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為什麼天然是貨幣?

最近有個疑問,黃金為什麼天然是貨幣?黃金不就是一種金屬嗎?也沒有什麼用處。金銀的價值是誰賦予的?

有人說:只有勞動產生價值,天然物沒有價值,所以紙幣沒有價值,金銀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它適合充當一般等價物,我還是不理解,求指點。

相關問題:貝殼為什麼天然是貨幣? - 知乎


受邀題。

從以物易物、從貝殼再到銅幣、金銀充當貨幣以至鑄造金幣銀幣,再到紙幣、電子貨幣等,這是一個隨著經濟發展的貨幣的發育史過程。現在回答你的問題:

黃金一開始不是貨幣,只是商品,因其是貴金屬、稀少、耐腐蝕、耐高溫(早有真金不怕火煉一說)、不堅硬易分割、不生誘等原因,更易充當價值尺度、交換媒介和保值手段等,被各國殊途同歸地當成貨幣使用。這是一個市場自然選擇的結果。

最初的金幣,在其標明價值時,與其本身的重量所值是一致的。我國歷史上是否鑄造過金幣,我不清楚,但銀元是有過的。黃金、銀子、銀元與銅幣一起,均可作為貨幣使用。這些金屬或金屬幣,本身就有其價值含量。

由於黃金稀少,由於金屬沉重,越來越不能滿足流通的需要,於是有了紙幣,紙幣既是政府信用,因為政府才有鑄幣權,同時也以黃金儲備為其擔保。

由於政府的信用並不是絕對可靠的,而黃金因其稀少,具有絕對可靠性,在國與國之間有經濟往來時,貨幣的信用要以黃金的儲備來擔保,貨幣量要與黃金的儲備量一致,紙幣只是黃金的標誌物。這就是金本位制。在國際間,美元曾經是與黃金掛鉤的貨幣,即其他國家可用美元去兌換美國的等量黃金。1971年,由於美元爆發危機,尼克松宣布停止履行外國可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美元從此與黃金脫鉤。

當著貨幣不再實行金本位制或銀本位制時,貨幣就只剩下了信用關係,以政府的信用、社會的穩定為擔保。當這種信用擔保關係存在,所有的人都認為這個貨幣可以作為等價物換回等量的商品時,幣值就穩定。一個好處是,由於科技發展,貨幣可以不受黃金儲備制約,獲得更多的表現形式,更好地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例如電子貨幣,瞬間可以在國際間往來,分流,快捷地組織經濟活動。但由於不再以黃金儲備為擔保,如政府當局為自己解困或因某種原因超量發行了貨幣,貨幣就貶值,信用關係就受到了破壞。在這個時候,黃金的價格就上升。

問題補充說明中說到,只有勞動才產生價值,天然物沒有價值。按照經典說法,價值有兩項內容:一是使用價值,使用價值可以不通過勞動獲得,例如空氣人人都需要,具有極高的使用價值,須臾不可缺少,但人人都不需要付出勞動即可通過自由呼吸獲得;二是交換價值,需要通過勞動產生,交換價值是按照平均社會勞動時間來計算的。天然物的價值,是使用價值,勞動產生的既是使用價值同時還是交換價值。交換價值在市場上的表現即是價格,價格是圍繞價值受多種因素影響上下浮動的。

另外,金銀在多領域都是有廣泛用途的,金銀都具有很好的傳導性和延展性,其優點還遠不止這些,不是因為沒有用處,只是因為稀少,人們會非常珍惜地使用罷了。

以上說法,供參考。


在這裡用了一句話,所謂的叫做黃金的前世今生,黃金之所以稱之為黃金,就是因為有獨特的物理性質。第一它的顏色,大家看是一種很特別的,是金色,大家一看就喜歡;第二它的熔點非常高,經常說真金不怕火煉、一千多度,再在一個它的延展性好,大家可能知道,但是延展性好到這樣一個程度大家可能不一定知道,一克黃金可以拉伸到4000米。從四千多年發現黃金到現在,一共現在也就是17萬噸保有量,所以它這種很特殊的物理性質決定了黃金特別的用途。

第二,黃金在文化的影響方面非常的深遠,我們說到文化的時候,我認為最有影響的或者最重要的文化應該是宗教的文化,無論是在基督教裡面,在佛教裡面,在印度教裡面,雖然是不同教派,但是都不約而同把黃金作為非常神聖的東西。


