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文辭彙來自日語?
即現代漢語中的日語漢字借詞有哪些?
很多帶「場」字的詞,場合,立場,廣場之類,這裡的這個場在日語里如果是訓讀的話,就算是外來詞。還有取締,取消之類。我覺得日本人發明的漢語詞可以不看作外來詞,和語就必須看作外來詞。
鐵路系統正式行業用語和習慣用語裡面有很多都是日式的,比如——
- 到著的某某機車
- 中國鐵路總公司關於京哈線秦沈段轉回本格、開通新建線路所施工及運輸調整有關事項的批複
- 清華園站揭示板
(from 北京大學鐵路文化協會某次活動合影)
- 指示牌上的「一度停車」
(from 一度停車圖片_百度百科)
- 防範錯發調度命令、錯辦列車進路等嚴重危及客車安全的問題
- 管內列車、直通列車
- 鐵路基本建築限界
- 閉塞區間
- 重聯運轉
手續、取消、入口、出口、場合、立場……
這些詞在日語里都是和語,可以說沒什麼中國來源成分了。鐵路領域補充幾個:
站順、乘降/乘降所、運轉等等。歡迎各位在評論中補充@瑟拿 根據《西婆羅洲羅芳伯所建共和國考》第38頁:「芳伯乃為擴充公司,建立自治政府,定國號曰:『蘭芳大統制』。」第41頁:「羅芳伯等所創建蘭芳大統制,乃為一採金公司,因其自衛自治,遂為治軍擴土,不斷發展,終乃成為附有條件性之共和國。」這本書成書於1961年。
可見其正式國號是「蘭芳大統制」而非「蘭芳共和國」,其國號中並無共和一詞。就好比北魏肯定自稱「魏」而非「北魏」,後梁肯定自稱「梁」而非「後梁」。我現在有個小問題想請教,請問中國古代史籍中的「共和」一詞有沒有現在平常所說的「與君主制相對的,定期民主選舉國家領導人的一項政治制度」的含義?
還是說這層含義古籍中並沒有,也是近代產生的。所以我看的《漢語外來語詞典》中「共和」詞條(該詞條下有且只有那項政治制度一層含義)說這層含義起源於日本是瞎幾把扯淡?這本書謬誤太多,不值一提?據我所知,這個詞如果指與君主制相對的一種政治制度的話,首先由日本人箕作省吾發明創作。他根據中國古籍中的「共和」(西周歷史事件)一詞,來翻譯歐美語言中的「共和」。也就是說,「共和」一詞如果單指「與君主制相對的政治制度」這層含義,說它是來源於日語,是不成問題的。
簡單而言,現代漢語中的很多詞都進行了二次創造,比如說「共和」「社會」等。
Martin的高票回答,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漏洞太多,隨便找一個花式打臉吧:
9門科目,除了「語文」都是來自日語
Really?
英語:來自於中國人對英國的稱呼英吉利
數學:首出傅雅蘭等譯著江南製造局翻譯館於1885年出版的《佐治芻言》創製新詞
物理:首出1872年美國傳教士盧公明編纂《華英萃林韻府》
化學:首出1857-1858上海墨海書館出版的偉烈亞力主編的綜合雜誌《六合叢談》
生物:首出利瑪竇1599年編譯的倫理箴言集《二十五言》
地理:中國古代固有辭彙,且與現代意涵接近,翻譯西學時自然用上了
不忍心發下去了……
就這樣吧
————————9月9號更新————————
看到有位學語言學的答主講道,現代漢語有60%的辭彙的含義都是從日語里來的,這個沒研究過,不過我相信他說的。從初中學文言文時我就有疑惑,古今漢語差異巨大,不到兩百年的時間裡那麼多現代辭彙都是從哪來的。如果這是真的,這個問題就沒必要回答了,60%,就是成千上萬啊,不可能一一列舉了。所以,我繼續補充點流行語吧:逆襲,殘念,迷之,人氣,神展開,聲優,顏藝,料理…萌屬性:天然呆,腹黑,無口,元氣,幼馴染,實妹,義妹,御姐,母上…(咦,好像寫到奇怪的方向去了=_=)————————以下原答————————
咱來幾個b站特色:兄貴 日文里為大哥的意思(あにき),但在某種機緣之下,衍生為@/♂㎡∮的意思(你懂的),形成了獨特的哲學文化空耳 日文里為幻聽、聽錯了的意思(そらみみ),後成為強行將台詞或歌詞諧音成與原本毫無關係的無厘頭語句,從而誕生了「中文十級」系列,形成了獨特的空耳文化鬼畜 日文里為佛家六道中餓鬼道與畜生道的合稱(きちく),形容喜好施虐的人或行為,泛指喪心病狂及hentai(代表人物如蘭斯、麻婆),再引申則為製作一段音畫同步率極高的視頻,形成了獨特的鬼畜文化(跟上一條往往學科互滲)
