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樁」到底是怎麼個動法?
站樁不能站死樁,而要站動樁,這是界內認可的練法,那麼到底什麼是動樁呢?逝去的武林中,李老提到動樁就是打一厘米的拳,打出去再收回來;有的書上說是丹田內臟動;有的網友說是四面八方微微的動。還有的提出了經絡內氣之類的扯蛋言論。
我師傅教我站三體式,要求胯,膝,肘,後背,脊椎骨都要撐起來,臀部內收著站,這是否就是動樁呢?
謝邀。
以文學武不入歧途是很難的。哪怕我說的是真經,也只會在行家眼裡是真經,外行會以外行的方式去理解,然後說我錯了。
你這個動樁是與死樁對應的。把樁站死了,沒了活氣,這不是背道而馳嗎?怎麼辦,想辦法活起來。活不是漫無目的,不是亂動,不是胡思亂想……是在合理的範圍內調整。這個範圍有多大?分毫之間。
然後好了,活樁的態找到了,動起來也是這個狀態。處處生機,處處通達,沒有阻滯。
樁只有對和錯。對了就是活的,錯了叫什麼名字也是錯的。糾結在概念里沒用的,在明師指導下去站去練,然後和老師溝通,讓老師幫調整、指導。
這個不能函授。除了小說,生活中誰見過無師自通的內家拳大師?無師承的太極拳大師?謝邀
我三體式師傅教的是兩腳外撐、內合交錯使勁瀉藥,這是個好問題。
按照動態,我見過三個版本的樁,如下。一:首先要聲明一點,我們門派是不站樁的,只打五行拳。問師父,師父說五行拳就是動態的樁,所以不必額外站樁。解釋一下,就是站樁的那些要領,在五行拳中也都必須做到,比如虛靈頂勁、含胸拔背、塌腰坐胯、沉肩墜肘什麼的,五行拳里一樣要做到,而且在動態中合住規矩,其實更難。所以其實五行拳就是動態的樁,也可以說,樁就是靜態的五行拳。二:「一厘米的拳」,典型代表是意拳。意拳出功夫,站樁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在北京拜訪過意拳傳人姚老先生。雖然我們孫氏形意拳不站樁,但是我對站樁比較好奇,所以跟姚老師學習了一些基礎樁法。其實就是「打一厘米的拳」,細點說就是一開一合,開的時候全身一起往前慢慢拱一厘米(腳不位移),膝蓋微微外撐一點,肘往外微微棚一點,手往外微微出一點,然後配合呼還是吸來著我忘了;開完了是合,合的時候跟開相反,肩肘膝胯都往裡微微縮一點,身體往後平移一點點,呼吸跟開的時候是相反的。我說的一點點就是一到兩厘米。這應該就是所謂的「打一厘米的拳」。除此之外,意拳還有整個身體平移的樁,比如搖法、旋法,屬於答主說的身體四面八方微動的;以及丁八步,類似八卦的趟泥步。三:還有站樁壓根不動的。比如很多練形意的朋友以及一些意拳的朋友,還有戴氏的蹲猴樁,太極的無極式等等,這些可能看起來不動,但是可能其實是在訓練丹田呼吸OR引導氣息OR意念活動。。。但是這種樁我只是在練八極時接觸過(兩儀頂),對於內家拳的這種樁,我沒站過,不便做出評價,對具體功效也不明確,希望有懂行的相關人士指點一下。
至於題主師父要求的,他對你的關節做出了一些基本要求,不是動樁。這可能是一個幫你過渡的階段性樁法。或者,你們門派就是這麼練的,這我不太了解。還有,也不要盲目迷信什麼動樁,你只要認可你師父的功夫,就按照他的教學計劃來就可以了。其實這個問題很多人初學拳的時候都會問,但是我以自身經歷跟你說,跟著師父練就是了。不要接觸別的說法,不要接觸別的說法,不要接觸別的說法。原因有以下幾點:一、功夫是分階段的。所有的功夫都是在前人感覺的基礎上被記錄的,所以你要真的認真參考前輩的武術心得,你會發現,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階段對於樁的理解也是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站在我現在的角度,他們說的都對,但對於初學者,很容易混亂;二、不論動樁,還是靜樁。不論搏擊,還是養生。都是以養護身體為第一條件的,如果身體不好,一切玩完。所以跟師傅練,先要保證身體舒服,基礎打牢,才能水到渠成下一步。這種事,不是解方程,不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展現出來,只有經歷過,才會真的理解。看作者描述,應該是最初的階段,有疑問是好事,你可以先將疑問放在心裡,慢慢體會,隨後恍然大悟。也可以抽空直接問師父心中的疑問,從而明確自己的想法。個人經驗,現在的你經歷的,是邁向動樁的必經之路。祝你好運
