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iOS 平台上的移動廣告收入比 Android 平台高?

報告稱iOS仍是最賺錢的移動廣告平台

Opera旗下子公司、全球最大的移動廣告平台Opera Mediaworks周二發布了《第二季度全球移動廣告狀況》報告,闡述了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移動商業化和廣告趨勢。報告顯示,在營收方面,iPhone是明顯的贏家,佔據了36.4%的營收,而Android佔27.8%。

Android 設備的全球出貨量明顯超過 iOS 設備,但為何 iOS 平台上的移動廣告收入會更高呢?


這份報告是針對全球市場的;要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先確認一下不同國家移動廣告的市場規模和操作系統的佔比情況,以排除掉單一發達國家市場的操作系統比率對營收有過大的影響。

據統計,在除日本以外的所有市場,Android的出貨量都遠大於IOS;日本曾長期佔據移動廣告市場規模第一大的位置,但到現在其市場規模已經不足以對上面的結論起決定性的影響。所以到這裡的問題就變成了這樣:

在基本所有國家整體出貨終端數量大大超出IOS平台的Android平台為什麼在移動廣告總收入的比較中會比對方少?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移動廣告市場中會有哪些因素影響最終的營收。

移動廣告,其主要的形式有應用內置、移動搜索、移動網站展式、社交廣告等;目前佔比最多的是引用內置和移動搜索這兩塊。提供這些形式的廣告資源的媒體主要是應用和移動站點,而移動廣告業,本質上就是廣告主通過多種不同渠道,按不同方式向這些媒體購買其展示資源用於自己的營銷,本質上和傳統的廣告業沒有任何區別。這裡面涉及到的關鍵參與方有廣告主渠道以及媒體。為了說明為什麼Android平台的廣告收入會小於IOS平台,我們從這三個方面來分別分析。

  • 媒體資源上Android和IOS沒有太大區別:

從展示形式上來講,Android和IOS基本一致,並沒有哪一方有獨特的能帶來大量收入的廣告形式存在;

從媒體資源上來講,目前Android和IOS這兩個平台的應用量都非常大;用戶活躍度大的應用重合率非常之高,很多開發商會在兩個平台上推完全一樣的應用(看看微信吧)。如果只考慮整體的活躍用戶量的話,Android平台是存在遠遠多於IOS平台的潛在推廣對象的;但是由於IOS用戶一般而言都會有更多的可支配流量(想想合約機),這裡暫時沒辦法估算兩個平台的整體可供購買的流量情況,推測應該是平分秋色。

所以,造成營收的差距的原因應該不會在媒體資源這一項上。

  • 渠道上兩個平台基本處於共用狀態:

常見的渠道可能會有這樣幾種:直銷/代理、廣告聯盟、換量平台、應用商店等。兩者基本共用一個渠道——除了應用商店這一塊,在IOS上不存在第三方應用商店,而且這點對Android的營收應當是利好的——而且移動平台目前的整體填充率都還比較低,廣告主競爭不足;目前大部分的渠道成本都還比較低。

所以造成營收差距的原因也不應該是在渠道這一項上。

  • 廣告主對營收的不同帶來了最關鍵的影響: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都有哪些廣告主:

以下是科普,圈內人可以跳過:

我們常常會把廣告主分成兩種:品牌廣告主以及效果廣告主。這兩種廣告主的區別,主要在於其對廣告的效果的評估上。

一般而言,效果廣告主會比較重視廣告能帶來的直接效果,並為該效果付費;這個效果可以是點擊,訂單等。我們常常見到的百度的關鍵詞廣告、聯盟的按點擊收費廣告等等就是這類廣告主出沒的地方。這一類廣告主的特點是規模小,出價低,但數量龐大,細分眾多,他們是市場中那個非常長的尾巴。

而品牌廣告主一般會更重視廣告本身的傳播和曝光,其直接效果反而較少受關註:我們想想Nike的電視廣告吧,是不是常常出現一些非常有創意、基本看不出明顯的推銷某產品的廣告?這一類廣告的目的往往和企業品牌、文化傳播等有關。這一類廣告主的特點是規模巨大,出價巨高,但數量很少,對於媒體要求很高(比如寶潔就有一個媒體庫,只有進入以後才有可能得到它的合同)。每年都有大量的銷售擠破了頭想要拿到這些客戶的訂單。

那麼,移動廣告主主要會是哪一類客戶呢?

我們來看看圈內人怎麼說:(http://www.huxiu.com/article/6323/1.html)

1、2012年中國品牌廣告主移動廣告費用在5億元上下;

2、這個數字是年度廣告總投放(按3000億的理性數字計算)1/600,是互聯網廣告投放(按400億計算)1/80;

3、按受眾規模計算,10億手機用戶平均年度品牌廣告APUR值約0.5元,近5億手機網民平均廣告APUR值1元;

4、排名前100的傳統品牌廣告主基本上都沒有固定、持續、規模化的移動廣告投放(排名前二、年度市場預算超過10億元的國際飲料巨頭,移動廣告本年度投放額都在500萬元以下);

5、移動媒體排名靠前的手機騰訊、手機鳳凰、手機新浪可統計品牌廣告年收入均在3000-5000萬之間;

據艾瑞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移動廣告市場規模約在63.2億左右。也就是說絕對多數的廣告主是非品牌廣告主,也就是效果廣告主了。換句話來說,在考慮廣告主對於廣告營收的影響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忽略像寶潔、可口可樂等傳統的大廣告主的影響,而把範圍縮小在可控的類別之中。

那麼移動廣告業的效果廣告主主要又會是哪些人呢?

