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哪些買書原則?

如題。大家憑經驗發揮(^_^)


1 看完一本再買下一本。這點最有用! 書買了一大堆一本沒看完最不值了。

2 心靈雞湯 成功學 青春愛情 貨幣戰爭之類的暢銷書,別買。

3 不好好當作家出來當導演,或者不好好當演員當土豪出來出書的,別買,賺的是粉絲錢。

4 書名太長的 太矯情的 書里字沒幾個全是照片的 ,別買,看完整個人矯情兩度。

5 近代時期捧文人捧得有點高,巴金魯迅之類的看看不錯 ,有的還是算了吧 ,文章質量對不起那個名聲。

6 不一定這本書名氣大,價值觀就真的好,名氣和質量有時候真不一定對等。

7 看書不要只局限於自己的專業領域或者自己熟悉的領域,多了解了解自己不熟悉的開拓視野。

8 好書絕對不是詞藻堆砌絕對不是好句摘抄,就像不是鏡頭拍得多好看演員多漂亮就是好電影一樣。千萬不要只追求詞藻的美,不能看了淺近的就喜歡,好文章不能以辭害意。

9 雖然看完一本再買下一本比較好,但是看見爛書不要忍著非看完,看書不是完成任務,閱讀應該是享受是個人最自由的天地。

10 閱讀重在理解,重在拓寬眼界和增長見識。不要為了列幾個書名或者人名去看書,也不要給自己訂看多少多少本書的目標。閱讀帶來的好處不是用本來衡量的。


1. 不買新近暢銷書。瞬間暢銷說明受眾廣,理解門檻低,信息量少,思考量低。如果能持續暢銷則可以考慮(先看看書評)。

2. 一定買正版

3. 工具/技術書買的時候不手軟

4. 不明底細的書一定不買紙質,先在kindle上通讀一遍電子版。如果覺得物有所值,再購入紙質書,可能反覆閱讀,也可能不會再去讀,算是紀念。

5. 帶有以下pattern的暢銷書自動忽略:

一分鐘xx 一個月xx 神話xx xx聖經 xx寶典 每天學一點xxx xx心理學 xx學會xxx

(p.s. 一個月xx python這樣的書是允許的!)

6. 關注版本差別

7.技術書/學慣用書,有原版的就用原版,有經典就不買小眾書。

8. 不買有明顯心靈雞湯氣息的書

9. 自己憧憬的大牛的書單:買買買買買買!

10.不買裝幀很誇張的書,影響閱讀體驗。盡量不買精裝。反正現在的精裝書製造工藝不會比平裝好到哪裡去,甚至更差。除非精裝的水平能達到Graphic Image的水準,那才叫有收藏價值、可以傳宗接代的精裝書。

11. 行間距太大、頁邊距太大的書很令人討厭。好在現在比較有水平、內容的書大都不會這麼搞。

12. 雖然我想說盡量只買裝幀設計簡潔優美有質感,沒有地攤氣息的書,但是三體狠狠打了我的臉,故放棄。


能買書就不要借書。


我買書一般有這麼幾個原則:

1.經典書籍(各種所謂書單推薦書籍,研究某件事物必須閱讀的書籍,父母長輩等說出的書籍):雖然有一種裝逼的嫌疑,但是絕大多數的書還是值得一讀的,根據自己興趣愛好選擇。

2.暢銷書籍:暢銷書籍雖然很多屬於快餐書籍,但是有一些書籍何目前社會狀況(經濟,政治,文化)緊密相關,可以放鬆的時候隨意閱讀,一般在飛機閱讀或者在出門旅行時閱讀。

3.一些較好的出版社或系列出版的書:中華書局,三聯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清北科出版社(教材我很多來自這三家),科學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等。系列比方說華章經管,華章心理,湛廬文化,華章計算機等。

4.朋友推薦或者知乎推薦:都是大佬推薦的書籍,上網看看目錄基本上就可以確定是否需要購買了。

5.豆瓣讀書:買書神器,其實用好了5,前面4條都可有可無了……

6.買教材或者工具書的時候不要衝動,先使用4或者5的辦法,對一本教材或者教科書有一定的認識以及了解。最好下載電子書或者借朋友的書來閱讀一下,看看是否真正適合自己(比如我就知道很多人買來吉米多維奇墊書桌的……)(當然喜歡收藏圖書的例外)。

