

2. 以前賞南方地區戦闘詳報

(一前晌)村 南方戰鬥,是同名作戰中的另一戰例。對手是國軍門炳岳部隊。此次作戰規模小,出動的辻村大隊為步兵一中隊編製。各部數字如下

以前賞南方地區戰鬥時出動參考,此時為步兵一中隊兵力

本部 26名,第三中隊84名,機槍中隊44名,步兵炮小隊20名,發煙小隊40名,山炮小隊24名,無線分隊8名[iv]。 即辻村大隊在出動一中隊步兵作戰時,人員合計約 247名。

3. 辻村支隊後套地區戦闘詳報 

此戰鬥是繼雁宿崖,黃土嶺之後、1940年1月28日至2月9日,日軍對蒙疆地區國軍部隊進行的大規模掃討作戰。又稱「五原作戰」。辻村大佐此時以「支隊長」頭銜出現(統括兩大隊步兵),是辻村作戰生涯中的最高任職,也是軍旅生活的最後一戰。之後1940年3月,被調回國內任閑職(北海道大學服務),一年後退役。

詳報中有兩次作戰記錄,其中「黃和源附近的戰鬥」中,獨立步兵第一大隊(此時稱田副大隊),出動了第二,第三共兩個中隊,總數為332名[v]。因為此表為支隊作戰的詳報,所以大隊單位構成中不包含旅團配屬炮兵。若單獨出動,還應配屬一個炮兵中隊(或小隊)。從此表可得知,辻村大隊在出動兩中隊步兵作戰時,全體員數約在330名。若再配屬一個炮兵中隊,人數可達370名。

黃和源附近戰鬥第一大隊出動了步兵了兩個中隊,332名

綜合以上的3個考察結果,可得出一個基礎數據,即辻村大隊在出動一個步兵中隊作戰時,大隊總員數為250名前後,出動兩個步兵中隊作戰時,大隊總員數為370名前後,出動三個步兵中隊作戰時,總員數可達450名。未見有過四個步兵中隊一起出動的先例(由於守備任務,不可能出現此現象)。

三,雁宿崖附近戰鬥中辻村大隊人數計算

雁宿崖之戰中辻村大隊出動了多少兵員?從《上莊子附近戰鬥詳報》等複數的記錄中,可精確核對出辻村大隊在雁宿崖戰鬥時的兵力構成。內容為兩個步兵中隊加一個步兵小隊。具體軍隊區分(構成)內容如下。人數為從以上基礎數據中推算出來的概數。

1. 大隊本部 約45名(包括大,小行李(輜重)部隊)

2. 永田第二中隊約80名

3. 新井小隊(第四中隊所屬的下士官後補隊)31名(實數)

4. 後藤小隊(第一中隊(岡垣)所屬)約30名

5. 舟橋機槍中隊(缺第1,第2小隊)4挺,約45名

6.旅團配屬 森山炮兵小隊(兩門+指揮班)約30名

7. 須網步兵炮小隊 (兩門)約24名

8. 無線分隊 10名

9. 衛生班 15名

10.岡垣第一中隊(缺一小隊, 屬一機槍小隊) 約80名

以上全體人數合計390名(概數)。其數量基本和筆者算出的出動兩個步兵中隊作戰時的「基礎數據(370名)」吻合。但須要留意的是,並不是390名人員都參加了雁宿崖的戰鬥。在辻村大佐的襲擊銀坊(原作戰目的)的作戰計劃中,岡垣第一中隊80名被命令從西方迂迴佔領吉河村附近高地(銀坊西北4.5公里),以協助大隊主力夾擊銀坊,並沒有參加雁宿崖的戰鬥[vi]。所以在雁宿崖進入戰鬥的辻村大隊總數,僅是以一個半步兵中隊(第二中隊+新井,後藤小隊),兩個炮兵小隊加行李隊,推測總數約為310名。

按11月18日,駐蒙軍司令岡部直三郎中將提出的戰鬥報告,其中(辻村大隊全體)在雁宿崖一戰的死傷數為132名(內死亡83名)[vii]。此83名死亡者中,包括不包括被俘的四名俘虜,尚不明確。據第二中隊池田實的記述,收屍後在河灘地通夜火化的屍體數是「80具」[viii]。『岡部直三郎大將の日記』中也觸及過曾將兩名俘虜處置為「戰死者」[ix]。所以若80具屍體,和4名俘虜數相加,結果與83名的死亡記錄基本一致。若此數中不包括俘虜4名,實際死亡加「失蹤」人數為87名。另外死亡者中還有兩名不算在軍隊人數內的隨軍記者[x]。從其他資料還可以確認,其中83名死者中有67名是辻村大隊所屬,其餘是配屬山炮小隊的死亡人員[xi]。

