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是否阻礙溝通 是否應該消除方言?

一個北京人和一個廣東人,如果不說兩者都會的語言, 肯定是無法溝通的。那為何現在反而有些人認為「人要有根」 ?而實際上 學習方言,除了「傳承文化」 沒有任何好處不是么?那為什麼要學習方言?換句話說,要不要大力徹底的取締方言?

---------------------------------------------

我並沒有否認任何方言的重要性 只是從便於溝通消除隔閡的角度問取締方言的合理性

另:如果某些題主因為自己就是方言使用者而無法冷靜客觀的回答問題 那請不要回答 謝謝


2017年12月更新。聽說XXXXXXX(根據知乎規定修改)。

YYYYYYYY,是TTTTTTTTT。這樣做,ZZZZZZZZ(根據知乎規定修改)

----------------------------------------------------------------------------

題主的結論是錯誤的,因為題主的假設和邏輯都是錯誤的。

一、 為何方言(或少數民族語言)人口會放棄母語?

  • 『拉力(pull)』:首先,普通話作為國內的通用語(Lingua Franca),具有更大範圍的社會功能(Social function)。換句話說,在中國經濟或社會地位高的人群主要用普通話交流,普通話是媒體、商業、教育等方方面面通行的語言,流行於政治中心地區和大多數經濟發達地區。反之,各種方言(或少數民族語言)的經濟作用和社會交流作用卻只能局限在一小撮人裡面,遠離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舉個例子,同樣住在廣州的骨骼清奇的小A和小B,他們倆唯一的不同就是小A會說普通話,但是,小B凈系識得講廣東話姐T_T

顯然小A在找工作、看電視、逛商場的時候可以充分享受普通話的社會功能帶來的便利,估計就連升職加薪都比小B快得多。這就是普通話和廣東話社會功能的差別——也是母語遷移(Language transfer)的內在社會經濟動力。

-(image from: http://dianliwenmi.com)

  • 『推力(push)』:政府政策、社會氣氛帶來的各種限制(Restriction)和和諧(Discrimination)。

(和諧不能算歧視... ...和諧!精神文明的事,能算歧視么?)

具體說來,就是社會環境或政策對方言(少數民族語言)使用者的各種顯性或隱性的打擊,把方言使用者推到普通話的懷抱里去。在我們國家很常見的例子是『講普通話,做文明人』的大力宣傳。

-(image from: http://image.baidu.com)

在政策和其它因素下,方言(少數民族語言)在很多人眼中代表著落後和不文明,甚至包括很多方言(少數民族語言)的使用者自己也羞於在公共場合說方言(少數民族語言)。今年春天我們幾個大學生結伴去貴州的鄉鎮,那裡九成以上的人都是苗族和侗族。但是,苗語卻在逐漸被當地的通用語——西南官話和普通話取代。為了推普,苗語在學校里被禁止,我們看到辦公室的門上貼著『請不要在辦公室里說苗語』;苗族老師對說苗語的苗族學生施以責難和懲罰。作為局外人,我們看到之後感到很心酸——誰能說老師不是為學生好呢?而誰又會在乎民族和語言的未來呢?

某種語言說的人少,說的人窮,說的人不姓趙,或者就算說的人素質低,這種語言就因此理所當然的低端落後了么?這種語言就因此應該自絕於社會了么?

不過貼標籤的事並不是中國的首創,威爾士語之於十七八世紀的英國,毛利語之於十八九世紀的紐西蘭,琉球方言(琉球語?)之於十九二十世紀的日本,也被認為是不開化的低端語言,也在教育系統里被百般禁止;很多語言也就此滅絕了。這就是母語遷移的外在動力。

關於母語遷移的理論還有很多,不贅述。

二、 方言是怎麼消失的?

方言的消失是一個幾代人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方言區和普通話區邊界上的家庭不斷放棄使用方言,方言區不斷向內收縮。

(image from: http://en.wikipedia.org ; #圖為康沃爾語在英格蘭的收縮過程)

第一代:以方言為母語,不會講普通話。 (Monolingual)

第二代:方言和普通話都會講。 (Bilingual)

第三代:只會講普通話,不會講方言。 (Monolingual)

方言區域的邊界在這個過程的重複中不斷向內收縮,這是一個簡單的三代母語遷移模型。但是現實情況中,方言在家庭里的萎縮,耗時也可能比三代人的時間更長、更短。

-(image from: Allen Yang)

三、為什麼題主是錯的?為什麼不應該消除方言?

