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國外讀法律並將回國的人是怎麼想的?

去國外讀法律再回國,法律體系完全不同,有什麼用處嗎?看到有個學中文的學姐為了去荷蘭讀法律還在人人上募捐求資助,但是她有明確說為了照顧父母肯定會回來的,這樣的人是怎麼想的?


蟹腰。國外的法律體系和國內不同,為啥還要出國讀法律?這裡只談美國的情況,歐洲或日本的情況不了解。來美國讀法律,還要分兩種情況:LLM和JD。

關於在美國讀了法律回國是否有用,已經有很多答案說的很清楚了。在中國執業為什麼要到美國學法律? - 敝帚集 - 知乎專欄 這篇專欄尤其推薦,基本把我想說的全部cover了。所以我想說的是動機問題,就是這幫出國讀法律的人是怎麼想的?他們要不要回國?

LLM本身就是一個為回國執業做準備的學位。為啥呢?根本原因是LLM畢業在美國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回國幹啥呢?除此之外,LLM要求必須有法學學位,也就是你本科得是讀法律的才能去讀LLM。這樣的人本來已經可以在國內執業了,出國讀個九個月的LLM,性質更像是短平快的學位升級,1年v.2年或3年,回國和北清政法人大的研究生一樣待遇,何樂而不為呀?

JD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首先,JD並不要求本科是讀法律的,很多出來讀JD的小夥伴也沒有過司考,這樣回國執業的話限制多多,想去內所的話呢還要先過一個司考,而司考這種死記硬背的體系跟JD的學習套路是完全不一樣的....

其次呢,JD本身是一個面向美國本土法律市場的學位。三年的法學教育,系統學習的美國最基本的法律,try to think as a lawyer。這一點從JD和LLM的課程設置上就能看出來,對於JD來說,第一年torts, contracts, con law, criminal law, civil procedure是必修課,這些課程跟corporate, securities, commercial arbitration一類的課有本質上的區別。前者是根植於美國common law和憲法理念,經過幾百年的演化和完善而逐漸變成現在的美國法律體系,是非常有」美國特色「的。美國的憲法理念,civil procedure上聯邦和州的法律衝突,criminal law中的death penalty jurisprudence,這些東西我很難想像可以適用於除了美國之外的任何一個國家。而corporate和securities這些就不一樣了,這些又叫做「transactional law」,國際合作佔了很大一部分,這種體系並不是美國法律所獨有的,學了之後回國也一樣能用。

JD這種主攻美國本土法律的性質決定它就是一個用來在美國法律市場找工作的學位。讀了JD能不能回國?當然能,但是不值,這個後面再說。但是讀了JD並不等於=穩穩妥妥的能留在美國。這裡有兩個barrier:一個是先有律所願意給你offer,另外一個是拿到h1b工作簽證的問題。拿美國大律所offer的事情其實沒啥好說的,相信這是很大一部分小夥伴來美國讀JD的第一目標,三年JD畢業後就能拿到16萬美刀的年薪是非常誘人的。蛋素!同志們,工作不好找啊,千萬不要想當然啊。前幾年美國經濟好的時候,T14的JD讀完了在美國找工作都不成問題,而最近幾年,呵呵...T14以外的情況不太了解,但是T14末尾georgetown的情況是,top30%的成績都會遇到「嗚嗚嗚嗚嗚怎麼這麼久了都還沒有offer」的情況...好了具體不多說了,都是淚。

拿到offer以後壓力就小了很多,畢竟簽證還是兩年之後的事情。最新一年h1b工作簽證抽籤的數據顯示,即使是我們這種拿了professional degree可以一年內抽兩次的,抽到的概率也僅在60%左右。但是簽證這種問題嘛,盡人事知天命,自己沒辦法左右的事情也沒什麼好擔心的啦。拿到了offer後就要開始考慮長期執業發展的問題啦,是在美國大所混幾年回國拿global pay,還是熬著慢慢等綠卡,還是轉in house或investment bank一類的工作?要不要回國,其實是這個階段才考慮的問題了,之前說的,都是能不能的問題...

