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房價將呈什麼趨勢?


金融民工一枚,昨天剛剛出手簽了二環里老破小兩居,半學區概念兩居(極其一般小學),前面生了娃休完產假上班後被同事問是否買學區房問毛了,看了一圈西城買不起,海淀當時能買但經歷了16年大幅上漲後老公死活不同意。那是16年9月,接著930政策出想著也觀望下吧,結果今年春節前後一看,一平米又觀望出了1W塊。

春節後家庭會議,老公依舊持反對意見,父母支持我,老公意見是反正已經漲了,急漲後肯定要調整,就像股票拉了幾個漲停,現在進容易高位站崗,我的觀點,供需來看,需求大於供給,價格跌的概率不大。幾輪談判後,達成一致拋棄原來西三環價格窪地概念,要買就買二環里房子,上周五中午看中了強學區概念二環里小兩居,均價12W+,周六上午讓老公看一下,想約業主見面,但老公說吃飯再商量下,回中介一問房子已經達成交易,上午一個人看了立馬約客戶就談成了。鬱悶至極。這房子加上工作日一共掛了一天半就看了二十多撥,瞬間不議價就沒了。

另外一套跟我最後買的同小區同戶型想談我們就排第三波當天沒談上,前兩波都能接受價格但業主不簽字,最後第二天得知被另外一家客戶全款原價買走。

我最後簽的這個同戶型貴了10多萬,大一丟丟,全家決定貴就貴了,不想繼續錯過於是拿下。價格11W+……

講實話,心裡沒底,昨晚沒睡好。從絕對值上來說北京房價太高了,三環內三居室沒有低於1000萬的,但凡是個稍微好點的看得上的都8W+以上,說實話這個絕對值我也不理解。

但直觀上看,春節過後的看房經歷,明顯感覺看房子的人多了很多,中介門庭若市,郊區我不清楚,但我看的二環里就是這情況,當然也有可能是最後的瘋狂,但是從供需角度來講,二環里就是很難出房,看房子的人卻不少。所以最後雖一晚上就貴了十幾萬心有不甘,但集體商議後還是簽了。

我們不能往後看,不管去年漲了多少,畢竟回不到去年,只能向前看,沒有過高期望,短期房價回調也能理解並承受,看五年不貶值就好。

孩子上學還有四年半,到時候學區不改觀的話就賣了換個好學區。折騰點就折騰點吧。

分界線………………

很多人評論,再講講最近觀察到的現象和想法:

1.買了以後日日關注鏈家成交量,在下半月保持日400-800套成交量後,月底幾天衝上千套以上,於是三月份不再更新日成交數據了,這就跟原來APP可以按學區看房後來建委說他們推高學區房一個意思日成交量太高,每日發布推高市場情緒,被禁了,不更了;

2.永遠看漲派董藩統計北京存量房4萬套,保持供需均衡需要12萬套;

3.昨天聽了保利董秘的電話會,講保利2月銷售情況和對一二三線房價看法,一線城市地產大周期未結束;

4.上海新樓盤要想拿到預售證就要調低價格,以此限制統計局的房價,最終低於市場價格的少量新盤被資源者(說白了有特殊關係權貴階層拿走)離普通人哪怕有錢普通人越來越遠;

5.英達事件折射出資金出海越來越難,尤其是170701以後,五萬美金額度都不在了,哪怕美國休斯頓house只需要不到200萬人民幣,但是與我們何干,換個角度想只能通過國內優質資產價格繼續上漲和人民幣持續小幅貶值達到均衡;作為一個無親友在國外孩子還小不留學也沒有移民打算的草民,我還是優先選擇國內資產保值途徑;

6.也有人在評論里侃投資股票,可見國內普通人資產管理途徑無非就是房產、股票、銀行理財;然並卵,我作為一個半專業人士股災也被割了韭菜,割韭菜的錢還不如買房;另外如果稍微有點關注金融市場的話,央行和三合一會統一出台的關於z資管產品徵求意見稿前段沸沸揚揚,如果真的落地,銀行理財這個中國最大的資金池現在的玩法就維持不下去了,30萬億左右的銀行理財資金哪裡去?我不知道…但願進入實體經濟,但願進入我大A股,但願別去又推高一輪北京房價,畢竟我還是有可能再換房的,多近進A股我多發點年終獎比進入房價讓我下次換房成本更高好得多;

