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想出家了怎麼辦?

25了,覺得什麼工作也不想做了,學計算機,現在看見科技產品腦漿子都疼,似乎還是迷茫,求怎麼才能解決,也一直想去流浪。


前些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報道,說的是曲靖市馬龍縣一個苗族村寨唯一的大學生楊某,從雲南民族大學畢業3年後,對生活絕望出家當和尚。在其與記者的問答中,很明顯的看的出來,他之所以出家乃是對於工作不滿意、生活不如意,出於逃避現實的一種心理而選擇出家。

佛教講因緣,遁入空門選擇出家,對不同的人來說有不同的因緣。有人是因為生活所迫,在受了挫折或打擊之後選擇出家;也有人是在逃避現實、推卸責任而出家;還有人是因為個人的宗教信仰、為了續佛慧命、弘法利生而出家。對於楊某的這個選擇,我們不能也沒有必要加以過多的指責,這也是他的緣分所致,只是我們希望他能夠對佛法樹立正知正見,加強自身的信仰建設,能夠真正的走入佛門,讓自己成為一位真正的出家人。

不料,近日在網上又找到一則與他相關的報道,說是「佛門緣盡,官渡少林大學生悄悄還俗」。原來,他在出家短短的半年之後就悄悄還俗,又一次選擇了逃避。於是,我就想到,逃避註定失敗!

出家是一輩子的事情,和尚不同於職業,出家之人沒有周末與工作日之分,也沒有節假日之說。雖然現在的寺院生活不比過去那樣與世隔絕,但與外面絢麗多姿的生活相比,寺院的生活還是很清凈的,每天晨鐘暮鼓,依然還有那麼多的清規戒律要遵守,如果沒有宗教信仰為基礎,是經不住長時間的考驗。

出家不是為了逃避現實,在家人有在家的責任,出家人也有出家人的責任。在家之時,為了不去承擔這責任而選擇逃避去出家,那出家之後,需要承擔責任的時候,又該向何處逃?

學佛出家,不是讓佛菩薩來主宰你是命運,不是讓佛菩薩給你快樂、給你幸福。出家修行,不但不是消極的對待生活,恰恰是要直面人生,去積極的改造自己的命運、自己的內心,甚至自己的每一個念頭。不但要承擔起改造自己的責任,並且要承擔起改造眾生的命運的責任。所以出家就更應該要學會承擔,要敢於承擔。

一個人,如果對自己工作生活的責任都不敢承擔,怎麼能承擔起弘揚佛法、教化眾生的責任呢?一個人,如果沒有學會承擔、不敢去承擔,那麼昨天他會因為逃避而選擇遁入空門,今天,他必然也會因為逃避而走出佛門,所以他的失敗是必然的。

所以說,逃避註定了失敗!面對問題、面對困難,我們不能只是想到逃避,而是要考慮怎麼去面對,如何去承擔。一味的逃避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只有肯面對困難,敢於承擔責任,這樣,才能戰勝困難,才能自己把握命運,享受生活。否則,就算你今天逃,明天躲,最終還是被命運牽著走。

(文 智清)


去出家吧。 你才25歲,這又不是什麼生離死別。

結婚還能離呢,不想幹了就還俗。

再說,現在寺廟裡的待遇也真不錯。

【補充】

我這不是在說反話和風涼話。

不管是想出家,還是想去旅遊,還是想戀愛。我感覺都是並不二致的人生體驗。

我覺得美好的人生,應該是不斷的把超驗變為經驗。

我們無需讀懂人生,只要你少空想,多去做,你就是人生。


我也是學計算機的,也25。也有出家念頭。其實,仔細想想,現在做一個程序員,跟出家並沒有太多的區別。


想出家,想流浪。

你不過想逃避現實罷了。

真讓你做了,你又會想著逃回來。

人總有一段時間,會想著去逃避,不想去承擔責任。

其實只是還是沉浸在童年被父母照顧,不願自己獨立。弗洛姆《逃避自由》裡面講得很清楚。

其實我也如此。

和提問者同勉。

畢竟這是我們自己的生命。


出家前先談個戀愛吧,要是還那麼堅持出家的念頭,就去吧。


我與你有些相像,若非塵緣未了,當已在峨眉山頂。

題主可曾想,出家必能解決如今之憂愁嗎?

我想,困惑在心中,縱然身體去到天涯海角,依然難以擺脫。

相反的,若是本來無一物,那麼何處惹塵埃呢?