假設題主不是來釣魚的。

如果我沒有理解錯,題主的主要論點是『保護方言沒什麼用,取締打擊方言便於消除隔閡』,所以『我們應該大力取締方言』。

1. 題主的前提是錯誤的

保護方言和少數語言沒有用嗎?大錯特錯

保育方言和少數語言的作用主要集中在文化作用科研作用社會作用上。

  • 文化作用

題主在問題里表示,『學習方言,除了「傳承文化」 沒有任何好處不是么?』。這很可能表明題主對方言地區文化的嚴重不尊重,或者對語言同文化關係的嚴重忽視。

第一,語言保育計劃的實施能在當地創造尊重文化遺產(包括但不限於,地域語言,地域文化,地域歷史)的良好氛圍。第二,語言本身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和象徵;一個地區的民謠,音樂,食物,地名等等方方面面,無不附著在當地的方言或語言之上。無論是歐洲蘇格蘭方言、低地德語方言的衰退消亡,還是國內晉語、吳語面臨的生死危機,無不伴隨著當地飲食、戲曲、建築文化的消失,伴隨著多年生活習慣的改變,伴隨著幾十代上百代祖先心血的不復存在。

語言學家Ken Hale說,『當你失去一門語言的時候,你就失去了一種獨一無二的文化,一份智力的財富,一件藝術品;這就像在博物館,在盧浮宮的上空扔炸彈。』希望題主可以認識到並學會尊重不同人群與你的區別。

  • 科研作用

對科研來講,語言學研究需要不同的語言去驗證語言學中的模型,並加深對語言現象的理解。比如Urarina語的賓-謂-主結構,就曾經讓很多人大開眼界。

語言和方言的快速滅絕也會傷害人類的知識儲備。例如,假設漢語和漢文化現在滅絕了,對中醫藥的認知、很多啟發性的哲學思想等等都將不復存在,實際應用上,像青蒿素這樣的研究成果也無從談起。

  • 社會作用

之前說到,語言保育計劃能在當地創造尊重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這是什麼意思呢?

意思是,幫助當地人認識到,自己的母語並不是落後野蠻的語言,自己的文化並不是落後野蠻的文化;我要以本地文化為榮,而不是以本地文化為恥。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當地人的文化自信,保護地域身份認同和歸屬感。同時,減少對語言的歧視,亦是一個減少對整個族群歧視的機會,是一個在社會中讓整個族群發聲的機會。

-(image from: http://understandingcontext.com)

2. 題主的邏輯是錯誤的

假設題主的前提是正確的,假設保護方言和少數語言真的沒有什麼用;這樣一來,題主的命題就說得通了嗎?仍然不是,因為題主的邏輯大錯特錯

因為,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雖然普通話已然成為通用語,雖然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的道路正越走越窄,但是,會說普通話和會說方言並不矛盾,每一個人都有權進行取捨和選擇。

一群人無權剝奪另一群人選擇的自由——即使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

綜上所述,題主的結論是錯誤的,沒有任何理由滅絕任何一種方言及其背後的文化。

#利申:普通話母語,北方人

Reference

Nettle, D. (2000). Vanishing Voices: The Extinction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The Extinction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New York, US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sunoda, T. (2005). Language endangerment and language revitalization: An introduction. Berlin, Germany: Walter de Gruyter.


為了防止被友軍的炮火誤傷我決定把話說清楚

這個東西我是不資瓷的

我們的政府強力推廣過很多不得人心但是成效顯著的政策。計劃生育算一個,推普也算一個。

講真,「推普」和「方保」之間如果二選一的話,我當然選前者

但是你要知道,政府可以用一切手段去鼓勵你做一件事情,但是卻很難去禁止你做一件事情。我們可以鼓勵你去讀《人民日報》,只要激勵得法,成效不難出現——但是就算有了防火牆你們不還是玩了命地翻牆出去看港台的新聞評論么(你可知道蔣干盜書(手動滑稽)——)

取締方言大概是要禁止使用方言,這個對很多人的生活的影響大到難以想像。畢竟除了灤平縣的人,普通話可以說不是任何人的母語。我們中的很多人如果沒有離開家鄉,日常生活中講普通話的時間是遠遠小於講方言的時間的。

哪怕你和我一樣是地道的東官母語者,生下來自帶普通話二級證書的

更何況你也許還不是

到時候恐怕連自己都不資瓷這種

——————————以上為第二次更新

你們難道都不知道普通話也是方言么——

——————————以上為第一次更新

其實放眼望去,中文在世界上也是非常小眾難學又用處不大的語言

沒錯確實全世界以此為母語的人最多,但是大部分講中文的人都在農村地區啊,能夠接受高等教育的中文母語者也不多吧——

用中文表達的信息卻只佔互聯網信息的5%不到,用英文的呢?

