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國人對待外國哲學和中國哲學態度反差為什麼會如此之大?


中國哲學和外國哲學之間的差別,只在一個「中外」嗎?如果順著「中外之別」這一點思考下去,就掉入了和中西醫之辯一樣的一個陷阱——地域的差別掩蓋了歷史與現代的差別。接下來往往民族自尊心就開始摻雜於討論中,越辯越亂。在我看來,正如中醫 vs 西醫換成「傳統醫學」vs「現代醫學」來討論更加清楚,中外哲學之爭,從古代哲學 vs 現代哲學來討論也是更加清楚的。

不會有人熱衷於討論這麼一個問題:「國人對待外國物理和中國物理的態度反差為什麼會如此之大?」——因為就算是最純粹的漢民族主義者,也沒法厚著臉皮說中國在牛頓時代和愛因斯坦時代的物理髮展中有什麼重要貢獻。沒什麼中國物理和外國物理之分,只有原始物理和現代物理,而中國很不幸,在20世紀中後期之前,在現代物理髮展中基本沒有任何貢獻,僅此而已。

但到了哲學領域,很多人就看不清楚了。實際上,除了那些和中國自身相關的學科,在近現代階段中國基本是在所有學科上被歐美吊打的,哲學也是一樣。很多人不承認這一點,只是因為哲學不像物理學一樣關注經驗世界、有特別明確的評價標準。但在本體論、認識論、語言學轉向等從古自今一系列哲學核心問題上,中國確實一直在落後(甚至完全不曾提及過某些話題)。

在我看來,承認中國以往在哲學上的落後,和承認中國以往在物理學上的落後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就像中國在當代物理學中不斷做出貢獻一樣,哲學方面中國一樣可以進行追趕和反超(儘管這一進程面臨著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壓力)。孔孟老莊終究和古希臘那些哲學家一樣,是原始哲學而不是現代哲學。當代哲學家當然可以重新解讀它們,但如果所謂的「中國哲學」的全部精力都放在這些舊紙上,那這就不是中國哲學,只是中國經學罷了。


說幾點淺見吧。

一是中國哲學這個概念很尷尬,我不認為有所謂的中國哲學,準確來說是中國倫理學或者中國思想史;比起西方自古希臘發展起來的嚴密的哲學體系(確切來說第一個用嚴格推理方式發展哲學的是費希特)而言,邏輯上站不住腳;

二是中國哲學也好、國學也好,撇去做學術的那部分人,剩下的就是在被當作一件生意在做;西方哲學的入門門檻是很高的,太抽象,民哲基本沒什麼市場,自康德以來,西方哲學很大程度上只在大學專業裡面發展,再不是平民能接觸的東西。但國學熱愈演愈烈,成了一門生意,可惜水平不高。《百家姓》《三字經》《弟子規》之類的成了主流。也是沒辦法,音韻訓詁文字雖名為「小學」,但難度堪比高數;義理考據辭章更是沒幾個人懂;《易經》成了大熱,倒是意料之中,讖緯之學本來就沒個譜。

我不喜歡說什麼無用方為大用、屠龍之術之類的玩意兒,相反,我覺得那是很多不踏實研究學問之人在故作清高。中國文化能不能帶來麵包,帶來實用功利的好處?當然可以,歷代文人多的是詞采華美的應用文,《二十四史》多的是識人用人的千古範例,隨處一挖拍電影做遊戲寫小說都是好素材,只是如今,很多人連豎排繁體的文言文都看不下,又如何能對著小學下功夫呢。


我覺得問題首先混淆了所謂的國學先秦百家哲學

然後答案又混淆了近代哲學古典哲學

然後整個一個不知所云的問題和不知所云的答案……

外國哲學這種說法我也是第一次聽說。

狹義的說,哲學就是發源於古希臘的那個……也就是我們現在叫西方哲學(不是希臘哲學更不是外國哲學)的

其實搞成現在這樣,完全是先有一群不學無術的騙子把先秦百家熬成雞湯來講,然後另一群騙子硬生生的發明一個國學的概念,把這些東西徹徹底底的搞臭了……


中國哲學一直念叨春秋戰國的

西方哲學一直念叨古希臘的

其實是一路貨色

民哲圈都看不上這種戲路窄的


有些人就是要把地域差異、流派差異搞成先進和落後的差異,

其實,學過語文的都知道:傳統的,應該對應外來的,而現代是個時間概念,他的對應詞應該是古代。

先進和落後倒是一對,可是好像只能用於某一可累積的事物。

像哲學、藝術、文化、倫理這種東西也可以分先進和落後?

