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的外行媽媽,轉行金融業可行嗎?

今天是2014年3月1號,某國內一線的商學院全日制金融MBA的學習已經結束了一個學期,下學年要開始選導師選方向了。

正好在CD上看到2012年一個」28歲IT女想轉行金融研究員「的帖子,很多回復都是say no的,我想把自己這個更」瘋狂「的想法告訴給大家,願意接受來自各位朋友犀利的磚塊,當然也更願意聽到過來人有建設性的意見,謝謝大家先。

本人目前快33歲,明年MBA畢業就34歲了,孩子剛出生,本科211重點大學物理專業,過去10年先後在電子消費品和互聯網行業marketing,想通過這個全日制MBA轉行金融。粗略的評估和思考如下:

1、行業背景: 有比較強的電子消費品和互聯網行業背景,自己也十分喜歡和關注消費類IT和互聯網行業動態。

2、個人技能: 打算考CFA,明年6月畢業,爭取把CFA2過了,同時,通過還有一年的全職時間,跟著導師把目標職業需要的技能和知識,好好的梳理和加強一番。

優點:邏輯思維強,喜歡分析,對數字較敏感、較強的營銷和管理技能,報告撰寫能力和表達能力佳 。

弱點:欠缺結構化的戰略思考技能、金融和財務知識目前很薄弱、數據分析能力一般(弱點希望通過一年的集訓時間,好好提高和強化)

3、人脈方面: 除了MBA的同學基本都在金融行業(大部分都是基層,最多中層),之外沒有什麼行業人脈

理想職業方向(金融):

1、行業研究員

2、投資經理

3、投資分析師

4、戰略規劃崗

謝謝。


提問者,我這裡有一個「身殘志堅」的例子,供你參考。

這不是一篇雞湯,首先說明。我只是希望你能從這個朋友的身上,看到你努力的價值和可能出現的希望。

2009年,我朋友供職的單位來了一位比我還大著三歲的女士,工作從底層做起,文字編輯兼校對。某天我和我朋友吃飯,她臉色發白地和我說,alice的簡歷嚇了她一跳:帝都「理工三大」之一的機械製造與自動化碩士——來干一名月薪3K的校對!

瘋了。我當時的第一個念頭,和我朋友一樣。但是轉念想想,不對,能折節的牛人,必然有說不出的苦。但是我朋友否定了這個推斷,理由有三個:

1.人有車。(經濟上不存在難處)

2.有人送花。(感情上至少不會太失敗)

3.除了比較少說話,溝通沒問題,也喜歡和同事討論。(社交么有障礙)

這就比較奇怪了。當然了,別人自己的選擇,我們無權干涉。只不過落下一份好奇而已。後來我因為一些個人事務,去朋友單位次數比較多,也不時見到alice拿著初版定版的稿件小樣來找我朋友,討論一些關於語言邏輯和段落順序的問題。

過了一段時間,有一次刊物說到中國足球,背景人物又是一幫德國回來的留洋球員——那是刊物極少數地會說到體育領域,於是就裡面的行文多說了幾句。我朋友指了指我,說「你問他吧,這個傢伙好為人師,而且一犯賤就會滔滔不絕」。

她看了看我,說「你等一等」,回工位拿了一本筆記本。我這個人有個習慣,看一個人總會注意一些細節,然後看到她的筆記本書脊那一塊貼著類似圖書館那樣的標籤,上面寫著「9」。

然後我朋友把樣刊給我看了一眼(其實這是違反工作原則的,未經出版的雜誌小樣不能給非單位的人閱讀),裡面說到現役球員邵佳一,以及採訪者(一般都是特約記者)對德國足球的理解,存在一些描述很模糊,看上去似是而非的結論,當然這不是學術刊或者專業刊物,而且見仁見智的問題,一般就放過了。何況校對很多時候就是看看錯字和語病,除非真的是連續出現很多大錯,否則難以對別人的作品進行縝密的修改。特別是千字能給到千元稿酬的刊物,出現這種錯誤的可能性相對也很低。

