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的地名很像日本的地名,難道因為受日本殖民?那東三省地名怎麼就不像呢?


直接說重點:

臺灣在1920年的時候經歷過一次全面性的地名修改,

大多數的日式地名是在這段時間出現。

詳細的修改情形請參考:維基百科:町名改正

也就是說臺灣其實曾經擁有過更高比例的日式地名,

只是絕大多數都已經改回來,而現在少為人知而已。

以臺北市當時的六十四個町名而言,就可以看到大多數是照搬日式地名。

文武町 書院町 乃木町 榮 町 大和町 京 町 本 町 表 町 明石町 御成町

三橋町 大正町 樺山町 幸 町 東門町 旭 町 富田町 水道町 川端町 古亭町 

錦 町 福住町 新榮町 千歲町 兒玉町 佐久間町 南門町 龍口町 馬場町 東園町 

西園町 堀江町 柳 町 綠 町 龍山寺町 有明町 入船町 新富町 八甲町 老松町

若竹町 新起町 元園町 濱 町 西門町 築地町 壽 町 末廣町 北門町 泉 町

港 町 永樂町 太平町 上奎府町 建成町 日新町 下奎府町 大橋町 蓬萊町 河合町

大龍峒町 宮前町 圓山町 大宮町

你可以試著把其中的一些町名放到日本的地圖上去搜尋,

應該在很多個城市都能找到一樣的結果。

不過這些地名絕大多數都已經被國府改回來。

來貼一篇公文供大家參考:

臺灣省政府令 中華民國四十一年八月十八日

肆壹未銑府綱地甲字第一九六四號

事由:電頒本省各縣市改換日式地名實施要點,令仰遵辦具報。

(中略)

臺灣各縣市日式地名更改要點

一 更改範圍:

(一) 有伸揚日本國威者(如大和町朝日町)。

(二) 有紀念日人者(如昭和町大正町樺山町兒玉町)。

(三) 顯為日式名稱者(如若松町旭町櫻町等)。

(四) 「大字」「字」「町」「丁目」等名稱。

(五) 其他有改換名稱之必要者。

(後略)

只是在國府的這次地名改換當中,對於第三點的認定較為寬鬆

也就是明顯能看出是日本地名的才比較會被改而已。

以鄉鎮一級而言,被修改的例如像是:

「小梅」(今嘉義縣梅山鄉)

「吉野」(今花蓮縣吉安鄉)

「研海」(今花蓮縣新城鄉)

「壽」(今花蓮縣壽豐鄉)

而例如「板橋」(原為枋橋)這種,雖然也是日本人改的,

但中文不是沒有板橋這種地名,所以就不改了。

只是當然現在的人懂得多了,所以也能夠分辨這些地名的來由,

也造成今日所能看到臺灣仍然存有許多日式地名的緣故。


答主長春人,長春地方史愛好者。關於東北,尤其是長春的地名之所以如今看起來沒有什麼日本影響,我想說一說。

影響不能說沒有,但是現在已經很少了。

長春市的街道名稱的日本影響,有兩個:一是來源於滿鐵附屬地,二是來源於長春作為偽滿首都的功能定位而言。

長春是近代東清鐵路發展起來的城市之一。

長春曾經有三部分,一部分為中國政府管轄的長春府/長春縣部分,位於長春南關大馬路附近。這些街道的名稱在答主小時候看來是土的掉渣,大馬路、二馬路、東西二道街等等。這些街道名稱無論哪個政府,基本沒有變過。二是沙俄車站及其附屬地,位於鐵北凱旋路附近,但是由於沙俄影響甚微,附屬地也沒有多大,基本沒有在地名上有所印記。而最重要的,最有殖民色彩的,就是受日本影響最明顯的現今長春站以南的滿鐵附屬地部分。滿鐵附屬地部分的地名有明顯的日本特色。比如,白菊町(現今白菊路),芙蓉町(芙蓉路),祝町(珠江路)。滿鐵附屬地附近的南北街道通常叫做東西某條,比如西三條,東五條。滿鐵附屬地是歷史產物。殖民會社南滿洲鐵道會社是日本類似東印度公司的角色。他們通過開發建設鐵路,攫取了鐵路周圍16.7米到3000米的範圍內的開發、規劃、行政、執法等各個特權,猶如國中之國。

雖然1931年滿洲國成立,長春更名為新京,名義上整個長春市區都歸新京特別市公署管理,但是直到1937年,治外法權裁撤以後,滿鐵附屬地的執法權才歸併到長春市的各個機關。歸併到新京市公署以後,滿鐵附屬地的地名並沒有做更改,仍舊沿用之前的名稱。