傳統的,不一定就是古代的,也不一定就是落後的——熗鍋炒菜筷子夾,魚生白飯包紫菜,絕對傳統,但肯定不古代更不落後。

同樣,外來的也不一定就是現代的,更不一定就是先進的。這個尤其在其強大的時候最難辨別,比如農藥、石油、傳教士。

中醫和西醫,從其傳統認識論層次區別來說,就互為外來醫學。

同時還存在著古代中醫、現代中醫,古代西醫、現代西醫。還有中國西醫,西國中醫等等。

像屠呦呦,就是現代中國的西醫,借鑒過古代中醫,有了諾獎是中國醫療界的驕傲,也是古代中醫的驕傲,但不是現代中醫的驕傲反而是嘲諷。

拿陰陽對應矛盾,拿五行類比四元素的估計連中醫的大學課本都沒看過。

現代中醫使用的技術相比古代西醫的技術肯定是先進的。要說理念先進,70年代WHO更新醫學模式前的近代機械論西醫,被古代中醫甩幾條街沒疑問吧。

這個本來邏輯清晰得很,

但曾幾何時,國產西方中心者就是跪著把西方等同了現代,現代等同了先進,把傳統等同了落後。

現在連哲學這種命題也來玩這一套了。


「哲學」這個詞,是日本對 Philosophy 的翻譯,我們沿用。所以討論這樣的話題,只能使用別人家的概念。

概念的主導權決定了它內在意義的主導性,有反差很自然噠。如果別人提出疑問:中國有哲學嗎?該怎麼答?說有,彼「哲學」非此「哲學」;說沒有,誰又能否認我們這個民族不「愛智慧」呢?這還不是有沒有「邏輯」的問題,是好比我們拿到了一本產品說明書,精美的印刷下面標註著:「本產品說明書的最終解釋權歸XXX」,它說它有領先科技、權威論證,你能否認嗎?

功夫在詩外。對哲學態度的反差,根源不在學問上。「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學問的爭論彼一時、此一時,無論中外,用各自的學問自強自立,才是關鍵。

更多探討,歡迎關注公眾號:育龍書房


「清朝人比你讀得好多了,清朝照樣亡國了。」

――孔慶東


從問題里這幾本書看,題主應該是喜歡談玄的人。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談玄往往是先把自己繞迷糊了,然後達到一種似懂非懂的最高境界。當然,我說的是喜歡國學又不肯讀書的國學愛好者。現在國家定馬克思主義為國教(國教者,國家對民眾之教化也),馬克思是西方來的,自然順帶著把西方哲學的地位抬起來一點。

談到中西哲學的比較,首先得看我們評價的雙方分別指的是什麼。

中國哲學,一般說的是儒釋道,再加上先秦諸子。目前來說,談中國哲學主要說的是儒家與道家(包括先秦道家,漢初黃老,魏晉玄學)比較多,道教佛教一般歸於宗教(也有把佛家與佛教區別開而歸入哲學的),而儒家與先秦諸子(有交叉)則是中國哲學的主流研究對象。現在鬧得比較歡的是儒家與先秦道家。

西方哲學,一般說的是古希臘哲學與近現代西方哲學。中世紀的宗教哲學在國內一般歸宗教學研究,哲學史偶有涉及也大多作冷處理,因為沒有一個系統的宗教背景的了解而談宗教哲學肯定是撓不到癢處。這樣的西方哲學給人以重思辨的印象。

有答主提到西方文化的根基,說不在古希臘的哲學家們那裡。那西方文化的根基在哪裡?恐怕恰恰是被國內哲學史冷處理的宗教哲學,準確一點說,哲學兩字可以省去,即西方文化的根基在宗教,也就是說基督教。西方哲學基本都是為宗教服務的。比如近代西方哲學的大牛,康德,他的哲學整到最後,還是把God(新教現在譯作神,天主教譯為天主)拿出來當作主心骨(德福一致的保證),分析哲學的議題大部分也是為基督教背景下的問題。認識論到普蘭廷加又回到了對神的討論。等等。所謂西方哲學,不過是基督教的調味劑罷了。中國文化的根基呢?一般說儒釋道,儒家為主流。現在我們把儒釋道全划到哲學裡面去,那麼哲學幾乎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本質了。

