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生如何申請美國的臨床醫學博士(M.D.)?

高一國際生,目標是美國的md,也會在美國讀本科,想知道申請有怎樣的限制,具體的流程和條件,謝謝


=====電腦系統考試前崩壞所以這才爬回來更新的分割線 12/27/2015=====

推薦我回答的另一個問題:

中國學生在美國讀醫學博士 (MD) 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對於在美國讀本科的國際生申請者來說,除了選學校的時候有限制外,其它部分和美國申請者是一樣的(但是對我們的要求會更高)。因為這是一個戰線很長的戰鬥,所以從大一之前就定好目標開始計劃是很有必要的。

必需,沒有就得 say byebye 的條件

Premed Course Requirement

這個是貫穿整個大學學習的一項,所以需要好好計劃。一般來說,如果讀的專業是bio相關的,那一般本專業就會有了解premed的advisor和前輩能夠給予很多幫助。比如有些專業課是可以算作premed requirement的,有的是在本專業畢業要求之外要額外上的。這些課程的GPA對於申請醫學院尤其重要,所以非常政治不正確的建議是,搶儘可能簡單的教授……但是這樣又有另一個問題,因為這些課和MCAT緊密相關,一個很水的教授或許會導致準備MCAT的時候遇到更大的困難……所以自己權衡下看著辦哦!

因為新MCAT的緣故,我估計課程的要求和我申請的時候已經不一樣了,所以建議上網查詢或者詢問學校專門的pre-health advisor。我那時候的基本要求是:

一年的English - writing

一年的inorganic chemistry with lab

一年的organic chemistry with lab (一般必須上完上面那個才能上的)

一年的math(記得得是calculus以上的level,那種pre-calculus的課應該不算。貌似有學校只要求一門,也有要求比一年更多的學校。我讀的工科所以妥妥的有5,6門數學,別的專業要注意。身為國際生選項本來就很有限了,還是多上點擴大點自己的選擇餘地更好。)

一年的physics with lab

一年的biology with lab

半年的biochemistry

還有每個學校具體會推薦不同的課程例如genetics,statistics,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等等。這個一定要搞清楚!然後在本科期間妥善安排課程。我是在前三年都修完了的,但是也可以將一些課放到大四,不過申請的時候需要寫清楚——表明自己大四期間計划上這些課。

***有的醫學院接受AP成績作為premed requirement,有的醫學院不接受。簡單粗暴的辦法是不管有沒有AP全部重新上一遍。另一個辦法是修更高級的課作為替代。比如你用了一門AP的bio成績,就修一門更高級的bio課程。但是比起來前者比較方便保險,同時也更有利準備MCAT。

MCAT - 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

像它名字表示的一樣的標準考試,不用多說了吧?貌似申本科有的學校還不要求SAT,但是到了醫學院,那是絕對絕對要求MCAT的。唯一可能的例外就是一些特別的Early Assurance Program,大約是本科早期就錄取你,你必須繼續讀本校的醫學院,而且一般會對畢業成績之類的有要求,還有的要求做額外的project,以及有特殊的experience。但是首先這種情況並不多,再者就是同醫學院一樣大部分不開放國際生申請。如果本科讀的學校有醫學院而那醫學院正好收國際生的,那可以了解下。

***對於在美國讀本科的學生,TOEFL並不是必須的,因為本科期間的學習已經足夠證明英語水平。個人不記得有醫學院問我要TOEFL成績。

Competitive GPA

抱歉我沒法給出具體數字,因為這個真的變數很大——受專業,學校,課程以及諸多因素影響。就一句話吧,越高越好。別指望和美國同學們一個標準了,咱們不僅是Asian,還是international students (+﹏+) 一般來說GPA要求默認最高的是文,然後理,然後工(如果讀engineering而且有個比較好的GPA,會很impressive!嗯?你覺得我是怎麼知道的捏?)。biology之類的premed重災區專業就好自為之了……

Bachelor"s Degree

申請的時候可以還沒有,但是入學前必須是已經獲得學士學位的,而且貌似還不能是summer學期畢業。畢竟醫學院開學那麼早,人家summer學期還沒結束我們就開學了_(:з」∠)_ 據說有極少數醫學院只要求修完premed requirement?總之我申請的時候沒看到任何一個收國際生的學校能接受這個的……學nursing的話貌似很多情況下就不一定需要本科畢業了。