說的太多了,大家自己判斷,我的結論是,如果我過兩年再有點資金會考慮換房或者北三縣投資一套

繼續分界線……

北京今天出台認房又認貸新政,直接打擊了一大批需求,估計這波猛漲之風應該有所緩解了,但是想到自己要換房的話要二套,最多能貸184萬,又覺得杯具了,哭笑不得的是房主本來這兩天拖著不跟我網簽,政策一出,立馬同意網簽了……

如果你問我後悔嗎?擔心嗎?實話實說我反倒坦然和踏實了,覺得當初二環里核心地段的選擇是沒錯的,如文章之初寫的,看五年不貶值就好……


北京房地產開發商一名小員工,房價這個東西,現在已經看看就好了,我真的很懷疑大家是不是能拿出那麼多錢買房子了。

因為畢業就從事房地產開發,就喜歡買房置業,我第一套房子120平,4000一平,第二套8000一平,第三套15000一平。現在我還欠著銀行60萬貸款,不過現在真的不是事情了,慢慢還唄。

北京的房子現在大部分新樓盤還是剛需樓盤,炒作太難了,因為價格不是一般的貴,想用金融槓桿撬動大量資金來炒房,風險完全大於收益。北京五環以內不會再批准住宅用地,因此16年新的樓盤基本都在五環外伸直六環外,新的房子越來越少,再加上每年不斷有新的滿足購房資格的人加入買房大軍,北京的房價還是會有增長的,畢竟供不應求,但是漲幅不會太大。

很多人喜歡用什麼經濟學來分析,我覺得宏觀經濟學基本上是對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沒什麼大作用的,畢竟很多行業已經有了各自業內的專家,一幫經濟學者在那裡吧吧吧的噴糞,還自認為自己說的特別好,其實我們啥都沒聽懂。

但是如今,已經沒有多少經濟學家再願意去談中國的地產泡沫了,談房價上漲,才是智商與政治都正確的選擇。

此時,再講多少日本、美國、香港地產崩盤的案例,也按捺不住大家要買房的恐懼,對,就是恐懼。這裡的人沒見過崩盤,卻見到了太多買房拉開的貧富差距。對於崩盤的恐懼是飄渺的,對於跟不上泡沫膨脹速度的恐懼,才是真實的。

中國的房地產已經完全不適用於市場經濟理論了,作為房地產從業者,我更沒辦法給解釋房價何時會跌,因為這幾年,所有人都在問我,你覺得某某某地方的房子值不值得買,我想買一套。這種人的恐懼心理是無法解釋的,而且房價上漲了多少年,積累在人們心中的恐懼有多少,50萬,十年前是一套房子,十年後是一個廁所。

我更覺得中國的房地產是需要心理學家來解釋的,因為人性真的太可怕的,中國人買漲不買跌的性格造就了如今的房價,股市2000點的時候誰會去買股票?而股市5000點的時候,有多少人傾家蕩產在買。所以只要房價繼續漲,就一定有人買,有人買,就有需求,這就是畸形的中國式房地產,你說你怎麼去解釋這個玩意。

房價下跌的時候沒人會買房子,因為覺得肯定會更便宜。我買第一套房子的時候,是03年,03年房價四千一平的時候,你和誰說買房子,誰都會罵你傻逼,因為都那麼便宜了,肯定還得跌,誰買啊,因此我的朋友圈裡只有我貸款40萬買了第一套房子(當時貸款特別寬鬆,甚至可以零首付買房)

房價漲到八千的時候,你和人說買房子,人家還是罵你,因為覺得還是便宜,買了不值,肯定還得跌。我買第二套的時候,把積蓄還清了第一套貸款,管父母借錢交了首付,繼續貸款(不過那時候貸款依舊寬鬆,我第二套房是按照第一套房子的利率和首付)

房價漲到2萬的時候,你和人說買房子,人家會說沒錢,拿那麼多錢去買房子,有病。房價一萬五的時候房子單價就很貴了,但是因為手裡有兩套房子,就敢買第三套,管朋友借了70萬,貸款150多萬,買的第三套,我真的覺得我挺牛逼的,空手套白狼。

房價漲到5萬的時候,你和人說買房子,人家會說,卧槽得趕緊買,都漲這麼多了。就像現在買房的瘋狂。

這就像是股票一樣,2000點的時候沒人看,5000點的時候大家就像不要命了一樣的再買。

我覺得房價的問題,政府佔一半,人性佔一半。而且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只要政府不想讓房價下跌,房價肯定跌不下來,因為中國人永遠是買漲不買跌。所以你說,中國的房價到底是誰炒上去的,除了政府之外,有一半是我們自己。


北京房價不要看做是房價……北京房價要看做是中國這隻股票的實時價格……只要中國勢頭好,經濟實力首先就體現在北京房價上……


在完成了一輪暴動後,在重啟限購政策之後,2017年,北京的房價會跌嗎?