我其實不反對自己摸索和總結,這個過程必須有要麼內部的數據,要麼外部的真人、真事、真實見聞作為佐證,那篇文章當中差不多有四百字寫得花團錦簇,但確實禁不起推敲。於是詳詳細細說了半小時,她一面聽一面記,也記了半小時。

讓我和我朋友始料未及的是,第二天alice關於那篇報道給出的修改意見竟然有2000多字,和報道本身一樣長。我朋友如臨大敵一樣給我打電話,讓我看看她說的對不對,我也傻眼了,畢竟排版截止就在第二天晚上,到時候數碼樣就要送印廠了,這鬧大了可不是好玩的,趕緊去朋友單位看郵件。看完郵件我徹底服氣了,人說的那是真好,從上下文邏輯到表述方式,從語境到傳遞信息的準確性,簡單、流暢、中肯、樸實。於是朋友和主編一碰,決定用她修改過的版本。

當天晚上我朋友決定和alice深交,請她吃飯並開始推心置腹。她也很輕鬆,說到自己在等簽證,出去讀博士,然後極有可能就留在國外,但是她不想從事本專業工作,想當個記者或者編輯,沒有別的理由,就是純喜歡,而現實性的問題是,alice的女兒讀了雙語學校以後,語言能力有提高,書面能力反而越來越弱。丈夫是醫生,自己是工科,兩個人都是雙語習慣,自己還多個德語,一直不覺得行文有問題,直到女兒出現書面障礙才變得無比恐慌。

alice說發現問題的那段時間「恨不能砍了自己」,她開始自我剖析,但始終找不到自己行文方式的問題(其實是拒絕承認自己有問題),於是果斷選擇來當校對,可以接觸不一樣的文字,聽很多人講述對文字的感覺。這個時候我想到了她的那個筆記本,於是就問「你是不是做了不同類型的總結,這樣的筆記本有多少本」,她沒想到這都能被人看出來,笑了笑說有12本,都擺在工位上,每一本對應一個欄目,分別根據不同類型的內容做不同的筆記。然後我們就很關心,問她找出問題所在沒有,她說大概能找到了,第一個是強制的書寫習慣太久,他們覺得這樣舒服而且不用改變,反正有業務聯繫的人都看得懂;另外就是大量的排他性閱讀;第三就是社交不廣,身邊認識的人語言習慣也類似,按照alice的原話就是「基本上沒有什麼社會屬性」。

隨後我和朋友都看過她的筆記——一開始每一本的十多頁,只有一個模式,框架、行文風格都是,一頁四個節點,超出的單頁紙底下貼條擴展,不夠再貼條(和我當年北方交大的球友一個揍性),甚至有公式類的「由此得出」之類辭彙;後面的內容開始慢慢轉變,那種轉變給人感覺就是很幼稚,不過逐漸感覺越來越好,甚至帶著一些天馬行空的抒情和調侃意味,相當棒。那種筆調我都自愧不如。

朋友是個好事之人,帶著他們全家去各種聚會,聽說一開始他們就是純傾聽,那種沉默讓人著急,朋友想了個笨辦法,讓alice兩口子給人朗誦《三劍客》、《茶花女》,終究也慢慢說得開了,直到他們出國,就算依然改不了別人眼中那種刻板和教條的印象,但也比一開始好得太多。

後來聽說alice在西歐某國從事家教——給認識的華裔家庭擔任幼兒漢語寫作教學工作,收入頗豐,和朋友保持著一個月一封電子郵件的來往,純粹鍛煉書寫能力。朋友開玩笑說等她成立有限責任公司,我們皆可去投靠之云云。

我想說的是,轉做一件陌生的事情,關鍵在於跟對人和找到正確的方法。為你的決定獻上僅有的祝福。


作為後進我沒那水平給題主提建設性意見,但我可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些問題。

例子人物是我媽,我家一號首長。

母上當年讀MBA的時候已經年過40, 而拿到注會的年齡也比你大點,母上後來做諮詢做審計做會計事務都幹得很好,所以我不覺得你的年齡會是障礙。而且明顯你的行業背景更強。