=========以下草稿的分割線============

必須要做,雖然具體要做多少並沒有定論

Shadowing

有翻譯成影隨醫生的,挺形象,意思就是像個影子一樣跟在醫生後面看他們怎麼工作。和volunteer是不同的兩回事情,一定要弄清楚。雖然偶爾也會給醫生幫點小忙什麼的,但是整體來說shadowing當中你做的事情是觀察,體會。如果shadow的醫生數量多而且是不同科的,會比較有利。但是shadow的機會並不好找。若是學校本身有醫學院和附屬醫院,那麼會容易些。像我這樣本科學校沒有醫學院的,就只能靠自己的本事(臉皮厚度)了。個人至少給超過一百位醫生寫過郵件/打過電話,自己體會一下吧。雖然很困難,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得以認識這些醫生,真的是很幸運的一件事情。

一般來說願意給本科學生shadow的醫生都非常非常nice,會教你很多東西,尤其是內科或者家庭醫生。醫生都會先問一問病人願不願意讓學生進去看,如果不願意你就只能在門外等等,如果願意的話,你可以進去診室,介紹一下自己,然後就看著就行,不要開口,有什麼問題都出了門和醫生私下再問。對了,進出診室都要用hand sanitizer,千萬不要忘記。我shadow過的醫生有教我讀很多x光片和ct,有教我如何判斷常見疾病而且時不時quiz我一下(比如細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冒的四個criteria),有遇到少見病例努力說服病人讓我shadow,有給我寫很棒的推薦信。這些都是讓我更加堅定地想追求醫學夢的動力。

Community Service / Volunteer

-Clinical

-Non-clinical

義工的重要性估計我不說大家也可以想像。一般義工分為clinical和non-clinical,判斷方法很簡單——有沒有patient interaction。如果你直接和病人交流的,比如幫病人登入信息之類,就是clinical。如果你是在後台弄paperwork沒和病人講話的,那叫non-clinical。或者完全和醫學打不著邊的volunteer,也是non-clinical。兩種都很重要,都要做,並沒有一項優於另一項的說法。比如我本科學的是生物醫學工程,就經常幫一個non-profit organization檢查,修理醫院捐贈的醫療器械。這些舊的醫療器械修好以後會被運往需要的國家,不只是一些需要醫療器材的發展中國家,還有遇到緊急情況的比如海地出現自然災害,日本地震,以及非洲的Ebola爆發。這在我申請的時候成為了一項與眾不同的談資,面試中也被提到過好幾次。

不是每項都非得做到,不過記得要集齊一定數量龍珠才可以召喚神龍哦

Research/Lab Publication / Conference / Presentation / Poster

個人申請的時候並沒有lab research,不過申請完以後做了一年,加上還有很多同學,所以多少了解了些。對於一些重視這方面的學校來說還是挺重要的。而且如果有不錯的文章發表的話,一般申請都會很有利。

Leadership

一般是student organization的executive board的位置。包括president, vice president, secretary,treasurer之類的。建議不要是中國學生學者會這種,最好是別的有特色一些的社團。我個人在申請時是三個organization的exec,說真的,這個很費時間,不可以隨便糊弄過去。上到每年的社團計劃,向學校申請經費,與校外sponsor聯繫,下到組織活動,預定學校房間,招收成員,回答問題,建設網頁,各種各樣瑣碎的事情。想要在organization里脫穎而出登上高位,口才好的話會很有利,很多中國學生就是栽在了這個上面。因為很多executive board的競選都是要演講的。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一切課外活動。挑些有意義的寫,不要什麼都一股腦兒往上放就行,要有重點。

Paid Employment

工作經驗,有工資的那種。

Teaching / Tutoring

當TA和tutor是最典型的。他們希望doctors也是好的teachers,因為很大可能你們以後要教病人,教醫學生,所以也是側面反映communication skills。

Intercollegiate Atheletics

校際聯賽的運動員。就是參加學校的運動隊(橄欖球,籃球,棒球,壘球,網球,高爾夫,等等等等),並且代表學校參加校際比賽。這個說真的,不是自己有職業水準的話,還是不要奢望了……美國的大學聯賽一向都是以直接輸出職業運動員聞名的,看NBA的同學應該懂一些例子。其他的還有橄欖球的NFL之類。我大一英語課上有一位打壘球的同學就直接進職業了(貌似我校女子壘球得了全國冠軍?)。

