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凈土宗的一些難以理解的問題,到了極樂世界就可以不退轉了嗎?

今晚和朋友聊天,聊到往生極樂世界的問題。朋友說,往生極樂世界是不退轉的,脫離六道輪迴的,往生極樂就是初地菩薩。

我最近在看基礎佛理,這些觀點我覺得不可思議。

1菩薩道要三大阿僧祇劫的,念佛往生就初地菩薩了?一邊說菩薩道難行,一邊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就是菩薩了?

2 行菩薩道也得六道里都走走,可是往生極樂世界是菩薩竟然不用輪迴?

3菩薩證得無生法忍才能不退轉,可是往生極樂就可以直接不退轉了?

以上問題實在難以想明白啊,朋友的解釋讓我沒法信服。但是我沒有否認凈土宗和大乘,只是希望有能力的師兄可以解答一下,十分感謝!


是的。極樂世界的眾生,「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意思就是不退轉。這是《阿彌陀經》里明確說的。

一一回答:

1、菩薩道要三大阿僧祇劫的,念佛往生就初地菩薩了?一邊說菩薩道難行,一邊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就是菩薩了?

答:

三大劫,是聖道門的說法,具體如下:

第一大劫,是從十住的初住開始,之前的十信是不算的。十住、十行、十迴向,是第一大劫,這時候,修行者還沒有「現證法性」,是靠「勝解」來修行的。——說白了,這時候,修行者知道,要做好事,不要做壞事,已經認定這一點不會再改變了,但為什麼要這樣,還是沒有真真實實地證到必須如此的。這時的修行者,是凡夫菩薩。

第二大劫,是從十地的初地開始,也就是極喜地,這時候,見惑已經斷盡,開始除習氣。——這就好比,開一個飯館,現在開始盈利了,但以前的負債還沒有還清,還要慢慢解決。這時候,已經是聖者菩薩了。

第三大劫,是從八地開始,也就是不動地,修惑也斷盡了,還剩一些習氣。這一般叫做「無生法忍」菩薩,或者「方便道」,已經得到「明心菩提」,在「出到菩提」的層次。

念佛門,是頓教,雖然有三輩九品,但重要的,是一個「阿鞞跋致」。

阿鞞跋致,相當於初地菩薩,還是八地菩薩呢?有不同的說法。我個人更傾向於後者:八地菩薩。

凈土宗內部,也有不同的看法。

我是依據善導大師《法事贊》中的這句話:「極樂無為涅槃界」。望月信亨在《凈土教概論》里說,大乘的極樂世界,如同小乘的涅槃。

當然,極樂世界,並不等於涅槃。這是更複雜的話題。涅槃是離系果,而往生,則是需要因緣的,比如阿彌陀佛的因地大願就是增上緣。但是,極樂世界,相當於聲聞乘的涅槃境界。大乘菩薩的無生忍,就相當於小乘的涅槃。

因此,往生極樂世界,是鐵定不退轉的,不是相當於初地菩薩,而是相當於八地以上菩薩。

菩薩道難行,正因如此,往生凈土,是易行道。

雖然是易行道,入這個門,卻不容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2 、行菩薩道也得六道里都走走,可是往生極樂世界是菩薩竟然不用輪迴?

答:

一旦往生極樂世界,就跳出了輪迴。這就是「極樂無為涅槃界」的意思。

無生忍菩薩,到娑婆世界,乘願再來,這是肯定的,但這不叫「輪迴」。和凡夫的輪迴,陷溺在六道中,截然不同。

往生極樂世界的菩薩,也會再來娑婆世界,化度群生。《阿彌陀經》講,「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時經行。」說得很明白,極樂世界的菩薩,也會去他方世界,也會重返娑婆。

這就好比,一個人把家安在北京,平常是可以經常回老家走親戚的,這和永遠生活在老家,在北京沒有戶口和房產的人,是不一樣。

菩薩的千百億化身雖然在娑婆世界,但滋養菩薩的美德,是在極樂世界的。所以菩薩到了飯點,立刻就在極樂世界了。食有四種:段食、觸食、思食、識食。菩薩吃的當然不是娑婆世界的粗摶食,而是眾妙華。這種眾妙華,可以理解成美德。

聖者菩薩,常住輪迴,卻已然不在輪迴之中;常在此岸,卻已然早登彼岸。

3、菩薩證得無生法忍才能不退轉,可是往生極樂就可以直接不退轉了?

答:

是的。極樂世界,在聖道門看來,常認為是「化土」,依凈土門來看,道綽、善導認為,極樂世界,不是化土,而是報土。這是有經教和邏輯上的依據的。往生極樂,即不再退轉,即是無生法忍菩薩。如果沒有這樣的信心,是不可能由凈土門契入的。

凈土門契入,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走這條路,需要兩個前提條件:第一,認識到自己無能為力,是罪惡生死凡夫。第二,認識到阿彌陀佛的願力可以救度自己。

凈土門裡有一句話,「全他即自」——完完全全的他力,即相當於自力。蕅益大師詩云:「稱名不異兒號乳,懺罪何殊囚伏辜」,之所以自比成嬰兒,就是講,要認識到自己,對於一切無能為力,不是局部的無能為力,是完完全全的無能為力,爾後,修行者才可以與凈土法門相應。

究其實,什麼叫難行道?什麼叫易行道?

以我的理解:但凡有一點驕矜氣、傲慢心,認為自己還有點本事和能力,那就只有難行道可走了。真正能謙卑下來,認為一切都要仰仗眾緣,依賴於他,完全指望不上自己的功勞,修行的大通逵就鋪開了,這就是易行道。這並不是說,易行道就不用四攝六度,易行道的修行者,雖然常行四攝六度,但不敢有半點自矜,不敢認為自己攝了誰、度了誰,而將一切功勞歸於佛,這不是無生忍菩薩的境界,還是什麼呢?