所以說,中西哲學的比較,在我看來,是把西方文化中的調味劑跟中國文化中的主食來比較,兩者本來就不對等,其地位與影響不可同日而語。比如西方普通人不見得都知道有分析哲學這回事,而在中國人人都知道馬克思主義(即使不能說出全部內容)。

對中國哲學的貶低,可以分佛道和儒家兩個方面來說點最直接的現實原因。墨家名家什麼的就不說了,這些現在熱起來跟自己關係不大,畢竟失傳那麼久,現在對墨家名家的解釋,很多都是現在的人猜的。

佛道是宗教。馬教不容置疑的指示:宗教是人民的鴉片。相信絕大多數國人,尤其是年輕人對此指示深信不疑。而又由於鴉片戰爭的深痛教訓,鴉片是罪惡之源,痛苦之根。很自然,有這樣的結論:佛道都是極壞的東西。

再者,國內的馬教喜歡給別人扣帽子,比如扣個唯心主義,唯物主義的帽子。不容置疑的最高指示:只有辯證唯物主義是最正確的,是唯一的真理。其他的唯物主義還可救藥。唯心主義是最壞的東西。佛道都被扣了唯心主義的帽子,下場可想而知。另外,佛道不單被扣唯心主義的帽子,還被扣封建迷信的帽子。封建迷信的帽子是很嚴重的,比唯心主義的帽子奇葩得多。所以佛道的處境可想而知。

儒家不是宗教。但目前大陸官方對新文化運動的定位極高,而且幾乎全是正面評價,高唱讚歌幾十年如一日。順帶著,新文化運動時的「打倒孔家店」也就成了金科玉律,不容置喙。儒家的命運可想而知。馬教定為國教,儒教也就該消停了。哪能說前國教的好話,不是不識大體嗎?當然,這種情況在文革後逐漸好轉,但大多數民眾,尤其大多現在的年輕人,對儒家的認識基本還停留在文革的水平,一提朱熹就想到偽君子,一提孔子就想到封建壓迫。對了,儒家的帽子比較複雜,有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主觀唯物主義等花式帽子,還有封建家長制的帽子,封建迷信的帽子,「萬惡的統治階級用來愚昧人民的工具」的帽子等等。

總之,幾乎所有年輕人(活躍在知乎的同志們幾乎都可以包括在裡面,老人很少有玩知乎的吧?)在未正式接觸中國哲學的時候,就對中國哲學有了根正苗紅的官方認識,後面如果沒有什麼機緣對前面提到的各種帽子或最高指示產生質疑,恐怕只能根正苗紅到底了。

現在的社會環境好一些了,00後對國學的認識應不至於像知乎的同志們這麼曲折了。

再說西方哲學。首先,馬教源於西方哲學,雖然官方不想把馬教當成馬哲,但是總歸是西方哲學環境里產生的,不會過度攻擊西方哲學。當然,對西方的宗教哲學理應猛烈攻擊,可惜國內沒有西方宗教哲學生存的土壤,所以民眾甚至都不知道宗教哲學是什麼,自然沒有機會棄宗教哲學如蔽履了。再者,官方在小孩的啟蒙教育期間幾乎不會涉及西方哲學的內容,不會涉及對西方哲學具體流派的評價,所以民眾對西方哲學大多持神秘的未知態度,而不會先入為主地有個定見(比如不會說蘇格拉底是封建統治的幫凶)。馬教給西方哲學的帽子基本只有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其他帽子比較少見。而民眾對唯心唯物的理解也是茫茫然若有所知的樣子,所以如果有機會讀到西方哲學的著作,不會先有一個嚴重的抵觸情緒。

把話題扯遠一點,這跟民眾的英雄崇拜也有關係。以前西方把我們玩得團團轉,甚至日本略學了一點西方的東西就能把我們打得落花流水,民眾對西方的推崇是再正常不過的。愛屋及烏,西方哲學肯定是現代社會的正宗,沒跑了。深入一點呢,現在的社會信仰科學技術,科學技術要追溯起來,一定能追溯到哲學。要知道,古代的哲學家可是亂七八糟的什麼都學,什麼都能給出個原因,給出個建議。當然,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想,那時候一個人不管在什麼領域很厲害,只要稍微談談哲學,就可以被捧成個哲學家。哲學家稱號的門坎比較低。總之,由崇拜科學技術,可以很自然地過渡到推崇西方哲學。


