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語和漢語文字非常接近但是發音卻是天壤之別?

就這麼一直錯誤的大家都知道日語是由漢語發展而來的,所以日文在書寫上和漢語有很多相似之處,甚至完全沒學過日語的人也能猜出一些詞的意思來,可是日文的發音卻完全不像漢語,沒學過的人一個字也聽不懂。這是為什麼呢?

————————分割線————————

看到知友們認真細緻的回答真的是既感激又慚愧!感激大家誠懇的回答問題,很多答案都引用文獻,非常嚴謹,有很多知識是百度不出來的。慚愧的是沒有認真的提問題,想到一個問題就不假思索的發布出來了,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向知友們表達誠摯的歉意。然後我也想到或許有其他的一些人有些和我一樣錯誤的理解日語和漢語的關係,也沒有去認真了解過,就這麼一直錯誤的理解著,偶然瀏覽到這個問題不經意間就完成了掃盲工作,如果真有這樣的事,也算是這個錯誤的問題的一點點價值吧。


來來來,題主跟我想像一下,假設一千多年前中國旁邊有個國家說的是英語(沒有黑英語的意思,只是做個假設好舉例子),沒錯,就是「說」英語,他們沒有文字。所以下面的前提是也沒有拉丁字母。

終於有一天他們接觸到了中國(或者我們發現了這個國家)。為了交流,更為了學習比他們先進的中國文化,他們覺得沒有文字不行,於是打算學著中國造一種文字出來,現成的漢字就很好。

比如他們說「i feel sad」,i這個發音就用 我 這個字表達吧,feel 用 感 字,sad 用 悲 字。於是他們表達 我很傷心 寫出來就是 我感悲,但是讀起來 還是 i feel sad。

後來發現所有字都用漢字寫起來太累了,而且有的詞不好找漢字,比如 hello,那就用一些筆畫簡單的字,或者直接用偏旁部首之類的表示一些讀音吧。比如ヘ代表he,ロ代表lo,ヘロ就代表hello這個詞吧。

這時候好多句子寫起來就簡單多了,比如i feel sad=i"m sad,寫成 我"ム悲。嗯,這時候一個不懂這個語言的中國人也能「讀懂」這句話吧,但是發現讀音還是跟漢語有很大差別。

後來,交流了幾十幾百年,發現中國好多東西他們沒有,比如王侯將相。那怎麼辦,這些他們也想用呢→_→那就完全借過去啊,包括寫法和讀音。所以有時候看他們讀一些字跟我們漢族還是挺像的,只不過因為有些發音他們有困難,或者方言,朝代更替「官話」的改變,聽起來有些出入。

這樣一來,這個國家的語言算是成體系了,有表音的符號,有表意的漢字,漢字筆畫多的詞就不用了。

扯的有點偏了(/ω\)

總之日語大概也是這麼來的,假名啊漢字什麼的,「看得懂但是讀音不一樣」的原因。

題主還可以腦洞大一些接著想下去,比如日本自己造的漢字什麼的我就不多說了


日語和漢語本來就是不同的語言!

日語從漢語借用了漢字,但有一部分漢字用於書寫固有辭彙(所謂「訓讀」),發音自然跟漢字沒有關係。

而真正從漢語中借入的辭彙(所謂「音讀」),由於漢語和日語的發音千百年來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聽起來也不像了。


這是日語在知乎上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大家都知道日語是由漢語發展而來的

這裡真心不是大家都知道,而是很多人都誤以為。日語和漢語完全是兩種語言,說日語是由漢語發展而來就和說唐刀是日本刀的祖先一樣純屬無稽之談。

所以日文在書寫上和漢語有很多相似之處,甚至完全沒學過日語的人也能猜出一些詞的意思來

日語借鑒的是古漢語的書寫系統,也就是說日本人並沒有重新造輪子搞出一套自己的文字(比如韓國人),而是照搬表達同等意思的漢字。比如「空」這個字在漢語有天空的意思,日語就把它拿來表達同樣的意思。

可是日文的發音卻完全不像漢語,沒學過的人一個字也聽不懂

日語當初在將漢字吸納入自身書寫系統之前已經發展出自身的發音體系,比如用sora這個讀音來表示天空,所以日本人需要的只是把「空」這個漢字作為sora的書寫,而不是連發音一併用漢語里的讀音kong替換掉。

事實上,日語里的漢字往往有兩種甚至更多的發音。因為漢字在日語里有兩種讀法,一種是日語自身的發音,叫做訓讀,另一種則是借鑒古漢語的發音,叫做音讀。之前所說的「空」的例子,它的sora的發音就是訓讀。訓讀多見於單字表意的情況,比如用「空」表達天空的時候發音基本都是sora。而音讀多見於漢字複合詞,例如「空気」這個詞在日語里的發音是kuuki,這裡「空」的發音就借用了漢語本身的發音。不過因為借鑒的是古漢語,又經過了發音日本化,聽不懂是正常的。


