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叫「中國」?
突然想到這個問題了,因為原來都是按朝代分的,現在則變成中國了?
中國這個詞最早出現在青銅器何尊上
何尊-寶雞博物館
何尊銘文——宅茲中國中首次出現「中國」一詞
何尊銘文如下:
「唯王初壅,宅於成周。 復稟(逢)王禮福,自(躬親)天。在四月丙戌,王誥宗小子於京室,曰:『昔在爾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茲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余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嗚呼!爾有雖小子無識,視於公氏,有勛於天,徹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訓我不敏。王咸誥。何賜貝卅朋,用作庾公寶尊彝。唯王五祀」但這時候中國指的是國家的中部,以上非常好的問題,也是非常巨大的問題...一直想寫這個中國釋義的問題,但現在沒時間,先簡單地回答一下,扔個提綱,以後再寫。
5/11 對不起,最近真的超級忙,暫時坑了,相信我,這只是暫時的!!!
簡單來說
因為我們現在講的」中國「對應的是西來概念的CHINA。
CHINA是西方視點下對我們的定義,而當我們也接受了近代的國家與民族觀念以後,用了「中國」這個詞進行了對譯。也就是說西方的國家觀念最終定義了現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家。
而在古代觀念中,一朝就是一國,有前朝本朝的區分,但絕不會有人把前朝和本朝當作一國。「中國」(middle kingdom)這個辭彙在當時的華夷觀念下,帶有宣誓統治合法性的意味,是獲得法統的標誌。
而到了在清代,中國的概念本身發生了變化。在清末不斷地與西方交往的過程中,中國(middle kingdom)這一尊號逐漸與朝代觀念(清朝)相互重合,在西方國家觀念的助力之下,最終成為了China的對譯詞。
而當西方的國家觀念與民族觀念傳入我國後,後我們又利用這套觀念把我們的歷史進行了重新的解釋,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稱之為「中國」(China)。
其實這個問題日本人看的最清楚,於是他們直接使用了「支那」來表述這一西方概念,但由於民國初年的外交風波與民族主義與歧視問題,這一辭彙最終被摒棄。結果也使得「中國」一詞的內涵過於複雜,以致於意義含混不清,故而有了題主此問。
-------------------------------------------------------
1,在古代,我們講「中國」的時候,在講什麼?
古來我們的國家觀念與朝代觀念是劃等號的,沒有一個朝代用「中國」來命名自己。中國一詞的作用更多地是形容國家的地位,區分名分的高低。因為在華夷體系的世界觀中,處於中央的國家才是最為尊貴的,同時也宣誓了統治的合法性,既正統。故而強盛的王朝多喜歡用「中國」自稱,這一方面宣稱了自己王朝的正統性,另一方面亦體現了自身在地緣關係中的優越地位。
因此中國在古代從來沒有實指一個具體的國家,而僅僅是一個國家的尊稱。
有關這一點有時間了具體談兩個有趣的事例。
a.一是宋金對峙時代有關誰是「中國」的論爭
b.另一個是同樣使用「中國」尊號的越南大南王朝。
2.清代「中國」概念的演變:從尊號到國家
a.Daicin Gurun(大清國) 與Dulimbai Gurun(中央之國)
b.《異域錄》《大義覺迷錄》《尼布楚條約》中的「中國觀」,C.實證分析明清文獻中"中國"出現的場合與其意涵。d,民族主義,梁啟超,新「中國」3.西方觀念下的遠東:China與中國
a.serica,sina,china 幾種呼稱的源流b.契丹與蠻子國既Sina:西方歷史上的一次地理髮現c.19世紀的china 與china proper暫時想到這麼多...有空再寫,估計要坑,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自己按圖索驥
----翻完《最早的中國》《何以中國》和《宅茲中國》就能明白為什麼「中國」會成為歷史發展的共性符號了。
大家的回答都說的差不多了。我補充一點點,清末的部分。
清末,現代國家意義上的「中國」已經廣泛使用了,清朝在外交文件上也自稱「中國」或「中華大清國」。此時漢民族主義者,為了把自己心目中漢人的國家跟清朝區分開來,往往學日本、西方人使用「支那」一詞。《民報》上記錄了當時革命黨募捐的狀況,其中很多人都使用「支那一少年」之類化名,匿名捐款。
1903年,鄒容《革命軍》發行,經革命黨思想領袖章太炎作序推薦,一時廣為流傳。《革命軍》第六章《革命獨立之大義》中說:定名中華共和國(清為一朝名號,支那為外人呼我之詞)。
這應該是革命黨正式考慮以「中華」為國號之始。