1,從來沒有說過往生到了極樂世界就是初地菩薩,凡夫去了還是凡夫,阿羅漢去了還是阿羅漢,菩薩去了還是菩薩,乃至法身大士去了也還是法身大士。並且各自去了有各自的地方呆,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四土就是為不同修行水平的人準備的。

只不過去了以後,修行成就的速度快。並且去了之後可以享受到行不退,念不退,位不退的待遇,這是阿彌陀佛的願力,不是你個人的能力所致。是阿彌陀佛為了讓你安心修道,令你不會退轉。

三大阿僧祇劫是就娑婆世界而言,因為這裡修道困難,容易退轉,所以要的時間長。

極樂世界處處都是修道的助緣,你就是坐在那裡不動,也是在修行,一會這個三昧一會那個三昧的招呼你,你想退轉都不行,你想墮落都沒有機會讓你墮落。還天天見佛,觀音勢至跟你在一起,你能不進步嗎?

聞名不退願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2,往生之後,不僅僅是脫離六道輪迴,是永遠離開了三界。

國無惡道願 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所以極樂世界是沒有三惡道的,連三惡道的名字都不會聽見。

要行菩薩道不一定非要去三惡道,如果你自己非要去,也可以分身散影去他方世界的六道去行六度萬行。

3,去了以後人人都是三十二相,紫磨真金色,具足種種神通,這也是佛的願力,不是你的本事。

身真金色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宿命智通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天眼普見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天耳普聞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他心悉知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神足無礙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總之,去了就是非凡非聖,即凡即聖,所以說極樂世界好,釋迦佛再三勸勉我們去。另外,能不能往生在於有沒有深信切願老實念佛,你有沒有修行功夫不是必要條件。

上面那位舉《觀經》的栗子,有些不恰當,因為這是站在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威神願力的角度來看,因為在通途佛法當中,五逆十惡的罪人是要在當生中就直接下地獄的,是不通懺悔了,也就是說,這樣的人就是死路一條,沒有任何挽回的餘地。

而凈土法門中,倚仗阿彌陀佛的威神願力,五逆十惡的人也有往生凈土的機會,還有一線生機,那要怎麼做呢:

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歸命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

這裡的至心,是指至誠心,曇鸞大師有個比喻,

比如你遇到你的冤家對頭,拿著刀追砍你,你拚命的跑,這時一條河橫在你面前,你在這個時候就思惟,是脫了衣服下水還是不脫衣服下水,不脫,衣服厚重,打濕了水纏縛在身上妨礙游泳,脫吧,有耽誤時間。

就在這種腦子裡除了脫還是不脫的念頭之外,什麼都沒有,乾乾淨淨。這種心,就叫至心。

所以,拿這個栗子來說明往生的難易程度是不對的,這是強調說明阿彌陀佛的救度力量不可思議。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觀世音、大勢至,與諸菩薩,持金蓮華,化 作五百佛,來迎此人。

難嗎?

中品中生者,若有眾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戒香熏修,如此行 者,命欲終時,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華,至行者前。行者自聞空中有聲,贊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隨順三世諸佛教故,我來迎汝。

難嗎?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聞此事已,尋即命 終。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

難嗎?

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首 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爾時彼佛,即遣化佛,化觀世音,化大勢 至,至行者前。贊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作是語已,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滿其室。見已歡喜,即便命終。乘寶蓮華,隨化佛後,生寶 池中。

難嗎?

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凈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為贊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贊彼佛光明神力,亦贊戒、定、慧、解 脫、解脫知見。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華之內。經於 六劫,蓮華乃敷。觀世音、大勢至,以梵音聲,安慰彼人,為說大乘甚深經典。聞此法已,應時即發無上道心。

難嗎?

中輩往生

佛告阿難:其中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國,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⑴,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然燈,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彼國。其人臨終,無量壽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功德智慧,次如上輩者也。

難嗎?

下輩往生

佛告阿難: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

難嗎?

我們可以看到,主要集中在,信因果,發菩提心,深信切願,迴向功德上面,並沒有在修行功夫上做任何要求,說白了,這就救度的法門,宗旨在於救度我們,如果把往生的條件定高了,就不符合彌陀的大悲願力救度的本懷。

上面九品往生和三輩往生只是略說,大概歸納下,實質上有無量品往生,有無量輩往生,因為眾生的根機,煩惱程度,念佛的精進程度是有很多種差別的,有無量的眾生就有無量品。


你這個理解有偏差了,佛經中從來沒有說過往生極樂凈土就是「初地菩薩」,你這個是混淆概念了。 《佛說阿彌陀經》「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這句中「阿鞞跋致"的含義你沒有理解清楚。

  • 其實蕅益大師的《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對於「阿鞞跋致」的含義解釋的很清楚了。

阿鞞跋致。此雲不退。一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地二行不退。恆度生,不墮二乘地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薩婆若海。若約此土,藏初果,通見地。別初住,圓初信。名位不退。通菩薩,別十向,圓十信,名行不退。別初地,圓初住,名念不退。」上言不退有三。最上名念不退。此土行者,別教須登初歡喜地。圓教須至初發心住。方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始能念念流入薩婆若海。薩婆若海,即一切種智海,即如來果海。雙舍二邊,全歸中道。始曰念念流入薩婆若海。可見念不退之難證。但今願言,十方眾生,聞名發心,一心念我,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小本亦云:「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要解》又云:「今凈土,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也。」下下品人,亦證三不退,一生圓成佛果。此乃十方世界之所無,唯極樂所獨有。如是勝異超絕,言思莫及。故《要解》云:「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勛,彌陀之大願,何以有此。

  • 就不仔細給你展開了,大致說一下意思,這也是極樂凈土最極、最極、最極(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殊勝的地方之一。