1、樁的練習,是為了讓身體通過靜止找到一種穩定的結構,同時體會隨著身體細微的變化(比如呼吸引起的變化),如何把握這種穩定。穩定的狀態是唯一的,但外形結構不是唯一的,無極樁、三體式等都是在幫助身體感受任何姿態下如何穩定。2、在行拳時,處處時時保持穩定,這時樁就活了。3、進而,再次練習靜樁,感受身體處處處於隨時可動,動與不動都能穩定時,就是活樁了。
馮志強先生講「打拳如練活樁功」就是這個意思。
前降後升
謝邀。
前面 小潞 的回答我很贊同。動樁(活樁)是相對靜樁而言的。
我的體會,活樁就是在運動中尋找(保持)站靜樁時的那種狀態,具體來說,要在運動中保持虛領頂勁,保持五弓不散(五弓不散,即可蓄勁待發)狀態。練習運動中保持(尋找)此狀態即為動樁練習。
太極的套路練習其實就是一種活樁練習。
推手也是一種活樁練習。
你們看貓有站樁的么?不一樣很能打?人主要就是因為人從四肢行走變成直立行走之後平衡和協調性差很多,整勁兒發不出來。貓和老虎這些野獸天生就是整勁兒的。所以人類習武先要做的就是整合自己的身體,練出整勁兒。這個指的是內家拳,外家拳不說它先。所以動不動大概指的是其中的一個小關竅,樁不能站死。你要真跟電線杆子似的,有啥用?栓繩晾衣服嗎?這個樁是要動武打人的,是在給整勁兒蓄力,是調整身體狀態,所以無論給它幾個名字,動靜也罷,死活也罷,都不重要,對錯才是重要的,不能打人發整勁兒就是錯的。央視體驗真功夫裡邊有大成拳的一集,可以參考。
如果按照老師的要求,你覺得自己的身體以上部位被捆住,不放不快,那就是發力的法門,含而不發。至於動不動,先有這感覺再說。
以八極拳為例,師父教下來的樁並非是滿世界都在問的「兩儀樁」,而且十字手,具體形態不表。以下所述是師傳的八極樁功理論,不代表其它拳種。靜樁和動樁,區分在於外形上是否存在動態變化。靜,指的是外形大體沒有變化,以筋骨和勁力鍛煉為目標,並形成穩定的勁力傳導結構。動,指的是外形在不斷周循演變,讓靜樁中熟悉的結構慢慢產生可控的形變,演變的過程中形成各種步法和身法,熟悉後進一步加快速度,產生各種發勁。故此,是剛——柔——脆的三步演化。貫徹於這三步始終的要求,就是保持樁中掌握的結構形態和內在勁力構成。
謝邀樁是靜止的拳,拳是流動的樁,這是一說。
我們不說靜樁動樁,因為樁都是動的。虛實開合吞吐都要有,意氣也要運行。
動樁是求勁的捷徑,各家有各家的練法,真東西不會在這兒說的。形意拳找老師很重要,不一樣的老師會給你不太一樣的東西,而三體式的動樁又是求勁的關鍵,所以說,多用心
纏絲樁
外放精神,內動始生。
當精神融於眼前之景進而物我兩忘之際,若是樁架或曰身形結構正確,身體便自發開始內動,筋膜亦隨之滋漲。結構越合理,精神越集中(或者說不分心),便動的越精細,否則便動的粗糙。如果刻意控制身體微動,效果反倒不那麼好。有時動完一段時間之後感覺全身開始「定住」,彷彿大廈立於針尖般欲傾非傾,呼吸若存若亡,稍有分心就脫離「定境」。入此「定境」中,方能曉「神意」之用、得「洗髓」之功。至於題主,還是先努力做到身形結構正確罷,也就是你師傅要求你的那些。動與樁字本身就是矛盾的,樁就是不動的,何來動樁!不過是內家拳被謬傳後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罷了!如果從內里的能量傳簇說,站樁練的是在身體靜止狀態下憑藉以心行氣生成體內能量傳簇,即站樁的外形是靜的,內里是動的。了解內家拳發力原理及習練方法請看我主頁文章或關注知乎專欄傳統實戰太極拳。
像樹一樣隨風擺動,達到這樣需要三個條件。一是腳下生根。二是結構穩定正確。三是肌肉放鬆。
死樁也行,動樁也行⊙﹏⊙b汗
動樁不是身體上的動,而是站樁靜下來後自身氣機的自然發動。
調完樁後要凝神靜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