此損失數雖然不像楊成武回憶錄中出現的那麼多(「殲敵」 600名),若從310名的總人數和132名的死傷結果看,也可得出斃傷敵近半的結論。還不僅是殲敵數,此戰中八路軍的最大成績是繳獲了辻村大隊的全部火炮四門(步兵炮兩門,山炮兩門)和三挺重機槍[xii],亦能搶先打掃戰場,從容地運走了所有戰利品,並將日軍死者的軍服,軍靴扒光,僅留下赤身裸體的死屍[xiii]。此行為都是在已失去攻擊能力的辻村大隊殘部眼下實施的,對日軍說當然是奇天大辱。所以雁宿崖之戰,可稱是一次名副其實的大捷。

11月6日,駐蒙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中將接到雁宿崖的戰場報告後,在日記中有如下記載:

「阿部旅團一部,越過長城線正在淶源南方討伐中。前日在白石口南方地區作戰中受到重大損失,將校5名,下士官以下約90名戰死,60名負傷。…以上損傷兵力,約為步兵兩個中隊,山炮兵一隊,此戰鬥損失高達半數,不屬尋常之件」[xiv]。

  因為是個人日記,所以採用的是整數(概數),並不那麼嚴密。記錄死傷數為約155名,還稱此數字占出動兵力的「半數」。雖數字計算有一定的寬裕,結果和駐蒙軍最終報告『陸軍中將阿部規秀戦死に関する報告』中的死傷數字(132名),及以上筆者作出的總人數推算(310名)基本符合。此外,若按總數310名,死傷132名的數字推算,戰鬥結束後,辻村大隊還應有殘存兵力170名以上。是否屬實?請見第五節考證。

四,敵我兩次戰場清理(戰鬥概況)

下面先介紹一下戰鬥進行概況。在此可以確認的新事實,是辻村大隊並沒有被殲滅。並不像楊成武說的那樣 「六百多日軍除被我們生俘十三名外,其餘幾乎全成了死屍」。據日軍記錄,3日入夜後,八路軍並沒有對殘存的辻村大隊的主陣地發起最後進攻,而是停止了戰鬥趁夜搶先開始打掃戰場後撤退。殘餘日軍也沒有「倉惶奔回淶源」,而是在原地整編後被投入報復性的黃土嶺戰鬥。

戰鬥在進入11月3日夜間前,除辻村大隊本部所在高地(圖下方小圈)外,其他所有陣地已全部陷落。左方大圈是日軍的主陣地,先由永田中隊佔領防守,午後永田中隊長負傷,與新井小隊交接換防後不久失陷,新井小隊全滅(死亡24名)。陷落時間約在3日午後4時前後。右上方兩個圈內是後藤小隊陣地,後藤小隊是岡垣第一中隊所屬,臨時抽出作為辻村大隊行軍時的後衛。戰鬥開始位置於整個部隊後尾,和舟橋機槍中隊的一部分一起擊退八路軍的阻擊線佔領了北方高地(八路軍最初襲擊開始場所),以確保大隊主力的後方安全。但在八路軍的拚死反擊下,舟橋中尉午前11時戰死。16時,後藤小隊陣地也在從司格庄方面(東方)迂迴到達的120師教導隊1500名的猛烈攻擊下失守。後藤小隊幾乎全滅。後藤小隊陣地的失守,使河灘地的炮兵和行李隊暴露在八路軍的火力網之下,不久山炮兵隊在八路軍的突擊中全滅(死亡約13名),大,小行李均被繳獲。此時天還未黑,從主陣地上辻村等「可望見敵邊掠奪行李物資邊刺殺我負傷者,由於主力不能擊退正面之敵無奈實施救援」[xv]。

雁宿崖附近戰鬥經過圖,下面的圈內,是辻村本部陣地,八路軍並沒有將其攻陷。其他陣地3日黃昏前全部陷落

可認為,八路軍午後2時開始的總攻,取得了決定性成果,辻村大隊失去了除本部所在高地外的全部陣地。倖存者和傷殘兵等,能移動的負傷者之後都奉命撤退集結到辻村本部所在高地堅守,準備在此地與八路軍進行最後的玉碎決戰。此時的戰場收縮(撤退),使集結在高地周圍的日軍殘部達200名以上。雖然近半是傷殘兵,又缺乏彈藥,喪失了攻擊能力,但從人數面講卻還是一股不可忽視的生力軍,並擺好了決死的拼搏陣勢。此時,天已入夜。八路軍已形成對高地的包圍,但卻主動停止了最後進攻,開始在火力掩護下搶先打掃戰場。