經濟學裡面有個理論,商品買賣會經歷一個周期。

第一階段:價格低,購買旺盛,供小於求,價格上漲。第二階段:價格處於高位,購買減少,供過於求,成交縮水。第三階段:成交減少導致價格下跌。第四階段:價格降至低位,購買重新增加。如此循環,不斷重複。

但這理論對北京的房價不太適用。北京房價沒有第三個階段。成交量降了,價格不太會跌。

買家在觀望,賣家也不著急啊,愛買不買,等著唄。等到春暖花開、金九銀十之時,看你買不買。

上個月去順義看房,發現12年左右的次新小區都沒什麼人氣,空置的房子很多,其中不乏許多毛坯。這地方就看出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區別了。同樣是空置的房子,大城市都是有主的,很難找到賣不掉的一手房。小城市則是未消化的庫存。

開發商急著清理庫存回籠資金,可能會降價銷售。但是持有投資性房產的業主並不急於拋售,因為持有並沒有成本。少部分急於變現作它用的除外。

所以就出現上面說的情況,北京樓市冷清的時候,成交量縮水,但價格橫在那不動。

要房價下跌,需要一些外力。

最根本的,改變現有的土地財政政策。政府高價賣地賺GDP,地王頻出,開發商再高價賣房出售,最後買單的還得是群眾。

但政府已經被土地財政綁架了。還要不要GDP?還要不要財政收入?

或者徵收房產稅。著重針對一二線大城市。現在的情況是有人買不起房,但有的人囤了N套房。徵收房產稅,讓囤房有成本。比如每年千分之五的房產稅,這對於有一套住房的人完全可以接受。對於一套四五百萬的房子,每年交個兩萬左右,養得起。OK,如果你覺得可以再承擔更多稅負,那你可以選擇再買。

這對於那些已經囤了很多房子的人,會造成影響。尤其是持有很多空置房的。房子多了,負擔也會變大。由於不願意承擔這大量的額外稅負,他們可能會選擇拋房。

房產稅的推出,有助於改善供給和需求的關係。

可是,喊了好多年了,一直難產。具體實施其實並不難,聯網、估值,都能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但這確實觸動了大量有產多房階層的利益,難產正常。改革不容易。

最後,最極端的,不過也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經濟硬著陸。實體行業凋敝,金融領域失調,失業率高企,收入不穩定,越來越多人斷供,拋售潮......中國版的次貸危機.....

事實是,經濟硬著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個人房貸可能是目前質量最好的貸款之一了。大家也都有著升值加薪的預期。銀行整體的房貸還款流還很穩健。欠供中不少一部分人不是沒錢還,是太不在意自己的徵信狀況,不當回事,拖著,覺得遲還幾天、幾個月沒啥差別。

以上三點可能導致房價下跌的因素,現階段都不太可能發生。帝都的房價,也許會見頂,也許會下跌,但不太可能是現在。


雖然我認為會橫盤或者小漲,但是要分需求。剛需的話請速買,投資的話就別買了,避險的話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先把三四線城市的房子出手再說吧。

事實是,北京的中心區房價已經高過美國一線城市核心富人區,和倫敦核心富人區的房價持平,而普通居住區的房價是英美一線城市居住區的兩倍左右。這樣看來投資和避險都應該去國外,有錢人自然有路子,中國也不可能閉關鎖國,外匯該流失還得流失,直到政府崩不住放開匯率。

之所以剛需應該快買,是因為人總是要結婚生孩子的,如果是單身或者丁克那就沒必要了,怎麼爽怎麼活。說實話,這個國家用人們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維持財政,是很不道德的,這裡有政治倫理的問題,但是老百姓沒辦法只能接受。