最開始的交易是以物易物。

找到一種便於攜帶,價值較高,保存時間長的物品。作為貨幣來使用。

這是最早的貨幣由來。

人們一開始使用貝殼,銅,銀,鐵來當做中間貨幣使用。

但是都不是最好的選擇。

黃金屬於最好的選擇,黃金產量少,發現採礦成本高。而且實用價值也高,可以用作高端裝飾品,無可替代。

封建社會,還使用銀子作為貨幣,但是銀儲量大,開採成本低。只要誰發現一個銀礦,誰就成了超級富翁。所以銀子的價值也稍低。因為錢是國家的,採礦屬於挖錢實在太暴利了。。。所以古代國家嚴格限制銀礦的開採,但是禁止肯定無法全面禁止,只有降低銀子的價值才是首選。

而金子開採難,含量少,即使有人偷採金礦,也不至於很多人突然變富翁。

所以金子肯定是首選呀,現代工業,特別是電子業,也離不開金子。金子除了作為高端裝飾品,還是重要的工業原料。

所以即使今天採用紙幣電子貨幣,金子依然具有很高的價值。具有很高的價值,天然就屬於硬通貨,硬通貨就相當於貨幣。


這個我咋覺得越來越扯了呢?

黃金天然不是貨幣是指黃金早於貨幣而誕生。

黃金是貨幣的一種自然選擇,我覺得這麼說更合適。

貨幣需要具備的特性:

1、在一定條件下,數量相對穩定

2、質地均勻

3、體積小

4、價值大

5、便於分割

6、易於攜帶

7、易保存、耐腐蝕

所以黃金被貨幣選擇而成為了代言人,白銀在未大量開發和工業化之前也是,目前已經逐漸脫離了貨幣屬性。

紙幣的誕生是因為交易的數量和範圍的擴大的副產品,還包括銀行。

回答問題就回答問題,目前贊最多的,真心跑偏了。


紙上談兵誤人不淺啊,居然因為馬恩一句話,就顛覆了中國那麼多人的常識呢

「金銀財寶,飢不能食,寒不能衣,都不如糧食和棉麻」

——這才是農業社會的基本常識啊

7080後應該知道,農村小孩上學,父母拎著一袋子米來交學費的很多啊;

看古代,宋朝賠的都是絲綢。更遠些,七國貨幣沒哪個是金幣銀幣。拿貝殼的都有啊!

看現代,石油美元,勞動力人民幣,有幾個國家的貨幣還和黃金白銀掛鉤的?

金本位在歷史上僅僅是在部分地區部分時間範圍內存在的一種暫時現象,只是馬恩正好生活在那個範圍內,於是推而廣之。

貨幣的本質是稅收,自古以來。


問題不對吧,貨幣天然是金銀,金銀天然不是貨幣。

貨幣天然是金銀:金銀天生就具備了充當貨幣的優良特點,這是由金銀的自然屬性決定的,金銀具有體積小,價值大;容易分割,質量均勻;不會腐爛,久藏不壞等優點。金銀天然不是貨幣:金銀最初出現在市場上也只是一般的普遍商品。


記錯了,不是瑪雅,而是蘇美爾的楔形文字記錄

---------------------------割割割--------------------------

我來個陰謀論回答:)

根據蘇美爾文明的記錄,黃金對於神這個種族十分重要,神族的星球大氣中需要金元素,但已經存量不多。他們來到地球就是為了取得黃金,補充自己的大氣。

人類是神創造出來的物種。目的是作為奴隸挖金礦。最初神直接讓奴隸們用勞力去挖礦,可惜效率太低產量很差。奴隸們也不喜歡這種體力勞動,常常反抗。

神慢慢改變了策略。神讓奴隸們學習知識,掌握了工具的使用和製作,奴隸內部也有了組織。神指揮奴隸中的祭祀,祭祀會管理下面的奴隸去挖礦。

神因為某些原因,或是暫時離開了地球,或是隱藏起來,總之消失不見了。為了保證自己不在的時間,奴隸能繼續老老實實挖礦,神把策略升級了。

神教育各地的祭祀,黃金象徵著高貴,財富,地位。黃金可以換來一切。奴隸們慢慢在頭腦中接受這這個概念。漸漸的,奴隸們之間開始用黃金作為貨幣來交易。

在神離開的數千年里,改朝換代不斷。奴隸們也逐漸不再傻傻的挖礦,而是有了自己的生活,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分,生產力不斷發展。奴隸們逐漸成為了人類。唯一不變的是所有的人類把財富看的多少做成功的標誌,賺錢成了人生的目標。誰有更多的黃金,誰就更成功。但黃金散落在一個個個體手中。