停止攻擊的理由,筆者認為有三點。一,進入夜間,迫擊炮,重機槍等重火器無法進行有效援護射擊,二,發現在高地集結的日軍兵力相對雄厚,不能像以白天作戰那樣各個分割擊破[xvi]。若冒險決死突擊,必定付出更大傷亡。三,最重要的原因,是八路軍要處理自己的死傷人員。雁宿崖戰鬥的特徵是八路軍為攻,日軍為守。因為日軍在戰鬥不久後即以炮兵為掩護控制了雁宿崖附近的幾個主要制高點(日軍記錄稱在午前作戰基本順利)。所以八路軍為了反擊,於午後大規模增兵,強行攻擊中出現大量傷亡。以上辻村的作戰圖中記錄八路軍在後藤小隊陣地前死亡150名,石黑小隊陣地前死亡110名,在永田中隊陣地前死亡者達400名以上。此數據屬於研究中禁斷的殲敵戰果統計,根據不足,不能輕信。上級的駐蒙軍司令部也沒有相信採用此數據,只是稱雁宿崖,黃土嶺兩戰鬥「敵軍死傷約1000名前後」[xvii]。但從苦戰一整天,又多半充當攻擊角色的點看,八路軍方面的死傷至少超過6-700名。急需救護,搬運。此舉(打掃戰場)還可確定眼前戰果,但必須搶在敵援兵到達之前。此應為入夜後八路軍不再戀戰的重要理由。

由於殘存日軍彈盡糧絕,已喪失了出擊能力。所以入夜後八路軍僅以小部分兵力牽制監視殘敵行動,大多數在日軍眼皮底下開始無忌憚地打掃戰場。連夜將數百具屍體,和傷員運出(亦有遺棄部分屍體僅運出傷兵說)[xviii],還利用日軍的馬匹車輛,將遺留在河灘中的辻村部隊的大,小行李,火炮,重機等武器全部帶走,還成功地虜獲了4名負傷的日軍俘虜。打掃戰場在午夜完成。之後八路軍主力迅速撤出戰場,只留下部分在高地監視日軍的小部隊。4日凌晨4時,當奉命夾擊銀坊的岡垣中隊輾轉趕到現場時,數千名八路軍主力早已不見蹤影。

擔任迂迴作戰的岡垣中隊,3日晨到達銀坊撲空後,聽到北方密集的槍炮聲,遂轉向雁宿崖方向前進,途中發現了向北方移動中,或佔領各個山頭的「漫山遍野」的八路軍主力3千名以上。此應為午後調動中的援軍。以不足80名的中隊正面出擊等於以卵擊石,自行送死,所以岡垣中隊避開敵主力隱蔽接近,於4日凌晨4時到達雁宿崖戰場與辻村本部匯合。途中並沒有進入任何戰鬥或遭遇敵部隊(即沒有解圍的戰鬥),岡垣稱此行動中「未損一卒」。

據岡垣中隊長推測,八路軍主力撤退的原因,是因為其中隊在深夜企圖與辻村部隊取得聯繫時,發射了一顆紅色信號彈。戰場外的敵信號彈,使八路軍發生錯覺,以為敵援兵大部隊即將到達。所以「你來我走」,匆匆撤離。實際上,即使不撤,來援的也只有岡垣中隊的80名,派不了太大用場。其隊到達後的行動不過是驅趕八路軍留下的小部分監視兵,佔領了戰場附近的各制高點,以警戒掩護辻村大隊殘部收屍。4日晨岡垣中隊到達後,辻村的殘餘部隊在饑寒交迫中開始第二次清理戰場。將己方戰死者從各陣地搬運到河灘。日軍的死亡處理很仔細謹慎,必須核實人名,記錄死亡時間,傷口部位等。為了確認人名,所屬,各隊自行收屍。並取生體標誌,最後由軍醫驗屍確定死因。此作業進行了整整一天(11月4日終日),處理後的80具遺體排列在河灘,入夜後火化。火化利用的是從雁宿崖村拆毀民房的木材,進行了一整夜,後將殘骨一具具分別裝入彈藥箱內,5日正午前整理完畢。80餘具殘骨和50名傷兵,之後由「大隊本部的部分人員與負傷兵組成的護送隊」一起,由負傷的永田中隊長帶隊5日正午出發返回淶源[xix]。筆者推測,此時編入遺骨,傷兵護送隊的辻村大隊殘餘人員約有90名。