除了學位本身是專攻美國法律市場這個原因以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決定了讀JD並不適合回國:學!費!太!貴!法學院一年的學費平均是五萬美元,三年下來加上雜七雜八的生活費就是100多萬人民幣。畢業直接回國拿global pay不太現實,就內所那點工資,猴年馬月才能把學費賺回來?當然家裡不差錢的我就不多說了...

哦對了,關於這一點有一個caveat:JD是有可能拿全獎的。眾所周知,JD申請的關鍵在於LSAT成績,所以拿一個比較高的LSAT分數去一個排名相對靠後的法學院,拿全獎的可能性是有的,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栗子。這樣花很少的錢去國外待上三年,拿一個含金量很高的JD學位,通過美國bar,如果已經過了國內司考的話,回國找個內所的工作看起來也不錯嘛。

現在明白出國讀法律的人都是怎麼想的了嘛?來美國讀LLM的基本都是奔著回國去的,但是讀JD的大部分人目標都是能在美國找到工作,至於長期規劃留美還是回國,就涉及個人選擇的問題了。讀JD也有一部分人的目標是回國,這些人可能1)拿到了美國法學院的全獎,不需要負擔法學院昂貴的學費,所以在美國找工作的壓力沒有特別大,或者2)有個人原因,比如說男票/女票在國內什麼的....

喔對了,關於動機問題還想說最後一點題外話,也算是一點建議吧:千萬不要只抱著理想主義和一腔熱血的心態去讀JD。理想主義作為動力當然是好的,但是並不要作為唯一的動力,因為讀JD本身成本巨大,風險也大。

我之前在答案裡面曾經說過,讀法學院的目的是open yourself to more possibility,但那是已經選擇了這條路之後,你應該有的心態,在決定要不要讀法學院的時候,一定要清楚的認識到你面臨的成本和風險。成本就是100多萬人民幣和三年的青春,風險就是法學院是非常辛苦的,想打敗一群美國佬順利拿到美國大所的工作,更是難上加難。所以下決心走這條路之前,先想一想,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和決心?萬一失敗,願不願意承擔這個風險?

就醬紫啦(^з^)-☆

————————————

個人公眾號↓ 超級話癆 謹慎關注

http://weixin.qq.com/r/FjiYgATEl1norUDj920E (二維碼自動識別)


@MissLinda 謝邀。

1. 理想主義的想法。@Serena Locke說的挺好的。開開眼界啊,學習國外經驗啊。另外嘛 借鑑國外成功法治經驗推進中國司法改革依法治國神馬的也是人們常有的想法嘛。

2. 實際的想法。(1)美國大律所起薪16萬刀+獎金,幾年回國global pay。好幸福唷。其實這種實際的想法在現在的情況下太理想化了。。。(2)有個海外的bar,方便回國進外所工作,方便升par嘛。

理由還挺多的。


背景一:中美歐洲法律教育背景

背景二:國際法專業

為了回答你的問題,分為兩種情況:在國外學習中國學習不到的法,譬如美國法;在國外學習中國可以學習到的法,比如國際法。

先談第二個問題,因為是本專業。國際法其實是說明這個問題的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國和美國同樣都可以學到譬如《聯合國少兒權利公約》(《公約》),為什麼要到美國去學?國際法中有一個名詞叫作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law. 簡而言之,一個中國學者筆下的《公約》,和一個美國學者筆下同樣的《公約》可能不是完全一樣的解釋。從我個人看來,想要做一個成功的國際法學者,既要能夠讓參與到他國的國際法學者的討論中,也要能夠邀請他國的國際法學者參與到本國的討論中。要想做到這點,最好能做到如下要求:1.能有中西方的多國法學教育背景。並不是說在中國就不能了解國際法,但是正如前言,了解他國學者如何討論問題最直接的方法還是去讀書。2.能夠數量掌握中英法語,及其三種語言的法律語言。現代法律基本都是成文法,語言是少不了的媒介,多會一門語言,尤其是其法律語言,就多打開一片法律圈。3.能夠將自己的思想形成體系。要想做到這三點,只是待在國內學習,目前的確比較捉襟見肘,因為歷史原因,中國的法學教育的確是比較薄弱的。