您別急,先看看這一則新聞:http://tech.qq.com/a/20121214/000191.htm

這則新聞是去年12月的,裡面說到有米的80%的收入來自於遊戲廣告;遊戲客戶的投放佔據了總量的絕大多數。那麼這是不是一個業界常態呢?我沒有找到其他平台的數據,但我們可以推理一下這個結果是不是可能的。

要投放廣告的廣告主,無非要滿足兩個條件:

  1. 有錢;
  2. 投了廣告以後可以賺錢;

而有錢的廣告主主要會是這樣幾類人:本身就很有錢的人(如互聯網巨頭),拿了很有錢的人的錢的人(得到風投的創業公司),很會賺錢的人(手機上來看,目前除了遊戲公司別無其他)。

互聯網巨頭要打廣告,往往有著比較多的品牌的需求,而且不會打在移動廣告平台上(我們看看最近一陣子鋪天蓋地的百度地圖廣告吧,多少人是在辦公樓的廣告屏上,視頻網站上或者街邊看到的,而在手機上基本看不到?)。原因在於:1)他們往往有自己的品牌和互聯網媒體資源,因此進入市場的需求較小;2)當前大部分巨頭都有著比較迫切的一線城市次級市場和二三線市場的拓展需求,而目前移動廣告對這些市場覆蓋不足;3)這些公司(遊戲類除外)基本還沒能找到非常穩定而健康的移動端變現模式,客觀上除了戰略產品外的投放廣告的意願不強。

而拿到風投的公司大量投廣告主要是出現2011到2012年,那時候移動廣告行業看到了鋪天蓋地的團購和導購廣告訂單。後來投資進入寒潮,這些廣告主大部分都消失了。

所以目前來看,移動遊戲行業是移動廣告業的一個且唯一最靠譜的移動廣告主群體。目前在移動端上,除了遊戲以外,哪裡還有其他商業模式可以產生如此大量穩定的現金流?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是不是經常爆出創業公司靠一兩款遊戲變成暴發戶的新聞?遊戲業是個季節性行業,公司經常需要推出新產品;隨著市場的火爆,進入這個行業的公司和團隊越來越多,他們對營銷的需求是不是越來越大?各大移動廣告公司是不是都推出了積分牆、插屏廣告等針對遊戲行業的產品?這些遊戲類的廣告主的投放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讓用戶下載他們的遊戲來玩,這個流程可以完全放在手機上完成;這裡面的廣告效果衡量的指標是不是比電商、O2O等要更加可控?

所以,如果說目前移動廣告行業的大部分收入是來自於遊戲客戶,這點是完全可能且非常靠譜的。

如果認為上面的觀點是正確的話,那麼回到Android平台和IOS平台的移動廣告收入問題上來:

你覺得,Android和IOS,誰是更適合開發遊戲並盈利的平台呢?遊戲公司又會在哪個平台上花大錢打廣告呢?

所以遊戲公司會把更多的錢投入到IOS的移動廣告上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選擇了,而這也造成最終IOS平台的移動收入要大於Android。目前這個結論還需要數據的支持,但我認為基本上這個原因就是對問題的最合適回答。


通俗的來說用ios的一般比安卓的人有錢自然廣告效率高


應該看下IOS和Android平台下,主要的移動廣告平台的分成方法和分成情況


有這麼幾個原因:

1、iOS用戶普遍付費能力更強,對於付費app的下載接受度更高。

2、Google play用戶對於普通付費的接受度普遍比較高,甚至強於iOS用戶,但涉及到更高付費時往往不如iOS用戶。

3、iOS管制更嚴。參考今年懟微信的事件,在平台費用這一塊的把控更嚴格,對於翻牆等行為的容忍度也比較低。

Google play相反,在它上面的盜版軟體層出不窮,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國家或者偏遠國家,這一塊基本處於放養狀態,所以用戶基本不需要任何成本就可以獲取到資源。這一點是iOS平台收入遠高於Android的最大原因。


主要原因在於iOS的用戶更難獲取,此外iOS用戶通常付費能力更強。


ios的用戶質量好,轉化高


雜牌軍和特種部隊的區別……Android雖然出貨量大,但是很大一部分都是不用來上網的低端機。


推薦閱讀:

如何提高互聯網廣告的轉化率?
中國有哪些移動互聯網廣告平台(Mobile Ad Network)?

TAG:iOS | 廣告 | 移動互聯網廣告 | Android | 流量變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