(一)首先是文字

從日本接觸漢字以前,日本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在漢字傳入後文化才得以以文字的形式傳承下來。在漢字傳入之後,日本開始出現一種叫做「萬葉假名」的表音方法。用漢字作為假名,用法大致和後來相同,而後為了方便書寫等原因,做了簡化,成為了今天的平假名。

比如公元712年日本的第一部用文字記錄的書籍《古事記》,內容涵蓋之前的日本古代神話、傳說、歌謠、歷史故事等。全書用漢字寫成,以漢字表示語音或者語義。

書中一段

《尓其沼河日賣未開戸自內歌曰》

夜知富許能 迦尾能美許等

奴延久佐能 賣邇志阿禮婆

和何許許呂 宇良須能登理敘

伊麻許曾婆 和杼理邇阿良米

能知波 那杼理尓阿良牟遠

伊能知波 那志勢多麻比曾

伊斯多布夜 阿麻波世豆迦比

許登能 加多理碁登母 許遠婆

阿遠夜麻邇 比賀迦久良婆

奴婆多麻能 用波伊傳那牟

阿佐比能 恵美佐加延岐弖

多久豆怒能 斯路岐多陀牟岐

阿和由岐能 和加夜流牟泥遠

曾陀多岐 多多岐麻那賀理

麻多麻傳 多麻傳佐斯麻岐

毛毛那賀尓 伊波那佐牟遠

阿夜尓 那古斐支許志

夜知富許能 迦尾能美許登

許登能 迦多理碁登母 許遠婆

故其夜者不合而明日夜爲御合也

然而並看不懂這首詩歌究竟寫的啥………………..

再從「萬葉假名」說起,因為萬葉假名的規則里,一個日語讀音可以對應多個漢字

如下

阿、安、婀、鞅、英 ? 吾、足

伊、怡、以、一、異、已、移 ? 射、五

宇、有、污、於、羽、鳥、紆、禹、雲 ? 菟、鵜、卯、鸕、得

衣、依、愛、亜、哀、埃 ? 榎、荏、得

意、憶、於、隠、飫、淤、応、乙

所以在語言的進化過程中,肯定是趨於簡單和固定,所以慢慢地每個讀音相對集中於一個漢字,再經由寫法的演變和簡化固定成為後來的片假名。比如讀音「あ」,後來採用漢字「安」,而後寫法簡化為「あ」;比如讀音「い」,採用漢字「以」,簡化為「い」,等等。

平假名是日語使用的表音文字的一種。平假名除一兩個例外,均是從中國漢字的草書演化而來的,形成於公元9世紀。早期為日本女性專用,說到「假名」其實也有「真名」的存在,真名即是「漢字」。平安時代以前作為唯一書寫形式的漢字多為男子使用,多用於宮廷和歷史記錄等,一般人難以接觸得到,加之漢字的複雜性使得傳播變得更加困難。而正因為這個原因,假名才得以產生和發展。關於假名的產生有兩種說法:一是因為貴族女性偷偷學習漢字,加上心情緊張、偷聽困難、保證書寫進度等原因,會採用草書體簡化漢字,稱為「女手」/二是宮廷中女官長期抄寫《萬葉集》,然後經過不斷地速度加快等等簡略了漢字。

同樣在平安時代,片假名的產生是為了使日語能夠訓讀漢文而發明的,是屬於僧人的語言。由中國傳入的佛經因為是由漢字書寫而成,要記住每個漢字的日語讀音(萬葉假名的對應)。所以在每個漢字邊標註萬葉假名,因為經文較多,所以同樣的採取了簡化的方法,取偏旁部首代替漢字,是作為表音符號而存在的,會存在一個發音對應多個假名。然後直到明治時期,政府通過政令對片假名設立了官方規範,要求公文採用漢字和片假名進行記錄,同時也把片假名的學習貫穿到教育中。

二戰之後規定普通文字用平假名和漢字,片假名用於外來語、擬聲詞、擬態詞。成為了今天的現代日語規範。

(二)在弄懂了文字發展脈絡的情況下,再來看語音中的音讀和訓讀其實就比較好理解了。

音讀

是古代日本人模仿漢語語音並且流傳下來的讀音方式。茶、喫茶等等。再者由於漢語不是在一個時間傳入日本,而是很長時間的傳播和交流,所以日本漢字音讀又分為「漢音」「吳音」「慣用音」「唐音」四種。