所以大家都不要學漢字啦,那麼難;文言文什麼的,有個屁用;為了世界大同,Mandarin-speaking people should let their children study English, not Mandarin,I think


更新:題主加了這麼一句話:

另:如果某些題主因為自己就是方言使用者而無法冷靜客觀的回答問題 那請不要回答 謝謝

那麼我問你,中國誰不是「方言的使用者」?難道你不覺得本身你的提問就已經夠奇怪了夠彰顯自己的學識了你加了這一句不就是讓你的提問變得更奇怪了嗎?

難道讓一個從小說普通話的人去論述」取締方言「的」合理性「?你真是夠了,那麼作為一個大國人認為自己活得夠好所以應該讓別國人放棄自己的文化、政府然後都認同中國?你滿意否?

請你先拍拍你扁平的胸部問問自己,你提問的時候做到客觀冷靜遵守了普通邏輯否?!如果你做不到,就不要提問!

——————————————————————————————

以下是原回答:

取締方言?那還真是自己碗里沒有的恨不得別人把碗打翻。

學校食堂有一紅薯田,你家碰巧也是種紅薯的,所以你在學校和家裡都吃紅薯,但你不能干涉家裡種土豆的小明不在學校里的時候吃土豆。還想取締小明家的土豆呢?!理由是不是:反正你我在學校都吃紅薯,不吃土豆也餓不死你,所以你不能吃土豆得吃紅薯,所以我要以」學校是吃紅薯的「為理由取締你家的土豆讓你用巴拉拉小魔法烏呼拉呼變——把村裡的土豆都變成紅薯!


我最希望的方言政策是書面語使用普通話,生活中使用方言。

但老實說,已經不可能了。起碼廣州不可能了。回佛山也許好點,但也好不了幾年了。

前段時間和幾個粵語方言的朋友聊起這個問題,一致認為方言承擔了太多文化感情,換成普通話完完全全無法貼切表達自己的情緒。

就好比表白,假如使用普通話,我們只懂很正規那樣用書面語說:我喜歡你。無論此時此刻想表達的是什麼情緒,我們用普通話真的只想到:我喜歡你。這樣一種描述方式。

換成方言,有太多太多的情感變化,每一個語氣助詞的變化,每一種描述方式的變化,那不僅僅是字面上的不一樣,是整個人物情緒的徹底不一樣。不是出生就使用這門方言的人,很難理解這種情緒牽引。

我說這些話,不是反智,不是反普通話。我只是希望不是粵語方言的人,不要總帶著政治目光去看待這一門我們生於斯,長於斯,世世代代延續的方言文化。最傷感在於,所有廣東人都切身體會到粵語開始沒落,幼兒園小學裡面的孩子越來越多隻把普通話當作日常生活的交流語言。我們兒童時代經歷的童謠順口溜基本徹底絕跡。太多太多這樣的例子。我們的感受,真的除了無可奈何,就是無可奈何而已。

【另外,借這個話題去歧視外地人的,自以為自己投胎到好地區就優越感的,就不必回復我了。我不是你們同類謝謝。】

【再另外,似乎有人誤會粵語有自己一套書面文。這是不對的,粵語和普通話都是中文,不過是同文不同語。就算粵語方言的作家(比如香港本土作家),也不可能使用粵語擬聲詞去寫正規書籍。粵語口語文,本來就是一個空缺,我倒是很希望看到類似的出版物,但目前沒見到。(廣播劇,戲劇劇本,可能更傾向口語文,但並沒有正規出版物,也難以形成流派。很可惜。)】


什麼是方言?

廣府白話,粵語,哪個是咱們討論的方言?從粵語區看來,廣府白話就是 common tongue;從北方往南看,粵語就是方言,廣府白話只是其中的一種方言。所以什麼是方言,什麼是 common tongue,是由立場視角相對決定的。

北京話,華北官話,是不是咱們討論的方言?華北官話,也就是在晚清才漸漸替代江淮官話成為雅言的主流;北京話,更是華北官話中的一個方言島,在華北官話的基礎上融合了官僚貴族群體帶來的江淮口音。所以普通話並不一定天生「普遍通行」,甚至曾經只是方言。

既如此,所謂的普通話有什麼合法性替代方言?