Scholarship / Awards / Honors / Recognition

獎學金和其它獎項。honors的標準不同學校貌似不一樣。一般是dean『s list之類的東西。

Artistic Endeavors

有藝術方面特長的同學自己研究下吧。

Hobbies

愛好。不要小看這一條!可以向醫學院表現你是一個全方面的人,不是一個只會讀書的機器。我那時候填了啥來著,長笛,跆拳道,烹飪和烘焙?具體有點忘記了,但是有一個面試官就對此展開了我的面試。


From Undergrad to Medical School 申請醫學院的經歷和心得

這是我在貼吧上看到的一個申請醫學院心得,樓主是加拿大的學生,也同時申請了美國的醫學院,我覺得和在美國申請有很多相同之處。

引用我覺得比較重要的一些內容——(我不會在知乎上引用啊摔)

關於必修課(pre-requisites):
每個學校要求的不同。樓主的建議是大家把可能是必修課的課都上了,so that it will keep your doors open. 不要覺得自己將來肯定不會去X省, Y學校就把它們的要求完全忽略,you never know…
下面是所有有可能的pre-requisites:
- 2 semesters of general/introductory biology + lab
- 2 semesters of general chemistry + lab
- 2 semesters of organic chemistry + lab
- 2 semesters of introductory English (ENG courses that include both writing and literature)
- 2 semesters of physics + lab
- 1 semester of biochemistry
- 1 semester of statistics
- 2 semesters of other humanities courses (eg. Philosophy, history, literature, linguistics, classics, languages, other arts).
- 2 semesters of social sciences (eg. Sociology,social psychology, anthropology, economics, political sciences, etc)
- Calculus is generally not required in Canada, but required at many US schools.

有關volunteering/ECs的常見問題和注意事項;
1.醫院義工/工作經歷是必須的嗎?
嚴格來講,不是。上網查會發現,很多人沒在醫院做過任何事沒接觸過任何病人照樣順順噹噹的考進醫學院。在加拿大,rule of thumb是,做你感興趣的,比如你幫助住在隔壁的老奶奶打理菜園,或者給無家可歸的人發放食物,這和在醫院做事沒有任何區別。只要你能說服admissions committee 你做的事證明你的為人,你具有好醫生的精神素質。不過大部分申請者多多少少有一些clinical experience – 這一類的比較popular, 機會多,格式化。
但是美國就不一樣了。AMCAS會專門問有沒有medical/clinical experience 以及physician shadowing. 這個在大部分美國學校占挺大的份量,如果沒有人家有可能會質疑你對醫務服務的興趣。這可能是因為美國尋找這一類的experience比在加拿大容易的多,由於不同的regulations. 比如,加拿大很多地區是不允許undergrads shadow a physician, 為保護病人的權益避免病人信息泄漏.
當初為了申請美國,特意回國在國內的醫院裡跟一位神經科的大夫見習。有條件可以去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的醫院,有姐妹去南美洲某地區還可以scrubbing in進手術室觀察幫忙遞遞手術鉗一類的。想考美國醫學院的同學盡量做50小時以上的shadowing,任何一個科都可以。

2.有關支教(Volunteer abroad)
不少pre-med會在暑假去南美洲/非洲支援貧困山區,比如支教,照顧孤兒病兒,在愛滋病診所兼職,積累各種international volunteering experiences. 都是些很難忘的經歷,寫在Personal statement和申請書上很好看。但是這類義工值不值得去做,和在你家門口的老人院陪老爺爺老奶奶玩bingo比起來,這種看起來很偉大的medical mission到底有什麼優勢,大家說法不一。比如有的人會說自己local community的事為重,先管好自己國家的事再去管別人,畢竟volunteer abroad屬於short-term而且不是所有學生都有這個經濟條件去做(這類經歷都是自費不掙錢的,一次至少要cost$2000). 也有的人說,當醫生要有悲天憫人的精神,要關心全世界需要幫助的人,volunteer abroad可以把你和那些整天在醫院老人院做義工的premeds 區分開。我個人沒有去過別的國家,不過在自己住的地區有將近1000小時的義工時間,做的其本上都是很喜歡的工作,寫personal statement/application essays時有很多可以說的故事。 我的建議是,如果有時間有錢又有興趣就去趟別的國家,如果去不了也不用覺得遺憾. There are TONs of ways to help those in need. (其實這個關於volunteer abroad vs at home 也是去年多大醫學院申請小論文之一)