我們娑婆世界是凡聖同居穢土,此土若要證得不退轉地(位、行、念),全靠自力,需要到什麼境界? 是「藏」教的「初果」,「通」教的「見地」(通教有十地、有見地),「別」教的「初住」,「圓」教的「初信」,斷了見惑叫「位不退」,這是第一個。第二個「通」教的「菩薩」(通教的菩薩地),「別」教的「十」回「向」,「圓」教的「十信」,叫「行不退」。「別」教的「初地」,「圓」教的「初住,名念不退」

  • 對於我們此娑婆世界絕大多數凡夫來說,欲此一生得證此種境界,幾乎可說是可望不可及的。

但是往生極樂世界,「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也」。。。此三不退的境界何來?全依彌陀大願加持「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勛,彌陀之大願,何以有此」

  • 地藏經》云: 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為善為惡,逐境而生。我們凡夫,性識不定,易受外境界影響,遇到善緣,發善心,但若一遇到惡緣,便造惡業。
  • 所以極樂世界何能如此?其實經中講的很清楚了,極樂世界種種外境,皆無退轉的因緣。
  • 複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所以極樂世界種種外境,無論是山林河池,還是花鳥樹木,皆是阿彌陀佛大願所化,處處皆令眾生得不退轉。如順風楊帆。

  • 這就是為什麼經中說「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因極樂凈土種種殊勝的外境,為眾生作不退轉之因緣,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這個和我們此土得證「阿鞞跋致」的概念是不一樣的。

便於理解,這裡再做個比喻,我們娑婆世界如逆水行舟,若要到達目的地,全靠自力,(馬力要夠才不被水流帶走)也就是說若要不退轉,全靠功夫到家。

而極樂凈土,如順風楊帆,順水推舟,順風順水,(自不會退)全靠他力(彌陀大願加持)。自然得至一生補處。


問題的根本就在於很多人根據字面意思,把念佛往生想得太簡單了。

首先,看看念佛往生最差的一個水平——下品下生的條件: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歸命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花,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於蓮花中滿十二大劫,蓮花方開。當花敷時,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即為其人廣說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輩生想,名第十六觀。」

現在,坐好,一句一句地念誦「南無阿彌陀佛」,看看能不能在這十聲佛號里一個雜念都沒有,就是很純凈的佛號的念頭?

有人說,我可以啊,我不僅可以念十聲,還可以念二十聲。

對不起,您一邊念佛一邊還數念了幾下,這已然不是至心稱念了。

還有人說,我可以啊,我一邊念佛一邊看自己有沒有起其他的念頭,不錯哦!一邊念一邊告訴自己沒有其他的念頭,都在念佛。

對不起,這已然是一大堆念頭了……

所以,下品下生都沒那麼容易。

念佛是念佛,不是唸佛,是心念,不是嘴念。

如果嘴巴出聲就叫念佛,那復讀機早成佛了……

現在回到問題本身:

1、菩薩道要三大阿僧祇劫的,念佛往生就初地菩薩了?一邊說菩薩道難行,一邊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就是菩薩了?

能念佛往生的水平不低,您把能往生想太簡單了。初地菩薩往生真的都不敢100%把穩。

2 、行菩薩道也得六道里都走走,可是往生極樂世界是菩薩竟然不用輪迴?

很多人看經不動腦子就看過去了,不思考的。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在經文里寫的特清楚,極樂世界有一種鳥,叫迦陵頻伽鳥。但是同時又說,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因為迦陵頻伽鳥是阿彌陀佛的化現。那麼問題來了。娑婆世界有沒有三惡道,如果有,那為什麼麻雀烏鴉不能是釋迦佛化現。如果是釋迦佛化現,那為什麼又有三惡道?!這個問題誰想過?!想明白了自然就知道極樂世界到底輪迴不輪迴。想不明白就永遠卡著……

3、菩薩證得無生法忍才能不退轉,可是往生極樂就可以直接不退轉了?

菩薩得無生法忍是智慧不退轉,次第不退轉。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所居之處,不是往生了那邊可以不退轉,是那邊沒有退轉的機會。想作惡,但是沒作惡的機會。這就是所謂的帶業往生。這邊的惡業一點兒不少帶過去,到了那邊,慢慢消……

綜上

1、您把念佛的事兒想簡單了;

2、您把能往生的水平想低了;

3、您把能往生極樂世界所需要契入的智慧想淺了;

4、您把往生極樂世界之後的情況想美好了;

5、您把念佛和往生以及極樂世界三件事兒想當然了……


隨喜讚歎感恩 各位師兄的回答, 各位師兄回答的都很好,我只補充一點 念佛往生容易啊!大家共勉,阿彌陀佛,若有不當之處,還望各位 善友、師兄 多多海涵,多多指點末學, 感恩 ,感恩。

&<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以成佛道!」

念佛法門是 自他二力 念佛的法門,仰承彌陀 大願 ,為眾生開一方便法門已!

先來看看彌陀大願:

第十八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第十九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諸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有彌陀大願得知 念佛往生者,可深可淺

1. 沒有條件,沒有力量,那就信願彌陀,原生彼土,有空就念佛(心念為上),至臨終沒有改過這個發心的,就得生。

2. 有條件,有力量,那就 持戒、放生、茹素、布施、修習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根據個人功夫獲得品位不同。

3. 若有人 能 斷了諸惡,明生滅法,破煩惱惡,降服六賊者,與一切時,一切法中,了了常明,六識出六門而不染六塵者,即得上品。(禪定、念佛三昧 都是新開誤解,得本來清凈面目爾,只是體悟本來面目的方法不同而已。)

4.念佛眾生,果能懇到執持憶念。則以彌陀果德,熏染自己業識妄心。熏之久久,業盡情空。心與佛合,心與道合。全眾生心,成如來藏。

佛是真語者、不誑語者,若我們能夠根據自己的情況,自己的條件,做到盡善盡美,那就可以了。不要強迫、不要鬆懈,不緩不急!