以上是對題主的鼓勵。

可是,我也經歷了好幾年滿城趕飯局或者吃餐館。 父母都忙,晚飯我要不是去家裡給我選的餐館,要不就去飯局去混口飯然後回家寫作業。 但至少那時我至少都超過10歲了,家裡從小對我的獨立教育也很到位。 可是你的雙胞胎才出生,我不認為孩子從小交給老人帶是個好的選擇。 隔代親會導致溺愛,老一輩的教育方式有些時候也未必好。

我不清楚題主姐打算怎麼照顧孩子, 特別是這麼小的寶寶。 但我想題主姐你不會希望多年以後你發現你並沒有深入參與到孩子最初的成長吧? 不願回憶起來卻是滿腦的與客戶與數字與市場打交道而很少有家人溫馨場面吧?

以上是從一個曾經滿城吃晚飯的小孩通過回憶而來的提醒。

說這些,並不是要題主姐放棄職業規劃。而是希望你能不要太專註於事業而忘記了家庭。 你的職業規劃看得出想大展拳腳,可小孩,特別是小孩0-10歲時家庭的潛移默化還是很重要的。 我父上母上都經歷了一次轉變,於是後來寧願放棄一些利益,也要有足夠時間一家人在一起。 特別是母上,有一個機遇,可以說很好很大的機遇,可她在權衡我和機遇之後,選擇了給我一個更完整的童年。

現在回憶起來,那些年一家人溫馨的點滴,我們一家人認為比什麼都重要。能有父母參與的童年,才是完整的。

祝雙胞胎好。


這是我看到過的問題里描述最有條理、最有邏輯的一個。

金融行業的來源其實是很斑駁交雜的。尤其是到了後期,就是拼資源拼產業認知水平。所以對於專業出身的需求並沒有您想像這麼高。

接下來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背景底子:我看題主姐(原諒我這個肉麻的稱呼)的相關行業經驗挺深厚,且行文中透露出的邏輯、分析(對自我)能力都很強,其實蠻適合做金融,尤其適合做買方,因為本身在體系里就按產品分或者按行業分,所以多的是從相關行業積累了一段時間跳過來做行業分析的。

相關準備:CFA如果認真準備,1-3級本身的看書學習過程就相當於完整的金融本碩理論體系(這裡指的是完整地把官方教材看完,而不是只看NOTES備考),而且MBA帶來的人脈以及您老公的關係,可以說入行並不難。

接下來是具體建議:

不建議去做券商投行部的行研

1.目前國內這塊比較混亂,新財富那些分析師幾乎都是靠著歪門邪道在爭排名以求獲得更高的報酬及身價;

2.當前賣方總體的行研質量普遍不高,因為這個涉及到一個激勵機制的問題,在國外有專門的china wall用來阻隔分析師和投行部勾結,但國內監管機制、力度都不夠,暗幕重重,提高自己所在券商將要發行的公司的評級或者刻意打壓都比較普遍;

買方的分析師的優點:

1.相比於賣方工作節奏更可控,對於一個媽媽來說,不可能完全犧牲時間來投入到事業上,所以有一定的彈性工作時間是必須的,哪怕真的喜歡;

2.報酬更高,買方的分析師是為自己而做,激勵更強,且現在整體是買方市場,無論華爾街,還是金融街。PE、資管、VC多的是需求,如果您丈夫已經有成立PE的話,可以先積累經驗,熟悉工作模式和環境,也可以幫到家人;

3.關於身為買方分析師對自我的提升方面,我覺得是看具體情況的,因為鑒於您這樣比較上進的性格和思維,我覺得也是很能鍛煉人的,原因其實在第二點提到了,更加自由,以及是為自己和基金而做,會更真實。

加點個人想法,我一直不同意過於激烈地反對轉行,每個人的路子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喜歡做專才,那麼一條路走到黑的模式很適合他,但是有的人喜歡不斷挑戰,那麼我覺得在恰當的時間轉行是很正確的,如果要做一個綜合性的leader,更需要全局思想和多維度思維,說實話一個從畢業就十幾年埋頭苦幹不跳槽的人,我真的想像不了他對人的把握,對社會規則的理解有多深。