當然,說著容易。

業障如影隨形。

今世的出家人中真能自了煩惱的恐不會在日污的廟宇之中。

尋不得智者,悟不得真如。

你也不必去。

我感到這個時代已不大如從前,有心尋大道者已少,有能力者更少。

而今你孤身一人,

須得珍重。

眾生皆俱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你若有心,當隨心而去,至於能否遂願,看因緣造化。

你當記住,放眼苟且遍京華,能為汝師無一人。

不必再問了,他們不會懂的。

因為CHRIST只會有一二,滿街的是賣漿引車者流。


為啥要出家,別干計算機不就行了


如果家境允許...流浪是一個了解自己,了解世界的好方式... 去看看 田間那些為生活而辛苦勞作的人..看看那些為錢財費盡腦汁..想欺詐你的人....看看那些會幫助你的人..看看那些嫉妒你的人....看看那些只會看你的人.....問問自己為什麼他們在這裡~問問他們最想做什麼....當你流浪夠了就回家.....我相信...並且堅信.....你一定知道你最想做什麼.....


出家?你這應該是逃避吧。

去看一本書《遙遠的救世主》

然後,去看一個博客:纏中說禪

然後去看幾本書:少有人走的路、愛的藝術、失控、窮爸爸富爸爸、鬼谷子、易經、一生的計劃、決策與判斷、洛克菲特留給兒子的38封信、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偉大的博弈、超越金融

然後,在想出家。才多大啊!!大好的青春,大把的試錯的機會,又不缺胳膊、不短腿,又沒光耀時代,退隱山居的地步。。。好生呆著


出家並非消極的選擇,出家的目的是弘法,需要的是菩提心和過人的智慧。如果你的志非在此,你將很難通過寺廟的考核。

如果你追求的是內心的平和,你可以讀一些佛教的入門書籍,做一些了解。如果你認同佛教的四法印,並且有志於此,可以再考慮出家的事情。


是否是射手座? 如果是一個人,那麼想去流浪就去,給自己定一個計劃,比如每個地區呆半年,邊打工邊旅遊。

如果是2個人了,就要負責點,要嗎是2個人一起流浪,要嗎就安安穩穩的做點事情。

每個人都有這種階段,隨著年齡的增大,你也會逐漸成熟起來。


看到老濕關注一堆這個問題,而且被刷屏了。出家也要按照基本法啊!

我雖然不是出家人,但是我見得太多了。個人觀點出家是迫不得已的下下策,而且說重點就是在逃避問題。很多令你煩惱,困擾的事情,並不會因為你出家而解決。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小隱於野大隱於市。能夠在紛擾塵世之中找到自己的一份寧靜,無愧於自己就好。如果真的要出家,務必三思,我們粉絲的決定權也是很重要的! 積極面對問題吧,沒有過不去的坎的。 有興趣可以去諮詢專業的心理醫生。

最後祝你身體健康,再見!


出家是大丈夫行為,是最尊貴的選擇,是最正確的選擇之一,是最能利益到自己和自己的親人眷屬的行為之一,千千萬萬,萬萬千千的人將會因為你的出家而得度,你是最偉大的人,舉雙手支持你出家。正是因為有出家人住持三寶,佛法才可以長久住世,正是因為有出家人弘法,世間才能聽聞到佛法,正是因為有出家人踐行佛法,佛法才更好得以傳承,正是因為有出家人三寶,世間人才得以廣種福田得無量福德,正是因為有出家人,世人才可以知道菩薩阿羅漢的妙不可言,正是因為有出家人,人們才會說無事不登三寶殿,一人得道九族生天


機緣巧合的時候你自會做出選擇。

出家也不是真正的逃避方式吧。

我最近也在想這個問題,我也想要逃離,但是要考慮的東西太多,有些事情無論你逃到哪你都逃不開吧,就藏在你的心底,還不如直接面對它。

你得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單純的逃避而尋求內心的平和?也許你會發現更多的你想要逃避的。就像消消樂里,消除完又出現填補。通過一關還有一關,但是在這個過程里你的心境以及沿途有趣的人、有趣的事就是人生的收穫啊。

共勉,給題主也給自己。


如果看破了,出家與不出家有什麼差別呢?

如果還沒有看破,那出家了還是一個廟裡的俗人,跟現在一樣!

建議出去走一走,讓心靜下來。樓上的流浪的建議就不錯....


出家是為眾生種福田,得四方供養要為四方弘法。所謂佛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前人早已警之。我以為披上袈裟意味著背負芸芸眾生的法身慧命。正信的佛教是最好的教育


出家與在家,都是因緣。不要把出家看的太高了,出家人是為了自己更好的修行,不要提大慈大悲,那是菩薩才有的心識,你一個普通出家人就是自己度化自己!在家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在家修行,需要時刻面對社會生活,面對種種生活煩惱!在家修行,才可以達到大家與個人修行的平衡!