PS:對了,我只有一種情況下喜歡看心靈雞湯或者成功學的書,就是考前複習得差不多的時候,看一下心靈雞湯或者成功學的書,有助於放鬆心情……

PPS:其實,對於中國大陸的孩子來說,怎麼樣買書怎麼樣任性都不為過,去買幾本英文原版教材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了。


我現在只買四種書。

1,教材。

2,專著/論文集。

3,根據論文集改寫的通俗讀物。

4,史料。


一句話,看臉。

比如兩版楊憲益主譯的《漢魏六朝詩文選》,很顯然我取前者:

書籍裝幀的墮落是個未解之謎。但如果看開了,也就那樣罷了:跟建築的白瓷磚之流行是同步的。八十年代和再往前的建築,都是從容而又緊緻的,平庸也平庸得踏實,有些摳出點門道的,如果表皮或材質上能捨得花錢,我覺得是可以媲美一下瑞士的:瑞士人沒多高天賦,在好的里比。如果是做公共建築如銀行、領事館的室內,像大堂,從前的人也是曉得高貴里要有內斂,要有暗色調的配合,如黑配金,不像今天到處都金碧輝煌燈火通明然而不疼不癢的樣子。很遺憾這番口氣像一個遺少,但在買書多半就存了一顆收藏的心的現在,我得說,一本書的封面,還真是決定了它在搬家或者發奮大掃除時會不會被扔。

像下面這個,看起來比上方那個中小學必讀書要上點心了:

然而還是不行。像這樣,這樣的,都不行:

打個比方吧,這就像你去吃飯,有的店家牆上貼滿了山水畫的牆紙,重複著,滿眼的自以為輕巧的敷衍。你還不如不貼,就老老實實粉刷一下,擺些綠植。

所以更等而下之的,根本不會考慮。我厭棄躁動混搭的封面設計,有如我鄙夷 cosplay。

久而久之,除了圈裡聽見的新書必然去站隊,我就只在孔夫子挑書了。最近最大的驚喜,是淘到了馬爾克斯的一個長篇,《迷宮中的將軍》的初版本:


隨便說說,想到就說,沒有邏輯順序,見諒。我有原則好像和很多同學說的有衝突,估計是有特殊場景所致,我自己對閱讀有嚴格的要求,隨園老頭子那套書「非借不能讀」的特殊情景理論不適用我,自己給自己的緊迫感才是閱讀的核心,借了書也不能讀的絕不在少數。

1. 看到好書,別猶豫,快點剁手,暫時讀不了也要先下手,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特別是一些小眾人文社科類圖書,出版量本來就不大,再版可能小,賣光了就沒有了,十分可惜。

2. 不被書名誘惑,特別是中信、浙江人民出版社的書。名字好,但是內容注水嚴重,什麼《超預測》、《雜訊和信息》之類,簡直虐心,為了獲得一點點信息,要接納大量無用的信息

3. 不買專職科技作者的書(什麼k.k之類),特別是歐美系作者的書,簡單道理能說出一本書,雞糟的要死,閱讀水平高的人會抓狂(嗯,我算一個)

4. 不買大家的通俗作品,很多東西都商品化了,是借著名頭騙錢的,有這時間請看大家的專業書

5. 務必找到自己信任/喜歡的出版公司/出版社/作者(但是有些出版公司需要和出版社合作出版,這時候請關注出版公司,忽略出版社),買空之 @三輝君

6. 務必找到自己討厭的出版公司/出版社/作者,杜絕他們的一切

7. 專業程度高的書相信豆瓣,通俗讀物不相信豆瓣,大眾審美是愚蠢的、閱讀能力則是低下的

8. 到實體店看書,再決定買還是不買(哪個渠道買不重要)

9. 領域不熟悉的通識書,看著有趣,隨機選10頁,讀完,make sense的可買,否則暫緩

10. 領域不熟悉的專業書,堅決不買,別給自己找難受

11. 如果一本書的書名看上去像雞湯(無論是管理類還是勵志類),那麼它肯定是雞湯,不要買

12. 非知識界跨界寫書的都是騙子(民謠的寫書、唱歌的寫書),不要買

13. 封面用美女、帥哥的,特別還是側面仰頭作沉思狀的,絕對是爛書

附您看書挑出版社嗎?