回到第一個問題,比如在美國學習美國公司法有什麼意義呢,回中國又用不到?首先,中國人去國外學法,還是有希望留在該國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去美國讀JD。荷蘭的移民政策較為寬鬆,法學院也相對更好申請,還是有希望留在荷蘭的。其次,即使是在回中國,現在的中西方的併購交易如此頻繁,學習過該國的相同法律肯定是有幫助的。再次,即使徹底實際操作中用不到,法學是一個價值涵養特別深厚的學科,至少從我的角度,任何一個國家的法律,如果不計時間,但從興趣考慮,我都是很想了解的。

綜上所述,去國外讀法學的每個同學可能都會被問及為什麼去XX國學習法學,和中國又不一樣的問題,每個個人的動機和結果都是不同的。但可能這種簡而化之的想法可能恰恰反映了法學在我國仍然是薄弱學科,希望更多有志追求的人勇敢追求法學學術事業。


法學院教你的只是思維的框架,只是如何approach一個問題的方法,以及一些基礎的professional skills,不然光上課教的那些判例規則哪夠practice硬

用。

國內的法學院也教思維,但鑒於整體的大學學習氛圍,在畢業時要達到一定的成熟度需要強大的內心和毅力。

當然上述感受,加上強度非常大的讀寫聽說,和比較優秀的一群人的朝夕相處等等,都屬經歷過法學院後的事後體會。

事前么,初心還是很簡單庸俗直接的:想完成兒時做律師的夢想,又想畢業後有看起來較好的career path(and pay)。


因為去了國外之後 發現自己並不僅僅是在學法律 而是在深入研究法學這門古老又莊嚴 神聖而又智慧迸發的法學

不僅僅因為國內的立法或是理論學說有不少是借鑒國外

而更在於你可以知曉並且掌握和你曾經所認為的不盡相同的法學思維方法

回過頭來想想 自己來日本求學的這兩年學到的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法解釋學的奧義

沒有相對完美的立法 但存在著相對完美的解釋

或許就理論層次而言很難分清孰優孰劣

但若有志 總能夠帶著這一腔熱血並從不同的維度去研習法學這門學科

法學的內涵這麼寬廣 我想去看看

但不僅僅是看看 我想用各種方式武裝自己 從而能夠讓我回國後釋放我的思維和理想


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是想要學某一個特定國家的法律,至於職業如何出路如何我現在並不會當作決定性的問題去考慮。

第二個是將法律當作一種視角,去觀察理解一個國家,這樣的體驗世界的方法並不在於是本國還是其他國家作為「實驗/觀察對象」,而且在一個新的領域更有開拓的激情不是嘛(≧?≦)

這樣看來果然是貪玩的學術方面的因素啊。

最後說一下本人的情況,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法律系大一新生,非自願曠課半學期,現在在機場拿著新簽證準備登機。


法律本就沒有國界,回答沒有用的人估計是非本專業的會比較多一點。的確每個國家都有他自己的法律精神和法律主線,但是法律本質都是相通的,不能說全部相同,但必然有相通的地方。試問如果認為出國學法律沒有意義,那法律的實現也要關起門來自己進步自己實現?不同文化和知識之間的借鑒和交融本就沒有專業的限制,每個法系都需要有相互的交流和聯繫才能夠互通有無,國際法本身就是全球範圍傳播的法律,而其餘的法應該有一個領頭的精髓是一致的,再根據每個國家的國情作出調整,這才是最正確的法律的發展。中國的法律發展,我覺得是需要去學習和了解國外的法律發展情況的,尤其是在知識產權、電子商務這一塊的。

再者,國外很多學的都是approach而不是死記的知識。作為一個法律人,能多學多用才是最關鍵的。

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看不下去case來答題好了。美國llm在讀,和JD的角度不太一樣……

出國讀法系不同法系的法回國有用么?