因為西方哲學沒你們這麼崇古……

就這麼簡單……

我是不認為中國有「哲學」的,也不認為古希臘有「哲學」……至少,像是現代分析哲學這樣「有用」的哲學,是沒有的……

當然,西方也曾經存在過一個哲學研究以崇古為特徵的時期,那就是從中世紀晚期到文藝復興的經院哲學的時代……但我們要注意到更重要的一件事情,對經院哲學的批判,以及徹底的革新,已經發生了幾百年了……你覺得你一個落後了人家幾百年的東西還想讓人接受嗎?……

歷史的進程,是有其規律的,一種學說之所以能夠在競爭中獲勝,自然有它獲勝的道理……總覺得是別人不懂,別人「太淺薄」,那淺薄的只能是你自己……

別忘記,從未有人把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視為他們文化的根基所在……


又是「世界上只有中國和外國」系列...


三大古典邏輯,中國墨家名家的沒有傳承下來,沒有邏輯學支撐的哲學是什麼哲學?


因為中國沒有哲學。的確就和另一個答案所說的那樣,差別就像石器時代和電氣時代一樣。所謂的中國哲學長於說些不清不楚的話,不重視邏輯和理性(整體來說是這樣,舉出幾個特例沒用),沒有發展,固步自封,而西方哲學力求清晰。清晰,理性,邏輯,思辨,這些關鍵詞才是哲學應該包含的東西。中國很廣泛的有一種偏見,似乎越古老的就越強,越正確(這種偏見是因為人們需要民族自豪感,因為中國只有歷史可以使人為之自豪?我不認為是這樣,也不想在這裡不想討論這一點)。這顯然是錯的。中醫,所謂的中國哲學都因為這樣的偏見而被認為是正確的,並且免於被淘汰。(這裡並不是說中醫和中國哲學沒有價值,只是說它們沒有醫學上和哲學上的價值罷了。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還是有的。)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謝邀。

我的一些回答,可以給你的那些朋友看下:

儒學 - 收藏夾 - 知乎

不過呢,在某個階段我也粗看了所有你說的這些,但後面就跳了出來,偶爾看看了

天天看、經常看,我確實覺得沒必要。至於那些人所說,根本就是沒看過、或者根本不想看的人說的,不必理會。

讀這些書呢,有什麼用呢?!

學習傳統的先進文化思想的作用有什麼? - 知乎

這個回答中我說了,對個人,是立命,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東西。找到了就沒必要天天看了吧

另外呢,中國人是經驗理性,是形象思維,強調的是悟,讀這些呢,確實有時會有啟發,但不要忘了,我們是經驗理性,你得先有經驗,越有豐富的人生閱歷,讀這些書才更有體悟、更圓融,所以,偶爾看看就好了

希臘、羅馬啥的別忘了也多看看


這麼多人討厭「中國哲學」啊?可能是因為討厭中國哲學「沒後果」。

如果一個人討厭卡介苗,那麼他染病了會死。

如果一個人討厭吃蔬菜,那麼他身體會出問題。

一個人討厭數學,那麼他學不了很多有意思的東西,可能讀不了大學什麼的。

但是,討厭中國哲學,除了會被行家鄙視,還會怎麼樣?毫無後果。所以好多人討厭中國哲學吧。我還見過討厭進化論的。同樣也沒什麼後果。

我覺得能夠在逼格上爭起來的事兒,都是這種無關緊要的事。西裝最後一個口子能不能扣,文科有價值還是理科有價值,郭嘉和諸葛亮究竟誰是傻逼誰是英雄……


哈哈,有幾個人懂西方哲學?又有幾個人懂傳統哲學?

幾個人敢說自己懂易經?