五,黃土嶺戰鬥的準備和辻村大隊的再編

阿部規秀中將親自率領在淶源指揮部臨時拼湊的百十名增援部隊,「裹腿持杖」(是年阿部52歲)從淶源徒步趕到雁宿崖戰場的時間是辻村大隊正在清掃戰場中的4日午前10時[xx]。除了警戒中的岡垣中隊,其他援兵部隊還沒有到達。除配合作戰的堤第四大隊(淶源)外,旅團所屬的各大隊援兵從警備地趕到雁宿崖附近的時間是6日以後。6日午前8時,負責運送糧秣的中熊第大二隊(懷來)首先趕到,之後是蔚縣的綠川第三大隊(僅一中隊)。森田第五大隊(張家口)由於行動遲緩並沒有趕上黃土嶺戰鬥。此期間,為了進行次期的報復作戰,阿部旅團長一面叱吒激勵辻村大佐不要沮喪,輕生,一面對大隊殘部進行了調整,再編。

按以上筆者計算,除132名死傷者外,此時辻村大隊還約有170名前後的殘存人員(包括輕傷者)。另外還有後到達的岡垣第一中隊約80名,合計250名。其中,除去5日正午出發運輸傷員,遺體回淶源的善後護送隊約90名外,岡垣中隊的80名和剩餘健全者(約90名?)被編入整頓後的新辻村大隊,列入了追擊戰(黃土嶺)的戰鬥序列。11月6日從張家墳出發佔領了司格庄(雁宿崖作戰時的八路軍本部)後,向黃土嶺挺近。以下是6日新編成辻村大隊人員表。為步兵兩中隊建制,共324名[xxi]。

此兩個表,是3.5日新編辻村大隊的構成,共324名

其中本部43名,第一中隊(岡垣隊)79名,機槍中隊36名共 158名是辻村大隊的殘部[xxii]。見城第三中隊 138名,旅團炮兵第一中隊23名,旅團無線5名共166名,是6日整頓再編時臨時配屬的補充新員。補充的主體,是剛趕到的獨立步兵第三大隊(蔚縣,綠川大佐,7日阿部死亡後一時被任命為旅團長代理)所屬的見城中隊。從 138名人員和包括重機槍,步兵炮,無線班的五小隊編製看,是一個加強中隊。此隊作為新編辻村大隊的主力,參加了為時三天的黃土嶺附近的戰鬥。由於辻村的岡垣中隊至此也未受到任何損失,所以,在黃土嶺出現的辻村新編大隊(實際是辻村,綠川兩大隊的合併),還是有相當戰鬥力的。

整頓後的辻村大隊324名,在黃土嶺戰鬥中也經歷了激戰,留下了死亡21,負傷27名的記錄。主要是新編入的見城中隊的損失。

通過以上的考證和黃土嶺戰鬥中新編辻村大隊的編成表,死傷表,可以明確如下事實:

1. 在雁宿崖的戰鬥中的辻村大隊總人數約310名,戰鬥中死傷132名。

2. 殘餘者178名中,除護送遺體,傷員等返回淶源的約90名外,80餘名健全者和岡垣第一中隊的80名一起被編入整編後的辻村大隊,並作為阿部旅團的主力參加了11月6日以後的黃土嶺附近的戰鬥,並留下了作戰記錄。

六,結尾

由於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戰死的大規模宣傳報導,今日「黃土嶺戰鬥」在國內的黨史中變成了「大捷」的代詞,所以楊成武將軍在事後的回憶錄稱「殲敵900名」,以和擊斃一名中將旅團長的輝煌戰果匹配。實際上,擊斃阿部規秀是一個事實,但黃土嶺的大捷本身卻是一個虛構。真正的大捷在雁宿崖,並不在黃土嶺。稱上任不到半年的阿部規秀為「名將之花」是共產黨的宣傳的偽作,「山地戰專家」也僅是楊成武一家之言(回憶錄535頁)在日本見不到任何有關此評論的佐證。「名將の花」本身也不是日文的熟語。下面這張在國內流傳已久的「名將之花」的證據,據筆者調查也是一個虛構的贗品。第一,出現的人物並不是阿部規秀(對比下圖)。第二,報刊的日期標明的是阿部死亡兩年後昭和16年(1941年)9月15日。第三,內容讓人不可判讀,但報導的第一行開頭,可隱約判明寫的是「ニューヨーク」(紐約)。第四,比較以下的真品,也可以知道此類消息不可能登載到朝刊的第一面頭條。第五,筆者核對了1939年11月22日(死亡報道日),和1941年9月15日各地《朝日新聞》的所有版面,也沒能發現與此相同的記載。

