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歐洲如此歧視猶太人,當初卻不把他們消滅,還允許他們控制商業大發橫財?


最起碼有兩個核心原因:①鑽了宗教空子;②猶太人被強制性優勝劣汰、人為選擇。

①鑽了宗教空子

有個說法(但是本人沒看過那本書),基督教世界早期以放貸為罪,所以天主教統治歐洲時期,是猶太人做這種事的;

類似於咱國的賤民,咱們國家根據歷代科舉應試政策,有六類人通常不許參加科舉考試:1、工商雜類;2、娼優賤民類;3、正在服喪類;4、觸犯刑責類;5、吏胥類;6、僧道類。

咱國裡面,商人肯定有錢;吏胥不必說了,都是一霸;後期很多人寧可不要科舉身份了,也要送禮去衙門裡當吏胥,因為有錢有勢了。

基督教的歐洲,猶太人做的正是「賤業」,放貸。

並且君王們喜歡把這種發財的事交給猶太人,因為他們就像蜂巢,一旦看不順眼了或者缺錢了,就以宗教名義把他們的蜂窩全抄了,把他們驅除出境。

法國國王就做過好幾次:抄家驅逐這些蛆蟲!→沒錢了?好吧,歡迎猶太人來做生意!→抄家驅逐這些...........

因為他們是賤民,沒有任何公民權力,社會認可對他們的壓制和迫害,君王白白拿錢,還是以聖潔的名義,當然開心了。

②猶太人被強制性優勝劣汰、人為選擇。

猶太人可能是唯一一個沒有國土兩千年但是民族沒有消失的民族,全球獨一家。

一般沒有國土,會很快被當地社會通化掉。

猶太人就不,他們在漂泊各國中以猶太教為中心,拚命頑固的不與當地文化同化融合——這也是他們飽受歧視和攻擊的原因,因為不管你對他們多好,猶太人也從不愛國、絕不愛國,他們自認永遠是耶路撒冷的猶太國國民。

但是各國拚命迫害歧視猶太人,猶太人又不放棄猶太教,反而對他們進行了人為的優勝劣汰。

在滿是敵意的環境里,只有最精明最狡猾的猶太人才能存活下來;

比如名著《威尼斯商人》里大反派——高利貸商人夏洛克,因為契約有漏洞、自己犯眾怒,結果財產盡沒、自己改信基督(拋棄猶太人身份)————這就是被淘汰的失敗者

但是別忘了,比夏洛克更狡詐更聰明的猶太商人一定是有的,會在夾縫裡活下來的。

另外在遇到巨大組織性迫害的時候,只有最富有最精明的猶太人才能帶著家庭和財富逃出國家。

舉國驅逐你的時候,窮人沒錢移民海外的,移民了也站不住腳;只有猶太人里頂層富豪可以傷筋動骨的不停抵抗這種重頭再來。

因此,猶太人強,是因為弱者都被淘汰了。

我朋友在歐洲留學,被黑人搶劫,他170略胖,追上去,打倒搶匪,奪回手機。

非常佩服他不僅能追上還能打倒黑人,他笑了:「其實又瘦又小,和美國黑人完全不一樣。」

有人說:美國黑人比其他地區黑人強壯,就是因為在殘酷的越洋奴隸貿易和奴隸生活中,瘦弱的黑人都滅絕了。

同理,美國猶太人里智商最高的一支,來自於俄國移民後裔。

原因很簡單:俄國當年是對猶太人最兇狠的一個歐洲國家,動不動滅掉整個猶太人村子,那麼能活下來並且移民美國的俄國猶太人得是多精銳呢?

所以答案就是:

猶太人拒絕同化也不愛國,各國都禁止他們獲得土地官位、上學也不行,只能經商;

猶太人對於歐洲統治者是熊的蜜罐,所以允許經商,也只能經商;

猶太人之所以大發橫財,是因為不能發財的都死絕了。


縱觀猶太民族的發展史,其存在顛覆了人類對民族的一貫認知,猶如一朵奇葩耀眼於世。

為什麼這麼說?