人類有了主權國家,有了紙幣。慢慢的,黃金躺在了國家的金庫中,人們用紙來象徵黃金進行交換。

奴隸們為了食物,為了房子,為了汽車,為了購物,為了孩子上學,為了老人看病,為了延續這樣的生活,每天辛勤的勞作著。

一切都如神的計劃,黃金被慢慢的開採,聚集。只等某一天神重新回來,打包運走。

不說了,我要繼續挖礦了。


想起一個有趣的說法,在遙遠的文明發源之初,人們都被廣闊的大洋阻隔,各自在自己的小土地生產發展,可是不論歐洲、美洲、亞洲、非洲,還是什麼宗教,什麼文化,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黃金充當一般等價物(貨幣),因此說黃金天然是貨幣一點都不為過。生而為王啊。

拋棄諸如金融學對貨幣的本質挖掘,馬哲對剩餘價值的毫無煙火氣的定論,金本位制揮手說拜拜也挺長時間啦,可是到現在讓你購買黃金保值,或者單純說起黃金,你也不會否認金子是值錢的東西。

不必說歷史動蕩中那些代表身家性命的金條,也不必說傳說中寶藏探險的神話,也許黃金就是能激發出人類珍貴感的一種金屬啊。


我的一種猜想:
人類社會,在貨幣選擇的過程中,經歷了很長時間,才固定了黃金。試想,當選用貝殼做貨幣時,人們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想辦法更多的獲得貝殼,結果,貝殼即貨幣增多。這時就會再選擇其他的材質做貨幣。在進行多種嘗試後,青銅、白銀和黃金便登上了歷史舞台。所以黃金是經過自然選擇而實現其價值的。


什麼都是次要,只要一條:其他東西基本上過個幾十年就爛了

只有黃金不變所以它是貨幣!

黃金只是當時沒有選擇的選擇,實在找不出更好的替代物。

牛羊會死,人會老,農具會消耗生鏽,貝殼會氧化,你還能找出什麼更好的替代物嗎?

簡單一句話::選黃金,是因為其他東西實在看不上眼


從某種意義上看金銀是沒什麼用的,不能用來做可實用的器物,不能用來充作讓人飽暖的物資。但是,它就是能做貨幣

首先,稀有,古代淘金的過程有些紀錄片的都有,淘那麼一點黃金容易嗎?如果用貝殼什麼的,分分鐘就弄出一大堆,搞毛啊

其次,方便,金銀的密度很高,在金屬中,黃金好像就比鉑密度小一點,這樣以稀有的形式作為貨幣,攜帶量很有限吧。同時黃金在自然界中幾乎都以單質存在,在遠古沒有冶煉能力的技術水平下,先民們除了黃金能見到什麼金屬單質,而黃金不存在太多冶煉的問題,而銅鐵挖到的都是化合物礦石。

再次,金銀質地很軟,在金屬中應該也還是很容易分割的。這樣交易起來很方便吧

最後,我覺得跟外觀也有很大關係,金屬的本質,光澤感在最初選擇的時候很重要。金光閃閃,看起來就亮眼,初民社會在進行選擇的時候很自然

總的來看,一種既稀有,又使用方便的東西不當一般等價物什麼東西來當。至於後來的發展,約定俗成吧


黃金在現有的金融體系下,和銅沒有本質區別,只不過在人們心裡需要它,事實上除非全球貨幣體系崩潰,黃金永遠會回到起步的位置。即使貨幣體系崩潰,黃金也只是存在NB的可能,而不是絕對。所以,黃金崩盤是大概率事件,時間點很重要。


首先,黃金是一種資產。黃金的稀有性使黃金十分珍貴,而黃金的穩定性使黃金便於保存,所以黃金不僅成為人類的物質財富,而且成為人類儲藏財富的重要手段,故黃金得到了人類的格外青睞。