我們知道上品往生難啊,那我們就更要要抓緊時間精進修行,不能因循往複蹉跎歲月。

有的人為 疾病、貧窮、痛苦 所糾纏,佛為憐憫他們沒有 條件、時間 去修行,去學佛,所以才開了這個方便的法門啊! 若不是這樣,哪兒還來的 十方諸佛出廣長舌相讚歎 彌陀呢?這是體現了彌陀的大悲願的一個方面啊,是極為方便、極為為慈悲的啊。

  • 若要求每個人都得 凈念相繼、念佛三昧 那 萬修萬人去不了啊。

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分為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念佛功夫成片是伏住見思惑,事一心不亂是破除了見思惑,理一心不亂是開始破除無明惑。以天台宗創始人智者大師為例,大師臨終發願往生極樂,告訴弟子證入五品,圓五品就是達到了伏住見思惑,但還沒有破除見思惑。連智者大師這樣千年一見的高僧,尚且達不到事一心不亂,可見此類「念佛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亂,才能往生」的說法,是完全不合法義的,照這個標準,凈土宗不是萬人修、萬人去,而是萬人修、沒人去。

所以,我們在努力生活、工作、照顧家庭的基礎上,若能夠不浪費時間,精進修行,積累資糧,具備對彌陀的信心,願意往生凈土,願意行諸善法。必得往生!

所以,不浪費時間,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才是我們要做的啊。至於沒有時間,你也不用灰心喪氣,只要具備心愿,到極樂去修行也一樣。

  • 作為禪、凈兩宗的祖師永明延壽大師,禪凈兼修,說過:有禪無凈土,十人九磋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禪有凈土,萬修萬人去,但見彌陀佛,何愁不開悟;有禪有凈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禪無凈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 印光法師也表達過這樣的意思:三根普披,十地均涉,果能往生,必不退轉,上品見佛,下品斷惑自修,最終皆證法身,果為成佛之一要徑矣。

說個催眠案例吧:

某老太太因人生坎坷,各種痛苦,最後找到心理醫生催眠,竟然發現自己是極樂世界菩薩再來!而且已經來了好幾世了。

每一生臨終時,都看到觀音菩薩來接引。問她學到了什麼?當她總結完後,又投胎做人去了。然而一入胎便迷,然後繼續各種痛苦的還債人生。

再往前看,原來他之前曾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後,還要回來度盡他的各種冤親債主。最終,她如願以償了。

在短暫的享受極樂世界的風光後,時間到了,她不想走,菩薩卻告訴她:你曾經發過某某願,現在得回去還願了。

然後,在阿彌陀佛「不墮惡道願」的庇護下,她回來了,也的確不會造三惡道的業,然而卻凈投生在之前的冤親債主家,受盡人生的各種折磨,幾乎每一輩子都是凄慘的人生。

當然,催眠的最後,她釋然了,原來自己是菩薩再來啊。

那麼,你願意做這樣乘願再來的菩薩嗎?


所有不合理都可以用幾個句子解決

對經義的疑惑:「依文解義三世佛冤」「所知障」(對所知障解釋不同,這裡是指知道得太多所以影響修行了)

對邏輯矛盾的疑惑:「彌陀佛力不可思議」

對阿彌陀佛的疑惑:彌陀五劫思惟,發願「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對祖師大德、師父不如法言行的質疑:都是「示現」「幫眾生擔業」「為了度眾生」

對學了多年沒有進步的疑惑:不夠精進、不肯捨棄自力、不願信順彌陀佛、積累的資糧不夠…彌陀佛必定救度你

暫時記起來這麼多


這個問題有些師兄已經回答的很好了。但如果題主真的想了解清楚,並對凈土法門升起強烈的信心,就必須要看凈土法門的五經一論,然後看印光大師文鈔精華錄,再看大安法師寫的《信願行》等文章,一切都會明白了。

其實,凈土法門雖然是易行道,但內在的道理卻也是很深刻的,要想在法理上搞明白,也是要下一番功夫的。(當然,修習凈土法門並不要求一定要把道理搞清楚)。

題主提到的問題,其實回答起來很簡單。因為修習凈土法門的人,皆不是僅靠自力修行,根本上是仰仗佛力往生凈土的,佛力是不可思議的,因此,你認為不可理解不可思議的事情卻實在是理所當然的。

至於為什麼這樣,你自己要去研究,並且要實際修行凈土法門得到一些體悟,你才會真正的相信凈土法門的。

還有,往生凈土的人是「一生補處」,也就是在凈土終將成佛的人,和初地菩薩還是不同的。這些,你通過學習就會知道的。


凈土行人須明白凈土宗作為一個「宗」的特性,以凈土宗開宗祖師——善導大師的法脈教義傳承來看,簡而言之,包含四點:

一、凈土宗的獨尊性

《無量壽經》:「諸佛光明,所不能及」「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為第一。」

《大阿彌陀經》:

  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極尊也。

《無量壽莊嚴經》: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聞無量壽佛名號,發一念信心,歸依瞻禮,當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法照遇文殊,文殊菩薩言:

  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

慧日遇觀音,觀音菩薩曰:

凈土法門,勝過諸行。

善導大師《般舟贊》:

萬行俱回皆得往,念佛一行最為尊。

《觀經疏·定善義》:

 自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

《法事贊》:

種種法門皆解脫,無過念佛往西方。

慧遠大師《念佛三昧詩》序中說:

  又諸三昧,其名甚眾,功高易進,念佛為先。

法照大師:

  念佛三昧是真無上深妙禪門矣。萬行之中為急要,迅速無過凈土門。

蓮池大師:

  若欲高出人天,速超生死,直登不退,則有念佛往生一門;最尊最勝,故曰第一。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

  然於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則莫若念佛求生凈土。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

  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

  唯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

  如斯力用,乃千經萬論所未曾有。

  凈土法門,三根普攝。絕待圓融,不可思議。

  信願持名一法,圓收圓超一切法門。(圓收是統攝性,圓超是獨尊性)

  當知光壽名號,皆本眾生建立。以生佛平等,能令持名者,光明壽命同佛無異也。

  無藉劬勞修證,但持名號,徑登不退。奇特勝妙,超出思議,第一方便。

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佛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

天台云:「四種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

  始知念佛三昧,實無上寶王。

徹悟大師:

  以絕待故,全超一切法門,無與等者。

 一句彌陀,微妙難思,唯佛與佛,乃能知之。

印光大師:

  須知凈土法門,乃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不可以與通途法門並論。

——阿彌陀經白話解釋序

凈土法門乃一切諸法,歸宗結頂之法。

——濟南凈居寺重興碑記

  念佛往生一法,乃一切眾生速出生死之第一要道,實一切諸佛疾成正覺之最上法門

——與某居士書(代了余師作)

  凈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

——復濟善大師書

高超一切禪教律,統攝一切禪教律!