1906年,革命黨在日本舉行了一場會議。會議的名稱,多數資料中記為「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章太炎卻寫作「中夏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可見當時革命黨也有以「中夏」稱呼漢族之國家的。此處用「夏」字,或許是有意與滿清的「夷」相對吧。
同年,同盟會成立時,孫中山決定以「中華民國」為國號。孫中山《建國方略·心理建設》第八章:及乙巳之秋,集合全國之英俊,而成立革命同盟會於東京,吾始信革命大業,可及身而成矣。於是乃敢定立中華民國之名稱。
魯迅《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中說「中華民國」四字是章太炎於1907年在《中華民國解》中提出的,所以今天大家都說是章太炎設計的國號。其實魯迅搞錯了。「中華民國」是孫中山提出的,章太炎那篇文章是解釋同盟會已定的國號。1923年10月20日,孫中山在廣州全國青年聯合會演講《國民要以人格救國》時,親自說:「中華民國這個名詞,是兄弟從前創稱的。」按「兄弟」為自稱。
辛亥革命後,十四省獨立,各自成立軍政府。武昌首義時,湖北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但其他省份則有「大漢四川軍政府」、「大漢貴州軍政府」等,掛的是「漢」字大旗。貴州省咨議局的張百麟與任可澄則宣言將聯合各省建立「大漢聯邦民主共和國」。(《傳記文學》,卷10期1,頁96;轉引自張朋園,《立憲派與辛亥革命》,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5年2月3版,頁155-156。)
維基百科上的「大漢旗」圖,資料來源不明
到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成立政府,「中華民國」才正式成為國號。
自此以後,凡是宣稱對中國全境擁有主權的共和政府,均使用「中華」一名。袁世凱稱帝時,也用了「中華帝國」的國號。(我之所以這麼說,是為了排除二戰時期日本人所建「蒙疆國」、「滿洲國」等分裂性質傀儡政權、少數民族分裂勢力及民間各種稱帝的會道門和民變)。鄒容提倡的「中華共和國」一名,則只在1933年的「閩變」中出現過(「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控制了整個福建省)。
廢這麼多口舌是想說明,雖然「中國」、「中華」的歷史很悠久,晚清也用得很多,但「中華」成為現代民族國家的國名並不是理所當然、必定如此的。如果不是孫中山拍板,今天我們也許會叫「中夏民國」、「大漢人民共和國」或者「支那共和國」之類(一開始日本人因為拒絕使用「中國」、「中華」,就是稱中華民國為「支那共和國」的)。本來想多寫一些自己的話,但水平太低,組織不好。
轉一下利瑪竇札記的說法——雖然古代中國各朝各代國號都不一樣,但自認為「中國」、「中華」的認同是早已有之的。
而且最遲在明朝,中國、中華就已用於對外交流並為外國所知(札記記作Ciumquo、Ciumhoa)。中字,表示在中心,這是古人的認識。華字,是華夏族之稱。國字,指的國家。
不知道外國的情況,但中華的自稱確實很多。所以近現代確定國號稱呼,確實有多種可能,中國、中華、華國、夏國、諸華、諸夏、中夏、漢國……都是有可能的。而現在,本朝的正式國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China對應的是中華,簡稱作中華國是不是更準確些?),簡稱作中國,也有時用中華甚至華夏,但頻率遞減。
總之,中國現在稱作中國,既有偶然,但更多還是必然。
(答完了,好像有點偏題,隨便看看吧。)中國是地理概念,近代後成為我們的國名。
現在的整個大中華地區,在古代稱為天下。而中國是這個天下中的核心地區。近現代之後,異族入侵。而近現代西方列強把我們一頓打,原本天下內的區分消弭了, 這個天下退化成了一個國家,而用中國代指了這個國家。古代稱作天下變為現代的中國。
中國一詞是逐漸演化為我們現在的含義的, 最初中國只是一種美稱,意思是世界各國中地位最尊崇的地方。後來演變為地理意涵,最後成為國名。我們可以從歷史的軌跡上來看一下中國含義的演變。
商周: 商稱自己為中商,有中商四方,這時中應該是讚美類的形容詞。周提出華夷之辨,以提高周國的地位高於列國。這時中國一詞已經出現。尚書有:」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
秦朝:史記記載 「以兵滅六王,並中國」 在秦朝時,中國指的是秦朝統治的三十六郡。
西漢: 南越王說 」我居中國,何遽不若漢?」 可以比較 漢朝 ,與中國概念的異同。這裡中國應該指的是漢朝所處的地理區域。