3. 數量和質量的平衡.
首先,大部分學校偏重質量,比如你做一件事的初衷,你的commitment – 時間越長,小時數越多越好,有沒有從基層逐漸做到管理,事情有什麼樣的impact和社會影響,以及你從中學到了什麼,如何影響了你的學醫道路,等等。基本上long-term (several years)is always preferred over short-term (&< 1 year). 拿自己的一個經歷說吧,剛來加拿大時住過很久醫院深感作為新移民語言溝通障礙帶來的痛苦,還有efficient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的重要性。長話短說,之後參加移民難民青年會,加入executive committee,做過各種project來幫助newcomer high school students 融入學校和社會,還有在醫院做的術語翻譯工作都多多少少受當病人經歷的影響。這些活動都堅持了2+年有200+ volunteer hours. 做過的事情得到認可比如學校的支持,新移民學生的好評,病人的滿意,etc. 自然,課外活動的多樣化(diversity)也很重要,醫學院喜歡open-minded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也喜歡與眾不同的本領。最理想化的applicant是那種有2-3個特別的追求(eg. Research, advocacy for disadvantaged people, arts, sports, etc),這些會是他整個application的主要focus, 所有long-term experiences外加少數short-term experiences都能反映出他這些追求。再加上其他活動作為點綴來表現一個人興趣廣泛,生活豐富多彩還有他獨特的一面。這樣基本可以過pre-interview時non-academic的檢驗了。自然,如何把做過的事情寫得convincing也是一門學問-以後講application process會講到。

最後,我也是個準備申請MED SCHOOL的undergraduate student,諸君一起加油吧。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最近三士渡剛做了一個沒國籍,沒綠卡又沒錢如何申請醫學院的講座。

文字整理在這:沒國籍沒綠卡又沒錢,可是我就想在美國讀醫學院,咋辦?(節選) - 知乎專欄

在美國申請醫學院如果沒有少數族裔身份的加持,即使對於美國本土學生也是非常艱難,更不要說沒國籍沒綠卡的國際生。如果也是標題中的三無人員,那麼希望我的經驗能夠帶你在Pre-Med路上多飛一里地。

-什麼是Premed?

Pre-Med一般是指在本科階段有志於申請醫學院然後取得Md/Md-Phd學位的學生。一般來講是一種身份,在少數的學校會作為一個專業存在,Pre-Dental同理。部分州立學校如Ohio State的確會設立Pre-Med或者Pre-Dentistry作為一個專業,但是我個人認為意義不是特別大。

Pre-Med / Pre- Dental 並無專業限制。但多數人會選擇與pre-requisite(pre-med必修課程)有一定重合度的自然科學類專業,如生物或化學。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放飛自我,修一個你喜歡但和醫學沒有半毛錢關係的專業,甚至修雙專業。在學習一個正常專業的前提下,其實完全是可以完成Pre-Med必修課的。而其實招生官也往往對這類人更加青睞,因為能夠平衡好自己專業內的課程要求和pre-med長長的必修清單的人,一般都是time management技能開掛的骨骼清奇之人。而且如果一個學生在準備學醫的前提下還義無反顧地把大學四年的夜晚用來和柏拉圖纏綿,招生官有理由相信這個學生對自己熱愛的事是不計較利益得失並願意全力以赴的,而這也是行醫者重要的素質之一。總而言之,鼓勵大家追隨自己興趣,當一團不一樣的煙火,但前提是GPA不能掉到地上。

- 為什麼要學醫?

這個直擊靈魂的問題,你無論是醫學院申請的PS還是面試的時候你會不停地被問到。在美國我覺得醫生的薪酬、社會地位、成就感超其他職業的,但是醫生的這個培養也是訓練周期較長而且壓力較大的過程。如果從本科畢業開始計算,後面首先需要四年的醫學院,之後還要有2到5年的住院醫,如果你要是想Subspecilize就還需要1到2年的Fellowship,比如你想做外科,而且後面明確想做兒科外科,就需要再做一個Fellowship。所以從培養周期來看,包括這個遴選也真的是優中選優,在每個環節上都還是很艱辛的,希望大家做好這個思想準備。我一個Pre-Med的美國朋友就義憤填膺地認為所有不談錢的Pre-Med都是大尾巴狼。但我絕不建議只因為收入而選擇從醫,畢竟在大學畢業五六年後的光景,你曾經的朋友們薪資水平都多多少少像高鐵一樣開始提速,而你還只能開著手扶拖拉機熬住院醫。所以我個人認為Pre-Med這個過程對於醫學院申請來講,也是探索為什麼要學習醫學的一個過程,其實這個也是Pre-Med階段的真正意義所在。

-申請美國醫學院你需要做什麼?