放之四海而皆準,民族是指具有共同語言、地域、經濟生活及其表現於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共同體。而放眼世界,歷史上和現在存在的民族,其內部構成,也都遵循了對民族的這個定義。

但猶太民族卻是個例外。雖然猶太民族於3000年前形成後,在上千年的歲月里,一直作為一個符合經典標準的民族,生活在地中海東側的迦南地區。但從公元2世紀開始,猶太人便開始進入長達兩千年的所謂「大流散」時期。在這漫長的歲月里,猶太人喪失了共同的地域、以前統一使用的希伯來語也漸漸被各自生活地區的不同語言取代,甚至連種族成分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由以前單一的白種人,變為白種、黃種甚至黑種人,相互間也不再構成緊密的經濟體。

如此一來,常態下猶太人自然面臨著種族滅絕的結果。可在長達兩千年的漫長歲月里,猶太人雖然飄零各方,備受欺凌,但卻始終保持了自己獨立的意識形態,也沒有被其他民族融合掉,並以猶太教這個共同文化為紐帶,將這些分散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猶太人強力關聯到一起,頑強的猶太人在歷史長河中得以倖存。

猶太人為什麼能創造這個奇蹟?在雲石君看來,這與猶太人著名的謀生方式——商業關聯極大。

關於猶太人與生俱來的商業基因的起源,雲石君之前文中有過分析。簡單來說,在3000多年前,古猶太人生活的迦南地區,身處尼羅河流域與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兩大文明板塊夾縫板塊,承擔起了二者商業貿易紐帶的功能,而生活在其之上的猶太人,則自然而然的在此過程中,積累了充分的商業基因。

公元2世紀,猶太人在被驅逐出迦南這個極具商業價值的寶地後,按理說,隨著時間的變遷和環境的變化,猶太人的商業基因也會逐漸退化。

但猶太人的商業基因,卻並沒有因此消失。之所以如此,與歐洲的政治和經濟結構大有關聯。

與中國的大一統不同,政治上,歐洲自古便是四分五裂的局面。即便在羅馬帝國時,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力也相對薄弱,遠不能與東方的中國相比。待羅馬帝國滅亡後,中世紀的歐洲,政治上更是諸侯割據,大大小小地緣板塊都有自己的勢力,是典型封建社會,與中國式的中央集權制度完全不一樣。

歐洲長期封建割據,政治上的邦國林立,對歐洲——地中海文明圈的經濟結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中世紀的歐洲,地中海雖落後,但畢竟已經進入到文明社會。幅員遼闊之地,地區間的物資交換避免不了。

歐洲的政治分裂,使猶太人有翻身的可能。中世紀的歐洲,通常會分裂到幾十上百個王國。王國之下還有公國、侯國,乃至騎士。這些封建領主雖然因實力的懸殊和地盤大小的不同,對上一級領主雖有一定依附性,但在轄區內的自主權還是非常大的。

權力的嚴重分散的同時,政治對物資交換行為的掌控能力也不會集中。而再看中國王朝的政治權力,已經覆蓋了東亞大陸幾乎所有文明地區,政治對物資交換的介入和掌控程度之高,也縮小了商人的生存空間,地位也十分低下。

再看歐洲文明圈的政治權力,被從上至下,從大到小的封建領主層層肢解,這樣每個領土的權力邊界也變得明顯。如此一來,單一的封建領主就沒有對大規模的物資交換掌控的能力。

這種情況下,封建領主要拿到自己想要的物資,只能假商人之手,也就給商人提供較大的生存空間;同時,因眾多的封建領主存在或多或少的矛盾和競爭,在這種情況下,眾多封建領主便向商人拋出了橄欖枝,通過商業利益來維持自身生存,甚至提升邦國實力。

如此一來,商人生存空間便擴大了,社會地位也有所提升。歐洲封建勢力由於政治權力支離破碎,因商人有足夠的自由空間,不太受歐洲封建主的控制,即使猶太人不受政治權利待見,也不能抵擋其商業的發展壯大。猶太人雖流離失所,但憑藉祖傳經商手藝有足夠的謀生能力,也能繼續從事商業的動力。

而猶太人商業基因的傳承,又對猶太人民族性的保持有著極為重要的關聯。為什麼這麼說?

這依然與中世紀歐洲的政治格局密切相關。

歐洲文明圈極為分散的政治權利,使得封建領主們不得不倚重商人。但是,這種倚重的前提是:商人的誠信。競爭激烈的封建領主,都在權衡利弊,避免腹背受敵,倘若商人跟敵人勾結,合起伙起來坑蒙拐騙,那苦果只有自己咽了。

這就給歐洲商人提出了要求:

首先,他們必須有商業道德,重視契約精神,將履行契約置於其他利益考量之上。

其次,在身份上,商人最好是置身於政治之外的第三方。因歐洲大大小小的勢力不計其數,政治關係錯綜複雜,地緣矛盾、民族恩怨、甚至宗教傾向等等,這種情況下,任何商人只要與上述問題扯上關係,難免不會對其在歐洲各勢力間的商業活動造成負面影響。