東漢:「1995年10月在尼雅遺址發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絕倫的漢朝絲綢,其中一塊織錦護膊(圖)尤為光輝燦爛、耀 人眼目,青底白色赫然織就八個漢隸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令世人震驚。」見:中國有哪些逆天的文物? - Lee凱迪的回答
十六國北朝:羯人石勒國號為 「趙」,鮮卑慕容國號為「燕」,匈奴人國號為「漢」,雖然他們不是漢族,但都認為自己是「中國帝王」,用的都是周朝華夏的國名,更不要說 魏晉宋齊梁陳 北魏 北周。。
唐朝:唐朝文物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是記錄基督教在中國傳播情況的文物,這裡大秦值指是波斯或東羅馬,中國 明顯知道就是中國了。
五代:沙陀人 劉志遠「既得中國。。國號為漢」 這裡中國也是地域 東亞的中心地點。宋朝:中國是天朝上國的意思 石介 中國論 「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 四夷處四夷,中國處中國,各不相亂」。看起來中國是一個榮譽頭銜,在中華文化圈裡 大家都想爭。但顯然 我們才是正統。
明朝:朱元璋 即位告天文「惟我中國人民之君,自宋運告終,帝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 這裡中國指的是地域,中國這塊土地的名稱。而非政權的名稱。
清朝:康熙時期的 中俄尼布楚條約「雅克薩地方屬於中國,拆毀雅克薩城,俄人遷回俄境。」這裡的中國 也是清朝的自指。
民國:政權直接用中國做國名。青帝退位詔書:「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本朝: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所載:「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這個「中國」肯定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後者到今天才只有六十多年的歷史。
參考:
王爾敏 「中國」名稱溯源及其近代詮釋「中國」這個名稱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 中國國立台灣大學公開課:傳統中國的國家與皇權中國的憲法意象――以憲法序言作為分析文本貌似 搞 台 獨的會強調 中國這詞古今含義的差異, 而民族主義者 想把古代中國的含義與現代完全等同。我覺得政權與國家不能等同。每個朝代都是一個政權,但是國家沒有變化啊。魏晉 兩朝 只是換個總統么。 法國現在叫第五共和國,那第五共和國建國以前法國照樣是法國啊。感覺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點類似與朝代名呢。。。笑,原來我的名字不是從我父母祖輩那裡來的,而是『外人看我賣啥就叫我中國(China)』得來的。
中國,又有「華夏」、「中華」、「中夏」、「諸夏」、「諸華」、「神州」等
華夷之辨代稱。「夏」,在商、周以前有夏;「華」,是指華麗、興旺;也有說上古華、夏同音,本一字。「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1]華是指漢服,夏指行周禮的大國,而「華夏」的意思就是「身穿華裳的禮儀之邦」。而漢語「中國」一詞,最早指天下的「中心」——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帶,中國以外稱為四夷。在漢人心目中,其直接統治地區是為中國本土,其周圍四夷均為臣屬之地,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2]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3]漢代始建蠻夷邱,南北朝建「四夷館」。明朝四夷館,內分八館,曰韃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等等。[4]滿清統治中國以來,傳統中華帝國作為天下中心的默認就漸漸被打破了。
至於從China(梵語中是Ci^na 拉丁語是Sinoa 法語是Chine)演變過來的別稱是支那這一個詞
笑,曾經的正統稱呼,中山先生在建立民國前也是稱中國為支那國,自稱支那人。而且別人(日本人)稱他以及各類革命組織人士(包括某些曾經留學日本的國共高層、小說家)為大清國的大清人,他們會認為是在侮辱他們。中原華夏這兩個概念的結合後,衍生出來一個詞語叫中華。在中原和華夏後面都經常加很多詞「文明」「王朝」「帝國」等等。我想大概是這樣
說個答非所問的回答中醫為什麼叫中醫有人說中國的醫學就叫中醫那古時候叫中國嗎?不叫古時候叫華夏。遠古時代醫者有三分為三種(上中下)上醫治國(王侯將相)中醫治人(大夫)下醫治獸(獸醫)
china
chin=秦
秦國的東西=瓷器
這是兩個問題。
【1】為什麼叫「中」?