說幾點我自己對於房價的看法。

之前有位專家在研討會時說過,「中國目前住房的需求點已經達到,但京滬深資源集中,土地供應不足,導致房源不足。尤其是深圳,那麼多高佔比的青年人有剛需,房價不高才怪。」這側面也反應出上層的一種態度,就是京滬深受制於供需情況,房價高企還算可控,反倒是三四線城市,建設太多的房子,但剛需的那批人都趨向大城市生活定居,導致空心化嚴重。去三四線城市房子的庫存是政府目前解決房市的重點,這也容易發生系統性金融問題的地方。最近的房價暴漲,一是對兩會報告淡化房市的反饋,二是春季房價開漲的又一次集體重現。

北京房市的供需狀況如何?2016年初,北京常住人口突破2170萬,按照1%的人口的住房需求而言,每年需要21萬套的供應。2016年北京二手房銷量為26.7萬套,自住型商品房共成交10375套,兩項相加基本達到供需平衡。

這是市場上的需求,再來看看遠景計劃,北京2016年商品住房供應850公頃,2017年是260公頃(其中83公頃建1.5萬套保障性住房)。按照建設周期,均攤到每年入市的新房可能不到五萬套。二手房、新房加正在建設房算下來,北京每年可以供應26萬套左右,需求是21萬套。看來是有富餘,但是二手房交易中,有很多改善型住房的用戶,以及學區房購買的沉澱用戶,從數據來看,房子只能說剛剛滿足供求,當然,前提是按照我說的1%的住戶需求,如果是1.2%的人需要房子,那就肯定不夠的。

北京地方是夠大,但也要看看地圖狀況,很多地方是沒法商業化的用地。比如說二環內的機關和四合院佔大部分比例,沒多少可出售房源,三環、四環區域被北京拆遷安置的住戶,「新北京人」入住、部委家屬院佔去大部分,這些住戶都是剛需不輕易換房,或者產權原因不便出售的。這也導致四環以內可供出售的房源越來越少,能逐步釋放的四環、五環甚至六環的房源便成為剛需們搶奪的地方,這也由此引發郊區房價的大漲。

政府加大土地供應靠譜么?前面說了,北京今年商品房供地260公頃,政府說「基本滿足需求」,再多了沒有。北京的特殊性在於它是首都,不僅承擔著政經文化中心的職能定位,還得照顧到各部委機關、軍隊和外國使館的利益。軍委幾大總部、使館附近都不適宜大型社區,部委職工家屬的居住需求要考慮,就連三環皂君廟附近農科院占著黃金地段150畝莊稼地研究農作物你也得看著,拆遷了就會政治不正確吧?同樣,四環、五環還得考慮兩限房、回遷房、經濟適用房,這些零碎的加起來,北京可供拍賣的土地用地實在太少了。

既然是「五大」中心城市,北京就意味著是各種優勢資源的聚集地。和上海、深圳相比,北京城市建設的確不太友好,比如便利店太少、規劃不太合理、霧霾嚴重、交通堵塞等等,但這些缺點在它教育、醫療、文化娛樂資源上的優勢相比又顯得可以忍受,所以搞得全中國人的熱錢都過來買房,有夢想的人都來定居生活。換句話說,如果北京解決了霧霾和交通,它是全世界的中心之一,毋庸置疑。中國房市就是這樣的鏈條:富豪、高管們在北京居住,從三四線來的新北京人拿著家裡積蓄貸款買房,農村人又湧入到四五線城市買房落戶,中國的城市化就這樣轟轟烈烈地開展著,京滬深始終是這個城市化發展金字塔的頂端。

作為資金和高層次人才的聚集地,北京的貧富情況也反饋在房市上。北京有很多人擁有太多的房子,早期的「房姐」龔愛愛在北京有41套房還只是個案,但周遭人士中有多套房的屢見不鮮,某天我乘坐計程車,司機都告訴我他拆遷了拿到了大望路附近五套房,跑出租只是找個事情干。我問他房子要賣么,他說「不賣,留著給女兒以後用,再說了賣了拿錢幹嘛,很多朋友賣房花錢太作把自己花窮了。」這些擁有很多房子的人本身都不缺錢,房子作為固定資產保值增值效果最好,也可以給孩子留下來用。如果考慮到這些人不賣房、不缺錢、很少出租的話,北京可供出售的有效房源就更少了。