這些要求下,作為商人,就要遠離政治上的勾心鬥角,而猶太人是支離破碎的邊緣少數民族,沒有自己的政治勢力,連信仰跟基督教扯不上關係,這種獨特性的獨立民族,才能夠在歐洲錯綜複雜的政治格局中遊刃有餘。

所以,為了在一個政治分裂嚴重的地區內從事商業活動,猶太人必須保持自己的獨立民族性,甚至隔絕與歐洲本土民族的交往,這樣才能作為一個合格的第三方取得歐洲各方勢力的信任。

而歐洲政治權力與宗教權力的衝突,以及不同宗教間的矛盾,也迫使猶太人必須保持民族獨立性。

中世紀時,天主教廷將自身權力架構覆蓋到整個天主教世界,它也可以像東方的中原王朝那樣,強勢控制天主教世界內物資交換活動的利益驅使。這樣一來,從宗教立場而言,猶太教這個異教必然是被剷除的對象。

但封建領主必定會一致反對。整個中世紀,歐洲(西、中、南歐)天主教世界都存在嚴重的治權與教權衝突。雖然整體上,教權位於治權之上,但王權依然有相當大的獨立性,並不全受教權擺布,二者既相互合作,但又彼此戒備,經常爆發衝突。

對封建領主來說,即使內部紛爭不斷,但對教權的反制,符合所有政治權力掌控者的共同利益。如果讓教廷徹底壓倒猶太人,控制了歐洲文明圈的商業利益,那教會的力量就會威脅到政治權力。兩者相較取其輕,封建領主因政治分裂不能掌控商業,但也堅決反對教廷徹底消滅猶太。

歐洲文明圈雖然經濟上是一個整體,但在宗教上,分為天主教和東正教兩大系統,他們的矛盾,也使得猶太人有更大生還的機會。

作為一個經濟整體,西面的天主教世界與東面的東正教世界,難免會有大量的商業交換。但天主教與東正教的勢不兩立的形式,又決定了這種商業活動,不可能由兩大教權中的任何一方把持。此時,猶太商人的存在起到經濟紐帶的作用,不至於因宗教的對立,阻礙商業交流的開展,進而影響到整個歐洲文明圈的經濟運轉。

此等形勢下,弱勢的猶太人更得堅決保證自身的獨立性,在歐洲文明圈中賺取商業利益,讓自己擁有好好活下去的資本。

以上分析,猶太人為何在流離失所的兩千年間,依然能在歐洲維持自身獨立性,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只不過,猶太人的腳步並不僅限於歐洲,在西亞、非洲,甚至在中國,猶太人處處可見。為什麼猶太人在這些地方,依然能保證自己的民族獨立性呢?

答案是「趨炎附勢」幾經歲月的流逝,在很多歐洲之外的地方,猶太人的民族獨立性也漸漸暗淡下來。而在19世紀後,猶太人在美國混出了名堂,掌控了世界上絕大部分的財富。為了加強猶太勢力,猶太——以色列興起了一陣民族意識喚醒的風潮。當今社會,猶太人憑藉其巨大影響力和較高的社會地位,一些本已融入其他民族的猶太人,又力爭恢復自己猶太人的身份,從而謀取物質或精神上利益。

當然,趨炎附勢乃人之常情,誰都想來人間一遭,不說榮華富貴加身,但至少也不要弄得如喪家之犬般可憐。二戰後的猶太人徹底翻了身,在之前的幾千年里,猶太人忍氣吞聲,履遭打壓。這種壓制的頂點,便發展成20世紀納粹對其的種族滅絕。

雖然猶太人在歐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歐洲人為什麼還這麼討厭他們呢?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將為你解讀更多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88節。喜歡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的讀者,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雲石全部系列原創文章。


猶太人在其實的環境下優勝劣汰了。


對歐洲諸王來說,猶太人就是白手套 ,會生育的宦官。所以上層猶太人生活還不錯。

到了民族國家時期,就要還回來了。


不就是歐洲貴族一直讓他們當打手做骯事,富了就宰一把,窮人鬧的厲害就拿他們做替罪羊。

搞明白這一點,猶太人雖然大部分不在以色列,卻出奇一致要維護這個國家,就為擺脫替罪羊的角色。

說白了,沒政治地位的才適合做白手套,否則一不小心就成政治對手了。印尼馬來權貴用的白手套還經常是華裔呢。


這個想法太恐怖了吧——種族滅絕。再說歧視不一定要走到非要殺人的地步。

首先,不是所有人都討厭猶太人,並且希望殺光他們。第一次十字軍的時候,發生了很多起屠殺猶太人的事件。但是也有很多人保護他們,比如鄰居,甚至有些主教會把他們藏在教堂(不過有的暴徒會衝進教堂屠殺),好像科隆大主教給了一座城堡給猶太人,允許他們武裝起來保護自己。教皇一般都是主張保護猶太人,並反對強迫猶太人信基督教。在教皇國生活的猶太人就沒有受到過迫害。在波蘭的猶太人一般受到國王的保護,猶太社區相對興盛。