現在。當買書的衝動在我頭腦中萌發時,我就會念一念老子那句充滿智慧的話:

多藏必厚亡。

之後,對現代社會自詡為「讀書人」的奇怪生物常常做的搬運活動就感到厭倦。

這類複雜而無意義的搬運活動往往是這樣的:先讓書店員工從書庫找出來,打包交給快遞公司,快遞公司運到分配點,交給某個快遞員,快遞員然後根據地址送過來,我又把它搬到書架上。隔一段時間,由於我也說不上來的某種原因,又把它搬下書架,想著辦法送人,或者當廢紙處理掉。

最為可悲的是:在這整個過程中,至始至終,我可能都沒看過一眼書裡面的文字。

說起來,我有十幾年的買書歷史。上面那套複雜的搬運活動,至少也重複過幾百次。任何一個事情重複幾百次,都可以算得上是「專家」了。可我這個買書專家,現在看到書就有點厭煩。

中學時,鎮上有一家舊書店。非常便宜,一本大概2-3元。而當時普遍的書價在15元左右。作為窮學生,一周只有六七十元生活費。所以舊書店是我最好的選擇。

那時候,小鎮上的人不太讀翻譯文學。店裡最多的是古典小說,還有一些舊詩詞,以及部分現當代小說。兩年多時間,我在那邊買了大約200冊舊書,幾年後大多被我媽當廢紙賣掉了。

現在想得起來的,古典作品有:品花寶鑒、鏡花緣、綠牡丹、海上繁花夢、醒世姻緣傳、兒女英雄傳、海國圖志、盛世危言、九尾龜、肉蒲團、蕩寇志、文明小史、海上花列傳、官場現形記、容齋隨筆、古文觀止等,新文學有:傳奇(張愛玲)、南行記(艾蕪)、廢名小說集、風蕭蕭(徐圩)、商人婦(許地山)、圍城、城南舊事(林海音)等。不過一直沒買到當時最喜歡的魯迅的作品,也是奇怪。

那幾十冊的舊小說,我囫圇吞棗地讀了大半。壞了胃口。到大學後就喪失了讀古典小說的興趣。工作後,我的閱讀興趣也轉向國外翻譯文學和社科類書籍,幾年裡也收集了不少。估計有2000冊左右。

近幾年我發現,其實一個人讀不了幾本書。尤其是那種經典巨著,每一部都要耗費巨大的精力去讀。我就開始做清理。現在我的書房只有1500本書。而且大多數我都沒讀過。

這是買書最多的那幾年,我給自己定的幾條不買的原則。

1、成功學,勵志書;
2、偉人傳記;

3、政治、軍事內幕;
4、心靈雞湯,論人生意義的;
5、民國掌故,名人八卦;
6、傳統文化解讀:什麼儒家、道家、修行、王陽明、朱熹、風水、易經;
7、職場小說、職場規則;
8、穿越小說,宮斗小說;
9、盜墓、修仙等網路小說;
10、大多數武俠小說;

11、兩百年前的文學作品,如果不是讀過也不買;

12、50歲以下的作家寫的書。

看了看上面這十幾條,我不知道我還有什麼書需要買。

就算如此,我最後買的還是太多了。


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三聯書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這些出版社的書品質比較好。


沒有原則的 不存在的

反正買了也不會看

名字越酷炫越好,像《想像的共同體》《烏克蘭拖拉機簡史》《本書書名無法描述本書》之類的就很棒

封面好看的也有大概率買下來_(:_」∠)_

像《心理學與生活》這種名字 可能就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了

奇奇怪怪的書也會買下來……像《諾頓星圖手冊》《吃的全球史:漢堡》(這一套還有冰淇淋和比薩…)還有以前買的《大便書》《肥肉》……前幾天還買了一套中國地圖集和世界地圖集……也不知道是用來幹啥的……

總的來說買書的原則是買打折的書

反正買了也不會看

都沒看

想起來柜子上的《美國紐約攝影指南》那麼貴一套好像一頁都沒碰過……

《希修斯之船》放在柜子頂上塑封好像還沒拆 這可憐孩子 也不知道它還記不記得我

怎麼就管不住這手呢


先買再說。


平時去書店或是在網上買書,想要看商業書搜索經管類書籍,喜歡小說瀏覽小說版塊。當你偶然看到新上架的暢銷書和那些促銷海報時,被這些華麗的廣告包裝還有名人推薦所吸引,感覺不錯便買了下來。

可是幾天之後收到快遞,滿懷期待地翻開書來卻發現內容並不怎麼樣。

常常花了錢,買的書根本不好看,也不適合自己,挺費錢的啊!所以學會挑選適合自己的書,至關重要!!!