首先,必須畢業於美國四年制的本科院校,有些同學在國內就讀一年後轉學到美國,這樣的話其實也是可以的,大部分醫學院也是接受申請的,但是前提是你的所有Pre-Med必修課必須是在美國完成的,這個可以諮詢具體學校。

其次是必修課,一般是包括2門生物,4門化學(其中2門有機化學),2門數學,2門物理,2門英語文學,1門生化,1門心理學,1門社會/人類學。生化在某些學校不是必修,但近幾年一般學校都會要求。心理學、社會/人類學是針對新版MCAT增加的要求,某些學校不需要,建議看具體學校要求。大家可以看到必修課中有大量實驗課,所以一定要重視課程安排,尤其是如果所在本科學校的科學類課程比較Intense的話,不推薦大家一學期上3門及以上的實驗課。必修課的成績招生官還是會格外關注的,因為這些課程一定程度上會預測你在醫學院的表現。如:是否擅長科學類課程,是否適合學醫。尤其要引起大家重視的是有機化學,因為我知道的Pre-Med學生里非常多人倒在了這門課上。有機化學分1和2,如果在Orgo1拿到不理想的成績,後面學醫的路就比較坎坷了。所以必修課方面大家一定要重視GPA。牙醫的必修課比Pre-Med的基礎上還要多一些,比如解剖,生理學,微生物學等。但是基礎必修課的要求和醫學院大致相同。

- GPA

大部分學校錄取學生的平均GPA都可以在官網找到,可以提前搜一下。對於國際生,我個人認為保持在3.8以上會是比較有競爭力的分數,但具體也取決於你的學校名氣和打分尺度等。Science GPA也是用來預測你將來在醫學院的幸福指數,雖然名義上是科學GPA,其實數學也會算進去,這對中國學生來講可以說是福音了。注意兩個GPA之間相差最好不要超過0.03。

-標化考試

MCAT是醫學院申請必須的一個考試,在2015年改版之後變成了一個無比兇殘的考試,考試總時長算上Break一共是7.5小時,所以對體力腦力都是一場考驗。內容大致分為4個板塊,一部分是生物化學,第二部分是化學物理,第三部分是心理社科,最後一部分是閱讀。前三個板塊雖然不是直接考閱讀,但是出題模式是Passage-Based,所以對於考生的閱讀和信息提取能力還是有非常非常高的要求的。Verbal這一塊跟SAT閱讀比較像,只是單純測試你的閱讀理解,前三部分則是在閱讀的基礎上考察你對知識的掌握。基本都需要考試前做大量的訓練來適應,一方面是強度,考試時間非常長,另一方面是反應速度,因為每一個部分都有固定時間。

DAT考的科目稍微有一點不一樣。考試時長大概不到5小時。板塊也是分為四個:第一部分是自然科學包括General Chemistry、Orgo、生物,但是題目都是獨立的,不需要讀文章,這一點上來說比MCAT難度稍微低一點;第二部分是Perceptual Ability,這個是牙醫特有的Test,考察你的空間思維能力,有六種題型,比如打孔(一張紙摺疊,在某一處打孔,問展開之後是怎麼樣的,這就需要你的腦海中要有一定的空間思維能力)、看角度(會給你四個角度,有可能是鈍角,銳角,但是這四個角度之間的差別不會超過一度,當你用肉眼去判斷他們之間的大小差別的時候,其實還是很有挑戰性的,題目會要求考生把角度從小到大排列或者從大到小)、平面圖形摺疊(留給你一個很複雜的平面圖形,然後考察你把它摺疊起來的立體形狀是怎樣的)等等。六種題型都是這一類的,需要考生的反應速度非常快,基本每個題做題的時間非常緊張,看角度的題不能超過十秒鐘,空間摺疊的這種不能超過30秒;第三個板塊是閱讀,閱讀的話跟MCAT的稍微有點區別,文章數量會少一些,但是文章長度大概是MCAT文章的兩倍多一些,所以綜合來看閱讀總量兩個考試差不多;第四個板塊是數學,數學在MCAT里是不考的,所以如果中國學生去考DAT,在數學板塊還是有優勢的,但是在申請的時候數學這個板塊的成績學校不會特別的在意。

綜合來看,個人認為MCAT難度要比DAT高一點,主要是在閱讀上,但是DAT對空間想像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為這個涉及將來你當牙醫的職業特點,而且牙醫學院的招生官還是非常看重Perceptual Ability這個部分成績的。所以說如果你不是特別擅長空間想像力的話,想學牙醫還是好好考慮一下。總而言之,兩種考試都需要多訓練,預約考試的話建議提前兩至三個月,建議大家一次性考到滿意的分數,MCAT和DAT不像SAT可以考多次,還是建議大家好好備考一次過關!