特技 日文里為特別技能的意思(とくぎ),相當於咱們說的特長。特技這個詞本身漢語就有,為何要在這裡說它呢?因為很多dalao愛把日語里的漢字直接用到中文裡使用,久之則賦予某些詞新的涵義。在很多要表示「特長」的地方,會使用特技這個詞,顯得很時髦,這是圈裡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如果說這個詞有些朋友不太熟悉,那麼「萌」、「燃」、「控」、「番」等等總該耳熟能詳了,這些詞都屬於這類情況。形成了獨特的宅語文化歡迎補充現在的日吹真是腦子都不長了 反駁一下部分答案中提到的辭彙
更全的列表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287002/answer/27332102
辭彙 年份 譯者 地球 1602年 利瑪竇(意)幾何 1607年 李光啟 利瑪竇文科 1623年 艾儒略(意)
理科 同上法學 同上民主 1864年 丁韙良(美)權利 同上戰爭 同上數學 1885 傅雅蘭機器 同上鐵路 同上汽車 同上法律 1822年 馬禮(英)
物理 1872年 盧公明(美)一個著名的謠言 。所謂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三分之一來自日語。
「人民」一詞早在北宋四大部書之一中即出現過,政治軍事歷史綜合巨著《冊府元龜》(始編於景德二年,即公元 1005)。均人掌均地政,均地守,均地職,均人民、牛馬、車輦之力政。
「共和」 召公 周公二相行政 號曰 共和《史記·周本紀》 。 查一下史記編寫年限吧。
------------------------------------------------------------------------------------------------------------
2017.9.6 經各位知友指正補充幾點。 不喜勿噴。
我的觀點:不是故意貶低日本,大誇本國的意淫,像知友所說兼容並蓄,良材美質為我所用,我是贊成的。 只是怕那些」精日「份子借這個話題大吹日本,為他們大日本帝國為此自豪。
日本自明治維新開始國力不斷強大,對周邊國家可謂輻射不小,首批現代辭彙也確實因為被日本廣泛應用才在國內盛行,但這代表這些辭彙就是」日本造「嗎? 當然我也承認日本也造了部分不錯漢字,但相對於數量龐大的現代辭彙真的只是部分。
舉個栗子: 國內手機品牌A在國內無人問津,市場轉戰日本後在日本廣受歡迎,受日本文化輻射影響國內也開始流行,人們也理所當然的認為A品牌來自日本。 當然不知道的自然沒什麼好說的,怕就怕那些知道的還跟風的。用A品牌日本造說出去多有面子?國產?不存在的, 呵呵辣雞。
------------------------------------------------------------------------------------------------------------
不多說,以下為轉載,精日可無視繼續膜拜我大皇軍。
作者:懦夫卡蹲者
1607年徐光啟和利瑪竇合譯的《幾何原本》,首先釐定了「幾何」這個科學名稱,並創製了諸如「點」、「線」、「直線」、「平面」、「曲線」、「對角線」、「並行線」(平行線)、「直角」、「鈍角」、「三角」、「面積」、「體積」、「相似」、「外似」等等新辭彙,引入了西方科學的新概念;
1613年利瑪竇和李之藻合譯的《同文算指》,也創製了諸如「平方」、「立方」、「開方」、「乘方」、「通分」、「約分」等等新詞。
1602年利瑪竇為李之藻印製的「坤輿萬國全圖」撰寫的總論和各部分說明,釐定了「地球」、「南北二極」、「北極圈」、「南極圈」、「五大洲」、「赤道」、「經線」、「緯線」等等一批地理術語,利瑪竇和李之藻合著的《渾蓋通憲圖說》中出現了「天體」、「赤道」、「子午規」、「地平規」、「天地儀」、「地球儀」等天文地理術語。