日本作家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就給出了怎樣恰當的選購適合自己的書籍的好方法!

如果在一開始就用上購書清單,購書流程就會變得完全不一樣。購書清單就是格式如下的一張白紙,平時有看到不錯的書就可以在這裡填寫如下三類信息

書名

作者名

出版社名

清單

以這三個信息為線索,就可以實現「指明購買」。去書店或者在網上商店做的事情很簡單,查看確認看書的信息,再決定要不要購買。

列出讀書清單→商店確認→購買

列出購書清單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意識到自己讀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而且它能夠幫自己找到真正想讀的書。

根據前面網路購書的例子,我們之所以會買根本不讀的書,究其原因就是衝動購買。老是想著「這本書或許有用」 「這方面的知識一定要有啊!」,然後不知不覺的就買了。

所以,在這種時候就應該仔細確認「我是不是真的想讀」,尤其是面對暢銷書時,更應該想一想自己非買不可的原因。為了不被廣告語言迷惑,我們應該在之前做好購書計劃。

列出一張自己喜歡的購書清單

在平時看到不錯的書籍推薦的時候可以把書名記下來,想閱讀某領悟的書籍可以去網上搜索相關書籍,主要依靠平時的記錄收集書目。

你在網上經常會有各種《XXX必讀的20本好書》 ,《2016年度書籍推薦》等等,這種書名的指導合集會介紹很多有用的書籍,選取自己覺得需要的書籍多加利用。

另一種辦法,找到能夠幫助自己找書的「樞紐書」

當你看了一個作家的書,覺得寫得非常的好,那就可以順藤摸瓜地去查找該作者的其他書。不過考慮到一個作家寫的書不會很多,所以在閱讀書的過程中發現作者在書中有提及其他書籍,就可以記下來。

他們在書里介紹的書一般都在作者手裡經過重重篩選,一定是值得收藏的好書。而且這樣的好處是,以讀過的書為起點接觸更進一步的研究主題,可以引發連續閱讀的過程從而促進知識的體系化。

舉個例子,《富爸爸,提高你的財商》一書中,作者在寫書過程中也參考了很多專業理論書籍。在談到學習理解資本市場的時候,他推薦的《美元危機》(理查德-鄧肯)、《資本主義的靈魂之戰》(約翰-鮑威爾)、《債務帝國》(安迪森-維金)。

想要更加深入的學習領悟資本主義市場運作的主題相關知識,就要好好系統地研讀這些書籍,在讀書過程中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當然還有一種辦法,在網上搜索出一本書之後會有跟本書相關聯的書籍推薦,你可以根據網友的評分以及書評來決定要不要買。

例如,我想學習更有效率的工作和生活,在網上搜索時間管理相關書籍。找到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史蒂芬?柯維)。

然後看到該書的常用標籤歸類有:個人管理、勵志、時間管理、效率、習慣,而且還有相關書籍的推薦《金字塔原理》(巴巴拉?明托),《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魯克),等等數不勝數。完全可以根據這些有用的信息尋找適合自己的書。

我會把平時留意記錄在筆記本上的書目,搜索到的某個領域評分高的經典書,然後再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篩選然後購買,每次都能買到適合自己的書籍。


不買的原則

1.書名是你如果不怎麼怎麼就怎麼怎麼,你不懂怎麼怎麼,應該要懂怎麼怎麼,類似書,不買

2.掂在手裡很輕不買

3.出版社很奇怪的不買

4.封面設計太土的不買

5.行距太寬,形式大於內容的,不買

會買的因素有

1.被推薦

2.看過作者其他的書

3.生活方法,工作方法類的書籍

4.有一個好看的封面,好聽的名字

5.出版過多版

6.某些曾經買的書的出版社出版的書

7.圖書館借的捨不得還的書


看差評。蠢貨喋喋不休的攻擊會讓你注意到可能被錯過的好書。來自石金領的挑書方法,限英文,判斷一本書是不是寫得好,只要去http://amazon.com看寫得最激烈的差評就行了。凡是被痛斥為「西方中心論」、「為帝國主義張目」,基本都是不錯的作品。如果作者甚至不能讓他的敵人發自內心地詆毀他,說明作品也就如此而已。