在日本不存在的報導,日期為1941年9月15日,此人也不是阿部規秀,第一行抬頭的內容隱約可以讀出是「ニューヨーク」、還有「ドイツ」、「フィンランドからアイスランドまで」等文字。此贗品卻成為名將之花的證據,至今還在欺騙十億人。

除了以上之外,還有不少類似的偽報道,有的甚至赤裸裸地使用中文。可推測共產黨宣傳機關此時為了配合宣傳戰果,製造了大量擊斃「名將之花」阿部中將的偽文件,並使其流傳全國。至今還成為「名將之花」的鐵證。

此偽文件中的朝日新聞,甚至赤裸裸地使用中文裝潢,因為使用的是簡體,所以應是戰後的偽造

此件也是一張偽造的宣傳品,使用的也是中文

下面筆者提供的兩種報道,才是真正的朝日新聞的版面,出現在陸軍省公布阿部規秀中將死訊後的11月22日,東京朝日新聞和大阪朝日新聞的夕刊(晚刊),也並不是頭條。到底在大陸流傳甚廣的此類偽報導來自於何處?文字詳細內容到底如何?請有識者提供指教。 此宣傳品類似於學界爭論已久的《田中奏摺》,或喜峰口大捷報導中被稱為《朝日新聞》報道的「明治大帝造兵以來,皇軍名譽盡喪於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來未 有之侮辱」的偽裝文件一樣,是一個永遠找不到出處,證據的宣傳騙局,可至今在國內仍在被作為事實傳播。

真正的朝日新聞報道。左圖為東京朝日,右為大阪朝日新聞,11月22日夕刊

黃土嶺戰鬥中,八路軍的三個團是否像楊成武回憶錄,或八路軍報告書的內容那樣,殲敵900-1000名?按本論的計算,輕裝急援趕到黃土嶺的阿部旅團各大隊兵力總數才約有1000名前後。岡部直三郎中將稱共「約9個中隊兵力」 [xxiii]。實際上其中獨立步兵第五大隊(森田大隊)趕到黃土嶺的時間是戰鬥結束後的9日21時(上莊子戦闘詳報587頁)。第三綠川大隊也僅派出了一個加強中隊(見城討伐隊中隊),全部被編入整編後辻村大隊的戰鬥序列,兩個大隊兵力合計才324名。所以參加黃土嶺戰鬥的名為獨立混成第二旅團五個大隊,實際上才第一(辻村),第二(中熊),第四(堤)三個大隊,6個步兵中隊。加上配屬部隊總人數全部約1000名。對此,八路出動了獨立第一師第三團(1700名),獨立第四師第二團(1500名),120師教導團(1500名)近5000名精銳(日軍戰報記錄)[xxiv],雖在11月7日形成包圍,但又沒能殲敵取勝,反而被日軍突破後於9日自行撤退。撤退的理由當然在作戰中的失利。

左圖是11月7日的包圍圈。阿部在圈內中心部被彈。右圖是11月9日戰況,可見包圍已被擊破,藍色為日軍,紅色為八路軍,引自辻村戰鬥詳報

辻村大隊的戰鬥詳報記載了8日晨5時,岡垣中隊趁霧奇襲八路軍陣地的戰果。稱戰鬥後「東方漸白,濃霧消散,見附近之敵橫屍累累,慘不忍睹。其數至少百數十名。此白刃搏鬥中,我方僅死亡一名,負傷3名」[xxv]。

黃土嶺戰鬥中八路軍到底「殲敵」多少?其實日軍早有自己的記錄。11月10日,黃土嶺戰鬥後返回張家口駐蒙軍本部的岡部參謀,向岡部直三郎司令官作出如下報告:

綠川部隊(此時指獨混第二旅團,由綠川大隊長代理指揮)的當面之敵昨日已向南方,東南方退卻。部隊正在整頓中。關於黃土嶺附近戰鬥,正面戰場並沒有激戰。7日旅團司令部遭到背後奇襲,旅團長戰死,部下也出現部分傷亡,但從總體看此戰鬥我方僅戰死20,負傷59名。由於司令部被摧毀,一時出現指揮系統的混亂。電報員肆意發出悲觀,求援電報。因為預感危機燒毀了密碼錶,所以此時只能用明碼呼叫…[xxvi]。

即出現混亂的原因,是阿部死後司令部指揮機能的一時癱瘓。不明敵情的無線班,在混亂之際燒毀密碼用明碼呼救,造成駐蒙軍司令部的錯覺。如同上述岡部參謀報告,日軍在為時三天,出動千餘名部隊的黃土嶺戰鬥中死傷數僅為79名。雁宿崖戰鬥中死傷132名,和此處黃土嶺戰鬥中死傷(79名)相加的結果為211名。和駐蒙軍司令部11月18日向陸軍大臣畑俊六報告的雁宿崖,黃土嶺兩戰鬥中「我戰死約百名,負傷約百十名」的結果一致。