偏偏是什麼都不懂的人敢隨隨便便開口評價。這就是妄自尊大的智人。

另外,雖然易經等等也被稱為哲學,其實跟西方哲學研究的真是很不一樣的東西。

比西方的實用,嗯。中國傳統哲學是一套非常實際的東西,而且非常成熟。

我不認為兩者具有比較的條件。

------------

反對「中國哲學老,西方哲學新所以先進」的說法。

為什麼後人研究《易經》,研究儒家那套,沒有更新的東西。因為這條路比較短,比較陡,早早到了制高點和盡頭。

社會並不總是進步的,「歷史是螺旋上升發展的」,其實可以把上升二字拿掉,螺旋是有的,退步是有的,上升可不一定,只不過我們現在還處在整體上升的階段而已(希望吧,哈哈)。在思想領域更是這樣。新就先進,是可笑的想法。

拿《易經》來說。

《易經》是不做西方「理性分析」,把東西一點點掰開了研究那套的,要拿它跟西方哲學比「理性」,那當然是西方哲學理性。

做這種比較的人,本身就是處在西方話語框架之下的。

如果非要比的話,我想大概是有人要爭一個「誰更有價值」,「誰對人類發展更有益」。

哈哈,這還是很西方化的想法。不過非這麼比的話我選《易經》。

《易經》基本上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也就是說,它講「為什麼會這樣」「接下來會怎麼樣」是一種極為理性的態度,甚至是站在「天地」的立場上,而不是「人類」的立場上研究問題的。

命運無常,即使放大到「人類」這個群體來說也一樣。如果把「更有益」的時間段放在「現當代」,確實西方哲學起到了更積極的作用。

但如果把時間段拉長到「人類」從過去到未來的整個存續期,也許西方哲學還會出許多許多流派,但《易經》始終還是《易經》。如果沒有失傳的話,會起到比那些更重要的作用。

時間是非常重要的,時間意味著一切。它會把存在的變消失,宏偉的變細微,新鮮的變遺迹。尺度不同,看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簡單的說,西方哲學在當代具有實用性,這個實用性是針對我們目前使用的由西方人構建的話語體系所說的。當我們說權利,平等,自由,正義,私有權,人性的時候,基本都是從對西方哲學西方思想的了解上來去運用(當然大部分人的認識是道聽途說和皮毛)。即使這些重要的概念在中國哲學中同樣存在,且意義深遠。

對於他們不經常使用的東西,不能直接帶來價值的東西,這些人就會拋棄。我想這種實用主義的態度也是他們從西方思想皮毛裡面學到的吧。中西方思想同樣博大精深,貶斥任何一方都是鼠目寸光的表現,都是不值得去回應和惱怒的。


西方哲學的本質是自然哲學,不管是古希臘還是近現代,雖然也有唯心唯物之分,但本質上都是通過對自然的辨證認識,尋求對自然的改造,來滿足人的需求(更多的是實現物用)的一門學問!

東方哲學的本質是人文(人慾)哲學,源自老孔,當然也可以看作是源自《易》,雖然也有諸子百家學說,但本質上都是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的學問,精確點的說是辨析天理人慾的學問!

前者是體用之學,後者是心用之學!

前者求物利,後者求心安!

當前的環境下,只要逐利之心不死,自然嚮往西方哲學,而所謂學術研究,本質上是智力的名利場!

當看淡名利,這個時候就是東方哲學顯示威力的時候了,這方面類似的例子很多就不枚舉了!

如果從對象來講,前者是窮矮矬之學,後者是高富帥之學,前者是創業之學,後者是守成之學!


已經這麼幾天了。國學吹們依然堅定的證實著先秦之後是啃老的說法。

講先秦之後中哲情況的答案,依然一篇都沒有。

我猜是去看看先秦後的哲學,結果發現實在不好意思寫出來了吧。

各位評論區里噴我的國學高人們,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拿來讀讀嘛。

北大版本的也不錯,中國哲學史和西方哲學史各一本,更詳細,就是有點用馬克思主義解構中國哲學,忽略這種片段,史料很豐富的。

羅素的西方哲學簡史角度上更好。可以和北大版的對照。

說實話,曾經我也對中國哲學充滿信心與自豪。讀了這幾本書。以後基本上不再吹牛逼了。挖墳啃老有什麼好吹的。

從哲學研究方法來看。中哲連中世紀經院哲學都未必乾的過。

簡單說,中國哲學,前秦以後,主要靠挖墳和啃老。
西方的哲學體系是步步遞進,逐漸發展的。一代代的批判繼承和發展。

目前大多數吹國學的答案,一個個還是引用先秦諸子的東西,敢不敢說點新的?都什麼年代了?

我看看這群國學吹,能回答出什麼新花樣來。

說什麼西方人都不超出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話說幾個人知道這三個人寫了什麼書?他們的主要觀點,主要思想,主要成就是什麼?