我買書有這麼幾個原則。

1:小說,漫畫看過的才買。

我買小說,漫畫主要目的是收藏和娛樂,所以買來如果虧了就划不來,於是我都是看過才買。因為淘寶買電子版漫畫非常便宜,一套最多15塊錢,所以我都會先買一套電子版的試試水,然後再買實體版。

2:工具書籍

史料,課本,教材等,直接按學校給出的書單買,一般來說,學校老師都會推薦一部分書,或者給出書單。想買書的話,我一般會問問該領域的老師或者同學,問問他們給出的書單。然後照著去買,基本上問題不會很大。

3:日常看雜誌,買書趕時間

大多數時間主要看雜誌,所以定了不少雜誌,買書的話就趁著京東200減100或者亞馬遜五折的時候買,一次買上千塊錢的書,打完折也就幾百塊錢,可以便宜很多。

4:有時候會自己列印書

因為很多書網上沒有(主要是小說),而又想收藏,就會自己列印。


1.喜歡的。

2.看完前面買的,才買下一波。不過因為要看的書太多,圖書館借的,電子的,買的。所以最終一年也難得買幾次,每次買之前都是購物車裡選了再選。

否則光買不看,自己騙自己而已。


我買書的原則的,簡單粗暴,如果同時在幾本書之間猶豫,那就都買下來,不就一百多兩百多塊錢嗎?我就是這麼有錢,怎麼著。

市面上的書太多了,而且名字都很吸引人。有時候朋友也有推薦,但是在網上看到另外一本的評價也不錯,很糾結,到底買哪一本呢?

我曾經也是這麼糾結。

五年前學EXCEL,花好幾天來研究到底買哪本,最終選了一本貌似不錯的,買回來發現卻是一本類似EXCEL寶典的書,介紹各種菜單的功能但就是不告訴你能夠解決什麼問題,也沒有實戰案例。心想既然買都買了那還是硬著頭皮看下去吧,看完之什麼也沒學到,時間也浪費了。但又不甘心,又想去買一本真正能夠解決我問題的書,這次我乾脆就一次性買了三本,總有一本能夠讓我滿意,果然其中就有一本寫作思路挺適合我的。

現在想來,如果不確定到底哪本好,為什麼不把所有在糾結的書都買下來呢?買三本也不就是一百多塊的事,五本也不過兩百。如果一次只買了一本,那你的學習效果弔死在這棵樹上,或者到頭來又要去找另外一本,時間成本和試錯成本有考慮過嗎?

史蒂芬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能花錢搞定的事就花錢搞定,何樂而不為,裡面提到,裡面提到能夠花錢搞定的,盡量花錢。

與其一本一本試錯,不如一次買五本,買回來發現其中四本是垃圾,那還有一本可以看。另外一個好處是,不同的書可以相互補充。我學一種新知識或者技能經常遇到的問題是,如果只看一本,有些地方實在看不明白,書中也沒解釋,但是我去看另外一本,就會找到解釋。這樣符合效率最優原則。

舉幾個例子:

某個產品發生了質量問題急需用一款新的膠水來解決,去阿里巴巴上找能夠找到十幾款,他們花了幾天時間在研究產品資料,研究到底哪款最好,好像在淘寶買衣服一樣。我和他們說,你現在紙上談兵研究出來的最好的真的就是最好的嗎,萬一買回來不行怎麼辦?你又去換另外一種,等三天快遞到了之後再測試嗎?如果又不行,又等三天嗎?為什麼不一次性全部買回來試試看,公司還缺這麼點錢嗎,這點小錢和你延誤訂單要賠的空運相比算什麼呢。

去年我想了解什麼是工業4.0和大數據,一次性買了三本,其中有一本是《大數據時代》,其他兩本是國人寫的。國外人寫的稍微有點難,國人寫的容易理解一點,但是深度可能沒那麼高。這幾本互相摻和者看,理解很透徹。