為什麼有方言?

眾所周知,漢語各個方言是由不同時期的漢族移民帶去不同的地域,並在內部交流遠多於外部交流的地理環境中自然演進發展而來。也就是說,不僅僅發音起了變化,連帶地產生了大量基於本土生產生活文化的土生辭彙,很多無法考證出合適的漢字表達。如果強行毀滅鄉土語言,對當地文化絕對是巨大打擊。

地方特色的形成是個自然的過程,不是通過推廣 common tongue 就能一勞永逸地消滅鄉土語言文化的自我認同的。即便是短短的小几百年,各地的鄉土語言也足以產生明顯的差異:美國南方方言特色鼎鼎有名,Black English 更是極具特色,英聯邦各國方言都各有風情;拉美的西班牙語各國同樣在發音、辭彙甚至某些語法也有所不同。更不用說,短短六十多年,大陸台灣的用語習慣也正在各自的軌道上演進。

我相信,隨著信息溝通的日益便捷,common tongue (無論是普通話,英語)都會得到更有利的傳播與普及;但只要人類還不具有足夠的地域流動性,鄉土意識還能保持持續的認同,方言就不會消失。即使舊的方言被打壓至毀滅,新的方言也會接踵而來。


怒答。方言,作為保持我國民族文化多樣性的載體和研究漢語發展的樣本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如果一個國家連包容幾種方言的氣量都沒有。

你讓香港和台灣怎麼相信我們包容兩種制度的承諾?

你讓一路一帶亞投行的世界各國怎麼相信我們包容共進的決心?

你讓講粵語閩南話的世界各國僑胞到哪裡去找鄉音未改的唐山?

現在不都反對清真食品立法么?你穆斯林不吃豬肉,憑什麼不讓我們吃?

同理,北方人聽不懂南方方言,所以就以「阻礙溝通」為名,也不允許我們南方人說?這是什麼邏輯?


利益相關 東北人 普通話使用者

方言是不是會阻礙溝通?會。

應不應該取締方言?不應該。

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出現?

本質上來說,這就是中國社會逐漸現代化必然產生的傳統社會慢節奏與效率社會快節奏之間的矛盾。工業時代的現代化追求標準化和效率,語言作為溝通手段也跑不掉。普通話的推廣並不能全說成某個政權的政治需求,也是社會效率提升的必然需求。如果不推廣普通話,社會溝通效率必然受影響,而發展速度也必然因此受影響。

普通話使用者有普通話使用者的優越感。他們認為自己更文明,更現代,在信息時代更正確。方言使用者也有方言使用者的優越感,這其中並不僅僅是情懷和語言表達的細微差別,而是作為一種固有文化和生存狀態的擁有者,對被新的、現代化的社會吞噬和同化的恐懼。這和老一輩人排斥互聯網沒有本質的區別。

所以在不少方言區,使用普通話會遭遇冷眼甚至刁難。但是在普通話區,你使用方言卻未必,至少不會如此嚴重。因為普通話及其所屬人群是沒有這種恐懼的,也就不會有那麼強的防禦心態。

這就製造了情感上的對立。這個問題並不能和中國與美國語言不通相提並論,在外國,你的心裡預設會接受語言不通並視其理所當然,但是這是在國內。

這種情況會讓普通話使用者將鍋扣在方言的頭上。我在香港生活的時候,通常是用英語的。香港也有很多人可以聽得懂普通話,並不是普通話完全溝通不了,但我不敢使用。因為我經歷過對方聽不懂普通話的白眼和冷漠、嫌棄和嘲諷,我有過因為開口說普通話被的士拒載。但是在其他沒有英語可選的地方,這個問題就成了無解的難題。

只要你有過不好的體驗,你就會對使用普通話心生忌憚,同時會認為這是一個不必要的不便。

憑什麼在自己的國家內,卻不能有效溝通?這就是題主這類人的情緒。

兩種情緒碰在了一起,不撕逼你信么?

方言和普通話的矛盾,其實還是這個社會包容度的矛盾。目前中國的社會還沒有精耕細作的資本和意識,求同存異,精雕細琢的行政短期內實現不了,這個矛盾無疑會繼續下去。方言使用者依舊會持續這樣的恐懼,為普通話使用者製造不好的體驗,普通話使用者也會持續這樣的嫌棄,試圖推平影響溝通效率最表面的阻礙。

怎麼破?