反過來,國富論,論法的精神,社會契約論,資本論,有多少人不知道的?

黑格爾,尼采,康德,薩特,羅素,盧梭,維特根斯坦,孟德斯鳩。

西哲影響力最大的到底是古人還是後人一看便知。

==============================================

我們看中國哲學。

自先秦以後。就是解,新解,又解,再解。略,旨略,又旨,再旨。

看看這個問題下的答案。老子,論語,春秋,莊子,易經。還有么?沒了。

最年輕的莊子約公元前369年出生。

那時候還是青銅器時代呢。

後面2000年,能拿得出手並提出新學問的。也就王陽明了吧。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跟西方的路德馬丁一個時代,此時地圓說尚未被證明。距今已經六百多年了。西方哲學中,現在經常被拿出來談的,幾乎都在王陽明之後。

王陽明之後呢?還有誰?

另外,對於中國文化來說。

「奇技淫巧而已,不修孔孟聖人之道,有何大用。」只要這句話佔主流,中國就鎖死在先秦諸子的時代永遠出不來。

我們再看看西方哲學,到近現代,基本上西方哲學都是基於現實的科學研究而發展的。很多哲學家同事也是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博物學,數學家。

沒有人說除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書,別的都沒必要讀。也沒有名言 「半部形而上學可以治天下。」 國家沒有規定,考試科目只能出自三大哲學家的書籍,除此以外都是奇技淫巧,不為正道。

哲學家敢說「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

網上搜西方哲學家的結果

泰勒斯(米利都的) [Thales of Miletus]
(活動時期公元前6世紀)
哲學,

巴門尼德 [Parmenides]
(515?BC~?)
哲學,

赫拉克利特 [Heracleitus]
又作Heraclitus。
(540?安納托利亞 以弗所~480?BC)
哲學,

畢達哥拉斯 [Pythagoras]
(580?愛奧尼亞 薩摩斯~500?BC,盧卡尼亞 梅塔蓬圖姆)
哲學,

蘇格拉底 [Socrates]
(470?BC,雅典~399BC,雅典)
哲學,

柏拉圖 [Plato]
原名阿里斯托赫萊斯(Aristocles)。
(428/427,希臘 雅典或埃伊納~348/347BC,雅典)
哲學,

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
(384BC,斯塔伊拉~322BC,哈爾斯基)
哲學,

伊壁鳩魯 [Epicurus]
(341BC,希臘 薩摩斯~270BC,雅典)
哲學,

聖奧古斯丁 [Augustine (of Hippo), St.] 1
(354.11.13,努米底 塔加斯特~430.8.28,希波里吉烏斯;瞻禮日8月28日)

阿伯拉爾 [Abelard, Peter]
(1079,布列塔尼 南特附近的勒帕萊特~1142.4.21)
宗教,

托馬斯?阿奎那,聖 [Thomas Aquinas, St.]
(1224/1225,西西里王國 泰拉迪拉沃羅)
宗教,

路德 [Luther, Martin]
(1483.11.10,薩克森 艾斯萊本~1546.2.18,艾斯萊本)
宗教,

加爾文 [Calvin, John]
法語作Jean Calvin。
(1509.7.10,法國 皮卡第 努瓦永~1564.5.27,瑞士 日內瓦)
宗教,
===============1522年,麥哲倫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 ===============1543年,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發布===============

培根 [Bacon, Francis] 2
(1561.1.22,英格蘭 倫敦~1626.4.9,倫敦) 霍布斯 [Hobbes, Thomas]
(1588.4.5,英格蘭 威爾特 韋斯特波特~1679.12.4,德比郡 哈德威克霍爾)
哲學,

笛卡兒 [Descartes, Rene]
(1596.3.31,法國 圖賴訥~1650.2.11,瑞典 斯德哥爾摩)
數學,
===============1610年,伽利略證明日心說===============

斯賓諾莎 [Spinoza, Benedict de]
希伯來語教名為Baruch Spinoza。
(1632.11.24,阿姆斯特丹~1677.2.21,海牙)
哲學,

洛克 [Locke, John]
(1632.8.29,英格蘭 薩默塞特 林頓~1704.10.28,埃塞克斯 奧茨)
哲學,

馬基雅弗利 [Machiavelli, Niccolo]
(1469.5.3,佛羅倫薩~1527.6.21,佛羅倫薩)
政治,

孟德斯鳩 [Montesquieu]
(1689.1.18,法國 波爾多附近拉布雷德府邸~1755.2.10,巴黎)
政治,

伏爾泰 [Voltaire]
原名弗朗瓦-瑪麗?阿魯埃(Francois-Marie Arouet)。
(1694.11.21,法國 巴黎~1778.5.30,巴黎)
文學,