——歸宗精舍同修凈業序

  然於塵沙法門之中,求其不離事修,全彰心性,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上根不能逾其閫,下下根亦可臻其域。高超一切禪教律,統攝一切禪教律。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最利末法,直出五濁者,無如凈土持名念佛之殊勝超絕也。

——福建劉廷誠居士書

  念佛一法,事雖簡易,理極圓頓

  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為如來一代時教無量法門中之最上宗要

——常明庵萬年念佛會碑記

二、凈土宗的統攝性

《大乘入楞伽經》云:十方諸剎土,眾生菩薩中,所有法報佛,化生及變化,皆從無量壽,極樂界中出。

智者大師《十疑論》:

念阿彌陀佛,即念一切佛;生一凈土,即生一切凈土。

善導大師《觀經疏》:

  此經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蓮池大師《彌陀疏鈔》:

一名才舉,萬德齊圓。

  舉其名兮,兼眾德而俱備;專乎持也,統百行以無遺。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

  以名召德,罄無不盡。

  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截至圓頓者,莫若念佛求生凈土。

  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若信願專持名號。

 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攝事理以無遺,統宗教而無外。

  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可謂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

  凡夫例登補處,超盡四十一因位,同盡無明,同登妙覺;方是極樂凈宗。

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

  可謂橫該八教,豎徹五時。

  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

《勸念豆兒佛序》:

 一切法門無不從此念佛法門流出,無不攝入念佛法門中。

雲棲云:

  「一句阿彌陀佛,該羅八教,圓攝五宗。」

  豈知念得阿彌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里許,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亦在里許,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凈戒衣在里許。

徹悟大師:

  一句佛號,俱攝悟修兩門之要。

  信解修證俱攝,大小諸乘一切諸經之要罄無不盡。

  此一念佛法門,如天普蓋,似地普擎,無有一人一法,能出其外,不在其中者。

  以圓融故,全收一切法門,無出其外者。

一句彌陀,我佛心要,豎徹五時,橫該八教。

印光大師說:

普被上中下根,統攝律教禪宗。

——印施極樂圖序(代撰)

  凈土法門,其大無外。具攝初中後法,普被上中下根。

——崑山佛教西方蓮華會緣起序(民二十二年)

  偏圓漸頓一切法,無不從此法界流。

大小權實一切行,無不還歸此法界。

——印施極樂圖序(代撰)

 一代時教,皆念佛法門之註腳。

——與悟開師書

  是知 持名一法,括囊萬行。

——重刻佛說阿彌陀經序(代撰)

三、凈土宗的體系性

1、龍樹菩薩的「難易二道」:

  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

——《十住毗婆沙論·易行品》

2、曇鸞大師的「自他二力」:

難行道者……唯是自力,無他力持。譬如陸路,步行則苦。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凈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凈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則樂。

  愚哉,後之學者!聞他力可乘,當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往生論注》

3、道綽大師的「聖凈二門」:

  一謂聖道,二謂往生凈土

——《安樂集》

4、善導大師的「二藏二教」「要弘二門」「正雜二行」「正助二業」。

【二藏二教判】

問曰:此經二藏之中何藏攝?二教之中何教收?答曰:今此《觀經》菩薩藏收,頓教攝。

——《觀經疏》

  或說人天二乘法,或說菩薩涅槃因。

  或漸或頓明空有,人法二障遣雙除。

  根性利者皆蒙益,鈍根無智難開悟。

  瓔珞經中說漸教,萬劫修功證不退。

觀經彌陀經等說,即是頓教菩薩藏。

  一日七日專稱佛,命斷須臾生安樂。

  一入彌陀涅槃國,即得不退證無生。

——《般舟贊》

  門門不同八萬四,為滅無明果業因。

 利劍即是彌陀號,一聲稱念罪皆除。

  門門不同名漸教,萬劫苦行證無生。

  畢命為期專念佛,須臾命斷佛迎將。

——《般舟贊》

【要弘二門判】

  娑婆化主,因其請故,即廣開凈土之要門。安樂能人,顯彰別意之弘願。

  其「要門」者,即此《觀經》定散二門是也。定即息慮以凝心,散即廢惡以修善。回斯二行,求願往生也。

  言「弘願」者,如《大經》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觀經疏》

【正雜二行判】【正助二業判】

  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種:一者「正行」,二者「雜行」

  言「正行」者,專依往生經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

一心專讀誦此《觀經》《彌陀經》《無量壽經》等。

 一心專註思想、觀察、憶念彼國二報莊嚴。

若禮,即一心專禮彼佛。

若口稱,即一心專稱彼佛。

  若讚歎供養,即一心專讚歎供養是名為正。

  又就此正中,復有二種:一者「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卧,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若依禮誦等,即名為「助業」。

  除此正助二行以外,自余諸善,悉名「雜行」。

  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親近,憶念不斷,名為無間也。

  若行後雜行,即心常間斷,雖可迴向得生,眾名疏雜之行也。

——《觀經疏》

5、蓮池大師、蕅益大師的橫豎二門:

  不知在此土了悟甚難,謂之豎超三界。斯陀含猶一往一來,況凡人乎?此土眾生,多是先生西方,然後了悟。生西方一門,謂之橫超三界,萬無一失。

——蓮池大師《雲棲凈土匯語·示學者》

  出三界火宅,有橫豎兩塗。以自力斷惑超生死者,名豎出三界,事難功漸。以佛力接引生西方者,名橫超三界,事易功頓。

——蕅益大師《靈峰宗論·示明西》

6、印光大師的通別二門:

  修持法門,有二種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名為通途法門。若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為特別法門。

——《近代往生傳序》

 凈土,乃特別法門。其餘,乃通途法門。離則兩益,合則兩害。

——《上海法藏寺念佛開示》

四、凈土宗的排他性

《阿彌陀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大方等大集月藏經》:

  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中說:

  某今欲出此《觀經》要義,楷定古今

後面又說:

  此義已請證定竟,一句一字,不可加減,欲寫者一如經法。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法事贊》

  但有專念阿彌陀佛眾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攝護不舍;總不論照攝余雜業行者。

——《觀念法門》

  若欲舍專修雜業者,百時稀得一二,千時稀得三五。

  但使專意作者,十即十生;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

——《往生禮讚》

  彌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攝,當知本願最為強。

——《往生禮讚》

法照大師:

  成佛不勞諸善業,華台端坐念彌陀。

蓮池大師:

  知先則務生彼國,守約則惟事持名。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

教網所不能收,剎網所不能例。

  即以執持名號為正行,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至簡易、至直捷也。

  當知執持名號,既簡易直捷,仍至頓至圓。以念念即佛故,不勞觀想,不必參究,當下圓明,無餘無欠。

但持名號,不假禪觀諸方便。

  聲聞、緣覺,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業,福德少,皆不可生凈土。唯以信願執持名號,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

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印光法師:

  於一代時教中,獨為特別法門,其修證因果,不得以通途教義相繩。

——無量壽經頌序(民二十五年)

  凈土一法,須另具隻眼,不得以常途教義相例。

——復濮大凡居士書

  在昔之時,隨修一法,而四者皆備。即今之世,若捨凈土,則果證全無良以去聖時遙,人根陋劣。匪仗佛力,決難解脫。

【總而言之:凈土宗為 「他力、易行、疾至」 的特別法門,正因完全依託阿彌陀佛名號不可思議的大願業力,使得一切眾生平等往生,這個法門也是不簡眾生根基的,凡夫眾生專稱念名號不改變,自然就「潛通佛智,暗合道妙」,蒙十方諸佛的護念。而其他一切法門需要憑藉自力斷貨正真,了生脫死,對於五濁惡世罪障深重、無力修持的凡夫來說,可謂難如登天。

因此,宣說彌陀本願救度的法門,也就成為世尊出世的本懷,彌陀本願也就是一切諸佛的本懷!】


無相念佛,何須念佛。無相已是佛知見。口中念佛,實無佛可念,念掃把也無誤。

凈土用一念抵萬念,以著一相抵萬相,最終把最後一執放下。禪宗直指人心,悟其自性先成就佛知見,再用佛知見破萬執。見解上禪宗為先,修習上凈土為專。

祖師大德渡眾生,眾生原是未來佛。凈土禪宗法各異,忘法原來是一家。有人契入凈土門,有人悟入禪宗家,各各修行各不誤,迦葉彌勒莫打架。


凈土宗其實遠比普通說的十念往生或者彌陀本願,六字洪名之類就簡單往生,最後成菩薩直接成佛或者乘願迴轉之類難得多得多,只因下手方便(相對方便,再錯再錯也是持佛名結善緣),其次生死一瞬,借著機緣和自己修持的因果業力,也是真增加了普度眾生方便機會,另外,如果當真往生極樂,還真是無量壽的情況,至少可以便於廣聞修持,所以,還很有意義的法門。另外,凈土法門,直指本心常寂光,也是穩妥正路,雖然各人因緣不同,不過殊途同歸,也是好的,套路幾乎是禪宗的翻版。

一般說來,任何一個法門都有境界,都有法門之所以為法的因緣,也能法法互攝,互相印攝,所以,包括禪宗密宗,包括唯識天台賢首律宗,都是可以互相境界印證的,原則上,凈土宗完全是這樣的情況,如果見到一些凈土開示不強調這些,其實就說明曲解了凈土法門的本意和彌陀的本願。

下面談談師兄的問題,末學也不不懂,盲修瞎練,道聽途說,師兄別介意。

1菩薩道要三大阿僧祇劫的,念佛往生就初地菩薩了?一邊說菩薩道難行,一邊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就是菩薩了?

往生也不是果地菩薩,只是可以在極樂世界不退轉而已,憑藉佛力,做一些事情,其中包括正見正知的樹立,一旦樹立了正知見,也就會主動根據因果業力,自己離開極樂,返回對應的地方還債。雖然如此,不過在極樂世界還是有所修習,善緣豐厚,以後自然也有機緣匯聚的時候,再有佛緣。菩薩道難行,能做一點算一點,六度波羅蜜,都不白做,早晚也有善緣,雖然凡人不是果地菩薩,不過「唯有業隨身」,借業力、眾生、世事修持,也還不錯。難行易行,隨緣隨份,當仁不讓,無緣不求。

2 行菩薩道也得六道里都走走,可是往生極樂世界是菩薩竟然不用輪迴?