去年學Excel VBA,買了三本,其中有兩本是垃圾,另外一本寫得好,幫我入門並能夠獨立編寫程序。

今年想學PPT,腦袋短路只買了一本《XXXX記》(知乎某大V的,就不點名了),看完之後發現果然是垃圾,什麼都沒學會,純粹浪費時間。最後報了兩個網易雲課程和一個微信上的課程,其中一個是某葉的,效果還不錯,另外一個XXX設計急診室,效果一般,浪費我時間,還有一個是知乎達人旁門左道的,還沒來得及看。

我計劃學python,我也打算把亞馬遜上評價高的和知乎上推薦的買個四五本回來。

PS:

  • 上文對各種書的評價,都是我主觀的,不代表真是垃圾,也許只是不適合我個人而已。

  • 上文說的多買幾本,是指在自己經濟承受範圍內。

=======================================================

史蒂芬其他文章

外企面試的時候英語自我介紹該說點什麼? 重點推薦

如何快速積累社會經驗?

推薦一篇對我求職生涯影響最大的帖子-製造業從業者必看

為什麼汽車行業能夠成為製造業的標杆?

和領導溝通的幾種思路 重點推薦

寫工作郵件的幾點建議(一目了然,高效溝通) 重點推薦

如何給別人留下一個【辦事靠譜】的印象? 重點推薦

面試官鄙視畢業的學校怎麼辦?

說說我知道的幾間公司的打卡制度

我為什麼不想做程序員

面試時如何回答「你為什麼要換工作?」(一種新思路)

給文科專業的一些職業選擇建議

給理工科專業的一些職業選擇建議

怎樣能引起獵頭公司的注意?

我是如何管理郵件的(簡單粗暴)?

軟體開發和製造業的相互啟示

為什麼不推薦剛工作兩年內的人跳槽?

========================================

更多精彩,請關注史蒂芬微信公眾號「史蒂芬的專欄」(ID:stehouse),聊點職場和英文。

史蒂芬,湖南人士,前某500強外企工程師,現某知名品牌外企工程師,對職場、管理、英語有些感悟 。

http://weixin.qq.com/r/ozqBmVnEIARfrR3692_x (二維碼自動識別)


僅聊一下英文書的選擇。

1. 關注各大文學獎項榜單

1)普利策獎。

美國最重量級的文學獎項之一。普利策獎每年評出的最佳小說都很有分量。比如我最近正在讀的2015年的獲獎小說 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強烈推薦。再比如2009年的獲獎小說 Olive Kitteridge,喜歡美劇的朋友可能會有印象,它在2014年被HBO改編成了mini series 後狂瀾8項艾美獎。

普利策獎官方榜單在這裡:http://www.pulitzer.org/prize-winners-by-year/2016

2)美國國家圖書獎。

美國最重量級的文學獎項之一。我們熟悉的《萬有引力之虹》《蘇菲的世界》都獲得過此獎。除此之外,我看過一本2001年的獲獎作品《糾正》,也非常不錯,喜歡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官方榜單在這裡:http://www.nationalbook.org/nba2016.html#.WIBhfrYrJEI

3)諾貝爾文學獎。這個不用介紹了。

官方榜單在這裡:https://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literature/laureates/

2. Online Course

這是一個相對小眾的方法但是對我自己來說非常地管用。畢竟上述的榜單一年評一次,可選擇的總數很少,而且找到自己口味的書有時候也是需要碰運氣。相比較而言,從online course 找書看是一個輸出更加穩定的方法。

具體的操作是這樣的,去Coursera或者edx或者其他的online course website,先找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程,然後去看1)課程大綱syllabus 2)課程視頻video。一般都能找到老師推薦的一些書。下面來舉例。

例一:很多年以前,我在coursera上短暫地上過一門很有意思的課叫做A History of the World since 1300。(這門課已經下線所以現在看不到了)

大舉是介紹今日世界的形成。在那門課的第一周視頻里,教授就推薦了一本書叫做 Worlds Together, Worlds Apart

這是一本由三位教授(兩位來自Princeton,一位來自UCLA)合著的半通讀半教材的磚頭般厚的書。知識性,系統性都很強,但是並不popular,因為確實也有些難讀。我也僅僅是走馬觀花看了一下。不過印象非常深。

這樣一本在我看來當之無愧的很值得看的好書,在goodreads上僅有一兩百人打分,也並未獲得過前述文學獎項。所以如果不是聽到這個教授的介紹,我應該是很難有機會知道這樣一本書的存在的。