盧梭 [Rousseau, Jean-Jacques] 3
(1712.6.28,瑞士 日內瓦~1778.7.2,法國 埃默農維爾)
哲學,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機,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標誌============

康德 [Kant, Immanuel]
(1724.4.22,普魯士 柯尼斯堡[今俄羅斯加里寧格勒]~1804.2.12,柯尼斯堡)
哲學,

黑格爾 [Hegel,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1770.8.27,符騰堡 斯圖加特~1831.11.14,柏林)
哲學,

孔德 [Comte, (Isidore-)Auguste(-Marie-Francois-Xavier)]
(1798.1.19,法國 蒙彼利埃~1857.9.5,巴黎)
哲學,

穆勒 [Mill, John Stuart] 2
(1806.5.20,英格蘭 倫敦~1873.5.8,法國 阿維尼翁)
經濟,

費爾巴哈 [Feuerbach, Ludwig (Andreas)]
(1804.7.28,巴伐利亞 蘭茨胡特~1872.9.13,德國 雷生貝格)
哲學,
==============1866年,西門子發明發電機,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標誌=============

馬赫 [Mach, Ernst]
(1838.2.18,摩拉維亞 希爾利茲-圖拉斯~1916.2.19,德國 哈爾)
物理,

詹姆斯 [James, William] 4
(1842.1.11,美國 紐約州 紐約市~1910.8.26,新罕布希爾州 撤科魯瓦)
心理,

杜威 [Dewey, John] 2
(1859.10.20,美國 佛蒙特州 伯靈頓~1952.6.1,紐約州 紐約市)
教育,

狄爾泰 [Dilthey, Wilhelm]
(1833.11.19,德國 拿騷 比布里希~1911.10.1,奧匈帝國 南帝羅爾 斯萊姆河畔塞斯)
哲學,
柏格森 [Bergson, Henri(-Louis)]
(1859.10.18,法國 巴黎~1941.1.4,巴黎)
哲學,

羅素 [Russell, Bertrand (Arthur William), 3rd Earl Russell] 2
(1872.5.18,英格蘭 蒙茅斯 特雷勒克~1970.2.2,威爾士 梅里昂尼斯)
數學,

維特根斯坦 [Wittgenstein, Ludwig (Josef Johann)]
(1889.4.26,維也納~1951.4.29,英格蘭 劍橋郡 劍橋)
哲學,

胡塞爾 [Husserl, Edmund]
(1859.4.8,奧地利帝國 摩拉維亞 普羅斯尼茲~1938.4.21,德國 布賴斯高地區弗賴堡)
哲學,

海德格爾 [Heidegger, Martin]
(1889.9.26,德國 黑林山 梅斯基希~1976.5.26,西德 梅斯基希)
哲學,

薩特 [Sartre, Jean-Paul]
(1905.6.21,法國 巴黎~1980.4.15,巴黎)
哲學,

波普爾 [Popper, Karl (Raimund)]
(1902.7.28,奧地利 維也納~1994.9.17,英格蘭 大倫敦 克羅伊登)
哲學,

庫恩 [Kuhn, Thomas (Samuel)] 1
(1922.7.18,美國 俄亥俄州 辛辛那提~1996.6.17,馬薩諸塞州 劍橋)
物理,

索緒爾 [Saussure, Ferdinand de]
(1857.11.26,瑞士 日內瓦~1913.2.22,日內瓦)
語言與傳播,

巴爾特 [Barthes, Roland (Gerard)]
(1915.11.12,法國 瑟堡~1980.3.26,巴黎)
文學,

德里達 [Derrida, Jacques]
(1930.7.15,阿爾及利亞 埃爾比亞爾~)
哲學,

羅爾斯 [Rawls, John]
(1921.2.21,美國 馬里蘭州 巴爾的摩~2002.11.24,馬薩諸塞州 列剋星敦)
哲學,

看看這時間。

怎麼比。


這已經宣告戰勝了中國哲學的西方哲學,這一直發展至今、若干自居哲學家著作了多如牛毛的哲學著作的西方哲學,這單看篇幅就已經無可戰勝的西方哲學,到底說了些啥啊?

