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Facebook 在規模如此之大的今天,馬克·扎克伯格還是自己當CEO,而不是像早期的 Google 和 Apple 請專門的職業經理人掌舵?
誰當 CEO 這件事兒,取決於兩方面:1)創始人自己的意願,2)投資人的意願。
雖然有 Google 和蘋果的例子——投資人較為強勢的給公司加了「成年人的監管」(adult supervision)——但也有微軟、戴爾這樣的例子說明並不一定都需要職業經理人,創業公司才能做大。
具體到 Facebook 的案例,有幾重原因:
1. Sean Parker 很早就提醒過扎克伯格不要喪失公司的核心決策權,為此,他們不僅將公司的絕大部分股權集中在創業團隊手中,也一直保持著扎克伯格任 CEO,其他高管最多做到總裁的機制。
2. Google 和蘋果都是投資人覺得如果創始人不加 CEO 就不能投資那種,但 Facebook 接受 Accel 投資時有 Sean Parker,並沒有這種壓力。
3. Facebook 並非沒有 adult supervision,請來 Sheryl Sandberg 任 COO 就算達到了目的。只是 Sandberg 加入的偏晚,當時 Facebook 已經成了氣候,她沒有足夠的談判權來要更高職位。
4. 其實你也看得出來,扎克伯格比早年的喬布斯和十年前的 Larry Sergey 要「早熟」的多,不太任性、圓滑、善於利益取捨,這讓他不會丟掉自己 CEO 的位子。
5. CEO 就是個頭銜,但具體到每家公司分工不同,在 Google,Eric Schmidt 就是那個干雜活兒、商務、管理、PR、政府公關的人,而兩名創始人專心於自己喜歡的技術和產品就好。在 Facebook,倒過來,COO Sandberg 做 Eric 的工作,CEO 扎克伯格還是做技術和產品,所以頭銜並不重要。
正是由於Google和Apple的前車之鑒,所以到了Facebook的時候他就已經很注意保護自己的管理權的問題如果先出現的facebook,那麼可能結果也是一樣的。
感覺一個公司一個產品的個性,主要還是由創始人奠定的。
個性太強,有不被用戶接受的風險。但是只有有強烈的個性,才有可能脫離同質化競爭,go viral。而職業經理人通常從理性出發,很難做出脫離大多數人觀念的決策,也很難有足夠長遠的vision。在互聯網發展的初期階段,用戶主要訴求是功能性的。而現在的主要訴求是個性表達和社交,這就使得產品的感性吸引力越來越重要。
因為他樂意,他的股東和投資們也樂意,為什麼要換掉公司在上升期中的團隊?誰能保障新團隊比現在的乾的好?通常情況下,只有對手才樂於見到這種情況。
試問,矽谷的職業經理人中,有幾個能看透SNS的本質和發展走向? 又有幾個能夠把握住社交網路的發展脈絡的? 扎克伯格搞出了sns,搞出了facebook, 那麼,投資人眼裡,他是最懂的,最可靠的。換了其他人去領導扎克伯格,很可能facebook會走向myspace那樣。。。沒幾個投資人是傻子吧...
因為創始人比職業經理人 更有歸屬感 理想主義 和抱負 這是能成大事的關鍵 妥協這種事後天自然必然形成的 並非必要條件
現在非死不可,離扎童鞋的黑客理想還有很遠!
因為apple和google都回頭是岸了,時代不同了,矽谷不再迷信經理人了。
誰當管理者都是為了企業具有更強的競爭能力。如果當初馬克讓出了管理者的職位,那麼FaceBook可能就沒有這麼強的創新能力。
大多經理人為業績而奮鬥,而創始者是為了發展和生存而奮鬥。像雨林和風所說: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相比,前者需要做更多冒險性更大的決策。.
詳情請看《 facebook 效應》一書。
經理人畢竟不是本人,很多理念想法不盡相同,說不定還有可能再次上演上世紀蘋果的事情。
推薦閱讀:
※如果羅永浩當上了蘋果CEO會發生什麼?
※是否認同「慈不掌兵」?如何做到「慈也掌兵」且「恩威並濟」?
※公司管理者對行業的遠見是如何修鍊的?
※一個人可不可以同時在兩家上市公司做 CEO?
TAG:Facebook | 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 | CE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