1627年葡萄牙人傅訊際和李之藻合譯的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名理探》就出現了「明確」、「解釋」、「剖析」、「推論」等詞,
義大利傳教士艾儒略於1623年譯著的《西學凡》和《職方外紀》二書,已經創製了諸如「原罪」、「採取」、「處置」、「救世主」、「造物主」、「公法」、「文科」、「理科」、「法科」、「法學」、「地球」、「大西洋」、「熱帶」等辭彙
在中國人士李善蘭、徐壽、華蘅芳等人的配合下,西方人士馬禮遜、丁韙良、傅雅蘭等譯著了諸如《萬國公法》、《佐治芻言》、《微積溯源》、《三角數理》、《電學》、《聲學》、《光學》、《以太說》、《地學淺釋》、《化學鑒原》、《公法總論》、《幾何原本》後九章等等西方書籍文獻。
美國傳教士丁韙良譯著,於1864年刊行的《萬國公法》,就釐定了遺產、慣行、關涉、管制、限定、權利、交戰、固辭、國權、遵守、臣民、專管、宣戰、大局、追求、通知、特派、法院、民主、友誼、維持、異邦、會議、管轄、議定、權威、權利、公法、國政、國法、國民、戰時、戰爭、法院、盟約等新詞,並傳入日本,被日本視為國際公法範本。
之後日本於1866年出版的《畢灑林氏萬國公法》和1868年出版的《泰西國法論》採用中國《萬國公法》相同的法律辭彙術語達250餘例。
傅雅蘭等譯著,並由江南製造局翻譯館於1885年出版的《佐治芻言》,創製新詞涉及面頗廣,如數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等學科名稱至今仍被沿用,創作了「執照」、「國債」、「銀行」、「資本」、「價值」、「物價」、「公司」、「股份」、「工資」、「巡捕」、「空氣」、「機器」、「鐵路」、「汽車」、「紡織機器」、「煤氣」、「自來水」、「自來水公司」、「自來火」等等詞語;
首次提出了「動產」、「不動產」的概念,稱「動產」為「能移動之產業」,「不動產」為「能傳授之產業」,並多次採用了「資本」這個詞,提出了「資本」的概念:「所謂資本者,不弟錢財已也,凡值錢之物,如舟車、房屋、鐵路及寶石之類,皆可謂之資本。」可當時「資本」一詞並未被國人採用,嚴復、梁啟超等均採用「母財」,後來才被傳到日本的所謂日源漢字「資本」所取代。[15]
《微積溯源》中釐定了變數、函數、微分、積分、係數、極大值、極小值等術語。《電學》釐定了電極、電線、電鐘、摩擦生電等。這些書籍都傳到日本,其中的漢語新詞也隨之直接被借用到日語中去了。
1843年英國人在上海創建的墨海書館,中外人士合作譯著刊行了《大美聯邦志略》(1851年)、《博物新編》(1855年)、《續幾何原本》(1857年)、《植物學》(1858年)、《代微積拾級》(1859年)、《代數學》(1859年)、《全體新論》等書籍,釐定了圓錐、曲線、軸線、代數、微分、積分、係數、橢圓、級數、常數、變數、植物學等等一批術語,並傳往日本,為日本人所採用。
1844年美國人在澳門開設的花華聖經書房,1845年遷往寧波,1860年遷至上海,改名美華書館,印刷出版了幾十種自然科學書籍,如《萬國藥方》、《格物質學》、《代形合參》、《八線備旨》、《心算啟蒙》、《五大洲圖說》、《地理略說》等。1877年在上海成立的益智書會,為當時諸多大學堂編譯教科書,如《圓錐曲線》、《金石略辨》、《天文揭要》、《光學揭要》、《西學樂法啟蒙》、《中西四大致》、《治心免病法》、《化學衛生論》、《熱學圖說》、《植物學》、《代數備旨》等。
1822年出版的由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編纂的《華英字典》(共三部分六卷),已經將「使徒」、「鉛筆」、「消化」、「交換」、「審判」、「法律」、「水準」、「醫學」、「自然的」、「必要」、「新聞」、「風琴」、「演習」、「半徑線」、「精神」、「單位」、「行為」等辭彙與英語進行了對譯。
