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一個公益項目、志願服務項目、慈善項目常態化具有長期性,避免出現短期性公益?
現在的公益項目好多都是短期性的,好多項目都是依靠一個節日從而大家都去做公益慈善(如3月5號學雷鋒等等),在沒有節日的時候大家都很少會關注這些。有沒有什麼辦法或者有什麼注意來改變這種現狀。在普通的日子讓大家參加慈善活動做志願者。
謝邀,說實話看到這個問題我還挺高興的,作為一個曾經的從業者,現在也還在設計項目的志願者,雖然總是說,現在大家已經看不上很low很簡單的項目啦,但是我深深知道在大眾心中的公益是個啥東西。
所以看到有人問這種問題又來邀請我,真是太高興了。終於有人願意深入思考這些問題了。綜合的說,想要公益項目成為長期項目,需要你對社會問題有足夠的理解,首先你要成為一個行動者,而且是有自我驅動能力的行動者,另外你需要學習大量的東西,去和同樣從事這些工作的人聊天,才有可能真正設計出能夠長期參與的項目。
在中國的現狀下,我們可能很難避免短期公益,但是現在已經有大量的人在付出著行動,以後的公益服務會越來越向專業化、職業化轉型。
====================================
那我就提綱挈領的拋些磚頭,提供些設計項目的參考意見吧,歡迎大家來交流。
其實設計公益項目和設計商業項目沒有太多區別的,而我正好腳踩這兩隻船,做過企業中層,做過公益組織,設計過公益項目,現在又正好在創業。所以我想我還是有充分的理由這麼說的。那下面我就一個個來講。1、聚焦正確的領域:為啥這麼說呢?因為聚焦正確領域還是很重要的,公益是個大概念,你說你是公益人,那你是做環保的政策倡導,還是環保的解決方案(注意和前者不同),還是做教育,還是做助學(注意這個和教育不一樣),還是做婦女,還是做女權(注意這個和婦女又不一樣),還是做同性戀,還是做同性戀家長(注意這個和同性戀還不一樣)……
問什麼先說這個問題,目的是讓你反思幾個問題:第一,什麼樣的社會問題你最關心(沒人支持你也做得下去);第二,什麼樣的社會問題你會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你開始以後能找到個團隊);第三,什麼樣的社會問題你能找到對應的社會資源解決(你有了團隊以後能保證長期把事情做下去)。我給幾個例子,最初級也最火爆的公益項目內容莫過於兒童的個案救助了,大眾最喜歡看到身殘志堅或者人窮志不窮的故事,如果你做助學,一定是有很多人響應和參與的。但是如果提及深度,你會發現可能你很難找到對教育有見底的同道中人,那你可能會想看看教育類機構都做了什麼,結果發現很多機構都在做兒童閱讀,為啥呢?競爭優勢+市場細分。2、切入正確的市場:公益存在市場,要清楚無論對資方還是對於受助方,都存在市場。上一條我提到,教育領域很多機構都是做閱讀的,為什麼說是競爭優勢+市場細分呢?涉足教育,解決資源問題的有國家隊去做了(如希望工程),解決教師培訓的有專業性非常強的大學老師和國培團隊,課堂教學學校有專門的教師隊伍,這些都不是志願者或者公益組織可以做好的事情,那麼大家就會進一步去尋找自己可以做的切入點。閱讀活動,學校沒有動力開展,但是對於孩子提高語文能力又很重要,教師尤其是鄉村教師沒有好的物質條件和環境去做,教育體系又缺乏有效的手段,那自然專門的公益機構就有空間。但是光有你的一腔熱情和受助對象的需求還不夠,你還得有資助方的參與,否則一個事情很難長期持續下去,那關注閱讀領域基金會很多,而籌集圖書又是社會各界願意做的事情,所以社會資源和群眾基礎也有了(購買服務的市場)。綜上所述,公益項目要結合自身的能力(或者競爭對手的弱點),同時還要注意公益服務的服務接受方和服務購買方是不一致的,這就導致了你必須說服A去為B買單,你必須保證有足夠龐大的B的需求,同時有足夠多有意願的A去提供資源。
3、積极參与的利益相關方:專業的項目設計中,往往要多次提到利益相關方,因為你要知道影響你公益行動是否能夠長期堅持的因素不僅僅是供需兩頭,還可能有更多的參與者。比如志願者(因為你需要免費的義工來提供服務),比如政府(確保你做的事情不犯錯,最好是政府會支持的),比如學者(幫助你提供智力支持),同類型的上下游機構(可以幫你做一些事情)……因為公益項目沒有直接的利益點,所以你要找到所有相關方關心的目標,讓他們來積极參与,才能更有效的整合資源。
前三個問題提到了設計項目的大前提,是不是有點像做市場分析呢,事實上商業活動(特指現代尤其是信息時代的商業活動)和公益活動,設計上都是圍繞「用戶需求」展開的,你會發現其實互聯網企業和公益組織的業務模式形態可能會有類似之處。比如都有可以提供大部分人參與的免費服務(類比google和百度),同時在後面有更高的價值(google有廣告的巨大收入,麥田計劃提供了巨大的志願者人際網路,壹基金聯合了救援的零散力量等待)。那其後的事情就是,制定行動計劃和執行了,我挑一些重要的內容繼續。