我更想多聊聊學區房,這波漲價與學區房無比相關,最近見識太多排隊買學區房過夜漲幾十萬的例子。北京最好的學區是海淀、西城、東城,為化解學區房的難題,2016年學區制改革在北京教改中推進,九年一貫制和對口直升也正成為多區小升初越來越主流的入學方式。這也意味著以後小學和初中對口升學,九年連讀。一方面是為配置資源讓牛小、牛中帶一個相對不太好的中學、小學達到資源平衡(但也無形中拉升了原來不太高的一般學區的房價),另一方面讓家長們減少小學畢業後去折騰初中學區房的困境,將學區房兩鎚子買賣變成一鎚子。北京跨學區入學、民辦轉公立、國際轉公立的難度都不小,優質的學區甚至要求父母戶口,房產和社保都在社區,並要求在該學區擁有房產多少年,所以很多家長都要在孩子很小時候考慮去買學區房。這也導致三四年才有學區房需求的人,如今湧入到這個市場里搶房子,好學區的房源本來就少,哪裡架得住這樣搶房?

很多人就說,你幹嘛要去東西海上學,去朝陽等地方不行么。2016年北京市中考,昌平區最好的學校昌平一中天通苑小區平均分525分,全區第一,560分以上19人;東城區最好的五中,560分以上43人、556分以上83人;西城區,十三中分校平均分550分,560分以上75人,550分以上165人;海淀區人大附中,580分1人,575分以上5人,570分以上24人,565分以上59人,560分以上100人。如果西城牛中平均分比昌平牛中多25分的話,人大附中則是結結實實的吊打東城、西城的牛中了。

不同區孩子間的智商差這麼大么,肯定不是,但東西海學校依靠固有的優勢資源,加上對高層次孩子的吸虹效應,讓他們保持著強大的競爭力。「望子成龍」的父母們顯然意識到在這三個區的牛校成材率更高,所以才會多花幾百萬甚至上千萬買學區房。能買得起這些學區房的家長,不僅有足夠的實力,還有睿智的判斷力。他們也知道這個成本上國際學校夠用,移民也可以考慮,但東西海的中小學教育足夠優秀,可以讓孩子比國際學校學習得更好更紮實。再者,作為一個六年期的投資(孩子上初中就賣掉),既能上學又能投資,比國際學校只花錢不進賬好多了。其次,國際學校轉公立路路子太窄,公立學校轉國際學校可選機會太多了。所以這成為很多家長投資學區房的初衷。

任何城市待久了,生活下去的迫切性都需要你去買房住,這也是融入到城市裡的長久之道。當你買房了,在這裡上學結婚生子才能持續下去生活。當你自己想離開時,賣掉房子去小城市選擇安逸,也意味著你放棄大城市的便利,當後代孩子還要以上京滬深的大學為目標時,遠期看我們還是要回到這裡。

中科院博士回復的那篇回復我覺得有些矯情,你既然想享受中科院的體制便利,那麼就別去抱怨已推向市場化的學區房。市場化給你機會了,有企業願意45萬年薪攬你,隨著你工資越來越高,上千萬的學區房對於這種高收入來說不算壓力,但你不去選擇這種機會,反而抱怨上不去海淀區的學區房。不說路人怎麼看,就北京市政府角度來說,憑什麼你一定要享受北京市學區房的便利?你交的稅歸國家,我北京賣一套學區房契稅收入二十多萬,業主也是高層次人才甚至比你還牛,那麼對我來說哪個才是北京的高價值居民?

缺乏行動力和判斷力的抱怨於事無補,與其讓情緒引導憤怒和抱怨,不如去了解點供需關係,學點經濟學常識。在我看來,2022冬奧戰略配合北京副中心建設,加上中央政務區的規劃同步實施,北京的城市生態環境、人才結構和競爭力在接下來幾年會更高,房價當然更高。

小廣告:歡迎關注個人公眾號「夸父追著日」

http://weixin.qq.com/r/tUWagj-ESWI2rXvh9xCn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邀。

這話題很大,就寫一視角吧。

16年形成的追漲殺跌一夜暴富的心理還在繞樑。

17年政策貨幣監管齊下穩定市場的大勢已漸起。

目前是新趨勢逐步壓過舊趨勢的開始階段。

2017年的趨勢大概率是價值回歸,核心區可能出現微漲,全市穩,部分地區下跌。


去看15年和16年的拍地價格,

拿樓麵價對比周邊房價就能得出大概的數字(最終售價一般是拿地價的2倍左右)