吳音在5世紀時傳入,漢音在隋唐時期傳入,唐音在宋朝之後傳入,這三種也就是題主理解的漢字和讀音相似的部分,但是也有部分日語漢字不讀類似漢語的讀音,稱為慣用語,是從漢字的偏旁部首的讀音始,為了方便類比出來的自成一派的讀音方法。

漢字の読み方1(圖片來源)

訓讀

訓讀是借用漢字的形,同時由於古日語中已經有這個東西的讀音方法,所以同時經由假名的發展為漢字表音,這裡的漢字雖然表意,但是發音系統卻是由日本自己琢磨出來的。比如說「男」讀音是「otoko」

同時,日語漢字的讀法還存在湯桶読み重箱読み兩種讀法

湯桶読み是指單詞前半訓讀後半音讀,如合図(あいズ) 

重箱読み則相反,是前半音讀後半訓讀,如客間(キャクま)

以上

很遺憾,就做了一點微小的貢獻。(只是自己也不要完全明白、不知道怎麼很好表達,就只是陳列了一些資料)

------------------------

感謝知友 @池筱沫 關於慣用音中出現的錯誤的指正,已修改。

參考文獻

[1].王春苗,從日本古典文學看日語文字的形成及發展,文史資料2009.5

[2].李傑,淺談日語漢字的音讀與訓讀,日語學習研究,2005

[3].蔡忠良,從外來文化的傳入看日語文字體系的變革,西昌學院學報,2009


大家都知道日語是由漢語發展而來的

第一句就錯了。還「都知道」……

日語和漢語連親戚都不是,你居然說漢語是日語他媽。


大家都知道日語是由漢語發展而來的

你叫 「大家都」?


鄙人不才,這題應該是我唯一能回答一些的,本人初初初學日語,懂的日語屈指可數x3,但是!!我浙江台州的方言,葡萄,和日語的葡萄,讀音完全一樣!都讀日語拼音—budo&>??


語言不等於文字


日語和中文是不同的語言。

日語借用了漢字的書寫系統。

讀音不同是因為首先本來就是不同語言,發音系統不同。其次,中文內部也有不同發音。國家推廣普通話就是要統一發音,可見中文也有不同發音。


為什麼英語和 {拉丁語, 法語, 西班牙語, 德語, ...} 文字非常接近但是發音卻是天壤之別?


我的天……

我用粵語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題主能聽懂么?客家話?潮汕話?閩語?吳語?

為什麼方言和普通話使用同樣的文字但是發音卻是天壤之別?更別說日語根本就和漢語不是同一個系統的好不好?


江浙方言,吳語有很多音是通的


發音也算不上天壤之別吧,題主只會講普通話嗎?


漢字沒傳入日本之前,他們有獨特的語言沒有文字。漢字是表義文字傳入日本後,原來他們和語叫"yama"的東西就寫成"山"了,漢字也給他們帶去了一個漢音"san"。所以現在的日語漢字發音有接近漢語的也有風馬牛不相及的,例如Fuji san富士山,Yama Ha 山葉


有很多發音和南方一些地方話幾乎是一樣的 這也是又來南方上學才發現的


假名最開始是寺院僧人使用,用於快速記錄經文或講解所用,經過發展變為女性專用。漢字為男性使用,看戰國一些人的真跡會發現少有假名出現,包括天皇的手書。現代日語變為現在這個模樣是由於大話改革,將漢字的個數限定在2000多個,其實一般的日語單詞都有對應的漢字,但是由於常用漢字的限制,才會演變為現在純假名的情況。再有,比如有一個以上詞性的單詞,作副詞時寫成假名,作為名詞、動詞非副詞詞性使用時寫作漢字。

另外,一般兒童節目多以假名拼寫單詞,或者多在漢字上用假名注音。

其他答案所說的音讀訓讀就不贅述了。插一句,音讀引用的發音是唐音。

最後說下,每一種語言都是先有發音後有文字。

漢語為孤立語,日語為黏著語,由於我上維基並不方便,所以這兩個語言到底有什麼不同,自己去維基百科搜索這兩個詞條,一目了然。


話說,「天壤之別」不是形容兩者一好一壞,差別很大嗎?日語發音和中文怎麼就一好一壞了?


您好,我對日語漢字很感興趣,所以在微信平台上總結了一期,希望大家一起交流。

桜色舞うころ


你看看人家抄的多麼不明顯!!!


日語有很多中文發音,多到數不清,常看日本影視劇動漫的,注意看字幕就能看到很多。


推薦閱讀:

平假名、片假名的發音和漢字以及漢語方言有關嗎?
如何有效地記憶日語漢字的訓讀發音?
為什麼《聰明的一休》主題曲的歌詞「すきすき」聽起來很像「咯嘰咯嘰」?

TAG:語言 | 日語入門 | 日語語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