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拉丁語和德語的三複中性人稱代詞和三單陰性人稱代詞主格都是一樣的?

拉丁語的3rd.pl.n.和3rd.sg.f.都是ea,德語兩個都是sie,這是巧合還是原始印歐語的遺留?


歷史語言學家一般認為,原始印歐語沒有第三人稱代詞,其功能是由指示代詞來承擔的。按Beekes氏的構擬,一般的指示代詞(「這個/那個」)的陰性單數主格是 *seh?,中性複數主格是 *teh?。回指性(anaphoric)的指示代詞(「剛才說的這個/那個」)的陰性單數主格是 *(h?)ih?,中性複數主格是 *ih?。的確是很相似的。不過,由於各種現代印歐語的第三人稱代詞都是後來才出現的,也不一定是指示代詞直接演變而來的,因此這倆不一致的很多。放到整個印歐語系中來看,拉丁語和德語的這種情況,的確是比較巧合的。

但這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純粹巧合。從名詞我們也知道,在各種印歐語中,中性和陰性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大的。中性實際上像是半拉陽性+半拉陰性——中性名詞在形態上的特徵是單數時像陽性名詞,複數時像陰性名詞。這在很多古代或現代的印歐語中都有體現。


比較奇怪的一點是,德語的第三人稱陰性和第三人稱複數的變格幾乎是一樣的,除了dative複數陰性是ihr,複數是ihnen,感覺很有意思。


。。。我不是做語言學的,但是德語第三人稱複數全部都是sie。。。

但是,敬語和謙稱一般都會用複數,只是大多數時候是第二人稱,比如法語的vous其實是tu的複數,但是也可以作為敬稱。德語只是用了第三人稱而已。


推薦閱讀:

拉丁語的語法結構究竟有多糾結?
一些拉丁語單詞中的字母上面有「-」的標誌是什麼意思?
有哪些有趣的迴文 (palindromic) 單詞?
植物學名種加詞chinensis和chinense的區別是什麼?
為什麼英語不直接用音標來當做字母?

TAG:語言學 | 德語 | 拉丁語 | 語言史 |