P.S 凡是創業成功的,無論是改革那一批還是目前這一批,都是多元化人才,跨越行業無數,而在國外,top firms各行業轉來轉去更是太常見了,醫療集團的CEO跳過去做電氣,又或者製造業管美容連鎖- -。(不接受爭辯,要例子自己去找吧)


可以考慮sales structuring


潑一盆劈頭蓋臉的冷水。很明顯你想進的是金融裡面的買方業務(基金、資管),很遺憾的說,除非你對這行有著極大的愛好,否則實在是得不償失。

1、市場飽和,產能過剩。這一行傳統的職業道路是,賣方行研-&>買方行研-&>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投資經理,。自上一輪牛市開始,稍好點學校畢業的孩子,不管什麼專業都想跳行研這個坑,導致了嚴重的產能過剩。現在的券商、基金里積壓了無數的行研,調研一家山溝里的上市公司,都能拉去幾輛大巴的行研。

2、需求不足。基金經理搶手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現在基金根本賣不出去,沒有新基金就沒有新基金經理的空缺,現在不管是基金還是資管,沒幾個招基金經理的,更別說底下還一大幫基金經理助理、行研等著上位呢。你就算有點行業背景,一樣得老老實實排隊從研究員做起,四十歲前能當上基金經理已經很不錯了。順便說一句,除了固定收益的,女基金經理十個里沒有一個。

3、專業無用。別提什麼CFA、CPA這些,國內搞投資,公募就是內幕消息、私募就是市場操縱,圈子比專業重要,認識多少董秘,能搞到多少內幕消息,能有幾個朋友關鍵幫你拉一拉,比會分析什麼財報重要一百倍。實話說,真心不覺得基金經理比散戶強多少,能夠連續三年跑贏大盤的基金經理,你上網查查有幾個。就連行業最牛逼的王亞偉,當年在華夏靠著搞點消息年年第一,出來幹了一年私募,徹底打回原形。

4、行業屌絲化。行研就不說了,小點的券商,行研出差吃快餐住莫泰168是常態,就算混到新財富頭牌,每年拉票時那叫一個拼啊,小姑娘為了拉票陪投資總監、基金經理睡的不要太多。即使是基金經理,天天為了個排名愁得一塌糊塗,業績不好的還得伺候渠道、伺候客戶。要說收入,真沒多少錢,行研不比同等資歷的IT人員高多少,基金經理就完全看排名了,排進前1/4才能大把拿錢,後1/2基本沒多少獎金了,後1/4就準備下崗吧。

歸根到底,中國的金融,大頭在銀行,就資本市場這點錢,全關了基本不影響經濟運作。即使是資本市場,油水都被一級市場分走了(PE/VC),二級市場倒騰股票這些買方,擱到金融體系里真是屌絲中的屌絲,不用削尖腦袋往裡擠了,真的。


就年齡而言,33歲幹啥都不晚。按照人能活80歲,對應一天24個小時的話,33歲相當於上午9:20,工作時間剛剛開始


我覺得從背景看,問題不大,但是金融是個深坑,CFA2級還是通過率挺高的,到了3級就會死一大片,你到底喜不喜歡金融?還是覺得金融收入高,工作體面呢?如果不喜歡金融的話,金融是一個投入性價比並不高的行業。這兩年金融行業還不錯,以後有什麼變化還不清楚,兩個人都在這麼高精尖的領域,相對銀行、保險這些比較大眾的領域,系統性風險是不是太高了?當然關鍵是

你開心就好!


不是還有個叫互聯網金融的新興事物么,互聯網經驗+金融知識和人脈,滿滿的加分項。


下面是另外一位知友@Lyd的答覆,我覺得非常受用。在這裡分享給有需要的人,再次感謝LYD!