========================================================================

修行實質就是改變你的念頭,沒那麼神秘。修行只是修心。基督教徒傳教是修行,家庭主婦的活動是修行。

爵士貓回復長子兔(作者)2 分鐘前

學佛根本上是學習如何改變命運。誰也不是生下來就是佛的,但佛都是平常人修成的 .你說的也對也不對。

在今天,首先,所謂修行就能成佛的說法,是錯誤的。世界哪裡有【佛】,那裡有【菩薩】,你指出來? 修行就是學習佛教的緣起性空的思想,倒是十分合理,你說學習佛陀的思想,倒是很正確。 妄圖通過搞搞修行就可以成佛成菩薩,都是佛教傳入漢地以後,漢族的謬論。 佛陀只說了,苦集滅道,十二因緣而已。建議讀【雜阿含經】《大般若經》。你既然知道不能有分別心,可惜不知道哪部經典在談【不能有分別心】豈不可惜。 修行實質就是改變你的念頭、思想觀念,沒那麼神秘,【萬法唯心】。修行只是修心。

爵士貓3 分鐘前

佛法的本質就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世界觀、方法論。佛法的本質就是談緣起性空,就是人要認知自己的思想的局限性,在世界的本質面前,人類的認知只是住於現象之表,人的我執法執導致人對世界認知的偏離,600卷的《大般若經》反覆演繹,都是表達【緣起性空之思想】。

爵士貓回復風小山(作者)

修行實質就是改變你的念頭、思想觀念,沒那麼神秘,【萬法唯心】。修行只是修心。與你修行時間無關。修行就是學習與實踐,現在社會的一切行為,只要你在追尋世界之本質,都是修行,科學實踐是修行,家庭主婦的活動是修行,基督教徒傳教是修行,各國政治家的活動更是修行。修行不止有佛教徒在做。世界各地的人類都在做。

============================================================

人之尋求真理和創出了宗教,都是出於內心的懼怕—害怕生活上所避免不了的煩惱和痛苦之糾纏—所以人憑著人類特有的智慧,盡量想法子以便擺脫痛苦,而獲得一個永久的解脫。佛教的出發點,就是以尋找解脫之法為主要的目的。佛陀發揮最高的智慧,思考世間眾生的問題,了悟一切緣起和斷除無明的真理,並啟示人類如何絕對征服苦障的一種實用之道法,也就是我們所稱之『佛法』。

佛教的意義是『覺悟者之教導』。佛陀是一位覺悟緣起的原理以及透徹理解生命真諦的人,而也又能照那真理,很適當的處理生活上的一切事物。他以自己所證的法性為根據,很巧妙的應眾生的根機而施教化。佛法的高妙處,是在於其合乎實際的實用性。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都以為念經拜佛,或在佛像前供花及香水佳果,就是修行佛法。有很多佛教徒極喜愛念經,每日每夜都念,雖然念了許多的經,卻絲毫不懂得自己念的經含有什麼意思,只懂得盲目地念,好似那能重覆或模仿人言的鸚鵡一樣,盲目地重覆不知其意的人言。如此盲目地念經又有何用處?佛陀何嘗要我們盲目的禮拜和念一些自己不知所云的經呢?他教人不要輕信任何導言,甚至連他自己的教導也包括在內,他教人應該從生活的經驗中,去體會和他所教我們的佛法,是否為真正的真理。佛陀並不教我們盲目的禮拜佛像或背誦經文。他認為一切儀式是愚痴、詼諧和不合理的。他否認天神乃萬物創造者的學說,也否認那個時代的印度人所迷信和崇拜的眾天神。

如果,人能夠以供物或祭品、拜佛和念經,消除本身所有的煩惱和痛苦,那麼世間將無痛苦的人了!因為任何人都能供奉祭品,任何人都能學會拜佛念經。但是,無論供奉多少的祭品、拜幾百千次的佛、念幾千萬遍的經文,痛苦還是照舊存在,問題還是解決不了。因此很明顯的,那些迷信的人,所採取的解除煩惱的方法根本無效,消除不了煩惱,擺脫不了痛苦的糾纏。許多僧人因想揚名得利,便順世人所好,創出了複雜的儀式,改變了佛教的真面目,而愚痴的人,卻被那些複雜和繁瑣的儀式迷住了,以為那才是真正的佛教。很多僧人利用宣揚佛教為借口,而建設寺廟、設辦大道場,以及主持繁瑣莊嚴的宗教儀式,給佛教裝上了虛假的興盛外表,可是自己卻暗地裡從中獲利,積聚了很大的財富。僧伽是由人做的,有怎麼樣的人就會有怎麼樣的僧伽。本來落髮出家的人,應該是清心寡欲的,可是目前的佛教僧團,卻有好多缺乏誠心誠意的人落髮為僧,置身於寺內而心思卻還迷戀俗家,又特地花一段時間,學會了誦經供法、主持儀式,為人辦一些法事,接受一些施品錢財,而心也越變越貪婪,養成營私肥己的惡習,或是爭權奪利,心地比一些俗人更低劣和卑鄙。如果一個人出家為僧是出於自私的動機,那麼,他將是一位品質低劣,而又自私自利的僧人,毫無益於社會,因為他缺乏崇高的理想,只想採取狡猾和姦詐的手段,無恥的詐騙世人,暗地裡積聚錢財。