其次,猶太人很有用。基督教是反對利息的,所以早期借貸要靠猶太人。猶太人通常是受到國王直接管轄的,為此他們需要給國王繳納保護費。理論上國王可以隨時撤銷保護,並且新的國王即位時猶太人是要交一大筆錢來換取保護。英法的國王曾經在缺錢的時候抓捕全國的猶太人勒索贖金,這筆收入非常可觀。法國曾經有條法律猶太人想轉基督教需要給國王賠償金,因為這樣會減少國王的收入。總之,國王可以從猶太人那裡獲得很多錢,所以一般會保護猶太人。不過隨著倫巴第銀行家的興起,猶太人逐漸被排擠出市場。多次的迫害和劫掠也使得很多猶太人變得非常窮困。英國後來就驅逐了境內所有的猶太人,莎士比亞寫《威尼斯商人》的時候英國就沒有一個猶太人。法國的猶太人被驅逐過,但是後來又允許回來。法國大革命後法國猶太人的境遇就好多了。

最後猶太人並沒有控制商業。當時對猶太人有很多限制的,最開始不得擁有土地。後來不得從事製造業,行會也不會接受猶太人。等貿易發展後,很多港口拒絕猶太的商船。義大利銀行家出現後猶太人在銀行業開始被排擠。


猶太人在歐洲歷史其實過的沒那麼差。大部分時候他們比所在地的中下層人民過的好多了。因為教義的關係,猶太人很少有把所在國當成自己祖國的,雖然他們會要求所在國的國民待遇和權利。他們通常也是侵略者統治當地人的代理階層。和他們通婚也必須convert。這是他們受歧視的深層次原因。在美國的猶太人多是多元化運動和少數族裔利益支持者和推手。但只要涉及到猶太社區和以色列的利益就馬上換套邏輯。很多人有美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送小孩去以色列打穆斯林,在美國歡迎穆斯林。Quora上能見到很多所謂猶太無神論者,激烈的批評基督教,說沒有愛和包容,但同時熱烈的為舊約中很多殘暴的故事辯護和詮釋。個人生活中接觸到的有挺好猶太人,但都深受這種極致tribalism的思考方式影響。猶太人商業上的成功除了基督教世界曾經因為教義的限制不能做好多事情以外,他們文化中極致的抱團主義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想想莆田系醫院為什麼全國開花就明白了。


「共產主義國家」為什麼要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呢?有利用價值罷了。具體原因有二:

1.當時歐洲本地人缺乏猶太人的能力,在能反應之前就已經面對這個既成事實

2.本身他們需要猶太人的資產,利用猶太人建立體系,他們再來一個反猶風暴接管。

很類似東南亞對待華人

幫助我們建設的是你們=你們在「殖民」我們

順路題外話

中國人天生聰明勤勞使得東南亞產生類似「恐猶主義」的「恐華主義」

所以曾經記得聞一多先生這樣說:

「中國人和猶太人,都是世界上最聰明也是受苦難最多的民族。我們受了這麼多年的苦,應該強起來了。」


對猶太人的歧視,最開始是宗教層面上的,因為猶太人殺了耶穌。所以,猶太人在中世紀的歐洲是被歧視的。猶太人只被允許從事賤業,例如,放高利貸,這是聖經明確了的,會下地獄的職業。基督徒們沒人願意從事這一行。現實中,放貸者的權利也常常得不到保護,畢竟專業的《民法典》要到拿破崙時代才真正出現。所以歐洲王室、騎士等等,一到打仗的時候,就開始惦記猶太人的錢袋子,一旦戰爭結束,常常就會賴賬不還,這就常常導致猶太商人的破產。平民階層這樣的事例就更多了。