我不支持取締方言,但我希望方言使用者和普通話使用者互相尊重,而不是互相嘲笑、鄙視、對立。

根本沒有什麼語言之爭,根本就是需要我們與人為善罷了。


一個北京人和一個紐約人,如果不說英語,肯定是無法溝通的。

為了和世界人民友好地溝通,我們要學習使用範圍最廣泛的英語。

那老師有教你,學了英語就要大力徹底剷除漢語(普通話)嗎?

廣東人跟北京人說普通話,OK,沒問題。

廣東人跟自己同鄉,說粵語、說潮汕話、說客家話,跟其他地區國人有半毛線關係?

憑什麼需要你來倡導取締她們?

這種問題,要不是太naive太自我為中心,就是太別有用心,故意挑起矛盾來看大家撕逼。

---------------------------------------------

我並沒有否認任何方言的重要性 只是從便於溝通消除隔閡的角度的取締方言的合理性

當一種語言具有的價值功能足夠大,人們便會自發願意學習願意使用,正如這個答案里所述的「母語遷移」,方言是否阻礙溝通 是否應該消除方言? - 多妥千納的回答。

這並非非得拼個你死我活方可罷休,可惜總有人缺乏「求同存異」的包容心,以為只有徹底消滅才能達到「一統」,而不惜損害他人的傳統和文化,這是理智的客觀的?


漢民族共同語,也就是我們說的普通話本身就來發展形成自北方方言。假如一怒之下消除方言,否定方言的價值,試想根基沒了,共同語會怎麼樣?

題主認為學習方言除了傳承文化沒有任何好處?好的,部分好處列在這裡:

1.題主提到消除方言,其實正確的打開方式應該是「漢語規範化」。在漢語規範化的過程中,一方面各地的方言會向共同語靠攏,另外一方面,方言中大量的辭彙也會吸收進共同語,使共同語保持活力。

比如吳方言中的「垃圾」,西南方言的「搞」,如果這些日常用語的來源之一都要消滅,那我選擇喵帶。

2.大大推動漢語史的研究

漢語方言的存古現象,不必贅述,光是古入聲的演變發展研究就能把汪逼瘋,更不用說從語法和辭彙考察得出大量的古漢語特點。

3.對社會學,民俗學,歷史學,考古學等學科的輔助。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看過自己家鄉地方志的語言卷,如果看過,或許觀點會有改變吧。

先佔坑。


學習方言和普通話本就不是互相衝突的。

我是極愛學各地方言的人,除了「母」語濰坊話和膠東話,還可以用關中話、青海話與人正常交流,以及偽裝成一些其他地方的人。

1、從溝通成本上來說,推廣普通話不僅僅是政治正確的事情,對個體其實也是有利的。

2、學習方言,尤其是出生地或者成長地區的方言,是一件成本極低的事情。之前記得有人說幾十年前一場浩劫,這個國家文脈已斷,我深不以為然。當時我跟他說,文脈這個東西不僅僅是在紙上、在建築上,它還在你家的廚房裡。相同的,方言同樣也是載體。所以方言是不應廢除的。

3、題主的問題,在我看來是題主走入了一個誤區:學方言會影響學普通話,從交流的便宜程度來看是不利的。但是實際上如上,學校里教用標準普通話,跟在家裡說方言,絲毫沒有任何衝突的地方。

然後我就看到如下觀點:

作為中國而言,抹平語言差異是必要的,那些所謂的地方語言也是財富的說辭,我認為保留在教材和博物館就行了,現實中不需要。

該推廣普通話大力推廣就是了,幹嘛要捎帶手把方言殺了?

實在難以苟同這種奇怪的邏輯。我覺得說這種話的人,基本上,不會方言。否則的話,同時熟練掌握語出同源的普通話和方言根本沒有任何障礙,無非是普通話會帶口音而已。

題主跟引用的那位朋友的牛角尖,在於認為學普通話跟學方言是互斥的

我反正是也沒見著誰為了學個英語,中國話都不會說了。

降低交流成本,非同鄉人,說普通話就好了啊。同鄉人,就算是不是為了繼承所謂「文脈」,我就單純為了「親切感」而跟同鄉說方言,不可以么?