各大開發商近年集中在京拿地到不計成本的地步,

大興黃庄快到六環的一塊地被綠地以4.7w的樓麵價拿下,前幾天剛上市,均價8w

知乎聰明人很多,自作聰明的人也多,

我不知道明年的漲跌,但是我相信萬科恆大綠地等等這些大開發商比我聰明,

比我懂這個行業

比我獲得的信息全面

比我站的高比我看得遠

所以,你知道答案了吧

分割線

好多盆友既不了解北京的房地產市場,又不了解土地拍賣市場,卻又傲慢的不去了解

說北京市政府返還給開發商土地出讓金,聽著不覺得荒唐嘛?

土地出讓金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財政收入,返還土地出讓金是有原因的,一般有三種情況:

1-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以優惠的土地政策吸引企業,雖然損失土地出讓金,但換來長期稅收收入並帶動就業和經濟,是符合地方政府的訴求的。而且這種情況主要針對的是工業用地和商業用地,對住宅市場的影響層層遞減,微乎其微。

2-針對居住用地,早些年一些新興城市或者中小城市為了哄抬地價與開發商私下協定返還土地出讓金,本身這是違規行為,近幾年很少出現。另外北京的土地拍賣市場是「限房價、競地價」,當競買報價達到合理土地上限價格時,則不再接受更高報價,轉為在此價格基礎上,通過現場競報企業自持商品住房面積的方式確定競得人。當投報商品住房面積比例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競買人投報為100%自持時,則轉入高標準商品住宅建設方案投報程序。

3-單純的腐敗。在2017年?在北京?在各個部委眼皮子底下?你確定?

返還土地出讓金是一直存在過的東西,但不要聽風就是雨,起碼去了解一下是什麼為什麼,起碼論據不是電影中的橋段或者印象中的一段模糊的新聞。評論中那種想當然的口氣讓人覺得神似「都是體制的問題「這種論調,實在是百無一用,可氣可笑。

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 傲慢才是

共勉


我也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一句話概括,2017年北京房價整體會降,但是優質區域、優質房源房價會漲,周邊、遠郊的會降一些。總體拉低。再就是由於限購限貸,大幾百萬、上千萬的房子成交量會下降很多,可能周邊、遠郊的房子,總價300~500萬的房子成交量相對較高,所以,在總的數據上來說,房價看起來會降一些。

但是,我覺得一般情況,房價能往下浮動10%就是一個很大的浮動了。超過20%~30%,我覺得觀望的人別指望。我當年100萬買的房子,上一次同戶型成交是400萬,你希望我多少錢出手賣給你?我頂多讓到380萬,再低了我就留著了。至於用錢的地方,我現在沒聽過有人賣房創業,賣房炒股,倒是聽過好幾個賭錢借了高利貸賣房還債的。這種情況,我估計還是很少很少的比例吧。這種還高利貸的,你說給你降個20%我覺得有可能。至於其他持有住房的,賣房的原因很多也都是有了其他投資渠道(更適合的買房位置),這個比例很大。如果賣的太便宜了,那麼他賣了再投資也沒多大意義了,所以價格不可能讓太多了。

在2016年之前,有碰上和我探討房價的朋友,一般是沒房的朋友,我還會耐心的和他分析,都什麼情況,多少錢,需要準備什麼,需要注意什麼。但是到了現在,我一般不會主動挑起這個話題,再就是他跟我討論的時候,我也會含糊其辭。因為現在的北京房價,對於一個家裡沒有底蘊(在二三四五線城市有幾套住房),收入不是特別高(兩口子2萬到頭),以前你勸他買房不聽,錯過了N多買房時機的人,你說什麼對他都是刺激。一不小心說錯話,觸及到他敏感的神經,得罪人。至於以後他何去何從,只能隨他去了。

對於房價漲跌,這應該是有房客(包括有一套以上住房的人)應該關注的問題。投資客會計算收益,會考慮得失,他們的資本是最精貴的。

至於剛需(我發現這個詞兒成貶義詞了,很多人都羞於認同這個),我的建議就是漲啊跌啊,跟你有關係嗎?你需要買,不管漲跌,你都得買。你要不買,漲啊跌啊,你操那心幹嘛?想買又不買,欲拒還迎,當年你錯過的時機還少嗎?