有用。

如 @趙丹喵所說,corporation,securities,arbitration,以及不屬於transaction的IP(知識產權),很大程度和國內都是共通的,樸素點說,就是國內的相關法律實踐高度借鑒了西方,特別是美國的立法、司法經驗。LLM除了稅法等個別項目外,基本是面對外國人的一個美國法入門的學位,兩學期課,二十多分,同學們大都會選實踐性比較強,回國比較實用的課。

那些和JD一起上的1L課,老師備課更認真,對學生的期待也高。老師靠譜的話,這種鍛煉思維的課收穫很大,這學期被contracts虐,下學期又不怕死的選了一門據說更難的property…

我覺得題主可能想問的應該是,和國內讀個法學碩士的投入產出比如何?

不怎麼樣…

對於目標國內top所的大部分llm同學們來說,海外留學經歷頂多是錦上添花,不會是雪中送炭,國內研究生有更多的實習留用機會。對目標進外所的小部分同學們來說,能進直接進,工作幾年會有機會被所里送出來讀書的…

對找工作具體有什麼用?

一年拿個碩士,碩士學歷是很多所的門檻。美國LLM的話,多拿一個NY bar,算是對法律英語能力的證明。

在國內所找實習的童鞋大都應該知道,英語和司考一樣都是門檻,大多非訴業務好的所筆試一般都會考中譯英英譯中(儘管主攻國內融資併購的團隊其實並不需要什麼英語技能)。

我之前實習的團隊主要是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對英語能力要求是比較高的了。FDI項目中內所負責中國法,合作外所負責外國法,其實並不需要搬磚小工對外國法有太多了解。搬磚工只需要做好research和翻譯,後者是重中之重…進所筆試題就是隨便放幾段最近譯的合同什麼的,但這些太過實務,法學院學不到。我們團隊里有JD,他也得從頭學起。不過翻譯都是熟練工,英語基礎在那兒,上手會很快。


大家說的都挺理想的,那我來說點現實的。

知乎上有相關的問題法學本科生出國讀研,選擇日本和美國哪個好一些? - 法律

我記得曾有位法律界前輩說過,學法學,問過我最多的是畢業後到底要考研還是就業。幾乎沒人問出國的,那是因為想出國的都出去了。

你學過法就知道,這東西並不是你想像的那麼死板,在國外學了回國就沒用了,固然,各國法律相差較大,但現代各國的法律核心是基本相同的,全世界這麼多法,不也就分了大陸法和英美法系兩種嗎?

刻薄點的講,新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的法律大多是抄,哦不,借鑒台灣的,台灣又是抄日本的,小日本當初明治維新的時候在歐洲考察那麼久最終決定抄的德國法(清朝新政時翻譯的法律著作大多也是日本的),後來日本和平立憲時又借鑒的是英美法系,所以說目前日本的法律是雜交法?不過目前主流的觀點是大陸法系吧,就日本來講。

扯遠了,這樣講的意思就是,世界各國的法律(核心)都是有著許多相同之處的,去國外學法律並不是想像中的與中國現行脫節的,無用的。再具體來講,你在國外也可以學國際法,國際私法,這些回國後同國際社會也是不脫節的,學習商貿有關的法律加上留學背景也能更好的打贏國際上的官司。

先講LLM,這個和JD不同,因為這個只有一年,學費便宜啊,所以讀這個的基本是沖著回國讀的,留下來的少,大多數人是在律所工作後去鍍金+學習知識讀的。留學背景加英語水平,和國內畢業生競爭律師,結果可想而知。我有個學姐就在英國讀的llm,回來直接進的大所。