《禮記·中庸》里講:「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和」是天下人們共行的普遍規則,達到了「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萬物各得其所,生長發育。「中」字中間一豎,兩邊各表陰陽,陰陽調和之處,即為中。(參考文獻:吳清源.《「中」的精神》)
【2】為什麼叫「國」?
「朝」代指封建社會,「國」代指社會主義社會。本屬一物,但以一字之別,來區分意識形態。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位置確實中間,第二東夷西戎南蠻北狄中華,這個事實上形成了稱呼。第三,中間這個區域形成霸權力量最久,影響最大。第四點,觀念上的需要
中原之國
文言文含義:首都,首腦以及中央政權駐地城市;現代漢語含義: PRC,ROC的中文縮寫。 個人看法,本朝確切的簡稱應該是「華國」,中華,華是核心義,中是修飾華的形容詞。
看見那些說CHINA的就想踢他一腳,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和中國在戰國時代就有的說法,什麼瓷器,圖片侵刪
《紅樓夢》第五十二回 俏平兒情掩蝦須鐲 勇晴雯病補雀金裘 這一回中,薛寶釵的妹子寶琴給大家講隨父親出海賣洋貨的路途中遇到一個通曉中文、會作詩填詞的真真國美女,還請他做了中文詩,在念完後,大家感嘆道:「難為他!竟比我們中國人還強。」我認為在此處指代的中國與現代意義上的中國相近,所以我的觀點是在清朝中期民間就把中國作為國家的代稱。
中國名稱的來源和英語什麼的沒有任何關係。最早是地域方面的概念。這一點可以參照和中國有很深文化淵源的日本地名來做對比。日本以前的都城是京都,京都附近的地方叫近幾,再稍微外圍的地方就叫"中國地區"。從這裡可以看出,中國地區並不是一個國家概念,而是指的"國家的中部"。而這個概念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也中國名稱的來源和英語什麼的沒有任何關係。最早是地域方面的概念。這一點可以參照和中國有很深文化淵源的日本地名來做對比。日本以前的都城是京都,京都附近的地方叫近幾,再稍微外圍的地方就叫"中國地區"。從這裡可以看出,中國地區並不是一個國家概念,而是指的"國家的中部"。而這個概念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也是這麼用的。只不過在中國歷史上"中國-即國家的中部"這個概念是隨著歷史變遷而不斷發展的,主要是和漢民族居住地的不斷擴張有關。即漢民族聚居到了那裡之後那裡便逐步被認可為"中國",這是從文化上來看的。而與之對應的地域範圍也隨之逐步擴大。到了後來文化層面的意義逐漸消失,最終和國家的概念重合,整個國家都叫"中國",而不再區分是不是國家中部或是不是漢民族聚居的地方了。
Middle Kingdom
簡單說吧,中國本來是個文化概念,近代西方民族國家興起後,朝貢體系解體,中國開始被納入西方外交國別體系,中國一詞開始成為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國家。
推薦閱讀:
※歷史上的伊麗莎白 伍德維爾?
※玻利瓦爾和聖馬丁的分歧矛盾到底是什麼?
※美國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決定攻打越南的?
※歷史上有哪些非文人說出的好詩,好句子?
※海昏侯漢墓發現了論語,而更高級的帝、王陵墓會不會藏有更可觀的圖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