-推薦信

接下來是推薦信。醫學院要求的推薦信一般是三封起跳,五到六封會比較佔優勢,但是只集齊數量還不夠召喚神龍,還需要推薦信的多樣性比較強一點。比如說讓文科教授/理科教授/實驗室老闆/志願者負責人,都幫你寫推薦信,其中,我個人認為Natural Science教授寫的推薦信的份量是比較重的。一般來說,學校會明確要求要有兩封推薦信來自Science Professor,但是如果你本身就是Science Major,我還是建議大家盡量讓文科教授/其他領域的老師/Supervisor來幫你寫推薦信,這樣可以突出你的形象比較Versatile。

-課外活動

志願者類: 可以延續本科申請時上山下鄉扶貧支教的套路,但是也要盡量做一些和醫療有關聯的,比如許多醫院都會提供一些給本科小朋友體驗生活的義工崗位。還有一種特殊的醫療類志願活動,就是hospice service(臨終關懷)。在這裡你雖然接觸到的醫學僅限於針灸推拿跳大神,但是這類活動會帶給你對生命更深刻的思考,和對職業選擇的重新審視。

影子醫生: 對於當醫生這件事來說,吃豬肉之前是一定要先看豬跑一跑的。Shadowing的意義就在於讓你置身醫院環境中,然後跟著醫生全程圍觀一整天他們的工作內容,感受一下他們的生活節奏,他們跟病患是如何接觸的,如果是外科醫生的話,他們是怎麼安排在Or的時間還有面診的時間的。這個是可以幫助你確認自己對醫學,具體哪個方向的醫學感興趣的一個很重要的步驟。一般來說,大夫對於shadow他們的本科小朋友都是十分友好也樂於傳授知識的。

社團活動: 按個人興趣選擇就好。如果你對運動比較愛好的話,推薦加入運動隊或社團。因為醫生的工作環境一般是醫療團隊,所以team work和leadership都是極其重要的素質,可以在sports team/club中得到鍛煉。

研究經歷: 這個東西近幾年在申請中的分量基本已經完成了從optional到preferred再到required的進化過程。所以research是一定要做的,而且越早越好,因為幾乎所有研究機構都會表示他們比較喜歡有經驗的,而越有經驗申請到優質項目的概率也越大。所以為了打破這個死循環,可以考慮先從學校的research或者校外的無償research做起。當然,有研究經歷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想引起AO的注意,還需要貪得無厭,啊不,孜孜不倦地尋求發表論文的機會。一作在手,天下我有。當然了,N作也不慌,遲早奔小康。如果第N作者也沒有撈到,那就只好聲淚俱下地抱住老闆大腿,能求得一封推薦信也是不錯的。

-醫學院申請過程

簡單地講下醫學院的申請流程,牙醫學院也比較類似。如果大四畢業以後計劃秋季立刻入讀醫學院的話,需要大家大三暑假就提交申請,醫學院的Application Cycle是要比本科提前幾個月的。推薦信需要大三秋季,就是大三上學期開始找老師收集。同時開始文書構思,MCAT和DAT最晚一定要大三暑假之前考出來,面試的話一般是在大四的上學期進行,有些學校戰線拉的比較長,可能會持續到下學期。醫學院的話最早十月份就會收到錄取,前提是交申請交的早,牙醫的話最早是12月1號,因為牙醫學院有一個Protocol,不允許12月1號之前私自給學生髮錄取。牙醫學院和醫學院都是滾動錄取,所以越早申請越好,建議大家不要拖,6月1號一開放申請就趕緊提交。申請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Primary Application,主要就是大家填填活動、簡單的個人信息,和本科用的Common Application差不多。我重點講一下Personal Statement,其實就是一個題目,你為什麼學醫。這個要回到我最開始講為什麼學醫大家一定要想好,在寫文書之前為什麼想讀醫只要說服你自己就好了,在文書里你要說服招生官,讓他們相信為什麼這些理由能夠讓你堅持學醫。有同學可能會說,我想服務社會,幫助別人,喜歡研究啊等等,那招生官可能就會問你,那你為什麼不當護士呢?你怎麼不去讀Phd呢?或者你為什麼不讀Md-Phd?當然這也是一個選擇,後面我也會提到。但是對於Md來講的話,能把Why Medicine寫的有理有據使人信服還不cliché的情況下,其實是相當有難度的。