另外,語言跟文物是兩碼事,青花的罐子放在博物館裡是沒有問題,然而語言是有生命力的。

這種生動鮮活的東西,強行殺死了再腌在福爾馬林里,就是犯罪。

還有就是,現在的普通話已經抹平了非常多的差異。

中國人廢了那麼大勁六義造字,普通話和簡體字已經不能完全體現當初的六義了。說個普通話里沒有的:尖音和團音。然而我老家的方言卻依然保留著,譬如「弓箭」的「箭」,我們方言里讀zian,「肩膀」的「肩」,方言里讀「jian」,一尖一圓從讀音里都能感受到。到了普通話里就統統是jian,毫無差異。僅從讀音上,就已經失去兩個字作為漢字「形聲、象形」的含義了。

而且,題主,你真不覺著差異化,會產生美?


謝邀!

我看到的問題是這樣的

方言是否阻礙溝通 是否應該消除方言?修改

一個北京人和一個廣東人 如果不說普通話 肯定是無法溝通的 那為何現在反而有些人認為「人要有根」 而實際上 學習方言 除了「傳承文化」 沒有任何好處不是么 那為什麼要學習方言的 換句話說 要不要大力徹底的取締方言?

當年我黨領袖有來自東北的,江蘇的,廣東的,雲南的,四川的,湖南的,陝西的,上海的,山西的...

請問:

  1. 他們的普通話都很標準么?
  2. 他們的溝通受到阻礙了么?

本身沒有什麼矛盾的兩樣東西,為什麼硬是要搞成如零和博弈一般?


對於試圖干預別人使用母語權利的人 其實這麼幾句話就夠了:你算老幾?你說的話算個屁啊?別人用什麼語言你都要管你這人怎麼這麼自作多情啊。


看到這個題目,決定來答一發。

中文系學生,現代漢語老師是做方言研究的,所以現在對方言這方面一直很關注。

方言的確會造成一定的交流阻礙,從不同方言區來的人想要完全理解對方的意思某些時候會有困難。

不贊成消除,完全反對。不懂為什麼要消除。

對大多研究者來講,或許是為了前面所說的「文化傳承」或「文化研究」。但,對普普通通的方言使用者,更重要的是對家鄉的一種情感。比方說,你在外地看到一個家裡也有的東西,第一句話會不會說「這個我們那也有」然後產生一種莫名的親切感(至少我會)。方言也一樣,在外地能有人和你講家鄉話,或許是在這個陌生城市最溫暖的事情。方言蘊含著一座城的文化風情,失去了,便無處可尋。

前段時間,老師有讓我們做「家鄉方言」PPT展示。古音保留,方言本字,都是些很有趣的東西,很值得去深掘。

再者,難道需要所有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全部換成倫敦腔?!

學藝不精,才疏學淺,答案很幼稚。

答題只因為看到題目第二個問題不太贊同。

對方言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趙元任先生和呂叔湘先生等語言學家的研究~

PS,放上昨天看mooc《方言與中華文化》的截圖~(寧波話)

一起來唱歌~


每個亞文化圈都有一堆黑話 每新加一個群都會聽的十臉茫然 註冊個貴乎被膜的莫名其妙

別說是取締方言了 就算全人類都是克隆出來的 互相之間照樣無法交流


按照樓主這個邏輯所有非英語國家都應該為了解除溝通障礙消滅本國的語言文字?


消除隔閡是求同存異而不是消除異類。


借用汪涵在節目當中的解釋


不妨把題主的假設放大:使用漢語的人和使用其他語言的人在溝通的時候是不是會產生溝通障礙 ,既然從走向國際化的角度來看是有障礙的 ,那為什麼還要學習漢語?是不是要取締漢語?

按照題主的邏輯,基本上就是這樣。

在下不敢苟同。


另外對於某些見識不太多的人,我一本廣州戶口本加一個普通話二甲證書甩你臉上。就連我奶奶都能用普通話交流,我們本地人之間用粵語交流礙著你了?嗯?

純吐槽……為什麼都要用廣東人來舉例…廣州現在不知道多少本地小學生只會普通話不會粵語,題主開心了嗎


推薦閱讀:

捲舌和翹舌兩種發音描述在語音學中是一回事嗎?
蠅營狗苟這個成語在普通話里的讀音是巧合嗎?
紙牌屋第二季里中國官員的普通話口音是哪個地區的?
怎樣練好標準一甲普通話?
中文聲母和韻母組成文字的發音,每個發音都可能是若干個字,為什麼「dia」只有一個字?

TAG:語言 | 方言 | 普通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