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凈自性何以存在?
佛法教人明心見性,但為何我們有能夠明心見性的能力?為何有這麼一個清靜自性我們能夠見?
希望不要這麼回答:
佛成道時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指出一切眾生皆具佛性。我十分疑惑為何我們會有佛性?現在我們有妄想,在這之前是什麼呢?我是說妄想之前。就好比一個被廣泛使用的比喻,我們的佛性和清凈自性就應當像一面鏡子,事過不住。但為何會有這麼一面鏡子存在?證得佛性妄想盡除後還會又一次有妄想而變成眾生嗎?有人能很好的解釋下這個問題嗎? thx!
1.無始無明,一念無明。
2.等你悟道,開悟後自然明白。
3.自性不來不去,不生不滅。4.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謝邀。
首先我也是初學,謹代表個人的最粗鄙的體會。希望繼續存疑去問各位善知識。首先我認為,許多佛陀的教義是不可思議的。注意,是不可思,不可議,以普通大眾未能證悟的思考模式,經常一思就錯,一議就偏。為何呢?不了解空性的真正含義。
要初步了解佛陀的意思,首先要放棄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思議」邏輯。
這裡很容易讓人想到愛因斯坦。比如光有波粒二向性,它是波,是能量,也是粒子,是物質!這和我們日常經驗相反。桌上的蘋果絕不會像光波一樣憑空消失,經驗中物質與能量完全是不同的存在嘛。
如果不能了解物質與能量都是空性的,都是其不同的表現。(而這個表現跟觀察者有關,也就是粗淺的理解和我們的心有關。)就回想不通了。奇怪吧?看看廣義相對論,雙生子詳謬。
所以清凈自性當然存在,正如煩惱存在一樣。所謂不二法門,所謂煩惱既是菩提,正由此來。
可能混合著說把樓主搞糊塗了,藏傳佛教的書裡面寫的比較清晰。可以把觀點分成世俗諦和勝義諦兩個層次。
世俗諦的觀點裡,有善惡,有黑白,有煩惱有菩提。我們需要不斷消除煩惱增進智慧,懲惡揚善,將心上的塵埃不斷抹去,就會露出清凈自性。
勝義諦是需要修行很深入的時候再去了解。至少是有了非常深厚的菩提心以後再了解。
勝義諦的觀點,一切是空性,善惡無別,煩惱既是菩提,凡夫就是佛菩薩,一切是自身圓足,無修行的人,也無可修之法。遠離諸戲論,在寂寂真如之中真空妙有。從世俗諦上說,修行就是自凈其意。「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我們的修行行為,是要按照這個方向來操作的。哪能不分善惡黑白呢?
勝義諦上,見到了解了不生不滅的自性,這個自性不是「我本人的自性」。實際上並無一個具體的有常有本質的「我本人」。有一個「我」這個只是一種妄想。這個自性就是指「這個的本身的自性」(說不清了,容易繞糊塗。)見性了,就證悟了。就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踏踏實實修行很重要。不斷磨掉自己的煩惱妄想,真相自然出現。
不要有「既然凡夫和佛沒有分別,那就不必修行」這種想法。更不能認為「善惡無別,那做什麼都可以。」如果你這麼想,那一定是誤解了我的意思。
慢慢修,自然能體會到,趕路不需要目標,才是真正的趕路。
我絕沒證悟,所以個人觀點,一定存疑,拋磚引玉,歡迎斧正!阿彌陀佛。
------------3月30日--------增補:推薦《楞嚴經懸鏡》憨山大師著。了悟圓凈的如來藏【清凈自性的另一個說法】,其體之意有三:1,空如來藏。2,不空如來藏。3,空不空如來藏。據我理解:自性沒有本身的相,如同摩尼珠,本身是空凈的,沒有色相,雖然有隨外界變化而變化的色相,但色不離珠。所以真心本凈本空的。就如同只有空杯子才能裝水。這個是空如來藏。
雖然自性本空,但卻能包含融攝一切。其體空,卻有圓照萬物的用。就好像鏡子能照出各種物體,雖然你看不到鏡子。所以自性不空。這個是不空如來藏。
因以上,實際同時成立,所以是空不空如來藏。是寂照的,寂就是空,能照就是不空。圓融無二,非即非離,平等如如。這個就叫中道,叫離二邊分別。
再次增補:看了ssr兄的答案。佛陀的教義里最核心的就是般若智慧,要了解它,短的有心經,中篇的有金剛經和般若攝頌,大部頭的就是大般若經。
其中講的核心思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個就是我竊以為的法無我的根本般若。這些都是不能以語言言說,只能去修證才能證得的。
由於我沒看出楞嚴經裡面哪裡和三法印有衝突,所以也無法辯論真偽了。