Primary Application提交之後,會有一部分學校在Initial Screening之後,發給其中一部分學生Secondary Application,但也有些學校是不進行篩選的,也就是所有交了Primary Application的人都會收到Secondary Application。Secondary App內容是差不多的,就是寫更多essay,問你些問題,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考察你作為一個申請者的素質。

最後一項就是面試。面試我也重點講一下。經過材料初審之後,學校會邀請少部分的申請者去學校面試,不過不包食宿,所以說整個申請包括申請費到面試,是非常破財的一個過程。基本上面試的形式有兩種,兩場一對一或者一場一對二。一對一就是一個面試官面試你一個人,還有一種就是兩個面試官面試你一個人。面試人員有時候是Faculty Member 或者其他Staff,或者也有可能是在校生,比如在讀的醫學院的高年級學生。面試內容的話主要看面試官心情,有時候可能比較刁鑽,比如說一言不合就甩給你一個Ethical Dilemma。我給大家舉個我之前在學校上Seminar聽到過的和Ethical Dilemma相關的例子。比如你的病患患了某種癌症,做了基因序列檢測,發現是基因中某個SNP和這個癌症相關,也就是說這個癌症可能是會遺傳的,病人臨死前要求你保密,包括對他的家人。那麼在他死後,你會告訴他的家人,讓他們去做基因篩查以起到對潛在癌症的預防,還是你會遵守你的承諾,保護病人的隱私。這類問題都是你在面試中可能被問到的。當然有一些面試官可能會比較Laid Back,就會看看你Resume,看看整個Activity List,就是你本科參與什麼活動啊,然後你講講活動的感受啊。有的面試官可能會比較在意你的Reserach Experience,他會逐條問你做過的Research。比如我在哥大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就要求我把我的Research從第一個到最後一個每個都給他講了一遍。雖然我個人認為,牙醫相對於醫學院來說Research的要求相對低一點,但是大家如果做了Research的話,在面試的時候要做好被問到的準備。參與面試的學生有1/3到一半的學生會被最終錄取,這個是普遍的情況,醫學院和牙醫學院的差別不大。

除了想結合個人經歷做一點經驗分享,主要也是為了給各位即將或正在Pre-Med漫漫長路上堅持的小朋友們打一針雞血。我的advisor在大一時告訴我:It』s extremely difficult, it"s not impossible. 大二時告訴我: It』s up to you. 大三時告訴我:You know what? Someone has to do it and I think you can be that person. 你看,只要你自己踏踏實實願意為那渺小的希望付出努力,這世界哪還好意思與你為敵啊。

--------------------------------------------------------------------------------------------------------

回答作者狗頭妹,三士渡導師。


本人也是正在準備MCAT的學生 稍微補充一下答案。

MCAT去年改革了分為四塊(生物,化學物理,心理社會學,閱讀)新演算法是472-528

生物就是普通生物學(從細胞到生態系統)

化學要學會有機化學(高中搞競賽應該會有比較好的基本功)

然後現在機考沒有essay了!(喜大普奔!)

一個有競爭力的分數大概在510分(還是要看不同的醫學院)

新的MCAT非常有趣,一次考試考7.5個小時。以我的學長學姐的經驗 其實這個7.5小時一眨眼就過去了。

另外MCAT一年只能刷3次!!!

美國申請MD是很困難的一個過程,因為premed的同學都有志願者活動(必須要有,申醫學院要有一定時間的社區活動,建議到大學附近的醫院做志願者),都有實驗經歷。大家GPA都在3.5以上,MCAT估計也都很高。所以醫學院申請還是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多申請一些學校。


希望能帶給大家一點點思考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528972/answer/222063969


推薦閱讀:

如何在家裡生孩子?
腸易激綜合征是什麼,怎麼治療?
是什麼讓你選擇了學醫?
有個醫生朋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古代用人肉或人血做藥引有醫學依據嗎?

TAG:留學美國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