佛陀是一位提倡正見,即正確知見的導師。他反對迷信,使人認清世間萬有之實相,認清整個世界或宇宙不偏不斜之真面目。他揭發萬象本來如此的現實意義,為迷失的人指示正途,引導他們歸正,不必依賴迷信或外來的力量,只憑自己的正確心意去明白宇宙之真相,自己努力變化改革,以跨入醒悟及解脫的正軌,而得涅槃之樂。因此,人如想獲得那出世解脫的涅槃之樂,先必須認清萬物存在的事實真相和本質,也就是洞察諸法實相,看透人生的無常、無我、苦和空性,進而革除種種的執著,使自己的道德人格和素質更加健全。一些不懂得佛理的人,往往以為佛陀所說的無常、無我、苦和空性是消極的思想,那是因為他們根本不清楚佛理的意義,而誤解了佛家思想。

佛陀是一位提倡正見,即正確知見的導師。他反對迷信,使人認清世間萬有之實相,認清整個世界或宇宙不偏不斜之真面目。他揭發萬象本來如此的現實意義,為迷失的人指示正途,引導他們歸正,不必依賴迷信或外來的力量,只憑自己的正確心意去明白宇宙之真相,自己努力變化改革,以跨入醒悟及解脫的正軌,而得涅槃之樂。因此,人如想獲得那出世解脫的涅槃之樂,先必須認清萬物存在的事實真相和本質,也就是洞察諸法實相,看透人生的無常、無我、苦和空性,進而革除種種的執著,使自己的道德人格和素質更加健全。一些不懂得佛理的人,往往以為佛陀所說的無常、無我、苦和空性是消極的思想,那是因為他們根本不清楚佛理的意義,而誤解了佛家思想。

世上任何一種的宗教經典,大都免不了被後代的學者或教徒們增加自己的觀念,而弄出了許多形式的經典,佛教的三藏經典也不例外。佛滅後的信徒或學者們,為三藏經典增添當時所盛行的觀念和神秘色彩,如不是為了加強信徒們的信仰心,那麼就是出於對宗教的極度熱心。最令感到遺憾的是,很多人誤把自己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儀式典禮當作佛教。許多信徒喜愛在佛像前,供上盤盤的甜品佳果,為奉獻佛陀『聖靈』之意,其實這種行為或作法,根本不合於佛教的基本教義。但是,卻有很多人固執的認為,那樣敬拜及在佛像前敬獻甜品佳果,是正確的修行表現,並且還如此這般的教導別的信徒們,要他們嚴格的遵守一些繁瑣的儀式。如今此一類的儀式及禮節越變越多,也越繁雜,而純真的佛理及其宗旨完全被掩蔽了!

有些僧人把佛教當為一門學問,只顧研究教理而不實踐法道;又有一些僧人,只注重禪定之修行而忽略了教理;甚至,還有一些僧人對禪定不感興趣,對教理也懶得去研究,只想在僧團中討個好吃懶做,自由自在的生活。僧伽之腐敗會影響整個佛教的發展,因為世人把僧伽看做佛教的維護者或領導人,如僧伽缺乏良好的素質,毫無出家人之心地與作風,世人必對僧眾感到失望而失去了信心,甚至感到無比的嫌惡,緊接著,是對佛教也失去了興趣。

我們必須能清醒的辨別和認清,什麼才是真正的佛教?千萬不可愚蠢的執著或迷昧空洞的外表,而忽略了那充實的內在;不要迷昧繁瑣莊嚴的儀式或典禮,致使眼裡失去了佛教真正的目標。佛家的修行,是以身三善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和口四善業(不兩告、不妄語、不惡口、不綺語)為凈化本身行為的基礎,緊接著是心意的凈化,由此凈化,我們將能循序地通達洞察能力和正見。不要順從別人之意,而把虛假之歪見當為佛理,勿忘了佛陀本身,尚不要人迷信他的話或教理,他要人應用自己的思想和理性,從實際的生活經驗中,考慮、反省和檢討他所說的理論或宣揚的佛法,是否為正確的真理。


我只想說,25了。出家蹭早,明年中國佛學院就不收你了。


其實也明白,當自己內心一片黑暗,整個世界哪裡都不是藏身之處。就是總對佛門境地抱著一絲僥倖心理。


也許我們該問問老濕怎麼想的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奧數金牌柳智宇出家?
出家後的生活怎麼樣?
看到很多名校的博士或者研究生還有一些大學老師交流都會說起佛法,我想知道。為何很多普通人都不深信他們卻?
有人知道怎麼出家嗎?
現世佛弟子出家後還俗的概率是多少?

TAG: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