對佛陀教法的理解修證真的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唯識也講「有」,禪宗講「本來面目」,都是從各個角度修證的。紅教於花教有無之爭也是不可開交。但我覺得如果卡住了呢還可以看看中觀方面的書。哈哈,我會說我曾經問過我老師同樣的問題並且被批了一頓嗎?其實這個問題在《圓覺經》裡面有,是金剛藏菩薩問佛的,佛也做了詳細的解答。我把原文貼出來,你看金剛藏菩薩問的是不是和你想知道的一樣:「 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若諸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複說本來成佛?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唯願不舍無遮大慈,為諸菩薩開秘密藏,及為末世一切眾生,得聞如是修多羅教了義法門,永斷疑悔。 」應該很多人都有這些疑問吧,世尊也很耐心地做了解答:「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複,種種取捨,皆是輪迴。未出輪迴,而辯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迴,無有是處。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由迴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善男子,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凈,觀佛圓覺而不旋復?是故汝等便生三惑。「善男子,譬如患翳,妄見空華;患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何以故?翳華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華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華?』何以故?空本無華,非起滅故。生死涅盤同於起滅,妙覺圓照離於華翳。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況復如來圓覺隨順而為虛空平等本性!「善男子,如銷金礦,金非銷有,既已成金,不重為礦,經無窮時,金性不壞,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如來圓覺亦復如是。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盤,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迴及非輪迴。「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盤,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以輪迴心,生輪迴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迴根本。「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已如空華。用此思惟辨於佛境,猶如空華復結空果,展轉妄想,無有是處。善男子,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如是分別,非為正問。 」
這是佛親口所說,但可能你看了也未必能解答心疑問,不僅是你,我們都是這樣,總想依靠現在的思維就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盤,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以輪迴心,生輪迴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
So,選一個契機的法門,踏實修持比靠腦袋想應該有用的多,共勉。謝@在某處邀請,讓我來回答這個2年前的提問。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原發問者@就愛吃茄子是個非常能思惟法義的人!不過我的回答天下少有人能受持的,看看你能否契入。
---------------------------------------------------------------------------------他問「清凈自性何以存在?」 ---- 其實自性並不是一種存在,而是不存在。因為不存在,所以說清凈。因為一切事物無以存在,所以眾生畢竟成佛。自性佛性同是一性,即是不存在性。你普觀一切,你所覺察到的一切 都是同一副面孔、同一支詞調,即勾殺顛倒憶愛。所以本性自性即是不存在,一切所有從本無生。問的好,還算是一個思路清晰的人。清凈自性本不存在,如果還有一個自性存在,就不清凈了。然而,說有清凈自性,是因為眾生迷惑顛倒,起貪嗔痴妄念,心地染濁,故假名立一清凈自性,讓眾生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離染趨凈,離苦得樂。若眾生能夠斷除雜染心性,哪裡還有那個相對的清凈自性?!經剛經雲:佛法者,即非佛法。諸法本自空寂,了不可得。
蟹妖!
這題在佛學院要是這麼問,起碼能被揍個生活不能自理。
問問題有這樣的嗎?!
摁住了正確答案不讓說,然後你們回答吧……
扯哪!人可以無限忍耐地承擔起特別糟糕和負面的東西,惟獨清凈和美,會令我們破碎、驚懼、想落荒而逃。
佛性為什麼存在?