JD我不太了解,畢竟國內讀的人少,而且這個讀的時間長,當然含金量也是llm沒法比的。網上有些讀出來的例子就是在本地當的律師,有移民的,也有賺幾年外匯回國的。

英美的法學留學目前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再來講講日本和德國。

留學日德學法的,大多是傾向於研究型,朝學者的方向去的。我知道很多人一看到這裡就立馬pass掉了,因為大家覺得做學者很苦又窮,呵呵,其實不然。

前面也說了,中國是大陸法,很多都是借鑒日本和德國的,你去這兩個國家留學。以後做學問的話會很吃香的,畢竟背景擺在那。

留德留日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呢?便宜。

光這一點來講究吸引許多家庭不好的留學生們,不光是法學,中國的留德圈和留日圈裡的留學生條件普遍比英美的國家差。德國的大學是不收學費,這點大家都知道(想想英美國家的學費)而且德國的物價較西歐來講相對低廉,而且實在不行了你還可以打工嘛,對不對。而日本呢,它的大學雖說收費,但是一般公立大學對留學生的學費都有半免或全免的,而且這申請到幾率是很大的(90%+)

那下面說說日德的就業方向

一,讀到博士學位,回來當高校教師(你讀的學校約好,申請到名牌高校的記錄越大),大學教師誰不想當,尤其是名牌的,每周就那幾節課外加寒暑假有木有?!你說輕不輕鬆?而且你有海歸背景後和本土985的博士競爭到職位的幾率更大,我記得武大去年招聘法學教授的時候就寫了有留德,日背景者優先這樣的條件。

法學老師在高校中還有些特殊,怎麼特殊呢?法律上有規定,高校老師是可以兼職做律師的,你想你時間又多,再加上高校教師的背景,案源自然就比普通律師多,相當於拿的雙倍工資。(說句勢力點的話,我當時學校里兼職做律師的女老師,每次上課衣服都不帶重樣的,包包一學期換三,四個,後來聽同學科普才知道那是LV的)

二,就是去律所當律師,專業是海外方向,或者是去到外企(德企和日企)做法務,一樣能賺錢。


師夷長技以制夷

有沒有在俄羅斯的小夥伴,讓我看到你們的雙手


JD/LLM學位和外國bar都是求職的敲門磚。國內讀三年法碩也不就是個敲門磚嗎?你真以為多學三年書本上的國內法,到實務中會派上用處?


在日本就讀法學部,雖說同樣是大陸法系,同樣是成文。但是教學質量確實是有些區別的,一開始選擇了法律專業就沒打算回國了,不過畢竟人是會變的,目前打算回國。就是要去考司考有點麻煩。


難道沒有人意識到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不同嗎?

荷蘭是大陸法系,而我國法律體系很大程度上是借鑒大陸法系的,所以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啊


插播 有了解歐洲的嗎?大多數都說美國哎…


涉外法務 大學任教 開拓視野和思維


如果本科不是讀法律的也沒有在國內接受過法律教育,直接去國外讀了LLM或JD,建議回國後還是留在international law firm做跨境MA業務,不要輕易做純內資業務,否則很大幾率被人吐槽天朝legal sense不強。

組裡剛走掉一個沒有經歷過國內法學教育的JD,就是因為大家雖然覺得她人好但是基本的legal research做得太慘。


推薦閱讀:

如果真的人體細胞每七年更換一次,那麼最多判刑七年才對吧?
大麥網付款後為什麼不能退票?
「聲稱自己將要犯罪」是不是違法或犯罪行為?
這事件中警察執法到底有沒有問題?如果有,是哪些問題?
爸爸和後媽如今感情不好,以後萬一離婚,請問下財產問題如何解決?

TAG:法律 | 留學 | 留學美國 | 法律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