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麼找到自己的信仰?
談談你的信仰,和信仰前後的變化
問的是信仰,不是宗教,如果你談論宗教,也請用世俗的方式來回答
信仰的本質不同於信(也不同於信念),信本求真,信念是求善,但是信仰則是求美的,信仰的本質是超越真,走向美。超越客觀世界,走向主觀希望的世界。如果說信是外在世界的內化,那麼信仰則是內在世界的外化。馬列主義和希特勒以及很多宗教領袖如何成功地讓人為之生為之死,是因為他們許下一個遙遠的承諾,這個承諾很美,具有無限的吸引力。
你要問我信仰如何找到,或如何形成?我的答案是,有無意識被動形成的,也有有意識主動學習的。但不管怎樣,都有一個基本的流程:信——信念——信仰。 什麼是信,可以理解為感覺和知覺。什麼是信念,可以理解為觀點和期望。什麼是信仰,可以理解為終極的目標與夢想。為什麼宗教這麼厲害,因為它同時影響了信、信念和信仰。(以下是關於信念的討論,看不進去可以無視)
信念在多數情況下是無意識的,是自動化工作的。很多時候,信念可能就是自動化加工的神經元髓鞘和高速通道的路標。信念和自動化的關係密不可分。
簡單的執行意向(implementation intention)」if-then「主要是將關鍵情境的線索刺激與實現目標的關鍵行為反應結合到了一起,而」if you want to-then you have to」則是將關鍵行為與目標結合到了一起。我提出的行為鏈條是這樣的:線索刺激——個體加工——行為反應——反饋刺激——個體加工。簡單的執行意圖是加強了此行為鏈條的前三個元素之間的聯結。但是「if you want to ,then you have to」則完全超越了這個行為主義的鏈條,這是一個信念。信念是具有超越性的,而目標是遊離於當前情境之外的,是對未來的一種模擬確定。反而是這個信念的存在,讓具有超越性的目標與當下的行為有了聯結。
簡單地說:信念是在經驗中形成的,連接未來和當下的通道,而信仰,(至少低級簡單的信仰)就是你想要的那個未來。未來(期望)狀態: 目 標 (信 仰) 【人是神的比喻】
連接通道: 1、 信 念(期望) (2、想像 3、執行意向)………………
當前(現實)狀態: 線索刺激——個體加工——行為反應——反饋刺激——個體加工(成了記憶、信念) 信:(感知) 【人是機器和動物的比喻】
連接通道: 1、歸 因(信念形成機制) 2、記 憶(信念的素材)………………
過去(經驗)狀態:線索刺激——行為反應——?——反饋刺激 【人是科學家的比喻】
好了,廢話這麼多,言歸正傳。 如何找到信仰,就是找到你自己想要的東西,真正想要的東西,你的終極訴求,那個東西要足夠美,美輪美奐,無以倫比。你覺得這個還不夠是不是,不給力,為什麼人家宗教狂熱者可以信得那麼徹底?如果想要自己狂熱點,你就去培養信念,如何培養,好複雜,簡單地解釋,就是你要主動地建構你的精神大廈,如何建構?自己主動地找磚尋瓦,自己主動地砌磚累瓦。有一天,你積累得足夠高了,再碰到一幫人,大家在一起激昂地暢談,此時你站在自己的大廈之頂,跳一跳,就能接近信仰了。刨根問底問到得,實事求是求到得,積累福報種下得,結緣三寶加持得。
信仰,作為一個世俗之人,自認為還沒有虔誠到那個份上。
但隨著社會生活的參與度增多,對於其中的很多現象,有著重新的認識和理解。
我想一個人的成長,正是在工作、學習和生活的不斷經歷和磨練中獲得。通過對周遭事物的主觀的感知及客觀的分析總結沉澱出自身的看法和理解,即道德經所講的「格物致知」,形成自己的人生和價值觀念。
隨著閱歷的增加,學習和思考的不斷深入,心理也在不斷趨於成熟,最終我們會形成自己的信念乃至信仰。
信仰的關鍵在於人,價值的關鍵也在於人,要了解自己的信仰,首先你需要先了解自己。所謂你的 信仰,它一定會以你所能接受的方式最好的與你本身相契合,最終達到你和信仰的統一。信仰前你是迷失狀態,你的認知也處在迷糊的狀態,因為無法衡量事物的價值。所謂信仰是名信仰,既非信仰。不要落入文字的圈套。尋找信仰就是尋找你自己...
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
找到信仰後,每一個決定會更堅定,會更平實。當年根本不相信基督啊,硬生生被家裡人逼著去教會,加上幾個弟兄非常熱情地叫我去,無可奈何只好去了。 不過後來發現教會裡的人都不錯,熱情善良,關心他人,我非常喜歡在這種環境下生活,感到很強的歸屬感。後來慢慢就相信了,因為信基督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讓他對自己的罪惡深惡痛絕,並悔改向善,這很符合我的想法。我喜歡生活在一個人人平等,人們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的團體,而基督教給了我我所要的。所以我可以慢慢接受它。這個信仰不是我找到的,而是這個信仰在找我。我是很被動地接受了。就像主所說的
【約15:16】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什麼,他就賜給你們。不是我們揀選了主而是主揀選了我們。就這樣。
《師傅》里廖凡有句台詞,「學拳後,他會敬我如敬神」。他的徒弟自此後便有了信仰,直至最後死亡。信仰,大概就是你真的相信它。信它可以給你一生的指引,直到生命的終結。《美國眾神》里,神因人類的信仰而存在,當人們遺忘了他們,神也會泯滅。想到上面這些後,我便把自己一生需要依仗的東西當作了我的信仰。我要敬它如神,相信若我真誠的待它,它便會讓我幸福。這比去相信某個人,比如愛情,要值得的多。
多聽,多看,選擇適合自已的。所謂三十而立,何為立,既找到自已的信仰。請精神立起來,做什麼樣的人,做什麼不做什麼。
根據你的問題我的理解為跟宗教無關的,自身的信仰。哲學家定義的信仰:「一種強烈的信念,通常表現為對缺乏足夠證據的、不能說服每一個理性人的事物的固執信任。」。那麼事實上就是自身思想的覺醒。
那我覺得就兩種方式吧,第一由動制靜,由現有的生活達到某種目標等慢慢尋找自己的信仰。第二由靜制動,由讀書遠行大量的知識獲取達到意思形態的覺醒。(覺得好的點個贊吧)
被打擊
信佛。深入學習後,更淡定,坦然。
真的是彎路走多了你就找到了
推薦閱讀:
※靠信仰生活著是怎樣一種體驗?
※天堂在宇宙中嗎?
※藏傳佛教到底是什麼?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其小團體的特點是否會加大對信眾的吸引力?
※信仰共產主義有什麼好處?
※馬克思主義算信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