4、保證項目具有可參與性:公益項目往往動員社會資源的能力並不像商業項目那麼有力,原因是所有人都要通過商業活動謀生,而公益活動只是一個業餘愛好。所以你必須用更好的方法凝聚志同道合者。通常的做法是樹立明確的願景、使命、價值觀念。具體可以去看德魯克的《非營利組織的管理》,我就不展開了,直接說結論。公益組織是一個價值觀導向的組織,因此公益項目也必須闡述清楚你的核心理念,這種理念是提供項目可參與性的大前提。然後你把人拉來了就萬事大吉了嗎?錯,你拉人來是要幹活的,如果你只是說我有個價值觀你很認可,但是志願者沒事情做,那是不行的,所以你的項目要設計的錯落有致,能力強的志願者出規劃和管理,能力弱的志願者做具體的事情,喜愛交際的人幫你宣傳,有錢人幫你籌資,每一個環節都要設計的別人操作起來有難度但是會有成就感,義工會慢慢特別認可你這個行動的。在適當的時候,給他們賦權(請百度,社工專用語),這樣他們就會自己沿著你規定的願景使命價值觀自主行動了。
5、做好互動和反饋:其實這個的意思就是你要宣傳,公益組織不宣傳是不行的,你需要更多的人和資源,只有這樣才能長期進行下去。我記得當年姚晨曬了某公益機構給她的反饋,這個公益機構就獲得了非常好的曝光。事實上,公益機構最大的殺手鐧還是你的財務、項目透明度,如果公眾特別相信你,他們會在關鍵時刻幫助你。冰桶挑戰大家都有了解,但是在中國,誰是這場公益互動的受益者呢?是瓷娃娃,為什麼,因為第一是他們的業務與冰桶挑戰的ALS病例有很強的相關性(瓷娃娃是做罕見病兒童救助的,ALS正好是一種罕見病),第二是姬十三為他們主動站台。我看到微博消息的時候,姬十三主動提及了瓷娃娃,然後動員大家關注它,而這導致一系列的企業家參與其中,使得瓷娃娃在一次活動中就籌集到了前所未有的資金,這和他們長期在宣傳、反饋方面的努力是不可分割的。
6、認準的方向和堅定的信念:都說了公益項目是價值觀導向的,那作為項目的發起者就必須有這個決心。事實上這個第六條既不重要也重要,因為這個素質是個前提來的。可以這麼說,紮下來做公益的人最起碼具備這個素質,如果你個人做不到,那你比較適合做個跟隨者,也不適合去提出題主問的這種問題。但做到又談何容易呢?把它放在最後,這是一句十分正確的廢話,但是真正能理解它的人,恐怕只有經歷過,才會對著屏幕會心一笑吧。
拋開技術性的問題,最後自我懷疑一下,公益只不過是富人尋求安慰,中產階級尋找話語權,普通人尋求存在感的遊戲罷了,我們做它完全是為了自己。你的嚴肅認真,只是因為你不想因為自己的理想去傷害別人太多而已,因為你知道,你現在做的什麼鳥用都沒有。謝邀。我跟這行的關係不大,不過我願意拋磚引玉。
這裡公益項目舉得到底都指的是啥?我都不太清楚。我只能用扶貧來作為例子,用經濟學觀點為你解答。
首先。先確定扶貧所要完成的效果。
商業,基礎設施,農業,教育。商業上。要看一個地方有什麼資源可以出售,並且建立合適的營銷網點就成功了。(志願者要不然提供技術支持,要不然還是捐錢吧,再不然就向政府請願)
基礎設施上。其實一些地方的東西很便宜,但是沒有基礎設施。導致運輸成本和倉儲成本都是很高的。沒有路,沒有電。運輸要看一些稍微有點地區壟斷的商販自主行為。基礎設施奇差,導致所有的成本上升,如何能使一個地方發達起來呢?(志願者同上)
農業上:正所謂,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生產力工具和當地生產意願是非常關鍵的。每天給一個地方送300斤牛奶,還是給這個地區一次性拉來能產三百斤牛奶的牛呢?當地人們有能力維持這些牛嗎?牛會生育,而奶喝完就沒了。(這一點我也不知道應該怎麼做。)
教育:投資人其實是最具挑戰,也是最有可能獲得大收穫的方法。(增加當地的信息量。)
想要一個長期性的項目,就需要有一個長期性的規劃。根據計劃設定預算和人力。最後是執行部分。
最後,假如能有一個完善的計劃才能讓志願者更好的加入進來。我們資助寒門學子終結貧困,傳遞愛心,需要努力十年以上,歡迎參與。
我覺得首先要有明確的規劃與定位,公益也有好多細化的類別,比如扶老 助殘 濟困 維權等等的,首先找好方向,另外最重要的是組建起一支穩定的公益團隊,每個人要有分工,還有一個重要的是要有穩定的經濟支持,當然如果有自身穩定的造血機制,可以在經濟上自給自足那就是最好了,缺了這三樣,說實話,公益不能長久,必然是周期性的
推薦閱讀:
※如果我想給受災的日本捐款,但又不信任大型的慈善機構,有什麼其他的選擇嗎?
※每天網上都有需要得到捐款的慈善救助,我們如何應對?如何說服自己不捐
※為什麼要以裸體的形式來做慈善或是公益的呼籲呢?
※古天樂的默默慈善說明了什麼?
※為什麼有人認為扎克伯格免稅轉移 99% 股份到自己新成立的公司是慈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