可以說,死傷約210名的數據,是日軍對自己損失進行內部調查結果。是一個軍內機密檔案的記錄,還可以經過兩種以上資料的檢證核對。可能會出現數名有關俘虜處置面的計算的誤差[xxvii],但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個精確的統計。

黃土嶺之役不像雁宿崖。除阿部中將死亡,指揮系統一時紊亂外,日軍並沒有出現太大損失,沒有被繳獲槍炮,也沒出現一名俘虜,兩天戰鬥的結果是八路軍主動撤退(請參考前出7日和9日的兩張戰鬥附圖)。所以日軍並沒有像雁宿崖那樣留下「恥辱」的記憶。對日軍來說,戰死是光榮,被俘,被繳獲武器則是恥辱。此為黃土嶺和雁宿崖兩戰鬥的不同。阿部中將和辻村大佐評價的不同。

可以說黃土嶺殲敵1000名的神話,是政治宣傳戰的結果,是八路軍自己的故事,並不能得到任何敵方檔案史料的佐證。很多國內戰史研究的弊點,在不認真考證有根據的己方損失,卻津津樂道,捕風捉影地宣傳沒有根據的殲敵數字。學界也不加批判地把對敵,對外的宣傳數字作為歷史事實。更使「名將之花,山地作戰專家」之類偽造的報紙贗品,內容至今還能橫行於世。在歷史檔案公開,出現了研究國際接軌可能的今天,排除政治宣傳干擾,腳踏實地核實己方的損失數據才是一個正確的研究方法。若兩方研究結果合一,始能求出一個較正確的,戰役整體的死傷結果。

用此方法,可確定雁宿崖,黃土嶺兩戰鬥中日軍死傷數合計210名(「陸軍中將阿部規秀戦死に関する報告」)。黃土嶺之役八路軍死傷數為傷亡800餘名(《擊斃第二混成旅團(長)戰鬥經過彚報》),雁宿崖一戰,由於不見可信的史料記載,八路軍的死傷只能稱不明[1]。以上數字有兩者共識,雙方研究的又是自己,當然也沒有再爭論辯解的必要。

[1]國軍,八路軍方面沒有檔案記錄。日軍記錄數字死傷在600-800間。

[i]『蒙古の黃土?第一中隊戦史』同編集委員會、非売品、1985年、5-6頁。

[ii]『蒙古の黃土?第一中隊戦史』,(同前)74頁。

[iii]「獨立混成第2旅団獨立歩兵第1大隊,安北附近戦闘詳報」支那-支那事変北支-648,248頁。(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 C11111446500.

[iv]「獨立混成第2旅団獨立歩兵第1大隊,安北附近戦闘詳報」支那-支那事変北支-648,345頁。(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C11111446800.

[v]「辻村支隊後套地區戦闘詳報」支那-支那事変北支-652,664頁(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Ref.C11111449900.

[vi]「獨立混成第2旅団 獨立歩兵第1大隊 上莊子戦闘詳報」支那-支那事変北支-651,545頁。(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1111448600

[vii]「陸軍中將阿部規秀戦死に関する報告」陸軍省-陸支普大日記-S15-5-226,452頁.

[viii]前出『蒙古の黃土?第一中隊戦史』91頁。

[ix]『岡部直三郎大將の日記』芙蓉書房,1982年,274頁。

[x]前出『蒙古の黃土?第一中隊戦史』65頁。

[xi]據田崎久雄日記(遺稿)記載,慰靈祭於12月8日在張家口部隊講堂舉行,合祀遺骨為67具(除旅團山炮隊)。12月9日,由須網中尉為團長護送歸國。(『蒙古の黃土?第一中隊戦史』120頁)。

[xii]「陸軍中將阿部規秀戦死に関する報告」陸軍省-陸支普大日記-S15-5-226,452頁.