黃金史學家格林就指出:「古埃及和古羅馬的文明是由黃金培植起來的。」掠取佔有更多的黃金是古埃及、古羅馬統治者黷武的動力。

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849年,古埃及統治者先後對努比亞(尼羅河上游一個小國,有豐富的黃金資源)進行了四次掠奪性戰爭,佔領了努比亞全部金礦。公元前1525年至公元前1465年埃及第十八王朝法王又先後發動了兩次戰爭,從巴勒斯坦和敘利亞掠奪了大量金銀。大量金銀流入埃及,使埃及財富大增,使他們有能力興建大型水利工程,發展農業,興建豪華宮殿和陵園,為人類留下了巨大的阿蒙神廟遺迹和金字塔。僅圖坦哈蒙陵墓中的金棺就重達110公斤。

公元前47年古埃及被羅馬帝國佔領,羅馬大帝愷撒凱旋羅馬時,展示了從埃及掠奪的2822個金冠,每個金冠重8公斤,共計22.58噸;還展示了白銀1815噸。抬著遊行的金銀重達65000塔蘭特,約1950噸。金銀的積累使羅馬帝國的國力大增,使他們有能力建起一批宏偉的建築。這些建築現在雖大多已是殘垣斷壁,但至今仍在文學、史學、法學、哲學諸方面給人類以深刻的影響。

黃金也是近代工業文明的物質基礎。

十六世紀新航線的開闢與新大陸的發現,對歐洲經濟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美洲、非洲的黃金及白銀流入歐洲,使歐洲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增加。在16世紀葡萄牙從非洲掠奪黃金達276噸;西班牙從美洲掠奪的金銀更多,16世紀末西班牙控制了世界黃金開採量的83。金銀的大量流入,造成了歐洲物價的上漲,出現了第一次價格革命,對歐洲封建主義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7世紀葡萄牙為了對抗西班牙,而與英國結盟,並向英國的工業品開放了市場。此時在葡萄牙控制下的巴西黃金開發高潮興起,巴西黃金完全有可能轉化為資本,而使葡萄牙完成工業革命,但由於統治者的封建專制,葡萄牙成了黃金漏斗,大部分黃金流向了英國。僅流入英國國庫的黃金就有600噸,再加上其他國家的流入,使英國迅速地積累了巨額的貨幣資本,率先於1717年施行了金本位制,為英國的金融體制提供了可靠的經濟擔保。所以此時發生的第二次價格革命,不僅沒有影響英國的金融業,反而為英國商品的出口創造了條件,英國產品出口量佔了全世界總量的1/4。工業革命終於在英國發生了。

當代黃金所扮演的角色雖已有所改變,但是各國仍然儲備了約3.1萬噸的黃金財富,以備不測之需;還有2萬多噸黃金是私人擁有的投資財富。所以有人認為現在人類數千年生產的約14萬噸黃金中有4成左右作為金融資產,存在於金融領域,6成左右是一般性商品,主要的功能是用於消費。

其次,黃金是一種貨幣。黃金作為貨幣的歷史十分悠久,出土的古羅馬亞歷山大金幣距今已有2300多年,波斯金幣已有2500多年歷史。現存中國最早的金幣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鑄造的「郢愛」,距今也己有2300多年的歷史。但是這些金幣只是在一定範圍內、區域內流通使用的輔幣。黃金成為一種世界公認的國際性貨幣是在十九世紀出現的「金本位」時期。「金本位制」即黃金可以作為國內支付手段,用於流通結算;可以作為外貿結算的國際硬通貨。雖然早在1717年英國首先施行了金本位制,但直到1816年才正式在制度上給予確定。之後德國、瑞典、挪威、荷蘭、美國、法國、俄國、日本等國先後宣布施行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黃金貨幣屬性表現的高峰。世界各國實行金本位制長者二百餘年,短者數十年,而中國一直沒有施行過金本位制。之後由於世界大戰的爆發,各國紛紛進行黃金管制,金本位制難以維持。二次大戰結束前夕,在美國主導下,召開了布雷頓森林會議,通過了相關決議,決定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但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承諾擔負起以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的國際義務。但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相繼發生了數次黃金搶購風潮,美國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先是放棄了黃金固定官價,後又宣布不再承擔兌換黃金義務,因此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瓦解,於是開始了黃金非貨幣化改革。這一改革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到1978年修改後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獲得批准,可以說制度層面上的黃金非貨幣化進程已經完成。