很多剛需非要和有房客掰嗤掰嗤見識,掰嗤掰嗤概念,掰嗤掰嗤理論,掰嗤掰嗤紐約東京。我們老家有句俚語,瘦羊跟著狼跑。就是這種類型,有房客(包括有一套以上住房的人)在房產中的收益,少則100%,多則1000%,房價漲跌對他們的影響已經微乎其微,房價腰斬,他們捶胸頓足,少掙了。真正能讓他們傾家蕩產,割肉甩賣的,我看千分之一都沒有。如果有,這種人已經超出了一般有房客的範圍,變成賭徒了。

一個剛需,你跟有房客掰嗤,贏了又咋,精神勝利嗎?

今年這個行情,所有的人都說不好說。我身邊很多有房子的人,不管是手裡有沒有餘錢的,還在鍥而不捨的關注這個問題,就等合適的時機了。甚至有人已經開始下手了。

我該被噴了。


真能看得準的也不會上知乎答題…不如悶聲發大財。當然大家就吹個逼圖個樂倒也沒啥,這也是知乎的主要功能之一嘛。

總體來說風險比較高,下注一次好幾千萬吶。喜歡賭的有錢人士上車賭一把也無妨,回報也很好看。

然後也不要嘲諷經濟學了,連脫離經濟規律的話都放出來了…規律之所以是規律是因為無數次被驗證出錯概率挺低的,答題的連規律是什麼都不知道怎麼就開始談脫離規律了…經濟學本來就不是干預測這個活的,經濟學是拿來解釋相關現象的。偶然因素太多測不準才是合情合理的,真要預測不如修一門玄學…


什麼趨勢?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這不是句詩歌、不是個現象描繪,更不是什麼控訴。

這就是原理解析啊。


上一輪調控政策已在12月初被消化。

目前zf控制住了溫度計說看不見漲,真正有需求買房在看房的剛需一片叫苦。

再不出有誠意的調控政策,我看這樓市是藥丸。


跑題一下,寫些感慨,希望題主不要介意。

在知乎上看了這麼多關於北京房價的討論,有看空的也有看多的。北京現在大概是¥60k每平米的均價,東西兩城區大概¥120k每平米。

這是什麼概念呢?

答主不知道這個世界上哪座城市最NB。但如果把範圍縮小到美國的話,灣區可謂執牛耳者。隨便拿這裡幾個城市的平均數/中位數出來說說吧:(數據來源trulia)

Atherton, 平均數$1557/sq ft,折¥115k每平米。(匯率以1:6.88計,下同)

Palo Alto, 中位數$1498/sq ft,折¥111k每平米。

Los Altos Hills, 平均數$1231/sq ft,折¥91k每平米。

Hillsborough, 平均數$1106/sq ft,折¥82k每平米。

然後順便查了下另外兩個如雷貫耳的地名:

Manhattan, New York, 中位數$1812/sq ft(數據來源zillow),折¥134k每平米。

Beverly Hills,中位數$1422/sq ft(數據來源trulia),折¥105k每平米。

跟北京相比,這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堡壘中的VIP客房的價位。

這裡沒有限購和外匯管制。

這裡有房產稅和永久產權。

這裡有1:200到1:300不等的租售比。

這裡有跟北京相當的人均收入,除了貨幣符號。(西城區2016年人均¥71863,Atherton 2014年家庭均收入$171,005)

這裡有任何在北京能夠得到的任何資源(比如教育和醫療),並且更好。

上述各城市除了Manhattan以外,大多數房產的形式是以SFH(獨幢住宅)存在的。換言之,你可以認為那從2000 sq ft(Palo Alto小黑屋)到10個acre(Atherton/Hillsborough的巨宅)(折200到40000平米)不等的土地(對Atherton這樣的奇葩城市來講,還要算上其上的網球場和游泳池)都是附贈品。

價值孰高孰低,各位其實心裡都有譜。但是低買高賣,在擊鼓傳花的最後一棒之前急流勇退,對沒有內幕信息的老百姓來說無異於天方夜譚。

十幾年來,房市一點點被玩成了股市。但不同之處在於,你可以選擇是否,或者說在什麼時間,進入或退出股市。但是一個人進入房市的時機,卻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出生的年代,或者說,他選擇在哪個國家發展。

諷刺的是,如果利害相關的話,答主怕是無法如此心平氣和。

但距離產生美,還是遙祝祖國繁榮昌盛罷。


大概率上漲。理由:

1. 2017年北京市計劃供應的住宅建設用地在2016年的基礎上腰斬,供應減少了;

2. 二手房供應方面,沒有房產稅,持有無成本,供應動力不足;

以上是供給側,住宅供給不足。

3. 2016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長2.4萬人,比2015年增長得少。北京市常住人口仍然在增加,潛在的購買力仍然在增長中。

4. 08年前後購買房地產的人,現在進入了改善型需求階段。這批人正值年富力強,購買力很強。

以上是需求側,需求仍然旺盛。

一個供不應求的市場,有不漲價的理由么?