西方哲學家們,說中國哲學是倫理學、政治學、法學、軍事學……,所以不是哲學?

那麼,西方哲學家們研究的哲學不涉及倫理概念、政治架構么?

柏拉圖的《理想國》,通過自由的想像力構建了一個「理想」國度,與被命名為中國哲學的《管子》《韓非子》討論的目標有什麼不同?亞里士多德做《政治學》,好像還有個《倫理學》,他不把這部分內容當哲學么?亞里士多德對地水火風也頗有闡釋,這些玩意也不是哲學?

歷代哪個西方4哲學家不在道德、倫理方面大發議論,西方哲學家不對道德做標新立異的闡釋,那算啥?不涉及倫理的道德定義?

人類的思考,本來就離不開現實世界,人所思考的對象,必然來自現實世界。而如何組織人群,如何處理人際間關係,本來就是任何一個人類組織必須思考、做出解決方案的課題,而這類事情本身的複雜性也必然會被所有人類、包括西方哲學家認為是展現智慧的最佳領域。所以西方哲學怎麼還就能脫離了現實世界具體存在的政治、倫理?

現代的西方哲學家們之所以不再認為那些「哲學」是涉及政治、倫理,是因為他們也知道那些哲學與政治、倫理方面根本就不靠譜啊!《理想國》設想的理想國度,最重要就是哲學家掌權啊,而哲學家就是作者自居的職業啊。而在西方哲學世界裡,什麼是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如是解釋:

因為我們正在尋求這門知識,我們必須研究「智慧,」&<索非亞&>是那一類原因與原理的知識。如果注意到我們對於「哲人」的論釋,這便可有較明白的答案,我們先假定:哲人知道一切可知的事物,雖於每一事物的細節未必全知道;誰能懂得眾人聽難知的事物我們也稱他有智慧(感覺既人人所同有而易得,這就不算智慧);又,誰能更擅於並更真切的教授各門知識之原因,誰也就該是更富於智慧;為這門學術本身而探求的知識總是較之為其應用而探求的知識更近於智慧,高級學術也較之次輟學術更近於智慧;哲人應該施為,不應被施為,他不應聽從他人,智慧較少的人應該聽從他。

瞅瞅這智慧,亞里士多德認為存在一類人知道一切可知事物,他認為人有可能做到知道一切可知事物,他認為這種人不應該聽別人的,別人只能聽他的。就這種智慧?就以這種宗旨,指導倫理關係?

相比之下華夏文明的那些被認為是倫理學家的人說著這樣的觀點: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三人行必有我師。

朝聞道,夕死可矣。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我是在黑)

呃,所以我很為華夏文明智慧自豪,我很看不上西方哲學的「智慧」。有問題么?

至於道德之類的倫理概念,我就不說了。自古至今西方哲學對道德的解析,哪個還有道德的意味?那個能用來指導倫理關係?

西方哲學家不是不想摻和政治、倫理,而是他們自己都在潛意識裡明白他們實在是不靠譜啊,所以只好把自己弄象牙塔里自娛自樂了。

再一個,看若干西方哲學家頗以他們的從業人數以及篇幅為恃,話說智慧這事,是就是是,非就是非,不會因為字數湊夠了,本來沒有智慧就變成有智慧了,言不及義,篇幅再巨,又有什麼用呢?以篇幅佐證自己牛逼的,除了西方哲學再就是宗教了,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也常見動輒以篇幅浩渺作為自身正確性的證明。話說,他們都沒聽說過「文以辯潔為能,不以繁縟為巧」么?他們不知道啥是言不及義么?人的方面,他們不知道兵在精不在多麼?無腦的狂熱信徒多,對於智慧的探求只會是更多的障礙,人多也成了證據了?

哦,這西方哲學還發展出實用的分析哲學來了啊,話說華夏文明的那些我也不知道該叫啥名的思想成果因為實用被歸為了政治學倫理學了,這實用的分析哲學,卻仍然還是哲學啊。


推薦閱讀:

《封神演義》中君不見臣妻這個禮節出自何處?
如何提高心性?
如何理解楞嚴經中七次征心?
哪些詩詞中帶有月亮但卻沒有月字?
「羿射十日」是「羿射相」的傳寫之誤嗎?

TAG:哲學 | 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