馬克思說過:「貨幣天然不是金銀,金銀天然是貨幣。」正如在金本位制之前,黃金就發揮著貨幣職能一樣,在制度層面上的黃金非貨幣化並不等於黃金已完全失去了貨幣職能:

——外貿結算不再使用黃金,但最後平衡收支時,黃金仍是一種貿易雙方可以接受的結算方式。

——黃金非貨幣化並未規定各國龐大的黃金儲備的去向,就連高舉黃金非貨幣化大旗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僅規定處理掉1/6黃金儲備,而保留了大部分黃金儲備,顯然為自己留了一根貨幣黃金的尾巴。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誕生的歐元貨幣體系,明確黃金占該體系貨幣儲備的15%。這是黃金貨幣化的回歸。

—黃金仍是可以被國際接受的繼美元、歐元、英磅、日元之後的第五大國際結算貨幣。大經濟學家凱恩斯揭示了貨幣黃金的秘密,他指出:「黃金在我們的制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為最後的衛兵和緊急需要時的儲備金,還沒有任何其他的東西可以取代它。」現在黃金可視為一種準貨幣。

第三,黃金也是一種商品。做黃金飾品(包括首飾、佛像裝飾、建築裝飾等)和黃金器具,是黃金最基本的用途。如果說有什麼變化的話,那就是金飾日益從宮廷、廟宇走向了民間,由達官貴人們的特權變成了大眾消費。現在每年世界黃金供應量的80%以上是由首飾業所吸納的。

由於黃金價格昂貴和資源的相對稀少,限制了黃金在工業上的使用,工業用金佔世界總需求量的比例不足10%。但是有專家認為,今後首飾用金將會趨向平穩,工業用金的增長將是帶動黃金供需結構變化的重要力量,所以黃金的商品用途還需從多方面去開拓。

當前黃金商品用途主要是首飾業、電子工業、牙醫、金章及其他工業用金。應該承認,目前黃金的商品用途仍是十分狹小的,這也是黃金長期作為貨幣金屬而受到國家嚴格控制的結果。今後隨著國際金融體制改革的推進;金融黃金的商品屬性的回歸趨勢加強,黃金商品需求的拓展對黃金業的發展將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說個原則性原因,不是歷史性原因。貨幣是度量財富的工具,簡單的說財富是貨物。

除去黃金本身易分割等等特性,關鍵是稀有性和開採的艱辛。

度量財富的工具當然要越穩定越好,不要數量大起大落,最好數量是不變的,這樣誰也無法通過簡單的獲取一個「尺子」就能得到一個尺子的「財富」。黃金勉強符合這個要求,但是也發生墨西哥金礦造成了黃金大貶值的事件。

看上去這個原理很簡單,但是如果能延伸到各個經濟和金融領域,是解釋大量問題甚至疑難問題的一個不錯嘗試


黃金具有以下優點:產量穩定,稀有,體積小,便攜,易分割,耐腐蝕,耐高溫,易保存,不易造假等特點。

比特幣也具有以上特點,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


黃金並不天然是貨幣。

古埃及文明、印加文明中黃金都是權力最高者專用的,象徵太陽神的光彩。黃金在作為貨幣之前已經存在了幾千年或許更長時間的使用。

黃金是伴隨著這些神權政權衰落通過貿易方式進入流通領域之後才成為貨幣的,在鑄幣制度形成前,雖然也可以稱之為貨幣,但流通很狹窄,權貴用來象徵權力、財富和榮耀,普通人可不是以它為貨幣的。大概在公元前七八百年的時候,隨著愛琴海附近區域的貿易膨脹和呂底亞鑄幣制度的發明,才算可以稱之為「貨幣」。後續隨著貿易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伴隨著戰爭支出和掠奪,黃金的流通領域越來越大,因為它的物理特性,包括它的稀缺性,作為財富象徵就在諸多貨幣中脫穎而出,但這也是在歐洲貿易範圍內。

在中國,黃金大多數時候是貨而非幣,沒有廣泛的流通性,皇室貴胄用來嘉賞和裝飾,其他金屬貨幣甚至元明期間的紙幣都要比黃金更流通。

對於西方經濟學中的一些概念,要做審慎對待,文字是有歧義的。貨幣一定要有價值嗎?這個在西方貿易概念中,是可以成立的,一般等價物,這些概念都是我們學過的,但一般等價物也未必一定是「貨」,在中國大一統的文化中,王朝的權威這種信用類的東西也可以作為一般等價物,比如宋朝我們就用紙幣了。一般等價物在於」價值「共識,這種共識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食鹽取其「必需性」可以作為貨幣,牛羊取其「實用性」可以作為貨幣,金銀取其「稀缺性」可以作為貨幣,紙幣取其「權威性」也可以作為貨幣,還有像現在的數字貨幣則是基於「公平性」的共識。