之後,1844年美國傳教士衛三畏編纂的《英華韻府歷階》將「文法」、「新聞紙」(到現在日本的報紙還稱為「新聞紙」)、「金剛石」、「內閣」、「領事」、「碼」等等辭彙的漢英對譯,
1848年英國傳教士麥都思編纂的《英漢字典》將「直徑」、「本質」、「知識」、「機器」、「幹事」、「物質」、「平面」、「白金」、「偶然」、「教養」、「交際」、「天主」、「默示」、「同情」、「小說」等等辭彙的漢英對譯,
1869年間出版的由德國傳教士羅存德編纂的《英華字典》將「園藝」、「侵犯」、「蛋白質」、「陽極」、「映像」、「副官」、「銀行」、「麥酒」、「公報」、「想像」、「碳酸」、「陰極」、「克服」、「保險」、「白旗」、「自由」、「文學」、「元帥」、「原罪」、「受難」、「原理」、「特權」、「宣傳」、「右翼」、「法則」、「記號」、「隨員」、「寒帶」、「熱帶」、「噸」、「戀愛」、「讀者」等等辭彙的漢英對譯,
1872年美國傳教士盧公明編纂《華英萃林韻府》將「電報」、「電池」、「光線」、「分子」、「民主之國」、「地質論」、「物理」、「光學」、「理論」、「動力」、「國會」、「會議」、「納稅」、「函數」、「微分學」、「代數曲線」、「沿海」、「羅盤」、「閃電」、「午線」、「拋物線」等等辭彙的漢英對譯[17]。這些辭典都東傳日本,被日本各種英和、和英辭典的編纂所借鑒,為日本學習西方的思想、科技,創造新辭彙,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除此之外,中國人還自己開辦翻譯機構,如京師同文館、上海廣方言館、江南製造局翻譯館、海軍衙門、稅務總司、京師大學堂編譯館、上海的南洋公學、湖北官書局、北洋官書局等。據統計,僅江南製造局及翻譯館從1855年(咸豐三年)到1911年(宣統三年)近60年間,共有468部西方科學著作被譯成中文出版。其中總論及雜著44部,天文氣象12部,數學164部,理化98部,博物92部,地理58部;所譯之書內容廣泛,包括算學測量、汽機、化學、地質地理、天文、航海、博物、醫、工藝、造船及水陸兵法等共180種。今天常用的很多科學名詞,都是江南製造局及翻譯館最初定下來的。
日本目白大學陳力衛教授也證實:「當時日本外務省官員柳原前光曾將江南製造局所譯的書籍十數種購回日本,用作教科書和同類學科書籍翻譯時的參考。」「據調查僅19世紀出版的漢譯西書就有155種被日本人翻刻利用,通過加註釋、加日文翻譯解釋等程序後,其中的『漢語』詞便也隨之直接地借用到日語里去了。」[19]
來源見水印
一本道 天然素人
泥盆紀(Devonian),中文名稱源自舊時日本人使用日語漢字音讀的音譯名「泥盆紀」(音讀:デーボンキ,羅馬字:dēbonki)。
張彌曼老師的地史中的生命,時隔多年少數還記得的東西。派出所,公安局,檢察院 ,委員長,主席,《共產黨宣言》,八嘎呀路 ,雅美蝶
不少圍棋術語來自日本。
如無理手,手筋,見合等等。
如果明白日語「無理」的意思就應該知道無理手的意思是硬撐之手。
從日本大使館的微信號上弄了張圖。
好多人舉的例子根本文不對題。
很多詞在漢語里原本是有的,只是從日語中引入了新的義項,最典型的比如「經濟」。換個思路,日本人幫我們把近現代的許多外語辭彙翻譯成了中文,這麼想是不是舒服多了?
法學辭彙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日語例如:「但書」這一詞,其實是日語中的「但書き」(ただしがき)。
寫真
有很多啊,說幾個我常用的吧:馬猴燒酒,卡多卡瓦手電筒,妮可妮可妮,虎紋鯊魚,邪王真眼......
推薦閱讀:
※日本友人知道我們在這麼熱切地討論他們的語言嗎?
※在古日語的「上代特殊仮名遣」中,甲和乙兩套母音有什麼區別?
※去日本之後日語會進步特別快嗎?
※很好奇日本人為什麼直接把外來辭彙音譯過來,而不是像中國這樣翻譯成符合自己國家文化的辭彙呢?
※中國有多少日語學習者?
TAG:日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