潛在的風險點:

1. 房地產稅開徵。目前進入到立法階段。不過,一項法律,從進入立法程序,到立法,再到執行,起碼要三五年,多則八九十來年。況且,指望房地產稅降房價基本不可能。

2. 加息。這一波房價上漲主要靠槓桿,對加息很敏感。可是經濟剛剛復甦企穩,加息等於前功盡棄,可能性極低。

綜上判斷,2017年房價繼續上漲,而且很可能漲幅很大。


要說中介炒高房價我是相信的:之前看房有個房子我表示不錯,中介說這個房子很搶手,你現在不要的話就沒了,我說不急。結果下午他說房子被別人訂了,我說那就算了。結果沒幾天他又說房子還在…

還有一次是同一個中介的兩個店面,也是看了房子中介說搶手,然後被別人訂了;結果第二個店面我留的另一個手機號,那房子又有了。

自此我知道房產中介的話不能信。


漲不漲的誰都說不準。

只想說點最近觀察到的。

09年就來北京了,房價一直在漲,但心裡感受一直都是:房價漲這麼快,以後工作了得東拼西湊才買得起個小破房。

但是,見識了帝都的房價這麼多年,我還是被2016年的房價深深地震驚了~~~沙河這個破地方,兩年前60萬買的開間房主現在就敢賣180萬;租房子的地方,兩年前3萬,現在6萬。

現在心裡想法是,瘋了瘋了徹底的瘋了,這些人想錢都想瘋了吧,現在接盤的除了壕到底得有多大的勇氣,反正自己是徹底不想買了,要不先租房,要不離開北京,有啥大不了的


房價漲得讓房主都不安心。15年5月買的清河房子,漲了170多萬。我媽7年前買的房子,昌平,當時是1.2萬一平,現在是3.9萬一平…媽媽準備賣了往市區里搬搬。

中介說房子不會降,給的理由簡單,「你們是掌權者,你手裡有多套房子,你的最大收入是賣地,你會不會讓房價跌…」

讓房價跌很簡單,找中介談話就好了,我媽報價,說我們報價太低,低於市場價,讓報高一些


別用歷史的眼光看待未來,說實話從自住角度,在北京買房越來越難,投資角度,表面看還有空間,但慢慢到達瓶頸。更不用說奇葩的房租租售比。都散去吧,北京也沒什麼好的。人一輩子不該把一套房子作為追求。


房子是固定資產。有一個獨特的屬性叫地域屬性。所以所有全世界對比都沒有任何意義。

你說你老家房子便宜,你能背一套來北京嗎?你說美國房子好,你能說走就走嗎?大部分人還是不行的。換個外匯現在都管制特別厲害。

普通商品,化妝品什麼的,國內貴你可以代購,北京貴你可以淘寶,房子不行。

房價是由當地一個地區所有買的起房子的人的收入水平決定的。如果五個世界首富來了,30萬一平米能把北京所有房子都買下來,而且願意買,沒有限購,那北京的合理房價就是30萬平米。房子價格絕對不是由剩下的一大堆老百姓的工資水平決定的。當然我只是舉一個極端的市場經濟的例子。現在你可以說收入分配不平等,北京有錢人多,但是不能說房價不合理。

我出去旅遊,去年剛去的埃及,首都開羅,那破磚房,漏風沒窗戶,周圍都是沙子,問了問還價值人民幣幾千塊一平米。因為當地有人開得起這個價格。


東京房價崩盤之前,所有日本人都是不會相信。


推薦閱讀:

你是什麼時候覺得必須有屬於自己的房子的?
怎樣選擇好的房型?
新加坡組屋的繼承問題是怎麼處理的?

TAG:房價 | 經濟學 | 住房 | 買房 | 北京房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