例二:為了稍微填補一下我在法律知識方面的知識空窗,我最近找了這樣一門課:

(這門課現在還可以註冊,感興趣的朋友戳 這裡

A Law Student"s Toolkit - Yale University | Coursera)

課程本身對於法律0基礎的我還是有點難度的,但是!(此處有驚嘆)從第一周的視頻/閱讀材料里,我發現這個教授介紹了一本書

A Toolkit for Thinking about the Law: Ward Farnsworth: 9780226238357: Amazon.com: Books

這本書,對於之前沒有學過法律但是感興趣想學的朋友我真的要五星推薦。正如它的副標題所說,這本書的focus是幫我們培養一種邏輯思維 「thinking about the law」。學好以後,以後上網跟別人撕逼,就。。。也沒什麼幫助。因為網上撕逼的人,都是不講邏輯的

總結一下,通過online course找書是個非常好用的方法,建議嘗試。其主要優點是 1)可以自主選擇喜歡的話題(相較而言看榜單的話完全是靠天吃飯) 2)量大。有很多online course可以選擇。

(online course這一段我是開會的時候寫的==!估計邏輯亂的飛起。過兩天來改)

3. 對於英文書,能買英文版就不買翻譯版

不是說所有翻譯都不好,但是確實有不少翻譯質量參差不齊。退一步講,即使翻譯質量好,很多細節也只有在讀原版書時更容易捕捉。當然讀原版書的缺點也很明顯,費時費力,而且英文的閱讀理解上會有一定困難。此外也是要克服一定的心理障礙的。所以這裡就根據自己的情況斟酌判斷吧。不過我還是強烈建議感興趣的同學披荊斬棘也要啃下來第一本英文書,看完的瞬間是會感覺到很爽的,而且之後再看其他英文書也會輕鬆不少。

4. 看評分。

豆瓣評分當然是很重要的參考標準,不再贅述。針對英文書,我再推薦另外一個網站的評分也很有參考價值: Goodreads。這個網站除了書評之外,還有一個有趣的小功能就是每年的reading challenge。在年初的時候,你可以雄心壯志地立下今年的讀書目標,然後每讀完一本都去mark掉,然後goodreads就可以幫你track progress。我2016年立下了讀完50本書的宏偉目標,然後實際上讀了。。。默默流淚。

2017年的challenge註冊頁面在這裡:https://www.goodreads.com/challenges/show/5493-2017-reading-challenge

感興趣的朋友歡迎一起加入挑戰!

---------------分割線---------------

最後吐血推薦一本書,我剛才也提到了,就是2015年的普利策獲獎小說

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

不劇透了。因為我也還沒看完。。。

繼續刷進度去了。

更新!這本書終於看完了。很贊。

現在在看goldfinch,2014年普利策虛構類最佳小說。歡迎朋友們一起入坑。


凡是書名以名人作為噱頭的,一律不買。

類似馬雲成功的xxxx,巴菲特教你xxxx。


1.從自己喜歡的作者/出版社中選擇。 2.從感興趣的類目下選擇。 3.從豆瓣書評來判斷自己可能會感興趣的書。 4.一定是要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書(專業書籍和冷門書籍除外)

及:出版社個人比較喜歡上海譯文(外國文學,質量保證),三聯(老牌社科人文),廣西師範(同三聯,人文味更多些),新星(和出版社名字一樣,是顆新星),金城(散文雜文),中華書局(歷史方面的都很經典),上海古籍(國學經典系列)。 另外像北京十月文藝的,譯林的(老版本都很棒,有些新版本的翻譯的有些噁心),人民文學的也是不錯的選擇

又及:美術類的推薦些:吉林美術出版社(開本比較小),廣西美術出版社(伯里曼為扛鼎之作)和中國書店(500年大師系列就足夠推薦了)。

山東美術出版社列賓美院的一個系列很棒。


推薦閱讀:

為什麼知乎這麼多IT男?
你認為你媽媽是愛你多些還是愛你爸爸多些?你愛配偶多些還是愛子嗣多些?
快捷酒店管家和酒店達人有何異同?
你的ACM比賽生涯中有哪些逗比的瞬間?
你怎麼理解王興所說的「四縱三橫」?

TAG:書籍推薦 | 書籍 | 調查類問題 | 書籍評價 | 書籍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