=============================

所寫的職業方向是金融,金融範圍太大了。看你的背景,覺得PE可能是比較合適的方向。

如果是真心對這行感興趣,同時有合適的職業經歷,33歲不晚。

PE簡單的說也就是一買一賣,選擇有成長潛力的企業進行投資,最後上市退出(或賣給別人)。

主要考驗的是資金管理人的商業敏感性,以及一些金融知識吧。

所以PE本質上和「做生意」一回事,金融屬性其實要淡一些。

現在國內很多本土PE從業者是金融背景出身(投行轉過去的或是大學畢業直接招進去的),沒有在實體行業中打拚的經驗,基本不懂商業(能做做面上的工作,但是很難觸及核心)。

以上在前幾年pre-IPO項目泛濫時,無所謂。現在的投資更偏重前期,風險更大,要求PE有更深刻的行業理解力。這也是最近很多本土PE日子不好過的一個原因。

所以實體行業的背景越來越重要。

9年先在電子消費品行業做marketing,後到互聯網行業做了2年產品運營經理。

看著不錯。

互聯網絕對是大熱門,電子消費品行業感覺還行。

但你要能做到

1、能夠判斷本行業及細分行業的前景,以後做哪些、怎麼做容易賺錢

2、熟悉行業內主要企業的運營管理模式,優勢、劣勢等

3、行業內有一定人脈

4、等等

否則經驗無效

以上你覺得自己合適的話。把簡歷寫漂亮,馬上就在網上投投看,看行情如何。

先不建議考CFA,比較累,性價比低,不如在百度文庫多看看PE的盡職調查報告什麼的,找找感覺先。


題主姐姐你的學術背景,行業背景和專業背景來說,為什麼這麼不自信呢?

以我這個邊緣人士的了解,以上都不是問題。行業研究員,PE向和基金向都適合啊,一個markting背景的人。你最大的困難可能是孩子,這行需要投入。完美媽媽和NB分析師同時是一個人的話,超人。雙胞胎如果省心還好,不省心就......


最好的組合就是金融+IT

做金融應酬大,會照顧不到家裡的。


我覺得樓主姐姐,你的思路清晰,學習能力強,有很好的自控能力。

如果你自己想好的事情,我覺得你一定會做好相應的計劃和準備。

我覺得你可以的。


完全可以。

參見 王茹遠 「基金一姐」成長記

1996年7月—2003年3月先後就讀於西北大學計算機科學系、英國華威大學(U0iversity
of Warwick)計算機科學系。有將近7年的計機教育背景。2003年3月—2007年11月先後在國內著名的互聯網公司騰訊、TOM
在線從事過研發、產品、以及管理工作。對互聯網行業有較為豐富的經驗、親身的體驗、和深厚的理解。2007年11月進入海通證券從事互聯網行業研究工作。2007年12月至2011年7月就職于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擔任首席分析師。2011年7月加入寶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核心研究員。從2012年6月起擔任寶盈核心優勢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從2013年8月起擔任寶盈策略增長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與理性分析不太相容的一段雞湯:

閑話休提。我就這樣開始了跑步。33歲,是我當時的年齡,還足夠年輕,但不能說是「青年」了。這是耶穌死去的年齡,而司各特·菲茨傑拉德的凋零從這個年紀就開始了。這也許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在這樣的年齡,我開始了長跑者的生涯,並且正式站在了小說家的出發點上——雖然為時已晚。

村上春樹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不行不能知,惟行而後乃能知其知之真偽與是非也。


鑒於題主的情況 我覺得這個問題更適合在床上問 而不是在網上問


沒問題。

因為你有老公,前面硬體不重要。


我只是想說,衡量好家庭和事業(雙胞胎呢),想幹什麼都行


行業背景和人脈方面來看完全可以彌補年齡和照顧孩子的劣勢。祝樓主成功!


我深刻懷疑你發帖的動機,你老公的職位,然後借著mba這些東西給你撐門面,進入金融系統一點問題都沒有,實在去不了你想去的部門,先進去再說,進去以後靠人脈關係活動(送錢送禮)再換到想換的部門。


推薦閱讀:

大齡單身的男士是為什麼沒有結婚?有什麼擇偶標準嗎?
關於原生家庭不和睦帶來的心理創傷如何自愈?(長文)?

TAG:轉行 | IT行業 | 媽媽 | 大齡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