[xiii]此行為,在複數個人記錄中都可以確認。比如岡垣中隊長記錄「屍體収容作業は地形が悪く難渋を極めた。そして殘念なことに戦場掃除を敵に先を越されたため、兵器、弾薬、衣服、糧抹まで悉く掠奪されていた。なかでも悲慘なのは將校であった。拳銃も軍刀も雙眼鏡も持ち去られて、なかには長靴から軍服までごっそり剝ぎ取られて殆ど素裸の遺體もあった」(前出『蒙古の黃土?第一中隊戦史』83頁)。

[xiv]『岡部直三郎大將の日記』芙蓉書房,1982年,248頁。

[xv]『岡部直三郎大將の日記』芙蓉書房,1982年,258頁。

[xvi]戰鬥後岡部直三郎司令在總結中,指出辻村用兵過於分散,被各個擊破的弱點。「部隊在廣闊地域中分散為分隊,小隊作戰,在相互失去聯繫的狀況下以十倍於我之敵奮戰,其結果導致了被分割殲滅的悲劇。或者全滅,或者奉命後退」。「由於掌握不住地形特徵,守兵過度分散,使寡兵部隊更寡一籌。」(『岡部直三郎大將の日記』258頁)

[xvii]「陸軍中將阿部規秀戦死に関する報告」陸軍省-陸支普大日記-S15-5-226,452頁.

[xviii]「獨立混成第2旅団 獨立歩兵第1大隊 上莊子戦闘詳報」雲: 「此戰鬥敵遺棄死屍1000具,第四師第二團主力將負傷者500名收容退向銀坊方向」(支那-支那事変北支-651,549頁,C11111448600.數字並不可靠)。

[xix]『蒙古の黃土?第一中隊戦史』同編集委員會、非売品、1985年,91頁。

[xx] 高野與一『雲遙かなり あゝわが響兵団 獨混第2旅団』響兵団戦友會、1980年、33頁。

[xxi]「獨立混成第2旅団 獨立歩兵第1大隊 上莊子戦闘詳報」支那-支那事変北支-651 ,591頁。(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1111448600.

[xxii]「獨立混成第2旅団 獨立歩兵第1大隊 上莊子戦闘詳報」雲,5日深夜,當部隊還在處理死傷者後事時,接到旅團「6日8時到張家墳集結」的命令,第一中隊(岡垣)和機槍一小隊於6時30分出發,7時45分到達該地(前出,551頁)。

[xxiii]『岡部直三郎大將の日記』芙蓉書房,1982年,頁。

[xxiv]「獨立混成第2旅団 獨立歩兵第1大隊 上莊子戦闘詳報」支那-支那事変北支-651 ,555-556,587頁。

[xxv]「獨立混成第2旅団 獨立歩兵第1大隊 上莊子戦闘詳報」支那-支那事変北支-651 ,583頁。

[xxvi]『岡部直三郎大將の日記』芙蓉書房,1982年,頁。

[xxvii]比如俘虜的處理法等,當初駐蒙軍將俘虜四名中兩名作為死亡者上報,但事後不久三名被八路軍遣返釋放,回到原隊造成了統計的混亂(『岡部直三郎大將の日記』芙蓉書房,1982年,274頁)。


響堂鋪戰役。

這是作為國共雙方游擊戰術交流的教科書作戰。衛立煌和閻錫山都派出了軍官戰地觀摩團實地觀戰。( @趙靖晗 謝謝你的提醒,這次戰役的總指揮是129師副師長徐向前) 而且這場役前劉伯承對陳庚的戰前指導也濃縮了他畢生戎馬生涯的戰術精髓:日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可謂武裝到了牙齒。因此伏擊戰、近戰白刃戰能最大程度地縮小敵我差距。但是日軍的拼刺刀技術很是了得,在白刃格鬥時要盡量注意,要二對一,三對一甚至四對一地進行。

點評:打仗不是體育比賽。本就沒有什麼公平可言。劉伯承不愧為川中名將,近代戰神。就喜歡他這種耍流氓的戰法。

崑崙關大捷。

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裝甲集群會戰。以200師為主力的第五軍對陣日軍號稱「鋼軍」的第21旅團。結果日軍的裝甲部隊「紙糊」的特點徹底暴露。邱瘋子(邱清泉)甚至親自架著戰車沖入敵營瘋狂掃射,上演了一把中國版的終結者。此役,日第21旅團被徹底擊潰打垮。中將旅團長(死後追授)中村正雄被擊斃。

點評:抗戰初期除了台兒庄大捷,長沙會戰等之外又一振奮人心的精彩戰例。而且作為鋼鐵洪流的正面碰撞尤為驚心動魄,讓人津津樂道。話說回來,日軍的坦克真心弱。中國軍隊裝備的是英式的輕型坦克維克斯和蘇制的輕型坦克T-26(完全是維克斯的車子,只是換了個口徑稍微大一些的主炮)。速度慢,裝甲薄。但對上日軍的95式坦克照樣像打兒子一樣純虐。