長春(時稱新京)在大新京都市計劃開始後系統地開發滿鐵附屬地以南的地區,這些街道基本都是滿洲建國以後建設的,所以其命名也有很多層的意味。

此外,由於滿洲國政府所謂的王道政治,長春的很多街道名稱都有很濃重的政治色彩。比如,同治街(同志街)、興亞大街(建設街)、至聖大路(自由大路)、豐樂路(重慶路)。有突出王道政治的,比如順天大街(新民大街)、興仁大路(解放大路)、東西萬壽大街(東西民主大街)、東西朝陽路、東西順治路(東西中華路)、大興路、萬寶街、天寶街,這些名稱多集中於新建帝宮,即今地質宮附近。還有很多街路名稱來源於中國傳統典籍,比如明德路、隆禮路之類,這類街道名稱據傳是當時的國務總理鄭孝胥起的。

還有一小部分的街道名稱是由於原來的村落命名的,比如新發路(新發路附近曾經是長春遠郊新發屯所在地)、義和路(義和屯)、杏花村路。

由於這些名稱多數是和當年的政治背景有關,但由於其目的不同,所受命運也不同。大多數的更名行為是由光復後的國民政府實施的(這個和上海市更名類似,租界收回以後,國民政府大幅度更改地名)。

所有帶有「町」字的街道,根據長春市的習慣,東西為路,南北為街,如果詞語不是中國固有詞語,有相似的讀音,就在中國的地名中尋找相似的詞語,比如祝町,更改為「珠江路」。長春站以南的幾條街道,都被命名為中國境內的大江大河的名稱,比如長江路(吉野町),黃河路等等。國民政府貌似很喜歡用地名作為街道的名稱。所以很多街道,被改成了地名,比如北京大街附近的杭州路、廈門路。所以有些街道就永遠烙上了當年更名的印記,比如西康路、漢口大街。而這兩個地名,現在已經不怎麼常用了。

如果名稱涉及王道政治,則堅決更改。當然,之前我舉出的幾個名稱,除了東西中華路以外,其他的我很確定是1948年長春解放後再次更改的。自由大路的例子比較明顯:先是更名為直升路,再後來更改為自由大路。據說很多老人都知道那條路叫直升路呢。長春最長的街道人民大街,滿洲時期勝利公園(時稱兒玉公園)以北叫中央通(又一個日本風滿滿的地名),以南叫大同大街(取自於偽滿第一個年號大同)。蘇聯紅軍佔領後,將大同廣場(今人民廣場)的滿洲國基準石撬走,樹立了蘇軍紀念碑,並更名為斯大林廣場。光復以後,以北叫中山大街,以南叫中正大街,解放以後南北統一叫斯大林大街。大約是1996年改名為人民大街。另外一條很有名的街道西安大路,滿洲時期稱為興安大路,其名稱基本可以確定為滿洲國內的興安省。由於光復後興安省不復存在,名稱也有明顯的滿洲痕迹,更名為西安大路。

如果名稱來自典籍,則很多保留了原名。所以如果有興趣搜搜長春的街道名稱,會發現很多老學究氣味很濃的名字。和原來村落有關的地名,自然也就是原名了。

所以,當你看到白菊路、芙蓉路這樣的路名的時候,你覺得不就是個花么?但是實際上是日本佔領的遺迹,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而那些明顯的日本風的名字,是無法被國民政府以及之後的當今政府所容忍的,所以,它們已經早早地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本人非長春歷史專業人士,充其量是票友,希望專業人士不吝賜教。

最後,上幾張長春街道照片,都是答主之前拍攝的。

1、人民大街(大同大街)東北師範大學(新京工業大學)門前,近自由大路(至聖大路)

2、杏花村路東民主大街(東萬壽大街)路口

3、自由大路(至聖大路)同志街(同治街)路口,建築為吉林藝術學院校部

4、人民大街(中央通)和珠江路(祝町)路口的寬城郵局(新京中央郵局)

5、新民大街(順天大街)上的白求恩醫科大學校部(滿洲國司法部)

6、興仁大路(解放大路)與順天大街(新民大街)交匯東南角的滿洲國國務院(白求恩醫科大學基礎部,現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院)

不知道為什麼有些圖片上傳前方向沒有問題,上傳以後就顛倒了。如果知道歡迎告知,我可以修改。多謝

以上

該文章經過改編,已經發佈於之乎專欄。謝謝捧場。滿洲遺迹1:街道、王道政治和日本侵華 - Kristian Suen的文章 - 知乎專欄


二戰結束後東北應該是經歷了一波改名高潮的。

比如,瀋陽市的中山公園,以前就叫做千代田公園……瀋陽市的和平區應該還是保留著殖民特色的,但是還有很多路名都重新改過了。

不過也有一些很具有日本特色啊,比如大連的那個詭異的青泥窪橋……這個地名是用日語念俄語,再強行把日語翻譯成中文的產物……具體含義……誰在乎呢……


這上面很多答主啊,總想搞新聞。人家名字就那麼叫了,你非得說他像日本名字,那他有什麼辦法呢。

舉個栗子。

湖南省岳陽市臨湘市桃林鎮的村子:

大畈、畈上、塘下、三合、湯橋、中畈、大屋

再看看詹橋鎮的村子:

大界、三界、占橋、明月、印石、排柳、沙團、水泉、賀畈、白竹、鴉山

再看看忠防鎮:

平安、汀畈、高坪、小豐、中雁、忠防、木形、新田

羊樓司鎮:

大前、高豐、新和、五愛、新屋、毛畈、磚屋、雅團、柘庄、清正、中和、龍源、馬坳、梅池、四合

現在再看台灣的地名,是不是一點都不日本了啊?

然而臨湘和日本

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補充———————

有知友提到岳陽是湖南最先淪陷的城市…然而這些村子的名字,是在傀儡政府建立前就這樣叫的。


求你們了。再像有我們那兒像嗎。。東營。。東瀛 每次說完。。人家都說。。。你日本來的啊。。


確實和日本長期殖民有關,在東北也有不少日本殖民留下的地名。比如北亂木村什麼的,只是數量相對較少,地點也都集中在村鎮。這種情況與當時殖民的方式,時間長短以及自身的文化底蘊都有關係。台灣自從甲午戰爭後開始淪為日本的殖民地,而東北完全淪為日本殖民地是在三一年九一八事變之後,台灣較東北長了將近半個世紀,日本的文化殖民也相對更嚴重。從方式上,日本在東北更多的是以建設基礎設施,掠奪工業資源為主,目前東北好多仍在沿用的火車站就是當年日本人所建,比如東北第一大火車站

瀋陽站

它與同時期的東京站出自同一師門的兩個弟子,所以它們在建築風格上格外相似,有點說跑了哈哈。

再者,台灣與日本同為島嶼,海洋文化底蘊深厚,更容易接受日本文化。

第一次在知乎回答,有什麼不滿意請多賜教,獻醜啦哈哈

本人瀋陽人一枚,圖為前幾天拍攝


台灣很多地名是原住民語言的音譯,打狗打貓雞籠之類的,日本人不喜歡,有時候就拿日本發音相近的地名替換了。對我說的就是高雄,高雄以前就叫打狗……


台灣在日據之前似乎是沒有普及教育的,雖然名義上清政府管轄但實際上更像是自治的蠻荒之地,大多數現代教育體系都是日本人建立起來的。也就是說台灣現代文化是日本人打的基礎。雖然日本人的初衷是為了給台灣人洗腦,但現在看起來似乎是件好事。


是日本對台灣的影響造成的,後來國府接受台灣又改回來了,很多台灣的名詞都要改回來,例如株式會社改股份公司.......地名也改了,很多帶殖民色彩的,例如日本總督名字命名的地方都要改,至於西門町這種深入人心的就不改了。至於東北不是這樣的原因......因為日軍佔領的時間短啊,從九一八算起就十幾年了....而台灣呢,從甲午戰爭算起,到接收的時候已經有半個世紀了......很多人都皇民化了


深圳也有很多像是日本的地名啊,坂田金田福田益田松崗溪之谷什麼的


東北地區受俄國的影響也有吧…

或許是俄羅斯的影響大於日本的影響⊙0⊙

放假去了趟佳木斯找同學,

結果好多人都問我是去了俄羅斯么…


因為台灣是由日本總督直接統治的,而東北是由偽滿洲國統治,日本顧問控制關鍵崗位,沒多餘精力整地面的事


鞍山有個台町……


你們都只知道東營,不知道東營。哦,對了,我說的是在海口的東營。


大哥,東三省比你們多打了六年的抗日戰爭好嗎?!我們是十四年抗戰啊!!!!!


可以在維基百科看一下大連老地名,雖然不想承認,小鬼子的名字比現在的好多了。


建國後全國有一輪改名潮


具體不清楚,但跟後面有沒有改回來也有關係。東北應該改回來了。台灣很多沒改回來。像上海以前的租借區很多街名等後來都改過來的。


太正常了。甲午戰爭以後到二戰結束,台灣被日本統治了整整五十年。國府收回到現在也才七十年,這和東北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推薦閱讀:

慶富24億貸款案最終結果可能是什麼?
如何看待台日共同體言論?
在港台,內地綜藝綜藝節目有競爭力么?例如跑男,好聲音,天天向上?
康熙來了在台灣綜藝圈的地位有多高?

TAG:中國歷史 | 台灣 | 東北 | 日本歷史 | 偽「滿洲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