佛性的存在是由三法印中的「涅槃寂靜」保證的。要想見證佛性,涅槃,肯定需要因緣具足。比如勤於修鍊,但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本身要有佛性的種子(一闡提就沒有佛性)。這就是自性,自性就是佛性的意思是,如果因緣具足,自性就和佛性一般無異。可是現在,自性肯定被自我蒙蔽了。
題主如果你不信三法印,就不要信佛了。我就不信佛。你的所有問題都是在妄想,如來說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所以不單是人有,眾生皆有,獨是人的妄想甚大,佛不是神佛是自覺覺他的人,所以他是一個徹底了解自己的人,他知道人性皆同,他因為了解自己而推己及人了解眾生。當我們能夠徹底了解自己,我們也就不會被自我的觀念束縛,我們將能夠不偏不倚,也就能遠離顛倒夢想,也就能見清凈自性,清凈自性本自具足,本無生滅,不要說為什麼有一個清凈自性能讓我們得見,因為它本來就有,不妄想不自我就能得見,沒有什麼妄想之前,這個念頭就是妄想的開始,後面所說的例子更是妄想所生的妄想,你說為什麼我們有這種能力,不,明心見性不是能力,能力意味著你要作為,明心見性無所作為,放下妄想這種作為,當下就是,能夠感知就是佛性,感知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放下!了(結束的動詞形式)了見,無所見,能見一切法,能見無所見,見見之時,見非是見。
如畫空白純滿凈,周遍十方無名常,相應行雲筆落處,閃耀一剎轉瞬逝。
首先,在世俗言說層面中,有沒有真理?有,沒有的話,一切都沒意義了。真理當然是常駐,但真理自身如何?具有獨立、實體性質的話,那麼就有非真理的世間萬象與之構成對立,有對立,那就不是真理了。所以真理不是一切之外的某個東西,他與一切是有聯繫的,又不即是紛亂萬象,他與萬法構成了不一不異的關係。 乃至推求萬法,其自性無所有,還以真理為性。在這個層面上,一切都是真理本身的表達,故而楞嚴中說五陰本如來藏,當下既是。從這裡,就可以推出真理自明的結論了,亦即所謂本覺。但這個自明和自覺,並非是通常概念里的明和覺了,名之為「妙明」。由此本覺,人人有自覺的能力。這個本覺是不存在所謂的之前之後的,如前推論,他是真理的自覺。而妄想,則是與時間共同成立的,有妄想才有變易,有變易才有時間,如此,時間不是用來衡量妄想之前的可靠概念,「妄想之前」這個提法是站不住腳的,即圓覺經里說的,以輪迴心,測圓覺實相,無有是處。十四無計里很多問題,也是基於這類原因而不作答,不是回答不出,而是問題本身有問題。
我可以告訴你答案何處尋,你可以去翻看蕭平實導師的著作,都會一一解開,還會讓你發現另一片天空。
言語道斷,強自說破就是毀你頓悟之契機。以下內容慎讀:
作為一個生命,生存就是一切,為了生存可以付出一切代價。這種渴望生存的慾念,產生了你的意識和理性,感覺和感情(統稱「心」),你所見到的世界,整個世界都是你的心幻化出來的,所以心外無物。(參考:缸中之腦、黑客帝國)
所謂開悟,就是明白世界的虛假性,並意識到非世界的真實性。這就是空,就是清凈,就是自在。不知道我說明白了沒有。
如果你不知所云,那麼恭喜你還有開悟的機會。如果你有恍然大悟,醍醐灌頂之感,阿彌陀佛!如果你看懂了,而且非常贊成,很榮幸。
如果你看懂了,並且嗤之以鼻,我很遺憾!大般若經 的 難信解品 有103節,都是談佛法之清凈法的。
大般若經 贊清凈品,有3節,是贊佛法之清凈法的。
你如果想解開,清凈自性何以存在?
請讀大般若經 的 難信解品 贊清凈品,
================================================================
大般若經 難信解品 一切智智色陀羅尼門三摩地門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獨覺菩提菩薩行正等菩提清凈無二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故一切相智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若一切相智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故一切相智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若一切相智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百八十一
初分難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一百
「複次,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色清凈,色清凈故一切陀羅尼門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色清凈,若一切陀羅尼門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一切智智清凈故受、想、行、識清凈,受、想、行、識清凈故一切陀羅尼門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受、想、行、識清凈,若一切陀羅尼門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故一切陀羅尼門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若一切陀羅尼門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故一切陀羅尼門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若一切陀羅尼門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複次,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色清凈,色清凈故一切三摩地門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色清凈,若一切三摩地門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一切智智清凈故受、想、行、識清凈,受、想、行、識清凈故一切三摩地門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受、想、行、識清凈,若一切三摩地門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故一切三摩地門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若一切三摩地門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故一切三摩地門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若一切三摩地門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複次,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色清凈,色清凈故預流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色清凈,若預流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一切智智清凈故受、想、行、識清凈,受、想、行、識清凈故預流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受、想、行、識清凈,若預流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百八十二
初分難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一百一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鼻界清凈,鼻界清凈故預流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鼻界清凈,若預流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一切智智清凈故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清凈,香界乃至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清凈故預流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香界乃至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清凈,若預流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故預流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若預流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故預流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若預流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複次,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色清凈,色清凈故一來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色清凈,若一來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一切智智清凈故受、想、行、識清凈,受、想、行、識清凈故一來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受、想、行、識清凈,若一來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故一來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若一來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故一來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若一來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複次,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色清凈,色清凈故不還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色清凈,若不還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一切智智清凈故受、想、行、識清凈,受、想、行、識清凈故不還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受、想、行、識清凈,若不還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百八十三