緬北八莫之戰。

中國駐印軍的出山之戰。是盟軍反攻密支那的開始。也是徹底顛覆日軍三觀的一次戰役。對戰的是日軍王牌,號稱「叢林之虎」的日近衛第18師團。戰役伊始,日軍就遭到了中國駐印軍150毫米榴彈炮的長時間火力覆蓋。緊接著大批轟炸機戰鬥機對日軍陣地狂轟濫炸。在日軍的防禦工事遭到毀滅式打擊後,中國軍隊依舊沒有發動步兵集團衝鋒,而是30餘輛坦克一字排開朝著日軍陣地勢如破竹。最後一輛坦克一頭撞進了日軍第18師團指揮部,師團長及多名高參被美式M2A2希爾曼中型坦克的履帶軋死,日第18師團的關防大印被收繳。至此號稱日軍王牌中的王牌,在中國犯下累累罪行的日本法西斯急先鋒日軍第18師團被中國駐印軍剿滅。

點評:揚眉吐氣的一仗。滅強寇於國外,留英名於盟邦。當時中國駐印軍裝備的是美式M4A2希爾曼中型坦克和M3A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這兩款坦克面對日軍無論是步兵,還是坦克亦或是反坦克炮,都是無敵的。中國駐印軍完全按照美軍標準來裝備和訓練。印證了史迪威所言:中國軍隊是能打仗的部隊。只要給他們提供足夠的裝備和訓練。他們就不會弱於任何一支發達國家的軍隊。


我給大家看一下現場直播吧。


薛岳前幾次長沙會戰,具體細節網上到處都是,這裡貼出來就是長篇大論了,ps:電視都是胡扯,長沙會戰沒tg什麼事,倒是早年tg在薛岳手下吃了大虧。


肯定有人說李雲龍攻打平安縣城


上高會戰,最漂亮,沒有之一



逗個逼,抖個機靈——橫店戰役。


平型關大捷…

巧妙地圍毆了日本的輜重部隊


台兒庄戰役

李宗仁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以民族大義說服了前來勸他投降的漢奸夏文運,讓他做了國軍在蝗軍的內應。台兒庄戰役夏文運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情報,使得國軍抓住戰機集中力量幹掉了一萬多蝗軍。夏文運的情報可以說是國軍勝利的關鍵。

台兒庄戰役是抗戰初期正面戰場最大的一次全面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有人說平型關大捷只是偷襲蝗軍的後勤輜重部隊,不算打破神話,台兒庄打的是真正的作戰部隊,才算打破神話,那就算兩場戰役都是吧),鼓舞了……,影響了……


兩次七垣村伏擊戰


薛岳打的的長沙會戰和之後的天爐戰法

利用山區地形逐步誘敵深入,然後利用兵力優勢四面八方圍殲

整個抗日期間,薛岳是殲滅日軍人數最多的國軍將領,殲滅10萬日軍

被封上「戰神」的稱號


爺台山自衛反擊戰 1945年7月15日,國民政府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集結大批軍隊,開往陝甘寧邊區南線同、耀、淳、旬等縣,妄圖鯨吞關中分區,並向延安進犯。7月21日凌晨,胡部36師、暫編59師和騎兵2師向爺台山陣地發動進攻。八路軍守軍新編第4旅14團,在關中分區地方游擊隊和民兵配合下進行英勇自衛。23日,胡部又以預備第3師增援進攻。由於敵我力量懸殊,八路軍於27日奉命作戰略轉移,暫時撤出陣地。接著,陝甘寧邊區留守兵團迅速抽調4旅16團和教導第一旅6個團,並令準備開赴抗日前線的358旅8團增援關中,任命張宗遜為司令員,習仲勛為政治委員,統一行動,統一指揮。8月7日,各部奉命出發。9日零時,在炮火掩護下發起總攻,4時攻佔孟虎原、熊家山陣地,11時全殲守敵。10日,戰鬥全部結束,全殲敵5個連和1個營部,斃敵營長、副營長各一名,俘敵連以下百餘人,繳獲輕重機槍19挺,步槍及衝鋒槍200餘支。


韓略村伏擊戰,神頭嶺伏擊戰


上高會戰,儘管傷亡比依舊很難看,但是中國軍隊依託有利地形,指揮靈活,打的有板有眼,沒有以往的一觸即潰


推薦閱讀:

二戰法國為什麼會走投降這條路?
韓國二戰里明明是日本的一部分,為什麼他們不像奧地利那樣認為自己是軸心國,還覺得自己是受害者?
二戰波蘭和日軍軍事實力對比如何?如果雙方國土相連,開戰的結果會怎麼樣?
高速戰列艦有幾艘?
如何評價南雲忠一的軍事才能?

TAG:歷史 | 抗日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戰爭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