不能說這是猶太人的幸運,這恰恰是那個時候猶太人的悲哀。士農工都被當做正當的行業,唯有金融業被看做是低賤的。猶太人只能從事這種低賤的行當。對統治者而言,金融畢竟在現世有著重要作用,自己礙於聖經,不能碰;可又不放心由其他人來掌管,只有在歐陸各國都沒有根基的民族——猶太人來經營,這是最佳選擇。猶太人沒有政治權力,這一點我覺得一直到了以色列建國,這個民族才有所改觀。沒有政治勢力,就意味著,他們必須依靠自己所在領地的領主才能活著。這就是說從事放貸行當的猶太人必須依附於當地的領主,才能保證自己從事金融業的正當權益。當然,如果領主翻臉,那他們是毫無辦法的。這是歐洲中世紀時的封建制度決定的。

正是由於猶太人在中世紀歐洲的賤命,他們才不得不在基督徒不願意從事的行當里討生活。上面的金融業是這樣,藝術品鑒賞也是這樣。以至於時到今日,歐洲一流的藝術史家大都師出猶太人。這是因為,猶太人經常會遇到典當祖產的貴族。要保證能夠準確的鑒定一件文物或珠寶的真偽,不發展專業的知識是不行的。

以上都是事例。歷史的發展,資本主義最終確立自己的統治地位,而封建制度的依託,地主階層和農業都在資本主義大潮中逐漸分化與地位下降。反而是與歐洲資本主義一道發展的商業大行其道,這時猶太人才逐漸確立起自己的社會地位。

如是,隨著資本主義制度在歐陸的確立,自由、民 主開始深入人心,教權向世俗社會低頭,猶太人也開始獲得了基本人權。數個世紀所積鬱的衝動,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在所謂的啟蒙時代之後,猶太人開始在哲學、文學、音樂、科學等各個領域嶄露頭角。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德國,隨著德國的狂飆運動,直到德意志統一,猶太人的解放運動逐步加深。我同意阿倫特的說法,在一戰之後,最嚴重的排猶反猶不是發生在德國,連法國都比德國嚴重。這是因為,德意志資本主義發展有別於英法美,它是通過一場由上至下的統一運動最終確立的。統治上層是沒有變動的,但是,社會的下層,尤其是工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德國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都出現的十分晚,而且德國的封建統治階層——容克地主階層,也完成了半資本主義化。所以,德國統治階層在政治權力上一直不鬆口,卻對社會其他方面放的很開。包括,猶太人的解放運動。可以說,這一時段的德國是個半自由的國家,只要你不涉及政治,哲學家可以大放厥詞、科學家可以自由的科研、社會學家可以研究德國的人口問題。當然所有這些學科都向猶太人逐漸放開。猶太人又開始滲透到各個階層和職業,有人從政,有人當了教授,有人蔘了軍。這個社會基本上對猶太人是開放的,猶太人與德意志民族的融合也進行的十分順利。

只是到了,一戰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外有巨額賠款的巨石,內有各種政治勢力的角逐,可謂內外交困。而儘管猶太人地位已經大大改觀,但是當環境惡化的時候,民族上無根,政治上無權、無強有力的組織的猶太人再一次成為了眾矢之的。之後的事,大家都了解了,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就是明目張胆的打著反猶的旗號上的台。在《我的奮鬥》中,隨處可見對猶太人惡毒的攻擊,而且明確的使用的驅逐、滅絕這樣的字眼。歐洲猶太人的後來的命運可想而知。


這些年歐洲反猶之風又起。


歐洲君主也要面臨挑戰,他需要一個只能依附於他,又能很好為他所用,而做大時又可以很容易的找理由清除掉的勢力。

猶太人正中下懷。

至於猶太人為什麼在商業領域格外優秀,想來跟他們的宗教文化也相關。

看猶太教教義,特別好的解釋了自己和他人,自己和目標,自己和家人,階段性目標和總目標,享受生活和保持勤奮--------這些生活里的倫理道德和人生主題的關係。

其實和儒學倒是有一滴滴相似,只是一點不犬儒,把對權威的服從替換為"與上帝的約",把"修身齊家"替換為"摩西十誡",治國平天下有沒有相應的倒映就不清楚了。

有些精彩的宗教教義是可以跟哲學流派並行的漂亮世界觀。


雲石體自問自答


推薦閱讀:

西歐中世紀的封建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古代歐洲為什麼不像中國一樣實行中央集權,而採取分封制哪?
同樣是以男權為主導的古代農業社會,為何歐洲中世紀與中國封建社會存在較大的差別?
中世紀的結束時間應該是哪一年?
十字軍東征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TAG:猶太人 | 歐洲歷史 | 以色列 | 中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