初分難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一百二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四靜慮清凈,四靜慮清凈故不還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四靜慮清凈,若不還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一切智智清凈故四無量、四無色定清凈,四無量、四無色定清凈故不還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四無量、四無色定清凈,若不還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故不還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若不還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故不還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若不還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複次,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色清凈,色清凈故阿羅漢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色清凈,若阿羅漢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一切智智清凈故受、想、行、識清凈,受、想、行、識清凈故阿羅漢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受、想、行、識清凈,若阿羅漢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故阿羅漢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若阿羅漢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故阿羅漢果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若阿羅漢果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複次,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色清凈,色清凈故獨覺菩提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色清凈,若獨覺菩提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一切智智清凈故受、想、行、識清凈,受、想、行、識清凈故獨覺菩提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受、想、行、識清凈,若獨覺菩提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故獨覺菩提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若獨覺菩提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故獨覺菩提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若獨覺菩提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百八十四
初分難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一百三
「複次,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色清凈,色清凈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色清凈,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一切智智清凈故受、想、行、識清凈,受、想、行、識清凈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受、想、行、識清凈,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獨覺菩提清凈,獨覺菩提清凈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獨覺菩提清凈,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複次,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色清凈,色清凈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色清凈,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一切智智清凈故受、想、行、識清凈,受、想、行、識清凈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受、想、行、識清凈,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獨覺菩提清凈,獨覺菩提清凈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獨覺菩提清凈,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一切智智清凈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凈,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清凈,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複次,善現,有為清凈故無為清凈,無為清凈故有為清凈。何以故?若有為清凈,若無為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複次,善現,過去清凈故未來、現在清凈,未來、現在清凈故過去清凈。何以故?若過去清凈,若未來、現在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複次,善現,有為清凈故無為清凈,無為清凈故有為清凈。何以故?若有為清凈,若無為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複次,善現,過去清凈故未來、現在清凈,未來、現在清凈故過去清凈。何以故?若過去清凈,若未來、現在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未來清凈故過去、現在清凈,過去、現在清凈故未來清凈。何以故?若未來清凈,若過去、現在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善現,現在清凈故過去、未來清凈,過去、未來清凈故現在清凈。何以故?若現在清凈,若過去、未來清凈,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LZ在問為什麼有,實際上是不確認是否有,或者不知道有的是什麼。
LZ現在能在這裡提問,不就是因為有個清凈無為的自性。
若是沒有這個自性,六道十法界都不存在。
這個自性不是一面鏡子,也不是存在的一個什麼東西,六祖大師才說本來無一物。
緣起性空,自性本空,但非無。空中才能容納各種妙有,容納六道十法界。所以我們現在見到的所有的「有」,都是因為有個清凈自性的「空」在,才能容納這些有,沒有這個本性,哪裡能有這麼多變化無常的「有」。 空中有妙有,妙有現真空。
至於成佛後是否還會有妄想,這個佛在《楞嚴經》里有明確回答:不會。理由很簡單,你迷路了,現在告訴你正確的路了,就不會再迷路。病眼裡看見的花,眼若好了,還去找花嗎?
你我有緣,故不邀自來。
清凈自性何以存在?
哈,手邊恰有金剛經,
但借金剛經中隻言片語。或有斷章取義之嫌。
莫怪莫怪。
====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
「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
於是我是這樣理解的,佛法只是佛法,與鏡子無關,佛法亦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清凈自性何以存在?那我們的自性又是什麼?是全部是佛性,還是說佛性只是我們的一部分?
佛性消失融入眾生一如生老病死,是命運,亦是緣分。
====
一切法皆是佛法。
清凈自性之法,亦是佛法。
佛法是一切法,佛法又不是一切法。
====
妄念之前的是我,有妄念的是我,清凈自明的是我,回歸眾生的亦是我。
因為未能體悟,只能通過大德的談話體會那種境界。恰如在狂熱的天氣里,突然到了空調屋子裡面,初體會到清爽的那一瞬間。
我對佛法沒什麼研究,只是一些思考。其實大部分問題上面都解決了,題主的問題現在主要是妄想之前是什麼,畢竟本可以不存在妄想。(不知道這個問題是否還在,也許我漏看了) 妄想之前什麼也不是。妄想是通過你的感受和對世界的認識產生的,因為在認識的時候就會產生妄想,無法完全正確的認識事物的狀態。所以妄想是和你對一切的感受認識一起出現的,而在一切感受和認識之前的狀態,那是一種沒有妄想的狀態,但那種狀態什麼也不是,更不是清凈自性。 而通過修行達到能夠正確認識事物的狀態才能剔除雜質,沒有妄想,只有清凈自性。
推薦閱讀:
※學俱舍論哪個版本好?
※佛教和基督教衝突嗎?
※起心動念皆有聲相?
※五祖傳法偈「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怎麼解才正確?
※「佛本是道」這個民俗觀點的真相是否僅僅是一個佛經的翻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