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主流社會對殘障人士「貼標籤」的行為?

背景介紹:

1.題主是殘障人士。

2.最近關注的幾個公眾號、媒體都報道了一篇名含「殘疾人當騎手被辭退」關鍵字的文章,點進文章後發現其實當事人被辭退跟殘障沒有任何聯繫。

3.但是幾乎所有的文章都延伸出跟殘疾相關的話題:「殘障人士就業觀」「對殘障人士的關愛」「殘障人士身心健康」等等。

更有甚者還採訪了「心理諮詢專家」,他的觀點是:人們對於殘疾人可能會產生不適感,或者歧視,殘疾人也總會覺得被歧視,心裡會有自卑感和過分敏感。

鏈接在此:外賣配送公司聘殘疾人當騎手 多數因「態度不好」被辭

問題:

1.是不是殘障人士不管做什麼事情,做的好壞與否,都要被貼上「殘障」標籤?

2.這種強行貼標籤的行為,對殘障群體來說,到底是幫助還是傷害?

3.我們應該怎樣看這種「貼標籤」行為


自問自答,一個回答對應了兩個問題。我就喜歡這樣偷懶。

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目前,主流社會接觸到的殘障人群主要是這樣的:

街邊伸手要錢的聾啞人;

持有「我身體不方便,政府要給我養一輩子老的殘障人士」;

某某人數十年如一日照顧殘障朋友/親人。。。。

於是,在主流社會的心中,殘障人士的定義是這樣的:

殘障人士=能力弱=需要被照顧=麻煩=最好別出來給大家添麻煩

可是,這就像窮的地方有富人,富的地方有窮人一樣。我承認上述的現象我也碰到過,但是,這絕對不是所有的殘障群體。這也不能代表整個殘障群體,更不能把這這種標籤貼在殘障群體的身上。

說說我吧:我是二級肢體殘疾,很小的時候就生病了,經常聽到的話就是「這個孩子挺好,要不是因為殘疾……真是可惜了」。但事實是,我研究生畢業,在一家上市公司做了兩年高級策劃,領導同事相處也很愉快。去了很多城市遊玩,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正常人」和殘障人士。唯一與主流觀念不符的是至今未婚,主要是自己還沒玩夠……

說這個首先表達的意思是,殘障不等於能力弱: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如果我走路不方便,那我可以去搞科研;如果我視力有障礙,那我可以做語言類工作…總有一款適合自己,總能在某一領域找到自己擅長的事情並且把它做好。

最近認識很多殘障朋友,他們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或者是自己努力自學奮鬥,他們在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在社會中從事和正常人一樣的工作,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做出了傲人的成績。通過自己的奮鬥努力,改變著周圍人對殘障人士的看法。

因為國家還在發展建設中,因為無障礙等基礎設施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殘障人士還太少。但我們都認為隨著國家教育,醫療,國民意識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殘障朋友受到社會的包容和接納,融入主流社會中。比如現在,我身在南京,南京是一個非常包容,接納度非常高的城市,無障礙做的非常好。我和我的肢體障礙的朋友已經學會了開車,幾乎每個周末都會在南京遊走,體驗南京無障礙帶給我們的暢通無阻。

大眾媒體的導向作用很強,一篇名不副實的報道,很可能造成社會認知偏差。報道中博人眼球的標題「殘疾人送外賣,多因表現不佳被辭退」,卻沒有給出明確的數據調查和統計:所有被辭退的都是殘障人士嗎?他們表現不佳真的是因為自己本身能力弱,還是因為殘障?請不要把殘障和能力弱強行聯繫起來好嗎!

沒有嚴格意義的調查所產出的文章,並定是不會考慮文章對受眾尤其是殘障人士的後果的:在部分大眾對於殘障人士抱有一定成見的大環境下,這麼給殘障人士貼標籤,無疑會加重主流社會的有色眼鏡,對殘障人士的就業設下更高的門檻。

讓我更難以理解的是,這篇文章還通過一位所謂的「專家」傳達了一種可怕的、讓人恐懼的觀點:殘障人士普遍心理不健康,易激惹,社會融入不良。我想請問這位「專家」:你接觸過多少殘障人士?你有和殘障人士一起工作生活過嗎?你下的這些定義,理論和實踐的依據又在哪裡?

我一度惡毒的想:如果這位專家也是殘障人士,他會給自己貼上這些標籤嗎?


作為自身公眾號也發表了這篇文章的人想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殘障人士確實被貼了標籤。

舉個不一定恰當的例子,不管社會發展到什麼階段,依舊有人為女性貼標籤,認為女性的職責就是相夫教子。但是,貼標籤這件事情,我覺得該被關注的,是為別人貼標籤的人,而不在於被貼標籤的人。前幾天看了關於女權的言論,有人說,「只有把自己處在弱勢地位的女人才會追求女權」,我不是女權主義倡導者,因為我打從心底里認為,男女就是平等的。所以,當女性被貼上了標籤,並沒有改變我對女性的看法,我的想法是,那些為女性貼標籤的人對於人權與平等的認知還不夠。

同樣的,對於殘障人士被貼標籤這件事情,也沒有影響我對殘障人士的看法。我身邊有很優秀的殘障朋友,也見過整天只想要混日子的殘障朋友,正常人又何嘗不是呢?所以,我覺得,對於被貼標籤這件事情,問題出在愛貼標籤的人,不是出在被貼標籤的人身上。這個社會還需要再發展,再進步。

這種貼標籤的行為,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人們對一個群體的刻板印象。這種刻板印象需要被打破,所以我接觸到的幾個群體都很好,像有人雜誌、知乎少數派、還有一個輪椅女孩的自媒體公眾號,這些群體都在致力於打破人們心中的刻板印象。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階段會是漫長的,卻也是值得等待的。

因為每一次標籤的被打破,我們都能感知到,這個時代在進步。


媒體有責任,社會對待殘障人士是越來越友好和關愛的,新聞媒體為了博人眼球把這些敏感的字眼故意放大給你看,當大眾看到這樣的字眼會產生情緒進而對文章產生好奇心。比如說,之前狗肉節新聞很火熱,媒體寫新聞會把「愛狗人士」寫得很大,未成年犯罪新聞後一有學生被欺負就會故意標題引導話題,對於殘障人士,我認為大家其實都有關切之心,如果標題有這類標籤,大家就會腦補弱者被欺凌,而不是真正看不起他們。


推薦閱讀:

如果你一瞬間喪失了聽覺和視覺,你還能活下去嗎?
當父母老了,無力再照顧時,無法在生活上自理的殘障子女該何去何從?
長得很漂亮,但是是殘疾,能走路,但難看的那種,是什麼樣的體驗?
在信息無障礙方面,殘障小夥伴覺得使用知乎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果孩子剛出生後智力或者身體有嚴重缺陷,未來根本無法獨立生活,父母應不應該擁有讓他安樂死的權利?

TAG:殘疾 | 主流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