菩薩行走六道,佛陀就不在六道了么。不離六道,不著六道,所以佛陀才叫如來,才叫善逝,佛陀有十種名號,其中有兩個一個是如來,一個是善逝,似乎來過,其實也沒走,也沒來,只是不著不離罷了。極樂世界其實就是阿彌陀佛的法身,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其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係,只是顯化形象為了度化世人罷了,哪裡有佛土,哪裡又有佛的報身,其實都是一碼事,都是善逝對應的一絲因緣願力罷了。憑此因緣,有緣分的著迷眾生,可以藉此逐步成就,跟十方凡聖同一的法身相應最後修得正果罷了。至於說,什麼是輪迴,輪迴就是業力的體現,也就是念頭的顯化,無數眾生交織的念頭互相又有牽絆影響,匯聚起來,就是六道輪迴,其實,一念之間就是輪迴,貪嗔痴慢疑和散亂,分別對應六道,一念怒從心頭起,抱歉,此時已經落入了地獄道。所以可以認為六道輪迴是真實的,也可以認為六道在人間。其實有眾生就有各種念頭,就有六道。一會說一下迷信和乘願而返,再說輪迴的事。

3菩薩證得無生法忍才能不退轉,可是往生極樂就可以直接不退轉了?

師兄說的菩薩不退轉是境界上的修為。極樂世界的不退轉,只是阿彌陀佛願力遮蔽了一部分業力,所以在極樂世界逗留的眾生,都是見地不退轉的眾生。這有好的一面,也有對很多師兄來說不好的一面。好的,很好理解。不好的,一旦見地正了,不貪極樂世界的美好和無惡,知道自己在適當的時候要離開,要去其他世界還因果,那就不會後悔也不會捨不得,該走就走。極樂世界壽命無限長,不過當眾生自身想終止自己的壽命,也是隨時終止的。投胎的話,也有入胎住胎出胎之謎,因果業力使然,一般眾生除非境界極高的菩薩級別否則,還真扛不住,最後會迷過去,見地退轉。不是別人退轉,是自己主動退轉。

回到剛才的沒說完的話,迷信也可以成就凈土法門,也可以成就其他法門,一樣的,跟禪宗修持一樣,拿一個目標,栓住自己的念頭,越來雜念越少,最後,一念徹底代替萬念之後,突然一念就是自己的全部,自己也就忘記了一念,隨便什麼機緣,對照之前的外境,就會開悟,禪宗這點叫「一念回機」,禪宗用的辦法是起疑情,拿隨便的一個問題,牽引住對方的全部心思,最後形銷骨立放下萬緣,逐步修持,最後開悟,才上正路,才有後續的一步一步修行。凈土宗分支,」本願法門「,要求的就是信,放下一切, 不管不顧的信,正好是禪宗反過來使用,也是可以的,不過,這是迷信修持的法門,修不好就成了迷信,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打掉我慢,逐步信下去而徹底忘記和不顧其他念頭,最後的最後,只有一念,信無所謂信(因為只有一念,沒有不信的念頭),慢無所慢(十方三世都是一個我,也沒有對別人的看不起,因為沒有別人),最後也是一念回機,才算正式上路。所以,即使是迷信的方便,當真可以往生,他也會正知正見,返回還因果的。都不是大事。各有因緣,順勢而為就好。也真有境界極高的菩薩,那去極樂世界也是修持也是供養,那是另外的事情,或許他們也會離開極樂修持,不過心凈佛土凈,其實他們也從未離開極樂。說句比較科幻的通俗話,這些大菩薩行走世間,就是極樂世界活動的「傳送門」,時刻代表極樂世界播撒無量光給各類眾生。

真正的信,很難,凈土宗也很難修,信願行,三位一體,深解才能深信,才能真真正正信得過。真正的凈土宗,其實也沒有不懂天台賢首唯識的。典型的凈土宗法門有大勢至菩薩的凈念相繼,其分辨念頭的套路與禪宗三際托空殊途同歸可以互相參考;有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跟華嚴字母各有千秋;有觀無量壽佛經的十六觀,加上口念心想合十打坐,就是標準的密宗身口意三密修行。

師兄對凈土宗有緣分,隨喜讚歎,希望師兄能修持精進弘揚正經的凈土法門,適度引導迷信的本願法門,最後能樹一代風範,廣播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的法緣福澤。

南無佛法僧~!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

世尊。如佛所說。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功德利益。若有眾生髮十種心。隨一一心。專念向於阿彌陀佛。是人命終。當得往生彼佛世界。世尊。何等名為發十種心。由是心故。當得往生彼佛世界。

佛告彌勒菩薩言。

彌勒。如是十心。非諸凡愚不善丈夫具煩惱者之所能發。何等為十。

一者 於諸眾生起於大慈 無損害心

二者 於諸眾生起於大悲 無逼惱心

三者 於佛正法不惜身命 樂守護心

四者 於一切法發生勝忍 無執著心

五者 不貪利養恭敬尊重 凈意樂心

六者 求佛種智於一切時 無忘失心

七者 於諸眾生尊重恭敬 無下劣心

八者 不著世論於菩提分 生決定心

九者 種諸善根無有雜染 清凈之心

十者 於諸如來舍離諸相 起隨念心

彌勒。是名菩薩發十種心。由是心故。當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彌勒。若人於此十種心中隨成一心。樂欲往生彼佛世界。若不得生無有是處


龍樹菩薩 十住毗婆沙論 中的易行品說得很清楚,把釋尊所有教法分為難行道和易行道,一般修行法門是靠自己力量修持,屬於難行道。凈土念佛往生西方是靠阿彌陀佛的力量帶我們去,屬於易行道。

南無阿彌陀佛


生在七寶池中,除上品上生,其他的,花都不是馬上開的,佛菩薩為你說法,你要修行到一定的程度,花才能開。蓮花開的時間大致如下:

1.上品上生:一生即開。0小時。

2.上品中生:經宿即開。12小時。(一夜)

3.上品下生:一日一夜。24小時。

4.中品上生:蓮華尋開。24小時後。疑為三天。

5.中品中生:經於七日。疑為6日。

6.中品下生:經七日已。7日。

7.下品上生:經七七日。49天。

8.下品中生:經於六劫。6大劫。80.64億年。

9.下品下生:十二大劫。12大劫。161.28億年。

大約證果時間:

1.上品上生:即悟無生法忍。很短時間證初地(歡喜地)菩薩。大約也需要1萬年。。。

2.上品中生:經一小劫,得無生忍。16800萬年證初地菩薩。

3.上品下生:經三小劫,住歡喜地。50400萬年證初地菩薩。

4.中品上生:應時即得阿羅漢道。很短時間證阿羅漢果位。

5.中品中生:經半劫已,成阿羅漢。840萬年證阿羅漢果位。

6.中品下生:過一小劫,成阿羅漢。16800萬年證阿羅漢果位。

7.下品上生:經十小劫,得入初地。1.68億年證初地菩薩。

8.下品中生:花開後聞法即發菩提心。證果位時間很長>82.32億年。

9.下品下生:花開即聞法即發菩提心。證果位時間很長>162.96億年

所以,在極樂世界,其實還是要修行很久的,好處是跟諸佛菩薩在一起,有善知識指導,惡業種子沒有因緣起現行,所以可以不退轉。。。


-

五方佛土中的阿彌陀佛凈土指代五遍行中的作意清凈。

是因為五遍行中作意第一,

我們的各個念頭升起也是作意引發,

很多人通過念佛法門比較容易契入修行之道。

但,並不是說念佛往生到極樂凈土很容易。

-

蓮池大師談「三輩九品」配「一心不亂」:

有往生彼國。經十小劫。得入初地者。有經於六劫。蓮華乃開。發無上道心者。有十二大劫。發菩提心者。配前。則有事無理。亦以深淺。故成三品。例下輩也。

信願持名而未能斷見思二惑的人,往生凡聖同居土。因為仍有二惑,故雖往生仍是凡夫。

若能念到事一心,斷了二惑,就生方便有餘土。

-

所以只是題主的朋友是隨口一說,就讓題主疑惑了,

自己認真多讀經典,才能不被這類粗淺的說法困擾。


往生彌陀凈土的原理是十二因緣的「愛取有」。只有真做到了對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的「愛取有」,就會「生」到哪裡。這是「正法欲」。有渴愛、有執取、才會有後有。

極樂世界大概屬於色界,有身體、有飲食、有生滅。

廣欽老和尚對他的弟子說過一句話,貪戀娑婆世界的一棵草,都去不了極樂世界。

念佛人做到夢醒一如的就聽說過一位。河北石家莊的遽居士,網上有視屏,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當今修凈土的人的知見多數都有問題,不要看他們和聽他們的,可以開古大德的論述,深入經藏學習,就想上邊有人說的凈土修行成就快之類的,就不太對了,經論上明確的說的是在穢土修行比在凈土修行快得多得多


讚歎樓主菩薩能夠信受念佛法門。根據善知識開示回答如下:

「依觀無量壽佛經所示:下品三生系攝受不謗大乘而造眾惡之下劣凡夫,以佛之方便力,使入大乘菩薩位。往生後所得果位在初地以下,以凡夫賢聖雜處故,名凡聖同居土,此是下輩生想。中品三生系阿彌陀佛以方便力,攝受聲聞種性之眾生。往生彼國後所得皆是聲聞果,是有餘涅槃;又因此土是佛之方便所化而成,故名方便有餘土,此是中輩生想。上品三生是專攝大乘菩薩根性之人,上自見性,下至發無上道心,皆可得生。以此輩人或見第一義(見自性空法性空)、或解第一義而不懼、或發成佛之心,所得果位在初地以上,並皆分證法身故,名實報莊嚴,此是上輩生想。02 第一章 緒言」

可見唯有上品三生往生極樂的人才得初地菩薩果位。

一邊邊說菩薩道難行,一邊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就是菩薩了?往生極樂世界是菩薩竟然不用輪迴?往生極樂就可以直接不退轉了?

這就是念佛法門的殊勝之處,念佛法門是易行道,由於阿彌陀佛的大願力大慈悲的加持才會如此。

《念佛三昧修學次第》蕭平實導師著,《念佛三昧修學次第》在線閱讀,《念佛三昧修學次第》電子書

《無相念佛》平實導師著,《無相念佛》在線閱讀,《無相念佛》電子書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以上鏈接推薦給樓主菩薩,希望能夠幫助樓主菩薩對於念佛法門有詳細系統的了解。


  1. 到了極樂世界不但立即不退轉,是和觀音勢至一樣級別的大菩薩哩。
  2. 菩薩道要三大阿僧祇劫,那是難行道的菩薩,凈土宗是易行道詳見龍樹菩薩的《易行品》。
  3. 極樂世界是第一義諦妙境界相,是佛國凈土,是報土。
  4. 不退轉有凈土不退轉和穢土不退轉。念佛,願意往生,符合長時修、無間修、無餘修的,現生在穢土就得不退轉的身份。

是不是可以理解成進入好單位工作,不用努力工作也能拿到高工資。高工資是因為單位好,和你這個人關係不大。就像大家努力考公務員,考上以後很快樂,也很少有人辭職。所以沒聽說誰從極樂世界回來的。

1、大家都說賺錢不容易,考上公務員就可以領工資了。

2、想做生意賺錢就要各個行業都試試,但是考上公務員就不用試了。

3、公務員有固定工資和升職預期,不用擔心階層滑落。


極樂世界已不在西方,那一位也在被新蒼穹之法所正。在這個新舊交替的特殊時期,人神鬼畜一切眾生都在從新擺放他們將來的位置!此劫誰在外?!


事實上並沒有什麼極樂凈土,都是騙人的謊話,別聽大乘佛教忽悠你。


推薦閱讀:

性學女碩士彭露露出家,真的能架起「佛法和性學對話的通道」嘛?
佛陀不贊成苦行,為何贊成持戒?
破「我執」後,是誰在參禪,誰在念佛?
學佛修行的人怎麼對治於外境的執著?
讀心經不是安神的么,為什麼念後經常做噩夢折騰(讀別的經都不會)早上起來很困很累,那還要不要讀下去?

TAG:佛學 | 佛法 | 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