另外,天然物當然有是價值的,並不是勞動產生價值,勞動也可以毀滅價值,比如天然的空氣、水這些都是有價值的,反而是工業化生產毀滅了他們的價值。紙幣也是有價值的,它有印製、防偽等成本,對於流通使用來說,還存在鑄幣稅,各種金融衍生品的價值增量等。

題主的問題可能是落後的教科書上寫的內容引起的,這些教科書要作為批判對象來看,不能作為教條來記。


黃金,一個實用價值和它的目前地位相比很小的金屬,為什麼能夠成為全球公認的天然貨幣?這也是我很久以來疑惑的問題。看了幾個解釋之後感覺有了些想法,在此簡單的嘗試回答,歡迎討論。

從遠古開始,人類從游牧遷徙生活,逐漸的穩定下來,定居繁衍生息,創造了古代文明。人們慢慢的學會了交易,從而獲得自己需求的物品。最開始普遍是物物交換,但是因為不方便,所以人們想如果有絕大多數人都認可的媒介物,那麼交易會變的方便多。那麼這個絕大多數人都認可的物品是什麼?是黃金,原因就是它穩定稀有易存儲的特點。而且不是一個地區,而是世界上不同地區的人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黃金。這就像優勝劣汰,大多數人都選擇了黃金,那麼你非要選沙子作為流通貨幣的人,別人都不帶你玩兒。

有幾點想著重說明的:

1. 一個物品的價值取決於認可度,和認可的範圍。比如說古代的銀元也可以作為貨幣,但是它的儲量多,也沒有金抗腐蝕,所以認可度沒有金多。再比如比特幣,在玩比特幣的圈子裡價格奇貴,但是你要對它沒興趣,不玩,那麼它就不值錢。所以比特幣認可的範圍沒有黃金廣。所以世界上認可度最高,認可範圍最廣的貨幣,就是黃金

2. 不要以為你認為黃金沒有什麼實用價值,它就沒有價值。因為從我們個體角度來看,黃金的確沒有什麼使用價值。但是從整體的角度來看,當各國貨幣出現危機的時候,讓選一樣大家都認可的可交易的媒介物,選什麼?還是黃金。

3. 說回認可的範圍,假設其他條件都不變,但是黃金只存儲於一個很小的範圍或者國家,那麼它可能在這個地區流通,但是絕對不會成為天然的國際貨幣。所以黃金的分布比較均勻也是原因之一


通俗,偏激,不準確的來講:

早期的時候,黃金確實有其價值,耐腐蝕,稀少等。遂人們那時以黃金作為媒介。大家也都認可。世界整體認同度也可以。長時間就形成了黃金的合理分配(富人黃金多,富的國家和地區黃金多)。

隨著人們生產力提高,現代金融制度的普及。黃金的職能逐漸弱化。但是信用還在。

由於長時間的格局已經形成,且黃金的稀有性並未改變。於是仍然可以依託黃金來代表個人,團體,和國家的信用及經濟等實力。

如果此時世界以另一種物品作為黃金的替代品,其實未嘗不可。但是沒有這樣一種物品,經過長時間的交易及選擇,已經準確有效的分配。所以無從實行。


「貨幣天然不是金銀,金銀天然是貨幣」。在選擇貨幣材質的過程中,黃金攜帶方便、永不變質等特點不斷地顯現出來,使它逐漸成為一種被廣泛認可的交換媒介。它作為一般等價物,由於其稀缺性和完美的自然屬性,備受世人矚目。


我記得早期的人類文明,鐵比黃金貴


推薦閱讀:

現貨黃金投資的利與弊都有哪些?
中國黃金擁有量最多的個人是誰?
英超迎來黃金時代,德甲為何江河日下?
那種大金鏈子都是純金的嗎?
北大數學系「黃金一代」獲得科學「奧斯卡獎」,這個獎有多牛?

TAG:黃金 | 貨幣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